震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震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第1张

第1种原因是生理性震颤,比如患者在紧张、惊恐、激动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是会引起肢体的震颤的,这种情况不用过于担心的。

第2种原因要注意有没有锥体外系疾病,比如患者有帕金森病是会导致肢体震颤的,这种震颤一般双侧不对称,以静止性震颤为主,活动的时候是会减轻的,一般也会伴有运动迟缓,肌肉强直等临床表现。特发性震颤也是一种锥体外系疾病,以姿势性震颤为主,与帕金森病是不同的。

第3种原因要注意患者有没有肝功能的异常、甲状腺功能的异常,这些都是会导致震颤的。

         震颤可以是生理性的,功能性的,亦可为病理性的。不论是身体、四肢抑或是头颈等发生震颤,仅是一个症状,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临床上又将其细分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回跳性震颤及震动性震颤等。

       肌肉是靠神经来指挥协调的,脑,就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指挥部。脑功能出现异常,神经失去指挥,丧失自律性等等,才会有震颤这种症状出现。震颤——追溯至神经——追溯至脑,就是这样一种环环相扣的关系。震颤的原因就是脑出了问题。故而,治疗震颤,也都会给予神经药物,都是帮助恢复脑功能或辅助脑功能的。

       一般病情轻的时候震颤幅度大,快,容易被自己控制,往往是在彻底放松或紧张的时候,出现病情严重的振幅小,但是持续正常。该病症状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在饮酒后在消失,次日加重,持筷,端茶倒水穿针引线等做精细活的时候抖动就明显,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

       震颤多发生在双手的部位,但是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会发生震颤的现象,年纪较大的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容易引起震颤。现代生活压力较大,有些人长期处于精神过于紧张的状态中,心情过于焦虑和恐慌,不利于大脑和神经功能的正常运行,会有震颤的现象。肝肾功能较差的人,出现衰竭的征兆,影响身体的代谢活动,身体多处会产生震颤。

      患有震颤的人,身体局部会有多种症状,要尽早检查,结合具体的表现进行分析,明确病因之后再对症下药,不要自己乱用药物,以免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临床上诊断特发性震颤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震颤鉴别。震颤可分为生理性震颤、心因性震颤和病理性震颤,后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小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性震颤、内科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性脑病等)引起的震颤、药物源性震颤等,各种疾病的转归与治疗不同,准确鉴别至关重要。

  关于特发性震颤的震颤特点

  震颤的部位(头、手臂、下肢、声音、下颌、是否对称等),发作方式(静止性、姿势性、动作性)、频率与幅度(精细或粗大)。单纯头部震颤提示特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性震颤,但腭和面肌震颤更常见于帕金森病;不对称性上肢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但也可能为原发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性震颤;腿部震颤或行走时手部震颤提示帕金森病;精细震颤常见于特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生理性震颤,常很难发现;小脑性震颤则表现为高幅振荡,帕金森病的震颤介于两者之间。

  鉴别各种原因的震颤需要从病史的采集、震颤特点的观察以及体格检查来综合分析。

  1、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特发性震颤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重。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及,表现为患者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3、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

  4、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也有个别报道,震颤在浅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一般来说,震颤是由大脑深处控制运动的问题引起的,可自行发生,或是由多种神经紊乱的症状引起,包括:

● 多发性硬化;

● 中风;

● 创伤性脑损伤;

● 影响大脑部分神经变性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等。

一些其他已知的原因有:

● 某些药物影响,特别是哮喘药物、苯丙胺、咖啡因、皮质类固醇和治疗某些精神和神经疾病的药物;

● 酗酒或戒酒;

● 汞中毒;

● 甲状腺机能亢进;

● 肝肾功能衰竭;

● 焦虑或恐慌。

震颤的类型

震颤可分为两大类:

静止性震颤发生在肌肉放松时,例如当手放在膝盖上休息时会发生颤抖,并且常见于手部。这种类型的震颤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较为典型,并且被称为“搓丸样”,因为手和手指的运动规律就像是在搓动手中的药丸或小球。

动作性震颤在肌肉运动时发生,并有一些子类型,子类型之间有部分重叠:

● 体位性震颤发生在肌肉与重力对抗的位置,例如伸出手臂;

● 运动性震颤在一些随意运动时发生,如手腕向上和向下移动或闭合和睁开眼睛;

● 意向性震颤是在身体部分有目的地向目标移动时发生,例如抬起手指触摸鼻子。通常情况下,越接近目标时,震颤就会越严重;

● 等长收缩性震颤发生在肌肉主动收缩期间,如把重物端起并保持在同一位置。

根据震颤的表现、起因不同,有20种以上的类型。一些最常见的震颤类型包括:

1 原发性震颤

原发性震颤(也被称为良性特发性震颤或家族性震颤)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障碍,通常出现在身体的两侧。原发性震颤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任何已知疾病无关,症状通常较温和并将持续很多年。

原发性震颤的主要特征是双手和手臂的震颤,在运动和静止时都会发生。少数症状包括头部震颤(例如点头或摇头时)、声音发生颤抖等。原发性震颤会影响需要用双手完成的动作如写字、画画、拿起餐具、使用工具、操作电脑等。

震颤的频率(可以理解为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幅度则可能会增加,并且情绪、压力、发烧、疲劳或低血糖都可能会引发或加重震颤。虽然这种震颤会出现于任何年龄人群,但常开始于青春期或40岁左右的中年期。摄入少量酒精会有助于减少原发性震颤,但其原因和机理尚不清楚。约50%原发性震颤的病例被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称为家族性震颤),并且往往在青春期就开始出现。

2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是一种运动障碍,由于大脑的不正确信息传递导致肌肉过度活动,出现异常的姿势或持续的、非意愿的运动。常见于中青年人,会影响身体中的大多数肌肉,其症状可以通过完全放松身体来缓解。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与原发性震颤有些不同,通常表现为:

● 由于肌肉痉挛或抽搐导致身体姿势异常;

● 发生于头部的震颤较原发性震颤更为常见;

● 有时类似于静止性震颤,比如帕金森患者的震颤;

● 此外,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可以通过按摩受影响的身体部分或肌肉来缓解,并且震颤的运动是急促的或不规则的,而不是有节奏的。

3 小脑性震颤

小脑震颤通常是四肢(例如手臂、腿)的缓慢且振幅较大的震颤,它是由小脑及其他脑区损伤引起的。损伤可能会由疾病所致,如中风、肿瘤、多发性硬化症或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共济失调、脆性X综合征等),长期饮酒也会造成小脑的慢性损伤。

4 心因性震颤

心因性震颤(也称为功能性震颤)较为多样,往往发生得较为突然,并可能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震颤会在受到刺激时加剧,而在注意力分散时减少或消失。许多患有心因性震颤的人都存在潜在的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5 生理性震颤

生理性震颤发生在所有健康人身上。它几乎是肉眼不可见的,也不被认为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身体的物理特性(节奏规律的活动如心跳和平滑肌反应)。

增强性生理性震颤则是一种容易发现的生理震颤症状。它通常不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而是由对某些药物的反应、酒精戒断,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低血糖的治疗引起的。一旦校正了这些诱因,震颤也可减少或消失。

6 直立性震颤

直立性震颤是一种罕见的症状,原因尚不清楚,其特征是在站立时腿部肌肉迅速收缩或痉挛。使患者有不稳定或不平衡的感觉,并立即尝试坐下或行走。因为震颤频率很高(非常快),肉眼难以察觉,但触摸大腿或小腿就能明显感觉到。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震颤会变得更严重。

7 帕金森震颤

帕金森震颤是帕金森病的最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患有帕金森病的人都有震颤。通常症状包括一只或两只手在休息时发抖,并且也会影响到下巴、嘴唇、脸部和腿部。震颤最初可能只出现在身体的一侧或一肢,随着疾病的发展也会扩散到身体两侧,会因紧张或强烈的情绪而变得更严重。超过25%的帕金森病患者也有相应部位的动作性震颤。

出现震颤并不表示患上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患者也并不一定会有震颤。疾病的早期诊断需要综合各种症状进行分析或使用医疗检测手段,当发觉一些症状影响到生活时,应及时问诊以便及时治疗,或排除不必要的担忧。

多发群体

1家族史 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病人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研究者对家族史的报道各不相同,从174%~100%,造成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是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不同。特发性震颤家族史的正确评价有赖于震颤症状的征询以及临床检查。

2发病率 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可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大于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至55%,大于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02%。男女之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也有报道在瑞典和芬兰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比率为05:071,特发性震颤可能在左利手的人中更常见。

3发病年龄 特发性震颤可在任何年龄起病,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4病程 震颤发病年龄与病情发展无关。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始终缓慢进展,从无缓解。由于震颤造成劳动力丧失开始于发病10至20年之后,发生率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疾病症状

特发性震颤唯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病人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也可以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和面部肌肉。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重。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

病人往往在起初数月感到身体内的振动,以后再兴奋或疲劳时出现短暂的活动时震颤,再后震颤持续存在。可以短时间内自我控制,对活动的影响不明显。在这阶段姿位性震颤是反射性的,迅速出现,仅持续数秒。随着震颤幅度的增加,常难以控制,甚至影响工作。即使严重的震颤也常有波动,有时再维持姿位时可以暂时消失。震颤幅度、频率在不同动作、维持不同姿势时常会变动。这时仍可自我抑制震颤,只是更加困难,时间更短。

一般认为特发性震颤是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计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典型症状是手的节律性外展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颤(类似于帕金森病)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发声肌均可累计,表现为病人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和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活动,随年龄增长严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惊喜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至发病后第六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病人在60~70岁,中成长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饮食、穿衣、言语和操作。增长幅度越大,影响活动能力也越大。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与大多数不自主运动一样,特发性震颤在睡眠时缓解,也有个别报道,震颤在潜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特发性震颤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时特征性的。许多病人即使只摄取少量乙醇就可减少震颤。42%~75%病人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4h,第二日震颤反而加重。很少有报道乙醇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乙醇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

据报道,特发性震颤可以伴有其他运动障碍疾病。在特发性震颤病人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于60岁的特发性震颤病人中,帕金森病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群的24倍。姿位性震颤在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许多运动障碍疾病中很常见,甚至是早期唯一的症状。如果缺乏严格的诊断标准会导致误诊为特发性震颤。

66%~47%特发性震颤病人存在肌张力障碍。姿位性震颤在肌张力障碍中也很普遍,特别是书写痉挛,在肌张力障碍中有7%~23%伴发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常伴有头部和躯干震颤表现。

特发性震颤可出现不典型的震颤表现,有手部的运动障碍、复合的静止性和姿位性震颤、原发性书写震颤、局限的发声震颤、下颌震颤、局限的舌震颤和直立性震颤。

在病程中一直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震颤不能看作为特发性震颤。如舌震颤、下颌震颤、发声震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以及职业性震颤的任务特异性震颤,在病程中出现典型的特征性震颤时,上述这些局限性震颤才可视为特发性震颤的变异型。

没啥问题,我每次在哑铃弯举612次之后,手抖的厉害,拿筷子都抖;但你这种情况的话,手臂抖原因有:哑铃锻炼时力距太长、哑铃太重,肌肉的收缩力提不起哑铃、或者哑铃太轻,二头收缩时,前臂太轻,你可以试下,手里不拿哑铃,收缩二头,手臂照样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847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