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后有哪些症状表现?有无膝关节内其它结构的损伤?

半月板损伤后有哪些症状表现?有无膝关节内其它结构的损伤?,第1张

当膝关节突然旋转或跳起落地时,由于惯性力或侧向冲击力的作用,膝关节内的半月板受到挤压而移位,造成半月板损伤。患者常说JOINT侧痛(内侧或外侧),疼痛位置较固定,膝关节伸直时有弹跳障碍,上下台阶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走时常打软腿。检查时,股四头肌萎缩是常见的,关节间隙有压痛,膝关节过度伸展时有疼痛,旋转和挤压膝关节时有疼痛和弹跳。

半月板损伤后有哪些症状表现?有无膝关节内其它结构的损伤

半月板损伤多见于运动员、矿工、搬运工等,男性多见,这是因为男性喜欢运动和体力劳动造成的。大多数病人都有明确的膝关节扭伤史和膝关节疼痛史,很快关节肿胀,流脓不能解开,休息一周左右,肿胀消退,关节功能逐渐恢复,但总感觉不稳定,有时出现关节不能解开,也不能扣锁的状态,只能摇晃一阵子或摇晃或出现 "咔嚓 "声,膝关节运动才能恢复正常。

需要指出的是,半月板损伤的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特殊性,所以急性期很难做出诊断,一般在3周后就有能力明确诊断。X光片检查常无异常发现,膝关节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所以怀疑半月板损伤的朋友,请及时到正规医院骨科治疗,而不能盲目求医,以免影响诊断和治疗。

半月板损伤后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关节肿胀、弹响和交锁、股四头肌萎缩、腿部柔软跳动、膝关节间隙或半月板部位有明确的触痛。常见的压痛征象是沿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空间或半月板周围的局部压痛。膝关节完全屈曲在90°反弹之间,主要表明半月板后缘的撕裂。膝关节大直位弹跳时,半月板的中部或前部被撕裂。膝关节活动受限,运动功能障碍不能行走,因为半月板损伤会造成关节压迫,影响膝关节的屈伸,疼痛会造成不能负重行走的症状。

关节有时出现响声,一类是生理性的,另一类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响声

偶然发生的单一响声,常常是在人体突然做较快或者不太自然的动作时,比如中学生玩闹时突然被别人在背后猛拉上臂,致本人低头、弯腰时响起。原因是用力较猛,速度较快,肩关节活动范围又较大,使得关节面来不及充分契合,一侧关节面磨擦到另一侧关节面边缘较粗糙骨质而发出了响声。由于是骨与骨之间轻微碰撞发声,故类似于轻轻击鼓,声音较小且沉闷。再如下山或下楼时不慎趔趄,髋关节( 大腿根部 ) 由屈变伸,关节周围的肌腱或者筋膜等组织滑过关节旁股骨的突起部位而发出响声。由于肌腱和筋膜为纤维结缔组织,与琴弦的性质相似,滑过股骨粗隆(股骨的突起)相当于拨动琴弦,因此声音较响且清脆。另一种为扳伸手指发出的响声。即一些人乐此不疲形成习惯的手指弹响。由于手指的特殊构造,指关节的屈伸是由滑行在腱鞘中的屈指肌腱牵拉的,当手指过分弯曲或者由屈迅速伸直时,肌腱就会发出震动声。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常扳伸手指是一种不良习惯,不应效法。

病理性的响声

与生理性弹响不同,病理性弹响主要是关节囊较松引起的。如当髋关节弯曲时,股骨头经常会滑过髋臼上缘而产生弹响。因此,先天畸形、后天外伤、炎症等多种原因导致髋关节囊松弛者,均可出现髋关节弹响。膝弹响的原因较多,如关节中出现碎骨片、半月板损伤、

先天性骨关节畸形

等均可出现弹响。膝弹响的另一特点是走路时可能发生“打软”或者被“卡住”,有时还伴有疼痛。指弹响多见于手工劳动者、打字员、与电脑为伍的都市白领、家庭主妇,表现为手指弯曲后不能伸直,用另一手扳直该手指时发生弹响,又称为扳机指

,或者屈指肌腱炎

。肩弹响的原因一种为肩关节囊松弛导致肩关节脱位或者半脱位;另一种是关节处软组织变性,活动时滑过骨突起而产生的弹响。由此可见,肩弹响以病理性弹响为主,除非是发生了打闹、嬉戏等偶然情况。

最后要指出的三点

1 鉴别生理性弹响还是病理性弹响其实很简单:偶尔发生的单一关节弹响,尤其是在趔趄、打闹等特殊情况下发生的大都为生理性的,无需多虑。经常反复出现的弹响,尤其有疼痛、关节交锁 (卡住 )等并发症状的关节弹响大都是病理性的,应该去医院诊治。

2锻炼身体应讲究科学,避免盲目。除了肩关节过度锻炼会造成不适外,膝关节弯曲进行绕环锻炼过度也可导致膝关节囊松弛,“扳机指”患者反复屈伸手指,会导致病情加重,迁延难愈。

3有个别人偶尔发生了生理性弹响后,心里非常紧张,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换体位,试图再次重复响声,尝试找到病因,这是没有必要的。

其实大家在生活中的时候可能是没有见到过跟腱断裂,所以就很陌生,但是对于一些运动员来说这样的受伤却是在所难免的,但为了自己的比赛却又不得不放弃好好的静养,这样就会导致再次的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些跟腱断裂的康复训练介绍。

康复训练:

从手术一个月后去掉石膏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早、中期训练旨在松解踝、跟部伤、术后粘连,恢复踝关节伸屈活动度和精细运动调节功能。早期阶段(术后46周)以床上踝关节的非阻抗伸屈功能活动为主。中期(术后15-3个月)应下地走路和进一步功能锻炼,如向前和向后走路、蹬功率自行车、足滚圆木练习等。初下地训练时,鞋跟应适当垫高,以减轻对跟腱的牵张力,待适应后再逐步将鞋跟减低。后期(术后3-6个月)以恢复踝跟肌、腱抗牵拉张力的肌力训练为主,如负重起踵练习、踝背伸抗阻练习等,为重返训练场作最后准备。

缝合术后康复程序

一、早期——屈曲30度石膏固定期(0-4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尽可能避免肌肉萎缩。

(一)、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二)、术后一天:

1、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跟腱断裂康复的训练,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么在生活中的时候,如果自己也碰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就不能够再干重的体力活,要好好的在家里卧床休息,适当的做一些康复训练。

解剖学有一个基本姿势,叫基本解剖姿势,就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以这个姿势为基础,身体中间为内,两侧为外。所以向内侧旋叫选内,外侧叫旋外。关节角度变大,叫伸,角度变小,叫屈。

屈伸运动发生在冠状轴上,运动时两骨相互靠近。首先,你得理解,什么是冠状轴。冠状轴是从左右方向上贯穿人体的假想轴线。

在解剖学标准姿式前提下,肘关节弯曲时叫“屈”,肘关节伸直时叫“伸”。但解剖学关于屈伸的第二条原则是,“向腹侧运动时为屈,向背侧运动时为伸”。以肩关节为例,此时,手臂向前抬起的动作叫“屈”,或“前屈”。而手臂向后抬起的动作叫“伸”,或“后伸”。

扩展资料:

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软骨有弹性,还能减缓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

关节囊是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层可分泌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关节腔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正常时只含有少许滑液。

-关节

在《健身教练》的教材中关于人体关节的5种运动方式:

(1)屈伸: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左右方向)在矢状面(前后方向)内做的运动一般来说,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则相反

(2)外展、内收: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做的运动运动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向身体正中面靠近为内收

(3)回旋:运动环节绕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做的运动由前向内旋转为内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转为外旋(或旋后)

(4)环转:运动环节以近侧端为支点,绕额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做连续的圆周运动此运动可描绘成一个圆锥体图形的运动,故又称圆锥运动如上肢在肩关节处做向前或向后的绕环运动

(5)水平屈伸: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做前后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形式,生活中少见,如上肢(或下肢)在肩关节(或髋关节)处,外展90度后再向前运动称水平屈,如向后运动则称水平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208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