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群—身体主要核心肌肉

核心肌群—身体主要核心肌肉,第1张

     核心肌群这个名词已渐渐广泛用于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指负责维持脊柱稳定的肌肉群,依其功能和属性,核心肌群可分为两大群: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肌群(local stabilizing muscles);表浅核心肌群,又称为整体稳定肌群(global stabilizing muscles)。

•第一群为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肌群(local stabilizing muscles),包括多裂肌(深层)、腹横肌、腰大肌、腹内斜肌后部、横突间肌、棘间肌和回旋肌、横隔膜及骨盆底肌等,它们中有的直接与椎体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有的则是通过各肌肉的协同收缩调节腹内压来维持各椎体间的稳定,并使腰椎维持在正中区域(neutral zone)。

•第二群为表浅核心肌群,又称为整体稳定肌群(globalstabilizing muscles),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及臀部肌群等,其收缩时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并产生较大的动作力矩,因此可对抗施加在躯干上的外来负荷,维持整个脊柱的姿势,此为维持脊柱稳定的第二道防线。

     起自下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段,肌束向前内方横行,移行为腹横肌腱膜,经过腹直肌的后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止于白线。腱膜下内侧部及最下部的少量肌束分别参与腹股沟镰和提睾肌的组成。

作用:腹前外侧肌群主要构成腹腔壁以保护腹腔脏器。肌群收缩时,可增加腹内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还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

 

     腹横肌、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三条肌肉就像肚子的一座墙般,在增加腹内压的功能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腹内斜肌的肌肉纤维走向与腹横肌相似,腹外斜肌的表层且较大的肌肉,可避免骨盆过度前倾,以及避免腰椎的过度伸展跟扭转。

     起始于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分,肌纤维呈扇形展开,上部止于下3对肋,中部斜向内上方,下部斜向内下方。后两部肌纤维在腹正中线终止于白线,向内下方止于耻骨梳。最下部的少量肌束随精索向下包绕精索和睾丸,称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

     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横隔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收缩时增加胸廓的容积,且与腹横肌共同收缩而拉紧胸腹筋膜,因而增加腹内压促使脊椎趋於稳定。

 

     骨盆的肌肉包含了提肛肌与尾骨肌。收缩时,使邻近的内脏筋膜和胸腰筋膜产生张力,进而提升腹内压。

 

     在脊椎稳定上只有较小的贡献,其所扮演的角色是在躯干的屈曲功能,维持矢状面上的动态平衡。

 

     位于脊椎的两侧连接髂骨,是个典型的以等长收缩的方式来稳定脊椎,能在行走时将骨盆维持在正中的位置,避免不正常的骨盆倾斜。主要也是负责脊椎侧弯的动作与单边抬骨盆,通常跟腹斜肌协同收缩使骨盆向前倾斜。

     由骶骨延伸至头颅的一群肌肉,包含外侧的髂肋肌、中间的最长肌、和内侧的棘肌,相对于腹肌,其主要的功能是伸张躯干,使脊椎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下。当躯干做屈曲运动时,竖棘肌担任缓冲的角色,利用离心收缩避免脊椎被突然的弯曲。

     多裂肌起自横突,止於上二节椎骨棘突,深层的稳定肌肉虽然是小肌肉群,但是利用这微小的力量,替脊椎做调整达到稳定的效果。

     多裂肌对维持矢状面和额状面上的平衡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肌肉位置:横突间肌-腰椎的横突之间;棘间肌-腰椎到第二颈椎的棘突之间;回旋肌——起自胸椎的横突,止于上一节棘突。肌肉短但分部广,类似多裂肌,是脊椎与脊椎间的小肌肉,功能在於微调脊椎跟脊椎间的位置。横突间肌和棘间肌可以透过脊椎位置的移动,提供回馈,进而维持脊椎的稳定。这些肌肉可以透过神经肌肉控制系统调整脊椎稳定,并且可细微的调整韧带达到稳定脊椎的效果。

     主要负责髋关节伸张的动作,在一些较激烈的躯干伸张动作和下肢伸张、外展和外转动作中,都有明显的肌肉激发状态,但在站立姿势时,较不负责静态的调节。

     位于大腿后侧的双关节肌肉,自骨盆的坐骨粗隆连接至胫骨外髁和腓骨头。如果是在站姿时,臀大肌会协同腿后肌将大腿向后伸张,做等长收缩保持稳定。

核心肌肉包括的肌肉有:腹肌深层的腹横肌、骨盆底部的盆底肌、肋骨底部的横膈膜、周围的多裂肌。核心肌群其实是指我们上半身与下半身连接处的肌肉,它们包围在腹部的前后,负责保护脊柱的稳定。

1、腹横肌

它就像一条腰带缠在腹部,上面是胸腔、下面是髋部。深层的腹横肌力量越强,就越能把外层的六块腹肌撑起来。同时腹横肌也是保证脊柱稳定,保持良好姿态的重要肌肉。

2、盆底肌

上厕所用到的肌肉就是盆底肌,打喷嚏、咳嗽时这些肌肉会不自觉的收缩。因为它位于骨盆的底部,就像一个篮子保护并支撑着腹部的器官,同时稳定髋部。能改善男性勃起、提升女性性感知能力的提肛运动就是在锻炼盆底肌。

3、横膈膜

在呼吸时,胸腔的一起一伏就是由横膈膜和其他胸腔肌肉一起完成的,呼气、吸气都与它相关。

4、多裂肌

多裂肌就像与脊柱平行的一条带子,提供支撑使我们能保持直立。

腹直肌

起点:耻骨联合耻骨结节

止点:5~7肋软骨前面,胸骨剑突

1功能:让耻骨联合靠近剑突,稳定骨盆,保护腹部

上固定:两侧同时收缩时,骨盆后倾。收腹。

下固定:单侧收缩,同侧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脊柱前屈。降肋骨呼气

在身体前面稳定骨盆,(后面竖脊肌)。

腹直肌发力,抑制肋骨外翻。

紧张时,推腹部脏器向内,放松时,腹部脏器向外掉。

孕产后,腹直肌会分离。与腹横肌腹内外斜肌有关。

做仰卧起坐错误时,腹部隆起,是腹直肌发力,会让腹直肌变硬。如果腹直肌分离时做仰卧起坐,会加重分离。

紧张时,骨盆后倾。无力,骨盆前倾。

腹直肌力量,需练习仰卧上举腿,卷腹,让耻骨联合靠近剑突的动作。

2对①骨骼②体态的影响

①影响剑突耻骨联合位置

②导致骨盆后倾,驼背

3对①脏器②呼吸③情绪的影响

①促进消化系统。

②降肋助呼气。太紧张时,影响呼吸,吸气吸不满

③紧张时会驼背,影响到心情

5疼痛分析及原理

紧张时,骨盆后倾,腰背疼。两侧张力不正常会影响脊柱

腹外斜肌(V字型肌肉,手插口袋)

起点:5~12肋骨外面

止点:后部止于髂嵴。前部移行为腱膜,参与形成白线。下缘止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形成腹股沟韧带。

功能:(让肩膀找向对侧髂骨)

上固定:两侧同时收缩,骨盆后倾

下固定::单侧收缩,同侧脊柱侧屈和对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脊柱前屈

腹内斜肌(A字肌肉)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10~12肋骨下缘,前部移行为腱膜,参与形成腹直肌鞘前后层和白线。

功能:下固定,单侧收缩,同侧脊柱侧屈,和对侧腹外斜肌协同完成同侧回旋。

1功能:

腹内外斜肌让肩膀找向对侧髂骨,侧屈,收腹,上固定抬腿。增加腹内压,骨盆后倾

2对①骨骼②体态的影响

同腹直肌

3与运动的关系

与身体扭转有关(有一侧的缩短,就有对侧的拉长)。

提供稳定的腹压,保护腰椎。

4对脏器呼吸情绪的影响

同腹直肌。与生殖系统有关

5疼痛分析及原理

维持腹部稳定,骨盆中正。肌张力或力量不足,导致核心无力,中气下陷,肚子大,胃下垂,消化系统不好。单侧过紧,导致骨盆侧倾旋转,肋骨高低。

腹横肌

起点:7~12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以腱膜参与形成腹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

1功能:与其它腹肌协同收缩(侧屈前屈扭转),①维持腹压,保护腰椎,②协调完成咳嗽呕吐排便等。③维持骨盆胸廓腰椎稳定④肚子向内收

约束腹内脏在正确位置上。如果腹部肌肉无力,如女性产后脏器移位。

腹横肌收紧,瘦腰腹。

孕产期,腹横肌被拉长,产后因腹压改变,核心紊乱,骨骼错位,腰疼。所以产后修复要早。月子中的呼吸恢复。

收骨盆的原理:腹横肌收紧,骨盆上口缩小(两侧髂嵴拉住),下口盆底肌收紧。

收肋骨的功能

孕产期,腹横肌被拉长,带着腹直肌分离。

2对①骨骼②体态的影响

①收骨盆维持腰椎胸廓稳定②马甲线。

太紧张时,骨盆后倾。太松驰,骨盆前倾

3与运动的关系

深层核心稳定肌,前馈机制,做任何动作前先启动腹横肌。

4对①脏器②呼吸③情绪的影响

①影响内脏的位置②参与深呼气,弱时呼气不尽。③情绪紧张时,前馈机制时刻启动,腹横肌紧张。

5疼痛分析及原理

使骨盆不稳导致腰疼

腹外斜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腰大肌竖脊肌共同维持腹压,保护腰椎。

广义的核心指躯干部的肌肉。深层核心指多裂肌腰方肌腹横肌。

补充

1仰卧起坐错误的模式,小肚子外鼓。做不起来,与腰大肌有关。

2腹内外斜肌可让骨盆后倾,侧倾。

3剖腹产恢复时,拉伸收缩反复练习。如拉伸疤痕,再启动核心收腹。

4腰疼跟腹直肌腹横肌,骨盆失稳,有关

5腹内外斜肌共同发力完成侧屈或扭转

6小肚子大与盆底肌,腹横肌有关

7骨盆后倾要拉长大腿后侧

8骶髂关节疼痛与腹横肌有关

9练习腹横肌瘦肚子,咳嗽会启动腹横肌。双手扶肋骨侧,腰侧,鼻吸口呼发“丝”音,腹部收紧向内。强化深呼吸的功能。再前屈中双手扶髂骨侧,练习腹部收紧向内。各练习10次。

所谓“核心”是人体的中间环节,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29块肌肉。

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强有力的核心肌肉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核心肌群包括背面的多裂肌、竖脊肌、腰方肌、臀屈肌,正面的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髂腰肌,其中腹横肌和多裂肌属于深层的核心肌群,特点为小、短、薄,且与脊椎相连,主要功能为维持脊椎的稳定,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腰方肌、背部伸肌群、臀屈肌属于浅层的核心肌群,特点为大、长,主要负责身体的前屈、后仰、左右扭转。

核肌群位在身体的中部,范围涵盖腹部、背部和骨盆部位,就大体上而言,核心肌群就是俗称的腹、背肌群,核心肌群主要负责稳定的功能,在身体的肌肉中占很大一部份,为最重要的肌肉群。

训练方法:

(1)平板支撑:

平板支撑是最锻炼核心肌群的运动,别看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动作,但是我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却很难撑过一分钟,我们应该多去尝试,让我们的核心肌群绷紧让我们的身体处于一个中立平衡的状态,坚持每天训练,如果你能坚持到3-5分钟甚至更长,你的这项训练就算入门了,如果你能坚持到10分钟以上,那你就可以考虑进行负重平板支撑了,利用负重训练更能加强你核心的力量,让你的腹部和腰背部,骨盆肌更有力。

(2)平板肘撑:

这个动作和平板支撑类似,不同点就是它不是一个静态的动作,它更像是一个俯卧撑,但是是肘部进行支撑的俯卧撑,这个动作在做的时候,我们的腹肌群也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做的时候身体也必须保持一定的频率屈伸,一定不能太过于摇晃,否则训练无意义。

(3)平板支撑转体:这个动作是一个单手支撑的侧边动作,我们在开始动作前我们的腹部要保持收紧,我们的腿部和我们的背部要伸直和挺直,我们一侧手臂先向上抬起,身体随着手臂的上升而起,接着另一边继续做相同的动作,交替完成,这个动作的注意事项就是我们在做的时候腿部始终要保持直立,并不能弯曲。

(4)反向平板单脚支撑

这个动作就是一个反向的平板支撑,除此之外还要难一点的就是你只能利用一条腿来保持你身体的平衡,我们的身体向后倾斜,我们的双肘着地,大臂垂直于地面,腿部打直一条腿悬空静止,单边坚持时间越长越好,撑不住了就换另一条腿。

因脊椎与全身的脊髓神经丛相连,而核心肌群的深层肌肉又与脊椎相连,脊髓神经的传导是由深层核心肌群发出再经过浅层核心肌群然后才进入肌肉中,而大多数经过核心肌群的脊髓神经以下半身为主,核心肌群的强化可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度、下半身的力量和肌纤维的征召能力。

可以参考:

:核心肌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81818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1
下一篇2023-09-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