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自己能力之上的事的成语?

管理自己能力之上的事的成语?,第1张

心有余而力不足 

拼音: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解释: 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 《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举例造句: 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来上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拼音代码: xyyz

近义词: 爱莫能助

反义词: 余勇可贾、行有余力

歇后语: 大力士绣花;八十老汉挑担子

灯谜: 蚂蚁拖耗子

用法: 作主语、分句;表婉约拒绝的意思

英文: One's eyes are bigger than one's stomach

荒歉的意思是什么?荒歉是什么意思?

荒歉的意思是:荒歉huāng qiàn 1  荒年歉收。  ●宋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荒歉之岁,日以五升,召民为役,因而赈济。」  ●《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荒歉之年,先典后卖,立契卖与潘万七为主。」 2  指荒年。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周家素贫,又值荒歉。」★「荒歉」在《汉语大词典》第12909页 第9卷 392★「荒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69页★「荒歉」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荒歉huāng qiàn 1    荒年歉收。   ▶ 宋·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荒歉之岁,日以五升,召民为役,因而赈济。」   ▶ 《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荒歉之年,先典后卖,立契卖与潘万七为主。」 2    指荒年。   ▶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周家素贫,又值荒歉。」

荒歉的拼音huāng qiàn

荒歉是什么意思

荒歉

huāng qiàn 1 荒年歉收。●宋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荒歉之岁,日以五升,召民为役,因而赈济。」●《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荒歉之年,先典后卖,立契卖与潘万七为主。」 2 指荒年。●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周家素贫,又值荒歉。」

★「荒歉」在《汉语大词典》第12909页 第9卷 392 ★「荒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69页 ★「荒歉」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荒歉

huāng qiàn 1 荒年歉收。 ▶ 宋·范仲淹《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荒歉之岁,日以五升,召民为役,因而赈济。」 ▶ 《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荒歉之年,先典后卖,立契卖与潘万七为主。」 2 指荒年。 ▶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周家素贫,又值荒歉。」

荒歉的反义词丰收

荒歉的英语单词1crop failure;famine

用荒歉造句

1物价昂贵年度的荒歉,由于减少了劳动需求,因而会降低劳动的价格。>

疲精竭力的解释

犹言 精疲力竭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二》 :“非 文公 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

词语分解

疲的解释 疲 í 身体劳累的感觉:疲乏。疲倦。疲劳。疲惫。疲敝。 精疲力尽 。 懈怠 ,不起劲:疲塌。疲软。 部首 :疒; 竭力的解释 用尽全力; 尽力 尽心竭力 详细解释竭尽力量。《礼记·燕义》:“臣下 竭力 尽能以立功於国,君必报之以爵禄。” 宋 范仲淹 《又上吕相公书》:“相公坐筹於内,某辈竭力於外,内外协一, 奉安 宗 庙社 稷。” 胡宝华

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 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诗歌

《江上渔者》《鹤联句》《登表海楼》《河朔吟》《游庐山》《春日游湖》《新定感兴五首》

《酬和黄太博》《绛州园池》《送魏介之江西提点》《归雁》《登表海楼》《过馀杭白塔寺》

《访陕郊魏疏处士》《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和葛闳寺丞接花歌》《怀庆朔堂》《春日游湖》

《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古鉴》《过太清宫》《送石曼卿》《阅古堂诗》《赠张先生》

《上汉谣》《野色》《河朔吟》《纪送太傅相公归阙》《石子涧二首》《答梅圣俞灵乌赋》

《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御街行·秋日怀旧》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散文

《岳阳楼记》《与唐处士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韩琦书》《灵乌赋》《上执政书》

《严先生祠堂记》《上攻守二策状》《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邠州建学记》

书法

《道服赞》《师鲁帖》《远行帖》《边事帖》

4

分享1

淘宝-范曾的字画交易,优质产品,超低价格,太好逛了吧!

值得一看的字画相关信息推荐

范曾的字画交易,买东西上淘宝,放心挑好货,购物更省心。超多品牌,超多优惠,快捷生活,一站搞定!淘!我喜欢!

杭州易宏广告有限公司广告

小学二年级古诗必背_2022年全新报价

值得一看的古诗相关信息推荐

小学二年级古诗必背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小学二年级古诗必背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更多专家

范仲淹的作品和朝代?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北大青鸟多少钱学费 北大青鸟四川报名网站

北大青鸟多少钱学费,成都成都校区,中国IT职业教育品牌学校!学IT,好工作,就读成都北大青鸟成都校区

广告2022-03-18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

1赞·1播放

范仲淹和包拯是同一朝代的人吗?

范仲淹和包拯是同一朝代的人,都是北宋时期的人。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包拯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107赞·4,329浏览2016-03-21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

1,874浏览2019-12-19

范仲淹的作品和朝代?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6258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人?

北宋初年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扩展资料: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16赞·3,757浏览2020-07-02

范曾的字画交易,潮流新品,好货热卖,更多优惠尽在淘宝!

值得一看的字画相关信息推荐

淘宝热卖广告

高中必背古文十四篇快速提高成绩_这几点是关键_赶紧收藏…

值得一看的古文相关信息推荐

宁波昌鹏教育信息教广告

北京冬奥会冰壶中国男队第5,女队第7,他们本届比赛有哪些亮点?

在北京冬奥会中冰壶队的实力不是特别强,而且他们缺乏大量的经验,心态也不是特别稳定,所以最后拿到的成绩

4条回答·29人在看

大唐最后的悲军是哪个?

10,887播放

运城抗洪战士们连续工作20小时,高强度的救灾工作让消防战士们有多辛苦?

近日强降雨致山西多地发生洪灾在一线的救援人员舍己救人当地商家和热心市民也贡献力量救援中一幕幕让人心疼

3条回答·54人在看

小学二年级古诗必背_2022年全新报价

值得一看的古诗相关信息推荐

拼多多广告

田静遭举报长期停播,疑似杜新枝以外的人作梗,到底会是谁呢?

田静直播间自从被举报长期封禁后,她更新视频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频繁。粉丝知道她想直播,却无法直播,

20条回答·1,148人在看

一户一宅的宅怎么认定?

547,069播放

正在加载

  1:如果你只给我一百个字的话,我的回答是: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是文学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积极的实践者。范仲淹的文学创作在诗、文、词、赋方面都颇有成就,尤其是诗歌、散文和词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2:如果你给我一千个字的话,我的回答是:

  一、范仲淹的诗歌成就

  据《全宋诗》所收范诗数量计,范仲淹诗作现存302首,227题,另有2首联句诗,残诗4联8句。范仲淹的诗作以庆历新政失败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以积极进取、忠君济民为主旋律,后期则增加了对倾慕闲隐、向往归退的表现,而忧心天下和旷达自适之情则贯穿他一生的诗作。在艺术上,他的诗五言七言皆有,古体近体俱备,特别是他的一些五言小诗,或寓意高古,或托志清虚,意境高远,自然清新,恬淡质朴,醇和雅静,可称得上是宋诗中的精品。

  1•范仲淹对宋诗革新发展的贡献

  概括而言,范仲淹的文学革新主张有四个方面:其一,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力倡诗文革新。在北宋中期,范仲淹是倡导文学革新的先驱。早在真宗乾兴元年,职小位卑的范仲淹就上书言政,主张革新。他的文学革新主张与其政治革新主张一脉相承,往往从文学与政治社会的关系、文学的社会功用等角度来看待文风问题。范仲淹积极倡导文学改革,主张通过变革以正文风,希望当时最高统治者能够“议文章之道,师虞夏之风”,使文章“质文相救,变而无穷”。在变革文风的途径选择上,他主张通过科举措施,推动文风变革。

  其二,反对无病呻吟的文学创作,主张诗作反映真性情和时代特征。范仲淹对当时西昆诗人“吟咏性情而不顾其分,风赋比兴而不观其时”的虚假文学作品深感不满。他认为,诗作应反映真性情。对表现真性情之作,范仲淹给予高度评价,尤其称赞那些能反映出时代特征的作品。

  其三,反对浮靡柔媚之作,主张恢复古朴雅正诗风。范仲淹对当时“靡靡增华,惜惜相滥”的西昆诗风深表不满,斥责当时西昆诗人“因人之尚,忘己之实”。他极力号召人们学习上古淳朴雅正的艺术精神,呼吁文人创作时要恢复古朴雅正之风。

  其四,反对悲苦哀鸣之作,提倡优游畅达诗风。范仲淹认为,处在太平时期的士人,应致力于世风淳厚的教化,其创作应“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故不应有凄婉之作。他反对“悲哀为主,风流不归”之作,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是“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应是“优游之咏”,应是“格乎雅颂之致”。

  范仲淹的一些文学主张和革新理论,如注重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功用、主张文学反映时代特征等观点,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具有引导作用。同时,他主张表现真情,提倡淳厚、舒和、畅达的文学见解,又有异于韩柳等人的文学革新理论,颇具个体特色。这些见解,对宋代诗歌平达淡远、朴直真切的特色形成,具有理论上的引导意义。

  2•力矫“三体”之弊,拓宽宋诗发展空间

  范仲淹所处的时代,正是宋代诗歌创作由宋初诗风向宋代中期诗风过渡的时期。在仁宗朝前期,“晚唐三体”余风仍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流行。然而,当时白体余风的浅俗、晚唐体余风的工细、西昆体余风的巧靡之弊,都已明显暴露出来。诗风问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每个诗人都面临着对前期诗风进行继承和发展的选择。范仲淹是一位名臣诗人,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有意崇古复雅,探索诗作发展之路。范诗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出忠君正邦、济世安民的人生追求;心忧天下、民胞物与的宽阔胸襟;旷达无欺、恬泰自适的君子情怀;倾慕闲隐、向往归退的复杂心态。在艺术上,范诗具有淳厚和静、明达、淡远、真切质朴等风格。因此,他的诗作完全摈弃了西昆体诗歌内容狭窄、缺乏时代气息的空洞,排斥西昆诗人模仿剿窃、缺乏真情实感的习气。范仲淹十分推重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在诗作中自然走白体一路。他的诗作不用生僻字词,不押险韵,不矫雕饰,不故作艰深,不作苦吟,意象平实,自然平易,写眼前景,道口中语,充分表现出平实精神。

  范仲淹这种闲达淡远的诗作,一方面与当时宋代诗人的心态具有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宋诗的发展主流相融,有利于宋代诗作向平易方向发展。

  在反对西昆体、克服宋初白体余风浅陋之弊的同时,范仲淹对晚唐诗风中刻细纤小的弊端也进行了纠正。对于晚唐诗风,范仲淹既有吸收,又有摒弃。他的诗多取旷远之境,舒中和之气,用淳朴之言,明雅静之心。范仲淹对晚唐诗中寒寂细小之风的排斥,有利于宋诗向朴质阔远方向发展。他的诗歌创作无疑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引导当时宋诗向平淡简约的方向发展,为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诗歌革新拓宽了发展空间。

  二、范仲淹的散文成就

  范仲淹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一个在“庆历新政”时期的中心人物,不仅他的改革精神影响了一代文人,而且也正是他的一系列文章,尤其是他的新政扶持,鼓励了北宋初的古文创作,酝酿和孕育了古文革新的高潮。范仲淹今存之文,有赋38篇、表状53篇、奏疏173篇、书150篇、序12篇、论8篇、记8篇、碑铭墓志52篇。其中,以奏疏等政论文为数最多。这些文章,论文剀切,文笔流畅,长短不拘,可为时辈典范;其他创作,有记叙、有抒情,多数文辞简洁、舒卷自如,且富有个性特色。

  范仲淹的散文创作以议论文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代表作有《上执政书》、《奏上时务书》、“四论”(《帝王好尚论》、《选贤任能论》、《近名论》、《推委臣下论》)和《遗表》)等。这类论作,务实坦诚,充满锐气,表现出超人的胆识和高妙的论辩艺术。范仲淹的写景抒怀散文虽然为数不多,但成果卓著,除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外,还有《清白堂记》、《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和《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等佳作。这些散文,风格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或委婉有致,或形象鲜明,语言骈散相间,简约凝练,晓畅自然。范仲淹还写过一些墓志碑铭祭文之类的文章,其中以《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为代表。此类文章往往语言朴素流畅,真切感人。

  范仲淹的《上执政书》一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周、汉、唐三代“圣贤共理”得到兴盛,而“奸雄竞起”则走向衰亡为例,提出议论:执政要尽其职责除弊革新。第二部分,论证为什么要革新,怎样革新。第三部分,阐明了他这次上书的目的。这篇文章不仅显示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治国之才和作为军事家的雄韬大略,而且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横溢才华,有着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是他政论性散文的代表之作。当时宋王朝已历三帝,约50余年,表面上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内里却潜伏着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整个社会一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冗兵、冗政、冗官造成国力的积贫积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西部、北部边境夷族虎视眈眈。所以,范仲淹的这篇文章在思想上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艺术上,这篇散文虽然篇幅很长,洋洋万余言,但却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推论,说理透辟,语言也极其犀利,初步体现宋朝散文“长于议论”的特色。这篇《上执政书》和《岳阳楼记》相映成趣,分别代表了范仲淹两种题材散文创作的不同风格。当时著名的诗人、隐士林通赞道:“马卿才大能为赋,梅福官卑数上书。”[1]把他与西汉的司马相如相提并论,足见当时人们对范仲淹这篇散文的评价之高。

  范仲淹的《唐异诗序》论诗之体,就注意到了诗歌的情感、意象和风格特质;他的政论文如《上相府书》、《签赵元昊书》、《上吕相公书》、《上十事疏》、《再进前所陈十事疏》都条分缕析、文笔酣畅;他的一些文集序、楼堂记,也写得较有文学色彩。如《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政治家的气概风度,称赞了严先生的高风亮节和光武帝的礼贤下士。文章格调高古,全篇采用对照写法,将严子陵和汉光武两相对照,互为映衬,构思新巧,而文辞简洁。

  《唐狄梁公碑文》是作者贬守都阳,移舟丹徒郡,道过彭泽,慕唐代狄仁杰之词而写的碑志。狄仁杰的刚正不阿,凛然天气,在作者自然平易的叙写中,表现得非常生动。这种文章,比起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来,不但毫无逊色,而且语言更显得平易。再如《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为宋代著名边将种世衡而作。文章叙述种世衡在边地筑城、凿井、团结羌族、通商、教射,以及组织边地人民抗击西夏入侵的种种劳绩,详明而亲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名篇。文虽名为“记”,实际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表露作者作为一个政治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抒发描述了岳阳楼游览者的览物之情。作者驰骋想象虚实并举,概括了两种景色、两种情怀:一者“有去国怀乡,优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者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由于古今迁客骚人登临览物,受景物阴晴变化的感染而一则以悲,一则以喜。范仲淹以高超笔力在文章末段再翻出正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博大胸怀,用“先忧后乐”统挽全局,立意深刻,结构新巧,文字精美。可见,范仲淹在北宋散文史上的巨大影响和杰出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三、范仲淹的律赋成就

  北宋是律赋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个点上最值得关注的是范仲淹。他的律赋现存35篇,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表现政治教化观点,占其赋作大多数;另一类探讨人格修养。在形式上,范赋属骈文赋,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副标题中点出主旨。范仲淹大大拓展了律赋内容,技巧运用精熟,并总结创作规律,提出“体势”说,对律赋学有重要贡献。范仲淹对律赋的贡献有二:一是辑选《赋林衡鉴》,并在序中对律赋作了理论性的总结,从而使律赋的研究由自发走向自觉;二是大量实践,创作了思想丰富、艺术高妙的作品,尤其是其对内容的拓展,对宋代律赋特点的形成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作为场屋之作的律赋一般是“润色鸿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极少有深刻的见解。范仲淹对律赋功能的认识比前人全面,其《赋林衡鉴序》称赋可“宣心”,抒发作者的性情抱负;“或祖述王道,或褒赞国风”,为时代政治教化服务;“或研究物情,或规戒人事”①,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还可以整饬人的举止。这使得律赋的内容向更广阔的空间拓展。

  以律赋论述治国之道,不是范仲淹的首创。王起《书同文赋》、元稹《观兵部射马赋》、王禹偁《君者以百姓为天赋》都论述过治世之道,但仅仅是泛泛而谈地讲道理,论及的范围很窄,篇目也很少;而范仲淹把律赋作为“批判的武器”、“建设的工具”,大胆提出变革主张,并针对时弊有意去探寻一套完整可行的新政措施。

  范仲淹还在律赋中探究儒家经义,穷理尽性地论述世界和人生哲理,积极提倡修身养性,并身体力行,这在宋人中是独一无二的。范仲淹借律赋谈《易》说理,对宋学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朱熹把范仲淹确定为宋学的开山之祖,而“好议论”集中体现为律赋里的学术思想。无论是济世自许,或论治国之道,还是精剖义理,或倡导道德情操,都是儒者仁德情怀的体现。像范仲淹这样在律赋里如此鲜明地表达出来,在宋人中确实不多见。他的律赋内容可与《岳阳楼记》相照应,他对时政的积极干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大大拓展了律赋的内涵,使律赋完成了由“歌手”到“思想者”的角色转换。

  四、范仲淹的词作成就

  范仲淹的词作不丰,《全宋词》仅存五首,存目词三首,其中边塞词两首。《渔家傲》、《苏幕遮》等词作,在宋词豪放、婉约词史上都具有一定地位。词作不仅表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还诉说了他的百转柔情,展示了这位北宋名臣的另一个侧面。

  关于《苏幕遮》和《渔家傲》这两首边塞词不论在当时或以后,都一直被人们所称道所关注。这两首边塞词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1•打破了词限于写男女私情的界限,以创作的实绩开拓了词的境域

  综观北宋初期的词坛,在题材上和手法上,都明显地留着花间派的印迹;但范仲淹的两首边塞词的出现,确实使人耳目一新。边塞词在宋初如凤毛麟角,因为宋词的承平气象使得君臣上下整日忙于尽情的享乐,而词正是给他们助兴的好东西。那些峨冠博带的官吏自不待说,就是一些有身价讲体面的士大夫们,也极力用词这种形式来表现其被压抑的人性。遵照“诗庄词媚”的准则,他们在诗文里表现着正人君子的一面,而在词里却尽力表现其心灵里不肯向人剖露的另一面。范仲淹边塞词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词为艳科”、“诗庄词媚”、词限于男女私情等传统观念的一个有力的冲击,这使同时和后继的词人开阔了视野。

  2•范仲淹的边塞词温婉中寓豪宕之气,挣脱了宋初词坛的温馨缠绵的词风的束缚,显示出宋词的新的词风

  一部《花间集》吟来唱去,无非是“锦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坛”。范仲淹的边塞词,就能以独具的风格、真挚的感情给人以新鲜的美的享受。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这些边塞词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激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吐露真实的思想感情。范仲淹诚然是一位名震遐迩的守边名将。他为抵御西夏的骚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时民歌中把他描绘成“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英雄。然而,他毕竟又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具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边塞词的可贵之处正在于,除了抒发他的“燕然未勒”的遗憾之外,也写了他的浓重的思乡之情,使人看到了一个赤胆忠心守卫边防的名将生活的另一个侧面。把这些真实情感的吐露的作品与那些老调重弹、矫饰造作的作品稍加比较,它们审美价值的高低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范仲淹的文学成就是显著的,不仅在宋代文坛上、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应有他的一席之地。然而范仲淹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的光辉掩盖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其文学创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范仲淹不仅是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诗论、文论、赋论别具一格;而且他也是一个诗词律赋兼擅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些传诵已久的名篇佳作。

竭力的意思: [jiélì]

尽力地:~避免事故发生。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竭力百科解释:

竭力,汉语词汇。拼音:jiél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心竭力,尽力,尽心;用尽全力。

竭力的详细解释: 竭力 [jié lì]

竭尽力量。

《礼记·燕义》:“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於国,君必报之以爵禄。” 宋 范仲淹 《又上吕相公书》:“相公坐筹於内,某辈竭力於外,内外协一,奉安宗庙社稷。” 胡宝华 《龙腾虎跃》三:“他竭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才抬头问:‘ 阿龙 ,啥毛病呀?’”

竭力的近义词: 全力,努力,极力,戮力,致力,死力,尽力,勉力,狠劲,悉力 竭力的反义词: 应付,敷衍 竭力造句:

1、在妈妈竭力劝阻下,爸爸放弃了周末加班的打算。

2、他竭力要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

3、张老师工作尽心竭力,对待同学满腔热情。

4、雷锋叔叔总是竭力帮助有困难的人。

5、医护人员正在竭力抢救重病号。

6、孙悟空本领高强,在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竭力保护唐僧。

7、她在体育比赛中竭力拼搏,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8、了办好这所学校,大家都是竭力虔心地工作着。

9、他一再说明,竭力自圆其说。

10、她竭力控制住自己,眼泪才没有掉下来。

11、他不管干哪一行总是尽心竭力地把工作做好。

12、他搜索枯肠,竭力想用一句妥贴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13、这家公司已财竭力尽,濒临破产。

14、侵略者竭力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妄图逃脱世界舆论的谴责。

15、他用尽了全部的力量才克制住自己想要喷薄而出的怒气,他的声音因为他的竭力抑制显得有点颤抖。

16、宣州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17、搜索枯肠:形容写作思路贫乏,才思愚钝,极力冥思苦想竭力思考的样子。

18、风筝飞得很高,仿佛为了追求自由,竭力飞往苍穹似的。

19、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0、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宋自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上与扬雄、王勃、韩柳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

散文创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苏轼曾评价《上政事书》“天下传诵” ;《灵乌赋》一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中国古代哲人争自由的重要文献;名篇《岳阳楼记》,借作记之机,规劝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静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

范仲淹诗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北宋建国至宋仁宗,生活享乐渐成风尚,以艳情为主要创作话题的歌词亦趋向繁荣。范仲淹于仁宗年间登上词坛,其词作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有直接写艳情者,也有跳出艳情之外者,正是过渡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刻痕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9156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