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飞天一号”火箭冲压组合动力发射成功,它到底有啥作用?

西工大“飞天一号”火箭冲压组合动力发射成功,它到底有啥作用?,第1张

冲压发动机由于不需要携带沉重的氧气罐,飞行器可以变得更小,更快,更轻。这种发动机可以成为推进人类的推进器,世界各国也竞相开始了冲压发动机的研究。

航天技术强大与否与一个国家强盛与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不只有西北工业大学的科学团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王兵教授团队成功试射了轻航大星号,两级火箭也实现了发动机进气道实现高效吸气的作用。同时也证明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相信经过这些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一定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其中。

事情发生经过是怎样的?

2022年7月4日,我国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学院空天组合动力创新团队牵头研制的飞天1号火箭冲压组合动力,成功发射升空引发网友热议,从相关视频中可以看出,看起来像一枚普通的火箭,但是里面却是暗藏玄机,冲压发动机吸入的气流会在发动机内减速并实现增压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发射成功对于我国的航天航空技术来说是里程碑式的进步。

它到底有啥作用?

此次研究的成功首次验证了没有燃料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火箭的多模态平稳过渡和宽域综合能力,对于我国的航天技术来说,突破了热力侯道,调节超宽包线,高效燃烧组织等关键技术,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对于我国的士气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吸气式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可以在高超声速巡航弹高超声速飞机天地往返空天武器等许多方面大显神威。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或许你已经对火箭着陆习以为常,毕竟SpaceX通过轨道发射已经成功发射了40多枚火箭,而且Blue Origin也用New Shepard对火箭进行了10次亚轨道飞行测试。

图解:2015年2月,SpaceX员工与龙飞船在加利福尼亚州霍肯的SpaceX总部合影。

但是正如发布的视频所展现的那样,当火箭从太空返回地球,快速穿过浓密的大气层后最终能够轻轻降落在一个很小一块地面上仍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成就。

图解:从左至右分别为猎鹰1号火箭、猎鹰9号火箭10版、猎鹰9号火箭11版的三个版本、猎鹰9号运载火箭全推力版的三个版本、猎鹰9号Block 5的三个版本以及猎鹰重型火箭的两个版本。

该视频展示了第一阶段SpaceX的二级“猎鹰9号”火箭在发射公司的机器人“龙”号货运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之后返回地面。

我们可以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观看,其中包括一个火箭视角和一个由助推器上的照相机提供的视角,这场引人瞩目的下降之旅中间产生了两个分离的声波爆。

图解:第一阶段的SpaceX“猎鹰9号”在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号货运飞船不久之后,于2019年7月25日精准着陆返回地球

7月28日,SpaceX的创始人兼CEO埃龙 马思克在推特发布了这段视频,并介绍到“猎鹰火箭随着双声爆从太空重返大气层。”

这已经是第一阶段中“猎鹰9号”特有的的第二次着陆,它曾在五月参加了另一项太空舱发射任务;同时周四的发射也是这条特殊的“龙”创纪录的第三次发射,因为它曾在2015年4月和2017年12月进入过轨道实验室。

图解:COTS2任务中,龙飞船被加拿大臂2捕获,停泊于国际空间站。

像这样的资源再利用是马斯克特别期待实现的,因为这位亿万富翁企业家希望能够通过大幅消减航天飞行的成本,使得火星殖民和其他雄心勃勃的 探索 在经济层面变成可行的。由亚马逊平台的创始人杰夫 贝佐思运营的公司Blue Origin也有着同样的远大目标。

图解:龙飞船正在接近国际空间站。

“龙”最近一次运行于7月27号,星期六,抵达国际空间站,运送了超过5000磅(2270公斤)的物资和设备;NASA的工作人员介绍到这其中大约有一半是科学仪器装置,能够让国际空间站的成员们在未来的几周甚至是几个月里进行很多额外的实验。

此次“龙”号货运飞船将与国际空间站连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它将返回地球轻轻降落在太平洋上。

相关天文知识

蓝色起源(Blue Origin)是一家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肯特市的私人太空公司,由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于2000年创办。在2011年连线杂志的一篇采访报道中,贝索斯提到蓝色起源的使命是提高太空旅行的安全性并降低其成本。目前该公司正在研制亚轨道和轨道飞船,并在2012年成功测试一种与阿波罗飞船和神舟飞船都不同的载人飞船逃生系统。

图解:在CRS-8任务中,猎鹰9号运载火箭第一级首次成功降落在海上无人驾驶着陆船上。

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是美国一家私人航天制造商和太空运输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霍桑。SpaceX由企业家伊隆·马斯克于2002年创办,目标是降低太空运输的成本,并进行火星殖民。 SpaceX现开发出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及龙系列飞船,用于运送荷载至地心轨道。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Mike Wall- doctor261- livescience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3月4日,NBA迎来焦点大战,哈登率领篮网重返休斯顿对阵火箭。首节比赛,哈登得到5分5板3助。篮网并没有痛下杀手,首节仅仅30-27领先3分。赛前,火箭还给哈登制作了致敬视频,哈登也热情回应。

比赛开始前,哈登在场地上热身,随后走到中线附近与火箭助教卢卡斯聊了几分钟。此后,火箭总经理斯通走过后,两人亲切拥抱。而火箭方面也只制作了感谢哈登的视频,暂停期间在大屏幕上播放。而哈登则是起立双手合十表示感谢,而现场也是一片欢呼,场面非常暖心。

本场比赛,火箭的阵容非常薄弱,由于豪斯出现伤病,加上戈登继续缺席,火箭此役只有8人能够出战。而篮网方面虽然杜兰特继续缺阵,但其他球员都能正常出战。赛前看起来,两队之间存在非常巨大的差距。

首节比赛开始后,双方打得比较胶着。哈登还是像往常一样,更多担任组织者。首节比赛,哈登得到5分5板3助。欧文首节8中3得到7分,而布朗的手感非常不错,3中3得到7分。首节比赛,篮网命中了6记三分。而火箭方面,虽然只有8人能够出战,但沃尔延续了上一场比赛出色的状态,单节得到12分3助攻。斯特林布朗也得到6分,奥拉迪波4分4板。首节战罢,火箭仅以27-30落后3分。

对于火箭来说,面对篮网能够打出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不容易。他们此役想要在篮网身上终结12连败,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面对哈登,火箭众将显然也憋了口气想要证明自己。

在火箭升空过程中,其加速度的变化主要受到推力与阻力之间关系的影响。具体来说,当火箭推力大于阻力时,火箭受到的合力是朝上的,即加速度是朝上的,并且很大。随着火箭推力的减小,加速度也减小。然而,如果火箭在升空过程中没有得到新的燃料补充,其推力将会减小到小于受到的阻力,此时火箭的加速度就会朝下(与运动方向相反)。

多级火箭可以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在某个阶段补充新的燃料,以此提高其射程和最终速度。在火箭推力为0时,火箭只受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此时加速度即为向心加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火箭升空过程中的具体加速度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推力与阻力之间的关系、燃料消耗、飞行高度等。因此,火箭的加速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飞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休斯顿火箭近几年命途多舛,德安东尼的炮轰战术宣告失败被球队解雇,新赛季相继送走威少、哈登、PJ塔克、奥拉迪波等核心,摆烂之心路人皆知,现以16胜49负的成绩排在联盟垫底。常规赛即将结束,火箭拿到前三名选秀权的几率很大,今年夏天有大批青年才俊参加选秀大会,被誉为是井喷的一届。火箭的首轮签应该选谁呢?休斯顿媒体推荐了三人,分别是坎宁安,莫布里和格林。

坎宁安身高6尺7,体重230磅,当代NBA高大控球手非常吃香,从投射、防守、视野和控球方面来说,绝对是这届新秀基本功最扎实的一个,也被各大媒体推举为状元郎,选秀模板:东契奇。他坎宁安的缺点也十分明显,运动能力不够优秀,属于地板流,对于弱侧的包夹处理能力不够,防守端有些偏激,犯规较多。

埃文莫布里,身高2米10,臂展达到2米2,体重90公斤,他的进攻手段和心理素质都十分纯熟,与勇士榜眼怀斯曼的对决中,攻防两端完全压制对手。 可是他的身体偏瘦,强对抗中并不占优,打法上像极了灰熊中锋贾伦杰克逊。他被誉为本届大会中最好的内线,火箭可以考虑。

得格林者得天下,杰伦格林也是好样的,他的身体素质十分劲爆,且投篮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模板竟然是乔丹、科比。格林拥有极高的上限,若培养不利,很有可能成为水货。格林16岁的时候拿下了U17世界杯并当选MVP,年纪不大就拥有高达百万的代言合同,可见他的实力有多么出众。火箭拥有了小波特和泰特,格林有可能是火箭的备用选项。

火箭上次获得状元签选中了姚明,今年大概率得到状元签,总经理会将哪位青年才俊揽入麾下,让我们拭目以待。

楼主你说的其实是个简单的物理问题,一般火箭进入太空后就和卫星分离了,所以我用卫星来说明这个问题。卫星进入太空后是做圆周运动(确切的说是椭圆),这时候它的运动方向和它受地球引力的方向垂直,力F,卫星质量m,和卫星距地心的距离R的关系为F=mv/r时,卫星可作永恒的圆周运动。而不是楼主说的靠惯性直飞布停。在这个圆周运动中,由于力始终和速度垂直,所以速度大小不增加,但速度方向一直改变,这也是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下面是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希望楼主能够跟好的明白。

人造卫星分成同步地球卫星和不同步卫星。同步卫星,理论上是不需要推力的,他在太空里做圆周运动,圆心是地球,地球对它的引力是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周期和地球的自传同步。所以他相对于地球其实是静止的,理论上是不需要动力的。但它在进入本身的轨道时候可能要变轨,这时候就需要推力了,但可以肯定,这种卫星上携带的动力是很少的,因为成本太高。人类第一次把卫星送上天时,用了几吨甚至几十吨的燃料,可送上去的卫星只有八公斤重。东方号一号的卫星也只有百斤左右,而耗掉的燃料却惊人的大。所以卫星上很少能携带动力燃料,能携带的都是各种精密的仪器,靠收集太阳能来工作。

不同步的卫星,比如军用间谍卫星,他要不断的加速和变轨,这种卫星的运动是很复杂的,我也搞不明白。比如说这种卫星要想加速必须先减速来变轨,降低自己的运行高度。至于飞向月球的火箭,那个就更加复杂了。估计楼主是高中或者初中生,等读完高中物理你就能明白这些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239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