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为何选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为何选黎元洪为都督?,第1张

坚持共和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的幕僚中有的主张不接受册封,有的主张容忍一下再从长计议。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使牺牲个人,亦所甘心。”

    其实,在袁世凯迫不及待黄袍加身、授意杨度成立筹安会为其称帝作准备时,一些趋炎附势者风起云涌,伪造民意,以迎合图荣。袁世凯深知实行帝制非利用黎元洪不足以资号召,屡次派员示意黎元洪玉成,而黎元洪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1915年8月6日以后,既不出席参政院,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愿意回到原籍黄陂休养,但都没被袁世凯允许。

   黎元洪知道离开北京是办不到的了,就借口夫人有病,居住瀛台过于寒冷,设法离得远一些。袁世凯终于同意他迁居东厂胡同。自11月起,他拒绝领受副总统的薪金和公费,请袁裁撤副总统办公处,并向参议院请辞副总统职务。此间,他对任何人都很少开口说话,以至像哑巴、木头人一样。

    封王令发布后,袁世凯令在京文武百官赴东厂胡同黎邸祝贺,恳即日就封。在国务卿陆征祥宣读贺词后,黎元洪当即答道:“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决不敢领受。盖大总统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义之勋,故优予褒封。然辛亥起义,乃全国人民公意,及无数革命志士流血奋斗,与大总统主持而成,我个人不过滥竽其间,因人成事,决无功绩可言,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言毕,转身进入居室。百官默然离去。

   下午,袁世凯又派永增军衣成衣匠至黎邸为黎量身做亲王服。黎坚拒不允,说:“我非亲王,何须制服?”一面具呈坚辞。隔了数日,政事堂送公文至黎邸,封面书“武义亲王开拆”,被收文者误启,呈黎阅时,黎元洪大怒:“我非武义亲王,岂能收受此公文!”饬令退还。

   袁世凯又下令劝黎不要固辞,但黎置之不理。袁派内史监阮忠枢、公府顾问舒河阿前往黎邸,察看黎的态度,阮公然称黎为“王爷”,并说袁还打算加黎“副元帅”、“辅国大将军”称号。黎元洪忍不住吐出一句话:“你们不要骂我!”黎已看出袁世凯是个极端不讲信义的人,如果接受王位,只能落个骂名。黎元洪没有勇气正面反对帝制,但他坚决不做这个并不光彩的王爷。

    在此前两年,人们就看出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劝黎反袁。黎元洪说:“目前国情,以统一及安定民生为主,若全国统一,国会告成,袁如有野心,予志自雄,变更国体,即为违反约法,为国民公敌,不啻自掘坟墓。予当追随国人之后,誓死反对。即使予毁家灭身,继起者亦大有人在,中华民国断不灭亡。”在袁世凯称帝时,黎元洪坚定遵守与国民政府的约言。

    黎元洪与袁世凯是儿女姻亲,向例年节均有馈赠。就在袁氏称帝这年,袁送黎之礼品用红帖书 “赏武义亲王”,黎怒而拒收。第二天,袁自称“姻愚弟”,黎才收了。

    纵观黎元洪一生,身不由己当了几回傀儡。但这一回真的硬梆起来。人称“黎泥菩萨”、“好好先生”的黎元洪,在反对袁世凯称帝、拒受册封诸事上是那么坚决,可见其于大处绝不糊涂的一面。

  

  

    历史的偶然性中常常蕴涵着必然性,戏剧性的历史事件下面常常隐藏着非戏剧性的客观规律。我们只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还是能够解开黎元洪身上的许多谜团。

  

  应该说,黎元洪在武昌起义后出任军政府都督,是历史的必然,作为一个旧军人,他很快顺应了历史潮流,倾向共和,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后来在袁世凯“洪宪”帝制的闹剧中拒受王封、消极抵制;在两任大总统时能与段祺瑞、曹琨、吴佩孚等军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斗争,具有维护共和、反对封建独裁的动机和目的。

  

  以次纪念 辛亥革命95周年,排满共和大英雄黎元洪万岁!!!

在公元1911年,即大清宣统三年。在湖广首府的汉口。革命党人由于行动不慎。被满清政府发现,开始大肆搜捕革命党被迫准备发动武装暴动,但由于黄兴没有赶来。而且当时时间紧迫,面对满清的搜捕。万般无奈的革命党人在孙武和张振武的带领下在十月十日晚八点三十分发动起义,由一个叫熊秉坤的带领下首先直扑汉口楚望台军械库。一举成功,拿下汉口,革命党人一鼓作气第二天拿下武昌,汉阳,至此武汉三镇正式成为革命党人的天下。这就是震惊天下的武昌起义。而作为大清驻守湖广的最高行政长官瑞澄和军事长官张彪却惊慌失措。临阵逃脱。可以说,武昌起义在革命党和大清都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成功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党人的意外成功,但却是群龙无首。在当时张振武等人的职务根本无法指挥这些大头兵,而他们在革命党内的资格也无法领导党内同志。尤为严重的是,他们随时都面临着大清湖广第六镇军队的反扑。就在此时,有一个人走进了革命党人目光里,此人就是时任武昌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的黎元洪。黎元洪生于1864年,逝世于1928年。黎元洪参加过甲午海战,当时担任广甲舰二管轮。在甲午海战中广甲舰由于触礁搁浅、没有参加后续战斗。在日舰攻击之下,黎元洪被迫跳海逃生。1895年,在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邀下,前往武汉,执掌湖广水师舰队,也就是是说大清的长江舰队实际上是在黎元洪的控制之下,麾下六艘军舰。

在武昌起义的当天,黎元洪的表现很不错,亲手击毙两个革命党,然后呢换上便衣。准备出逃。但却被革命党人活捉,而且当时革命党三个主要***孙武,张振武,蔡继民都希望黎元洪当武昌督军,领导和指挥革命党,黎元洪当然言辞拒绝,但革命党人并不答应,被众人强行带到楚望台军械库。公开宣布革命党已经公推黎元洪为武昌大都督,而且以黎元洪的名义发布公告,以达到继承事实。而黎元洪却连续绝食两天抗议,但在第二天晚上张振武对黎元洪说了一番话,言道:我们已经以你的名义发布公告。你是革命党的武昌大都督,如此一来,无论我们是否成功你都是魁首,满清能饶过你?事成你是华盛顿,是败你是拿破仑。一番谈话让黎元洪幡然醒悟,当即剪掉辫子,首次以湖北军政府大都督的名义会见法美两国领事外交官。通知相关情况。随后正式宣布相关法律。标志着湖北正式独立。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张振武为何让黎元洪担任湖北大都督,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个决定是极其正确和英明的,因为在当时在革命党内根本无人可以服众。在资历,职务,威望,名声这些条件里没有一个可以压住场的人。再者就是武昌起义的成功,是谁也没有意料到的,以张振武为首的革命党人根本没有合理的计划。这些革命党人愿意为革命事业去牺牲一切,但此时缺乏目标和主事之人,也就是说没有掌舵的 ,在当时满清宣传他们是乱党悍匪。为了证明革命党人不是乱匪,也必须推出一位满清阵营的人,而且此人资历,威望都必须得到整个武昌全体官绅民众的认可和相信。这些也只有黎元洪最合适,在湖北素有黎菩萨之称。官声不错。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以张振武为首的革命党人这个明智的决定证明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革命的继续向前走,不至于被满清扼杀在摇篮里,而事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个举措的正确性。

从稳定人心,希望得到欧美国家的暂时不干涉,也只有找满清官员。因为他们熟悉体制运作,能够得到各个方面认可,而革命党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举荐;黎元洪是不得已为之。但这只占很小的一个部分,但应当说,正式由于黎元洪出任湖北大都督稳定了局面。为日后推翻满清统治打小了坚实的基础。也由于此,黎元洪得以出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

自然是黎元洪。他半推半就当了这个都督,这一点,历史课本里说过了,很多人都知道。不过,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表现的具体细节,在课本中不可能呈现多少。

黎元洪对武昌起义的贡献很不打的小,因为革命军是在起义成功占领全城之后才找到他的。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那些有职位有身份有名望的人才能镇得住场子,而当时的武昌城,官儿最大名气最响的也就是黎元洪了——第21混成协协统,相当于现在的旅长,他的上司、第8镇统制(相当于师长)张彪已经跑路了。

黎元洪当上都督后,他要求回家拿东西,革命军担心他跑了,派出12名军士“保护”。黎元洪的小心思小算盘,当时就被身边的革命军看穿,如陈磊对身边的人说:“黎是故意做状,如革命失败,他便可求清廷原谅;如革命成功。”稍后,他干脆直接对黎元洪把话说开了:“你的辫子尚未剪去,你身为都督该作一个模范,先去剪辫子以示决心,听说你到咨议局茶饭不进,今有一言奉告,现在是民国了,你尽忠民国便是开国元勋,若尽忠清室,就该早点死节,二者必居其一,如今这么装模作样,实在令人不解。今天做都督的人很多,不一定非你不可,望三思之。”黎元洪心思被揭破,好尴尬,只能同意剪辫子先。

黎元洪在武昌起义中的表现令人不解,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革命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成功了。但在当时,绝大多数像黎元洪那样的旧官僚甚至革命派自己,对起义能否取得最后成功并无多大信心——毕竟之前已经失败十几次。如果起义被镇压,革命失败,作为湖北“叛军”的头儿,必然被追责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结果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影响

引领革命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5]

黎元洪为都督,实为借势而为之临时举措武昌之役猝然而起,革命党标志性人物无有一人在武汉三镇,且革命党内派系有别,推举黎为都督,实乃一时之需。

孙中山回国的时候,正是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朝军政大权,各地革命军正面临几乎弹尽粮绝、而袁世凯北洋六镇大举围攻的危机关头。革命也需要钱啊,当时各支起义军都以为孙中山募集了海外侨胞的巨额捐款,而且有能力获得洋人的支持,因此才拥立孙中山为民国首任大总统。但实际上,由于海外华侨因资助他孙中山搞武装革命起义屡战屡败,对其信心难免产生动摇,故孙中山募款并不顺利,在武昌起义打响之时,他所获寥寥。不过历史也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忙中出乱,让名不副实的孙中山成了民国的创立者、首任大总统。

武昌起义宣统三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夜间,驻在武昌城内外的新军发动起义,攻占总督衙门,清朝官吏遁逃。但当时革命派的重要***都不在武汉,起义士兵筹划组成湖北军政府时不懂得保持领导权的重要性,以为需要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出来组织政府。于是,清朝高级军官新军协统黎元洪被请出来当都督,立宪派汤化龙当了民政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2095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