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退位之后谁当了总统?之后的几位领导分别是谁?谁知道,

袁世凯退位之后谁当了总统?之后的几位领导分别是谁?谁知道,,第1张

(1912-1949) 孙中山 1911-1912 袁世凯 1912-1916 黎元洪 1916-1917 冯国璋 1917-1918 徐世昌 1918-1922 黎元洪 1922-1923 曹锟1923-1924 (贿选当选总统,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戈而被囚禁下台) 段琪瑞 1924-1926 (曹锟下台后被奉系推举为“临时执政”,因对“三一八 ”惨案负责而下台) 张作霖 1926-1928 (段下台后执政,只是执政,没有称总统。因为国民革命军北伐,逃回东北,路上被日本人炸死) 蒋介石 1928-1949 李宗仁 1949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李宗仁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宗仁的生平简介

 李宗仁,字德邻,1891年出生于广西。李宗仁是陆军一级上将,是中国国民党中“桂系”的****,曾在蒋介石下台后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虽是国民党派但是在***中的评价也很好,顾全大局,顺应时代的潮流,再身后留下了“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评价。

 李宗仁早年在纺织厂当学徒,后考入广西陆军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 毕业 后参加过护国战争,1921年,自任司令,防区达7个县。1923年加入国民党,次年成立“定桂讨贼联军”,击败陆荣廷,之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击败沈鸿英,同一广西。

 1926年,李宗仁率领2万大军参加北伐战争,屡建战功。1929年,爆发蒋桂战争,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的罪名,开除了李宗仁的党籍,免其职务。之后李宗仁长期驻广西与蒋介石对抗。“九一八”事变后, 抗日战争 爆发,李宗仁任第五路军总司令驻徐州,指挥徐海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其中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获胜,在徐州失守后,李宗仁创立游击队,率军参加武汉会战。1948年,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在蒋介石下台后担任代总统,后与***议和失败后,远走美国,直到1956年再次回到祖国,1969年,因 肺炎 逝世。

李宗仁该如何评价

 李宗仁作为一个桂系军阀, 自然 有他过错的地方,但大抵 历史 给他的评价是好的,在周恩来的评价里认为李宗仁一生最好的两件事就是台儿庄战役和回归祖国,毛泽东也认为李宗仁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李宗仁的功最大的就是在台儿庄大战中,声名远播,还有在广西期间,他的广西军是北伐战争中的主力军,被称为“钢七军”,还有抗日战争中,李宗仁表现出一个中国军人的气节,在流亡美国时,顶着压力回到中国,提 出国 共和谈。当然李宗仁的过就是在内战中给中国老百姓造成了许多麻烦,比如在在湘江大战中使红军损失巨大,在抗日战争后期,他的桂系不对也与八路军、新四军有过摩擦,还由当时李宗仁占据的广西是独立的省份,被外人成为斯巴达式的广西。

 我认为李宗仁的功过应该四六开,还是功大于过的。李宗仁能放下个人恩怨联合***一致对外,在台儿庄战役中为中国抗战史留下辉煌的一页。虽然李宗仁权利欲望很强,但是他在徐州会战中保留下来的70万大军为抗日战争留下了强大的战斗力,总体还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李宗仁指挥的战役

 李宗仁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占据了十分关键的地位。他在几次历史的转折点中所做出的抉择,都让人钦佩不已。在北伐战争的时候,他竭力促成了广西共和的统一,这为国民党和***联手抗击北洋军阀打下了坚实的进出。但是李宗仁更大的贡献还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李宗仁指挥的战役中就有著名的一次大胜——台儿庄战役。

 那是在1938年3月的时候,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指挥日军七八万人向山东的南部发起攻击,同时左路的第五师团和右路的第十师团也开始进攻,企图夺取台儿庄,攻克华东重镇徐州。此时的李宗仁担任的是国民政府军第五战区司令官的职位,他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运用阵地战和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 命令 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下的第二十七、三十、三十一军担当防御重任,同时命令第二十军团的两个军诱敌深入,等到日军进入台儿庄时联手孙连仲的军队一起歼灭日军。在3月20日的时候,日军矶谷第十军团开始进攻台儿庄,与驻守在这里的第三十一师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4月上旬的时候,完成了对矶谷军团的和前来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的包围,随后一共集结了六十万兵力对日军发起总进攻,最终歼灭了日军两万余人,取得了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就是李宗仁指挥的战役,这一战充分体现了李宗仁的作战才能和谋略,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抗日的士气。

1 国民党军衔

2 民国陆军上将王劲哉生平简介

3 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发奎简介

4 国民党陆军上将朱培德简介

5 冯玉祥的主要事迹

1956年4月底,曾先后两次担任过国民党代总统秘书的程思远,满怀激动地坐上了去往北京的飞机。

就在不久前,定居于香港居家写文章的他,竟收到了周总理的亲笔信,信中直言让程思远尽快赴京议事,尽管并未直接说明何事,程思远内心却很是清楚,他终于等来了用武之地。

并未做任何耽搁,将家中所有事物交代清楚后,程思远便拎着一个箱子,奔赴北京。

到达北京当天,程思远便见到了周总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个李宗仁的“旧秘书”,这一次,要为***“效力”了。

“希望你能够争取李宗仁早日回归祖国!”周总理在见到程思远后,当即就直接传达了中央政府的想法。

尽管程思远目前定居香港,但是,据中央了解,程思远与李宗仁尚且有着联系,曾身为李宗仁多年亲信的他,是为争取李宗仁回国最佳中间人选。

对李宗仁在美国现如今是何处境再清楚不过的程思远,对于这件事自然是“乐意之至”,当时他就应下了此事,随即就返回香港,开始为之做准备。

之后的程思远,更是费尽心思,为李宗仁顺利回国之事效力,甚至不惜远赴欧洲牵线搭桥。

一、归国定居是唯一选择

起初,程思远因政治原因,不能立即直接飞往美国。

恰好的是,程思远的女儿当时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趁着女儿还未回国,程思远便写信给自己的女儿,让其女儿尝试与李宗仁见上一面,探探口风。

1958年,程思远女儿返回香港,父女两人相见第一晚,程思远并未将心思放在聊家常上面,而是直截了当地询问李宗仁近况,以及其作何想法。考虑到涉及机密,程思远的女儿只说了一句话:“李先生常说在美国住的不太习惯,还是国内环境好。”

得到这句话,程思远心中就已清楚了七八分,心中不禁暗喜,这事看来能成!

不久后,程思远收到的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件,更是给程思远送来了天大的喜讯。这封信正是远居美国的李宗仁寄来的,信中李宗仁表示想要将自己收集到的字画文物捐给中国,想要程思远向中共打声招呼,看是否能行,结尾处,李宗仁更是直接提出,想要拜托程思远同中共传达一下自己想要回国的想法。

“好啊!好啊!”这封信来的正是时候,这下自己需要说服的双方,不都刚好有想法,这件事就好办多了,当时的程思远已经乐开了怀。

1959年10月份,程思远应邀前往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借助这一时机,程思远将李宗仁的信件转交给了周总理。

了解了李宗仁的想法和态度之后,周总理便将此事报告给了毛主席,最终,经过众人商讨,决定同意李宗仁捐献文物字画的想法,并托程思远代为转告。除此之外,对于李宗仁提出的回国一事,当时并未给出回应,毕竟当时的大环境,难以允许李宗仁立即回国,还有诸多事宜需要提前准备。

得知中共同意自己赠送文物的李宗仁,很是高兴,暗道离回国又进了一步,于是,很快就找人将自己收藏的12箱字画运到了香港,这些字画随即就被转运到了北京。

考虑到诸多原因,周总理再次与程思远进行了会谈,最终,程思远决定赶往欧洲,邀请李宗仁赴欧会晤商议回国一事。

其实,李宗仁捐献的这些字画大多出自名师,很有收藏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可流失的文物,因此,在得知李宗仁将字画已经运回国内时,周总理就找到了毛主席商议,如何处理李宗仁捐赠字画,毕竟这所谓的捐赠后面牵扯的太多。当时,毛主席给出的答案,是先看一下李宗仁究竟送来了什么样的字画。

在字画送达北京后,周总理就派人将所有字画送去鉴定,然而,这12箱在李宗仁口中“价值11万美元”的字画,只有徐悲鸿和齐白石所作字画是真迹,其他的尽数为做旧仿古。尽管那些画用的是清宫流失的古纸,但是,假画终究是不值什么钱的,最后统计得出,这12箱字画总共也不过价值3万美元。

这一下,周总理犯了难,毕竟3万美元与11万美元相差属实过大。得知此事的毛主席,却并未含糊,直接就决定付给李宗仁12万美元。对此毛主席是这样说的:“投石问路嘛,这摆明了是一笔政治账!”

对于当时在美国没有收入的李宗仁一家来说,这12万美元极大改善了他们家的生活状况,李宗仁内心回国的意愿也随之更加坚定。

1963年,程思远赶往欧洲,李宗仁应邀赶往欧洲与之会晤,这一次见面之后,李宗仁回国之事便正式敲定了下来,只等剩下逐项事宜解决就可回国。

1965年6月,李宗仁向美国政府提出前往欧洲的申请,因并未得到任何李宗仁返回中国的消息,美国人并未阻拦李宗仁离开。

6月13日,李宗仁一家顺利离开美国,到达欧洲。此时,程思远等人已在欧洲等候多时,时隔三年两人再次见面,本就激动不已的李宗仁在与程思远碰面时,不禁感慨道:“正所谓,落叶归根。年龄大了,对祖国的思念也更深了!”

二、一笑泯恩仇

1965年7月20日,北京首都机场,周总理一改以往沉着姿态,正着急地来回踱步。

突然空中传来一声轰鸣,一架苏式大客机降落在跑道上缓慢滑行着,见此,周总理才一扫愁容,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同走上前去。走到停好的客机前,周总理伸出手整理了下着装,深吸了一口气,面带笑容等待着舱门打开。

几秒钟之后,飞机舱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手持礼帽的老者,最先出现在了舱门口,随后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士踏出了舱门,这两位气质不凡之人正是李宗仁夫妇。

历经万难,再次踏上祖国疆土的李宗仁,走下舷梯后,就紧紧地握住了周总理的手,眼含热泪,这一次握手蕴含着归国的幸福、芥蒂的释怀。

前国民党代总统回国的消息,一时间引起了巨大轰动,毛主席也在次日亲自邀请李宗仁到中南海做客。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两人见面的地点竟是游泳池畔。毛主席爱游泳,世人皆知,这次毛主席直接邀请李宗仁到游泳池旁见面,足以见得毛主席对李宗仁非但没有敌意,甚至有种好友相约的意味。

在所有人坐定之后,还没等毛主席开口,李宗仁便抢先一步,很是客气地开口说道:“非常感谢您和祖国能够同意我回国!”

听到李宗仁这般客气,毛泽东大笑了几声,随后幽默地说道:“德邻先生(李宗仁字德邻),回到被台湾称为‘匪区’的大陆,就不怕这回是上了‘贼船’了吗?”

毛主席的此话一出,李宗仁当即就笑脸就僵了下来,瞬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好在一直坐在一旁的程思远,率先反应过来毛主席的这番话是何意味,连忙出声替李宗仁解了围:“我们很荣幸搭上了这条船,现已登上彼岸!”

这时,李宗仁才反应过来,随即大声附和道:“是啊,是啊!”

随后,聊了没多久,毛主席就热情地邀请李宗仁,一同下水游泳,在水中再进行畅谈。即使曾经身处不同立场,而如今,两人不再针锋相对,往事如烟,“相逢一笑泯恩仇”,此时两人能够一同游泳、畅谈,便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打出了“血战台儿庄”这一史诗级战役的李宗仁,是一名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与日军血战到底,寸土不让,李宗仁指挥着大部队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如今,年过古稀的他,再次回到中国理应受到尊敬。

三、背井离乡16年

这样一个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着辉煌战绩的英雄,又为何背井离乡长达16年之久呢?

一切都源于李宗仁那“国民党代总统”称号的由来。

总统一职不能空,在蒋介石“下野”之后,李宗仁这个“代总统”随之上任。

就在李宗仁为自己当上这个“代总统”高兴没几天,他就发现了不对劲,他这个“代总统”当得实属窝囊,要兵没兵,要钱没钱,完全就是一个空职,甚至说是那些国民党将领们,根本就没把李宗仁的命令当回事,依旧听从着蒋介石的调换。

权谋这么久,最后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李宗仁,只好灰头土脸地将总统一职举手交出。

然而,彼时无论是谁担任国民党总统皆是无济于事。面对***的强大攻势,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

直至1949年年底,蒋介石败逃台湾之时。与蒋介石作对已久的李宗仁,想到自己去了台湾,绝对不会被蒋介石善待,便借“做十二指肠手术”一事连夜坐上飞机,飞往了美国。

这一去,李宗仁就彻底将自己在国民党所有的努力全然抛之脑后。果然,几个月之后,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复出,李宗仁的“代总统”称号被彻底摘除。

没有了兵、没有了权势,远居美国的李宗仁,不仅没有人前来拜访,就连日常生活都是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到了晚年却落了个远居他乡的结果,这是李宗仁不愿接受的。

直到新中国赢得朝鲜战争时,李宗仁才恍然大悟,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思想慢慢发生改变的李宗仁,在1955年秋,发表了一篇《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在文章中,李宗仁直言台湾是中国内政,并坚决反对国际 社会 对台湾问题的干涉。

正是这篇字里行间尽然支持祖国大陆统一的文章,让中央政府看到了李宗仁的态度,才有了李宗仁晚年顺利回国的结果。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外飘零16年之久的李宗仁,在回到祖国大陆的那一刻,终于安了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781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