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出自歌曲

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出自歌曲,第1张

歌名:松花江上

歌手:戴玉强

所属专辑:中国第一男高音戴玉强独唱音乐会

填词:张寒晖

谱曲: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

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

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扩展资料:

《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

社会影响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声悲壮,令人断肠。

张学良将军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可以说,这首歌,对“西安事变”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第一部片头:《求索》 片尾曲《圆梦》

第二部片头:《无愧无悔过百年》 片尾曲《圆梦》

曲名:只求无愧过百年刘老根演唱:赵本山

作词:何庆魁

作曲:杨柏森

歌词:

只求无愧过百年

脚踏黑土地

头顶一片天

一撇一捺念个人哪

活在天地间

人间有正道哇

岁月有更迁

不图英名流千古

只求无愧过百年

得腊梅依儿呦

得腊梅呦依儿呦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钢宁折也不弯

得腊梅依儿呦

得腊梅呦依儿呦

老鹰剩下一口气

它也要钻它一把天

哎咳咳

它也要钻它一把天

《圆梦》

作词:何庆魁

作曲:杨柏森

演唱:衡越

刘老根,刘老根

你是一个啥样人儿呀

刘老根,刘老根

你是一个啥样人儿呀

刘老根,刘老根

你是一个你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儿

你是一个你是一个热心的人儿

music

为了圆上那个梦

你赌上了一辈子的情

历尽艰辛不回头

老牛拉套劲不松

青丝变白发

改不了心中的爱

条条皱纹记下了

苦辣酸甜的风雨行程

人生就是一场拼争

每天都在攀登

爬上这座山

越过那道岭

眼前又是一座峰

人人都有一个梦想

每天都在圆这个梦

圆上了爱圆上了情

圆出个无悔无愧的人生

end[1]

求索(刘老根2片头曲) - 赵本山 歌词

毛驴儿拉磨哟它走不出那个圈儿

井里蛤蟆就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儿哟

通天大道本来就有笔直的一条线儿哟

何苦还要翻山越岭哟

嗨 硬去拐那几道弯儿

唉嗨哟 唉嗨哟

会飞那才叫龙哪

得道那便是仙儿

摸着石头过河

早晚也能找到边儿

唉嗨哟

九一八 歌词

歌曲名 九一八 歌手名 金海滨

童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国难 历史不容忘记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

不敢去翻开 因为记忆最怕痛

旧时痕迹还在心头 如此的沉重

看这森林煤矿的今天

谁在松花江畔唤英雄

不堪回首 那水深火热的岁月

纠缠着是那些恶梦

不敢去翻开 因为记忆最怕痛

旧时痕迹还在心头 如此的沉重

看这大豆高粱的今天

谁在松花江畔唱英雄

不堪回首 那流离失所的岁月

牵肠着是那份情衷

啊 九一八 那一幕永远凄厉的天空

从此残留下 是一种难以抚慰的悲恸

谁能忘了它 曾经的国土沦丧家园被侵占

多少血与泪 都尘封在那场混浊的硝烟中

啊 九一八 那一幕永远破碎的天空

从此残留下 是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缝

谁能忘了它 曾经的河山背辱同胞遭杀戮

多少苦与难 都陷落在那场混淆的乱世中

这才是好不好啊~

  松花江上目录[隐藏]

  创作背景

  歌曲赏析

  歌词全文

  同名**

  基本资料

  演职员表

  制作发行

  剧情介绍

  相关评论

  电视剧剧情介绍

  分集剧情介绍

  创作背景

  歌曲赏析

  歌词全文

  同名**

  基本资料

  演职员表

  制作发行

  剧情介绍

  相关评论电视剧

  剧情介绍 分集剧情介绍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编辑本段]歌曲赏析

  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述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申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长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先亲自教二中学生歌唱,后来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里,不久就传遍了东北军。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解放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选用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依据歌词的内容和感情的脉络,这首歌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词的开头部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诉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和丰富资源。第二部分“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整夜在关内流浪。”概括地描述了国土沦丧后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第三部分是歌曲的高潮。“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那撕心裂肺的旋律,无限感慨地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歌中的“我”那满含热泪、悲愤交加的音调,使每个中国人为之动容。

  上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男高音李光羲在大型歌舞剧《东方红》演唱这首歌曲,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郑钧翻唱了这首歌,感觉还不错,大家听听。

  [编辑本段]歌词全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1936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589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