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1张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作品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白话文翻译: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升迁的喜悦,赞美之情,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送友人军职升迁所以与别的诗不同,全词没有悲痛之意,充满着喜悦。

上篇写战争过去,人们不居安思危,“髭胡膏血”都被汉水洗净了,表达出了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告诫,要居安思危。升迁后要有所作为!

下篇写既然没有战争了,“我”腰里悬挂的宝剑没有用了,只有在无聊的时候,把它当作乐器,弹着剑柄唱唱歌。今天拿着酒杯,喝着酒为你送别。前两句由友人写到自己,以战国时的冯谖为喻,表达作者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后两句表达自己对送行友人的歉意,言自己无物可送,只能用杯子之酒为别去的朋友送行。

整体充满着对友人升迁的喜悦,诗人由友人想到了自己,喜悦中夹杂着悲伤,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如有帮助,望采纳!

辛弃疾为国出征,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而且从没有放弃过生命的希望。

即使是做梦,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到战场上,回到那属于自己拼搏的地方,他出生于1140年,去世于1207年,是南宋时期最为豪放的一个诗人,他也是豪放派的重要代表,和苏轼一起被成为苏辛。

辛弃疾在早年出生的时候,他所在的国家已经被金国的人占领,由于他的祖父在金国担任着重要的官职,所以辛弃疾和他的祖父一同希望能够有一天,拿起武器和金国人进行一场决斗,从而打败敌人,夺取原来属于他们的土地。

这不得不说是辛弃疾少年时期就能够拥有的志向,而且在他自己的文章中,他也写到他经常登高远望,看一看祖国的山河,然后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从小就已经立下了要恢复中原王朝报仇一雪前耻这样伟大的志向。

在公元1161年,由于当时的海陵王完颜亮率领着金国的各方面部队,共同向南去攻打宋国,由于汉族人民不愿意受到海陵王完颜亮的压迫,所以他们趁着金国人向南去侵略宋国的过程中。

汉族人反叛,借此机会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海陵王的政权推翻,然后恢复自己的中原王朝,当时的辛弃疾只有21岁,但是满腔热血的他参加了这场起义的部队。

由于这样的起义也使得海陵王完颜亮自顾不暇在前线被部下所杀,不得不说海陵王的死并不是由于起义军的英勇和智慧。

当然是由于海陵王本人过于挥霍和嚣张,他对待自己的下属没有那样的爱戴和仁慈,总是乱杀人并且草菅人命,这样的态度使得许多跟随海陵王的人感觉到了不满,所以他们一起将海陵王绳之于法,然后杀掉。

不得不说这是他自食恶果,所以在海陵王从前线被杀害之后,整个金国的部队就失去了龙头,他们不得不立刻向北撤退,1162年,辛弃疾也得到机会,可以向南去和朝廷进行联络,他认为自己的使命快要完成,但是自己起义部队的首领却被叛徒给杀害。

失去了首领的起义部队群龙无首,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再进行反抗。当时的辛弃疾,亲自率领着部下的几十名精锐,去把叛徒擒拿,并且带着叛徒一路回到南宋的首都。

由于他这样英勇的表现和卓越的贡献,南宋王朝对他非常的青睐,由于辛弃疾非常勇猛,而且能够将问题处理得非常妥当,所以南宋王朝将他任命为很高的官员,具体职位历史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主管军事并且仕途进展得非常顺利,这一年的他只有25岁。

因为从小就在部队当中长大,而且年轻时期也身经百战,那么他自然从性格上就有着一种桀骜不驯和不容易屈服,但是这样的性格却不符合南宋王朝的特点,初来乍到的他并不了解南宋王朝的具体情况。

由于重文轻武所以南宋没有厉害的军事官员,更没有一种好斗的民族气质,所以辛弃疾一心想要去收复失地,恢复北宋的王朝,但是这并不符合朝廷和皇帝的意愿,虽然皇帝对他百般褒奖,而且皇帝也认为他的勇气可嘉但他并不愿意辛弃疾亲自出马去和北方的金国决一死战。

不了解朝廷这样的动向,不了解这种懦弱和不愿意战斗的朝廷风气,所以辛弃疾有一些格格不入,他写的书虽然被人赞赏,但却受到了朝廷的冷落,他本人也不理解,为什么朝廷有着这样的性格特点,又为什么不愿意让他出面去恢复湿地?

他先后去到江西湖北地区担任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转运时,负责治理地方整顿社会治安,他虽然工作非常努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的一腔热血却难以得到满足,他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够率领着军队,再一次攻打英国人,将自己失去的国土全部抢回来,可是朝廷并不配合。

而且他的身份非常尴尬,因为他不是从南宋王朝长大,而是从北部地区逃难回来,所以自然非常高的官职是不会授予给辛弃疾的,他最高也只能做到四品的龙图阁待制。

这便是辛弃疾的一生大起大落,从40岁到65岁上上下下经历了很多的,官场上的起起落落,有人将他誉为稼轩居士,而且他认为人生就要出自自信和勤勉,然后罢免官职回到了家乡,希望安居乐业。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词人借此告诫自已要像青山那样忘乎情感,才会跟青山一样宁静祥和、妩媚动人、超然洒脱、充满青春的活力。

扩展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参考资料: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衮衮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718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