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六季:为什么有人说不会选薛教授这样的人当老板?

《奇葩说》第六季:为什么有人说不会选薛教授这样的人当老板?,第1张

观看节目时,它给我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首先要了解的是,这个问题既不是朱教授为何输掉队长的比赛,也不是为什么他错过了前12名,甚至是为什么错过了前20名。朱教授由25人和24人当选。即使最后一支队伍不参加比赛,也有3人被选中。这个问题中有很多人谈论性格,而那些不喜欢性格的人都同意。

问题是,这足以使他退出选举并忽略他的所有优势吗?更可笑的是熊浩和周宣仪的形容。您让周璇一回来看看他是否会输,并让熊浩保住前三手牌。楚先生的缺点可能不足以使他走远,但在目前的25个人中,说他是中等还是中等还不够?对于薛教授的团队而言,无论是朱先生提供新颖性,还是许先生提供更深层次的论点,还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消除像黄志忠,詹庆云这样的相反论点选择,甚至除此以外,这是最后一个可以与其他25个玩家进行比较的玩家吗?

此外,这是因为朱老师与老齐云的不良关系被排除在外。朱先生在辩论界和内部认识了很久,您了解吗?你嘲笑和挑衅别人,除了看不起别人,还有一种俗话叫熟人玩笑。您可以通过观看朱先生的微博互动来了解。看看对这个问题的其他答复,以及朱微博老师和智虎老师的评论。演出开始前,徐吸引了朱老师,朱老师同意了,所以他拒绝了其他团队的邀请。

因此,该节目中的其他团队没有选择Chu老师,但是在最近的4次选举中,当3次投票时,他很贪婪。他以为朱老师已经同意了,于是他选择了另外3个人。我希望当选举否定时,您可以像以前一样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她不认为这会伤害朱老师的心,并且她失去了很多帮助。老实说,徐的团队非常需要朱老师。徐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但没有辩论依据,推理能力不足。她需要有人来帮助她提出论点,并提升自己的论点。朱先生非常合适。

值得大家点赞,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位教授用自己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那就是“达则兼齐天下”。

教授这一生生活清贫,但是对于教育事业却不吝啬。此事一经报道就收获不少关注,对于前去采访他的记者,教授却是这样说“不必过多宣传”。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尽了本分之内的义务,作为交大人只不过是做了一点普通的事情。从前我们一直知道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以母校为豪,明天母校以我为傲”,但是却有不少人早出了社会之后成为了败类,他们危害公众安全,造成社会恐慌。已然全部忘却当年立下的豪情壮志。因此对于像朱继梅教授这类伟大人士,我们应该将他们铭记在心,无论你有没有享受到他的资助,都应该意识到他为教育事业做出的不菲贡献。

社会上像朱教授这样的人还有不少,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教育行业的园丁被大众所赞叹。此外,还有不少人被大众所忽视。因此我们也呼吁公众媒体要深入实地走访,探查出更多让人暖心的事迹,而不是整日将目光投向娱乐圈,以明星绯闻博取大众眼球。

当下时代新青年更要以朱教授为榜样,树立宏大目标,通过自身努力让其梦想得到生根发芽,最后开出绚烂的花。如果不能成为业界大咖那也不要气馁,每一颗螺丝钉都有其不平凡的作用。不求人人都能做到为国为社会捐款捐物,但是至少要一直保持一颗爱国之心。不做反社会的动乱人员,不宣扬违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安守本分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其实就是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属于自己一份力。

所有人都应当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就爱国践行到日常的每一件小事中去!

这种行为不对,且愚蠢不是学阀这是啥学阀啊,学阀还用这么的手段么为了一个博士后基金,不到10万,还被弄出来这么丢

人。这只能说明,很多大学教授情商让人捉急,好歹教授也是有社会地位的人,这是咋提上去的啊。另

外,也说明学术圈的人也不单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就赶快抖出来恶心人。智商堪忧啊!

只需要在关键时间点说: "朱姝是我的女儿,请各位同仁关照提携",然后放出朱姝的简历,即可达到

该达到的任何效果,不论是好是坏。

妥妥的违规呀,你要是一个路边的摊贩儿、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或者是一个超市收银员,你对着一帮大佬们说,我女

儿申请了博士后基金,请各位高抬贵手,那不违规。因为摊贩儿本身没有任何资源,他这么说了,

是真的求同情,求提携。听的人多数不会当回事,也不会真的在审本子的时候有所倾斜。

但是,你是一个211大学的教授,你自己也是有资源的人。

一、你在一个同行的群里发这样的信息,不

就是求大家给自己几分面子吗?可以想见的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有不同的教授私信回复他说 您女儿在我这里过了!那么,下次这位父亲审到相关教授弟子或者亲戚的项目申报,你猜他会严格

把关还是放水通过呢当然,我觉得这个教授的智商或者情商也非常有问题。你在一个有教授、有硕士研究生、有博士研

究生人员组成复杂的群里发这样的信息,一定是会传出来的呀这不是求锤得锤吗他是不是期待后续有人开始八她女儿如何保送如何考博的呀?

现在国家基金通过智能算法给你匹配评审人,你的本子都在和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手里,这种通

过四处打听的手法早就淘汰了。

显然这位老师还不够学阀的标准,真正学阀对这种小基金是不用打招呼的。把学阀列为合作导师,

只要本子不是特别离谱,拿到你本子的同行会主动上门联系你,博取好感后争取拿到些资源,也为

以后自己本子落到学阀手里学阀子弟能网开一面。

二、这也是学阀无法根治的原因,一个人或者一小撮

人掌握着行业过半的资源,再智能的基金评审算法打击的也只是些孤魂小鬼,学阀是立于规则之上

的。

想一想这位老师的女儿都申请基金了,那他岁数应该也很大了,不知道退没退休,能豁出老脸在百

人大群里实名为自己女儿背书,冒着晚节不保的风险,这也是勇气可嘉啊。只希望拿到这位女老师

本子的评审人能公平公正的审阅,不因为这件事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她的本子,这才是大家所追究

的公平公正的科研圈。

这离学阀差远了吧,一个博后基金就得去几百人的大群里丢人现眼,还被捅到乎上了。

真正学阀的女儿如果在搞科研,哪用大佬去到处说啊?谁不知道他女儿在干什么啊。这不得开会时

碰到大佬,小心翼翼地凑过去说我看令爱的XX本子,写得真不错,虎父无犬女,希望以后有机

会多向二位请教,多合作。女儿的博士后本子肯定被教授不知道改了多少遍,这本子的水平肯定远远超过博士后,但光靠本子

质量就能一定中吗?现在的打招呼风气让教授觉得也不稳当,才拉下老脸来到处打招呼。要是学阀

还至于在几百人的群里发?屁的学阀,说得不好听就是被现在的大环境逼的。

三、主持项目的资历和帽子是两回事。按照现在的趋势,

主持过重点/重大项目的经历,在基金委的话语权比杰青/长江的帽子还要强。这个人肯定是标准的

学阀。他之所以群发消息,是因为(对于他这种人来说)博后基金重要性太低,啥也不是。评审人

太分散,而且大部分没资格跟他直接对话。如果是面上以上的项目,他们小圈子早就锁定了。这个思路就跟古代农民以为皇帝用金锄头在地里干活一样。

皇帝还用下地干活吗?

学阀还用到处求人吗?

多少人盯着皇帝的一举一动,屁股一抬,就有人知道你是要放屁还是飞翔,马上就会有人抢着送马

桶。

甚至把马桶都给你先捂热了。

学阀亦当如是观。

四、违规肯定是违规的,但学阀确实算不上。学阀指的是凭借势力把持和垄断教育界、学术界,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小团体。

朱教授要有这个势力,哪至于到400多人群发信息求人办事。

而且朱教授用了个词高抬贵手,应该是怕其他学阀利用潜规则把自己女儿名额给占了。

其实学阀全世界都有,但国内的学阀相比于欧美确实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其中有一个解释是,东亚儒家文化圈内独特的师承观念和等级森严的文化属性。 

在中国,除了其文化因素之外,经济、历史、政治环境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因素,

都是导致“学阀”现象普遍的重要原因。

还有特殊历史因素,就是改开后第一代通过高考取得成功的学者们,占领了当前学术界主要位置。

进入学界后成名太快,使他们的精力早早地陷入会议、派系和资源的泥潭。

为了保住位置,他们拉帮结派,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关系网来影响、把持甚至垄断自身领域的科研评

价、项目评审和人才培养等学术活动。

很多重大重点项目,几乎都已经成了学阀们分钱的游戏。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祖国做贡献了一辈子,最后还想着能为祖国做点什么,他们把自己辛苦整下的钱捐给了更需要的人,真的是非常的伟大,比如这位教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91岁教授向西安交大捐赠130万,如何评价这名教授的举动?下面让小编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带大家了解下事情的经过。事情是这样的,6月30日,交通大学的朱教授给自己的母校写了一封信,他在信里表明自己要向西安交大捐赠130万当做奖学金,来帮助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梦想,朱教授是毕业于交大,后来又当了交大的教授,一直勤勤恳恳的教学,可以说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那么要问小编如何评价这名教授的举动?小编觉得这名教授的举动非常的无私,让人非常的敬佩。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在想着如何把钱赚到自己的口袋里,谁也不会嫌弃自己钱多,可是这名教授却把自己亲亲苦苦攒下来的钱捐给了学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真的是非常的有爱心,值得大家尊敬,小编佩服这样的教授,教授辛劳了一辈子,最后还不忘帮助学生,这不是哪个老师都能做到的,小编尊敬这样的老师。 

总而言之,91岁教授向西安交大捐赠130万,小编觉得这位教授的举动非常的感人,也让人敬佩,他把钱用在了培养更多人才身上,小编觉得这样的人值得每个人尊敬,也可以看出这名教授真心是在为学生着想,如果社会上多一些这样有责任心的老师,相信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最后小编衷心的祝愿教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觉得这种讨论的背后焦点要比理论和应用的关系更为深刻,它表明的是不同的学者对于智能(包括视觉在内)完全不一样的学术方法论。这种争论有一个并不明显但是非常重要的假设上的不同,那就是实现智能“是否需要”和“是否有可能”像物理学那样去将复杂的体系简化成易于理解的严谨描述。这一描述在物理学里面几乎是一致地数学的,因为它是目前人类可以用于严谨描述规律的唯一方法。然而若是要研究智能现象本身,它是否能够被归约成(Reduce)严谨的规律还是一个未知的事情。

但是,绝大多数经过长期科研训练的科学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所有现象都可以简化成严谨描述”变成了类似公理的假设,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一假设是否适用于智能本身。这一思路较为极端的例子应该算是英国的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爵士,他连续撰写了三部书《皇帝的新脑》(The Emperor's New Mind)、《意识的阴影》(The Shadow of the Mind)和《庞大,渺小,及人类意识》(The Large, the Small and the Human Mind),来阐明意识(我认为这里的“意识”与“智能”没有什么定义上的差别)的解释需要完整的量子引力(Quantum Gravity)理论,并且用图灵机停机问题和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来说明目前基于经典物理的技术不可能创造出意识来。然而,完整的量子引力理论时至今日都是不存在的,不然就不会有《星际穿越》(Interstellar)这么好看的**存在了。以彭罗斯为代表的科学家在这方面仅仅是作了一些猜测,远远不能证明他们是对的。此外,彭罗斯对于图灵机停机问题和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使用是对于机器的,将人变成了第三方的视角。然而第三方的视角对于主体而言必然不会存在这些悖论,如果想要出现这些悖论,每个人类个体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他自己而不是别的逻辑系统。也许哪天外星人看到了我们人类,然后在人脑的某种模型中应用了一下康托尔的对角线原理,然后说“看,人类是没有智能的,因为他有悖论”——这明显是错误的思考方式。这一派的人其实还不少,比如施一公、饶毅(相关参考:巅峰对话:生命科学的欣赏、普及、升华)还有题主的朱教授,以及绝大多数理论学派的学者(注:这里面其实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这个智能理论需要量子重力理论为前提,但他们都认为智能现象是可以归约为严谨描述的)。不过他们也许并没有意识他们使用了这一假设来看待智能。

这一派的特点是对一切都尽量追求完美的解释,如果能够将所有的智能现象都归约成一个公式那是最好的了。不过,目前来讲这样的尝试还没有完全成功。一个例子是传统的统计机器学习理论,应用到实际模型上因太过偏离实际应用而变得没有办法参考,不过这是因为这些理论都是对最坏情况的“上界的上界”,自然无法描述实际使用的一般状况。深度学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跳出这种“上界的上界”的限制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受益于数据、计算量和模型等各方面的进步。不过我个人觉得这一派的研究其实是非常有用的,即使最终无法将智能归约为几个公式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搞清楚那些可以搞清楚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成果。

反过来,有另外的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智能作为一种现象,实际上只是人类对自己生物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复杂性的一种直观描述。因为复杂性是它的根本要求,因此它是不可能被归约成(Reduce)严谨的规律的。这种不可归约性甚至包括了“如何定义智能”这一问题。图灵在1950年发表的著名哲学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所提出的“图灵测试”(Turing Test)就是一种基于这种观念的对智能的定义,即只要被测试者大体上(即统计上)无法与由判定人(Judge)一致认可的智能参考物(即人自己)有所区别,那么就可以认为是有智能的(在我看来,这一描述实际上是一种早期且非严谨的PAC学习理论雏形)。我个人觉得这种承认智能复杂而不可归约的看法才是朴素而有用的。深度学习的祖师爷辛顿(Geoffrey Hinton)在2016 IEEE/RSE James Clerk Maxwell奖章颁奖典礼上就曾说过,图灵和冯·诺伊曼本来就不承认基于逻辑可以创造智能。如果联系历史,我个人猜想他们拒绝的是整个认为智能可以归约成严谨规律的思路,而类似神经网络这样的工程化方法也许才是进步的源泉。更何况,我们互相承认每个人类个体都是是智能体,然而我们从来没有要求我们每一个体都必须将另外的个体归约成一个理论或者搞清楚他神经元的每个状态才能去理解他——这在物理上是不现实的。随着人造机器计算能力的提升,我们也许会不得不只能去关注系统的行为,而对其内部运作的机理则只能处于无法归约的层次上。这当然也取决于人类智能的物质基础,如果日后我们人类的生物大脑变得无比强大,那个时候看待现在的神经网络也许就跟我们看待过去的机械算盘一样明白了。此外,就算个体智能可以归约成严谨理论,还有比人类个体智能更为庞大的现象,那就是人类社会和人类的进化(如何创造机器实现社会和进化?)。

目前大多深度学习的研究都是基于这一思想的,主要在模型设计、优化算法、应用领域等实际的方面来拓展。我个人觉得,既然这样的尝试目前来讲还没有看到尽头(比如不断的有新的任务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变得可能),那么就没有必要以“发明一种理论来描述所有深度学习”作为目标,因为我们还不清楚深度学习这一系列方法在实用中的边界在哪里,更不清楚“将智能现象归约成严谨的规律”在根本上是否可行。

在结束之前我想说明的是上面的两种派别的区分并不是绝对和独立的,有许多研究员在完成许多优秀实际工作的同时,也为理解这些模型提出了非常好的理论。尽管这些理论不像物理学科那样有强大的归约性,但是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大卫

曲大卫,1984年4月3日生于沈阳,汉族。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青少年教育委员会艺术顾问。三岁起开始跟随著名钢琴教育家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五岁开始作曲,所作曲目被朱教授带到美国讲学并受到好评。七岁获得沈阳市“北方杯”少儿钢琴比赛一等奖。1997年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跟随刘思军副教授学习作曲。在校的六年期间,主课成绩一直排在第一名。2003年顺利地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学习作曲。先后师从徐振民·徐昌俊·罗新民三位教授学习作曲。2008年曾受邀在国家大剧院完成爵士乐的讲座和演出,并受到好评。2010年开始受聘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2013年在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决赛中担任指挥。2012年开始指挥北京童心合唱团,并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等各地演出。2013年担任北京阳光爱乐的指挥,2014年起担任北京RMO室内乐团指挥。

中文名:曲大卫

外文名:David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出生日期:1984年4月3日

职业: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

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第一二胡协奏曲—红土印象》

人生经历

“别看我音乐感觉好,但我是个普通的孩子,过的是平淡的生活,只是我经历的风浪比同龄人多。”2003年曲大卫在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后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童年生活

“我爸和我妈都特别喜欢音乐,我妈嗓子特好,小时候想考音乐学院,但‘文革’时下乡返城后却当了工人。我爸年轻时一表人才,想考**学院,可我爷爷因在历次运动中挨整,临终前嘱咐我爸‘一定要当工人’。我爸真当了一辈子工人,但这并不能抹杀我爸对艺术的热爱。

“听我爸说,他和我妈结婚后,虽然家徒四壁,但他却花1250元钱买了台幸福牌钢琴,还花了900元钱买了台‘三洋’双卡录音机。为的是有了孩子,一定让他学音乐。我在我妈肚子里时,他就开始胎教,每天除了睡觉,从早到晚放古典音乐让我妈听,从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交响乐到柴科夫斯基、门德尔松的协奏曲。“我出生后,我爸为了启蒙我,自学钢琴,他先学右手,再学左手,弹一首曲子费老劲了。听我妈说,那时钢琴教材很难买,从我一两岁起,我爸就跟别人借汤普森、拜尔等钢琴谱来抄,有一次为了第二天还人家,他抄了一夜,第二天竟晕倒在床上。小时候,他经常把我绑在床边的暖气管上,弹钢琴让我听,我妈在一边唱。两岁时我就会哼哼《红河谷》、《我的太阳》。三岁时,我爸教我弹的第一首曲子是《小天鹅》。

“三岁半时,我爸就张罗着给我找钢琴老师,而且要找最好的。因为我父母一直有一个信念,就是我一定能学出来,一定能成为最好的音乐家。我爸打听到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朱雅芬教授是东三省最好的钢琴老师,就托亲告友找了好几次朱教授。但朱教授一听我才三岁半就拒绝了,说这么小的孩子上课听不懂。我爸没辙了,把我带去了,我给朱教授唱了《我的太阳》和《饮酒歌》,还弹了《小天鹅》,朱教授试了我的听力,说我有点儿天分,最终收下了我这个最小的学生。”

学琴经历

从那时起,大卫的爸爸曲兆清就开始了陪读生涯。大卫三岁半开始学琴时,与其说朱教授给他上课,不如说是给他爸爸上课,他可以东张西望不听,但爸爸不能不听,回家后全靠爸爸教他。为了纠正一个指法,为了让儿子理解一首曲子的意境,他费尽苦心。在他的指导下,五岁时,大卫创作了第一首曲子《草原小骑手》。怕儿子弹琴劳累过度,他还得陪着儿子玩,甚至趴在地下给儿子当马骑。大卫长大后在音乐学院附中上专业课时,爸爸仍然跟着。别看老曲是门外汉,但自学了十几年钢琴,对音乐的感觉并不比大卫差,仅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他就和大卫一起听过阿格里奇、阿什肯纳吉还有班诺维兹等十多个钢琴家的演奏,他俩常把多位大师风格不同、演奏水平也不同的演奏放在一起听,比较着鉴别着寻找着音乐的奥妙。

“小时候我从没主动练过琴,全是我爸拿皮带抽着我才练,因为学琴我没少挨打。你知道我爸打人有多狠吗?”大卫很轻松地笑谈挨打的事,好像与他无关。“有一次,我不好好练琴,他一气之下,一脚把我踹到琴凳下边半天缓不过气来。我妈从后边狠狠地踢了他一脚,然后疯了似地要和他拼命,说,‘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你要他命,我就要你的命!’其实我妈性格特温柔,但为我学琴挨打经常和我爸吵架,有一次还气得离家出走了。我爸说,‘学琴是打出来的,不是惯出来的。’他告诉我,每个成才的孩子都挨过打,贝多芬、马友友、盛中国小时候因学琴都挨过打,他认为家长打孩子是一种爱。”

“你爸打你,你恨他吗?”记者问。

“不。我认为我爸的观点非常正确,他打我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弹错了。将来我有了孩子也让他学琴,我也会打他,而且比我爸打我还狠。”大卫的回答真出人意料。

从大卫三岁半学琴起,爸爸就放弃工作天天在家看着他练琴,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靠大卫妈妈张莉在粮店工作的收入,日子过得何等清苦不言而喻,甚至不得不靠亲戚们的接济度日。他们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放了钢琴后,三口人只好挤在一张单人床上,晚上睡觉时得再搭一块板子。

“从三岁到八岁,我把童年的欢乐和痛苦全留在沈阳那间小屋里了。”大卫说,“我爸我妈为了我学钢琴节俭了一辈子。那时,他俩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300元。但他们勒紧裤带,毫不吝惜地给我买了数百盘原声磁带。”

大卫八岁时,朱雅芬教授出国了。为了不耽误儿子学琴,他的父母做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举家迁居北京,为大卫找最好的钢琴老师,他们瞄准了著名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主任周广仁。虽然他们在北京无亲无故,但为了大卫的前途,义无反顾地拎着两个装着全部家当的箱子来到北京,住在离市区很远的大兴黄村的出租房里。

没想到刚到北京第六天,就发生了一场意外的灾难。大卫被一个小孩绊了一跤,头磕在一块石头上。父母连夜带他到天坛医院急诊,作CT检查时,医生发现颅内充满了血,立即做了开颅手术。术后大卫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半个身子却不会动弹了,左腿难以打弯,左脚拖拉在地上,走到泥地时,就拖出了一道印痕。左胳膊也不听使唤,左手什么也拿不了。

爸爸让大卫试着弹琴,但他的左右手完全不配合,为此常常急出一头大汗。沮丧的时候,他就用右手掰着发木的左手指头,像掰一根与他无关的树枝。爸爸鼓励大卫,让他把不好使的左手往打开盖的键盘上抬,当钢琴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在他那只笨拙的手指下响起时,爸爸哭了。

“受伤前我挺阳光的,受伤后弹不了琴了,一度我感到压抑、自卑,连性格都变了。不过,现在我已找回了自信。”大卫认为自己的脑袋开颅,既是一场灾难也是一笔财富,这些苦难的经历是一帆风顺的人想得到都得不到的。遭遇那场大难后,他懂事多了,主动开始练琴了。在爸爸的帮助下,他的荣誉接踵而来,二年级时参加石景山区艺术节,获得钢琴比赛第一名;又获得西城区“春芽杯”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星海杯全国钢琴比赛优秀奖1997年,大卫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03年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考学经历

钢琴是奢侈的乐器,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要去做一件富人家孩子能够做的事情,谈何容易?

大卫说:“我们在北京的生活比在沈阳时的想像要艰难得多。为了生存,我爸钻进黑龙江和云南的深山老林给乐器厂采购木材,住的是一天几块钱潮湿的地下室,白天得到外边晒太阳,每天饭费不超过五块钱。为了找一块好的木料,他的手掌竟被带锯从中间割开了,至今还留下深深的伤痕。我妈到医院看护过病人,给人当过保姆。她的腰不好,但经常得跪着擦地。她的心脏也不好,总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我妈真是对一块钱都很珍惜,夏天干活热的时候连一根冰棍都舍不得买,有时候竟累得在回家的地铁上晕过去了。

“我从初一到高三的学费都是一位在菲律宾的中国夫妇资助的,否则,靠我爸和我妈挣的钱真交不起学费。我还记得有一次开学该交学费了,可钱还没从菲律宾转账过来,我爸和我妈天天从早到晚出去找人借钱,借了两三天才凑齐4000元。高考前,他俩可真是玩命了,给我找老师辅导,每节课300元。我妈说,我上大学后,我们就不让人家资助学费了,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人等着资助。”

谈及父母,大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都特别善良,我很幸运,有这么好的爸爸妈妈。”

说起未来的计划,大卫坦言:“我曾经萌发过出国的念头,学作曲适合到国外学,在中国的压力太大,压力不光来自父母,还有同学和朋友,我想换个生活环境,轻松点儿。”

其实,大卫在小时候由于常听爸爸讲贝多芬、卡拉扬的故事,从小就想出国去见见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家。1988年一位叫布鲁斯?罗杰兹的美国教师曾为大卫写过一篇题为《一位中国的神童》的文章,发表在美国的报纸上。

文中写道:“大卫一岁时,就能坐着一动不动全神贯注地欣赏录音磁带一连好几个小时他具有高度灵敏的乐感,使他能把别人唱的或是录音磁带中的曲子转而在钢琴上重奏出来。”

“‘大卫,你不想去美国学习吗?’他爸爸在告诉他我是美国人后这样问他。‘不,我想去联邦德国。’他迅速回答。我问:‘为什么?’他答:‘我要去找卡拉扬!’”

对含辛茹苦陪读了16年的爸爸,大卫感激不尽:“从小到大,我总听我爸信誓旦旦地说,‘非得让我的儿子成为最好的音乐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6年来他一直在和我拼命,和自己拼命。我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后,他特别高兴,像小孩似的欢呼雀跃。”大卫说,“我不会使我爸我妈失望的,我觉得自己离成功的路不是很远了,一步一步往前走吧。”

大学期间曲大卫参加的音乐会及音乐活动超过500场,毕业后,曲大卫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

部分演出及活动如下:

2004年10月7日“快乐小提琴音乐会”暨“赵薇小提琴乐园”开学典礼音乐会中担任钢琴伴奏

2006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主办“爱乐爱音乐节”《音乐中的精彩生活》、《小提琴的精彩》

2007年2月18日文化部春晚《你好春天》中与牛牛、任舒曼、龚璇合作演出钢琴PARTY《春天的狂欢》

2008年6月02日山西大学音乐厅“爱攀之夜”2008陈三庆长笛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

2008年8月27日“激情与随想”的庆奥运小提琴演奏会担任钢琴伴奏

2009年4月11日贵州省委大礼堂袁莎古筝师生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

2011年06月18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侯乐天《音乐喜剧》特邀嘉宾

2011年9月19日青岛人民会堂国际长笛大师菲利克斯·恩格里访华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

2011年9月22日海南省图书馆国际长笛大师菲力克斯·恩格里专场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

2012年10月22日中山音乐堂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比赛颁奖晚会

2013年4月21日翰博瑞思之夜——青年古筝演奏家温若妮专场音乐会

2013年5月8日中国记忆·云南美妙原声——小水井苗族合唱团音乐会

2013年11月9日“文化惠民——精品全民共享”柳州市周末艺术大讲堂——中国音乐学院讲师曲大卫钢琴音乐会

2013年12月14日侯乐天《音乐喜剧》交响乐版首演特邀嘉宾

2014年3月20日“弦动雅典心动北京”中国民乐音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二胡演奏家周维、琵琶演奏家杨靖、钢琴演奏家曲大卫为观众演奏了《二泉映月》、《霸王卸甲》等经典曲目,并与雅典交响乐团共同演奏了《夕阳箫鼓》、《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长城随想》,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国驻希腊大使邹肖力夫妇、雅典市政委员会主席普罗瓦塔斯出席。

2015年3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表演滑稽钢琴《斗琴》。

获奖

2003年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国际音乐夏令营比赛第一名。

2005年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伴奏奖。

2005·2008两届文化部全国艺术院校“文华奖”优秀伴奏奖。2005到2008年担任“北京国际低音提琴艺术节”全部国外低音提琴大师的钢琴伴奏。

2007和2009年cctv民族器乐大赛优秀伴奏奖。

2008年全国大提琴比赛优秀伴奏奖。

2009年在韩国举行的“亚洲长笛比赛”优秀伴奏奖。曾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人生》《艺术人生》的现场钢琴伴奏,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七色光”栏目的音乐编辑。

200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首演了波兰作曲家卢托斯拉夫斯基的钢琴及室内乐作品。

200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灵动的黑白键——曲大卫和他的朋友们”的音乐会。并策划演出了爵士音乐剧“whenIfallinlove”。

2006至2008年期间在北京·天津·山西·广西等地举办了个人专场爵士音乐会。

2008年8月10日,受邀在国家大剧院讲学并举办爵士音乐会。曾为几十位驻华大使及政要演出。

2007年在著名音乐人三宝的音乐剧“蝶”中担任钢琴独奏和前期合唱指导。同年在中央电视台文化部春节晚会上演奏即兴作品。

2008年与著名音乐人陈长风·王今合作并完成了**《鸟巢》的音乐。

曾参与录制了全国小提琴考级标准教材。

2004年起,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合唱指挥,并连续五届获得北师大“129”合唱比赛的冠军。

200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特聘曲大卫为指导老师。

2009年被聘为中国艺术家协会青少年教育委员会艺术顾问。

合作音乐家

和巴扬演奏家刘昭,吉他演奏家陈川,小提琴演奏家陈皓星,低音提琴演奏家邵时,打击乐演奏家陈枭在2010年成立了“SOUL”室内乐组合,在全国各地演出,这个组合的风格主要以演奏AstorPiazzola为主,还有jazz的即兴演出,成为了国内第一支融合Tango,Jazz以及世界音乐的团队。在2013年,曲大卫又与小提琴演奏家陈曦,女高音歌唱家柯绿娃以及小号演奏家尹小辉组成的跨界音乐组合,主要是以改编音乐剧以及古典音乐的流行化为主,并立志把最好的,全新的音乐奉献给大家。

有柏林爱乐乐团黑管首席福克斯。美国著名贝司演奏家——世界低音提琴协会会长尼费科。法国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丹尼尔。加拿大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夸林顿。世界著名长笛演奏家JAMESGALWAY。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拉赫约和阿赫度,还有里昂音乐学院的教授,长笛演奏家菲利普-贝尔诺德。匈牙利著名长笛演奏家格戈里。加拿大著名长笛演奏家贝拉旺斯。意大利长笛大师,教育家马里奥-安切洛蒂。瑞士著名长笛演奏家马尼安。台湾长笛演奏家黄贞瑛。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薛伟,金辉,方元,赵薇,谢楠,袁泉,陈曦,陈怡,张艺(指挥家)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赵旭阳,娜木拉。著名长笛演奏家朱同德,陈三庆,陈琦玲,张小平,马勇。中国音乐喜剧创始人侯乐天,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杨屹,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刘长福,赵寒阳,于红梅,孙凰,张尊连,王晓南。著名竹笛演奏家张维良,戴亚,王次恒,古筝演奏家李萌,袁莎,吉炜。扬琴演奏家黄河,刘月宁,张侠。箜篌演奏家崔君枝。琵琶演奏家孙维熙。等百位艺术家及演奏家一起合作。

主要作品

《新疆主题变奏曲》(钢琴)1997年

《第一钢琴三重奏》1999年

《双钢琴奏鸣曲》2000年

《第一大提琴奏鸣曲》2002年

《第一二胡协奏曲-红土印象》2008年

《人生如戏》(二胡)2012年

您好,在《美人为馅》里饰演朱教授的是王茂蕾。王茂蕾,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出演的作品有《贺龙》《故梦》《神探狄仁杰前传》《大男当婚》《神雕侠侣》《加油吧实习生》《五鼠闹东京》《半妖倾城》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112382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