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上的肌肉都有哪些?说出名称!谢谢了!!有没有什么图解的!有叫公肌的吗?

胳膊上的肌肉都有哪些?说出名称!谢谢了!!有没有什么图解的!有叫公肌的吗?,第1张

主要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二头肌肉是手臂弯曲后凸起的肌肉,三头肌是背对着二头肌的部位,有叫肱(gong)肌的

具体是有很多分类,如下

臂肌

臂肌覆盖肱骨,以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分隔。前群为屈肌,后群为伸肌。

(一)前群

前群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 呈梭形,起端有两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通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部合并成一个肌腹,并以一个腱止于桡骨粗隆(图3-24)。作用: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上臂。

2.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的内侧骨面。作用: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

3.肱肌brachialis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屈肘关节。

(二)后群

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 起端有3个头,长头以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向下行经大、小圆肌之间;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止方的骨面;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以下的骨面。向下3个头会合以一个坚韧的腱止于尺骨鹰嘴。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屈肌)、后(伸肌)两群,大多数是长肌,跨过多个关节运动前臂和手,肌腹位于近侧,细长的腱位于远侧,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渐变细。

(一)前群

前群位于前臂的前面和内侧面,共9块,分4层排列。

1.浅层(第一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

前臂肌1

屈肌。

(1)肱桡肌brachioradialis: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下止于桡骨茎突。作用:屈肘关节。其它4块以屈肌总腱起自肱骨内上髁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圆肌pronator teres:止于桡骨中部的外侧面。作用:屈肘关节,使前臂旋前。

(3)桡侧腕屈肌flexor carpiradialis:以长腱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腕外展。

(4)掌长肌palmaris longus:肌腹很小而腱细长,连于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紧张掌腱膜。

(5)尺侧腕屈肌flexor capiulnaris:止于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内收。

2.第二层 只有一块肌,即指浅屈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lys。肌的上端为浅层肌所覆盖。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为4条肌腱,通过腕管和手掌,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个腱在近节指骨中部分为两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作用:屈近侧指骨间关节、屈掌指关节、屈腕和屈肘。

前臂肌2

3.第三层 有两块肌,位于桡侧的拇长屈肌和位于尺侧的指深屈肌。

(1)拇长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起自桡骨前面和前臂骨间膜,以长腱通过腕管和手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骨间关节。

(2)指深屈肌flexor cligitorum profoundus: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间膜,向下分成4个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的深面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内穿经指浅屈肌腱两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骨间关节、近侧指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 为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是扁平四方形的小肌,位于桡、尺骨远程的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作用:使前臂旋前。

(二)后群

共有10块肌,分为浅、深两层。

前臂肌3

1.浅层 有5块肌,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这5块肌以一个共同的伸肌总腱起自肱骨外上髁。

(1)桡侧腕长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向下移行于长腱经手背,止于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外展。

(2)桡侧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在桡侧腕长伸肌的后内侧,止于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

(3)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肌腹向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手背分别至第2~5指。在手背远侧部,掌骨头附近,4条腱之间有腱间结合相连,各腱越过掌骨头达指背向两侧扩展为扁的腱性结构,称指背腱膜。

(4)小指伸肌extensor digiti minimi:肌腹细长,长腱经手背尺侧至小指,止于指背腱膜。作用:伸小指。

(5)尺侧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uari:止于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内收。

前臂肌4

2.深层 也有5块肌从上外向下内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1)旋后肌srpinator:位置较深,起自尺骨近侧,肌纤维向下外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作用:前臂旋后。

其余4块肌均起自桡尺骨和骨间膜的背面。

(2)拇长展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止于第2掌骨底。

(3)拇短伸肌extensor pollieis brevis: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

(4)拇长伸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

(5)示指伸肌extensor indicis:止于示指的指背腱膜。

不是的。

在躯干上,深层肌肉和浅层肌肉存在很大的区别:

1、形状不同

深层肌肉通常由众多小肌束构成,它们起于一块椎骨,止于另一块椎骨,或起于一块椎骨,止于相邻的两三块椎骨,或起于椎骨,止于肋骨,并且位于非常接近骨头的深层位置。

浅层肌肉的体积更大或更长,更宽,跨越更远的距离。

2、作用不同

深层肌肉能够非常精准的在椎骨间活动,稳定或支撑椎骨和椎骨层。深层肌肉几乎没有力量,体积不大,无法进行一些大幅度运动,适合做一些以支撑性以及稳定脊柱的持续型运动。例如颈部能够整日支撑着头部,正是得益于这类深层肌肉的运动。

浅层肌肉不擅长完成精细动作,浅层肌肉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运动,或者做大幅度运动,因此浅层肌肉适合做间歇性和力量型动作。

扩展资料

肌肉分类

(1)骨骼肌

骨骼肌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当健身者通过锻炼增加肌肉力量时,锻炼的就是骨骼肌。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且成对出现:一块肌肉朝一个方向移动骨头,另外一块朝相反方向移动骨头。这些肌肉通常随意志收缩,意味着想要收缩它们时,神经系统会指示它们这样做。

(2)红、白肌纤维

人体的骨骼肌可以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纤维。红肌纤维依靠血红蛋白持续供氧运动,进行较长时间的收缩和拉伸,从而使我们进行日常行为活动。而白肌纤维则(多在紧急情况下)依靠内部快速化学反应迅速伸缩,其特点是持续、反应时间短,其反应时间是红肌纤维的四分之一。

(3)平滑肌

平滑肌存在于消化系统、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宫中。平滑肌能够长时间拉紧和维持张力。这种肌肉不随意志收缩,意味着神经系统会自动控制它们,而无需人去考虑。例如,胃和肠中的肌肉每天都在执行任务,但人们一般都不会察觉到。

(4)心肌

心肌只存在于心脏,它最大的特征是耐力和坚固。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样有限地伸展,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样的力量来收缩。它只是一种颤搐肌肉并且不随意志收缩。心肌有固定的收缩规律从而产生心跳。正常人的起搏细胞正常,心肌收缩规律一定,起搏细胞出现异常,心肌收缩规律会发生改变。

--肌肉

肌组织的肌细胞呈细丝状,称为肌纤维,其特征是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使 肌纤维缩短, 产生收缩, 以保证机体的各种运动。 肌肉组织按其形态与功能, 可分为平滑肌、 骨骼肌与心肌。 结构特征:肌细胞呈长圆柱形或梭形,一般称为肌纤维,肌细胞之间排列紧密, 细胞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 当肌肉损伤时,可引起出血及神经损伤。 肌组织的分类如下: 骨骼肌(分布在骨骼上) 肌组织心肌(分布在心脏) 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和血管壁上) 肌肉在人体内的分布极其广泛,全身肌肉约有 500 余块,其重量约占体重 40%, 而四肢肌肉约占肌肉总重量的 80%。肌组织的基本特征是收缩和放松。收缩时肌肉缩短, 横断面增大, 松弛时则相反。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兴奋使肌肉经常保持持续性的轻微收缩 状态,这种状态叫肌紧张,肌紧张可使身体维持一定的姿势。实际上,人在静止时,肌肉仍 然处于稍微收缩的状态中。

一、肌肉的构造 每块肌肉都是由许多肌纤维集合起来组成一个肌束,再由许多小的肌束合并成一 个大的肌束, 最后由若干个大的肌束合并成整块肌肉。 整块肌肉的外围都由结缔组织薄膜包 裹着,称肌外衣,它向肌肉两端的延续部分称为肌腱。肌肉借肌腥附着于骨膜、筋膜和关节 囊的表面。肌腱没有收缩能力,但有很大的抵抗力。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

1、筋膜筋膜有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浅筋膜(皮下筋膜)位于皮肤的深面,是含脂肪成分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通常所说的筋膜(或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层。深筋膜 在四肢最发达,包被在每块肌肉的周围,并深入各群肌肉之间,形成肌间隔,最后连于骨膜 上。 筋膜的作用是分隔肌群中的肌肉,使深层肌肉在工作时具有同等的工作条件。在 病理情况下,筋膜能够限制炎症的扩散。

2、腱鞘腱鞘是由两层结缔组织构成的长管。套在肌腱上,两层膜之间有滑液,运动时 可减少肌腱和骨之间的摩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1801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