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的墓穴是什么?

胃经的墓穴是什么?,第1张

募穴之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有呈双穴者,有为单穴者。分布于肺经的有本脏募中府;分布于胆经的有本腑募日月,肾脏募京门;分布于肝经的有本脏募期门,脾脏募章门;分布于胃经的有大肠募天枢。以上均为双穴。其余都分布于任脉,有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均为单穴。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

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脏腑之气与俞募穴是相互贯通的。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背俞穴配合使用,即谓之"俞募配穴"。同时俞募二穴也可相互诊察病证,作为协助诊断的一种方法。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

1 足阳明胃经按摩顺序

从腹部到小腿胃经,从上到下进行推捋,按揉胃经,重复操作三到五遍,重点点揉天枢,足三里,各点揉2-3分钟。

面部胃经: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循行最广发,上至额,下至颏,中至鼻,旁至两颊,几乎遍布整个面部。双手摩擦使手心发热后,然后捂于面部,做洗脸动作,反复操作数次。重点点揉承泣,四白等穴位,各点揉2-3分钟。

2 按摩胃经重要穴位 四白穴-美颜养眼穴位

按揉四白对眼睛很有好处,常按四白穴,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提高眼睛既能,对近视,色盲等眼部的疾病有疗效。

另外,四白穴还是很好的美颜美白穴位,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祛除眼部皱纹,美白效果也不错。

位置:四白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眶下孔凹陷处。

按摩方法:以两手食指按揉该穴,按揉时,手指不要移动,按揉面部要太大,每次1-2分钟,每天2次。

承泣穴-治疗眼疾要穴

按摩承泣穴,对预防假性近视或预防近视眼度数的加深有好处,可使眼周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消除黑眼圈;长期坚持按摩还可防治眼袋松弛;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松弛,承泣是胃经上的穴位,可远调胃部,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机能。

位置:承泣在面部,眼睛下方,定位此穴时眼睛看着正前方,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凹陷处即为该穴。

按摩方法: 用两手食指尖贴穴部,拇指靠颧骨,先捏后揉,捏时吸气18次,揉时呼气18次。

天枢穴-治疗腹泻便秘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按揉天枢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可以通经舒络,把异常导向正常。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虽然完全相反,但其根本还是肠胃出了问题,按揉天枢,疏通经络,使人体走向正常,而止泻和通便都是针刺表现。

位置: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取穴时先定肚脐,然后旁边三横指处取穴。

按摩方法:仰卧于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沙发上,解开腰带,露出肚脐,全身尽量放松,取天枢穴,分别用拇指指腹压在两侧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持续4-6分钟,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

3 足阳明胃经按摩时间

辰时(7:00-9:00)气血流注胃经,卯时人体内的阳气已经完全生发起来,辰时太阳出来,人体需要补阴,以调节阴阳平衡的节奏,此时也是胃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按摩胃经可以调节人体的肠胃功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以供应全身脏腑器官。

4 足阳明胃经脏腑特点

1辰时养生,胃是养护重点,胃以通降为顺,胃的通降功能正常,才能将食物排入小肠,进而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然后以糟粕的形式排出体外,保持胃功能的正常循行。

2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传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一是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二是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和传输,即脾配合肾,肺,三焦,膀胱等脏腑,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3胃主通降与脾主升清相对,脾胃互为表里,人体气血将在下一时辰注于脾经。

4胃是脾的附属,可容纳和暂时储存吃进去的食物,再胃内进行消化。

内庭穴首见于《灵枢•本输》,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荥穴。在五行中属水,具有清胃泻火、通经理气的作用,是治疗胃火炽盛所致病证之要穴,临床以泻法为常用。

内庭穴准确位置: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陷凹中。如图

内庭穴具有如下功用:

1清热泻火。

荥穴,性善清热;又按五输穴生克补泻法,胃经实证发热,应当取厉兑穴,因厉兑穴为井之所出,脉气尚微,所以有“泻井当泻荥”的原理,因此可以用泻内庭穴治疗一切胃火亢盛的症状。临床上可根据病症搭配相关穴位用之。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少食辛辣肥甘之物,少熬夜,多吃青菜水果,可有效地清降胃火。

2治肠胃病。可用于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的治疗。自古便有相关运用记载,如《千金要方》曰:“三里内庭穴,肚腹妙中绝。”由此可见,内庭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确有很好的实效性,尤其对胃火旺盛引起的食欲亢进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3其他方面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中内庭穴还常用于消渴病、口歪、面瘫、面痛、荨麻疹、痛经、足背肿痛、肥胖等病证。

内庭穴取穴方法:

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另一腿上,用对侧手之四指置脚掌底托着,手大拇指在脚背,并置于次趾与中趾之间,脚叉 缝尽处的陷凹中即是。

内庭穴的日常运用:

弯曲大拇指,用指尖下压揉按穴位,早晚各1次,先左后右,各揉按1〜3分钟。

治疗功用:清胃去火,理气止痛。

内庭穴配伍

鼻出血 | 配伍穴位:神庭穴、迎香穴、内庭穴。

按摩顺序与技法:发现鼻子出血马上抬起头,用手掌轻拍额头数十下,再用中指轻按神庭穴1分钟左右,然后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迎香穴1〜3分钟,最后按压内庭穴3分钟。

其他病症配伍穴位

牙龈肿痛 | 配伍穴位:天冲穴、大迎穴、合谷穴、内庭穴。

胃痛 | 配伍穴位:中脘穴、肓俞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内庭穴。

牙痛、咽喉肿痛:内庭配合谷治疗。

鼻衄、牙龈出血:内庭配上星治疗。

足背肿痛:内庭配八风治疗。

痛经:内庭配陷谷治疗。

胃痛、腹胀、吐泻:内庭配足三里治疗。

湿热泄泻:内庭配内关、曲池、天枢。

口歪:内庭配地仓、颊车、颧髎、攒竹治疗。

内庭穴禁忌:

内庭为荥穴,荥穴宜泻之,根据子母补泻法也应泻之本穴,故不宜用补法,虽然本穴可灸,但根据穴性,临床一般不用灸法。

一、经脉循行

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支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与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线,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膑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

三、经穴分布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布在头面部、颈部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侧面。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穴

12足三里穴

位置:膝下三寸(用手指头顺着胫骨从下往上推,推到开始高起来的地方,外开一个指头处即是。)

是胃经合穴,属土,与胃经穴性相同,故是胃经的本穴(阳经的五腧穴井荣俞经合,对应的五行是金水木火土。),虚症、实证都可治。

治症:足三里是很大的穴道,是很常用大穴,所有的胃病都可治(吐血除外)。脚无力扎足三里(针、灸都可用,灸百壮都没有关系。)胃经的虚实症都可用,如乳癌硬块正好在乳中的下方,时间长就可在此穴用补,时间短用泻。

足三里之补泻手法

针扎到足三里,心里想经络运行的方向,针下去以后,逆向而转,逆为泻,顺为补。补的时候,补是单数,像三五七九,比如说,把针提一点起来,一个绿豆大,气就到了,很快。

常灸足三里,可让人健康长寿。(可使胃气足)

13奇穴——阑尾穴

位置:足三里下一寸处。

帮助诊断,此处有压痛点,就是盲肠炎。

治症:阑尾炎。针阑尾穴,痛去掉后,可以下大肠募穴天枢,小肠募关元。

14上巨虚、条口与下巨虚

(1)上巨虚

位置:足三里下三寸。

治症:乳房硬块可用。

(2)下巨虚

位置:上巨虚下三寸处。

治症:肚脐以下硬块,比如子宫卵巢肿瘤,可以针此穴。实症(有东西)泻,虚症(没有东西)补。泻时逆向行针,补泻做完再往前扎一点,就是泻。

(3)条口穴

位置:下巨虚上一寸处。

条口可以治脚麻。

15丰隆穴

位置:腿外侧胫骨凸起处和外踝骨头凸起处连成一条线,正中间的点,即是丰隆穴。

用补法可以丰胸。

最有名的是去痰。

16解溪穴与冲阳穴

(1)解溪穴

位置:脚上两条大筋中间。

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阳经井荣俞经合对应的五行是金水木火土),属性是火,胃经属土,故是胃经的母穴。

虚症治此。所谓的虚症,比如头痛,已痛好几年了,就针对侧的解溪穴。

(2)冲阳穴

位置:解溪穴下二寸。找的时候摸到动脉,动脉下就是冲阳,大约在解溪穴下二寸。

是胃经的原穴(阳经才有原穴)。古时禁针,现用毫针,摸到冲阳脉,把脉拨开来,针就下去了。

原穴补泻都可以做,实症、虚症通通可以。

有冲阳脉代表胃气还在。

17陷谷、内庭与厉兑穴

(1)内庭穴

位置:在第二趾和第三趾交缝上五分处的两个脚趾骨后即是。

是胃经的荣穴,属水。

(2)陷谷穴

位置:内庭上二寸处。

是胃经的俞穴。

治疗时症。上午七点到九点,是胃经气血流注的时间。如果有个人告诉你,他头痛是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可以针胃经的俞穴。再如七点到九点发脾气,用陷谷。

每天早上起床脸肿(胃经走在脸上),针陷谷。

(3)厉兑穴

位置:脚趾甲旁

胃经的井穴,属性是金,土生金,故是胃经的子穴。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如果井穴刚好是子穴,泻用荣穴;如果井穴刚好是母穴,补用合穴。

井主心下满。治疗心脏动脉血管阻塞,最常用的穴道就是厉兑,非常好用。

井穴荣穴胃经实症都可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1704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