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为阴,背为阳!按摩哪几个穴位,让你的腹柔软、背常暖?

腹为阴,背为阳!按摩哪几个穴位,让你的腹柔软、背常暖?,第1张

马上就要入秋了,入秋以后天气变化多端。或是身体免疫力抵抗低下的人,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得一些。

中医学上说腹为阴,背为阳。那么我们经常按摩哪些穴位能够让我们的腹柔软,背常暖呢?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外面做足部按摩。因为我们的足部有很多的穴位,而且足有足三阳足三阴等等。按摩这些穴位的话,可以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都说腹为阴背为阳大摩按摩足部的话,就可以调节我们的阴阳。做足部按摩的时候,我们可以盆浴,也可以做艾灸。就是弄一些中药来进行泡脚,或者是用艾灸条进行熏。

做艾灸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涌泉穴,如果弄这个穴位的话,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补精益气。

按摩手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当然按摩的时候一定要用对方法,我们在按摩手臂的时候一定是从手臂上端,然后一直按摩到我们的手指间。

如果是学过按摩的都知道我们从身体的内部往外这样按摩的话,有助于排毒的效果。而且当我们按摩到指尖的时候,如果轻轻用力就会觉得指尖有麻木的感觉,这样的感觉特别的舒服,而且能调节阴阳。

腹部按摩。腹部按摩这个是特别简单的,自己一个人在家里也是可以做的,我们沿着小腹顺时针旋转,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排出宿便,而且有解毒的作用。

平时我们自己在家的时候都可以对身体进行一些按摩,无论什么穴位,就算你不知道万一按到了那个地方对身体也是有一定帮助。

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

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3,推法: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的姿势,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

4,拿法: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连拿二十次,稍为休息,再连拿二十次,则胸中通畅,气息自渐调和了。

5,揉法:医生用手贴着患者皮肤,作轻微的旋转活动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单手揉和双手揉。象太阳穴等面积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对于背部面积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

不有单手加压揉法,比如揉小腿处,左手按在患者腿肚处,右手则加压在左手背上,进行单手加压揉法。肌肉丰厚的小腿肚上,则可使用下面的双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积,调和血行的作用,对于局部痛点,使用揉法十分合适。

扩展资料

按摩原理

当胃肠不舒服时,足三里是常使用的一个穴位,但是要区分实证和虚证,实证时,也就是患者舌苔发黄,舌苔较厚、口臭、便秘等,此时按摩右侧足三里时,要从左侧开始,顺时针按摩。按摩腹部能治疗便秘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因为顺时针按摩是顺着结肠位置的走向,通过按摩刺激增加结肠蠕动,产生便意。

反之,如果患者是舌苔淡、舌苔较薄,容易腹泻。那么就要采取逆时针按摩。逆时针按摩是为了补,阻止腹泻。但是到底是虚证还是实证,很多患者先分清自己体质后在实施按摩。

注意:不要在过分饥饿或饱餐的情况下进行。同时,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

参考资料:

——按摩手法

参考资料:

——按摩

水腑穴

主治:脊椎骨疼痛 、 脊椎骨痛 弯曲困难、女士经脉不调、肾虚、肾脏炎、口渴、便秘、肠炎、失眠、头痛、闪腰岔气、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急性肾炎、膀胱结石、小便不通。

取穴:在第四十脊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是。

原理: 水腑穴 即肾俞穴,具有补肾的作用,所治疗多肾亏的疾病。

01 按摩头部百会穴、风池穴

和头晕乏力、精神不振说“拜拜”

百会穴

取穴位置:两个耳朵向头顶连线的中点。

按揉方法:

①指腹按揉30秒,顺时针或逆时针各50~100下。

②掌心拍打1分钟,注意力度不要太大、时间不要过长。

风池穴

取穴位置:枕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中间凹陷处。

按揉方法:用食指和中指一起进行双侧风池穴的按揉,可以顺时针100下,再逆时针100下。

02 按摩手部合谷穴、阳池穴

摆脱疲劳,远离疼痛

合谷穴

取穴位置:用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处,然后下压就可以找到。或者食指拇指并拢后,虎口出现隆起肌肉旁边的凹陷处就是合谷穴。

阳池穴

取穴位置:可以将手背向上翘起,在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和无名指指缝处,有一个压痛点就是阳池穴。

03 按摩腰部肾俞穴、腰阳关穴

让您腰好、身体好

肾俞穴

取穴位置:位于后腰与肚脐正对的穴位为命门,命门穴旁开15寸就是肾俞穴。

按揉方法:双手握拳,用第二掌指关节点住这个穴位,缓缓按揉3分钟。

腰阳关

取穴位置:腰阳关穴于人体腰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脊相平。

04 按摩腹部神阙穴、中脘穴

告别食欲不振

神阙穴

取穴位置:神阙穴位于脐中部,属任脉。

按揉方法:一般以手掌按摩为主,每次时间为5~10分钟,每日2~3次。

中脘穴

取穴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位于脐中上4寸,属任脉。

按揉方法:一般以手掌按摩为主,也可予以点按刺激,每次时间为5~10分钟,每日2~3次。

05 按摩腿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忘掉烦恼、天天好梦

足三里

取穴位置:此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两筋中间。

按揉方法:用左右手指分别按揉左右腿足三里穴3~5分钟即可。

三阴交

取穴位置:此穴位于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

按揉方法:用左手大拇指按揉右脚三阴交穴,再用右手大拇指按揉左脚三阴交穴各3分钟即可。

06 按摩脚部涌泉穴、太冲穴

精神饱满、天天开心

涌泉穴

取穴位置: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处、脚缘两侧连线处。

按揉方法:睡前可以用手心搓对侧涌泉穴,使其微微发热为宜。

太冲穴

取穴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按揉方法:按揉2分钟。

这个是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上面的。

穴位在经络图上密密麻麻,就像是夜晚的星星,似乎是很难找准。其实,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路径和轨道,那就是十二条经络的位置。您只需找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条经络就行了。

其实,在学习经络的过程中,找穴可以说是最不重要的一环。穴位是什么?是路标,是参照物。很多人专找路标,却不看路,连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您找到路标又有什么用呢?比如说,胃痛时应该按摩胃经的足三里,书上说足三里在“膝眼”下三寸。膝眼是什么?就是膝盖的眼睛嘛!在膝盖骨下凹陷处。三寸到底有多长?这里的寸也叫同身寸,三寸是自己四指并拢的距离,那就在膝眼下7~8厘米胃经的那条线上去找,上按一下,下按一下,循胃经去找最敏感的点就是了。如果您此时正在胃痛,最敏感的那个点就是您自己的足三里。按对了,它会回应您的。那个点会持续地疼痛或酸胀一会儿,与按其他地方的感觉迥然不同。

要熟练,就要多按多找,要有探宝的兴趣和细心才行。您要记住,准与不准,没有死标准,每个人的身长不同、胖瘦不同、气血强弱不同、按压的力度不同,找不准很正常。穴位都在较为深层的位置,有些人把皮肤都揉破了,也不见得真揉到那个穴位了。比如,最重要的太冲穴,位置很好找,但很多人却没有揉到。这个穴一定要用手指掐进足大趾与二趾的凹陷中,才会真正起效,所以要把指甲铰平,不然脚肯定要被掐破的。以这种深度从太冲揉到行间,效果才真正显出来呢!还有像足三里这样在肌肉深层的穴,就要用指节来点揉。若用拇指肚轻轻地揉,像抚摸一样,根本就没把电路接通,经络自然也不会传导疗效。

古代的医家都提倡“离穴不离经”,就是说穴位可以找不准,但经络找对就行了。按不准穴的,就用敲打法,一敲打,就把那个宝贝穴位从身体深层敲出来了。因为通常穴位要比其他的地方敏感许多。

擦背能祛病健身,因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神经,摩擦背部可以刺激背部神经及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抗病防病能力。

人体背部有两条经脉,经脉上有大椎、命门等穴位。摩擦背部可以刺激这些重要穴位,通经活络,养心安神,调整各脏器的功能。擦背对失眠、便秘、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有治疗作用。老年人如能坚持长期摩擦背部,定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具体做法是用温热的湿毛巾自上而下,反复揉擦从风府穴沿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以感觉舒服为佳。每天1~2次,每次3~5分钟。

按摩腰眼穴是防治腰背痛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另外,按摩腰眼穴除了可防治腰背痛外,还具有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功效。按摩腰眼穴是防治腰背痛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另外,按摩腰眼穴除了可防治腰背痛外,还具有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穴位按摩方法

       1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        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2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腰眼处,每次5分钟左右。

双手后背,用手掌在腰骶部皮肤快速上下或左右摩擦按揉等,一天1~2次,每次100~200次。操作时,不仅感觉到局部发热,最好还仿佛有一股热流传导至前阴和小腹部,甚至通达到双脚。当然,由于用力的关系,一般自己操作的效果不如他人操作的效果好。可嘱被操作者屈肘前俯,坐在矮凳上,操作者立其侧,手掌伸直,用掌面着力,紧贴骶部两侧皮肤,自上向下连续不断地直线往返摩擦5~10分钟。此擦法有温经散寒、调和气血、补益下焦、清热利湿的功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735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6
下一篇2023-09-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