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

祭灶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第1张

祭灶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风俗有祭灶、扫土、吃灶糖、洗浴、置办年货等。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祭灶日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为祭灶日。

祭灶日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不大相同,在南朝时,一些地方祭灶日是在腊月八日,宋代时则在腊月二十四。

不管在哪日祭灶,目的都是为了祈求灶神保佑家人平安,在习俗上,会供奉灶神糖果、进行扫宅等。

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不同,一般都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的时候。小年是最靠近春节的一个节日。小年有祭灶的习俗,所以我们一般把小年也成为祭灶节。祭灶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许多习俗和讲究。

小年就是祭灶节吗

小年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因为有祭灶的风俗,所以也被称为祭灶节。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古人来说,具有关乎生死幸福的意义。除夕之前的小年,往往被视作忙年的开始,准备年货、打扫卫生、整理家务、祭拜祖先,干净团圆、过个好年,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祭灶的由来已久,是一项在我国影响与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

祭灶的民间传说

关于祭灶的民间传说,跟中国神话中的灶王爷有关。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这个传说故事至今还流传着,体现了我国人民朴实美好的愿望。

小年和祭灶节的习俗

祭灶节风俗主要都围绕着祭拜为主,有: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当洗浴、宜婚嫁等。小年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吃灶糖等。它也意味着人们要开始准备年货,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小年代表着新年的开始,所以要准备过年前的活动了。

祭灶的意思即是祀灶。为五祀之一。古于夏祭。

习俗

《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68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