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

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第1张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女人身体脆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女人的三角区域,对女人来说十分重要,如面三角、肩三角、生殖三角、膀胱三角等,常常出现问题,对女性危害极大,女人一定要特别留意,不能消极懈怠,那么女人危险的三角区域有哪些?女人三角区域有哪些危险?

1、女人危险的三角区域

三角区域对人体来说十分重要,但也时常问题多多,尤其是以下5个区域,我们更要留意保护,切不可大意对待。

NO1:易长痘痘的面三角

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NO2:引发头痛的枕三角

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就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疾病,还会导致颈性心绞痛。

安全警示:避免高枕睡眠。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NO3:容易受伤的肩三角

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5个方向的动作。

危险形成:由于肩关节结构比较松散,如果运动不当很容易因肌肉瞬间拉伤而损伤肩部软组织;此外,由于上身的各种运动常会使用肩关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受到磨擦和挤压,容易发生慢性劳损或软组织炎症。

安全警示: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让肌肉、韧带得到充分伸展;运动量要适度,在运动中各个关节要保持微弯,避免动作过大,避免对抗的阻力伤及关节。

NO4:女性的生殖三角

危险地带:生殖三角由会阴深横肌、尿道膜括约肌和下方的三层筋膜组成。在这个三角区域中包括了女性全部的生殖器官,这些器官所分泌的雌激素,让女性保持特有的月经、体形、皮肤和身体感觉。

危险形成:由于女性的女性私处是个开放的器官,所以一不留心,细菌便会长驱直入。而由于这个部位阴暗、潮湿的环境特点,特别适合细菌的滋生。当有了炎症后,该区域丰富的血管,会使细菌一路向上蔓延。

安全警示:由于该区域临近肛门,皮肤皱褶又多,汗腺丰富,因此做好清洁保护工作最为重要。尤其在月经期间,必须勤换卫生巾,以免血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入厕前要洗净双手,以免细菌侵入。

NO5:憋尿易伤及膀胱三角

危险地带:这个区域由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三者连线构成。该处是储存体内残留尿液的地方,泌尿系统是身体排毒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膀胱底部是毒素、废物停留最多的区域。

危险形成:膀胱三角处的粘膜只是一层极薄的组织,而粘膜下组织又缺少丰富的血管。因此,血液供应不够充分,自保能力也比较差,膀胱内病变,如膀胱炎、膀胱结核和肾炎等大半都发生在此。此外,虽然尿液一般无菌,但却容易滋生细菌,如果经常憋尿,会导致膀胱收缩能力减弱,尿液在膀胱中无法完全排空,促使细菌生成而发炎。膀胱与肾脏一脉相连,肾脏也就很容易遭遇。2、五种祛痘方法1、滴露消毒液抗痘

我们长痘痘都是因为有痤疮杆菌在作怪了,而滴露消毒液正是它的天敌哦,有着很好地杀灭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对于消除痤疮杆菌有着很好地功效。不过,它比较刺激,所以,在用时还是要控制量了,最好用于身体就可以了。

2、热毛巾敷面祛痘

洗脸后用热毛巾来敷面,可以打开毛孔。能够让毛孔里的污物排出来,从而加速痘痘的痊愈。

3、涂抹蜂蜜祛痘

或许,大家只知道蜂蜜的美白润肤作用吧,其实,它的祛痘功效也是很不错的哦。而且,蜂蜜比较温和,营养也丰富,还有抗菌的作用,所以对于痘痘肌肤来说是很不错的了。

4、敷胡萝卜面膜祛痘

胡萝卜的祛痘功效也是很好地了,尤其是它的维生素A对于治疗痤疮、痘痘有着很明显的功效,大家不妨把它切片敷在痘痘处,能够迅速消除发炎的痘痘哦。

5、运动流汗祛痘

利用运动来出汗祛除痘痘可谓是一举多得啊,既减了肥又祛除了痘痘。通过流汗将肌肤里的毒素和毛孔里的污物排泄出去,同时还能够缓解肌肤过度出油的症状哦,对于治疗痘痘来说是非常好的了。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二)部位

 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服务员骼嵴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

 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以下各种体位。

 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 足跟分开。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

 3.股外侧肌注射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此区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部位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此处肌肉分布较臀部少,只能作少剂量注射。

 三角肌九区划分法;把三角肌的长度和宽度中线都均分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为九个区,分别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后区。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后区为三角肌肌内注射的绝对安全区。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区为相对安全区。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后区深面,因有桡神经通过,为三角肌注射的危险区。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区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内注射。

 (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2-5ml,针头6-65号,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

 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3.吸取药液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约进针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

 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

 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

 3.两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六)病区内集中进行肌内注射

 1.在同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可将用物、药物注射本放于治疗车上,治疗车下层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疗碗,内衬纱布,以收集用过的注射器及针头,然后推车到病房,按病床顺序边吸药,边注射。

 2.在同一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肌内注射时,需准备集体用的治疗盘,内放无菌巾、注射器及针头、药物,治疗碗一只,内放消毒液纱布。

 3.操作方法

 (1)治疗盘上铺无菌治疗巾(双层)。

 (2)核对大、小注射卡,将小卡按床号固定在治疗盘内,准备药物。

 (3)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最后盖上无菌治疗巾备用。

 (4)按床号顺序核对,向病人解释后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纱布擦拭双手后,再行注射。

上臂三角肌下缘是肩外侧用力时发达肌肉的的下缘,是上臂三角肌的一部分,注射治疗的常用部位。

扩展资料:

1、上臂三角肌上部的起点:是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冈。下缘的止点:是肱骨三角肌粗隆。

2、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3、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4、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的疫苗有:麻腮风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5、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肌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小圆肌和冈下肌的外侧部。

6、恰对斜方肌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肌纤维向外下方逐渐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该肌生理横断面为1960平方厘米。

参考资料:

-三角肌

你都说了是肌肉注射,那就应该90度角垂直注射,和臀部的注射方法是一样的!!注射时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取得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需要注意的是三角肌的肌肉比较薄,如果在加上患者很瘦的话建议你用拇指和食指把肌肉夹起在注射。

一、肌肉注射的深度:

1臀大肌注射 快速垂直进针 大约3∕4,

2上臂三角肌注射 45度进针 大约2∕3。

二、

1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2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3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082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