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头肌是什么部位?

二头肌是什么部位?,第1张

肱二头肌长腱是肩部的重要肌肉

  肱二头肌长腱起自盂上粗隆及关节盂的后层,因而也视为盂缘的一部分,它向下越过肱骨头进入结节间沟。

  肱二头肌长头腱分3部分:

  (1)关节内部分,由盂上隆至结节间沟上界;

  (2)管状部分,即为滑膜鞘包围部分;

  (3)关节外部分,由结节间沟下界至腱与肌的移行部。结节间沟前有肱骨横韧带,防止肱二头肌长头腱向外脱位。肱骨外旋时,肱二头肌长头腱横过肱骨头的上部,因而是肱骨头良好的挂韧带,同时也是手术时判断肱骨大小结节的良好标志。

股二头肌的位置:大腿肌肉后面。

股四头肌的位置:大腿前侧。

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区别:

一、位置不同

1、股二头肌:位于大腿肌肉后面。

2、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及外侧的皮下,几乎包绕股骨全长。

二、作用不同

1、股二头肌:股二头肌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屈膝时,可使小腿旋外。该肌受坐骨神经支配。

2、股四头肌:维持膝关节稳定,行走奔跑。

三、结构不同

1、股二头肌:起点由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其中一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其余三个头起自股骨。四个头于股骨下端合成一个扁腱,跨过膝关节前面而止于胫骨粗隆。

2、股四头肌: 四块肌肉都是通过总腱与髌骨相连,髌骨通过髌韧带附着于胫骨粗隆。

-股四头肌

-股二头肌

颈阔肌

位于颈部浅筋膜中,为一皮肌,薄而宽阔,也属于表情肌。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向上止于口角。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使嘴向下伸张的肌肉。

胸锁乳突肌

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 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

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骶棘肌

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

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

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

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

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 

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 

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

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 

腰肌

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

臀大肌

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股四头肌

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

缝匠肌

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 

股二头肌

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

胫骨前肌

位于胫骨的外侧。 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 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

扩展资料:

前臂肌肉群

1、肱桡肌 位于前臂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 近固定时,可使前臂屈。远固定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桡侧腕屈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 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3、桡侧腕长伸肌 位于前臂背面的浅层外侧,能使手伸并外伸和外展。 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4、尺侧腕屈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全部浅层肌的最内侧,有两个头,能使手屈和内收。 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5、尺侧腕伸肌 位于前臂的背侧皮下,能使手伸和内收。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肌肉群_

每周练六次 A—— 适合有一定基础的狂热健美爱好者:

星期一:练胸部 平板杠铃卧推3 组--10次 (训练整个胸)

星期二:背部 引体向上 3 组--10次 (上背部) 杠铃划船 3 组--10次 (下背部) 窄握距下拉 3 组--10次 (上背部) 坐姿划船 3 组--10次 (下背部)

星期三:肩部 坐姿杠铃推举 3 组--10次 (整个肩部) 坐姿哑铃推举 3 组--10次 (整个肩部) 直立杠铃上拉 (窄握距) 3 组--10次 (三角肌前中束肌) 哑铃侧平举 3 组--10次 (三角肌前中束肌) 反向坐姿夹胸 3 组--10次(三角肌后束肌) 哑铃俯卧飞鸟3 组--10次 (三角肌后束肌)

星期四:肱三头肌 窄握卧推4组--10次 仰卧臂屈伸 3 组--10次 (肱三头肌) 器械下压 3 组--10次 (肱三头肌) 站立哑铃托举3 组--10次 (肱三头肌) 

星期五:肱二头肌 杠铃弯举 3 组--10次 (肱二头肌) 哑铃弯举 3 组--10次 托板弯举3 组--10次 (肱二头肌) 星期六:腿部 杠铃深蹲 3 组--10次 (股四头肌) 器械蹬腿 3 组--10次(股四头肌) 腿屈伸 3 组--10次 (股四头肌) 腿弯举 3 组--10次 (股二头肌) 器械小腿提踵 3 组--20次 (小腿肌肉)

人的胸大肌、背阔肌、臀大肌属于大肌肉群。二头肌、三头肌、胫骨前肌、腹肌属于小肌肉群。

一、大肌肉群:

1、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

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2、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

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

3、臀大肌

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

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采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小肌肉群:

1、股二头肌

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2、胫骨前肌

位于胫骨的外侧。 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 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3、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 

4、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 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 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5、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 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

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扩展资料:

如果在此之前没有去过健身房锻炼或是缺少一定的运动基础,建议还是以身体的大肌肉群为基础(包括胸部、背部、肩部、腹部、上臂、腿部等部位肌肉)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来增强肌肉群不平衡区域的肌肉。

1、哑铃侧平举。双手持哑铃或以其他重物代替(重量视自身情况而定),做侧平举运动,此运动可改善背部肌肉线条的形状使之更有力度感和饱满感。每天2-4组,每组12次左右。

2、哑铃弯举。手持哑铃向身体一侧做弯举运动。通过练习可以增强上臂前侧肌肉的力量,同时改变形状肌围度。每天1-3组,每组12-15次。

3、坐姿颈部臂屈伸。双臂尽力向后拉伸,尽量使双手扶于背部。这种运动可以增强上臂后侧肌肉的力量,同时让后侧肌肉变得饱满。每天1-3组,每组12-15次。

4、徒手箭步蹲(正压腿)。双手叉腰,做正压腿运动。长期坚持练习可以增强腿部力量,改变腿部肌肉线条,减少纤细感。每天2-4组,每组12次左右。

5、跪姿俯卧撑。针对你力量弱、四肢单薄的特点,采用跪姿俯卧撑的方式会简单一些。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增加胸部肌肉的力量。每天2-4组,每组12次左右。

6、卷腹练习。卷腹练习可以帮助你增加腹直肌的力量和围度,让你的腹部肌肉不至于少得可怜。每天2-3组,每组15-20次左右。

7、俯姿哑铃划船。此锻炼项目有一定难度,最好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通过这项锻炼可以增加你背部的纬度,让你看起来不至于那么单薄。

除了进行上述的锻炼项目外,还应该配合一些增强心肺耐力训练,比如跳绳、快步走、游泳等。在锻炼期间的饮食方面应该适当增加自己的饭量,特别是主食的摄入量。

可以多吃一些谷类食物,在每日锻炼前的一小时前进餐,锻炼后的半个小时之内再进餐一次,这样既能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又能增加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量。

-肌肉群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第四腘绳肌☞ 股二头肌短头+内收肌

后侧螺旋线

讨论1

第四腘绳肌=股二头肌短头+内收肌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股二头肌(外侧)+半腱肌半膜肌(内侧)

如何刺激大腿内收肌 ?测试:俯卧到床上,屈膝,小腿抬起与地面垂直,让人帮忙做抗阻力量。很多人首先启动的是半腱肌半膜肌,而股二头肌的启动不足。注意☞如果没有量很好地启动股二头肌时,膝关节会出现力的失衡。

康复点和运动点

康复点☞压住这个点会得到很好的缓解,可以和激痛点重合。运动点☞如半腱肌半膜肌有屈膝功能,往往从一个点开始(就像炒股有低点要高点),肌肉执行一个动作时,一个点或几个点最先收缩,合理刺激这个区域就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用力的方式角度不同,都会对肌肉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例子 步态☞比目鱼肌什么时候启动?

从后脚尖开始离开地面,到另外一只脚的脚跟接触地面,这个时候比目鱼肌释放的电能是最大的。

股二头肌的启动☞在胫骨外旋位(脚外八)慢慢启动,会发现股二头肌的长头&短头,都有可能和半腱肌半膜肌一起启动。

p155段1。 而大收肌则与骨盆前倾或不能正常屈髋有关。

大收肌☞前深线。

学而思 在大动作中寻找集肌群,在肌群中定位最重要的肌肉,对这个肌肉进行专项化的训练。

p155段3。 大收肌显然也是前深线的一部分,可在患者侧卧屈髋时轻易的找到。

如图。

p156段1&2☞适当调节关节角度,可对肌肉有更好的牵拉。

方法 :侧卧/俯卧,屈膝,适当调节关节角度可对肌肉有更好的牵拉。髋、膝,采取不同角度,同一动作;同一个动作在不同角度去做。

建立本体感觉☞要知道这个肌肉什么时候在工作?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知道身体两点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多少?

例子 激活瑜伽老师的臀大肌☞一只手放在臀大肌上方的肌纤维,另一只手放在臀大肌下部的肌纤维,很多人在启动臀大肌时,往往先启动上部肌纤维,而下部的肌纤维很多都启动不了☞所以臀型不好看。

蜜桃臀的两侧很饱满,所以☞角度的重要性。先找外展后伸的角度臀,让部肌纤维变硬了,再找外旋外展的动作,让臀大肌下部也能变硬,当两个肌纤维都变硬时再做这种训练,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练对了,一旦激活了,几次就会酸得受不了)。

从外侧腘绳肌开始,我们可以沿着后表线的轨迹到达底结节韧带,穿过骶部筋膜向上到达对侧的竖脊肌。

走向☞胫骨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坐骨结节-骶结节-双侧竖脊肌

到竖脊肌时,后表线和螺旋线重合 了。

如果拉伸或强化同侧的竖脊肌和腘绳肌,做是做 后表线 ;拉伸或强化右侧的竖脊肌和左侧的腘绳肌就是做的 螺旋线 。区别是一个交叉,一个不交叉。比如四肢着地,抬起一只手和对侧的脚,就是训练后侧螺旋线。

思考 依据链条设计动作。

评估时可以通过一个动作来发现问题在哪里。

p156段3。 螺旋线在颈部后方,将颅骨的一侧连到对侧肩部,环绕到腹部,回到同侧的髋部。

前锯肌形成一个桥梁。

腹部力量的不足会影响肩颈和腰部,尤其是肩颈。而螺旋线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螺旋线建立了形态学依据,而前表线也非常重要。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形成颈部重要的支撑。肩颈不好调腹部,☞核心的重要性。

①屈髋屈膝,肘碰膝

②扭转

③三角式

因为肌筋膜路线中经过骨盆在髂前上棘的连接是机械性连接而不是简单的直接连接,并且机车库中各个方向的拉力影响髂前上棘的位置,所以螺旋线的上下两部分常常是单独工作的,也是最容易分开讨论的。

上下螺旋线以髂前上棘为重要的分水点。包括了阔筋膜张肌、髂胫束、胫骨前肌。

段2。 上螺旋线是调控上半身旋转的最佳线路。临床经验提示,我们螺旋线只是有时引起姿势性的旋转或扭转,但是它通常是代偿深层脊柱旋转肌群的。

脊柱的旋转,很多人就是用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来完成的☞错误。

在肌肉当中分为深层和浅层。浅层肌肉☞做运动,伸长肌肉☞保稳定,深层肌肉不稳定,浅层肌肉代偿。

腰部——深层肌肉☞多裂肌

多裂肌①在颈段胸段☞旋转功能②在腰段☞固定功能如何处理深层肌肉,☞做小动作微动作。

段3。 螺旋线肌筋膜复合体可使躯体在日常生活中或一些特殊运动中扭转。任何核心的旋转将影响表浅的线。 (表里如一)

如果脊柱的核心模式是右旋,那么外围的螺旋线就会经常出现左侧螺旋线的平衡性缩短。这就造成身体最终看起来是直立的,但事实上身体既有受限又有缩短。 (如拧毛巾)

右旋(右肩在后),右髂前上棘,对应左侧筋膜链。左侧肋弓和右髂前上棘距离近,看上去人是正的,但拍片发现人向右扭转,身体右侧肋弓与左髂前上棘的肌肉把人拉回来。

段4。 一旦认识到这种模式,就意味着在放松核心肌之前,必须先放松外周肌肉。

先放松外周,再放松核心,核心采用☞小动作训练。(注意:顺序,动作幅度大小)

例子为什么一个人调整完之后,更扭转了?姿势适应期需要一个过程。不好的结果不代表调整的方向是错的。

段5。 由于深层和浅层的相互作用,为数众多的调整技巧和个性化方法,可用于螺旋线的旋转。

p160段3。 辨识此特殊模式需要练习,但是有四个信号,可以让操作者注意可能存在的螺旋线失衡:①头部相对于胸腔的倾斜或移动,②一侧的肩部比对侧前移③胸腔相对于骨盆向外侧移动④胸骨与耻骨方向的不同。

讨论1总结 :①上螺旋和躯干的旋转相关,很多相关性扭转是帮助深层来代偿的;②调整时先放松浅层,再放松深层。

能使头部后仰的肌肉主要是:夹肌、竖脊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夹肌起自项韧带下部和上位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分为二部:头夹肌在胸锁乳突肌上端的深面,止于乳突下部和上项线的外侧部;颈夹肌在头夹肌的外侧和下方,止于上位三个椎的横突。一侧夹肌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颈后仰。

竖脊肌受颈、胸、腰神经后支支配。在背部肌肉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竖脊肌。它的作用是:牵引脊柱实现后仰。竖脊肌深部为短肌,有明显的节段性,连于相邻两个椎骨或数个椎骨之间,能够加强椎骨之间的连接和脊柱运动的灵活性。

扩展资料:

斜方肌由第11对脑神经副神经和第三、四颈神经前支支配。副神经经斜方肌前缘入肌深面,和颈横动脉浅支伴行,经过肩胛冈根部附近,再与颈横动脉深支伴行达肌的下部。

56支副神经从胸锁乳突肌后缘至斜方肌前缘一段的长度为(4501±110)mm,副神经的粗细为(212±007)mm。第三、四颈神经前支的分支,从颈丛发出后,向外向下达斜方肌前缘,与副神经会合同行。

-夹肌

-竖脊肌

-斜方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763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