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反射弧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动物反射弧的实验结果是什么?,第1张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结果是:脊休克及其恢复,正常情况:蟾蜍静置时安静,触之四肢挣扎,将其腹面朝上放置能迅速翻正。脊休克:初制成的脊蟾蜍四肢瘫软无力,触之无反应,将其腹面朝上,记录到脊休克恢复,出现翻正反应,腹面朝上放置后翻正。用时:6分22秒。

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出现脊休克现象。其原因不是因为脊髓受到损伤刺激,而是由于失去了高位中枢对脊髓的调节作用(主要是易化作用)。搔爬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产生,不需要大脑参与。

反射弧实验过程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规律的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一旦反射弧的任一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遭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将蟾蜍俯卧固定于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侧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细线备用;手术完后,用蛙夹夹住蟾蜍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用浸润了2%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依次贴在蟾蜍下腹部(搔扒反射),左后肢趾间、右后肢趾间(屈肌反射),观察其后肢有何反应,每次完成观察后需擦净皮肤表面硫酸,再继续操作。

去皮肤在左后肢趾关节上作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脱,贴上硫酸滤纸片,观察左后肢反应;将硫酸片贴在左大腿皮肤,观察左后肢的反应;

体格检查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视,触,叩,听四种方法,还有用嗅这一方法! 全身体格检查基本项目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

  2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11)触诊头颅

  (12)视诊双眼及眉毛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泪囊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

  (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向)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聚合反射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音)

  (26)观察外鼻

  (27)触诊外鼻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

  (33)检查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

  (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3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

  (3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

  (3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40)暴露颈部

  (41)检查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4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43)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运动)

  (44)触诊耳前淋巴结

  (45)触诊耳后淋巴结

  (46)触诊枕后淋巴结

  (47)触诊颌下淋巴结

  (48)触诊颏下淋巴结

  (49)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

  (50)触诊颈后淋巴结

  (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52)触诊甲状软骨

  (53)触诊甲状腺峡部

  (54)触诊甲状腺侧叶

  (55)分别触诊左右颈总动脉

  (56)触诊气管位置

  (57)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3前侧胸部

  (58)暴露胸部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65)检查双侧呼吸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

  (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

  (68)叩诊双侧肺尖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0)听诊双侧肺尖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73)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75)触诊心前区

  (76)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7)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8)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79)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0)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1)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2)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听诊先用膜式胸件,酌情用钟式胸件补充

  4背部

  (83)请受检者坐起

  (84)充分暴露背部

  (85)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86)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8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88)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89)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0)叩诊双侧后胸部

  (91)叩诊双侧肺下界

  (92)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93)听诊双侧后胸部

  (94)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95)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96)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97)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椎有无叩击痛

  (98)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99)直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5腹部

  (100)正确暴露腹部

  (101)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

  (102)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103)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

  (104)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105)叩诊全腹

  (106)叩诊肝上界

  (107)叩诊肝下界

  (108)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

  (109)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10)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1)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2)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113)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4)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5)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116)检查胆囊点有无触痛

  (117)双手法触诊脾脏

  (118)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119)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

  (120)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

  (121)检查腹壁反射

  6上肢

  (122)正确暴露上肢

  (123)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

  (124)观察双手及指甲

  (125)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126)检查指间关节运动

  (127)检查上肢远端肌力

  (128)触诊腕关节

  (129)检查腕关节运动

  (130)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131)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132)检查肘关节运动

  (133)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34)暴露肩部

  (135)视诊肩部外形

  (136)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137)检查肩关节运动

  (138)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

  (139)检查肱二头肌反射

  (140)检查肱三头肌反射

  (141)检查桡骨膜反射

  (142)检查Hoffmann征

  7下肢

  (143)正确暴露下肢

  (144)观察双下肢皮肤、外形等

  (145)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

  (146)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横组

  (147)触诊腹股沟淋巴结纵组

  (148)触诊股动脉搏动

  (149)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

  (150)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屈髋)

  (151)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

  (152)检查膝关节屈曲运动

  (153)检查髌阵挛

  (154)触诊踝关节及跟腱

  (155)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56)触诊双足背动脉

  (157)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

  (158)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159)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

  (160)检查屈趾、伸趾运动

  (161)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

  (162)检查膝腱反射

  (163)检查跟腱反射

  (164)检查Babinski征

  (165)检查Chaddock征

  (166)检查Oppenheim征

  (167)检查Gordon征

  (168)检查Kernig征

  (169)检查Brudzinski征

  (170)检查Lasegue征

  (171)检查踝阵挛

  8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检查)

  (172)嘱受检者左侧卧位,右腿屈曲

  (173)观察肛门、肛周、会荫区

  (174)戴上手套,食指涂以润滑剂行直肠指检

  (175)观察指套是否有分泌物

  9外生殖器检查(仅必要时检查)

  (176)解释检查必要性,消除顾虑,保护隐私

  (177)确认膀胱已排空,受检者仰卧位

  男性:

  (178)视诊荫毛、荫茎、冠状沟、龟头、包皮

  (179)视诊尿道外口

  (180)视诊荫囊,必要时作提睾反射

  (181)触诊双侧睾丸、附睾、精索

  女性:

  (178)视诊荫毛、荫阜、大小荫唇、荫蒂

  (179)视诊尿道口及荫道口

  (180)触诊荫埠、大小荫唇

  (181)触诊尿道旁腺、巴氏腺

  10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182)请受检者站立

  (183)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184)检查双手快速轮替动作

  (185)检查Romberg征(闭目难立征)

  (186)观察步态

  (187)检查屈腰运动

  (188)检查伸腰运动

  (189)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190)检查腰椎旋转运动

1)一般检查: ①精神状态:检查病人有无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和智能障碍。②意识障碍:有无嗜睡、昏睡、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昏迷。③定向力:分为正常、障碍(时间、地点、人物)。④计算力:分为正常、差、丧失等。(2)语言、运用与认识能力的检查:①语言的检查:利用听、说、读、写等方法,观察语言功能,看有无失语。分为正常、失语、构音障碍、声音嘶哑。②运用机能检查:检查有无运动性失用症、观念性失用症和观念运动性失用症。③视、触、听觉认识能力检查:检查病人有无视觉、触觉及听觉方面的异常。(3)颅神经检查:①嗅神经检查:有无单侧或双侧嗅觉丧失。分为正常、减退、消失等②视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等检查。分为正常、减退或缺损等。看眼底是否正常,动脉硬化程度,有否视网膜出血、白斑,视乳头水肿、视乳头萎缩等。③眼球运动的检查:应注意眼裂、眼位、眼球运动及瞳孔等方面的内容。④三叉神经检查:应注意面部的感觉、运动以及角膜反射等方面的内容。⑤面神经检查:观察面部是否对称,包括前额皱纹、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⑥位听神经检查:检查病人有无耳聋,有无前庭神经损害如眩晕、恶心、呕吐及共济失调。⑦舌咽及迷走神经检查:检查病人声音有无嘶哑、饮水发呛、咽反射消失等。⑧副神经检查:利用转颈、耸肩等方法观察有无副神经支配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瘫痪。⑨舌下神经检查:令患者伸舌,观察有无偏斜和舌肌萎缩。(4)运动系统检查:①肌力检查:检查肌肉收缩力有无肌力减弱和瘫痪。②肌张力检查:有无肌张力增强或减低。肌萎缩:有或无。③不自主运动检查:观察患者有无不自主运动,如震颤、抽搐、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征和痉挛性动作等。④共济运动检查:可令患者作指鼻试验、意向震颤、快速轮替试验、反跳试验、跟膝胫试验等。⑤关节:有无变形和挛缩。(5)感觉系统检查:①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②深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6)反射检查:①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②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反射等。③病理反射:包括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查多和克氏等征。④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鲁氏征。头痛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一、一般检查:如测血压、观察眼底、腰穿以及血、尿、便、脑脊液常规化验和某些生化、免疫学方面的检查等;二、药物试验;三、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脑血流图、经颅多普勒超声、诱发电位及脑电连续监测;四、神经放射成像检查:X线头颅平片、头颅CT、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的期间内,凡是可以导致非进行性脑缺陷或损伤,继而引起中枢性运动障碍的因素都可视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危险因素。

  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则表现更为复杂,即使单一种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四种表现。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伸进内科专家分析:

  一、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发育落后表现在粗大运动和(或)精细运动两方面。判断运动发育是否落后的指标很多,每个动作在不同年(月)龄中表现又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熟练掌握。正常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能在胸前相握,安静时能在眼前玩弄双手;6~7个月时会独自坐在较硬的床面不跌倒,8~10个月时会爬,爬时双上肢或下肢交替向移动;1岁时能独自站立;l岁~l岁半时能行走。脑瘫小儿在上述年龄阶段一般都不能达到正常小儿水平。

  脑瘫小儿在新生儿时期常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正常3个月小儿仰卧位时常有踢腿、蹬踏样动作,而且为交替的蹬踢。脑瘫小儿踢蹬动作明显减少,而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正常4~5个月的小儿上肢活动很灵活,脑瘫小儿上肢活动也减少。正常小儿在l岁以内尚未形成右利或左利,而痉挛型脑瘫偏瘫型则表现为经常只利用一只手持物或触物,另一侧手的活动减少,而且手常呈握拳状。

  二、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通过被动地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肢体,了解其肌张力。小婴儿可握住其前臂摇晃手,根据手的活动范围了解上肢肌张力。测下肢肌张力还可握住小腿摇摆其足,根据足活动的范围判断其张力,张力低时摇晃手足时手足甩动的范围大,张力高时活动范围小。

  还可根据关节活动范围大小来判断,被动运动关节若活动范围大,说明肌张力低,关节活动范围小,活动受限说明肌张力高。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外展角、胭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检查肌张力时还可以通过"牵拉试验"来了解,此项检查容易掌握,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部肌肉张力。

  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性脑瘫,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检查时如反复连续多次屈伸肢体,则"折刀"的感觉逐渐不太明显。手足徐动型在l岁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来,常呈"齿轮状"或"铅管状"。强直型表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检查肌张力时要注意,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由于关节挛缩,以致关节活动受限,不要误认是肌张力增高。

  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1俯卧位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仰卧位 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 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 牵拉成坐位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 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

  四、反射异常

  痉挛型脑瘫小儿深反射(膝反射、二头肌反射、跟腱反射等)活跃或亢进,有时还可引出踝阵挛及Babinski征。

  脑瘫小儿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缓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

  1,Moro反射 即拥抱反射,正常小儿生后即出现,6个月时消失,如生后3个月内不出现或生后6个月后仍不消失均属异常,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活跃,但若肌张力极度增高时,此反射也可能引不出。

  2,交叉伸展反射 小儿仰卧位,按住一侧膝部使下肢伸直,并刺激此侧足底,出现另侧下肢先屈曲后伸展的动作。此反射生后即出现,正常情况下1个月后消失。若2个月后仍存在,支持脑瘫诊断。

  3,不对称颈紧张反射 正常情况下生后1个月以内明显,4~5个月时消失。脑瘫小儿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此反射的存在阻碍了患儿翻身动作的发育。例如当患儿向右翻身时,头转向右侧,但随之右臂外展伸直,以致不能向右翻身。

  4,握持反射 正常情况下2~3个月逐渐消失,痉挛型脑瘫时持续时间延长,手经常呈握拳状。

  脑瘫小儿各种保护性反射延缓出现或不出现。正常小儿1个月扶成直立位时,小儿能竖头,4个月直立位时将小儿躯干向左右倾斜时头能保持正中位。脑性瘫痪小儿不出现此反射。正常4~5个月小儿扶成坐位时,如突然向一侧倾斜其躯体时,能伸出上肢,做支持躯体的姿势,而脑瘫小儿不出现此动作。8~9个月的正常小儿能引出"降落伞反射",脑性瘫痪小儿不能引出。

  以上专家介绍仅供参考,对于脑瘫患者,一定要把握住脑瘫的最佳治疗期,要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治疗。

  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最好的就是脑细胞渗透修复疗法。脑细胞渗透修复后可以补充缺损的神经元,促进小儿脑组织的细胞分化发挥功能,恢复脑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障碍,并且年龄越小,大脑的代偿功能就越强,治疗的效果及越好。

体格检查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视,触,叩,听四种方法,还有用嗅这一方法! 全身体格检查基本项目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 2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11)触诊头颅 (12)视诊双眼及眉毛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泪囊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 (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向)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聚合反射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音) (26)观察外鼻 (27)触诊外鼻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 (33)检查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 (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3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 (3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 (3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40)暴露颈部 (41)检查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4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43)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运动) (44)触诊耳前淋巴结 (45)触诊耳后淋巴结 (46)触诊枕后淋巴结 (47)触诊颌下淋巴结 (48)触诊颏下淋巴结 (49)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 (50)触诊颈后淋巴结 (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52)触诊甲状软骨 (53)触诊甲状腺峡部 (54)触诊甲状腺侧叶 (55)分别触诊左右颈总动脉 (56)触诊气管位置 (57)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3前侧胸部 (58)暴露胸部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65)检查双侧呼吸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 (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 (68)叩诊双侧肺尖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0)听诊双侧肺尖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73)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75)触诊心前区 (76)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7)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8)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79)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0)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1)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2)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听诊先用膜式胸件,酌情用钟式胸件补充 4背部 (83)请受检者坐起 (84)充分暴露背部 (85)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86)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8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88)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89)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0)叩诊双侧后胸部 (91)叩诊双侧肺下界 (92)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93)听诊双侧后胸部 (94)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95)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96)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97)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椎有无叩击痛 (98)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99)直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5腹部 (100)正确暴露腹部 (101)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 (102)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103)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 (104)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105)叩诊全腹 (106)叩诊肝上界 (107)叩诊肝下界 (108)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 (109)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10)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1)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2)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113)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4)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5)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116)检查胆囊点有无触痛 (117)双手法触诊脾脏 (118)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119)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 (120)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 (121)检查腹壁反射 6上肢 (122)正确暴露上肢 (123)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 (124)观察双手及指甲 (125)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126)检查指间关节运动 (127)检查上肢远端肌力 (128)触诊腕关节 (129)检查腕关节运动 (130)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131)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132)检查肘关节运动 (133)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34)暴露肩部 (135)视诊肩部外形 (136)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137)检查肩关节运动 (138)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 (139)检查肱二头肌反射 (140)检查肱三头肌反射 (141)检查桡骨膜反射 (142)检查Hoffmann征 7下肢 (143)正确暴露下肢 (144)观察双下肢皮肤、外形等 (145)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 (146)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横组 (147)触诊腹股沟淋巴结纵组 (148)触诊股动脉搏动 (149)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 (150)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屈髋) (151)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 (152)检查膝关节屈曲运动 (153)检查髌阵挛 (154)触诊踝关节及跟腱 (155)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56)触诊双足背动脉 (157)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 (158)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159)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 (160)检查屈趾、伸趾运动 (161)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 (162)检查膝腱反射 (163)检查跟腱反射 (164)检查Babinski征 (165)检查Chaddock征 (166)检查Oppenheim征 (167)检查Gordon征 (168)检查Kernig征 (169)检查Brudzinski征 (170)检查Lasegue征 (171)检查踝阵挛 8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检查) (172)嘱受检者左侧卧位,右腿屈曲 (173)观察肛门、肛周、会荫区 (174)戴上手套,食指涂以润滑剂行直肠指检 (175)观察指套是否有分泌物 9外生殖器检查(仅必要时检查) (176)解释检查必要性,消除顾虑,保护隐私 (177)确认膀胱已排空,受检者仰卧位 男性: (178)视诊荫毛、荫茎、冠状沟、龟头、包皮 (179)视诊尿道外口 (180)视诊荫囊,必要时作提睾反射 (181)触诊双侧睾丸、附睾、精索 女性: (178)视诊荫毛、荫阜、大小荫唇、荫蒂 (179)视诊尿道口及荫道口 (180)触诊荫埠、大小荫唇 (181)触诊尿道旁腺、巴氏腺 10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182)请受检者站立 (183)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184)检查双手快速轮替动作 (185)检查Romberg征(闭目难立征) (186)观察步态 (187)检查屈腰运动 (188)检查伸腰运动 (189)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190)检查腰椎旋转运动

采纳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98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31
下一篇2023-12-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