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哑铃越练越没力怎么办

练哑铃越练越没力怎么办,第1张

首先要告诉你,如果你哑铃练的只是一个部位的话,那你这样练是不正确的,因为锻炼主要是为了破坏原有的肌肉素质,然后达到重新生长的效果,但如果你在这里面的时间里继续练同一个部位,那么这块肌肉就得不到完全的生成,最好是3天一个循环,然后休息1~2天,再继续,如果很酸的话也不要锻炼,继续休息,饱满的精神状态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效果,另外就是记得营养跟上,譬如你今天练了那么今天你必须吃8个鸡蛋白,煮熟的,蛋黄丢掉别吃,然后就是喝蛋白粉,不锻炼也要坚持一天2~3个蛋白,时间久了就会有所提升,另外就是可能你在平台期,这段时间无论怎样练效果都不会太明显,但是要坚持下来,过了平台期你的力量将会上升 最后,祝你成功!

以我的经验,我觉得你有下面几个原因

1,1个月时间太短,而你心理的期待效果太大,所以没有多大感觉

2你用的哑铃轻了,一般成年人至少要有一对30KG的哑铃这样练起来才能达到刺激肌肉的效果特别是练大肌肉群,像上举,下蹲等一般要达到你做一个动作,做到做不了的情况下,能做10个样子重量就差不多了,练的时候呢,一次做6-8个就行

3,平常生活习惯和营养没跟上如果锻练了肌肉,没有得到休息,肌肉也不会生长

一般你练的话,至少要隔一天练一次,但练一次一定要练半小时以上,感觉你要练的部位,有点酸痛不能兴趣来了,就练几下,没有效果

你自己检查一下,祝你成功

大家好,哑铃卧推是胸大肌训练中比较常用的动作,但是相较于杠铃卧推来说,我们很难做到较大的重量,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大多数人用杠铃能做的很大,那么哑铃卧推怎么才能做到大重量?这2个辅助练习一定要提前做

杠铃卧推大家一定是经常做的,可能最少上到的都是10kg一片的,并且可以比较轻松的完成十个以上,所以我们都喜欢这个动作,因为做的时候胸大肌的感受比较明显,但我们还有更明显的动作。

这个动作就是哑铃卧推,很多人对这个动作又爱又恨,喜欢它是因为那种感觉针对很棒,双手分开的时候将重量推起来,手臂需要极大的力量去稳定住,所以做起来很刺激,但却很难做到大重量。

做不了大重量就意味着,我们的训练刺激不能得到提升,那么肌肉也就得不到更大的破坏,在我们休息的时候,也就不能通过身体的修复机制,让肌肉得到更大的进步,所以我们非常需要大重量。

那么哑铃卧推相较于用杠铃来做,之所以上不了比较大的重量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力臂是相互独立的,不像杠铃卧推双手握在一根杠上,所以这就要求每只手臂都要有更大的力量,去专注于稳定方面。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怎样去提升我们手臂的稳定性,毫无疑问当然是要去训练,所以下面我们会给大家两个辅助练习,帮助你在哑铃卧推前,激活这些帮助稳定的肌肉。

动作一:俯卧撑

这个动作同样和卧推的动作一样的,都可以很好的对胸大肌造成刺激,但是俯卧撑则需要我们的手臂始终接触地面,也就会对稳定性带来一定的提升。

不同于卧推,这个动作我们的手掌状态是不变的,但是躯干是需要运动的,所以有些人还在纠结到底要做哪一个,在我看来两个都做岂不是更好?并且它们是相互帮助的,练其中的某一个都可以为另一个带来进步的。

动作二:哑铃平板飞鸟

我们都知道飞鸟的动作练到的不仅是我们的胸大肌,还可以对胸部中缝周围的肌肉带来刺激,同样也可以对手臂带来锻炼。

 

做这个动作时手臂的角度几乎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当你架起哑铃之后,大臂与小臂间的夹角就不要改变了,要做的就是稳定住你的手臂,专注于对胸大肌的刺激,所以也可以达到提升手臂稳定性的作用。

一:2头肌肉:站姿哑铃锤式弯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主要健美肱肌和肱二头肌肌群。

B开始位置:直立或坐姿,两手臂伸直自然下垂,手握哑铃,虎口朝前。

C动作过程:两上臂同时以肘为轴经体侧弯起带哑铃,上、前臂用力收紧,稍停2-3秒,然后呼气,持铃缓慢放下还原至体侧,重复练习。

D训练要点:对握弯举时,两上臂固定不动,直腕握铃,不得借助上体摆动的惯性力。

二:3头肌肉:俯立臂屈伸

A重点锻炼部位:肱三头肌。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在凳的一端,上体前屈至背部与地面平行,左手以手掌支撑在凳上,右手持哑铃,屈肘使右上臂紧贴体侧与背部平行,前臂下垂 C动作过程:手持铃,上臂贴身,固定肘部位置,持铃向后上方举起至臂伸直,再慢慢放下还原。只有前臂上下活动。

D:训练要点:采用“孤立训练原则”,持铃至全臂伸直时,使肱三头肌彻底收缩,保持静止并默数1、2、3,然后再放下还原

三:肩部3角肌:这里比较多,因为3角肌肉分前中后3块!

哑铃推举

A重点锻炼部位:这个动作是锻炼躯干上部的大肌肉群。例如:三角肌、斜方肌、上胸肌、肱三头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双手持铃握于头部两侧

C动作过程:两手垂直方向把哑铃推起至两臂伸直。然后再慢慢放下至起始位置。

D训练要点:哑铃握法比杠铃有很大的自由度

俯立侧平举

A.重点锻炼部位:三角肌后束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两手掌心相对持哑铃,上体向前屈体至与地面平行,两腿稍屈,使下背部没有拉紧感。

C.动作过程:两手持铃向两侧举起,直至上臂与背部平行(或略为超过),稍停,然后放下哑铃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如果在持铃向两侧举起时,使肘和腕部稍微弯屈,你会感到能使三角肌群获到更好的收缩。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思想要集中在收缩的肌肉群上。

前平举”用哑铃或杠铃

A.重点锻炼部位:上胸部和三角肌前束。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各持亚铃或持杠铃下垂于腿前。

C.动作过程:把哑铃或杠铃向前上方举起(肘部稍屈),直至与视线平行高度。然后,慢慢放下还原,重复做。

D.训练要点:如果采用哑铃时,以拳眼向前,持铃于体前上举。这种方法是单独集中锻炼三角肌前束。

四:斜方肌:

耸肩

A重点锻炼部位:肩侧斜方肌、颈肌和上背肌群。

B开始位置:自然站立,两手背向前,持杠铃或哑铃,下垂在腿前。

C动作过程:两肩同时向上耸起,使肩峰尽量触及耳朵,然后在这个顶点位置上慢慢地使两肩向后转,再慢慢由后向下转至两臂下垂的原位。重复做。在耸肩过程中,不要曲肘。

D:训练要点:如果你使手腕稍屈,并使两肘尖向外转,这对肩侧斜方肌的收缩效果更有效些。

关于每组锻炼的次数:

RM(ReDetmoMaxi—mum,最高重复次数)是指你一次最多能举起或推起的重量,比如一次你卧推100KG最多推起5次,那这个重量就是5RM

通常确定自己RM重量的方法是:

反复尝试法

如要找出10RM的重量,则须反复试举几种重量,直至找到正好只能举起10次的最大重量。应该注意的是,每次试举前均要有充分的间歇,以免上次试举未恢复的疲劳影响下一次的试举次数

RM的概念清楚了,那多少RM是增长肌肉最快的重量呢?

用通俗的表述就是:

“大重量,少次数”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加肌肉力量和体积

“小重量,多次数”的训练方式偏向于增强耐力,降低体脂

具体到几RM时:

1-4RM主要是训练绝对肌力和体力;

6-12RM主要是训练肌肉体积;

15-20RM主要是训练小肌群体积和增强肌肉线条与弹性;

30RM及其以上主要是起到降低体脂、增强心肺功能的效果。

所以如果是为了增加肌肉块,选择的重量是6-12RM的重量。但是我个人建议隔一周要采用1-4RM来提高你肌肉的力量,因为只有当你力量增长了后,你才能用更重的重量来完成6-12RM,肌肉才能长的更快!

至于组数,尽量每个肌肉块要锻炼12-16组,一定要达到一种肌肉完全的酸胀,非常强烈的泵感和力竭的状态才结束你的训练。我个人是采用以上的方法,效果是很明显的,当然要配合好饮食,肌肉才能长的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758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