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线解剖列车笔记第20课

螺旋线解剖列车笔记第20课,第1张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第四腘绳肌☞ 股二头肌短头+内收肌

后侧螺旋线

讨论1

第四腘绳肌=股二头肌短头+内收肌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股二头肌(外侧)+半腱肌半膜肌(内侧)

如何刺激大腿内收肌 ?测试:俯卧到床上,屈膝,小腿抬起与地面垂直,让人帮忙做抗阻力量。很多人首先启动的是半腱肌半膜肌,而股二头肌的启动不足。注意☞如果没有量很好地启动股二头肌时,膝关节会出现力的失衡。

康复点和运动点

康复点☞压住这个点会得到很好的缓解,可以和激痛点重合。运动点☞如半腱肌半膜肌有屈膝功能,往往从一个点开始(就像炒股有低点要高点),肌肉执行一个动作时,一个点或几个点最先收缩,合理刺激这个区域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用力的方式角度不同,都会对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例子 步态☞比目鱼肌什么时候启动?

从后脚尖开始离开地面,到另外一只脚的脚跟接触地面,这个时候比目鱼肌释放的电能是最大的。

股二头肌的启动☞在胫骨外旋位(脚外八)慢慢启动,会发现股二头肌的长头&短头,都有可能和半腱肌半膜肌一起启动。

p155段1。 而大收肌则与骨盆前倾或不能正常屈髋有关。

大收肌☞前深线。

学而思 在大动作中寻找集肌群,在肌群中定位最重要的肌肉,对这个肌肉进行专项化的训练。

p155段3。 大收肌显然也是前深线的一部分,可在患者侧卧屈髋时轻易的找到。

如图。

p156段1&2☞适当调节关节角度,可对肌肉有更好的牵拉。

方法 :侧卧/俯卧,屈膝,适当调节关节角度可对肌肉有更好的牵拉。髋、膝,采取不同角度,同一动作;同一个动作在不同角度去做。

建立本体感觉☞要知道这个肌肉什么时候在工作?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知道身体两点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多少?

例子 激活瑜伽老师的臀大肌☞一只手放在臀大肌上方的肌纤维,另一只手放在臀大肌下部的肌纤维,很多人在启动臀大肌时,往往先启动上部肌纤维,而下部的肌纤维很多都启动不了☞所以臀型不好看。

蜜桃臀的两侧很饱满,所以☞角度的重要性。先找外展后伸的角度臀,让部肌纤维变硬了,再找外旋外展的动作,让臀大肌下部也能变硬,当两个肌纤维都变硬时再做这种训练,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练对了,一旦激活了,几次就会酸得受不了)。

从外侧腘绳肌开始,我们可以沿着后表线的轨迹到达底结节韧带,穿过骶部筋膜向上到达对侧的竖脊肌。

走向☞胫骨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坐骨结节-骶结节-双侧竖脊肌

到竖脊肌时,后表线和螺旋线重合 了。

如果拉伸或强化同侧的竖脊肌和腘绳肌,做是做 后表线 ;拉伸或强化右侧的竖脊肌和左侧的腘绳肌就是做的 螺旋线 。区别是一个交叉,一个不交叉。比如四肢着地,抬起一只手和对侧的脚,就是训练后侧螺旋线。

思考 依据链条设计动作。

评估时可以通过一个动作来发现问题在哪里。

p156段3。 螺旋线在颈部后方,将颅骨的一侧连到对侧肩部,环绕到腹部,回到同侧的髋部。

前锯肌形成一个桥梁。

腹部力量的不足会影响肩颈和腰部,尤其是肩颈。而螺旋线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螺旋线建立了形态学依据,而前表线也非常重要。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形成颈部重要的支撑。肩颈不好调腹部,☞核心的重要性。

①屈髋屈膝,肘碰膝

②扭转

③三角式

因为肌筋膜路线中经过骨盆在髂前上棘的连接是机械性连接而不是简单的直接连接,并且机车库中各个方向的拉力影响髂前上棘的位置,所以螺旋线的上下两部分常常是单独工作的,也是最容易分开讨论的。

上下螺旋线以髂前上棘为重要的分水点。包括了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胫骨前肌。

段2。 上螺旋线是调控上半身旋转的最佳线路。临床经验提示,我们螺旋线只是有时引起姿势性的旋转或扭转,但是它通常是代偿深层脊柱旋转肌群的。

脊柱的旋转,很多人就是用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来完成的☞错误。

在肌肉当中分为深层和浅层。浅层肌肉☞做运动,伸长肌肉☞保稳定,深层肌肉不稳定,浅层肌肉代偿。

腰部——深层肌肉☞多裂肌

多裂肌①在颈段胸段☞旋转功能②在腰段☞固定功能如何处理深层肌肉,☞做小动作微动作。

段3。 螺旋线肌筋膜复合体可使躯体在日常生活中或一些特殊运动中扭转。任何核心的旋转将影响表浅的线。 (表里如一)

如果脊柱的核心模式是右旋,那么外围的螺旋线就会经常出现左侧螺旋线的平衡性缩短。这就造成身体最终看起来是直立的,但事实上身体既有受限又有缩短。 (如拧毛巾)

右旋(右肩在后),右髂前上棘,对应左侧筋膜链。左侧肋弓和右髂前上棘距离近,看上去人是正的,但拍片发现人向右扭转,身体右侧肋弓与左髂前上棘的肌肉把人拉回来。

段4。 一旦认识到这种模式,就意味着在放松核心肌之前,必须先放松外周肌肉。

先放松外周,再放松核心,核心采用☞小动作训练。(注意:顺序,动作幅度大小)

例子为什么一个人调整完之后,更扭转了?姿势适应期需要一个过程。不好的结果不代表调整的方向是错的。

段5。 由于深层和浅层的相互作用,为数众多的调整技巧和个性化方法,可用于螺旋线的旋转。

p160段3。 辨识此特殊模式需要练习,但是有四个信号,可以让操作者注意可能存在的螺旋线失衡:①头部相对于胸腔的倾斜或移动,②一侧的肩部比对侧前移③胸腔相对于骨盆向外侧移动④胸骨与耻骨方向的不同。

讨论1总结 :①上螺旋和躯干的旋转相关,很多相关性扭转是帮助深层来代偿的;②调整时先放松浅层,再放松深层。

髋肌为运动髋关节的肌,主要起白骨盆的内面和外面,跨过髋关节,止于股骨上端,按其所在的部位和作用,可分为前、后两群。

(一)前群 有髂腰肌和阔筋膜张肌。

1.髂腰肌iliopsoas 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腰大肌psoas major 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iliacus呈扇形,位于腰大肌的外侧,起自髂窝。两肌向下会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

2.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e latae 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使阔筋膜紧张并屈大腿。

(二)后群 主要位于臀部,故又称臀肌,有7块。

1.臀大肌gluteus maximus 位于臀部浅层、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及其它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的臀肌粗隆。作用:使大腿后伸和外旋。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主要肌之一。

2.臀中肌gluteus medius 位于臀大肌的深面。

3.臀小肌gluteus minimus 位于臀中肌的深面。臀中、小肌都呈扇形,皆起自髂骨翼外面,肌束向下集中形成短腱,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两肌均使大腿外展,前部肌束能使大腿旋内,而后部肌束则使大腿旋外。

4.梨状肌 piriformis 起自盆内骶骨前面,经坐骨大孔达臀部,止于股骨大转子。作用:外展、外旋大腿。

5.闭孔内肌obturator internus 起自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肌束向后集中成为肌腱,由坐骨小孔出骨盆转折向外,此肌腱的上、下各有一块小肌,分别为上孖肌、下孖肌,与闭孔内肌腱一起止于转子窝。作用:使大腿旋外。

6.股方肌quadratus femoris 起自坐骨结节,向外止于转子间脊。作用:使大腿旋外。

7.闭孔外肌obturator externus 起自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的后方,止于转子间窝。作用:使大腿旋外。 大腿肌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一)前群

前群有缝匠肌和股四头肌。

1.缝匠肌sartorius 是全身最长的肌,呈扁带状,起于髂前上棘,经大腿的前面,斜向内下,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作用:屈大腿和屈膝前节,并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

2.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是全身最大的肌,有4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在股内、外侧肌之间,起自股骨体的前面。4个头向下形成一强腱,包绕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向下延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作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可屈大腿。

(二)内侧群

有5块肌,位于大腿的内侧,分层排列。起自闭孔周围的耻骨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等处。

1.耻骨肌pectineus 长方形短肌,位于髂腰肌的内侧,长收肌的外侧。

2.长收肌adductor longus 三角形扁肌,在耻骨肌的内侧。

3.股薄肌gracilis 带状长肌,在最内侧。

4.短收肌adductor brevis 近似三角形的扁肌,在耻骨肌和长收肌后面。

5.大收肌adductor magnus 为内侧群最宽大的三角形肌,在上述肌的深面。

除股薄肌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外,其它各肌都止于股骨粗线,大收肌还有一腱止于股骨内上髁上方的收肌结节,此腱与股骨之间有一裂孔,称为收肌腱裂孔,有大血管通过。

(三)后群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均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常称之为“腘绳肌”。

1.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 位于股后外侧,有长、短两个头。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两头合并后,以长腱止于腓骨头。

2.半腱肌semitendinosus 位于股后的内侧,肌腱细长,几乎占肌的一半。与股二头肌长头一起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上端的内侧。

3.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在半腱肌的深面,以扁薄的腱膜起自坐骨结节,腱膜几乎占肌的一半,肌的下端以腱止于胫骨内侧髁的后面。 小腿肌分为3群:前群在骨间膜的前面,后群在骨间膜的后面,外侧群在腓骨的外侧面。

(一)前群 有3块肌。

1.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起自胫骨外侧面,肌腱向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的内侧缘,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作用:伸踝关节(足背屈),足内翻。

2.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上2/3和小腿骨间膜,向下至足背分为4条腱至第2-5趾背移行为趾背腱膜,止于中节和远节趾骨底。由此肌另外分出一腱,经足背外侧止于第5趾骨底,称为第3腓骨肌。作用:伸踝关节,伸第2~5趾,足外翻。

3.踇长伸肌extensor hallucis longus 位于前两肌之间,起自腓骨内侧面的中份和骨间膜,肌腱经足背,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伸踝关节,伸踇趾。

(二)外侧群

外侧群为腓骨长肌peroneus longus和腓骨短肌peroneus brevis,两肌皆起自腓骨的外侧面,腓骨长肌起点较高,并覆盖腓骨短肌。

两肌的腱经外踝的后面转向前,在跟骨外侧面分开,短肌腱向前止于第5跖骨粗隆,长肌腱绕至足底,斜行至足的内侧,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底。 (三)后群 分浅、深两层。

1.浅层 有强大的小腿三头肌triceps surae,两个浅表的头称腓肠肌gastrocnemius,腓肠肌的内、外侧头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两头相合,约在小腿中点移行为腱,位置较深的一个头是比目鱼肌soleus,起自腓骨后面的上部和胫骨的比目鱼肌线,肌向下移行为肌腱与腓肠肌的肌腱合成人体最粗大的跟腱tendo calcaneus,止于跟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膝关节。在站立时,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2.深层 有4块肌,腘肌在上方,另3块在下方。

(1)腘肌popliteus:斜位于腘窝底,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外侧部分,止于胫骨的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作用:屈膝关节并使小腿旋内。

(2)趾长屈肌flexor digitorum hmgus:位于胫侧,起自胫骨后面,长腱经内踝后方至足底,在足底分为4条肌腱,止于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第2~5趾。

(3)踇长屈肌flexor hallucis longus:起自腓骨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至足底,止于踇趾远节趾骨底。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屈踇趾。

(4)胫骨后肌tibialis posterior:位于趾长屈肌和踇长屈肌之间,起自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的后面,长腱经内踝之后到足底内侧,止于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作用:屈踝关节(跖屈)和使足内翻。 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一)足背肌

足背肌较薄弱,包括伸踇趾的踇短伸肌和伸第2~5趾的趾短伸肌,位于趾长伸肌腱深面。

(二)足底肌

足底肌的配布和作用与手掌肌相似, 亦分为内侧群、中间群和外侧群,但没有与拇指和小指相当的对掌肌。

1.内侧群 为运动跗趾的小肌。有3块,浅层有踇展肌、踇短屈肌;深层有踇收肌。

2.中间群 由浅至深排列为趾短伸肌、跖方肌、4条蚓状肌、3块骨间足底肌和4块骨间背侧肌。

3.外侧群 为运动小趾肌,有小趾展肌和小趾短屈肌。

股四头肌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它和胸大肌相映生辉,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门面”肌肉。健身男士都十分重视这块肌肉。那么怎样才能把股四头肌练得硕大、漂亮、有型呢?我的体会是必须选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器械进行规范的练习 我选用杠铃颈后深蹲练股四头肌外侧,用腿举或肩托深蹲练股直肌和股中肌。此外,要想使股四头肌棱角分明,还必须用坐式踢腿、剪蹲来分离它。 1、杠铃颈后深蹲 重点发展股四头肌内侧,采用深蹲机或史密斯架深蹲都是不错的选择。 动作:颈后肩上担起杠铃架上移出,保持杠铃平衡。头部保持正直,屈膝下蹲至大腿低于水平面,用力向上站起至开始姿势。 要点:下蹲时大腿低于水平面很关键,尤其是初学者,否则会借力做伸腿动作。如果开始时蹲得不够低,以后增加重量时就容易受伤。两脚站距约为肩宽,呈“外八形”,脚趾朝外,使内侧受力更集中,练习更到位。站立时膝盖不宜朝内或向外,以免身体其他部位借力过多。下蹲时膝盖的方向应朝脚趾的方向,且杠铃、臀部、脚不应成一条直线,就是说杠铃的运动轨迹要与人体的纵轴一致,垂直于地面,平稳地直下直上。下蹲和站立时眼睛始终平视前方,以免弓腰或杠铃重心过于前倾。 2、杠铃前深蹲 发展股四头肌外侧的最佳选择。 动作:和颈后深蹲相同,不同的是横杠放在胸锁骨和两肩上,两手交叉(护)杠铃。 要点:采用平行窄站位,两脚间距与臀部同宽,脚尖朝前平行站立。下蹲越低越好,以使股四头肌外侧得到充分收缩和伸展,目的是不让其向“外长”和向“下长”,大腿会练得更有型。若股四头肌中上部不够发达,则可采用大重量做“前半蹲”或“后半蹲”练习,但必须用平行窄站位。 3、肩托深蹲 发展四头肌。此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但很见效,尤其是赛前,是分离股四头肌必不可少的动作。 动作:站上斜蹲机,用肩抵住肩托,握住手柄,两脚自然分立,稍窄于肩。解开斜蹲机上的安全柄,屈膝下蹲,股四头肌发力向上站起至腿伸直,稍停,重复做。 要点:用斜蹲机练习时,改变两脚位置锻炼部位随之改变。锻炼时大、小腿之类间夹角小于90度才能起作用,身体重心处在脚跟后面,两脚前站一点,确保股四头肌得到充分锻炼。为保持股四头肌的张紧力,提高训练质量,向上站起时两腿不要充分伸直,膝关节不要锁紧保持微屈状态。 4、腿举 主要发展大腿肌肉。若说深蹲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下蹲时腰部的压力较大,而腿举可避免这一不足,故可进行大重量训练。练此动作之前最好先做深蹲,直至腰感到不能承受重压时再用腿举“帮忙”。在“腿举”机上锻炼可用调整两脚位置达到锻炼不同部位的目的。比如,脚呈“外八”练腿的下部等等。 要领:斜坐在腿举机上,双脚放在踏脚板上(距离略窄于肩)。解开安全栓,握住手柄。然后向胸部屈膝,使重量放至最低点,用力向上蹬起至开始位置。 要点:在练习时不应养用推膝借力或双臂交叉胸前限制动作的距离等不良习惯。此外,动作还原时两脚不要完全伸直,膝关节呈微屈状态。 5、腿屈伸 能完全分离大腿前部肌肉而不影响其围度,尤其能发展膝部的围度。也是单独锻炼股四头肌的动作,既可双腿同时练,也可单腿交替练。 要领:坐在腿屈伸椅上,手握扶把,两膝弯曲小腿下垂,双脚勾住垫杠,勾起脚尖。用力伸小腿使股四头肌收缩,至两腿完全伸直,稍停,然后以股四头肌的张紧力控制还原。

  要点:关键是动作要做到家,使股四头肌处于“顶峰收缩”位。此外,动作过程中要保持勾脚尖,使股四头肌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练习方法: 1、传统的练法是先做复合动作后做孤立动作,但练股四头肌我主张先将孤立动作——腿屈伸作为第一个练习。理由是先练坐姿腿屈伸力量足,能举起相对较大的重量,大腿伸缩充分,肌肉线条刻画得深而明显,同时也为深蹲做了充分的热身,鱼与熊掌兼得。要说明的是,这种练法中高级水平者更合适,初级水平者还是先做复合动作为好,避免做只刺激小部分肌肉的孤立动作。 2、为避免股二头肌借力,可先做俯卧撑弯举或坐式腿弯举,让股二头肌预先疲劳,接着再做股四头肌的练习动作,如杠铃深蹲、腿举、坐式腿屈伸等。 3、前深蹲等练习结束后,可结合股二头肌一起练。安排股二头肌的动作练习,既能使大腿肌群得到平衡发展,又能在练股二头肌的过程中使股四头肌得到积极性休息,促进股四头肌的恢复。 建议: 1、每周练习频率为1——2次,不宜超过2次,每次间隔时间应有72小时。每次训练根据训练目的可选择3——4个动作,不宜超过4个动作。 2、动作选择,动作顺序、训练方法可根据不同目的随机变化。 3、要想看到股四头肌清晰可见的线条,除了上述练习方法外,在训练中还必须适当安排有氧训练并合理控制饮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6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30
下一篇2023-12-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