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狂犬病?如何预防?

什么是狂犬病?如何预防?,第1张

狗狗

       一、概述

       狂犬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是一种专门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传播途径为动物和人、动物和动物间传播,人和人之间不传播。

       狂犬病毒,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几乎感染所有温血动物,自然宿主为犬类及野生动物。主要损害中枢神经,人或动物被咬后沿神经纤维移行至CNS(中枢神经系统),传播过程见图1。该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70%乙醇、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敏感。也易被巴氏消毒、紫外光、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灭活。但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相关实验发现,在组织粗提物中或中性甘油中,感染组织中的病毒灭活通常很缓慢,在冷冻或冻干的组织提取物中,感染性十分稳定。

图1:狂犬病毒在人(动物)体内传播过程

       二、临床表现

       1动物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⑴犬(感染过程见图2)

       前驱期:精神沉郁、烦躁不安,对声、光敏感,常躲在暗处,流涎和夹尾;后躯软弱;食欲反常,喜吃异物;望空捕咬,添咬伤口,性欲亢进,嗅舔自己或其它犬的性器官;病犬往往改变习性,病初常有逃跑或躲避趋势,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呼唤;病犬可能失踪数天后归来,此时体重减轻,满身污泥,皮毛上可能带有血迹。主人对其爱抚或强迫牵引为其清洗时,往往被咬。

       兴奋期(狂躁期):行为凶猛,有明显的进攻性,想挣脱绳索,攻击人或动物,有时到处奔走,远达数十公里,沿途随时都可能扑咬人及所遇到的各种家畜;一些狂暴期病犬间或神志清楚,重新认识主人;狂暴和沉郁往往交替出现,病犬疲劳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病犬也可出现自咬四肢及尾部等;大量流涎,有时下颌不能闭上;声音改变;不恐水反而嗜水。

       麻痹期 (“哑行”狂犬病):随病势发展,很快进入麻痹期,此时病犬下颌下垂,舌脱口外,流涎显著,后躯及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

图2:犬狂犬病的感染过程

       ⑵牛

       起卧不安,前肢刨地,高声咆哮,有阵发性兴奋和攻击动作,如试图挣脱绳索、冲撞墙壁,跃踏饲槽,可见磨牙和流涎等。有时出现攻击人畜现象。当兴奋发作后,常有短暂停歇,随后再次发作,并逐渐出现麻痹症状,如吞咽麻痹、伸颈、流涎、臌气、里急后重等,最后倒地不起。发病后3~6天死亡。

       ⑶马

       咬伤部位奇痒,病初往往啃咬或磨擦咬伤部位,以致摩擦出血。易于惊恐,目光呆滞,瞳孔散大,性欲亢进。兴奋狂暴时亦攻击其它动物或人,有时将自体咬伤,异食木片和粪便等。在短期狂暴后出现进行性麻痹,有类似破伤风症状,最后后肢强直,呈现不全麻痹而死。

       ⑷羊

       病例少见。症状与牛相似,但多无兴奋症状或兴奋期较短。表现起卧不安,性欲亢进,并有攻击其它动物的现象。常舔咬伤口,使之经久不愈。末期发生麻痹而死。

       ⑸猪

       表现为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叫声嘶哑,流涎,反复用鼻拱掘地面,攻击人畜。在发作间歇期间,常钻入垫草中,稍有音响即一跃而起,无目的地乱跑,最后发生麻痹症状,病程约2~4天。

       ⑹猫

       狂犬病一般呈狂暴型,症状与犬相似,但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在疾病发作时攻击其它动物和人。

       2人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人患狂犬病后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潜伏期、症状前驱期、兴奋期和昏迷期四期:

       潜伏期 :平均约10~90天,有超过1年以上潜伏期的报道,但是很罕见,潜伏期的长短与发病的可能取决于受伤部位和程度。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症状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头痛、恶心、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红肿、疼痛、有蚁走感等症状。

       兴奋期: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三、流行病学

       1传播

       狂犬病的传播大致是野生动物向家养动物(主要是犬类)传播,家养动物再向人类传播的过程(见图3)。

图3:狂犬病传播圈

      2分布

       动物狂犬病,除了例如新西兰、马尔代夫文莱等少数国家未曾记载过有狂犬病发生外,大部分国家均有存在。而人狂犬病,据统计,自人狂犬病发现以来,发病数的56%发生在亚洲(其中90%在农村),44%发生在非洲(其中75%在农村),其他地区发病总数不到500例。

       我国的人狂犬病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农村地区(见图4)。

图4:中国人狂犬病分布情况

       3流行现状

       ①感染犬仍然是我国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在引起人狂犬病的流行中占绝对主导地位。

       ②发病犬咬伤人事件频繁发生。

       ③犬狂犬病仍以高度散发为主,但疫情仍然难以统计。

       ④家畜及野生动物发病死亡增加:猪、绵羊、山羊、水牛、奶牛、鼬獾、貉等。如2013新疆羊,内蒙牛和羊等疫情。

       ⑤出现家畜和野生动物向人传播的病例,如2007年浙江猪/人传播;蝙蝠/人传播;鼬獾/人传播。

       ⑥感染动物:野生动物狂犬病逐渐出现。

       犬: 绝大部分是农村犬和流浪犬,不是宠物犬。

       家畜: 猪、绵羊、奶牛、水牛。

       经济动物:梅花鹿、貉子。

       野生动物:鼠、蝙蝠、獾、狐狸、狼等。

       四、狂犬病控制

       1特点

       狂犬病一种是最容易控制的传染病,因为其不能靠空气传播,需要靠发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后方可传播,因此相对不易传播,另外其疫苗效果非常优秀,能很好的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最难以根除的传染病,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几乎感染所有温血动物,使得其宿主范围非常广,从而要彻底根除,难度非常大。

       狂犬病是一种必须用疫苗才能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由于狂犬病宿主范围广,潜伏期不定,发病到死亡的时间短,发病后100%死亡率,但其疫苗效果又非常优秀,因此靠接种疫苗来控制和消灭狂犬病,是最易实施和成功的办法。

      2消灭狂犬病的三大策略

       ⑴立法、管理与教育: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社会基础。

       ①养犬许可与登记制度(包括农村)。

       ②控制与消灭流浪犬或野狗。

       ③严格免疫注射措施。

       ④在省级动物疫控中心建立狂犬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常年开展动物狂犬病诊断、流调与监测。

       ⑤政府的行政与经济支持。

       ⑥技术培训:培训狂犬病防治技术人员(省、市、县和乡)。

       ⑦社区与农村教育,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

       ⑧流浪犬、猫管理:扑杀或送往专门动物收养中心。

       ⑨犬、猫生育控制。

       ⑵流行病学监测:是控制狂犬病流行的先决条件。

       ①了解本地区自然宿主和带毒宿主种类、分布以及跨边境流动情况等。监测高发地区重要宿主带毒情况及毒株的分型。

       ②建立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在公共报警电话系统中嵌入动物疫情及死亡应急报告电话,方便接受市民报告。

       ③培养市民对死亡动物的重视意识,发现死亡猫狗及野生动物主动报告与送检意识,提高样品送检率。

       ④村级防疫员:树立意识、积极宣传、主动关注、及时报告。

       ⑤一旦发生人狂犬病疫情,立即开展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

       ⑶免疫:是控制狂犬病的核心。

       ①农村犬免疫:可以使用弱毒疫苗,尽快遏制疫情。口服诱饵疫苗是农村地区急需的。

       ②城市宠物免疫:使用灭活疫苗。

       ③野生动物免疫:口服弱毒或基因工程诱饵苗。

       ④WHO研究表明75%的犬群免疫率就能高效阻断RV的传播链。

       ⑤狗、猫三月初免,一岁二免,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3动物狂犬病处理原则

       ⑴所有动物狂犬病似疑病例应该立即扑杀确诊,并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⑵未免疫动物被疑似患病动物咬伤,原则上应立即扑杀销毁,如确实不能扑杀销毁的,应该隔离饲养观察6个月,如发病,可视为患病动物予以扑杀销毁;如果未出现发病症状,可视为健康,予以解除隔离,进行正常饲养。

       ⑶如果免疫过的动物被咬伤,应立即再次注射疫苗,并隔离观察45天。

       4伤人犬的处理原则

       ⑴任何有主人的外表健康犬在咬伤人后,应该限制活动,并观察10天,观察期内如果有狂犬疑似症状,应立即报告,处死采集脑组织送专业实验室后进行确诊。

       ⑵流浪或无主犬以及其他犬科野生动物动物和蝙蝠等咬伤人后,如能捕捉,应立即处死,送专业实验室采集脑组织进行病毒学检测。

       5狂犬病控制存在的问题

       ⑴落后的养犬观念:

       ①缺乏养犬责任:有不少人过了养犬的新鲜感后,就会选择转赠或遗弃,造成流浪犬数量高居不下,从而加大了犬只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②无视养犬卫生:在农村,养犬基本都以散放模式存在,犬只在各个村庄、野外随意活动,加大了传播风险;另有不少养犬人会将犬与家畜养在一起,除了喂食,几乎很少去管理,极易造成犬和家畜间的狂犬病传播。

       ⑵免疫力度不足:

       我国现阶段,由于防疫专项经费不足,只有部分省市开展了有限的犬免疫工作,免疫覆盖率较低,而且犬的免疫工作没有不间断地坚持下去。造成各地犬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许多无疫情的省或市、县没有免疫。全国平均免疫覆盖率<10%。其中农村最低,少数大城市可达30~40%。<><!--10%。其中农村最低,少数大城市可达30~40%。

       ⑶防疫意识不强:

       ①只灭犬不重视犬的监管与免疫,缺乏持久的预防性工作。

       ②国家没有专项经费投入。

       ③兽医工作不力,动物狂犬病防制尚未纳入兽医防疫工作重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很少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

       ④各省动物狂犬病防治工作很不平衡,能够规范地做到及时采样、及时送检的地区并不多。

       ⑤百姓认识不足,有疫情不报告,不愿接受动物免疫。

       ⑥死亡动物不送检。农村地区犬免疫工作难以开展。

       五、受伤后的处理措施

       1伤口处理:

       ⑴应立即处理 (不应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进行彻底的清洗。

       ⑵处理方法:

       ①被咬的伤口要赶快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而灭或清水反复冲洗,约15分钟。伤口较深时要灌注清洗。

       ②冲洗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2疫苗注射:

       ⑴免疫程序

       ①经典免疫程序:于0、3、7、14、28天臂三角肌各注射疫苗1人份,儿童也可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

       ②替代免疫程序:即WHO推荐的2-1-1程序,0天时左右两侧臂三角肌同时注射疫苗1人份,7和21天时分别再注射1人份疫苗。

       ③节约型免疫程序:WHO推荐皮内注射,大大降低了疫苗的用量,疫苗成本降低60%-80%。国内正在评估。

       ⑵受伤程度

       ①一般伤:即II度暴露,应注射疫苗。

       ②透皮伤、严重咬伤:即III度暴露,应遵循及时清洗伤口、注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以及疫苗接种三者并重的原则。最近WHO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合用免疫球蛋白(RIG)。

       ③免疫球蛋白:总剂量控制在40 IU/kg体重。应在伤口周围皮下肌肉多点浸润注射,以中和狂犬病毒。治疗后伤口不宜包扎和缝合,尽量开放暴露。同时按上述程序注射5次疫苗。

2020年初以来,“某某地狂犬疫苗严重缺货”屡上热搜,健康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并不是供给侧出现重创引起的产能不足,而是我国的人用狂犬疫苗需求量,高得有点儿离谱。

多地狂犬疫苗一针难求:跑好几家医院均已断货

11月6日,健康时报记者摸排全国多省市发现,河北、安徽、云南等多地仍有狂犬疫苗短缺的情况。

山西省太原市读者刘先生向健康时报记者反映,自己几个月前买了一只小狗,自己在相处的过程中不小心被咬伤,想去打狂犬疫苗,但去了几个社区服务中心都没有打成功。

太原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确实出现狂犬疫苗短缺情况,什么时候恢复供应不确定,但已经逐步协调。

在云南丽江,同样也出现了狂犬疫苗短缺的状况。“急死人了,为什么整个丽江连狂犬疫苗都没有跑了好几家医院都说断供了。”云南省丽江市巨甸古镇的李先生反映,他在一星期前不慎被小狗咬伤后,陆续去了当地市医院、中医院、县医院询问接种人用狂犬疫苗,但均被告知断货。

丽江市人民医院预防接种科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的狂犬疫苗已经缺货很久了,“四五月份的时候就不断有患者打电话来咨询,我们让他们关注一下社区接种门诊,可能有存货,后来整个丽江都没了。”

今年以来,陆续有多地狂犬疫苗供应告急。4月24日,南充市疾控中心曾表示,受部分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停产整改和中检院批签发速度减慢等因素影响,全国、全省狂犬疫苗供应紧张,该市出现库存严重短缺。

6月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石家庄市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多个县(市、区)先后出现人用狂犬疫苗供应紧张和断供现象,短期内仍不能有效缓解。

健康时报记者检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生物制品批签发信息公示表发现,2014~2018年,中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数量始终维持在6000~8000万支左右,其中2019年中国批签发狂犬疫苗588322万。今年1~4月则签发了1775万支,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如此高的疫苗使用量,也存在着疫苗滥用的情况。中日医院一位儿科主任医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被犬、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在不确定动物健康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注射疫苗,就诊时,患者应将被咬伤的情况如实向医生说明。若确定致伤动物已经打过疫苗,可以一边接种一边观察,若狗10日内都无事,可以不用再打,以免浪费疫苗。但若患者担心,也可以选择打完全部针次。”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十日观察法”:如果伤人动物在10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可以终止免疫接种。不过这个方法仅适用于有过2次有效疫苗接种的家养动物,被流浪狗咬伤则必须完成全部针次接种。

记者致电多家北京市疫苗接种门诊询问,工作人员均表示,即使动物有过疫苗接种史,为了以防万一,依然建议患者不要终止接种。“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接近百分百,所以慎重起见,我们和患者都倾向于打完全部针次。”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当代养狗人图鉴:动物致伤率高,但兽用狂犬疫苗接种率低

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在许多人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事,而且是“不要紧”的事。

从疫苗签发数量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注射了狂犬疫苗(根据疫苗种类不同,狂犬疫苗接种全流程一般需要3~5针次),而根据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的《中国动物致伤诊治规范》,中国每年约有4000万人被猫狗咬伤。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来看,我国狂犬病例呈现“三多”的特征:农村地区病例较多,农民一般占病例总数的65%以上;男性病例

数约为女性的2倍;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其中,约90%的病例由犬伤所致,约占90%左右;其次为猫,占5%左右;约50%伤人动物为家养,流浪动物约占伤人动物总数的25%,绝大多数家养动物未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

记者查阅知网文章《农村居民养狗现状调查与健康教育应对策略》一文,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浙江省开化县音坑乡的农村社区居民养狗情况,发现乡域养狗密度为428只/100人,多数散养且未接种犬狂犬病疫苗。

健康时报记者随机询问多位农村养狗者,大部分表示从不考虑给狗打疫苗。“狗常年拴在院子里,看家用的,又不出去跑,花那冤枉钱干啥”多位村民信誓旦旦地表示,平日里他们都会将狗拴好,而且家中都是熟人往来,不可能发生狗咬人事件。

健康时报记者摸排发现,多数城市近些年来都陆续发布了养犬管理条例,对许多养犬行为做出了规范,大型犬、烈性犬不能在市区养,犬只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当由成年人牵领,为犬只携带号牌、束犬链等,也明确了宠物伤人的责任归属。

但实际上,这些规定主要靠宣传和养犬人自觉执行,缺乏强制性,管理规定存在执法难的情况,对狗的不文明行为例如随地大小便、噪音等,没有办法尽快追溯到责任人进行处罚,居民常常因为宠物卫生与噪音问题纠纷不断,但执法部门无计可施,只能进行规劝和口头警告。

宠物疫苗接种计划表,狂犬疫苗需一年接种一次。王振雅摄

此外,在城市,为宠物办证和接种疫苗等基本流于形式,尤其是饲养小型宠物狗的居民,难以引起注意力也很少会被举报。

“农村的家养狗,确实是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盲区’。”一位在畜牧局工作多年的科员于飞(化名)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但是农村人防疫意识往往比较薄弱,极少主动给狗打疫苗。“我们曾经和公安部门联合起来,到乡村去处理流浪狗,并做好宣传工作,鼓动老百姓给狗打疫苗,在这样的主动出击之下,农村的狗患有了明显好转。”

消灭狂犬病,关键是把针打到狗身上而不是人身上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披露的数据,2019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量为290例,死亡人数为276人,而2020年1~9月中国狂犬病发病数量仅有152例,死亡人数为114人。

这个成绩看似良好,但中国依然被世卫组织划入狂犬病疫区。因为早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确认,西欧、加拿大、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43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无狂犬病。

当前人狂犬病流行国家均为欠发达的贫穷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财力、有技术、有产品,但人狂犬病仍在流行的国家。

6000万支人用狂犬疫苗实则是亡羊补牢,或者是扬汤止沸,狂犬疫苗的真正目标,不应该是“人”。

“中国狂犬病疫苗大量用于人而不用于狗,这是对狂犬病疫苗的最大滥用。付出的代价是疫苗投入世界第一,防疫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重人轻犬,防治工作本末倒置。”中国兽药协会会长才学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点出了我国狂犬病防治的最大问题:人被动物伤后打狂犬疫苗,是被动免疫,应该把狂犬病防疫的重头放在动物上,给狗接种疫苗,但目前这块工作做得不够,相关方面认识不到位。

今年9月,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聚焦犬只——2030年消除狂犬病的解决方案》报告,报告里明确提到,在狂犬病高发地区,常用暴露后免疫和扑杀犬只来预防、控制疫情,不仅昂贵,且在单独使用时对消除狂犬病无效。全球范围内,治疗被犬只咬伤者的平均费用是108美元,是为犬只免疫平均费用(4美元)的27倍。

“将消除狂犬病的全球战略转向犬只免疫和科学管理,不仅更具成本效益,还将更加有效。”报告直接点明,要实现在2030年前实现犬传人狂犬病病例为零的全球目标,必须将策略转向犬只,首先需要为犬群中70%的犬只进行大规模免疫,以防止狂犬病病毒传播。

全国政协委员岳秉飞在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便提到,他的提案之一便是呼吁加强养犬管理,给狗打疫苗。

“从国外情况来看,几乎不给人打疫苗,是给狗打疫苗,因为狂犬病的源头是狗,对狗进行免疫覆盖后,它就不携带狂犬病毒了,即使咬了人也不具有威胁性。”岳秉飞表示,对所有养犬进行狂犬疫苗免疫,提高疫苗注射覆盖率,人就不存在这方面安全隐患。

健康时报记者查阅动物防疫站、社区卫生院等公开数据发现,根据四联、六联、八联种类或生产厂家不同,兽用狂犬疫苗单价在20~300元不等。于飞表示,兽用狂犬疫苗的价格只有人用疫苗的五分之一,多地政府为了鼓励居民主动为狗接种疫苗,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因此给狗注射疫苗的自费成本已经非常低廉。

在北京,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后会佩戴免疫牌。王振雅摄

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发现,近年来,青岛市、宁波市、南充市等多地社区或畜牧兽医中心都开展了为宠物免费打狂犬疫苗的活动。深圳、上海等地也实施了犬只强制免疫工作,实施犬类电子标识信息化管理。2017年,上海市犬只免疫覆盖率已超过70%。

当然,根据解决方案,70%犬类免疫只是开端,依然需要有效的人道犬只数量管理,包括推广责任养犬行为、普及基本兽医护理、引入社区参与的宣传教育活动等。

人用狂犬疫苗使用量大幅下跌的那天,或许才是中国狂犬病防治拐点真正到来的时刻。

狗、猫等宠物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但同时它们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狂犬病,由此引发的死亡令人闻风丧胆。那么,狂犬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并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或唾液而传播。如果人在感染之后没有获得及时治疗,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

狂犬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狂犬病发作的患者会表现很多异常的行为,事实上,这种疾病可能是狼人、吸血鬼和僵尸的传说来源。之所以这些症状令人不寒而栗,是因为狂犬病毒会攻击人的神经系统。如果狂犬病毒进入人的脊髓,它会迅速地转移到人的大脑中,并在那里繁殖。

狂犬病发作的最初症状可能是四肢刺痛,并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之后,表出现的症状因人而异,可分为瘫痪型和兴奋型。瘫痪型的比例占30%,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麻痹和昏迷。

相比之下,兴奋型更为常见,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焦虑、亢奋或者其他奇怪的行为。一般而言,把人咬伤的狂犬病动物大都是这种兴奋型。不管怎样,两种类型的狂犬病发作最终都会导致死亡。

也许狂犬病的最具标志性症状在于害怕水。狂犬病可以通过唾液传播,这种病毒不仅会增加唾液的分泌,而且还会引起喉咙疼痛,使之吞咽困难。所以狂犬病动物会开始流口水,这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因此,能够吞咽或者用水清除一些唾液可能有助于减少传播。然而,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发展出“恐水症”,他们会对水产生极大的恐惧,无法饮水,甚至听到流水声也能引发严重的咽肌痉挛。

如何治疗狂犬病?

如果被狂犬病动物咬伤后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那么很容易预防。但被咬后没有及时注射疫苗,一旦开始发作,致死率几乎高达百分百。

然而,最近有医生声称把狂犬病患者陷入昏迷之后,治愈了他们。虽然这种疗法是否真的有效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背后或许有什么原理让这些患者活下来。

如何防范狂犬病?

由于狂犬病的不可治愈性,我们还是要以预防为主。猫、狗等宠物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样不仅能保护人的安全,也能保护宠物自身的安全。另外,我们也要远离野生浣熊和蝙蝠,这些动物往往携带着狂犬病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大约有55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大多数是儿童。这些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由狂犬病狗引起,所以给宠物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好和最廉价的方法之一。

猫咬引发的狂犬病疫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5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猫咬导致的。

但是具体到某个地区或某段时间内的猫咬引发狂犬病的确诊例数是不易确定的,因为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病例的报告和统计。比如,有些感染者可能不会去看医生,或者医生未能及时诊断;有些地区可能缺乏报告和统计病例的机制;狂犬病的传播也可能受到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不过,无论具体数据如何,我们都应该高度重视猫咬导致的狂犬病风险,特别是在猫与人接触频繁的情况下,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比如,注意与猫的接触,不要让猫咬伤或抓伤自己;及时处理伤口并去看医生;给宠物做好疫苗接种和定期体检等。

  中新网9月26日电 中国卫生部25日通报介绍了狂犬病预防控制有关情况。中国属于人狂犬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1~8月全国共21个省份有狂犬病发病报告,共报告病例1874例,其中1735例已死亡。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5万多,而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北美和欧洲,狂犬病

  主要限于野生动物,人狂犬病多为输入病例或在异地感染入境后发病;而人的狂犬病多见于亚洲的印度、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孟加拉、越南和缅甸等国家,中国也属于人狂犬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是中国狂犬病病例高发的时期,1981年发病数达7028例。从80年代中期以后,在卫生、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下,中国狂犬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1996年全国仅报告发病159例。但是,自1997年起,全国部分省份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十分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

  2006年1~8月全国共21个省份有狂犬病发病报告,共报告病例1874例,其中1735例已死亡。与2005年同期相比,发病数增加了292%。发病数较多的省份有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湖北等省(自治区)。狂犬病全年均有发病,根据人们衣着情况和与狗等动物接触机会的多少,导致夏秋季节发病相对较多,冬春季发病相对较少。2006年1~8月份,各个月的全国发病数较前两年均有所上升。

  链接

  狂犬病疫情上升 主因为公众养犬大量增加

  中新网9月26日电 中国卫生部25日通报介绍狂犬病预防控制有关情况指出,造成近些年狂犬病疫情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是中国狂犬病病例高发的时期,1981年发病数达7028例。从80年代中期以后,在卫生、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下,中国狂犬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1996年全国仅报告发病159例。

  但是,自1997年起,全国部分省份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十分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

  通报称,造成近些年狂犬病疫情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一、公众养犬大量增加,城市的宠物犬、农村的看家犬等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加;

  二、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犬免疫接种率下降;

  三、公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被犬咬伤的患者未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措施。对部分省份的201例狂犬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显示,大多数患者未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及疫苗接种等措施,在被调查患者中进行伤口处理、全程注射疫苗和使用免疫制剂的比例仅分别为29%、3%、1%。 (编辑:谭捷)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5年至2012年之间有发生严重疫情。根据查询相关资料,2005至2012年南京市人狂犬病流行特点与流行趋势,为狂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南京市人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市2005至2012年共报告22例狂犬病病例,年发病率在0012/10万~008/10万之间,病死率为100%。全部病例来自于郊区(县),江宁、六合、浦口是该市狂犬病高发地区,共报告16例(7273%)。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主要集中在50~70岁之间,报告11例(5000%)。以农民和民工为主,报告病例占总发病数的7273%。男女性别比为214:1。结论近几年来南京市狂犬病疫情虽然有所下降,狂犬病的病死率为100%,应加强狂犬病,尤其是农村狂犬病的综合防制工作。

  1、潜伏期:(平均约4-6周,最短和最长的范围可达10天-8个月),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潜伏期的时间从几天到数年不等,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不安、被咬部位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3、兴奋期:人类:患者各种症状达到顶峰,出现精神紧张、全身痉挛、幻觉、谵妄、怕光怕声怕水怕风等症状因此狂犬病又被称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4、昏迷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

  你过了1年了,应该没问题!

  你遇到了一只干净的野猫,不用担心了。

  这又狂犬病详细资料,了解下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一般认为口边出白色泡沫的疯狗咬到传染,其实猫,白鼬,浣熊,臭鼬,狐狸或蝙蝠也可能患病并传染。患病的动物经常变得非常野蛮,在唾液里的病毒从咬破的伤口进入下一个病人。

  狂犬病从一个人传到另外一个人极为少见,患狂犬病的人类患者多数会发病身亡,在1971年有1个痊愈的病例。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三个人因狂犬病身亡。

  病原体: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目前普遍认为狂犬病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剂、甲醛、升汞、酸碱环境下会很快死去,并且对热和紫外线及其敏感。

  病理: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中渡过潜伏期,后通过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然后沿着相同的通路进入脊髓,进而入脑,并不延血液扩散。病毒在脑内感染海马区、小脑、脑干乃至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灰质大量复制,延神经下行到达唾液腺、角膜、鼻粘膜、肺、皮肤等部位。狂犬病病毒对宿主主要的损害来自内基小体,即为其废弃的蛋白质外壳在细胞内聚集形成的嗜酸性颗粒,内基小体广泛分布在患者的中枢神经细胞中,也是本疾病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指标。

  诊断:对狂犬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或者实验室检验。

  1、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上面所述临床症状诊断。

  2、实验室诊断:

  脑组织内基小体检验;

  荧光免疫方法检查抗体;

  分泌物动物接种实验;

  血清学抗体检查;

  逆转录PCR方法检查病毒RNA。

  预防和治疗:

  1、控制野生动物间的传播;

  2、通过投喂含口服狂犬疫苗的诱饵实现;

  3、控制宠物间的传播;

  4、为宠物强制性接种狂犬疫苗;

  5、对易感人群预防性免疫接种;

  6、为易于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种狂犬疫苗。

  暴露后预防性处理:用3%-5%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或再用清水充分洗涤,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再用75%乙醇消毒,继之用浓碘酊涂擦。局部伤口处理愈早愈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后按上法处理;接种狂犬疫苗和在伤口附近浸润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

  参考药方一:

  2003年7月17日《健康报》刊载上半年疫情,狂犬病死亡人数居首位,在目前看来狂犬病疫情依然严重。对于狂犬病,预防固然是主要的,治疗也迫切需要。西医用疫苗、血清治疗,需要全程接种注射,不能疏忽大意。中医治疗狂犬病也有很好疗效,且用药简便。兹举例如下:

  象山县癫狗病验方,即《金匮》下瘀血汤,用大黄3钱、桃仁7粒、地鳖虫7只、蜜3钱、酒1碗,不能饮酒者用水对和,在空腹时服。服后小便如苏木汁,大便如鱼肠、猪肝色。如此服数次,至大小便如常为度。《汤头歌诀白话解》亦载此方。抗战前,江浙一带狂犬病流行,死亡甚多,严苍山谓用此方百发百中。《浙江中医》1984年10期,用“狂犬灵”,亦即此方治疗45例,均未复发,可见此方效用确实可靠。

  全方5味药,以大黄为主要药,空腹时服后小便如苏木汁,可能与大**素有关。其大便下恶物如鱼肠猪肝色者,乃用大黄泻下食物渣滓和肠分泌液,主要是胆道中胆汁排泄物。大黄泻下是其他泻药所不能比似的。从临床上观察,大黄苦寒有强有力的通利胆汁作用,藉以排除肝脏毒素,至大便如常而收治愈之效。所以服此方观察大便最为重要,因此方后又说明服药“不拘次数,要大小便无恶物为度,不可中止,恐余毒为患,以至复发,如服后而大小便无恶物者,非癫狗咬也”。由于泻下恶物即病毒有去路,因此泻尽恶物则病毒已尽,不再复发。可见大便恶物为狂犬病特征,不但治疗时须观察大便,在疾病开始鉴别诊断时亦须观察大便,如服药后,大便无恶物即非狂犬病。从中医的临床经验来说,这不仅是狂犬病为然,凡是感染性热病,都需要观察大便有助于辨证。

  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包括非典、禽流感等热性传染病,在治疗上反对光是用清热消炎,认为这无异闭门留寇。中医的治疗有解表与清里二法,解表出汗与清里通便,都是为病毒求出路的一种排毒疗法。

  参考药方二:

  狂犬病的中药治疗方法

  验方汤头歌诀为:

  荆防拔毒散加紫竹根

  荆防拔毒茯苓草,

  积桔前柴姜独芎。

  处方为:

  荆芥、防风、茯苓、积壳、桔梗、前胡、柴胡、姜活、独活、川芎各 10克。甘草5克。

  加紫竹根50——100克(紫竹根难找,有种植紫竹或当地有的不妨在此留名,以供有需要的人索求),无紫竹根用别的竹根代,量须加倍。

  以上诸药水煎服,二到三剂可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40441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