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的手抄报内容有哪些

关于教师的手抄报内容有哪些,第1张

#教师节# 导语手抄报,是指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内容(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内容

 教师节来源:

 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1939年党政府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教师们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篇二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内容

 尊师小故事:

 1、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2、李宗仁尊师若父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

 3、刘绍棠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篇三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内容

 1、当你青丝变白发,你的桃李已满天下。亲爱的老师,向你道声辛苦了!

 2、一条短信,有如此多的牵挂,只因它承载了浓浓的祝福: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3、愿我的祝福像朵小花,永远盛开在这温馨的收获季节,替您时时刻刻点缀出欢乐洋溢。

 4、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

 5、在您关注的目光之下,给予了我无尽的信心和勇气!您是我永远的老师!衷心祝您健康幸福!

 6、敬爱的老师,素白的雪,是您的象征;献上为您编织的神圣光环,祝福您岁岁愉快,年年如意!

 7、教师节谨祝:快乐像同学校友越来越多,友谊像领导讲话越来越长,祝福像突击检查说到就到。

 8、当我们采摘丰收果实的时候,您留给自己的却是被粉笔灰染白的两鬓白发。向您致敬,敬爱的老师!

 9、在着美好的节日里,我要用老师教我写的字,用老师教我的美好词句,为老师写一首最美的小诗……

 10、老师,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

 11、我们喜欢你,年轻的老师;您像云杉一般俊秀,像蓝天一样深沉;您有学问,还有一颗和我们通融的心。

 12、一份诚挚的祝福,代表一颗颗充满感激的心。愿您的喜悦,您的愿望,在您打开这小小卡片时能够同时满足!

 13、谆谆教导,萦绕耳旁;深情期望,常挂心上;慈爱如父,不敢相忘;教师节到,祝福送上;愿你老师,快乐健康!

 14、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多想再一次紧握您的双手,衷心道声谢谢,用我所有的真诚。

 15、我若是CEO,您就是CEO的老师。我若是总统,您就是总统的妈妈。不管我将来人生的路将是怎样,我都会永远爱您,老师!

1965年7月20日上午11时左右,李宗仁乘坐的专机在北京机场降落。

到机场迎接的党和国家***有周恩来、彭真、贺龙、陈毅、罗瑞卿、郭沫若、叶剑英、傅作义、李四光等。

另外还有李宗仁昔日的老友和部下卢汉、邵力子、黄绍、刘斐、屈武、刘仲容以及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廖耀湘等,最特别的是,末代皇帝溥仪也来了,大家一起欢迎李宗仁的归来。

李宗仁走出机舱,看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万分激动,百感交集,两行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大家与李宗仁亲切握手,互致问候。李宗仁在机场当即发表声明,对中国***和国家***的多方照顾和热烈欢迎表示感谢。他希望在台湾的国民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团结抗美,一致对外,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他说:“16年以来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于我全国人民在中国***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之下,使国家蒸蒸日上,……我毅然从海外回到国内,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扩展资料

李宗仁回国的原因

首先,李宗仁先生是国民党中一位有名的爱国将领。抗战时期,他率部与日军血战台儿庄,取得歼敌11984人的伟大胜利。他是桂系首领,长期与蒋介石不和,国民党在大陆战败后,他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去了美国,一去就是16年。

在这期间,有三件大事使他转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第一,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显示了力量,把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去,使之遭到了历史上最大的败绩。

第二,印度军队入侵中国领土,中国军队在反击中不仅把侵略者赶出边界,甚至几乎打到了加尔各答。边界事件的结果,中国释放了对方两万名俘虏,退出了占领的印方入侵前边界以外的全部土地。

第三,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使我国威大振。

这些事实,使李宗仁感慨地说:“不管是谁统治中国,只要能使中国强大,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就赞成他。”

7月27日,毛泽东在接见归来的李宗仁时说:“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见李宗仁愣了,毛泽东接着说,“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叫我们为‘匪’,还叫祖国大陆为‘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毛泽东的幽默使李宗仁等人哈哈大笑起来。

李宗仁先生(1891年~1969年),著名爱国人士、前国民政府代总统、历经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中华民国时期桂系势力领袖。1965年决然从美国归来,其率先创举在统一大业中占有重要一页。1948年4月至1949年11 月,李宗仁返桂在此居住。1966年3月14日,李宗仁先生重返官邸。游览李宗仁官邸、故居,可以感受李宗仁先生起落不一、扑朔迷离的历史生涯;回归祖国的征程;一个前国民政府代总统的府邸陈设、家居生活、政治生涯的终结;其“青春戎马,晚节黄花”传奇人生。在他的故居,蕴涵着奇趣玄妙的民间风水论理与哲学、以及多姿多彩的桂北民俗文化。

人物故居

李宗仁故居坐落在距桂林市约30公里的临桂县两江镇浪头村,建于清末民初,占地5,060平方米,为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由安乐第、将军第、学馆、三进客厅、炮楼等组成,分布有7个院落、13个天井,共有大小厅房113间,是具有庄园气派的桂北民居建筑。

故居为李宗仁母亲刘太夫人等家人所长居,李宗仁在此举行婚礼,并接待蒋介石等大批国民党要人、桂系将领。故居分三次扩建,均建于20世纪20年代。1989年起对游人开放。

纪念馆

李宗仁史料馆建在台儿庄老火车站旧址上,三面环水、风光秀丽、建筑风格独特,为当地的一大旅游景点。李宗仁史料馆由四个展室和一个影视厅组成,全面介绍了李宗仁先生的一生,特别是挥师抗战御倭和回归祖国前后的爱国壮举。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关键的“福将”。福将之“福”,一是他个人历经战场炮火和政坛暗箭,屡次大难不死;二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李宗仁及其代表的桂系,作为具有决定意义的中间力量,几乎总是能有意无意地做出明智抉择。

他的抉择虽然有的出于派系斗争,有的是迫于时势无可奈何,但终究顺应了“不可阻遏的革命浪潮”,促使国家民族走向良性方向,也为自己留下“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身后评价。

-李宗仁

1956年4月底,曾先后两次担任过国民党代总统秘书的程思远,满怀激动地坐上了去往北京的飞机。

就在不久前,定居于香港居家写文章的他,竟收到了周总理的亲笔信,信中直言让程思远尽快赴京议事,尽管并未直接说明何事,程思远内心却很是清楚,他终于等来了用武之地。

并未做任何耽搁,将家中所有事物交代清楚后,程思远便拎着一个箱子,奔赴北京。

到达北京当天,程思远便见到了周总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这个李宗仁的“旧秘书”,这一次,要为***“效力”了。

“希望你能够争取李宗仁早日回归祖国!”周总理在见到程思远后,当即就直接传达了中央政府的想法。

尽管程思远目前定居香港,但是,据中央了解,程思远与李宗仁尚且有着联系,曾身为李宗仁多年亲信的他,是为争取李宗仁回国最佳中间人选。

对李宗仁在美国现如今是何处境再清楚不过的程思远,对于这件事自然是“乐意之至”,当时他就应下了此事,随即就返回香港,开始为之做准备。

之后的程思远,更是费尽心思,为李宗仁顺利回国之事效力,甚至不惜远赴欧洲牵线搭桥。

一、归国定居是唯一选择

起初,程思远因政治原因,不能立即直接飞往美国。

恰好的是,程思远的女儿当时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趁着女儿还未回国,程思远便写信给自己的女儿,让其女儿尝试与李宗仁见上一面,探探口风。

1958年,程思远女儿返回香港,父女两人相见第一晚,程思远并未将心思放在聊家常上面,而是直截了当地询问李宗仁近况,以及其作何想法。考虑到涉及机密,程思远的女儿只说了一句话:“李先生常说在美国住的不太习惯,还是国内环境好。”

得到这句话,程思远心中就已清楚了七八分,心中不禁暗喜,这事看来能成!

不久后,程思远收到的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件,更是给程思远送来了天大的喜讯。这封信正是远居美国的李宗仁寄来的,信中李宗仁表示想要将自己收集到的字画文物捐给中国,想要程思远向中共打声招呼,看是否能行,结尾处,李宗仁更是直接提出,想要拜托程思远同中共传达一下自己想要回国的想法。

“好啊!好啊!”这封信来的正是时候,这下自己需要说服的双方,不都刚好有想法,这件事就好办多了,当时的程思远已经乐开了怀。

1959年10月份,程思远应邀前往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借助这一时机,程思远将李宗仁的信件转交给了周总理。

了解了李宗仁的想法和态度之后,周总理便将此事报告给了毛主席,最终,经过众人商讨,决定同意李宗仁捐献文物字画的想法,并托程思远代为转告。除此之外,对于李宗仁提出的回国一事,当时并未给出回应,毕竟当时的大环境,难以允许李宗仁立即回国,还有诸多事宜需要提前准备。

得知中共同意自己赠送文物的李宗仁,很是高兴,暗道离回国又进了一步,于是,很快就找人将自己收藏的12箱字画运到了香港,这些字画随即就被转运到了北京。

考虑到诸多原因,周总理再次与程思远进行了会谈,最终,程思远决定赶往欧洲,邀请李宗仁赴欧会晤商议回国一事。

其实,李宗仁捐献的这些字画大多出自名师,很有收藏价值,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可流失的文物,因此,在得知李宗仁将字画已经运回国内时,周总理就找到了毛主席商议,如何处理李宗仁捐赠字画,毕竟这所谓的捐赠后面牵扯的太多。当时,毛主席给出的答案,是先看一下李宗仁究竟送来了什么样的字画。

在字画送达北京后,周总理就派人将所有字画送去鉴定,然而,这12箱在李宗仁口中“价值11万美元”的字画,只有徐悲鸿和齐白石所作字画是真迹,其他的尽数为做旧仿古。尽管那些画用的是清宫流失的古纸,但是,假画终究是不值什么钱的,最后统计得出,这12箱字画总共也不过价值3万美元。

这一下,周总理犯了难,毕竟3万美元与11万美元相差属实过大。得知此事的毛主席,却并未含糊,直接就决定付给李宗仁12万美元。对此毛主席是这样说的:“投石问路嘛,这摆明了是一笔政治账!”

对于当时在美国没有收入的李宗仁一家来说,这12万美元极大改善了他们家的生活状况,李宗仁内心回国的意愿也随之更加坚定。

1963年,程思远赶往欧洲,李宗仁应邀赶往欧洲与之会晤,这一次见面之后,李宗仁回国之事便正式敲定了下来,只等剩下逐项事宜解决就可回国。

1965年6月,李宗仁向美国政府提出前往欧洲的申请,因并未得到任何李宗仁返回中国的消息,美国人并未阻拦李宗仁离开。

6月13日,李宗仁一家顺利离开美国,到达欧洲。此时,程思远等人已在欧洲等候多时,时隔三年两人再次见面,本就激动不已的李宗仁在与程思远碰面时,不禁感慨道:“正所谓,落叶归根。年龄大了,对祖国的思念也更深了!”

二、一笑泯恩仇

1965年7月20日,北京首都机场,周总理一改以往沉着姿态,正着急地来回踱步。

突然空中传来一声轰鸣,一架苏式大客机降落在跑道上缓慢滑行着,见此,周总理才一扫愁容,与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同走上前去。走到停好的客机前,周总理伸出手整理了下着装,深吸了一口气,面带笑容等待着舱门打开。

几秒钟之后,飞机舱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手持礼帽的老者,最先出现在了舱门口,随后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士踏出了舱门,这两位气质不凡之人正是李宗仁夫妇。

历经万难,再次踏上祖国疆土的李宗仁,走下舷梯后,就紧紧地握住了周总理的手,眼含热泪,这一次握手蕴含着归国的幸福、芥蒂的释怀。

前国民党代总统回国的消息,一时间引起了巨大轰动,毛主席也在次日亲自邀请李宗仁到中南海做客。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两人见面的地点竟是游泳池畔。毛主席爱游泳,世人皆知,这次毛主席直接邀请李宗仁到游泳池旁见面,足以见得毛主席对李宗仁非但没有敌意,甚至有种好友相约的意味。

在所有人坐定之后,还没等毛主席开口,李宗仁便抢先一步,很是客气地开口说道:“非常感谢您和祖国能够同意我回国!”

听到李宗仁这般客气,毛泽东大笑了几声,随后幽默地说道:“德邻先生(李宗仁字德邻),回到被台湾称为‘匪区’的大陆,就不怕这回是上了‘贼船’了吗?”

毛主席的此话一出,李宗仁当即就笑脸就僵了下来,瞬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好在一直坐在一旁的程思远,率先反应过来毛主席的这番话是何意味,连忙出声替李宗仁解了围:“我们很荣幸搭上了这条船,现已登上彼岸!”

这时,李宗仁才反应过来,随即大声附和道:“是啊,是啊!”

随后,聊了没多久,毛主席就热情地邀请李宗仁,一同下水游泳,在水中再进行畅谈。即使曾经身处不同立场,而如今,两人不再针锋相对,往事如烟,“相逢一笑泯恩仇”,此时两人能够一同游泳、畅谈,便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打出了“血战台儿庄”这一史诗级战役的李宗仁,是一名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与日军血战到底,寸土不让,李宗仁指挥着大部队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如今,年过古稀的他,再次回到中国理应受到尊敬。

三、背井离乡16年

这样一个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着辉煌战绩的英雄,又为何背井离乡长达16年之久呢?

一切都源于李宗仁那“国民党代总统”称号的由来。

总统一职不能空,在蒋介石“下野”之后,李宗仁这个“代总统”随之上任。

就在李宗仁为自己当上这个“代总统”高兴没几天,他就发现了不对劲,他这个“代总统”当得实属窝囊,要兵没兵,要钱没钱,完全就是一个空职,甚至说是那些国民党将领们,根本就没把李宗仁的命令当回事,依旧听从着蒋介石的调换。

权谋这么久,最后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李宗仁,只好灰头土脸地将总统一职举手交出。

然而,彼时无论是谁担任国民党总统皆是无济于事。面对***的强大攻势,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

直至1949年年底,蒋介石败逃台湾之时。与蒋介石作对已久的李宗仁,想到自己去了台湾,绝对不会被蒋介石善待,便借“做十二指肠手术”一事连夜坐上飞机,飞往了美国。

这一去,李宗仁就彻底将自己在国民党所有的努力全然抛之脑后。果然,几个月之后,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复出,李宗仁的“代总统”称号被彻底摘除。

没有了兵、没有了权势,远居美国的李宗仁,不仅没有人前来拜访,就连日常生活都是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到了晚年却落了个远居他乡的结果,这是李宗仁不愿接受的。

直到新中国赢得朝鲜战争时,李宗仁才恍然大悟,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思想慢慢发生改变的李宗仁,在1955年秋,发表了一篇《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在文章中,李宗仁直言台湾是中国内政,并坚决反对国际 社会 对台湾问题的干涉。

正是这篇字里行间尽然支持祖国大陆统一的文章,让中央政府看到了李宗仁的态度,才有了李宗仁晚年顺利回国的结果。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外飘零16年之久的李宗仁,在回到祖国大陆的那一刻,终于安了心。

李宗仁先生一生饱经忧患,身经百战。初为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是国民党时期高级将领,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早年就读于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后入桂林省立纺织习艺厂当学徒。1908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1910年10月,加入同盟会。1912年,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1913年秋毕业后,到南宁将校讲习所任准尉见习官、少尉、中卫队附。1916年5月,任滇军第四师第三十四团排长。后转入桂系陆荣廷部,任护国军第二军第五旅排、连、营长,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和粤桂战争。1921年,任少营长的李宗仁争取十多个连队和他一起退到六万大山的玉林地区,整军经武,伺机而动。并自任司令,把防区扩大到七个县,和孙中山取得联系。1923年10月,经李济深、陈铭枢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联合黄绍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讨贼联军”,任总指挥。9月,击败桂系军阀陆荣廷部。11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陆军第一军军长。1925年7月,又击败沈鸿英,完成统一广西的任务。成为新的国民党桂系军阀首脑。1926年1月,李宗仁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7月,参加北伐战争,立下战功。兼任江左军总指挥、安徽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1927年4月,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5月,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8月,逼蒋介石通电下野。接着,指挥龙潭战役,消灭孙传芳主力部队。10月,率部西征武汉,击败唐生智部。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桂系战败,逃回广西。蒋介石以“叛乱党国”罪开除李宗仁党籍,免除各职。8月,李宗仁返回南宁,组建护党救国军,任总司令。1931年11月,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

——胡友松,此刻已是满头银发的老人,她眼含热泪,怀缅着往昔。她是李宗仁最后一位妻子,也是李宗仁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人。

1938年4月15日,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的这场大战中获得了全胜。日军想要打通我们南北两个战场的计划受到了阻碍,这也是中国军队抗战以来取得最大的胜利,这场战役鼓舞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信心。

就这样,“台儿庄大捷”成为了李宗仁终身成就之一,为世人津津乐道着,周恩来评价李宗仁,一生做过两件好事:一件是台儿庄,一件是回归到祖国。

然而,作为李宗仁最后一任妻子,在晚年也与台儿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最后的人生留在了台儿庄,一座李宗仁生前曾经在这个地方留下浓墨重彩的小镇。 胡友松,她没有体验过母亲的光辉,因为从她生来就注定了与其他人不同。母亲平日忙于生计,她没有家,她们的“家”就是酒店的长包房,那里没有爸爸,也终日见不到妈妈,每当她向从母亲那里问到关于爸爸的事情总是会被呵斥,“你只有妈妈,没有爸爸!”

小小年纪的她不知如何应对其他小朋友的流言蜚语,她只能假装不在乎,她拥有很多的“干妈”。她把“爸爸”这个词藏在内心深处,假装自己很幸福,不仅有妈妈,还有很多“干妈”,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的漂亮裙子和玩具,她“炫耀”着这一切。

胡友松27岁那年改写了属于她的人生,因为她遇见了李宗仁,彼时的李宗仁已经垂垂老矣,76岁的他与她相差49岁。 刚刚经历丧妻的李宗仁,亲人都远在国外,需要一个贴心的人在他左右,陪伴他,看护他。经过秘书程思远的筛选之后,当时还是一名护士的胡友松被李宗仁一眼就看上了,“就她了”李宗仁对自己的眼光十分地笃定。

初到李公馆地胡友松有些拘谨,李宗仁领着她参观,并且一一介绍着,“这里是书房,我平时就在这里工作。这里是餐厅,等会我们就在这里用餐。”胡友松心中很是疑惑,认为自己到了下班时间为什么还要留下来吃饭。

后来有人告诉胡友松,李宗仁是希望她作为他的贴身护理,时刻陪伴在他的身边。周恩来出面做了工作,他认为若胡友松作为他的护士,就只能按照上下班时间,没有24小时陪护这一说。 如果要她时刻陪伴在身边,那便将她名正言顺娶进家门。李宗仁自然高兴的,只是不知道胡友松的意思,毕竟他们的岁数是摆在那里的。

原本担心胡友松内心抗拒,领导层亲自出人去做胡友松的工作,胡友松倒是欣然应允。这个时候的胡友松还跟着自己的养母一起居住,她恨极这个养母了。自从胡友松6岁时在上海得了湿疹后,就被母亲交给军阀张宗昌的姨太太沈文芝带到气候较为干燥的北京抚养。从这时起她就与她的唯一亲人离开,母亲在期间匆匆去看了她几面,后来再无音信。

母亲临行前交给沈文芝的财产也没有被用到胡友松的身上,都被沈文芝自己挥霍光了,甚至经常打骂她,在北京12月的严寒中,一让她不快,她便驱逐她出家门。已经无亲无故的胡友松这时是无助的,哪怕被打被骂也必须忍着求饶,因为她无处可去了。

少女时代的胡友松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但是她却总是心事重重,因为她的出身,她把这些秘密放在内心最深处。她享受着别人对她美貌的夸赞,称她是妈妈的“掌上明珠“,直到胡友松的名字从第一批入团的名单中撤了下来,她过往的名字被查出来。

胡若梅,这个名字是她出生时母亲对她的期望,如梅花一样美丽坚强。长大后的她希望自己如苍松翠柏一样意志坚强,为自己改名为胡友松。她想努力融入 社会 , 但是在浮华中长大的她, 和那个火红的年代显得格格不入,她越来越沉默。当听到自己能够留在李宗仁身边,可以离开那个养母的“家”,她欣然接受。

1966年7月26日, 27岁的胡友松与76岁的李宗仁在北京的“李宗仁公馆”举行了婚礼。 从小就没有父亲的胡友松慢慢感受到了来自李宗仁的关爱。刚开始胡友松不习惯,因为与养母相处的时光里一直受到虐待,她戒备心强,睡眠也浅,常常一点动静就会醒来。李宗仁却惦记着这个小妻子,担心她冷着冻着,经常半夜去给她理被子,直到后来胡友松厌烦了,让他不要再去打扰她休息。

李宗仁却换了另一种方式。后来的他,半夜光着脚进去,还自嘲自己像极了蒋介石,蒋介石每日早起生怕吵醒宋美龄,便光脚在冰冷的地上,提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走去洗漱。李宗仁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胡友松因为肚子不舒服,医生给开了四两南瓜子,胡友松不知道怎么吃便搁置着。

李宗仁便坐在桌边,将这四两瓜子一颗一颗,一夜之间嗑完,直到胡友松醒来,才发现一碟瓜子仁,是李先生满满的关爱。这个举动温暖了胡友松,她第一次被感受到被呵护,被放在心上的感觉。她决定要死心塌地地和李宗仁过日子,要好好地照顾他。他们一起画画、看报、下棋,过着属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这一场忘年之恋却没有维持多久,1968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晚宴的晚上,李宗仁突发重病,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检查结果是直肠癌。胡友松又被命运从幸福的泡泡里拽了出来,她跑出病房,到卫生间大哭了一场。

李宗仁最后没有战胜这场病魔,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的生命停留在了78岁,弥留之际,胡友松仍然是他的牵挂。他对胡友松说:“你个性太强,我不放心。清明节别忘了给我扫墓,让世人知道我还有一个年轻的妻子。”

在李宗仁去世不久后,在那风雨漂泊的六十年代,胡友松被下放到武汉沙洋农场“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在此期间,她改了人生中第三个名字,“王曦”,如晨曦一般重头来过。 1973年,在周总理的关照下她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工作,进入中国第一 历史 档案馆。1985年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不忘学习和专研的她上了老年大学学习绘画,在画画方面进步很快。1933年胡友松皈依佛门,法号“妙惠居士”,潜心佛学自修和书画制作。

精神独立的胡友松并不贪图李宗仁的财产,她对李宗仁的用心也使其欣慰。每年的清明节,她总是风雨无阻,哪怕她如今已独来独往多年了,但是每到李宗仁的陵墓祭奠时,她依然会以李太太的身份出现。

1969年到1982年间,胡友松先后将李宗仁的8万余元私人存款和国家两次发放的137万余元生活费,全部上交国库。 她还将李宗仁生前的160张珍贵 历史 照片捐赠给中国 历史 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

台儿庄的人民与李宗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纪念着这位英雄,也牵挂着他的遗孀胡友松。台儿庄区的领导经过几番周折找到了胡友松,一句“台儿庄就是你的娘家”,打开了胡友松紧锁的心窗,两行清泪悄然滑落。她说,想去台儿庄看看。

胡友松虽然第一次来到台儿庄,但是由于先生的关系,她对台儿庄的感情一样深厚。她决定定居台儿庄,出任台儿庄人民亲自为李宗仁自筹建造的“李宗仁史料馆”名誉馆长。 台儿庄人民自筹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2000多万元的投资,全是村民自筹,从这些方面胡友松感受到了台儿庄人民的情怀,对 历史 的尊重和珍惜,这所作的一切也足以对后人有理有据地诉说那段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辉煌 历史 。

这一切的见闻,都使胡友松深深感动着,她将李宗仁一生收藏的名家作品、200多张照片以及书信、前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所赠重达45斤的李宗仁半身青铜像、瑞士表厂百年赠给各国首脑的纪念金表、傅作义将军赠送的“软黄金”之称的火狐标本都捐给了台儿庄。

哪怕胡友松曾经饥寒交迫,也未曾变卖过这些遗产,如今到了台儿庄,她认为这些遗物应该被放在这座,李宗仁最辉煌的纪念地,而她,也会在这座小镇,为李宗仁守望。胡友松对自己的前半生无怨无悔,对后半生愈加珍惜。她精心打理着馆务,空闲时习作、作画。

早前临摹时她就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在她回京的一年时间里,曾创作过40幅作品,全部赠给了台儿庄。她喜画梅花、牡丹,也深受京华名家的 称赞和各界收藏家的喜爱,被同道收藏或转赠的作品就有数百件之多。即使国家体恤她给予照顾,但是她依然坚持独自料理自己的生活,原本是可以满足她的生活了,但是她依然过着缩衣节食的日子,将自己那原本就不多的退休金捐给希望小学;

在“抗洪救灾”书画义卖活动中,她将自己卖画所得的5200元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胡友松一生有许多的迷茫,心中的万千沟壑最终在无言中凝聚成她的行动, 她的心灵在台儿庄找到了归宿,台儿庄是她生命的终点站,她说:“只有这样,先生离我最近。”

胡友松的一生既独立自我,又因为李宗仁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属于她的完整人格。69岁的她不幸得了癌症,面对这样的厄运时, 她却显得格外冷静:“我与先生同病相怜,到死的时候还得了一样的病。”在作过三次化疗后,胡友松就不愿意再继续了,她不愿意给台儿庄人民增加负担,也不愿意再人生落幕时,显得那么狼狈。

在余下的时日里,她在居所门前贴出“自修谢绝打扰”的字条,精心为自己安排着后事,她立了至少五份遗嘱:她给李宗仁史料馆的所有遗物和北京居所的所有存物,由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全权处理,她在台儿庄居所的所有物品和几千美元、几千港币现金,悉数捐给台儿庄,建议设立一个慈善基金;

她的后事交给山东德州庆云海岛金山寺作佛事料理,不开追悼会,骨灰安放在浙江天目山寺院——原本她的第一遗嘱说骨灰安放在台儿庄,但听说不好处置,就在佛友们的劝说下,于一周后改为天目山,这是她的一个遗憾;

个人存折上大约10万元工资,两万元捐给料理她后事的寺院,两万元交给佛友,用作她身后治丧支出,其余的给佛友做佛事善事;生前画作,部分捐赠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其余分赠佛友存念。

2008年11月4日她因为发烧独自前往医院,此时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她明白自己的人生即将落幕,只等这一时刻的到来。11月18日她前往德州庆云县,住进了海岛金山寺。 在几十位僧从与佛友的虔诚祈祷的法事氛围之中,在11月25日下午6点,胡友松以“妙惠居士”的法身,从这为期69年的人生谢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0909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