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忽视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情感忽视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第1张

明明不是孤单一人,却还是经常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两个人在情感上没有太多的沟通和交流,这说明在这段恋情中出现了情感忽视,这种时候就要注意多沟通沟通了,如果沟通了之后还是没有效果的话,郑州缘来教育建议你及时止损。那么情感忽视指的是什么呢?

1、当一方长时间未能察觉和回应对方的一些情感需求,或者说直接情感虐待另一方,比如说常见的讽刺,羞辱等。情感忽视往往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伤害。如果当你们的感情中出现了下面这几种情况,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遇到了情感忽视?

2、遇到分歧和矛盾的时候,往往无法被有效解决。感觉自己的一些情感需求总是被忽视,不被看见。遇到矛盾总是选择逃避,不愿意沟通交流,总是有种若有若无的孤单感。

3、双方解决问题时总是聚焦在理论上,而从来不顾及另一半敏感的心理需求。其实对于每天穿梭于两点一线的社畜来说,情感忽视一点也不罕见,这不代表说不爱了什么的。只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每天应付996已经很累了,所以对另一半有的时候难免会忽视。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这么做。

①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每个人都是没有读心术的普通人,所以当你感受到被忽视时,不妨直接和对方说出来。比如说在今天在什么地方,我感觉你有点不重视我,希望你下次可以怎么怎么做。

②对于一直回避的伴侣,我们可以试着用一下纵向提问技巧(纵向问题倾向于获取情感,它们是更加困难的问题,更具有挑战性,推动对方去探寻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绪和声音),当然当我们在积极解决情感忽视这个问题时,对方还是无动于衷的话,那么还是建议你们做好及时抽身的打算。

所以,恋爱为了增强我们的幸福感的,如果在一段感情中体验的只有难过孤独,那么及时止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收获甜蜜的爱情!

情感解离症是精神分裂的一个类别,和恋人相处对方一定要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否则,只会带给患者更大的伤害。

分裂症,是一个医学上的名词,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重人格。 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 "解离症(Dissociative Disoders)"; 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Identity)的整体性此类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而常见于戏剧,小说中 分类 人格分裂(解离症)可简单分成下面两类:

1心因性失忆症(Psychogenic Amnesia) 概述:反应性精神病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体验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可见急性应激反应及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通常通过变换环境、支援性心理治疗及镇静安眠治疗,效果较好。 症状体症:

1意识恍惚及意识朦胧状态;

2感知迟钝、运动减少,呆滞;

3情感淡漠、心境抑郁;

4睡眠障碍、类似痴呆样表现;

5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心悸、多汗、潮红。

诊断依据:

1强烈过一性或持续性的精神刺激因素,出现于起病前数日至3个月以内;

2有敏感(对声音,光等)、紧张(将会引发自我保护心理导致极端行为)、不稳定素质(各种人格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临床症状直接反映或重演精神创伤情境的内容;

4在刺激消除,适应能力改善或转换环境之后,可迅速获得完全缓解。但当原环境恢复后,主次之间会不会发生未可知的转换。 2多重人格症 多重人格症(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此类患者行为的差异无法以常人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来解释,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有其个别的姓名,记忆,特质及行为方式通常原来的人格并不知晓另一个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现的人格则对原来的人格有相当的了解新人格的特质通常与原人格特质相当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压抑的,新人格可能是开放,外向的 多重人格(MultiplePersonality)一种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碍,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

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一般说来,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阶段,内陆诸意识层的只有一种身份,称为主体人格。此时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显出另一身份的痕迹。不定期一段时候,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之后,可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这时,个体对过去的身份完全遗忘,仿佛从心理上另换了一个人。从一种人格到另一种人格的转化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当后继的人格开始“执政”时,原先的主体人格刚开始是意识不到的,并忘却业已发生过的事情。 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多重人格的实质是心理过程的分离,一部分行为和经验被单独保持,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后继的人格通常能意识到主体人格的存在,但把它看作为客体(“他”、“她”或“它”),而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我”),当分离尚未全面时,主体人格还有可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但通常把自身看作“我”,而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他”、“她”或“它”。可是,当分离全面进行时,主体人格便会忘却自己的身份,并由后继人格取而代之。正如心理学家P。费登所说,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经验类似纪觉,从中产生的‘思想’被体验为好像它是一种由外部刺激引起的‘知觉’”。当主体人格或是客体人格共存时,有几率使双方或是多方的意见不和,而导致极端行为。 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在其情感、态度、知觉和行为等方面是非常不同的,不时甚至处于剧烈的对立面。在主体人格是积极的、友好的、顺应社会的和有规可循的地方,后继人格可能是消极的、攻击的、逆社会的和杂乱无章的。J。G。沃特金斯和R。J。约翰逊的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在童年期年处的家庭环境是蛮横的和忽视的,则儿童的需要就会常常遭受挫折,从而引发愤怒或不满。如果这一环境对儿童的愤怒或不满拒绝接受,或者说在儿童的愤怒或不满出现时立即予以处罚,则儿童就会被迫压抑真正的情感,仅仅展现社会认可的遵奉行为。又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有可能被保持下来,儿童时期所受的刺激导致儿童在儿童时期的性格将会被同时保留,而且这种性格有可能被新衍生出来的人格压制。于是,儿童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一方面为避免处罚而压抑真正的情感,另一方面被压抑的情感并未消失,而是想千方百计出来表现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只有通过创造想象中的游戏伙伴,即把自我中的有些部分体验成客体(“他”、“她”或“它”),借此与孤独或寂寞作干斗争。尔后,凡那些无法为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行为,或者经常受到处罚的冲动,便有可能被分离出来,压抑入想象中的游戏伙伴之中:我是好人,他是坏人。这里,“我”是主体人格,“他”是另一种人格或后继人格。此时,主体人格尚能意识到另一种人格的存在,把自身看作为主体,把另一种人格看作为客体(即想象中游戏的伙伴)。(作为伙伴,主客体之间有一定的几率产生相互间完全信任的关系,所以当客体要求暂时接管主体时,主体将会欣然接受。但当客体所作所为违反主体直接意识时,主客之间即可马上发生冲突,导致极端行为。) 但是,当挫折继续时,当愤怒或不满因为不断的拒绝或惩罚而变得日益增强时,所引起的愤怒或不满就会越来越多地被压抑入分离的人格部分。积累的愤怒在大脑中不断分离解剖催化使这种极端愤怒愈是加剧。为了释放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后继人格和主体人格之间的“隔墙”就会加厚,使双方或多方之间不可渗透,互相独立。慢慢的,主体便不再意识到它的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青春期,环境对个体的外部要求有可能变得更大。对个体来说,由这些外部要求引发的挫折和不满也有可能变得更多!于是,在“隔墙”的那一边,被压抑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所占“空间”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削弱了主体人格。由于那个被隐匿和分离的人格过份强烈的要求表现自己,它就会周期性地接管主体人格,成为后继人格。这种接管的原因同前。这种接管方式是以激烈的和交替的人格变化表现出来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质。当后继人格在一特定时间接管主体人格时,它的攻击和憎恨,以及其他主体人格无法接受的紊乱行为,会变得格外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如果这种后继人格指向他人,便会导致杀人;如果指向主体人格,便会导致自残或自杀。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这种三性的行为。 基本上根据我上课老师的说明,人格分裂是非常非常非常罕见的例子,从有人格分裂的纪录到现在大约100多年,但是例子却少的可怜,而且正确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治疗法目前还不是说很确定,可能有融合.理情治疗.催眠疗法等,但是是否能治疗目前也不能肯定,而类似第五位莎莉或是24个比利,这些具有号称真实故事的书,但是也有一定程度的作者加料,让小说变精采,所以故事中的事情不全然是真的 人格分裂指的是”多重性格”,在最新的精神疾病制诊断分类中,称此为”解离性认同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此种患者会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我认同和性格状态,各对环境及自体有某种的知觉、关系、想法,各不相同,而存在患者不同时间的表现,而且可以一再完全地控制此患者的行为,而一些属于其他人格的重要个人资料就不会记起来,并非因为药物或一般医学状况的因素影响,在儿童患者,也并非是因幻想导致的. 此类患者的原因是儿童时期的不正当教育!不正当教育致使儿童停留在某一特定的阶段,像个阴谋家一样等待时机,释放自己的阴谋。好奇,贪婪,贪玩,幼稚为儿童在儿童时期的主格。主格使儿童在接受教育的时期同时接受或排斥正当与不正当的诱导与诱惑,从而产生分离,分离的人格将会暂时潜伏在主格的压制之下。使分格患抑郁症。次格有可能分离性的表现在主格的生活之中,而主格有可能暂时或长期无法意识此类表现,从而招致更多的来自外界的压制。恶性循环。 分离的人格会依据环境与外部刺激长期接管或暂时性的接管主格,使主格完全丧失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使分离的人格完全独立,为所欲为。 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会使主格与各个人格之间的矛盾激化发展,从而使所有人格毁灭,也就是死亡或是紊乱(实际意义的疯子)。 环境对儿童的诱导极其重要。

多重人格治疗

1.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

2.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形成一种良好的移情关系,避免对患当中任何一个人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3.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4.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5.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6.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7.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8.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人们对多重人格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强,但多重人格仍然是人格障碍中最难理解和应对的领域之一。

人格分裂者最害怕的问题是记忆碎片,也就是遗传基因产生的紊乱会扰乱脑部,使记忆遗失分裂出的每个人格对原先人格的记忆,性格都有一定了解,如果分离人格遗失前者记忆,患者有可能被另一人格完全占据 [编辑本段]表现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一般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人格分裂难以至于治愈, 困难程度不亚于用2008年的科技去制造一座地球与火星相连接的桥。放弃,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真正的人格分裂,在脑部将拥有 永远的创伤记忆,最好的方法是,别让这种创伤发生, 如果发生了, 它会永久性的 沉淀在患者的脑中,即使环境有所改变……

“情感忽视”是指你在一段感情中付出了很多,却仍然得不到对方的情感回应。无论你付出多少,都不会有结果。

一、在我们成年人中,情感上的忽视常常是婚姻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婚姻还是爱情,当你在感情上被忽视的时候,要果断选择放弃,及时止损。因为终止一段有害的感情关系不需要理由。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情感上被忽视”的婚姻,我可能会用“孤独”这个词。就好像有一个人在你身边,你们却在情感上相隔十万八千里。你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体,但你感觉不到他们的灵魂。你可以和他们说话,但是不能用你习惯的方式交流。虽然在一起了,但是感觉很孤独。

二、就像一堵墙把你们彼此隔开。你可以透过这面墙看,但你无法穿过它。这就是情感忽视形成的墙。其实它并没有溜进来。相反,它会从后门闯进来,悄悄地破坏你们关系中的沟通、联系、同情和温暖。通常,情感忽视是从一方或双方的童年生活带入婚姻的。当他们中的一方或双方来自对自己的感情不了解或缺乏了解(缺乏童年情感)的家庭时,这样的伴侣自然会继续这个过程(忽视或缺乏对情感的了解)。

三、在情感被忽视的环境中成长,会让你忽视自己的情感,而情感是你与伴侣建立真正关系所不可或缺的。所以你可能很难关注和回应伴侣的感受。而这可能会让伴侣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如果你和你的伴侣都把“情感盲点”带入这段感情,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你们都不知道缺了什么。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你的爱情生活中应该发生什么,你对此应该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因为没有人能指出问题所在,你们会处于一个缓慢而痛苦的疏远过程中,直到情感上的忽视通过筑起一堵高墙扭曲了你们对对方的看法。而让你们走到一起的积极健康的感情也会慢慢消失。在大多数家庭中,当情感被忽视时,责备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孩子要求情感忽视,大多数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于情感忽视的状态。这就是情感忽视是如何产生影响的:情感盲点悄悄地从一代传到下一代。

五、虽然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情感上的忽视而自责,但是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给予的情感上的忽视负责。一旦我们在自己身上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成为变革的推动者。我们有责任阻止这种循环。没有人说这可以通过简单的“修理”来解决。但是婚姻生活中的情感忽视是可以解决的。亲密的感情和接触技巧是可以学习的。

情感忽视可以被视为一种在正常关系中缺乏某些东西的虐待。在涉及孩子时,拒绝爱或培养会导致多方面发育或情感问题,因此情感忽视在抚养权官司中被看的非常重。情感忽视也可能存在于其它关系中,但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忽视往往不被视为问题,因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退出关系。正在经历或目睹情感忽视行为的人未必都能说清楚这种行为为什么错或令人烦扰,因为他们没有被教导以正确方式说出这些问题,因此请专家诊断并确定发生了什么很重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情感忽视

释义

一种正常关系中缺乏某些东西虐待

危害

导致多方面发育或情感问题

情感忽视

经历情感忽视的孩子会在以后生命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因此这种忽视在打抚养权官司时被看的很重。然而,它很难证明。不像克扣食物或药物等实物很容易记载,克扣爱很难找出证据。为了证明这一问题,证实这种忽视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很重要,因为表达爱的方式在不同家庭和文化中各有不同。指控这种忽视的人应记住:这些指责非常严重,并会毁掉一个家庭。

在成年人之间,情感忽视往往是解除婚姻等关系的原因。在成年人关系中经历这种忽视的人往往很难精确表达伴侣这种忽视行为的危害。对于被忽视或情感虐待的成年人来说,应知道一个人解除有害关系不需要理由,因此不需要证明忽视同伴的公正性。

偶尔也有成年人经历情感忽视,但没有办法摆脱的情况。在这些案例中,需要法律介入。例如,被另一个成人照顾的年长者可能会经历这种忽视,但由于缺乏资金或帮助而无法终止这种关系。很难证明这类情况存在的情感忽视,但这类忽视往往伴随很多物质忽视,因此不需要证明情感成分。[1]

致你心中那个被忽视的小孩心理学中的情感忽视

经历了情感忽视后,可以怎样调整自己的情况呢?临床心理学博士乔尼丝·韦布(Jonice Webb)给出了多种解决方式,并建议人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韦布博士建议,如果感到所选择的方式不再适合自己,则可以更换一种,直到找到合适的方式。

1了解情绪的目的和价值

用情绪帮助自己思考,用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绪,用健康、平衡的方式来对待情绪。在我们的社会中,往往将情绪等同于理性的对立面,并认为非理性是幼稚、不聪明的。情绪除了驱动我们的行为,也滋养了我们的人际关系:

● 愤怒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抗争

● 害怕是在告诉我们应该保护自己

●热忱是在告诉我们自己的心之所向

2识别及命名你的感受

当情绪被掩埋或忽视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内耗、空虚,而情绪也转变为身体的病症。识别和用文字描述感受,是我们掌控感受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形式,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三次,问问自己:

● 现在我有什么感受?

●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感受?

3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

情绪本身不分好坏正误,我们应该通过行为而非情绪来审视自己。所有情绪都是可以解释的,再强大的情绪也是可以被掌控的。

4给情绪归因并通过行为改变

在接纳了情绪之后,我们可以觉察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分析情绪是否对应着某个行动。如果是,那么我们则可以用合适的方法来应对它。

5认识、理解和重视人际关系中的情绪通过情绪分享,形成健康的互相依赖、了解。6学习关爱自己

将自己放在首位(学会拒绝,学会寻求帮助,发觉自己的喜恶,允许自己享乐),调节饮食,锻炼身体,给自己足够的休息和放松。为了帮助落实这些自我关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哪些日子达成了这些目标。

7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每天让自己做三件不想做但应该做的事,或是停止做三件自己想做不应该做的事,并对这些事情加以记录。我们将学习如何克制错误冲动,自我约束将逐渐成为一件没有那么困难的事。

8自我安慰

为了找到有效安慰自己的办法,可以回顾一下童年时期和成年时期,哪些事情能让自己感到安慰,并将它们列成清单。注意一定要谨慎选择你所选择的方法,确保它们是健康的。

9对自己有同情心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往往善待他人却不会善待自己。请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察觉到指向自我的破坏性情绪,并培养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用积极、有益的声音与自己对话,用有建设性而非批判性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最后,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如果一个人被情感忽视了,他会有哪些症状?

空虚感本身不是一种病,更像是一种一般的不适感觉。一种时有时无的、无法满足的缺失感。一种麻木情绪,泛泛的感觉。你缺失了一些其他人都有的东西,或者你是站在世界的外面往里看着的感觉,就是有些不对劲却难以名状。它让你感到与世隔绝,好像你本应该投入地享受生活,但是却没有。你不像别人那么没心没肺地高兴,总是觉得有一种淡淡的无聊、空虚。非常莫名其妙的一种感觉,就是不愉快。

反依赖的典型特征就是恐惧依赖他人,一种独自长大的感觉,遇到什么事不求人,没有第四种人际关系。

有抑郁的感觉,但不知道为什么,长期有莫名的想逃跑或想死的愿望。即使童年很快乐,记忆中的童年也是孤独的。其他人说你冷漠,亲人抱怨情感上很疏远,你更喜欢自己做事情;很难开口请求帮助;在亲密关系中不舒服。

即便你跟周围的人进入到了一种亲密关系,别人跟你称兄道弟的时候,你会觉得怪怪的,怎么跟我这么亲近,这是反依赖的这种特征。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没事就喜欢一个人自己待着。

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特别喜欢贬低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很低,明明挺好的,但是拼命地减肥、整容。

很难确定你的才能,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你可能倾向于过度强调你的弱点。很难说你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然后你不确定你的兴趣是什么。当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的时候,你很快就放弃了。你选择了错误的职业,或者换了好几次工作。你经常觉得自己像一颗卡在圆孔中的方钉,有一种格格不入感。在人多时候最寂寞,就是这样的感觉。

你连你的父母对你的看法都不确定,这叫作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说起别人的事的时候,就充满了同情的口气,说真不容易,你看人家真是可怜,我们应该都帮帮他们,但是自己过怎么样的苦日子都行。自己再怎么样受苦受累,都可以忍受

你是所有人的知心大姐,你是所有人的倾诉对象,垃圾桶。然后其他人经常会告诉你,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有事就找你。你无法容忍自己的错误,头脑中总有一个批评的声音,指出你的错误和缺陷,你对自己比对别人更加严格。经常生自己的气。

这一点是特别典型的症状。就是一心只为了别人,别人有什么不容易,都愿意帮忙,但是自己的困难,哪怕是身体出现了问题,都能扛就扛,能不表现出来就不表现出来。这是典型的童年的时候,受过忽视的这种症状,叫作毫不同情自己,只同情他人。

你有时候没有明显原因地感到沮丧、悲伤或愤怒,有时候感到情绪麻木。你有一种感觉,说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劲,觉得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倾向于压抑情感,或者避免动感情,试图隐藏你的情绪,这样别人就不会察觉到。你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你觉得你没有理由活得这么不开心。这是我们说负罪感和羞耻感的特点。

不要过度追求完美,慢慢进步成长型心态,你就比较容易原谅自己。

一个人整天不原谅自己,整天生自己的气,反倒会不改,越是不断责备自己,不断地批评自己的人,越是不会有动力去改正,就是这么奇怪。如果你能够对自己放松一点,能够对自己宽容一点,可能你的进步会更快。

有些事不能让别人知道,老觉得自己某一个方面是非常阴暗,不能够被别人发现,不敢跟别人深交,不敢跟别人敞开心扉地聊自己的事。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但你不愿意讲自己的事情。因为你觉得,如果有人真的了解你以后,他一定会不爱你。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他的情感是被忽视的状况下,他是非常难在长大以后恰如其分地去爱别人。他拿捏不好这个尺度,就有可能会像他的爸爸一样,会过度地补偿,或者或者是过度地冷淡,他不知道那个合适的点到底在哪儿。这种舒服的相处,是最困难的一件事。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那些叛逆的、在街上飙车的、或者是吸毒的这些孩子,基本上家里边的这个症状,要么就是父母忙得一塌糊涂,根本不管他们,要么就是父母溺爱,或者就是暴力,不断地殴打。

以上九种症状是被情感忽视的具体表现,如何治疗,我们继续分享着。

在男女交往中,两个人交往相处,难免会在感情中有所忽视彼此。有的人忽视对方不是故意的,有的人忽视对方却是有意的。可不管有心还是无意,忽视对方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只是有意的忽视,让人觉得无法接受罢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感忽视,会给双方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双方都会感到委屈

男女交往相处,如果在情感中有所忽视,那么会让人心里觉得非常委屈。这样的委屈,就会让自己内心万般痛苦。如果不说出来,憋在心里会非常的难受。如果说出来,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发脾气,争吵,甚至冷战。

而另一方如果并非有意在情感中忽视,同样会觉得委屈,甚至觉得你大题小做,大惊小怪。总之,会感觉到莫名其妙。当两个人都有委屈的时候,可想而知这样的相处本身来说就是很大的危害,会严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

第二:双方容易误会对方

在男女交往中,情感上的忽视,很容易让两个人产生误会,甚至猜疑。这种情感上的忽视,容易让人心里没有任何的安全感,甚至会胡思乱想,产生误会。比如说,对方之所以忽视,是不是因为不爱自己了。对方的忽视,是不是在嫌弃自己。对方的忽视是不是因为在外边已经有了别人。

总之,当感情没有了安全感,很多可怕的想法就会不停的冒出来,感觉两个人的感情岌岌可危。而因为情感上忽视而带来的不安全感及胡思乱想,便容易让两个人产生误会,矛盾升级,相处起来越来越困难。总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没有那么开心,舒服了。相反,会让人觉得疲惫,心累,甚至会有窒息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3698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