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什么时候才能练出肌肉来?

像我这样什么时候才能练出肌肉来?,第1张

  给你个方法!

  一)初练者的训练法则

  1.渐进性超负荷法则

  增强任何健康素质(力量、肌肉围度、耐力、心肺血管功能等)的基础是使你的肌肉去担负比它已习惯的更重的工作,使肌肉承担不断增强的负荷。例如,若求增大肌肉围度,则不仅要日益试用更大的重量,并且还要啬锻炼的组数和每周锻炼的次数。若求增大局部肌肉的耐力,你可以逐步减少各组动作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增加锻炼该部肌肉的组数和每组中的动作次数,一切要有渐进性。所有的身体锻炼法的基本观念是超负荷,这也是韦德法则的坚实基础。

  2.多组练习法则

  在韦德系统的初建时期,多数专家建议有雄心的健美运动员对其所选用的每个动作,只须各做一线。如果在一次锻炼课程中选用锻炼到全身的12个动作,那就共做12组。但韦德法则提出每个动作要练多组(3-4组)的训练法则,以使每一肌肉群都能得到彻底的锻炼而增大到其最大限度。

  3.孤立锻炼法则

  可以让许多肌肉群共同来做某项锻炼动作,也可以使它们相对分离地进行这个动作。对完成某一复杂的整个动作来说,每一有关肌肉群都有其各自的作用,除起主要动力作用者之外,有的起协助作用,有的起稳定作用,有的则起对抗的作用。如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某一局部肌肉,就要尽可能使其在工作时与其他肌肉活动分离开,不借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助力而使其单独承受负荷来获得集中的刺激,这种锻炼法主要用于突出加强某一部分的肌肉和着重纠正身体上某一部分的缺点。

  4.迷乱莫测(动作多变)法则

  促使肌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决不让其顺应某一锻炼课程。如果采用一套采用不同的方法锻炼,使肌肉不习惯于某种固定的动作方式、角度、重量、次数,以及其程序编排,而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能引起良好的反应。

  (二)中级阶段训练法则

  5.优先锻炼法则

  为了改进身体上最弱的或某一相对不够发达而需重点加强的部位,可把锻炼这一部位的动作全部排在一次训练课的最前面,这样就可以在精力最充沛时来做这些动作。

  6.金字塔法则

  肌肉纤维的增大是对重大阻力进行收缩的结果,这样做的同时还增大了肌肉的力量。从理论上说,如果你把能做起8次的最大重量作为一组,做上几组不做准备运动,可以是一种很有效的增大肌肉和力量的锻炼法。然而你不能这样做,因为不做准备活动就用最大力量来练,具有受伤的危险。

  金字塔法则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建立的。先用你一次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60%做上15次,随后逐步增加重量、减少次数,直到你用80%的最大重量做5-6次为止。这样你就可在暖身后收到作用大重量的锻炼效果而不致受伤。

  7.分部练习法则

  当你以每周锻炼3次的安排,每次进行全身锻炼,练了几个月之后,如拟增加锻炼的全面强度,可以把你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对每部各采用更多的锻炼动作和组数,分别在不同的锻炼日来练。在一个锻炼日只练身体的一部分,自然比在一个锻炼日练遍全身的锻炼强度为大。分部锻炼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安排。如有把身体分成三部的,有每周练4次或更多次数的。

  8.大量充血法则

  你必须使大量血液进入某一块肌肉,并使其保持在那里以促进肌肉增长,这实际上是一种锻炼法则。以集中锻炼胸部为例,就是连续使用3-4个胸部动作,中间不夹入锻炼其他部分的动作,直到这些动作都做完。这样你就可使胸部肌肉充满大量血液,使其感到发胀。然后稍加休息,转到其他部位。

  9.超级组法则

  当你把锻炼两个起相反作用的相关肌肉部位的动作连在一组来做(例如,做完上臂二头肌的“弯举”,立刻接着做练上臂三头肌的“屈臂挺伸”),这就称为超级组。把这种起相反作用的相对肌肉群紧连一起来练。当练着其中之一时,有利于促进另一部分的疲劳的消除。这符合神经功能的原理。

  10.复合组法则

  把两个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动作连接进行,就称为复合组。其目的不是为了加速消除疲劳而是为了对这部分肌肉加大充血量。例如在做了一组“杠铃弯举”后,立即做一组“上斜哑铃弯举”。

  11.综合练习法则

  根据科学事实,肌肉细胞的不同部分具有对不同水平的锻炼起不同反应的蛋白质和能系统。肌肉纤维蛋白质遇到高阻力负荷时会增大。肌肉细胞的用氧系统(线立体)则对高耐力训练起反应。因此,为使整修肌肉细胞增大,就必须做从高到低的各种不同次数组合的练习。例如第一组做15次,第二组10次,第三组8次,最后一组6次。凡是重量不同,次数不同的多种组合,即称为综合练习法则,其次数和重量不一定按一定的幅度或程序来增减。

  12.周期法则

  在全年锻炼中的某一时期,你应采用专为增大肌肉的锻炼课程。另一时期则应减轻重量,增加次数,并缩短组与组间的休息时间以突出肌肉线条。另一短时期,则大大减小运动量,主要用于休整。如此则可避免疲劳过度和受伤,保持稳步前进。

  13.静力紧张法则

  这种法则和肌肉控制有关。当你做一个动作姿势时,否认是否使用重量,最后若能静止不动,并保持最大紧张度3-6秒,或静止后再重复做3次,就是静力紧张训练法。冠军们常一周3次使全身各部肌肉都作此训练。这种训练法可以增强神经对肌肉控制的能力,而使你在比赛中更好地表现各种体姿造型,并使肌肉线条明显突出。

  (三)高级阶段训练法则

  14.“欺骗”法则

  要使肌肉在锻炼中受到最大强度的刺激,就必须在做每一个动作时,按正确的姿势练再也无力去增做一次为止。练到这种程度,是否还能高潮继续练下去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动作稍稍偏离规定姿势的情况下,或是借助其他部位的力量,来完成那最后一次或是再增多一两次。韦德称这种不遵守规定的做法为“欺骗”。他认为“欺骗”法则应在你已按正确姿势做无力再做时运用。这样,你就是给锻炼的肌肉增加额外的负荷。还要在还有力按正确姿势做动作时,就采取“欺骗”手段,那样则会减轻对肌肉的刺激程度。

  15.三合组法则

  对同一肌肉部位做三个不同动作,其间不加休息,称为三合组,这能使你的肌肉迅速充血。由于选了研修不同的动作,应付使所练肌肉受到来自研修不同角度和部位的刺激。这有助于促进某一肌肉的完美发展,并能增粗血管。

  16.巨型组法则

  这是把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4-6个动作连接着做,其间不加或稍休息,使所练肌肉部位得到全面的发展。

  17.先期疲劳法则

  有些锻炼某一部位的动作,同时必须用上另一部位肌肉的力量来完成。但由于另一部位肌肉力量较弱,往往当它已经无力继续做下去而不得不停止这个动作的练习时,原定主练的部位尚未得到必要强度的刺激。以“卧举”为例,它是一个锻炼胸大肌的主要动作,但又必须依靠肱三头肌的力量把杠铃举起来。常有的情况是:臂部已经力竭而不能再举下去了,可胸大肌还未到感到酸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做卧举之前,预先做一个不需多少臂力而对胸大肌影响圈套的动作,例如“卧式飞鸟”,以使胸大肌疲劳,接着再做“卧举”,练完就能使胸大肌较为酸胀了。这种练法称为“先期疲劳法”。进行这种训练时,要先练由某一肌肉来完成的“孤立”动作,再接着做由多部肌肉来共同完成的“基本动作”。

  18.休息――停歇法则

  怎样能在做某一动作时,在它的每一组中都使用上你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答案是采用这一法则。其办法是:先用你能举起2-3次的最大重量做一组动作;然后休息40-60秒,再做2次;再休息60-90秒,做1-2次。这样你应能在一个接近最大限度的重量,这是一个增大体力兼增大肌肉块的训练法则。

  19.顶峰收缩法则

  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有的动作并不容易做到,例如做哑铃“弯举”时,一般在动作达到顶点时,哑铃的重量得到肘部的支撑,反不易把肌肉收紧。为了使在肌肉收缩最紧时提供应有的阻力,你可把身体稍向前倾,让手臂出于地心引力的直接线之外,这样你就不能把肘部完全锁住,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能使肱二头肌峰凸起,肌纹分明。

  20.持续紧张法则

  物理的“惯性”可能对你的锻炼效果起很大的损害。如果你的动作做得很快,使在动作的大部过程中借用了摇摆力,那就会减弱肌肉所做的功。不如有意缓慢地做。首先,在做动作时不要使用冲劲起动;然后不谣论上举或下降都要慢慢地完成,这样可使肌肉一直保持紧张状态,以使肌肉线条特别明显。

  21.反地心吸力法则

  在你的动作回复下落时,用力抗住所用重量的下降力是一种强度很大的锻炼方式会使肌肉的迅速增长。这种训练不宜经常而只能有时使用。其具体的做法是:若做哑铃弯举时,你可用30公斤连续做8次,再用35公斤的哑呤,借摇摆之力,把它上举到肩部,然后按正确的姿势让它慢慢下落到起点。这种训练训练法可以增 强你的肌肉和结缔组织,更地增强体力。你也可用此法加速怍进你体格上的弱部。

  22.强挤次数法则

  这是一种强度很大的锻炼过度。其做法是:以做卧举为例,你若能用80公斤做8次,当你已做到8次而无力完成第9次时,让你的同伴在你的械中央帮上一把力(最小的必要的力),使你能把杠铃过那个困难的胶着点,接着由自己把这动作完成。用这种办法,多“挤”出2-3次。这种练法可使肌肉达到超于寻常的疲劳度,以刺激肌肉使其更加增大,更为结实。

  23.双分部法则

  许多健美明星一天进行两次分部练习:早上练身体1或2个肌肉群,然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再练身体另1个或2个肌肉群。这就是双分部法则。其好处是明显的,因为在一次锻炼中,只练上更多和更多组数,有利于促进肌肉的增长。

  24.三分部法则

  有极少数健美运动员具有超常的恢复能力,他们就可采用三分部法则。在一天的早上,下午晚上各练一次,每次也只练1个或2个肌肉部位。世界健美的杰出老冠军,外号“常青树”的阿乐勃脱贝克乐斯就采用过此法。

  25.“烧点”法则

  给你以正常的姿势尽力做完一组的最后一次动作后。再续做几次短而不完全的动作,让额外的血液进入你有锻炼中的肌肉内,从而引起肌肉的极度酸主管部门疼感,象烧着了似的,故其名为“烧点”法则。从生理角度看,这些加多的不完全协作能给肌肉送入更多的血液和产生更多的乳酸。这些增多的乳酸会引起称为“燃烧”的不舒服感。但这些额外的血液和乳酸却会使细胞膨胀和微血管增生。这些都有助于肌肉围度增大和肌肉内的脉管增粗。

  26.质量法则

  这一法则是在按规定的组数和次数进行锻炼时,逐步减少组与组这间的休息时间。这种练法大多用于赛前锻炼,可使肌肉纹路各肌肉内的脉管更为明显突出。

  27.渐降组法则

  这种练法要求由两们同伴帮你进行。当你用一定重量的械杠铃来做一个动作时,当做到规定的次数无力再做时,由站在你杠铃两前一段时间头的杠铃片各取下一块,你又再做几次。这样的练法可使一个动作的锻炼强度达到一搬难以达到的程度程度。这是很艰苦的锻炼,有一次锻炼课内,只宜限用于1-2个动作。

  28.直觉法则

  只有你自己知道进行什么样的锻炼对你的效果最佳,这是健美运动掌握锻炼之道的最重要的一条。一个合格的健美运动员必须要具有这样的能力来编制自己锻炼课程,采用对自己最有效的组数、次数和先后次序的编排。他也应知道吃什么,怎样吃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锻炼的效果。若缺乏这种能力,就难于使其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各人的反应不完全相同,通过实践的体验能迅速而正确地感到自己身体的反应,并依这种直觉来进行锻炼。这种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培养成的,要时常注意各种锻炼中的身体反应,以便及察觉某种锻炼法是党员干部否能起好的作用,或者还是起不了好的作用。

  29.兼顾法则

  把发展大块肌肉和使个别肌肉孤立起来精细加工的两种锻炼法则。这就是要把各种对你最有效的动作和训练法则应用于你的锻炼系统中。当你能把这一条和“直觉”法则优一起时,那就基本上掌握了把体力、形态和肌肉块一起增强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本领。

  30.部分动作法则

  为了增大骨肉的力量和围度,你可以在练基本动作时,只练其动作的一部分,不论是开始中间或结尾的部分均可。这最好在大重量锻炼用的支架上进行。当你只练部分动作时,可以使用大午得多的重量,因为这种支架上有许多插孔,可让你在所选定的高度插入托条,以托住你在完整动作中举到手臂挺直那一段。再以引体上升为例,如不加重量来做,你能轻易地把身体上拉到下颏超过拉械的高度,但若在腰间加上20公斤的铁片,你可能只拉到动作全程的一半。这就是说当你不加重量上拉时,并不能使动作开始时用到的那些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是受了在中程拉不上去的情况限制。因此,你就可以只练从上拉开始到中和这段部分动作来使与这部分动作有关的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锻炼,取得最大锻炼效果。

  31.快速法则

  虽然一般的训练法都强调做动作时以缓慢些为好,以使你能充分控制动作的正确进程并感到肌肉的紧张度。是一条常规。但当你忆按这常规锻炼了相当是后,当你已经养成正确的动作习惯和明克的感到遗憾沉后,有时,你就可以试用快速法则来进得锻炼。它会促进你的肌肉的进一步发展。其做法是:如果你平时做某个动作时,用某个动作时,用某个重量可做8-12次,并且要在保持正确做法的前提下,用爆发必的快速动作来做。思想上要集中于尽快地举上支。但是只有具务一定锻炼基础的人,才可试用这一训练法则。

  32.交错穿插法则

  这实际上就是“优先锻炼法则”的一个高级形式。用“优先锻炼法则”时,一般是先练大肌肉群(腿、胸、背、肩)或进步最慢而需加速改进的部分。练大肌肉群是要花出很大能量的。在锻炼课开始时先做这些动作,你就可能有足的体力来完成对它们的应有强度的训练而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练小肌肉群,精力可少花些,但若不先练,又恐后来时间不够而被挤掉了。用这项法则可以两全其

一)初练者的训练法则

1.渐进性超负荷法则

增强任何健康素质(力量、肌肉围度、耐力、心肺血管功能等)的基础是使你的肌肉去担负比它已习惯的更重的工作,使肌肉承担不断增强的负荷。例如,若求增大肌肉围度,则不仅要日益试用更大的重量,并且还要啬锻炼的组数和每周锻炼的次数。若求增大局部肌肉的耐力,你可以逐步减少各组动作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增加锻炼该部肌肉的组数和每组中的动作次数,一切要有渐进性。所有的身体锻炼法的基本观念是超负荷,这也是韦德法则的坚实基础。

2.多组练习法则

在韦德系统的初建时期,多数专家建议有雄心的健美运动员对其所选用的每个动作,只须各做一线。如果在一次锻炼课程中选用锻炼到全身的12个动作,那就共做12组。但韦德法则提出每个动作要练多组(3-4组)的训练法则,以使每一肌肉群都能得到彻底的锻炼而增大到其最大限度。

3.孤立锻炼法则

可以让许多肌肉群共同来做某项锻炼动作,也可以使它们相对分离地进行这个动作。对完成某一复杂的整个动作来说,每一有关肌肉群都有其各自的作用,除起主要动力作用者之外,有的起协助作用,有的起稳定作用,有的则起对抗的作用。如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某一局部肌肉,就要尽可能使其在工作时与其他肌肉活动分离开,不借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助力而使其单独承受负荷来获得集中的刺激,这种锻炼法主要用于突出加强某一部分的肌肉和着重纠正身体上某一部分的缺点。

4.迷乱莫测(动作多变)法则

促使肌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决不让其顺应某一锻炼课程。如果采用一套采用不同的方法锻炼,使肌肉不习惯于某种固定的动作方式、角度、重量、次数,以及其程序编排,而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能引起良好的反应。

(二)中级阶段训练法则

5.优先锻炼法则

为了改进身体上最弱的或某一相对不够发达而需重点加强的部位,可把锻炼这一部位的动作全部排在一次训练课的最前面,这样就可以在精力最充沛时来做这些动作。

6.金字塔法则

肌肉纤维的增大是对重大阻力进行收缩的结果,这样做的同时还增大了肌肉的力量。从理论上说,如果你把能做起8次的最大重量作为一组,做上几组不做准备运动,可以是一种很有效的增大肌肉和力量的锻炼法。然而你不能这样做,因为不做准备活动就用最大力量来练,具有受伤的危险。

金字塔法则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建立的。先用你一次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60%做上15次,随后逐步增加重量、减少次数,直到你用80%的最大重量做5-6次为止。这样你就可在暖身后收到作用大重量的锻炼效果而不致受伤。

7.分部练习法则

当你以每周锻炼3次的安排,每次进行全身锻炼,练了几个月之后,如拟增加锻炼的全面强度,可以把你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对每部各采用更多的锻炼动作和组数,分别在不同的锻炼日来练。在一个锻炼日只练身体的一部分,自然比在一个锻炼日练遍全身的锻炼强度为大。分部锻炼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安排。如有把身体分成三部的,有每周练4次或更多次数的。

8.大量充血法则

你必须使大量血液进入某一块肌肉,并使其保持在那里以促进肌肉增长,这实际上是一种锻炼法则。以集中锻炼胸部为例,就是连续使用3-4个胸部动作,中间不夹入锻炼其他部分的动作,直到这些动作都做完。这样你就可使胸部肌肉充满大量血液,使其感到发胀。然后稍加休息,转到其他部位。

9.超级组法则

当你把锻炼两个起相反作用的相关肌肉部位的动作连在一组来做(例如,做完上臂二头肌的“弯举”,立刻接着做练上臂三头肌的“屈臂挺伸”),这就称为超级组。把这种起相反作用的相对肌肉群紧连一起来练。当练着其中之一时,有利于促进另一部分的疲劳的消除。这符合神经功能的原理。

10.复合组法则

把两个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动作连接进行,就称为复合组。其目的不是为了加速消除疲劳而是为了对这部分肌肉加大充血量。例如在做了一组“杠铃弯举”后,立即做一组“上斜哑铃弯举”。

11.综合练习法则

根据科学事实,肌肉细胞的不同部分具有对不同水平的锻炼起不同反应的蛋白质和能系统。肌肉纤维蛋白质遇到高阻力负荷时会增大。肌肉细胞的用氧系统(线立体)则对高耐力训练起反应。因此,为使整修肌肉细胞增大,就必须做从高到低的各种不同次数组合的练习。例如第一组做15次,第二组10次,第三组8次,最后一组6次。凡是重量不同,次数不同的多种组合,即称为综合练习法则,其次数和重量不一定按一定的幅度或程序来增减。

12.周期法则

在全年锻炼中的某一时期,你应采用专为增大肌肉的锻炼课程。另一时期则应减轻重量,增加次数,并缩短组与组间的休息时间以突出肌肉线条。另一短时期,则大大减小运动量,主要用于休整。如此则可避免疲劳过度和受伤,保持稳步前进。

13.静力紧张法则

这种法则和肌肉控制有关。当你做一个动作姿势时,否认是否使用重量,最后若能静止不动,并保持最大紧张度3-6秒,或静止后再重复做3次,就是静力紧张训练法。冠军们常一周3次使全身各部肌肉都作此训练。这种训练法可以增强神经对肌肉控制的能力,而使你在比赛中更好地表现各种体姿造型,并使肌肉线条明显突出。

(三)高级阶段训练法则

14.“欺骗”法则

要使肌肉在锻炼中受到最大强度的刺激,就必须在做每一个动作时,按正确的姿势练再也无力去增做一次为止。练到这种程度,是否还能高潮继续练下去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动作稍稍偏离规定姿势的情况下,或是借助其他部位的力量,来完成那最后一次或是再增多一两次。韦德称这种不遵守规定的做法为“欺骗”。他认为“欺骗”法则应在你已按正确姿势做无力再做时运用。这样,你就是给锻炼的肌肉增加额外的负荷。还要在还有力按正确姿势做动作时,就采取“欺骗”手段,那样则会减轻对肌肉的刺激程度。

15.三合组法则

对同一肌肉部位做三个不同动作,其间不加休息,称为三合组,这能使你的肌肉迅速充血。由于选了研修不同的动作,应付使所练肌肉受到来自研修不同角度和部位的刺激。这有助于促进某一肌肉的完美发展,并能增粗血管。

16.巨型组法则

这是把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4-6个动作连接着做,其间不加或稍休息,使所练肌肉部位得到全面的发展。

17.先期疲劳法则

有些锻炼某一部位的动作,同时必须用上另一部位肌肉的力量来完成。但由于另一部位肌肉力量较弱,往往当它已经无力继续做下去而不得不停止这个动作的练习时,原定主练的部位尚未得到必要强度的刺激。以“卧举”为例,它是一个锻炼胸大肌的主要动作,但又必须依靠肱三头肌的力量把杠铃举起来。常有的情况是:臂部已经力竭而不能再举下去了,可胸大肌还未到感到酸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做卧举之前,预先做一个不需多少臂力而对胸大肌影响圈套的动作,例如“卧式飞鸟”,以使胸大肌疲劳,接着再做“卧举”,练完就能使胸大肌较为酸胀了。这种练法称为“先期疲劳法”。进行这种训练时,要先练由某一肌肉来完成的“孤立”动作,再接着做由多部肌肉来共同完成的“基本动作”。

18.休息――停歇法则

怎样能在做某一动作时,在它的每一组中都使用上你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答案是采用这一法则。其办法是:先用你能举起2-3次的最大重量做一组动作;然后休息40-60秒,再做2次;再休息60-90秒,做1-2次。这样你应能在一个接近最大限度的重量,这是一个增大体力兼增大肌肉块的训练法则。

19.顶峰收缩法则

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有的动作并不容易做到,例如做哑铃“弯举”时,一般在动作达到顶点时,哑铃的重量得到肘部的支撑,反不易把肌肉收紧。为了使在肌肉收缩最紧时提供应有的阻力,你可把身体稍向前倾,让手臂出于地心引力的直接线之外,这样你就不能把肘部完全锁住,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能使肱二头肌峰凸起,肌纹分明。

20.持续紧张法则

物理的“惯性”可能对你的锻炼效果起很大的损害。如果你的动作做得很快,使在动作的大部过程中借用了摇摆力,那就会减弱肌肉所做的功。不如有意缓慢地做。首先,在做动作时不要使用冲劲起动;然后不谣论上举或下降都要慢慢地完成,这样可使肌肉一直保持紧张状态,以使肌肉线条特别明显。

21.反地心吸力法则

在你的动作回复下落时,用力抗住所用重量的下降力是一种强度很大的锻炼方式会使肌肉的迅速增长。这种训练不宜经常而只能有时使用。其具体的做法是:若做哑铃弯举时,你可用30公斤连续做8次,再用35公斤的哑呤,借摇摆之力,把它上举到肩部,然后按正确的姿势让它慢慢下落到起点。这种训练训练法可以增 强你的肌肉和结缔组织,更地增强体力。你也可用此法加速怍进你体格上的弱部。

22.强挤次数法则

这是一种强度很大的锻炼过度。其做法是:以做卧举为例,你若能用80公斤做8次,当你已做到8次而无力完成第9次时,让你的同伴在你的械中央帮上一把力(最小的必要的力),使你能把杠铃过那个困难的胶着点,接着由自己把这动作完成。用这种办法,多“挤”出2-3次。这种练法可使肌肉达到超于寻常的疲劳度,以刺激肌肉使其更加增大,更为结实。

23.双分部法则

许多健美明星一天进行两次分部练习:早上练身体1或2个肌肉群,然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再练身体另1个或2个肌肉群。这就是双分部法则。其好处是明显的,因为在一次锻炼中,只练上更多和更多组数,有利于促进肌肉的增长。

24.三分部法则

有极少数健美运动员具有超常的恢复能力,他们就可采用三分部法则。在一天的早上,下午晚上各练一次,每次也只练1个或2个肌肉部位。世界健美的杰出老冠军,外号“常青树”的阿乐勃脱贝克乐斯就采用过此法。

25.“烧点”法则

给你以正常的姿势尽力做完一组的最后一次动作后。再续做几次短而不完全的动作,让额外的血液进入你有锻炼中的肌肉内,从而引起肌肉的极度酸主管部门疼感,象烧着了似的,故其名为“烧点”法则。从生理角度看,这些加多的不完全协作能给肌肉送入更多的血液和产生更多的乳酸。这些增多的乳酸会引起称为“燃烧”的不舒服感。但这些额外的血液和乳酸却会使细胞膨胀和微血管增生。这些都有助于肌肉围度增大和肌肉内的脉管增粗。

26.质量法则

这一法则是在按规定的组数和次数进行锻炼时,逐步减少组与组这间的休息时间。这种练法大多用于赛前锻炼,可使肌肉纹路各肌肉内的脉管更为明显突出。

27.渐降组法则

这种练法要求由两们同伴帮你进行。当你用一定重量的械杠铃来做一个动作时,当做到规定的次数无力再做时,由站在你杠铃两前一段时间头的杠铃片各取下一块,你又再做几次。这样的练法可使一个动作的锻炼强度达到一搬难以达到的程度程度。这是很艰苦的锻炼,有一次锻炼课内,只宜限用于1-2个动作。

28.直觉法则

只有你自己知道进行什么样的锻炼对你的效果最佳,这是健美运动掌握锻炼之道的最重要的一条。一个合格的健美运动员必须要具有这样的能力来编制自己锻炼课程,采用对自己最有效的组数、次数和先后次序的编排。他也应知道吃什么,怎样吃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锻炼的效果。若缺乏这种能力,就难于使其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各人的反应不完全相同,通过实践的体验能迅速而正确地感到自己身体的反应,并依这种直觉来进行锻炼。这种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培养成的,要时常注意各种锻炼中的身体反应,以便及察觉某种锻炼法是党员干部否能起好的作用,或者还是起不了好的作用。

29.兼顾法则

把发展大块肌肉和使个别肌肉孤立起来精细加工的两种锻炼法则。这就是要把各种对你最有效的动作和训练法则应用于你的锻炼系统中。当你能把这一条和“直觉”法则优一起时,那就基本上掌握了把体力、形态和肌肉块一起增强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本领。

30.部分动作法则

为了增大骨肉的力量和围度,你可以在练基本动作时,只练其动作的一部分,不论是开始中间或结尾的部分均可。这最好在大重量锻炼用的支架上进行。当你只练部分动作时,可以使用大午得多的重量,因为这种支架上有许多插孔,可让你在所选定的高度插入托条,以托住你在完整动作中举到手臂挺直那一段。再以引体上升为例,如不加重量来做,你能轻易地把身体上拉到下颏超过拉械的高度,但若在腰间加上20公斤的铁片,你可能只拉到动作全程的一半。这就是说当你不加重量上拉时,并不能使动作开始时用到的那些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是受了在中程拉不上去的情况限制。因此,你就可以只练从上拉开始到中和这段部分动作来使与这部分动作有关的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锻炼,取得最大锻炼效果。

31.快速法则

虽然一般的训练法都强调做动作时以缓慢些为好,以使你能充分控制动作的正确进程并感到肌肉的紧张度。是一条常规。但当你忆按这常规锻炼了相当是后,当你已经养成正确的动作习惯和明克的感到遗憾沉后,有时,你就可以试用快速法则来进得锻炼。它会促进你的肌肉的进一步发展。其做法是:如果你平时做某个动作时,用某个动作时,用某个重量可做8-12次,并且要在保持正确做法的前提下,用爆发必的快速动作来做。思想上要集中于尽快地举上支。但是只有具务一定锻炼基础的人,才可试用这一训练法则。

32.交错穿插法则

这实际上就是“优先锻炼法则”的一个高级形式。用“优先锻炼法则”时,一般是先练大肌肉群(腿、胸、背、肩)或进步最慢而需加速改进的部分。练大肌肉群是要花出很大能量的。在锻炼课开始时先做这些动作,你就可能有足的体力来完成对它们的应有强度的训练而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练小肌肉群,精力可少花些,但若不先练,又恐后来时间不够而被挤掉了。用这项法则可以两全其美。

一)初练者的训练法则

1.渐进性超负荷法则

增强任何健康素质(力量、肌肉围度、耐力、心肺血管功能等)的基础是使你的肌肉去担负比它已习惯的更重的工作,使肌肉承担不断增强的负荷。例如,若求增大肌肉围度,则不仅要日益试用更大的重量,并且还要啬锻炼的组数和每周锻炼的次数。若求增大局部肌肉的耐力,你可以逐步减少各组动作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增加锻炼该部肌肉的组数和每组中的动作次数,一切要有渐进性。所有的身体锻炼法的基本观念是超负荷,这也是韦德法则的坚实基础。

2.多组练习法则

在韦德系统的初建时期,多数专家建议有雄心的健美运动员对其所选用的每个动作,只须各做一线。如果在一次锻炼课程中选用锻炼到全身的12个动作,那就共做12组。但韦德法则提出每个动作要练多组(3-4组)的训练法则,以使每一肌肉群都能得到彻底的锻炼而增大到其最大限度。

3.孤立锻炼法则

可以让许多肌肉群共同来做某项锻炼动作,也可以使它们相对分离地进行这个动作。对完成某一复杂的整个动作来说,每一有关肌肉群都有其各自的作用,除起主要动力作用者之外,有的起协助作用,有的起稳定作用,有的则起对抗的作用。如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某一局部肌肉,就要尽可能使其在工作时与其他肌肉活动分离开,不借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助力而使其单独承受负荷来获得集中的刺激,这种锻炼法主要用于突出加强某一部分的肌肉和着重纠正身体上某一部分的缺点。

4.迷乱莫测(动作多变)法则

促使肌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决不让其顺应某一锻炼课程。如果采用一套采用不同的方法锻炼,使肌肉不习惯于某种固定的动作方式、角度、重量、次数,以及其程序编排,而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能引起良好的反应。

(二)中级阶段训练法则

5.优先锻炼法则

为了改进身体上最弱的或某一相对不够发达而需重点加强的部位,可把锻炼这一部位的动作全部排在一次训练课的最前面,这样就可以在精力最充沛时来做这些动作。

6.金字塔法则

肌肉纤维的增大是对重大阻力进行收缩的结果,这样做的同时还增大了肌肉的力量。从理论上说,如果你把能做起8次的最大重量作为一组,做上几组不做准备运动,可以是一种很有效的增大肌肉和力量的锻炼法。然而你不能这样做,因为不做准备活动就用最大力量来练,具有受伤的危险。

金字塔法则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建立的。先用你一次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60%做上15次,随后逐步增加重量、减少次数,直到你用80%的最大重量做5-6次为止。这样你就可在暖身后收到作用大重量的锻炼效果而不致受伤。

7.分部练习法则

当你以每周锻炼3次的安排,每次进行全身锻炼,练了几个月之后,如拟增加锻炼的全面强度,可以把你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对每部各采用更多的锻炼动作和组数,分别在不同的锻炼日来练。在一个锻炼日只练身体的一部分,自然比在一个锻炼日练遍全身的锻炼强度为大。分部锻炼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安排。如有把身体分成三部的,有每周练4次或更多次数的。

8.大量充血法则

你必须使大量血液进入某一块肌肉,并使其保持在那里以促进肌肉增长,这实际上是一种锻炼法则。以集中锻炼胸部为例,就是连续使用3-4个胸部动作,中间不夹入锻炼其他部分的动作,直到这些动作都做完。这样你就可使胸部肌肉充满大量血液,使其感到发胀。然后稍加休息,转到其他部位。

9.超级组法则

当你把锻炼两个起相反作用的相关肌肉部位的动作连在一组来做(例如,做完上臂二头肌的“弯举”,立刻接着做练上臂三头肌的“屈臂挺伸”),这就称为超级组。把这种起相反作用的相对肌肉群紧连一起来练。当练着其中之一时,有利于促进另一部分的疲劳的消除。这符合神经功能的原理。

10.复合组法则

把两个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动作连接进行,就称为复合组。其目的不是为了加速消除疲劳而是为了对这部分肌肉加大充血量。例如在做了一组“杠铃弯举”后,立即做一组“上斜哑铃弯举”。

11.综合练习法则

根据科学事实,肌肉细胞的不同部分具有对不同水平的锻炼起不同反应的蛋白质和能系统。肌肉纤维蛋白质遇到高阻力负荷时会增大。肌肉细胞的用氧系统(线立体)则对高耐力训练起反应。因此,为使整修肌肉细胞增大,就必须做从高到低的各种不同次数组合的练习。例如第一组做15次,第二组10次,第三组8次,最后一组6次。凡是重量不同,次数不同的多种组合,即称为综合练习法则,其次数和重量不一定按一定的幅度或程序来增减。

12.周期法则

在全年锻炼中的某一时期,你应采用专为增大肌肉的锻炼课程。另一时期则应减轻重量,增加次数,并缩短组与组间的休息时间以突出肌肉线条。另一短时期,则大大减小运动量,主要用于休整。如此则可避免疲劳过度和受伤,保持稳步前进。

13.静力紧张法则

这种法则和肌肉控制有关。当你做一个动作姿势时,否认是否使用重量,最后若能静止不动,并保持最大紧张度3-6秒,或静止后再重复做3次,就是静力紧张训练法。冠军们常一周3次使全身各部肌肉都作此训练。这种训练法可以增强神经对肌肉控制的能力,而使你在比赛中更好地表现各种体姿造型,并使肌肉线条明显突出。

(三)高级阶段训练法则

14.“欺骗”法则

要使肌肉在锻炼中受到最大强度的刺激,就必须在做每一个动作时,按正确的姿势练再也无力去增做一次为止。练到这种程度,是否还能高潮继续练下去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动作稍稍偏离规定姿势的情况下,或是借助其他部位的力量,来完成那最后一次或是再增多一两次。韦德称这种不遵守规定的做法为“欺骗”。他认为“欺骗”法则应在你已按正确姿势做无力再做时运用。这样,你就是给锻炼的肌肉增加额外的负荷。还要在还有力按正确姿势做动作时,就采取“欺骗”手段,那样则会减轻对肌肉的刺激程度。

15.三合组法则

对同一肌肉部位做三个不同动作,其间不加休息,称为三合组,这能使你的肌肉迅速充血。由于选了研修不同的动作,应付使所练肌肉受到来自研修不同角度和部位的刺激。这有助于促进某一肌肉的完美发展,并能增粗血管。

16.巨型组法则

这是把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4-6个动作连接着做,其间不加或稍休息,使所练肌肉部位得到全面的发展。

17.先期疲劳法则

有些锻炼某一部位的动作,同时必须用上另一部位肌肉的力量来完成。但由于另一部位肌肉力量较弱,往往当它已经无力继续做下去而不得不停止这个动作的练习时,原定主练的部位尚未得到必要强度的刺激。以“卧举”为例,它是一个锻炼胸大肌的主要动作,但又必须依靠肱三头肌的力量把杠铃举起来。常有的情况是:臂部已经力竭而不能再举下去了,可胸大肌还未到感到酸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做卧举之前,预先做一个不需多少臂力而对胸大肌影响圈套的动作,例如“卧式飞鸟”,以使胸大肌疲劳,接着再做“卧举”,练完就能使胸大肌较为酸胀了。这种练法称为“先期疲劳法”。进行这种训练时,要先练由某一肌肉来完成的“孤立”动作,再接着做由多部肌肉来共同完成的“基本动作”。

18.休息――停歇法则

怎样能在做某一动作时,在它的每一组中都使用上你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答案是采用这一法则。其办法是:先用你能举起2-3次的最大重量做一组动作;然后休息40-60秒,再做2次;再休息60-90秒,做1-2次。这样你应能在一个接近最大限度的重量,这是一个增大体力兼增大肌肉块的训练法则。

19.顶峰收缩法则

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有的动作并不容易做到,例如做哑铃“弯举”时,一般在动作达到顶点时,哑铃的重量得到肘部的支撑,反不易把肌肉收紧。为了使在肌肉收缩最紧时提供应有的阻力,你可把身体稍向前倾,让手臂出于地心引力的直接线之外,这样你就不能把肘部完全锁住,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能使肱二头肌峰凸起,肌纹分明。

20.持续紧张法则

物理的“惯性”可能对你的锻炼效果起很大的损害。如果你的动作做得很快,使在动作的大部过程中借用了摇摆力,那就会减弱肌肉所做的功。不如有意缓慢地做。首先,在做动作时不要使用冲劲起动;然后不谣论上举或下降都要慢慢地完成,这样可使肌肉一直保持紧张状态,以使肌肉线条特别明显。

21.反地心吸力法则

在你的动作回复下落时,用力抗住所用重量的下降力是一种强度很大的锻炼方式会使肌肉的迅速增长。这种训练不宜经常而只能有时使用。其具体的做法是:若做哑铃弯举时,你可用30公斤连续做8次,再用35公斤的哑呤,借摇摆之力,把它上举到肩部,然后按正确的姿势让它慢慢下落到起点。这种训练训练法可以增 强你的肌肉和结缔组织,更地增强体力。你也可用此法加速怍进你体格上的弱部。

22.强挤次数法则

这是一种强度很大的锻炼过度。其做法是:以做卧举为例,你若能用80公斤做8次,当你已做到8次而无力完成第9次时,让你的同伴在你的械中央帮上一把力(最小的必要的力),使你能把杠铃过那个困难的胶着点,接着由自己把这动作完成。用这种办法,多“挤”出2-3次。这种练法可使肌肉达到超于寻常的疲劳度,以刺激肌肉使其更加增大,更为结实。

23.双分部法则

许多健美明星一天进行两次分部练习:早上练身体1或2个肌肉群,然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再练身体另1个或2个肌肉群。这就是双分部法则。其好处是明显的,因为在一次锻炼中,只练上更多和更多组数,有利于促进肌肉的增长。

24.三分部法则

有极少数健美运动员具有超常的恢复能力,他们就可采用三分部法则。在一天的早上,下午晚上各练一次,每次也只练1个或2个肌肉部位。世界健美的杰出老冠军,外号“常青树”的阿乐勃脱贝克乐斯就采用过此法。

25.“烧点”法则

给你以正常的姿势尽力做完一组的最后一次动作后。再续做几次短而不完全的动作,让额外的血液进入你有锻炼中的肌肉内,从而引起肌肉的极度酸主管部门疼感,象烧着了似的,故其名为“烧点”法则。从生理角度看,这些加多的不完全协作能给肌肉送入更多的血液和产生更多的乳酸。这些增多的乳酸会引起称为“燃烧”的不舒服感。但这些额外的血液和乳酸却会使细胞膨胀和微血管增生。这些都有助于肌肉围度增大和肌肉内的脉管增粗。

26.质量法则

这一法则是在按规定的组数和次数进行锻炼时,逐步减少组与组这间的休息时间。这种练法大多用于赛前锻炼,可使肌肉纹路各肌肉内的脉管更为明显突出。

27.渐降组法则

这种练法要求由两们同伴帮你进行。当你用一定重量的械杠铃来做一个动作时,当做到规定的次数无力再做时,由站在你杠铃两前一段时间头的杠铃片各取下一块,你又再做几次。这样的练法可使一个动作的锻炼强度达到一搬难以达到的程度程度。这是很艰苦的锻炼,有一次锻炼课内,只宜限用于1-2个动作。

28.直觉法则

只有你自己知道进行什么样的锻炼对你的效果最佳,这是健美运动掌握锻炼之道的最重要的一条。一个合格的健美运动员必须要具有这样的能力来编制自己锻炼课程,采用对自己最有效的组数、次数和先后次序的编排。他也应知道吃什么,怎样吃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锻炼的效果。若缺乏这种能力,就难于使其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各人的反应不完全相同,通过实践的体验能迅速而正确地感到自己身体的反应,并依这种直觉来进行锻炼。这种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培养成的,要时常注意各种锻炼中的身体反应,以便及察觉某种锻炼法是党员干部否能起好的作用,或者还是起不了好的作用。

29.兼顾法则

把发展大块肌肉和使个别肌肉孤立起来精细加工的两种锻炼法则。这就是要把各种对你最有效的动作和训练法则应用于你的锻炼系统中。当你能把这一条和“直觉”法则优一起时,那就基本上掌握了把体力、形态和肌肉块一起增强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本领。

30.部分动作法则

为了增大骨肉的力量和围度,你可以在练基本动作时,只练其动作的一部分,不论是开始中间或结尾的部分均可。这最好在大重量锻炼用的支架上进行。当你只练部分动作时,可以使用大午得多的重量,因为这种支架上有许多插孔,可让你在所选定的高度插入托条,以托住你在完整动作中举到手臂挺直那一段。再以引体上升为例,如不加重量来做,你能轻易地把身体上拉到下颏超过拉械的高度,但若在腰间加上20公斤的铁片,你可能只拉到动作全程的一半。这就是说当你不加重量上拉时,并不能使动作开始时用到的那些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是受了在中程拉不上去的情况限制。因此,你就可以只练从上拉开始到中和这段部分动作来使与这部分动作有关的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锻炼,取得最大锻炼效果。

31.快速法则

虽然一般的训练法都强调做动作时以缓慢些为好,以使你能充分控制动作的正确进程并感到肌肉的紧张度。是一条常规。但当你忆按这常规锻炼了相当是后,当你已经养成正确的动作习惯和明克的感到遗憾沉后,有时,你就可以试用快速法则来进得锻炼。它会促进你的肌肉的进一步发展。其做法是:如果你平时做某个动作时,用某个动作时,用某个重量可做8-12次,并且要在保持正确做法的前提下,用爆发必的快速动作来做。思想上要集中于尽快地举上支。但是只有具务一定锻炼基础的人,才可试用这一训练法则。

32.交错穿插法则

这实际上就是“优先锻炼法则”的一个高级形式。用“优先锻炼法则”时,一般是先练大肌肉群(腿、胸、背、肩)或进步最慢而需加速改进的部分。练大肌肉群是要花出很大能量的。在锻炼课开始时先做这些动作,你就可能有足的体力来完成对它们的应有强度的训练而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练小肌肉群,精力可少花些,但若不先练,又恐后来时间不够而被挤掉了。用这项法则可以两全其美

  韦德初级训练法则

  虽然有不少健美运动导师提出这条或那条训练法则,并各具实效,但能够收集其大成,并通过实践不断深化而形成一套完整体系者,是被称为冠军训练者的乔·韦德。

  他这些法则也在不断发展中,到目前已发展成32条之多。由于效果都较好,适用于初,中,高各级训练阶段用,各阶段分别有4、9、19条。

  现先介绍4条初级训练法则:

  1渐进性超负荷法则

  增强任何健康素质(力量、肌肉围度、耐力、心肺血管功能等)的基础是使你的肌肉去担负比它已习惯的更重的工作,使肌肉承担不断增强的负荷。

  例如,若求增大肌肉围度,则不仅要日益试用更大的重量,并且还要啬锻炼的组数和每周锻炼的次数。若求增大局部肌肉的耐力,你可以逐步减少各组动作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增加锻炼该部肌肉的组数和每组中的动作次数,一切要有渐进性。所有的身体锻炼法的基本观念是超负荷,这也是韦德法则的坚实基础。

  2多组练习法则

  在韦德系统的初建时期,多数专家建议有雄心的健美运动员对其所选用的每个动作,只须各做一线。如果在一次锻炼课程中选用锻炼到全身的12个动作,那就共做12组。但韦德法则提出每个动作要练多组(3-4组)的训练法则,以使每一肌肉群都能得到彻底的锻炼而增大到其最大限度。

  3孤立锻炼法则

  可以让许多肌肉群共同来做某项锻炼动作,也可以使它们相对分离地进行这个动作。对完成某一复杂的整个动作来说,每一有关肌肉群都有其各自的作用,除起主要动力作用者之外,有的起协助作用,有的起稳定作用,有的则起对抗的作用。

  如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某一局部肌肉,就要尽可能使其在工作时与其他肌肉活动分离开,不借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助力而使其单独承受负荷来获得集中的刺激,这种锻炼法主要用于突出加强某一部分的肌肉和着重纠正身体上某一部分的缺点。

  4迷乱莫测(动作多变)法则

  促使肌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决不让其顺应某一锻炼课程。如果采用一套采用不同的方法锻炼,使肌肉不习惯于某种固定的动作方式、角度、重量、次数,以及其程序编排,而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能引起良好的反应

  韦德中级训练法则

  对于有一定锻炼基础的健身爱好者,可以参考韦德训练法则的中级阶段,现介绍韦德法则的9条中级阶段训练法则:

  1优先锻炼法则

  为了改进身体上最弱的或某一相对不够发达而需重点加强的部位,可把锻炼这一部位的动作全部排在一次训练课的最前面,这样就可以在精力最充沛时来做这些动作。

  2金字塔法则

  肌肉纤维的增大是对重大阻力进行收缩的结果,这样做的同时还增大了肌肉的力量。从理论上说,如果你把能做起8次的最大重量作为一组,做上几组不做准备运动,可以是一种很有效的增大肌肉和力量的锻炼法。然而你不能这样做,因为不做准备活动就用最大力量来练,具有受伤的危险。

  金字塔法则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建立的。先用你一次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60%做上15次,随后逐步增加重量、减少次数,直到你用80%的最大重量做5-6次为止。这样你就可在暖身后收到作用大重量的锻炼效果而不致受伤。

  3分部练习法则

  当你以每周锻炼3次的安排,每次进行全身锻炼,练了几个月之后,如拟增加锻炼的全面强度,可以把你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对每部各采用更多的锻炼动作和组数,分别在不同的锻炼日来练。在一个锻炼日只练身体的一部分,自然比在一个锻炼日练遍全身的锻炼强度为大。分部锻炼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安排。如有把身体分成三部的,有每周练4次或更多次数的。

  4大量充血法则

  你必须使大量血液进入某一块肌肉,并使其保持在那里以促进肌肉增长,这实际上是一种锻炼法则。以集中锻炼胸部为例,就是连续使用3-4个胸部动作,中间不夹入锻炼其他部分的动作,直到这些动作都做完。这样你就可使胸部肌肉充满大量血液,使其感到发胀。然后稍加休息,转到其他部位。

  5超级组法则

  当你把锻炼两个起相反作用的相关肌肉部位的动作连在一组来做(例如,做完上臂二头肌的“弯举”,立刻接着做练上臂三头肌的“屈臂挺伸”),这就称为超级组。把这种起相反作用的相对肌肉群紧连一起来练。当练着其中之一时,有利于促进另一部分的疲劳的消除。这符合神经功能的原理。

  6复合组法则

  把两个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动作连接进行,就称为复合组。其目的不是为了加速消除疲劳而是为了对这部分肌肉加大充血量。例如在做了一组“杠铃弯举”后,立即做一组“上斜哑铃弯举”。

  7综合练习法则

  根据科学事实,肌肉细胞的不同部分具有对不同水平的锻炼起不同反应的蛋白质和能系统。肌肉纤维蛋白质遇到高阻力负荷时会增大。肌肉细胞的用氧系统(线立体)则对高耐力训练起反应。因此,为使整修肌肉细胞增大,就必须做从高到低的各种不同次数组合的练习。例如第一组做15次,第二组10次,第三组8次,最后一组6次。凡是重量不同,次数不同的多种组合,即称为综合练习法则,其次数和重量不一定按一定的幅度或程序来增减。

  8周期法则

  在全年锻炼中的某一时期,你应采用专为增大肌肉的锻炼课程。另一时期则应减轻重量,增加次数,并缩短组与组间的休息时间以突出肌肉线条。另一短时期,则大大减小运动量,主要用于休整。如此则可避免疲劳过度和受伤,保持稳步前进。

  9静力紧张法则

  这种法则和肌肉控制有关。当你做一个动作姿势时,否认是否使用重量,最后若能静止不动,并保持最大紧张度3-6秒,或静止后再重复做3次,就是静力紧张训练法。冠军们常一周3次使全身各部肌肉都作此训练。这种训练法可以增强神经对肌肉控制的能力,而使你在比赛中更好地表现各种体姿造型,并使肌肉线条明显突出。

  韦德高级训练法则

  韦德法则的19条高级阶段训练法则,仅适合专业健美运动员或少部分具有高水平锻炼基础健身爱好者。

  1"欺骗"法则

  要使肌肉在锻炼中受到最大强度的刺激,就必须在做每一个动作时,按正确的姿势练再也无力去增做一次为止。练到这种程度,是否还能继续练下去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动作稍稍偏离规定姿势的情况下,或是借助其他部位的力量,来完成那最后一次或是再增多一两次。韦德称这种不遵守规定的做法为“欺骗”。他认为“欺骗”法则应在你已按正确姿势做无力再做时运用。这样,你就是给锻炼的肌肉增加额外的负荷。还要在还有力按正确姿势做动作时,就采取“欺骗”手段,那样则会减轻对肌肉的刺激程度。

  2三合组法则

  对同一肌肉部位做三个不同动作,其间不加休息,称为三合组,这能使你的肌肉迅速充血。由于选了研修不同的动作,应付使所练肌肉受到来自研修不同角度和部位的刺激。这有助于促进某一肌肉的完美发展,并能增粗血管。

  3巨型组法则

  这是把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4-6个动作连接着做,其间不加或稍休息,使所练肌肉部位得到全面的发展。

  4先期疲劳法则

  有些锻炼某一部位的动作,同时必须用上另一部位肌肉的力量来完成。但由于另一部位肌肉力量较弱,往往当它已经无力继续做下去而不得不停止这个动作的练习时,原定主练的部位尚未得到必要强度的刺激。

  以“卧举”为例,它是一个锻炼胸大肌的主要动作,但又必须依靠肱三头肌的力量把杠铃举起来。常有的情况是:臂部已经力竭而不能再举下去了,可胸大肌还未到感到酸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做卧举之前,预先做一个不需多少臂力而对胸大肌影响圈套的动作,例如“卧式飞鸟”,以使胸大肌疲劳,接着再做“卧举”,练完就能使胸大肌较为酸胀了。这种练法称为“先期疲劳法”。进行这种训练时,要先练由某一肌肉来完成的“孤立”动作,再接着做由多部肌肉来共同完成的“基本动作”。

  5休息――停歇法则

  怎样能在做某一动作时,在它的每一组中都使用上你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答案是采用这一法则。其办法是:先用你能举起2-3次的最大重量做一组动作;然后休息40-60秒,再做2次;再休息60-90秒,做1-2次。这样你应能在一个接近最大限度的重量,这是一个增大体力兼增大肌肉块的训练法则。

  6顶峰收缩法则

  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

  有的动作并不容易做到,例如做哑铃“弯举”时,一般在动作达到顶点时,哑铃的重量得到肘部的支撑,反不易把肌肉收紧。为了使在肌肉收缩最紧时提供应有的阻力,你可把身体稍向前倾,让手臂出于地心引力的直接线之外,这样你就不能把肘部完全锁住,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能使肱二头肌峰凸起,肌纹分明。

  7持续紧张法则

  物理的“惯性”可能对你的锻炼效果起很大的损害。如果你的动作做得很快,使在动作的大部过程中借用了摇摆力,那就会减弱肌肉所做的功。不如有意缓慢地做。首先,在做动作时不要使用冲劲起动;然后不谣论上举或下降都要慢慢地完成,这样可使肌肉一直保持紧张状态,以使肌肉线条特别明显。

  8反地心吸力法则

  在你的动作回复下落时,用力抗住所用重量的下降力是一种强度很大的锻炼方式会使肌肉的迅速增长。这种训练不宜经常而只能有时使用。

  其具体的做法是:若做哑铃弯举时,你可用30公斤连续做8次,再用35公斤的哑呤,借摇摆之力,把它上举到肩部,然后按正确的姿势让它慢慢下落到起点。这种训练训练法可以增 强你的肌肉和结缔组织,更地增强体力。你也可用此法加速怍进你体格上的弱部。

  9强挤次数法则

  这是一种强度很大的锻炼过度。

  其做法是:以做卧举为例,你若能用80公斤做8次,当你已做到8次而无力完成第9次时,让你的同伴在你的械中央帮上一把力(最小的必要的力),使你能把杠铃过那个困难的胶着点,接着由自己把这动作完成。用这种办法,多“挤”出2-3次。这种练法可使肌肉达到超于寻常的疲劳度,以刺激肌肉使其更加增大,更为结实。

  10双分部法则

  许多健美明星一天进行两次分部练习:早上练身体1或2个肌肉群,然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再练身体另1个或2个肌肉群。这就是双分部法则。其好处是明显的,因为在一次锻炼中,只练上更多和更多组数,有利于促进肌肉的增长。

  11三分部法则

  有极少数健美运动员具有超常的恢复能力,他们就可采用三分部法则。在一天的早上,下午晚上各练一次,每次也只练1个或2个肌肉部位。世界健美的杰出老冠军,外号“常青树”的阿乐勃脱贝克乐斯就采用过此法。

  12“烧点”法则

  给你以正常的姿势尽力做完一组的最后一次动作后。再续做几次短而不完全的动作,让额外的血液进入你有锻炼中的肌肉内,从而引起肌肉的极度酸主管部门疼感,象烧着了似的,故其名为“烧点”法则。从生理角度看,这些加多的不完全协作能给肌肉送入更多的血液和产生更多的乳酸。这些增多的乳酸会引起称为“燃烧”的不舒服感。但这些额外的血液和乳酸却会使细胞膨胀和微血管增生。这些都有助于肌肉围度增大和肌肉内的脉管增粗。

  13质量法则

  这一法则是在按规定的组数和次数进行锻炼时,逐步减少组与组这间的休息时间。这种练法大多用于赛前锻炼,可使肌肉纹路各肌肉内的脉管更为明显突出。

  14渐降组法则

  这种练法要求由两们同伴帮你进行。当你用一定重量的械杠铃来做一个动作时,当做到规定的次数无力再做时,由站在你杠铃两前一段时间头的杠铃片各取下一块,你又再做几次。这样的练法可使一个动作的锻炼强度达到一搬难以达到的程度程度。这是很艰苦的锻炼,有一次锻炼课内,只宜限用于1-2个动作。

  15直觉法则

  只有你自己知道进行什么样的锻炼对你的效果最佳,这是健美运动掌握锻炼之道的最重要的一条。一个合格的健美运动员必须要具有这样的能力来编制自己锻炼课程,采用对自己最有效的组数、次数和先后次序的编排。他也应知道吃什么,怎样吃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锻炼的效果。若缺乏这种能力,就难于使其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各人的反应不完全相同,通过实践的体验能迅速而正确地感到自己身体的反应,并依这种直觉来进行锻炼。这种能力不是短期内能培养成的,要时常注意各种锻炼中的身体反应,以便及察觉某种锻炼法是党员干部否能起好的作用,或者还是起不了好的作用。

  16兼顾法则

  把发展大块肌肉和使个别肌肉孤立起来精细加工的两种锻炼法则。这就是要把各种对你最有效的动作和训练法则应用于你的锻炼系统中。当你能把这一条和“直觉”法则优一起时,那就基本上掌握了把体力、形态和肌肉块一起增强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本领。

  17部分动作法则

  为了增大骨肉的力量和围度,你可以在练基本动作时,只练其动作的一部分,不论是开始中间或结尾的部分均可。这最好在大重量锻炼用的支架上进行。当你只练部分动作时,可以使用大午得多的重量,因为这种支架上有许多插孔,可让你在所选定的高度插入托条,以托住你在完整动作中举到手臂挺直那一段。

  以引体上升为例,如不加重量来做,你能轻易地把身体上拉到下颏超过拉械的高度,但若在腰间加上20公斤的铁片,你可能只拉到动作全程的一半。这就是说当你不加重量上拉时,并不能使动作开始时用到的那些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是受了在中程拉不上去的情况限制。因此,你就可以只练从上拉开始到中和这段部分动作来使与这部分动作有关的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锻炼,取得最大锻炼效果。

  18快速法则

  虽然一般的训练法都强调做动作时以缓慢些为好,以使你能充分控制动作的正确进程并感到肌肉的紧张度。是一条常规。但当你忆按这常规锻炼了相当是后,当你已经养成正确的动作习惯和明克的感到遗憾沉后,有时,你就可以试用快速法则来进得锻炼。它会促进你的肌肉的进一步发展。

  其做法是:如果你平时做某个动作时,用某个动作时,用某个重量可做8-12次,并且要在保持正确做法的前提下,用爆发必的快速动作来做。思想上要集中于尽快地举上支。但是只有具务一定锻炼基础的人,才可试用这一训练法则。

  19交错穿插法则

  这实际上就是“优先锻炼法则”的一个高级形式。用“优先锻炼法则”时,一般是先练大肌肉群(腿、胸、背、肩)或进步最慢而需加速改进的部分。练大肌肉群是要花出很大能量的。在锻炼课开始时先做这些动作,你就可能有足的体力来完成对它们的应有强度的训练而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练小肌肉群,精力可少花些,但若不先练,又恐后来时间不够而被挤掉了。用这项法则可以两全其美。

 1渐进性超负荷法则:

 它是指通过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负荷,不断给机体以超出习惯承载量,但经努力可以承受的运动量、强度及密度等“超负荷”的刺激,特别是肌肉获得“超量恢复”效应,从而不断提高其机能能力与运动水平。

 2 多组练习法则:

 是指在训练过程中对所选用的练习动作进行较多组数的(3—4组或更多)的重复间歇练习,以保证该动作主要训练部位所完成的训练总量达到足够的数值,从而使该部肌群得到充分、彻底的训练,以达到“发胀”的极限程度或“饱和”“泵感”的理想状态。

 3 迷乱莫测法则:

 也即动作多变法则。是为了以避免肌肉的适应性,经常给肌肉以新的刺激。促使肌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决不让其顺应某一锻炼课程。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锻炼,使肌肉不习惯于某种固定的动作方式、角度、重量、次数,以及其程序编排,而感受到强烈的刺激,能引起良好的反应。

 4 孤立锻炼法则:

 对要发展的肌肉部位,要尽可能的,不借助其它部位,单独承受负荷来集中刺激肌肉。可以让许多肌肉群共同来做某项锻炼动作,也可以使它们相对分离地进行这个动作。

 5 优先训练法则:

 把身体上最薄弱的部位或者相对较弱需要重点加强的部位,安排在每次训练课的最前面进行训练。开始训练时的体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能承受的训练强度也更大。每个人在体格上都有相对薄弱的部位,优先训练不但对每个人,即使是健美冠军也同样适用。像那些左右肌肉不平衡的爱好者就可以使用这个训练方法。

 6 金字塔法则:

 这是一种逐渐增加训练重量,减少试举次数的训练方法。每个动作在开始时先采用较轻的重量作为暖身活动,然后再逐渐增加重量,直到最高重量后再减少下来,这种加重的方法是逐次递进的。

 7 分部练习法则:

 把你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部份,上中下三部份,或不同的肌肉群,对每部各采用更多的锻炼动作和组数,分别在不同的锻炼日来练。它要求最大限度的使大量血液集中在某一部位肌肉群的一种训练方式。

 8 大量充血法则:

 在正常训练动作最后一组的最后一次试举后,再继续做几次不完全的试举,它能使额外的血液进入到正在活动的肌肉中去,从而使肌肉获得更好的泵感。

 9 超级组法则:

 把两个相反作用肌肉群放在一个连续组中进行循环训练。前后两个动作只有极少的休息甚至不休息,一般只有10~15秒的休息时间,它有利于神经系统处于集中刺激状态。这种超级组训练增加了训练强度,使大量的血液集中在同一个区域内,达到集中供养。初级水平可以安排2组循环训练,中级水平3~4组,高级水平5~6组,组与组之间休息不超过30秒。把起反作用的相对肌肉群接连一起来练,当练其中之一时,有利于另一部分的疲劳消除(例如,做完上臂二头肌的“弯举”,立刻接着做练上臂三头肌的“屈臂挺伸”)。

 10 复合组法则:

 它是把两个相同肌肉群的动作,在一个连续组内进行循环训练,使该局部肌肉在还没有恢复时,即连续地进行不同角度的超强度刺激。其目的不是为了加速消除疲劳而是为了对这部分肌肉加大充血量。例如在做了一组“杠铃弯举”后,立即做一组“上斜哑铃弯举”。

 11 综合练习法则:

 它是在不同的训练动作中,采用不同的重量、不同的次数和不同的训练强度进行综合训练,它是增加肌肉围度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大重量、少次数、快速的训练动作,能充分发挥白纤维的性能。它对刺激肌纤维、增大肌肉块效果越好。小重量、高次数和较持久的训练动作能充分发挥红肌纤维性能的作用,它对肌肉耐力的训练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这种大重量、少次数和小重量、多次数的综合训练能使肌肉结缔组织获得全面的发展。

 12 周期法则:

 在一个循环训练周期中,贯穿着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例如:如何划分轻、重训练日的选择,不同周期的训练目标,薄弱肌肉群的突破训练等。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训练过度或受伤,又能保证稳定提高训练水平。

 13 静力紧张法则:

 简单的讲就是肌肉造型训练,这对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很有好处。这种法则和肌肉控制有关。当你做一个动作姿势时,不管是否使用重量,最后若能静止不动,并保持最大紧张度3-6秒,或静止后再重复做3次,就是静力紧张训练法。这种肌肉造型动作可以充分显示出自身肌肉的线条和分隔的文理。从整体上来说全身各部位的没一块肌肉能够充分的显示肌肉线条。这种肌肉控制技术只有通过反复多次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这种训练可以给你的肌肉赋予灵魂,光有大块是远远不够的,具有灵魂的肌肉才具有美感。

 14“欺骗”法则:

 在一组试举中,最后不能再以准确的技术动作来完成动作的全过程,允许借用自身协同肌肉群的力量来完成最后几次试举。这种助力主要是克服训练中的黏着点,也是一种提高肌肉刺激深度的训练方法。例如:做杠铃弯举时,保持准确的动作已经无法在完成动作时,这时可以通过身体轻微的摆动助力多完成2~3次,直到助力也举不起来为止。

 15 三合组法则:

 采用三个不同的训练动作刺激同一块肌肉群,在一个连续组中进行循环训练,三组合训练适宜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安排在平时或赛季训练中,初学者不宜使用。每个组合做3~4个循环组,每个动作10~12次,上下动作交换时没有休息。例如:胸(哑铃卧推+上斜飞鸟+杠铃卧推)。

 16 巨型组合法则:

 这是把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4-6个动作连接着做,其间不加或稍休息,使所练肌肉部位得到全面的发展。

 17 先期疲劳法则:

 对不容易刺激的部位,采用先完成“孤立”动作,再做“基本”动作的法则。有些锻炼某一部位的动作,同时必须用上另一部位肌肉的力量来完成。但由于另一部位肌肉力量较弱,往往当它已经无力继续做下去而不得不停止这个动作的练习时,原定主练的部位尚未得到必要强度的刺激。以“卧举”为例,它是一个锻炼胸大肌的主要动作,但又必须依靠肱三头肌的力量把杠铃举起来。常有的情况是:臂部已经力竭而不能再举下去了,可胸大肌还未到感到酸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做卧举之前,预先做一个不需多少臂力而对胸大肌影响的动作,例如“卧式飞鸟”,以使胸大肌疲劳,接着再做“卧举”,练完就能使胸大肌较为酸胀了。这种练法称为“先期疲劳法”。进行这种训练时,要先练由某一肌肉来完成的“孤立”动作,再接着做由多部肌肉来共同完成的`“基本动作”。

 18 休息---停歇法则:

 用增加每组间的休息时间来保证次次都在举最大限度的重量。这是增大体力兼增大肌肉块的训练法则。怎样能在做某一动作时,在它的每一组中都使用上你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答案是采用这一法则。其办法是:先用你能举起2-3次的最大重量做一组动作;然后休息40-60秒,再做2次;再休息60-90秒,做1-2次。这样你应能在一个接近最大限度的重量,这是一个增大体力兼增大肌肉块的训练法则。

 19 顶峰收缩法则:

 在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位置时,持一下这种收缩状态。这能使肌肉线条更明显。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有的动作并不容易做到,例如做哑铃“弯举”时,一般在动作达到顶点时,哑铃的重量得到肘部的支撑,反不易把肌肉收紧。为了使在肌肉收缩最紧时提供应有的阻力,你可把身体稍向前倾,让手臂出于地心引力的直接线之外,这样你就不能把肘部完全锁住,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这样就能使肱二头肌峰凸起,肌纹分明。

 20 持续紧张法则:

 避免动作的“惯性“来缓慢完成动作,使肌肉持续紧张,肌肉线条会更加明显。物理的“惯性”可能对你的锻炼效果起很大的损害。如果你的动作做得很快,使在动作的大部过程中借用了摇摆力,那就会减弱肌肉所做的功。不如有意缓慢地做。首先,在做动作时不要使用冲劲起动;然后不谣论上举或下降都要慢慢地完成,这样可使肌肉一直保持紧张状态,以使肌肉线条特别明显。

 21 反地心吸力法则:

 这是一种消极用力的技术,当肌肉处于顶峰收缩后,在重量下放还原时,要使肌肉产生最大的拉力,抵抗重量所产生的重力向下的作用力。这样做可以增加肌肉的结缔组织,加深肌肉的刺激,是帮助更快地增长体力和肌肉块的训练方法。

 22 强挤次数法则:

 它是一种借助于同伴的外助力,帮助克服肌肉用力的黏着点,完成最后1~3次试举,它能使肌肉达到更深层次的刺激,使肌肉更加粗壮、结实。当做到再无力了时,让同伴帮上一点力来完成 2--3 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8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31
下一篇2023-12-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