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疗法大师杨奕拍手掌能治好各种便秘吗

自然疗法大师杨奕拍手掌能治好各种便秘吗,第1张

1、拍手法(拍手功)

  杨奕和台湾中医邱老师荐:拍手功、拍手疗法又名声纳气功,其作用类似中医针灸、推拿、足疗,作用在于刺激双手掌的经络穴位和手反射区,这些穴位和手反射区对全身健康状况均有反应。

  通过疏通经络,振荡脉气,加强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把身上的阴寒和污秽之气从十个手指的尖端排出去。

  拍手功是一种非常简易的气功,若能勤加锻炼,必然有非常神奇的功效,总而言之,它是治百病的气功,虽然不一定能使一切慢性病断根,但一定能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希望读者看完此文后,不妨尝试一下,只要您能忍耐疼痛,越拍响声越大,就可把生命力在数分钟之内激发出来。

  练拍手功时间久了,一个人的脾气会渐渐消除,变成一个不容易发脾气的人。可以很明显、很轻易地,把体内、心中郁闷烦躁之气,从手掌逼出,然后使自己很快速地焕发出自信、乐观、朗爽的心情。拍手功可以说功效非凡,几乎所有急慢性疾病都可拍手而愈。

  如“可以治疗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鼻水、咽痛、咳嗽;可以提升免疫力;可以改善和治疗癌症;还可以改善一切慢性病,包括全身关节酸痛、冬天手脚冰冷、头晕头痛、身体虚弱、心悸冷汗、忧郁恐惧、肥胖、血压高、低血压、糖尿病、尿毒、肝病、胃病、气喘、心肌梗塞、恶梦、反应迟钝、老人脑力退化健忘、女人经痛、神经衰弱、脾气暴燥、皮肤病、近视远视、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目视不清、眼痛、眼涩、干眼症、耳鸣、重听、下痢、便秘、口臭、口苦、口干、呃逆、梦遗、滑精尤其感冒的人,拍手拍到流汗为止(约二十分钟),感冒立刻痊愈;暍醉酒的人,拍手拍到流汗,酒醉就会全退;开车爱困的人,把车子停妥,拍手一阵子,睡意会消除;心脏无力、心律不整的人,拍手二、三个月,就有改善;糖尿病的人拍手,血糖指数会逐渐正常;手指酸麻或颤抖的人,拍手一、二个月就会痊愈;高血压的人拍手,血压会下降;低血压的人拍手,血压会上升;痛风、头晕、头痛、鼻子过敏的人,拍手会逐渐痊愈;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火气大的人,拍手会慢慢改善等等”

  手掌上有一个和人从头到脚,全身各部位的对应点。因此只要检查手掌上何处有异常的感觉,就可判定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同时若加以刺激异常部位,就会逐渐痊愈。他研究的手掌反射区图显示,脾胃二经的反射区在大拇指,肝胆经的反射区在食指,心与小肠经的反射区在中指,肺与大肠经的反射区在无名指,肾与膀胱经的反射区在小指;至于五脏的反射区则分布于手掌上,如将手掌立起来对著自己的脸,那么心脏的反射区在拇指下方,肝脏的反射区在食指下方,胃的反射区在中指下方,肺脾的反射区在无名指下方,胰脏的反射区在小指下方,手掌与手腕的边缘处。肾与膀胱的反射区在掌心下部与手腕的边缘处。

  做拍手功时,由于两手掌有节奏的强烈拍击,会震动手上六条经络井穴的气血,使之畅通旺盛,井穴带动了经络,经络连接着脏腑,从而使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与三焦经之气源源不竭的流向体内,补养心脏、肺脏以及大小肠、三焦。如果一面拍手,一面走路或原地踏步,脚上的肝经、肾经、胆经、膀胱经、胃经、脾经的六条经络也会受到刺激,从而增强肝胆、脾胃、肾、膀胱之功能。人的手上有数百个穴位,拍手时可以振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而且把身上阴寒和污秽之气从十个手指的尖端排出去。从而达到健身强体、保健治疗的目的。

  拍手功不宜在刚吃饱后练,否则会妨碍消化。饭后至少要过半小时方可练。

  操作的方法:将十指分开,两手的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均匀拍击。开始时两手可轻拍,以后逐渐加重,至自己双手能承受为度,但不能太轻,否则起不到刺激手反射区的作用。

  拍击时,记得将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以免拍手过度造成淤血,意念专注于两掌之间心情保持轻松愉快。要领:掌心对掌心,手指对手指,但五根手指不要并拢。边走边拍,或者原地踏步走着拍这两种效果最好。(优点是拍击面最完全,刺激量最大,声响清脆,治病强身的效果最好。其缺点是,练习时所发出的躁音会令人难以消受,容易引起家人及周遭人士或邻居的不满,所以只适合于空旷之处练之。)

  拍手后的反应:练习拍手疗法一段时间后,掌心会出现程度不用的淤血、破皮出血现象,这些状况是比较常见的,练习中如果出现了要及时防范,使疾病没有发展之前就将其彻底根除掉。

  1手心出现淤青拍手后如手心出现淤青,表示体内某器官或组织出现气血阻塞现象,这就是患部反射现象。继续拍,淤血会渐渐消散,体内阻塞就会通畅。

  2手指呈紫色 能拍打到手指呈紫色的人为数很少,一般属于败血症、紫癜病的患者。由于肺经阻塞、肝气不通、血液循环不顺、毒素沉淀在血管,血管没弹性容易破裂,稍微碰撞就会淤青。

  3手掌肿胀拍击后整个手掌呈肿胀现象,表示因长期饮酒阻塞了气路穴道,所以不易打开。女性因坐月子不慎中风,拍手也会呈肿胀现象。应加强拍打,直到消失为止。

  4 破皮出血此时可休息一两天再拍;或拍的动作轻一点;或拍前贴块胶布(此类一般很少感染,而且愈合得也快)。

  本功法的特色是简单易学而效果卓著,只要忍耐初练功五天的疲劳不适,以后便可感觉身心日渐轻松愉快,若加上服用适当处方的中草药则其效果往往令人不可思议。拍手是完全没有副作用,可以治疗百病的运动。拍手疗法可以提升免疫力,对于平常容易感冒的人非常有效。理论上说,只要不是肚子饱,一定要饭前或者饭后一个小时,随时皆适合练拍手疗法,让身体温暖起来,身体这架机器才能生机勃勃

  合格的拍手功,拍打时会发出结实清脆响亮的爆破声,不必太用力,这种声音便能出现,即使非常用力,手掌也不会痛,不会红,虽然有一点点痛,但绝不会受不了。

  为了达到合格的标准,我们可以采用渐进法,起先轻轻拍,一天比一天加力拍,使自己的手掌渐渐适应打击力。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有朝一日,必可秀出漂亮的掌声。

  当您功夫练成后,每天只要用力拍五分钟就会有效。(当然每天看电视时坐着站着顺手拍拍也可以)拍手次数要循序渐进地每天次第增加。两百次、三百次一千次、两千次等拍时两手掌、手心、手指都实在地对拍。据说拍一周左右身体会不舒服,有的人手指缝会流臭水等,有的掌心会裂开,但是别紧张!那是激活了身体内部相关的系统,开始排毒了。这时还要坚持继续拍啊)

腋下有极泉穴。

极,高、极致的意思;泉,心主血脉,如水之流,故名泉。“极泉”就是最高处的水源,也就是说这处穴位在心经的最高点上,所以名叫“极泉穴”。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其作用是: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扩展资料

穴位解剖

极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腋腔及其内容、大圆肌,外侧为腋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皮肤较厚,皮内汗腺发达,表面长有腋毛,由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

皮下组织疏松,富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腋筋膜入腋腔。该腔为胸廓与臂部之间由肌肉围成的腔隙,是颈部与上肢血管、神经的通路。

因此,腔内除大量的脂肪(内含有淋巴结及其相连的淋巴管)外,围绕腋动脉有臂丛神经的三个束及其五条支配上肢肌的终支。而针经臂丛内侧,可深达腋腔后壁肌肉之一大圆肌,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臂丛、腋动脉、腋静脉→背阔肌腱→大圆肌。

皮肤→皮下组织→腋筋膜→腋窝内组织。

--极泉穴

第一:陷谷穴

陷谷:小腿浮肿?眼皮肿?别怕,这个穴位最消肿!

陷谷: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

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面肿、水肿等水液输布失常性疾患;

足背肿痛;

肠鸣腹痛。

配列缺治疗面目浮肿;

配内庭、太冲主治足跗肿。

1、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2  点按2-3分钟。

第二:合谷穴

合谷:神奇的“万能穴”

合谷穴也被称为“虎口”。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解表泄热的作用,在全身数百个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的治疗作用,是一个包医百病的万能穴,一个随身携带的大药箱。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伸臂,拇、食两指张开;

第2步:以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

第3步:屈指,拇指尖所指处,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

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

肢体、内脏等疼痛;

热病、无汗、多汗,经闭;

腰扭伤,落枕,腕关节痛;

膈肌痉挛。

配颊车、迎香主治牙痛、面痛、面瘫;

配列缺、大椎等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等;

配太冲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等;

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                                    毅德康经络养生

保健养生

1、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第三 :隐白穴

便血、尿血、血崩,月经过多别担心,此穴最有效!

隐白:调血统血,扶脾温脾。

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大趾内侧,由足大趾趾甲内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证;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癫狂、多梦等神志疾患;

惊风;

腹满,暴泻。

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

配大敦治疗昏厥。

1、艾灸

艾条悬灸:5-20分钟;

2按摩      用指甲盖点按100次

第四:攒竹穴

制止呃逆,立竿见影

攒竹:祛风解表,通络止痛。

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

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仰卧位;

第2步: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眉棱骨痛;

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目疾;

急性腰扭伤;

膈肌痉挛。

配头维主治头目疼痛;

配后溪、液门治疗目赤肿痛;

配列缺、颊车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按摩      用第二指腹揉按就可以。

第五:太冲穴

排肝毒,消火气!

太冲:排肝毒,消火气

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或仰卧位;

第2步:由第1、2足趾间缝纹头向足背推;

第3步: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证;

遗尿,癃闭;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配合谷称为四关穴,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口歪

保健养生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按摩结束后喝适量的水有助于加速体内的代谢。

常按摩,可起到疏通经络,疏肝理气等保健作用。按揉时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过大造成皮下淤血。

太冲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适等感觉时,按摩脚上的太冲穴减轻感冒带来的不适,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体方法:先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用双手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跟内踝下方推按5分钟后,再由下向上推按至太冲穴5分钟。对咽喉肿痛等病症都能缓解。

第六:天宗穴

对付肩颈问题第一穴!

天宗:生发阳气。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确定肩胛冈:肩胛冈是肩膀后一横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头;

第3步:将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分为三等分,当连线的上1/3与下2/3加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气喘;

乳腺炎。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养生

点按 

用大拇指点按穴位,酸痛为止,注意不要用大力。

第七:大肠俞

消除大肚腩,秀出小蛮腰!

大肠俞: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大肠,大肠腑也;俞,输也。大肠俞名意指大肠腑中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艾灸大肠俞,能够令消化系统得到刺激,从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大肚腩。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

第3步:在第4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

腰腿痛;

坐骨神经痛;

遗尿,肾炎。

配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主治腰脊强痛;

配小肠俞主治二便不利。

1、艾灸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2按摩 

因为自己按不到,只能用拳捶打局部发热为止。

第八: 风池穴

治疗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治疗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

风池穴因空气传来的水湿之气受外部之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而得名。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项之交界处,此处正好是进入头部的通道,因此,此穴具有抵挡风邪入侵的作用。

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

中风、不寐、癫痫等神志病证;

颈项强痛;

毅德康经络养生

风池穴配大椎、后溪,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配睛明、太阳、太冲主治目赤肿痛;

配上天柱(天柱穴上5分)、足三里、三阴交对突眼症有一定疗效;

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风池穴配合谷穴、丝竹空穴缓解治疗偏正头

1、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联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圆形小骨前方凹陷处神门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此法能对安神催眠较为有效。

第九: 意舍穴

治疗恶心呕吐、腹胀肠鸣的特效穴!

意舍:健脾化湿,和胃利胆。

“意”,脾之神也,脾气也。“舍”,来源也。意舍名意指脾脏的热燥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针灸甲乙经》: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腹泻等胃肠病证。

配期门、阳陵泉主治黄疸。

保健养生

用拇指点按

第十: 商曲穴

消积止痛,健脾和胃

商曲:运化水湿,清热降温。

商,漏刻也。曲,隐秘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行。本穴物质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少部分水气吸热后循经上行,如从漏刻中传出不易被人察觉,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仰卧位。从肚脐向上量2横指(拇指),再自前正中线旁开量半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噫气、反胃、腹胀、水肿等脾胃病证;

胸胁胀痛。

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痛、腹痛;

配支沟主治便秘。

保健养生

用大拇指点按3到5分钟

第十一:筋缩

治疗癫狂抽搐!

筋缩: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穴当肝俞中央,考肝属木,在体主筋,该穴主治狂痫瘈疭,痉挛抽搐诸疾,因名筋缩。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7胸椎,垂直向下推2个椎体(即第9胸椎),其棘突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脊强;

胃痛;

癫痫,抽搐。

配印堂、鸠尾、腰奇主治癫痫痫                    按摩手法,用拇指点按五分钟,如果自己做,先找个坚硬的物体,躺着时候胸椎棘突下就可以。

第十二: 命门穴

命门:强腰补肾又壮阳

命门穴,人体生命的根本。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则紧密联系着胞宫,对两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

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取一线过肚脐中点,水平绕腰腹一周;

第3步: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主治

遗精、阳痿、早泄等男科病;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等妇科病证;

遗尿、尿频等泌尿系疾患;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泄泻,小腹冷痛。

配肾俞主治肾虚尿多、腰酸背痛;

配肾俞、气海、然谷主治阳痿、早泄、滑精;

配天枢、气海、关元主治肾泄、五更泻;

配肾俞、关元主治精子缺乏症。

1、灸法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40分钟;温度:45-48 ℃;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2按摩法

用拇指按住命门穴,以感觉酸胀为度,揉动数十次。按摩命门穴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复性功能,还能有效的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

第13期 | 天宗:对付肩颈问题第一穴

毅德康经络养生

天宗:生发阳气。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确定肩胛冈:肩胛冈是肩膀后一横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头;

第3步:将肩胛冈下缘中点与肩胛下角连线分为三等分,当连线的上1/3与下2/3加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

气喘;

乳腺炎。

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养生

1、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8℃;

艾条悬灸时间:10-15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第14期:胃仓:增进食欲!

养胃穴

胃仓穴

分享给你们

胃仓: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胃”,胃腑也。“仓”,存贮聚散之所也。

胃仓名意指胃腑的湿热阳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于胃腑的湿热阳气,至本穴后,因受人体重力场的作用,湿重而热的阳气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湿热阳气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2个椎体(即第12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量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等脾胃病证;

水肿;

背脊痛。

第15期 | 瞳子髎:专治各种眼疾,赶走鱼尾纹

毅德康经络养生

瞳子髎穴

瞳子髎: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

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侧卧位;

第2步:在外眼角旁约1厘米,眼角纹头尽处,即为本穴。

主治

目痛,目赤,目翳等目疾;

头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配睛明、丝竹空、攒竹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配头维、印堂、太冲主治头痛。

保健养生:                            用食指点按即可。

第16期 | 不容:腹胀排气,就找它!

不容穴

不容: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不容,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不即不可,容即容纳,穴平脐上6寸,胃纳水谷达此高度,则不可再纳,故名不容。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穴方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形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将胸剑联合到脐中的连线分为4等分,从上1/4与下3/4交点处左一水平线;

第4步:该线与乳中线(过乳头的垂直线)有一交点;

第5步:两个交点的中间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痛、呕吐、纳少、腹胀等胃疾;

肋间神经痛,肩臂部诸肌痉挛或萎缩。

配中脘、公孙主治胃炎、胃溃疡。

保健养生                                自己按摩用大拇指点按200到300次

第期 17大包:关键时刻的“止痛药”!

大包穴

大包: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大包穴为脾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络,灌溉五脏,故名大包。

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侧身或仰卧;

第2步:从乳头向下循摸两个间隙(乳头约平第4肋间隙);

第3步:该肋间隙与腋中线(沿腋窝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的交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

气喘;

胸胁痛;

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治胸肋痛;

配脾俞穴、章门穴,主治食多瘦身;

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第18期 | 建里:体虚者最好的温补药!

建里穴

分享给你们

建里:调健脾胃、消积化滞。

建里,属任脉腧穴。建,建设也。里,与表相对,此指肚腹内部也。

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由此注入肚腹内部。本穴物质为中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注入体内的经水有降低体内温压的作用,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毅德康经络养生

取穴方法

仰卧位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量4横指处,即为本穴。

主治

胃痛、腹痛、腹胀、呃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证;

水肿;

腹肌痉挛。

配内关主治胸中苦闷、呃逆;

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按摩:用拇指点按就可以。

第19期 | 阴都穴: 治疗胃痛的妙穴

阴都:宽胸降逆,调理胃肠。

阴,阴凉水湿也。都,都市也。

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集散。本穴物质为石关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云集之状,穴外气血不断地聚集本穴同时又不断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刺激阴都穴,可有效治疗胃痛,刺激方法有点按,按揉,拔罐,艾灸等。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

取穴方法

毅德康经络养生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行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自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旁开半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

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月经不调、不孕。

毅德康经络养生

配足三里、建里主治腹胀、腹痛。

第20期                                 

中医急救专家

十宣:清热开窍醒神。

十宣为经外奇穴名。

十宣穴的准确位置十分好认,位于人体十根手指尖,距离手指甲与手指肉边缘01寸,左右两边加起来共十个穴。

经常按摩十宣穴,可治疗失眠、中暑、高血压等疾病。按摩十宣穴,最方便的方式是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复重掐,以有酸痛感为主,刺激总时间每次以不超过5分钟为                                  宜毅顺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定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即为本穴。

主治

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晕厥等;

咽喉肿痛。

配十二井穴主治中风闭证;

配大椎、耳尖主治高热和中暑。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第21期 |

四渎:可有效缓解咽喉肿痛!开窍聪耳,清利咽喉。           

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屈肘;

第2步: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到肘尖的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处,即为本穴。(肘横纹到腕横纹12寸)

主治

手臂疼痛、麻木;

暴喑,耳聋,齿痛、头痛等五官疾患。

配外关、曲池主治前臂疼痛;

配听宫、天牖主治耳聋。

第22期 |

天府:调理过敏性鼻炎的良药!按一按

天府穴

天府:调肺气,清上焦,疏经络。

天,天空,指上而言。府,聚集处。天府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

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穴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穴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天府。

天府穴,专治“鼻症”。

与鼻相关的疾病,无论是敏感性鼻炎、慢性鼻炎、还是流鼻血等等,统统都可以交给天府穴处理。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坐位,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为本穴。

主治

咳嗽、气喘、鼻衄;

瘿气;

上臂痛。

金铃子散 川楝子 加元胡索 不知道有没有中成药。 如果没有就用 柴胡 茵陈10克 加上归尾 川芎行气活血 各20克。 你的问题应该只是气滞。没有瘀血吧! 左液下 用姜油 贬石一直往下刮。肝气条达了,肋就不痛了!

六字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养生方法,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中医名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一书中。它以“嘘、呵、呼、呬、吹、嘻”六个汉字发音时的呼吸吐纳,导引人体气息的出入,加上相应的肢体动作来影响人体的脏腑。所谓“五脏元真通畅,则气血安和,其外自能筋骨坚韧,颜面倩美矣。”只有人体五脏六腑的状况良好,内在的气血运行正常,那么身体机能自然正常,外在的面容肌肤才会美丽。六字养生法则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呵字治心气,呼字治脾气,呬字治肺气,嘘字治肝气,吹字治肾气,嘻字治三焦。

六字养生法中的“嘘、呵、呼、呬、吹、嘻”字音,一般为“xū、hē、hū、sī、chuī、xī”平音。注意六字中“呬”的发音与现代汉语的发音略有不同,呬不读xi,而读si。而且练习这六字的发音时音调要平。练功前要做好预备式,可以采用松静站立的姿势,也可以采用静坐的姿势,不拘泥于形式。要做到身心彻底的放松,精神专注,气息调整自然。身体所有关节、肌肉由上而下,彻底放松,以利于气血的运行,。

(一)嘘字法

  静坐练法,在床上坐好,两腿伸直,怒目扬眉,然后头部左顾右盼,来回慢慢转动。转到左边即发“嘘”字音xu,然后再怒目扬眉,头向右转,转到右边时发“嘘”字音。头正时吸气,头转到左右时呼气发“嘘”字音。

  站立练法:头部动作与静坐相同,另加双手拍肩动作。怒目扬眉,头部左顾右盼,头向左转,右手拍到左肩,头自右转,左手拍打右肩。头正吸气,转头呼气时发“嘘”字音。发“嘘”字音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如慢性肝炎、高血压病等均可练该法。

  自然练法:行住坐卧不拘,也可以不做其他身姿手势,工作学习之余单纯念这六字也有效。古人有“念时耳不得闻声”,“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的说法,但这些只是一家之言,我们在练习时当然也可以念出声,准确、自然、放松、随缘即可。  

  (二)呵字法

  面向东方静坐,在子时前和午时后各叩齿36次,用舌搅至唾液满时,漱口数遍,分3次咽下。咽唾液时必须猛咽有声,用意念送至丹田,然后吐气发“呵”字音,发音不要出声,自己能听到即可。发“呵”字音可以稳定心神,治疗心病,如失眠、冠心病、心律不齐等。如果合练“吹”字法以补肾水,心肾既济,阴阳平衡,可以祛病延年。

  (三)呼字法

  右手上举过头,左手插腰,向左转身,右手从左边自上而下弯腰去触左脚,然后起立。向上举手时为吸,手由上面下时吐气发“呼”字音。用相同动作两手左右交替上举•发“呼”字音可以醒脾。脾有病则消化不良,出现口臭、吐酸水等症状,脾属土,练“呼”字可帮助消化,增进身体健康,

  (四)呬字法

  两腿直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高举过头,使两肺尽量扩张,以多吸进氧气。然后左脚向前迈一步,脚尖点地,挺胸。双手后扬,同时吸气,接着右脚也向前迈一步,成立正姿势。然后双手随身体向下弯腰,同时呼气,发“呬 ”字音。发“ 呬”字音可以清肺,治疗肺病,如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慢性支气管炎等、都可练该法。

  (五)吹字法

  两脚尖和脚跟均并拢,双手交叉向上举,手心朝上,头上顶。然后弯腰,双手触地,再立刻松开,然后双腿下蹲,双手抱膝,呼气发“吹”字音。默念“吹”字,不发出声音,只自己听见即可。练“吹”字法时,要注意肾气上收,口唇似闭不闭,涌泉穴内收,足趾如抓物状。发”吹”字音可以固肾,肾属水,冬藏精,所以冬天可多练该法,以益寿延年。

  (六)嘻字法

  双手高举过头,握拳。抬头,两眼看拳,双手向上用力打30~50拳后,吐气时发“嘻”字音。一般要念“嘻”字6遍。

  发“嘻”字音可以理气调气,以治三焦烦热。三焦主命门相火,为六腑中最大之腑,是全身通气的道路、如三焦有病,出现寒热往来,口苦胸闷,恶心呕吐等症,都可练习该法。

中医说的“肝”具有藏血、主疏泄的功效。肝藏血的功能包括调节血量和滋养肝脏本身,肝主疏泄是指肝的疏通气机、影响情志、疏泄胆汁的功效。

除生理外肝气不疏对情绪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七情变化过激,过急、过久,超越了肝的调节限度时,就会打破机体内在的平衡状态,出现肝失疏泄、气机不调,通常会引起两个方面异常,一是肝气不疏,可出现抑郁寡欢、多愁善感、情绪低落等表现,二是疏泄太过,可见烦躁易怒、不能自制、面红目赤、头昏头痛等表现。,肝气的疏泄与调节情志常常互为因果,不是因郁致病就是因病致郁。中医在情志变化引起躯体出现各种症状时,治疗的核心常常是调理肝的疏泄功能,因为肝郁迁延日久,便可发展为血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

饮食调理:饮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除戒烟限酒外,不要吃油腻、肥厚、辛辣等食物,要适量多吃具有清肝泻热功效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红柿、绿豆、绿豆芽、黄豆芽、芹菜、白菜、卷心菜、金针菜、油菜、丝瓜、李子、青梅、山楂、柑橘等。

让我来回答:腋窝是可以拍打的,那里有一个穴位,主要是管心脏的,长期拍打的话,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凡事都有一定的量,每次拍打左右各50下,对你的心脏有保健的作用,但是不要太多!放心吧,没有什么问题!腋窝是可以拍打的,那里有一个穴位,主要是管心脏的,长期拍打的话,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凡事都有一定的量,每次拍打左右各50下,对你的心脏有保健的作用,但是不要太多!放心吧,没有什么问题!腋窝是可以拍打的,那里有一个穴位,主要是管心脏的,长期拍打的话,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凡事都有一定的量,每次拍打左右各50下,对你的心脏有保健的作用,但是不要太多!放心吧,没有什么问题!腋窝是可以拍打的,那里有一个穴位,主要是管心脏的,长期拍打的话,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凡事都有一定的量,每次拍打左右各50下,对你的心脏有保健的作用,但是不要太多!放心吧,没有什么问题!对我们的身体只会更好,相信我。谢谢!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注意过,有时候会无缘由的就觉得口干舌燥,即使充分喝水后仍然觉得嘴巴干干的,连唾液都好像分泌得少了。还有些人,睡了一晚上,早晨起来时嘴巴都干巴得张不开,可能还会带有苦味、臭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如果你发现这种症状较为频繁且还伴随着其他类型的不适,那么这篇文章可能不足以治疗你的症状。还需要去医院做肠胃、肝脏等相关 健康 检查,并在生活饮食等方面多做监测,以排除是身体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症。

但如果只是偶发性症状,能够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话, 那么不妨跟着这篇文章学习一些简单的中医通过按摩穴位调理的办法

中医认为,口干口苦大多与肝胆湿热、肝胃不和有关,二者往往相伴出现。肝气具有“生发”的作用,能够保证人体气机的升降舒畅,而胆气在身体中以下降为顺,二者协调运作,若肝胆出现异常,导致肝气过旺或是胆气上逆等,则会灼伤津液,出现口苦、口臭、口干等症状。因此,在穴位按摩上,也分为肝胆调理、生津液两类调理之法,而其中调肝气、抑胆火又为穴位按摩的重点。

一、调理肝胆(调肝气、抑胆火)

1、章门穴

按摩章门穴能够健脾疏肝、理气散结,特别是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口干口苦、腹胀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位于人体侧腹部,身体正坐,将手肘弯曲的同时并拢腋下,此时肘尖正对的地方便是章门穴。

方法:可用食指或中指关节匀速旋转按压, 左右两则穴位各按3-5分钟 ,每日按摩次数不限。

2、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与肝胆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能够有效缓解口苦之症。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在膝关节下方外侧有一个凸起的小骨头(腓骨小头),在此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处则为阳陵泉穴。

方法:可用拇指指腹按揉,或用刮痧板在穴位处顺着胆经方向刮痧摩擦,使穴位处产生温热感。一天两次,每次5分钟左右。

3、胆囊穴

经常按摩胆囊穴能够利胆通腑。先按以上方法找准阳陵泉穴位置,胆囊穴则在阳陵泉穴直下方2寸处

方法:按摩此处时若有疼痛感应注意或是胆道疾病,除手指按压以外还可以去专业机构刺血拔罐,建议一周一次。

4、侠溪穴

侠溪穴具有疏泄肝胆之火的作用,位于足背外侧,在第四脚趾和第五脚趾之间的白肉处。

方法:可用手指掐按,每日多次不限时按摩,能有效疏泻肝胆之火。

5、滑肉门穴

身体仰卧时,沿肚脐中线向上约一横指,再水平向外约三横指处便是滑肉门穴,按摩有酸胀感。对肠胃功能引起的反酸、口苦等症状均有抑制作用。

方法:可采取按压方式按摩,一日多次,每次3分钟左右,揉按时可能会出现打隔、放屁等肠胃蠕动现象,但要避免饭后短时内立马按摩。

二、生津液

1、承浆穴

承浆穴在面部下唇沟的正中凹陷处,经常按压能够生津润燥,对脸部肿痛、牙疼等也有缓和之效。

方法:以点揉按压为主,还可配合吞津保健之法。

2、列缺穴和照海穴

同时按摩列缺穴和照海穴,有利咽清热生津之效。

方法:可点揉,或在专业指导下埋针调理。

参考文献:

1司鹏飞:《基于口苦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西医身体观的比较研究》,2017年,《北京中医药大学》。

2梁兆松:《老年口干症,中医有妙方》,2019年,《上海中医药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7701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