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无仅有的全才达•芬奇

绝无仅有的全才达•芬奇,第1张

绝无仅有的全才达•芬奇

——记“炫彩西欧11国游”之十四

游览在意大利,无论是在教堂还是博物馆,经常在精美的艺术作品中看一些熟悉的名字,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大概非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莫属了。他们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鼎盛时期,意大利美术界几乎同一时期出现的三颗最为耀眼的美术巨星,后人称之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在这“美术三杰”中,其中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均为佛罗伦萨人,而开拉斐尔也与佛罗伦萨有密切关系。

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他是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达•芬奇堪称奇人,他没有正式学过拉丁语、数学和几何。而拉丁语在欧洲中世纪是罗马天主教的公用语,学术上论文大多数由拉丁语写成;数学和几何则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没有正式学习拉丁语、数学和几何,这没有成为达•芬奇从事科学研究的障碍。可见他早已用超乎常人的方法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有使之未成为从事科学研究的障碍。达•芬奇学识渊博,涉猎范围极其广泛,且多才多艺,集发明家、 医学家、 生物学家 、 地理学家 、音乐家、哲学家、诗人、建筑和军事工程师于一身,是人类 历史 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多页。爱因斯坦看了他的手稿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世界 科技 进步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达·芬奇自画像

公元1452年4月23日,达·芬奇出生在托斯卡纳芬奇镇阿尔诺河流经的山谷附近,这是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地。达·芬奇的父亲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个十分富有的佛罗伦萨法律公证员,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个农妇,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达·芬奇并没自己的姓氏,他的全名的意思是:“芬奇镇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他名字中的“瑟”只表明他父亲是一个绅士。关于达·芬奇的童年,人们所知甚少,只知他五岁前和母亲一起居住在芬奇小镇。

五岁后,达芬·奇和他的父亲、祖父母、叔叔居住在芬奇小镇。期间,他父亲和一个十六岁女子结婚,继母很喜爱达·芬奇,但死得很早。达·芬奇十六岁时,他父亲和二十岁的另一个女人结婚。直到他父亲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结婚后,达芬奇的父亲才有了合法的子嗣。

人们比较熟悉的达·芬奇形象基本上来自于他那幅著名的自画像,所以一提起列昂纳多,人们总是想到一个哲学家般的睿智长者。其实,达·芬奇年轻时代可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闻名遐迩的美男子,而且也是一位同性恋者。

韦罗基奥的青铜《大卫》

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雕塑的那座俊美非凡的青铜大卫像,据说就是以年轻的达·芬奇为模特。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继承了十五世纪以来佛罗伦萨民主思想的优良传统,作品富有现实主义的作风。他率先将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到艺术实践中去。他尤其对解剖非常熟悉,因此人物塑造准确,艺术格调精美优雅。他培养了一批学生,著名的有波提切利,尤其是达芬奇。

达·芬奇艺术生涯发展得最顺利的时期是在1482年至1499年的米兰。达·芬奇首先是作为一个音乐家而不是画家或者发明家的身份在米兰出名的,因为他的七弦琴弹得不错。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他无与伦比的才能却极受米兰大公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青睐。

为躲避战乱,达·芬奇于1499年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 旅游 并进行了一些科学研究。1500年回到佛罗伦萨的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运用了透视画法。这福画不是达芬奇一气呵成的,而是前后用了长达四年时间。结果是,到了500年后的今天,蒙娜丽莎的微笑依然让人们捉摸不透。蒙娜丽莎的名字因达·芬奇一幅肖像画而家喻户晓。

Mona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语对“夫人”的简称和尊称,所以直译过来的《蒙娜丽莎》名字应该是《丽莎夫人》。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西斯科·杰列·乔贡多的妻子丽莎夫人。她出生于1479年,达·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她24岁左右的时候。

达芬奇仅是把绘画艺术当作认识世界和表达世界的一个途径,一旦解决了某个难题就不再关心,马上就去 探索 另一个奥秘。达·芬奇不愿意被人们说成是一个“画家”或“工程师”,而只有在美的创造中他才能得到满足。达·芬奇不惜用4年的时间去画《蒙娜丽莎》,似乎要证明一个人究竟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到什么程度;然而他又不停地去 探索 新领域,更像是在证明一个人一生在世究竟能做多少事。他代表了15世纪—16世纪意大利人对科学、理智和美的追求与创造。

蒙娜丽莎

达·芬奇于1501年移居罗马,但对于列昂纳多来说,罗马并不是很讨人喜欢的地方。他在那里做了短暂的停留,见到了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当时在罗马的艺术家,但并没有显露他任何的艺术天才。他在那里基本上是研究一些类似于魔法的小把戏,以至于罗马人把他当做巫师一类的人物来看待。

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每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独一无二。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达·芬奇

达·芬奇除了拥有天才的绘画才能外,还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深的造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并无相互排斥的极端现象。达·芬奇钻研科学、工程领域,就像他的艺术作品一样令人难忘与印象突出。手稿中约15,000页的笔记与绘画全是混合艺术与科学所组成的纪录。这些纪录是达·芬奇在欧陆行程中透过观察周遭并不断的创作而来。

左撇子达芬奇终其一生均以镜像写字。对左手写作者来说,将羽毛笔由右向左拉过来写比由左向右推过去写容易,而且不会将刚写好的字弄糊。因此,他的日记都是镜像字。在科学上,达·芬奇是一个巨细靡遗的观察家,能以极精细的描述手法表示一个现象。但却不是透过理论与实验来验证。因为他缺乏拉丁文与数学的正式教育,同时期的学者大多未注意到在科学领域中的达·芬奇。达·芬奇15岁左右接触到解剖,在佛罗伦萨画派画家和雕塑家、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的工作室,达·芬奇接受了多方面的训练:绘画、雕塑以及机械工艺技术,尤其是局部解剖。在韦罗基奥工作室差不多10年的时间里,达·芬奇研究了人体的基本结构。之后他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并为准备出版解剖学理作品并制绘了超过200篇画作。然而,达·芬奇的书直到公元1680年即辞世161年后才以《绘画论》为名出版。

达•芬奇《绘画论》中译本

达·芬奇不只关心身体结构,也关心生理功能,这使得他变成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他积极寻找外观有明显生理缺陷的人作为模特儿以便画成滑稽的画作突显生理功能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可以同时一手作画一手写字。

基于人体解剖研究,达芬奇设计出史上第一个机器人。这个被称作达·芬奇机器人的设计可能是在公元1495年完成,但直到公元1950年代才被发现。由于着迷飞行现象,达·芬奇作了鸟类飞行详细研究,同时策划了数部飞行机器,包括直升机设计图以及轻型滑翔翼。公元1496年1月3日,他曾测试了一部自制飞行机器但失败。

公元1502年,达·芬奇曾为伊斯坦布尔鄂图曼苏丹巴耶塞特二世的土木工程专案制作单一跨距达240米的桥梁草图。这个设计打算让桥梁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口的金角湾。但因巴耶塞特二世认为无法建设而未实施。

由于达·芬奇曾任军事工程师,笔记中也包含了数种军事机械的设计:机关枪、人力或以马拉动的武装坦克车、子母弹、军用降落伞、含呼吸软管以猪皮制成的潜水装等等。不过,后来他却认为战争是人类最糟的活动。其他的发明包括了潜水艇、被诠译为第一个机械计算机的齿轮装置,以及被误解为发条车的第一部可程序化行动机器人。此外,达·芬奇在梵蒂冈那些年里,曾计划应用太阳能而使用凹面镜来煮水。遗憾的是,达·芬奇大多数的发明在他生前并未实现。

达·芬奇被现代学者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 历史 上绝无仅有的全才。然而,世人所熟知的达·芬奇的最大成就却是绘画,但他的绘画作品并不很多。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但这些作品的数量无法与人们对这位杰出大师的期望成比例。

达·芬奇油画《圣母岩间》

达·芬奇在作坊学艺时 ,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赋。而在此前的童年,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兼画家乔尔乔·瓦萨里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当地农民做了一个盾牌,请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在盾牌上作画。儿子达·芬奇在上面画了一个吐着火舌的怪兽。这张画栩栩如生,令人觉得十分恐怖,皮耶罗便把它卖给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中介,艺术中介又把这幅画卖给了米兰的公爵。然后皮耶罗用转让这幅画赚的钱给那个农夫买了一个新盾牌,上面绘有一个被箭穿过的红心。这是关于达·芬奇绘画天才的第一次记述。

韦罗基奥油画《基督受洗》

大约在公元1470年,达·芬奇协助其老师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超过了韦罗基奥。据传,韦罗基奥为此不再作画。

达·芬奇的《受胎告知》

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是达·芬奇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点自由构思外,这幅画的场景都是达·芬奇遵循一般的透视画法来构思的。后来,位于欧利维特峰的圣巴托罗梅欧修道院还订购了这幅作品,稍后创作的《吉内薇拉·班琪》,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

油画《吉内薇拉·班琪》

公元1481年创作的《博士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该画虽由于他动身去米兰而没有完成,但从原稿上可看出其构图和形象塑造所显示的艺术创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由圣母婴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构图,按精确的透视法画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群等背景,说明他已不再从叙事的角度简单地罗列有关人物,而是对传统的题材进行彻底的改造。他所采用的色调幽暗的画法,使人物形象从阴影中突出,突破了传统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油画《博士来拜》

公元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画现藏于卢浮宫。《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它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势,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

油画《最后的晚餐》(局部)

公元15世纪末期,为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创作了《抱银鼠的女子》。它是达·芬奇杰出的肖像画作品,体现了深厚的写实功力。这幅精美的肖像画,画面人物气质高贵沉静,女郎怀抱的白貂毛色光润,栩栩如生,充满朝气,充分体现了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而形态逼真的白貂使画面生动了起来。这幅肖像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明暗的处理,画家运用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莉亚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脸庞。形神兼备,使得这幅肖像画得到世人的推崇。

《抱银鼠的女子》

达·芬奇于1500年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国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达·芬奇开始为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

《圣母子与圣安娜》

从1503年开始,达芬奇一面着手为佛罗伦萨市政厅绘制壁画《安吉里之战》,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这两幅画和《施洗者圣约翰》一起成为达芬奇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后,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在返回佛罗伦萨之前的1499年,法军入侵米兰,达·芬奇为躲避战乱,曾移居威尼斯。滞留数月后,又于翌年到达曼图亚,为当地的一位伯爵夫人画了几幅肖像画,这位伯爵夫人酷嗜文艺并广泛收罗艺术珍品鉴赏。其中有一张素描颇象他后来那一幅《蒙娜丽莎》的侧面像。1500年4月,达·芬奇再次回到故乡佛罗伦萨时,得知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需要一幅祭坛画,他表示愿意完成此任务。僧侣们兴奋地把达·芬奇的全家请进了教堂,予以十分殷勤的款待,但达·芬奇久久没有动笔。这不是达•芬奇第一次失信于人,在达•芬奇的一生中,这样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他完成了一幅素描,就是《圣母子与圣安娜》。这幅素描是以寻求人物的明暗调子为准绳来描绘的。画家把圣安娜、马利亚、基督和施洗约翰四人,作为一个融洽欢聚的家庭成员加以集中表现。群像中以圣安娜与圣母的对话形式为主题,表达了一种人间家庭的天伦之情。由于人物感情细腻,相互交叠的身躯也给人以亲密无间。

达·芬奇于1516被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国。在达•芬奇为法国宫廷服务期间,年轻的法国国王给予了他足够的尊重、荣誉和创作自由。弗朗索瓦一世对艺术充满热情,尤其崇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据说当年达•芬奇骑着骡子、翻越阿尔卑斯山抵达法国中部,随身携带未完成的画作。

弗朗索瓦一世给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将其安置于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鲁克斯庄园,并不时地去请教。达•芬奇在克鲁城堡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他在素描本上描绘发明设计稿,为国王设计宫殿花园,为他的那些伟大作品添上最后一笔,如《蒙娜丽莎》。

1818年,法国画家安格尔在《达•芬奇之死》里刻画了达•芬奇在弗朗索瓦一世怀中去世的情形,体现了二人的深厚情谊。事实上,达•芬奇去世的时候,弗朗索瓦一世还在前线指挥战事。达•芬奇去世后,他最亲密的助手沙莱成为遗产继承人。弗朗索瓦一世向他买下了达•芬奇的遗作,这些画作如今成为卢浮宫的馆藏。

法国画家安格尔画作

《达•芬奇之死》

公元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达·芬奇因病与世长辞。他最钟爱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梅尔兹(达·芬奇临终前将所有绘画作品和大量手稿都托付给了他)说:“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出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示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列昂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赞美之词。

达芬奇终生未娶,更没有子嗣。有人说,他的未婚与他是私生子身份有关,这未免牵强附会。达芬奇虽然是私生子并始终未能成为父亲的合法继承人,但他的家族早已接受了他,他的童年是与祖父、叔父共同度过的。而且达芬奇很早就学有所成,取得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这在重视博学多才、知识渊博的文艺复兴时期,是非常受人欢迎的。更重要的是,从达•芬奇的自画像和他老师将他作为模特制作大卫铜雕像来看,达•芬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以他拥有的这些天赋异禀,赢取异性的芳心绝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达·芬奇终生不娶肯定另有隐情。

公元1476年,在达·芬奇24岁生日的前一周,他和另外三个年轻人被匿名指控与一名17岁的男妓雅格布·萨塔雷利强行发生性关系。幸运的是,与达芬奇一同被告的另一人和强大的美第奇家族有联系,他们都在“没有进一步指控”的条件下被释放。但几周后,又有人匿名对这四人提起诉讼,这次又与萨塔雷利有关。但没有证人站出来作证,这个案子被永远地驳回了。

尽管当时对强奸罪的惩罚很严厉,但许多佛罗伦萨杰出艺术家却以同性恋闻名,多纳泰罗、桑德罗·波提切利和本维努托·塞里尼就是其中之一。当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忙于重新发现柏拉图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又歌颂了“男性阳刚之气”时,同性恋成了佛罗伦萨人生活的一个事实,以至于弗洛伦泽这个词在德国成了“同性恋”的俚语。

公元1910年,在一篇文章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分析了达芬奇在笔记中记录的童年回忆,得出结论,这位艺术家压抑的同性恋欲望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升华”,并解释了为什么他留下了这么多未完成的作品。

达•芬奇一生中有几个年轻恋人。在强奸指控两年之后,他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年长男人和一个年轻的男孩面对面的涂鸦。“佛罗伦萨是我最心爱的朋友”,他写道,“在画画,好像他是我”未完成的句子暗示了两者之间真实的亲密 情感 。

油画《圣约翰浸信会》

达芬奇的性偏好也反映在他的素描和绘画中,这些素描和绘画对男性身体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女性身体的兴趣。例如,他的《圣约翰浸信会》,被认为是模仿他的长期徒弟和绯闻情人的绰号,意思是“小恶魔”。

达·芬奇似乎对自己的欲望很自在——不像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为自己的性取向而苦恼。艾萨克森提醒人们,达芬奇的同性恋倾向“可能导致了他非传统的感觉”。就像他生活的许多其他方面一样,这种不同让达·芬奇与众不同。他的局外人身份使他拥有了独特的创造力,以及开创性的绘画和实验作品,这些作品使他今天成为如此卓越的人物。

最为人怀疑的达芬奇同性恋倾向来自达·芬奇最钟爱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梅尔兹。他出生于伦巴第的米兰贵族家庭,获得良好的教育,其中包括艺术培训。弗朗西斯科在文学作品中被描述为迷人而优雅,他在艺术方面相当有才华并且非常努力。公元1505年,达芬奇第一次见到弗朗西斯科,就被他善良的天性和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他们见面后不久,弗朗西斯科开始在达芬奇工作室学习和工作,弗朗西斯科很快从其他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达芬奇最喜欢的学生,也是最忠实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是唯一一直陪伴达芬奇直到去世的学生,他被认为是第一个负责收集、组织和保存莱昂纳多达芬奇关于绘画的笔记的人,并将其转化为一份手稿。

从弗朗西斯科成为达芬奇工作室的学徒开始,他的生活主要围绕着他的主人,基本上把一生奉献给了他。达芬奇喜欢弗朗西斯科,就像父亲喜欢儿子一样。两人如此亲密生活在一起,并且彼此如此深切地关心,有理论认为莱昂纳多和弗朗西斯科从事浪漫的同性恋关系。然而,这些理论没有确凿的证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被驳斥,说明他们的关系从未延伸过柏拉图式或家庭式的 情感 。一名脑专家称,莱奥纳多·达芬奇可能费尽周折才能完成名画《蒙娜丽莎》和《三博士朝圣》,因为他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神经解剖学和精神病学教授马尔科·卡塔尼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多动症发病情况及其治疗。他认为,多动症的症状符合史书中达芬奇怪异行为的记载。文章称,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大师以其长期拖延而声名狼藉,经常一幅画尚未完工就开始了下一幅绘画。

根据传记作者及达•芬奇同时代人的描述,达芬奇是一个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白日梦者,很少按时完成创作。1481年,达•芬奇还接受委托,为佛罗伦萨郊外的圣多纳托教堂主祭坛画一幅嵌板。但6个月后他放弃了这项工作。未完成的《三博士朝圣》现藏于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

卡塔尼说:“虽然不可能对500年前的人进行尸检诊断,但我相信,多动症是解释达芬奇难以完成画作的最令人信服的原因,也是最科学的合理假设。”卡塔尼说:“ 历史 记载表明,达芬奇花了大量时间计划工作,但缺乏毅力。多动症或许可以解释达芬奇的各种性情及其奇怪的多变天赋。”

文章称,与很多患有多动症的人一样,达芬奇也睡得很少,仅需小憩就能通宵达旦地工作。

记载表明,他是左撇子,而且存在阅读困难。这两点在多动症人群中都很常见。

文章介绍,多动症是一种行为异常,特点是持续拖延、无法完成任务、思绪飘荡以及身心烦躁不安。虽然多动症常在儿童时期确认,但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在成年人中诊断出来,包括大学生和成功人士。然而,这种诊断或许也解释了达芬奇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和敏捷的思维。

卡塔尼说,多动症也有积极影响,比如思绪飘荡可能激发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爱迪生、伽利略等都有多动症症状。他还说:“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即认为多动症代表着行为异常的低智商儿童,其一生注定坎坷。”

晚年的达•芬奇

达•芬奇被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神经解剖学和精神病学教授马尔科·卡塔尼“诊断”为“多动症”,这很难让人接受。但是,如果达•芬奇确实因为“多动症”而思绪飘逸、精力旺盛、天赋异禀,那么,对于患有多动症儿童的家长来说,不啻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从此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孩子的多动症过分担忧了,即使孩子小时候没有根治这种疾病,也没有关系,说不定有朝一日,他会成为中国的达•芬奇!

说到维特鲁威人其实大家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毕竟是达芬奇画的嘛,达芬奇的画也是真的还行的,那么有的人也问了,这个维特鲁威人话说出名是非常的出名的,而且竟然有超多的秘密可言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维特鲁威人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分析看看吧,话说感觉这个达芬奇就是太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维特鲁威人”的人体密码是个神秘的东西,几个世纪以来,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的关注度并没有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最后晚餐》十二门徒的神色高,但是达芬奇的手法,画中充满了密码。接下来,就介绍几个比较显而易见的”密码“。

虽然已有的发现可能只是达芬奇绘制《维特鲁威人》诸多初衷的冰山一角,但它们也许会对今人客观评价达芬奇的才艺与人格具有裨益,至少当再有“浮云遮望眼”时,不至于人云亦云被“忽悠”。为此,有必要回顾一下近年来达芬奇素描的研究与进展。

维特鲁威人(意大利语:Uomo vitruviano)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在1487年前后创作的世界著名素描。它是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规格为344cm × 255cm。根据约1500年前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的描述,达芬奇努力绘出了完美比例的人体。这幅由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描绘了一个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型和“火”字型的姿态,并同时被分别嵌入到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当中。这幅画有时也被称作卡侬比例或男子比例。维特鲁威人现被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中,和大部分纸质作品一样,它只会偶尔被展出。

这是许多人熟悉的一幅画面:一个裸体的健壮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

《维特鲁威人》简介

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这就是名画《维特鲁威人》(HomoVitruvianus),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巨匠达·芬奇之手,画名是根据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家维特鲁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该建筑家在他的著作《建筑十书》中曾盛赞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

关于维特鲁威的生平、建筑活动,因史料所限已难考证。仅从《建筑十书》的零星记载知道,维特鲁威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

“维特鲁威人”也是达芬奇以比例最精准的男性为蓝本,因此后世也常以“完美比例”来形容当中的男性。

创作背景

从维特鲁威在书中的前后论述看,他是在讲神庙的均衡,而均衡又是由比例得来的。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家认为,比例是在一切建筑中细部和整体服从一定的模量而产生均衡的方法。“实际上,没有均衡或比例,就不可能有任何神庙的位置。即与姿态漂亮的人体相似,要有正确分配的肢体”(见《建筑十书·第三书》)。正是基于对人体比例的认识,维特鲁威强调:“如果自然构成人体,使肢体按照比例与其综合的全部外形相对应,那么古人似乎就有根据来规定:在完成建筑时各个细部对于全部外貌应当在量度方面保持正确。”

《建筑十书》是以向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上书的形式用拉丁文写成的,可惜原文不久遗失,只流传下来抄本。1414年,在瑞士的修道院中发现了该书的手抄本,它与其他各种复出的古希腊罗马著作一样,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提供了知识养料和思想启迪,并为建筑家对古罗马的遗迹做实地研究和修复提供了很大帮助。甚至还有人建立了维特鲁威学院,使维特鲁威的思想对建筑研究和知识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显然,达·芬奇读过《建筑十书》,并且心有独领,他把美的生物学基础(形体和比例)和几何学知识(方形和圆形)联系起来,使《维特鲁威人》在他的妙笔下完美地得以呈现。

《维特鲁威人》问世后,所展现的比例精妙与和谐颇得世人好感,代代流传,今天它已作为一个现代文化的偶像,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招贴画、鼠标垫和T恤衫上。不仅如此,《维特鲁威人》也成为启迪现代艺术家、作家的创作源泉。1989年,西方有艺术家以机器人当模特创作出《维特鲁威机器人》,姿态、比例都不差,只是金属骨架替代了血肉之躯。2003年,美国一部走红的小说叫《达·芬奇密码》(国内翻译出版也连登排行榜),说的是一个午夜,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在艺术大画廊的地板上。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馆长脱光了衣服,把自己的身体明白无误地摆成名画《维特鲁威人》的样子,并在尸体旁边留下一个令人费解的密码。

创作经过

根据丹·布朗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改编的同名**,在全球上映,引起广泛关注。《达·芬奇密码》一书中的第一个密码即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临死前所摆放的达·芬奇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的造型。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伟大艺术家中涉猎面最广的一位,他不仅是画家,制图家,发明家,解剖学家,还是音乐家和哲学家。同时他也是最神秘的一位。尽管几百年来他的伟大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家喻户晓,但他本人在世人眼中却始终像谜一样难以捉摸,令人好奇。而他的许多生平亦不为人所知。

《放飞的心灵:达·芬奇传》([英]查尔斯·尼科尔著朱振武等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为传说中“文艺复兴天才”和“全能的人”背后的这个多元发展、有创造性的和具有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的个体描绘了一幅最令人信服和最为隐私的肖像。此书追溯描写了列奥纳多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包括他创作《维特鲁威人》的经过。

最早可以确定列奥纳多·达·芬奇对解剖学产生兴趣的素描和笔记作于15世纪80年代末。这些素描和笔记只是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大成就的开端。就他的实际贡献或影响力来说,他在解剖学方面取得的成绩要远大于他在工程、发明和建筑方面的成绩。他绘制的人体图和记录的相关笔记要比前人在这方面的成就更为严格和准确。他的人体解剖素描为揭示人体器官提供了全新的视图,就像他的机械素描与机器的关系一样。进行这种探索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勇气,会受到传统禁忌的阻碍和教条主义者的质疑,而且还需要在尸体冷却之前在紧张的时间内,进行令人厌恶的解剖。列奥纳多的解剖活动体现了他“勇于实践”的工作理念,这是对先哲——加伦、希波克拉底和亚里士多德被普遍接受的智慧的剖析和再评价,这三人当时依然是医学派别的主流。

传统观念认为解剖学太过古怪,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样子生出来的,因此不能像机器那样被大卸八块。早期的人文主义者科卢切·萨卢塔蒂就曾写道,解剖学揭示了“自然所一直精心隐藏的东西”,“我不相信如果在看到人体深处的时候,有人能不潸然泪下。”列奥纳多的解剖活动至少有一次使自己与教会发生过对立。那是1515年的罗马,一个居心叵测之人“千方百计阻挠我进行解剖,不仅在教皇面前公开指责我,还在医院里喋喋不休”。

达·芬奇的解剖活动属于科学研究,同时也与艺术领域有着紧密联系,解剖学拉近了科学与艺

术的距离,或者表明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距离。解剖学同几何学和数学一样,都是绘画的基础。在一幅画出颈部和肩膀神经的解剖图的下面,列奥纳多写道:“这种表现形式对一名优秀的绘画者十分重要,就好比优秀的语法家要知道单词的拉丁文起源一样。”你是否还记得,《最后的晚餐》中列奥纳多用人物的紧绷而又扭曲的颈部肌肉来表现当时戏剧性的一刻。列奥纳多对解剖学的兴趣,就像稍晚一些对光学的兴趣一样,是他从事绘画的必然结果,也许更准确地说是他在米兰作坊向弟子和学徒传授绘画技艺的必然结果。“画家哲学家”的理想观念也随之产生,列奥纳多的艺术是建立在他对描绘之物的深厚的科学知识之上。他也是自此开始发奋撰写小册子和专题文章,这些文章在他死后被收录进他伟大的《论绘画》中。

达·芬奇用坐标方格找出了人类灵魂的实际位置达·芬奇可能跟韦罗基奥学过解剖。佛罗伦萨15世纪70年代的艺术表现风格,比如安东尼奥·德尔·波莱沃洛的绘画和韦罗基奥的雕塑,都带有强烈的人体解剖的细节和戏剧性。波莱沃洛对人体肌肉曾做过十分细致的研究,这显然是借助解剖进行的,随后他创作了著名的《裸体人大战》。列奥纳多应该知道佛罗伦萨的解剖专家安东尼奥·贝尼维尼,他俩可能还彼此相识,贝尼维尼还是洛伦佐·德·美第奇的朋友。贝尼维尼研究过心脏和其他内部器官的功能,但他主要的兴趣在于在死刑之后解剖尸体,寻找犯罪行为的体内表征。他的专著《隐藏的原因》讲述了他在进行20次这种解剖之后的调查结果。

也许佛罗伦萨还有其他人在解剖学上影响过他,但是列奥纳多对解剖学的兴趣表现得最为强烈的时候还是在米兰。1489年,列奥纳多曾打算出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这实际是一本手抄本专著。有一些文字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有一些残留下来的草稿和目录列表,其中一张草稿的写作日期是1489年4月2日。列奥纳多后来给这个计划中的书起名为《论人体的形态》,再一次证明了解剖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1489年,36岁的列奥纳多开始思考世界通用的死亡的象征:人的头骨。在藏于温莎皇家图书馆的三页纸张上,他描绘了八幅关于头骨的习作,有侧面图,有截面图,还有从上方斜看头骨的图。这些素描画得巧妙精致,阴影效果优美,神秘怪异。不同的习作选取不同的角度——有画脸部的血管,有的表示眼眶和颚骨之间的关系,还有的是俯看颅骨的空腔,描绘了颅内的神经和血管。但他绘制这些习作的主要兴趣出现在画边的注解上。他的兴趣不在科学研究,而是形而上学方面。其中一幅头骨习作被按比例画成方形,列奥纳多在画边上写着,“a-m线与c-b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各种感觉的交汇之所”。

他这里特意强调的“各种感觉交汇之所”就是亚里士多德曾假设的“共通感”。“共通感”被称为大脑三个“脑室”中最重要的一个,另两个一个是“印象区”,用以收集原始的感观数据,另一个是“记忆区”,用以存储加工后的信息。

“共通感”因此就成为理智、幻想、智力,甚至是灵魂的来源。列奥纳多说道:

似乎灵魂就寄居在这个器官之内……名叫“共通感”。“共通感”并不是像许多人想的那样遍布身体各处,而是应该集中在一个地方,因为如果灵魂到处都是的话,感官器官就用不着汇聚到一起……因此“共通感”就是灵魂之所在。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我们会冒出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念头:如上图所示,在温莎这幅成比例的头骨习作中,列奥纳多用坐标方格找出了人类灵魂的实际位置。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太过简单了。列奥纳多其实是在提出问题,而不是得到结论。

《维特鲁威人》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素描之一

在一张头骨习作的背面他留下了日期:1489年4月2日,并记着还要研究的项目的列表。列表先是有关人的头部和脸部,然后转到头骨部分:是哪一根肌腱导致眼睛的运动,以至于一个眼睛的运动又带动另一个眼睛的运动又是那些肌腱导致皱眉。……

他的问题的范围突然变得宽泛起来,从大笑和惊讶表情的肌肉运动,突然转向,描述人类的起源,人是怎么会在子宫里的,为什么八个月大的婴儿不能在体外存活:人为什么打喷嚏。人为什么打呵欠……

他接着转向人体的肌腱和肌肉体系——“使肩膀到肘部运动的肌腱”,“使大腿运动的肌腱”等等。

伴随《论人体的形态》的研究还出现了一系列素描,这些素描用平面展现了人体比例,展示了人体各器官之间的数学比率。列奥纳多这里又一次受到维特鲁威的影响。维特鲁威是罗马公元一世纪伟大的建筑家和军事工程师,惟有他的著作提出了关于人体和谐比例的理论和实践。温莎皇家图书馆藏有一些列奥纳多这方面的素描,它们大约作于1490年,其他一些素描已经失传,但《惠更斯抄本》里收录了一些摹本,这是一个16世纪下半叶汇编的一个手抄本,大概是米兰艺术家季罗拉莫·费奇诺编纂,他曾是列奥纳多早期助手弗朗切斯科·梅尔兹的弟子,因此有机会接触梅尔兹收集的大量列奥纳多的资料。

这些人体比例习作中最为著名的一幅,实际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素描之一,就是那幅人称《维特鲁威人》的素描,又称《神圣比例》,该图已成为列奥纳多和他的雄心壮志的一个标志。就像大多数负有盛名的作品一样,这幅作品常被单独放在名誉的聚光灯下探讨,而不是放在其诞生的背景里考虑。

《维特鲁威人》是一幅钢笔画素描,画在一张大纸上(135×95英寸),现藏于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之所以藏在威尼斯,大概是因为弗拉·乔康多于1511年在威尼斯印刷了维特鲁威作品的对开本,里面有一张依照这幅素描作的版画。素描的上面和下面都是手写的小字。

图画上面的字是这样写的:

建筑家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学著作中说,大自然把人体的比例安排如下:四指为一掌,四掌为一足,六掌为一腕尺(cubit)[指前臂的长度,该词来自“肘部”的拉丁文cubitus,四肘尺合全身……

这些人体比例是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第三卷第一章中节选的,书的后面写得越来越详细:“肘部到手的中指尖的长度为身高的五分之一;肘部到腋窝的长度为身高八分之一……”素描下面是用手指和手掌为单位作的比例尺。

画中描绘了一男子,他摆出两个明显不同的姿势,这些姿势与画中两句话相互对应。双脚并拢、双臂水平伸出的姿势诠释了素描下面的一句话:“人伸开的手臂的宽度等于他的身高。”画中人因此被置于正方形中,每一条边等于96指长(或24掌长)。另一个人将双腿跨开,胳膊举高了一些,表达了更为专业的维特鲁威定律:

如果你双腿跨开,使你的高度减少十四分之一,双臂伸出并抬高,直到你的中指的指尖与你头部最高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你会发现你伸展开的四肢的中心就是你的肚脐,双腿之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画中摆出这个姿势的人被包在一个圆里,他的肚脐就是圆心。

维特鲁威人圆方之谜

经过对不同版本的达芬奇画册中的维特鲁威人素描尺寸的反复测量,维特鲁威人素描的外圆周长是67厘米,素描人体的头与上抬手臂的夹角为67度,素描人体的耻骨横线与外开腿部的夹角也是67度,达芬奇的享年又是67岁。故曾经认为,数字“67”多次出现不应是偶然的。不过,在后来的测量中发现,数字“67”多次出现也许确系偶然。因为素描大圆周长定为67厘米另有初衷。圆周长67厘米换算成英制后是 264英寸。而数字264与太阳的平均自转周期264天中的数字264相吻合。再看素描人物外周的正方形:四边总长28英寸也与月亮的自转周期28天的数字28相呼应。

有了与太阳自转周期对应的圆周长264英寸和与月亮自转周期对应正方形四边总长28英寸对应关系才知道,达芬奇在素描“圆方”组合中,是以日(阳)月(阴)的周期律诠释华夏文明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甚至,达芬奇是在诠释老子万物的“负阴抱阳”——裸体男,雄性(表示阳),方框28英寸对应女子月经周期28天,雌性(表示阴);素描人物双脚离地(表示阳,飞行的鸟类),素描人物双脚踏地(表示阴,爬行类动物),素描人物手触方(阴)圆(阳),表示人类只有“法于阴阳”才能“把握阴阳”。

500多年前,西方的文艺复兴已经开始,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条件,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人物,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达芬奇。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达芬奇是一位天才画家,他留下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作至今仍是艺术界的无价之宝。然而,通过了解达芬奇的生平,人们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真正的传奇。

与天才发明家爱迪生不同的是,达芬奇在很多方面都颇有建树,比如人体解剖,可以说达芬奇在医学界也占据了领先地位。此外,达芬奇发明的很多东西,都超出了同时代的发展水平,尤其是一些武器和军备。

其一,达芬奇改造了火炮台,将其转化为三管大炮,成为现代机枪的原型。根据相关研究,当时的火炮十分笨重,在作战过程中无法顺利移动。达芬奇将一个大口径的炮管转化为三管小炮口,底部增加了一个木轮,不但能够顺利移动,还可以同时发射三发,或者轮流发射,类似于低配版的机关枪。

其次是坦克,达芬奇其实才是制造坦克的第一人,他提出的设想都在之后的战争中变为现实,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军备。根据达芬奇的设想,他要制造出一种能够全方位前进的战车,并且配备精良的武器,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它,这与人们现在制造的坦克性质完全相符。

最后一项是直升飞机,与过去的人们想的一样,达芬奇渴望飞向天空,所以他通过观察鸟类的结构以及运动方式,利用木头和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出了第一架直升飞机。

只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达芬奇制造的直升飞机并没有完全成功。好在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还研制出了降落伞,保住了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达芬奇在物理学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就都令人感到十分吃惊,因此不断有人怀疑他的身世,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一个外星人。不过,科学家们目前没有找到任何线索证明达芬奇来自其他星球,所以我们只能相信达芬奇是一位罕见的全才。

字数1353/No42

正文

列奥纳多用无尽的好奇迎向每一天,于是每一天对他而言都新鲜如初,让我们跟随列奥纳多来一场重生吧。

001思维游戏

为自然现象找到几何学类比,让列奥纳多乐此不疲,与此同时,他开始研究等积变换更多的理论范例。比如,把一个正方形转换成同等面积的圆形等等。但是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思维游戏,他相信这会让自己离自然之美背后的秘密更近一步。

002工作清单

达芬奇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聪明的人之一,他的待办清单就像他的天才发明一样让人大开眼界。这份清单可以追溯到1490年左右,里面记载了达芬奇打算在一个月内完成的事情,我们来看看有哪些:

任务一:[计算]测量米兰城区和郊区

任务二:[查找]一本关于米兰及其教堂的书,这本书可以在前往Cordusio的路上找到。

任务三:[发现]Corte Vecchio(米兰公爵的庭院)和castello(米兰公爵的宫殿)的测量方法。

任务四:找一个算术大师,让他教自己如何计算三角形。

任务五:让Messer Fazio(帕维亚的医学和法律教授)教自己关于比例的知识。

任务六:让Brera Friar(在米兰的本笃会修道院)教自己De Ponderibus(一个关于机械学的中世纪文本)。

任务七:[谈话]跟工程师 Giannino谈话,了解费拉拉塔的墙壁没有漏洞的建造方法(没有人知道达芬奇的真正意思)。

任务八:询问Benedetto Potinari(一个佛罗伦萨商人)是如何在弗兰德斯的冰上行走的。

任务九:画米兰。

任务十:向Maestro Antonio询问在白天或晚上是如何将迫击炮放置在堡垒上的。

任务十一:[检查] Mastro Giannetto的弩。

任务十二:找一位水力学大师,让他告诉自己如何用伦巴第人的方式修锁、修水渠和修磨坊。

任务十三:[询问] Maestro GiovanniFrancese向我承诺过,要教我关于太阳的测量方法。

任务十四:尝试找到Vitolone(一个光学文本的中世纪作者),位于帕维亚的图书馆,研究数学。

我们可以从这份清单看到达芬奇的两个主要特点:对普通的事物也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向更专业的人士请教自己不擅长的问题。看完这个清单后我默默的撕碎了自己现有的学习清单并准备重新拟一份……

003成就

达芬奇,是写实和创造性幻想的结合。达芬奇设计过飞行机器,包括直升机设计图以及轻型滑翔翼。他曾测试了一部自制飞行机器,但是失败了。他设计过无级变速箱,设计过机关枪、潜水艇,提出了导弹的构想。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阳能了。达芬奇的成就实在太多太广,让人不可置信,但又千真万确。他这一辈子,活出了别人的几辈子。

004朝圣之旅

为了致敬达芬奇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朝圣之旅,米兰—佛罗伦萨—巴黎—西雅图—马德里—伦敦—温莎城堡,我要努力让我自己每年去一个地方,去感受天才留下的足迹,并激励自己用好奇心去面对这个世界,感受生命的奇迹。

看完此书,膜拜之余,也有机会顺带再次认清一下自己。天才们都如此努力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当然,空喊口号无甚用,老老实实去躬行才是正理。

达芬奇拥有一串头衔:艺术家、工程师、音乐家、科学家、数学家等等。达芬奇在每一个不同的领域都做到了精通,并且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爱因斯坦评价他: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全才。因此有人怀疑达芬奇疑似穿越者。

达芬奇具体成就如下:

1、生物、医学领域

局部解剖图的开创宗师,30年内一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别的人体,不仅画出人体骨骼图形,还包括肺脏、肠子、泌尿道甚至生殖器官等。他还是第一个画出宫中胎儿,约在西元1510年。

2、机械、军事领域

现代飞机、汽车、大炮这些发明都和他有关。1490年,将无段连续自动变速箱概念绘制成草图,这实际上是运用在汽车上的技术。他还发明过乐器、自行车、照相机、温度计、烤肉机、纺织机、起重机、挖掘机等等。甚至在手搞中绘制了世界上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3、天文、地理领域

最早否定“地球中心说”,认为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

最早开始物体之间的摩擦学理论研究,了现惯性原理;

预示物质的原子原理,严格确定了力矩概念。

4、地质水利领域

他推断出地壳运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

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了运河灌溉工程,经手建造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5、建筑领域

他设计过桥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建筑,将车马道和人行道分开。他设计城市建筑时,具体规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设计并建造米兰的护城河。

扩展资料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他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画家,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

1516年侨居法国,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参考资料:

-达芬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128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