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卷十(3)

《盐铁论》卷十(3),第1张

 大夫曰:“瞽师不知白黑而善闻言,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夫善言天者合之人,善言古者考之今。令何为施?法何为加?汤、武全肌骨而殷、周治,秦国用之,法弊而犯。二尺四寸之律,古今一也,或以治,或以乱。春秋原罪,甫刑制狱。今愿闻治乱之本,周、秦所以然乎?”

 文学曰:“春夏生长,圣人象而为令。秋冬杀藏,圣人则而为法。故令者教也,所以导民人;法者刑罚也。二者,治乱之具,存亡之效也,在上所任。汤、武经礼义,明好恶,以道其民,刑罪未有所加,而民自行义,殷、周所以治也。上无德教,下无法则,任刑必诛,劓鼻盈蔂,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终而以亡者,秦王也。非二尺四寸之律异,所行反古而悖民心也。”

 大论第五十九

 大夫曰:“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则有司不以文学。文学知狱之在廷后而不知其事,闻其事而不知其务。夫治民者,若大匠之斫,斧斤而行之,中绳则止。杜大夫、王中尉之等,绳之以法,断之以刑,然后寇止奸禁。故射者因槷,治者因法。虞、夏以文,殷、周以武,异时各有所施。今欲以敦朴之时,治抏弊之民,是犹迁延而拯溺,揖让而救火也。”

 文学曰:“文王兴而民好善,幽、厉兴而民好暴,非性之殊,风俗使然也。故商、周之所以昌,桀、纣之所以亡也,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桀、纣非得跖、蹻之民以乱也,故治乱不在于民。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讼者难,讼而听之易。夫不治其本而事其末,古之所谓愚,今之所谓智。以棰楚正乱,以刀笔正文,古之所谓贼,今之所谓贤也。”

 大夫曰:“俗非唐、虞之时,而世非许由之民,而欲废法以治,是犹不用隐括斧斤,欲挠曲直枉也。故为治者不待自善之民,为轮者不待自曲之木。往者,应少、伯正之属溃梁、楚,昆卢、徐谷之徒乱齐、赵,山东、保人阻险。当此之时,不任斤斧,折之以武,而乃始设礼修文,有似穷医,欲以短针而攻疽,孔丘以礼说跖也。”

 文学曰:“残材木以成室屋者,非良匠也。残贼民人而欲治者,非良吏也。故公输子因木之宜,圣人不费民之性。是以斧斤简用,刑罚不任,政立而化成。扁鹊攻于凑理,绝邪气,故痈疽不得成形。圣人从事于未然,故乱原无由生。是以砭石藏而不施,法令设而不用。断已然,凿已发者,凡人也。治未形,睹未萌者,君子也。”

 大夫曰:“文学所称圣知者,孔子也,治鲁不遂,见逐于齐,不用于卫,遇围于匡,困于陈、蔡。夫知时不用犹说,强也;知困而不能已,贪也;不知见欺而往,愚也;困辱不能死,耻也。若此四者,庸民之所不为也,而况君子乎!商君以景监见,应侯以王稽进。故士因士,女因媒。至其亲显,非媒士之力。孔子不以因进见而能往者,非贤士才女也。”

 文学曰:“孔子生于乱世,思尧、舜之道,东西南北,灼头濡足,庶几世主之悟。悠悠者皆是,君闇,大夫妒,孰合有媒?是以嫫母饰姿而矜夸,西子彷徨而无家。非不知穷厄而不见用,悼痛天下之祸,犹慈母之伏死子也,知其不可如何,然恶已。故适齐,景公欺之,适卫,灵公围,阳虎谤之,桓魋害之。夫欺害圣人者,愚惑也;伤毁圣人者,狂狡也。狡惑之人,非人也。夫何耻之有!孟子曰:‘观近臣者以所为主,观远臣者以其所主。’使圣人伪容苟合,不论行择友,则何以为孔子也!”

 大夫抚然内惭,四据而不言。

 当此之时,顺风承意之士如编,口张而不歙,舌举而不下,闇然而怀重负而见责。

 大夫曰:“诺,胶车倏逢雨,请与诸生解。”

 杂论第六十

 客曰:“余睹盐、铁之义,观乎公卿、文学、贤良之论,意指殊路,各有所出,或上仁义,或务权利。”

 “异哉吾所闻。周、秦粲然,皆有天下而南面焉,然安危长久殊世。始汝南朱子伯为予言:当此之时,豪俊并进,四方辐凑。贤良茂陵唐生、文学鲁国万生之伦,六十馀人,咸聚阙庭,舒《六艺》之风,论太平之原。智者赞其虑,仁者明其施,勇者见其断,辩者陈其词。訚訚焉,侃侃焉,虽未能详备,斯可略观矣。然蔽于云雾,终废而不行,悲夫!公卿知任武可以辟地,而不知广德可以附远;知权利可以广用,而不知稼穑可以富国也。近者亲附,远者说德,则何为而不成,何求而不得?不出于斯路,而务畜利长威,岂不谬哉!中山刘子雍言王道,矫当世,复诸正,务在乎反本。直而不徼,切而不〈火索〉,斌斌然斯可谓弘博君子矣。九江祝生奋由、路之意,推史鱼之节,发愤懑,刺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可谓不畏强御矣。桑大夫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虽非正法,然巨儒宿学恧然,不能自解,可谓博物通士矣。然摄卿相之位,不引准绳,以道化下,放于利末,不师始古。《易》曰:‘焚如弃如。’处非其位,行非其道,果陨其性,以及厥宗。车丞相即周、吕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若夫群丞相、御史,不能正议,以辅宰相,成同类,长同行,阿意苟合,以说其上,斗筲之人,道谀之徒,何足算哉。

 拓展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作者是西汉的桓宽,桓宽字次公,在汉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8年),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

 上述措施是在桑弘羊做大司农时,亲自主持执行的政策,所以,此时官拜御史大夫的桑弘羊当然反对,结果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之议。贤良文学人士信奉儒家思想,桑弘羊则尊崇法家,在这次争论中,双方对民间疾苦的原因、同匈奴的和战政策以及治国方略都有交锋。当时辩论还有记录,后来,桓宽根据记录写了《盐铁论》,成为研究西汉中期历史和桑弘羊的重要史料。

 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人士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87年)的涂祯刊本是较好的版本,现代的参考版本有郭沫若的《盐铁论读本》和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

欧洲一直有着浓郁的贵族文化,比如至今仍十分活跃的英国王室,就是现代贵族的典型代表,而历史悠久的中国,不仅没有留下贵族,就连贵族文化也一起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中国历史上有贵族吗?当然有,比如先秦时期的氏族贵族,诸如孔子、管仲、孙膑等,但凡在历史上留名的先秦人物,几乎都是贵族出身。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除了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另一大成就就是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至此中国历史上再无“贵族”。为什么这里的“贵族”要打引号,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崛起,晋升为新的贵族阶级,而门阀士族的崛起和消亡也是本文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从小学时期,我们就开始诵读这首《乌衣巷》,尤其这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广为流传。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便位于此地,由于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故得名乌衣巷。

被现代人所记住的古代文化巨匠,要么经历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坎坷,要么享受到了常人所不能享受的丰富物质生活,而从乌衣巷中走出来的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等人则属于后者。

王羲之《兰亭集序》

因为家境殷实,不用为吃饱肚子而发愁,他们有大把时间去培养兴趣、实现自我。要问“王、谢”两家为何如此显贵,那得要从魏晋时期的门阀世家说起了。

门阀的兴起

提起门阀,很多人会想到“霸道、势力大、有钱,世代继承”,没错,这些描述很准确。新华字典中对“阀”的解释是:古代指有权势的家庭。门阀则是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先秦时期,类似于门阀的组织已经出现,《孟子·离娄上》中就有“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的表述。

门阀如何兴起做大的?原因诸多,但综合看来,主要是天下纷争的大背景和后期选官用人制度使然。

比如乌衣巷中的王谢两家,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建立东晋,这使得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这就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地位。

东汉选官用察举和征辟制度,这一制度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一部分地主富室与儒术礼法结合起来,“经明行修”,就可以累世做官,豪强地主盘根错节地控制着各级政权部门,封建的等级关系日益凝固化,一批“世代为官”的豪门阀阅开始出现。

到东汉后期,经过了两百年的经营,这些家族在各自的地盘上根深蒂固,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集团,在朝为官的必定出自某一豪门,寒门学子只有拜入豪门,成为其附庸,才有机会被选拔入朝为官,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阶层固化”。因此,当时有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可谓描述贴切。

四世三公,袁本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政权林立。各个豪门地主也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曹丕称帝后,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度,据《通典》记载:“魏文帝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 士人错杂,详核无所。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承袭了两汉的察举制,具体操作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这里的“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中正产生后,再由中正对各地的人才分为九个品级进行评点,最后推送吏部。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各地“大中正”由门阀士族把持,后来这一制度也就慢慢的变了味,评选标准也就主要看出身了,门阀势力借此进一步坐大。

1837年9月11日( 清道光十七年)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现为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以来,叔父刘以定从博白迁到防城,初居十万山腹地古森恫小丰村。原名建业,号渊亭,排行第二,俗名刘二,被人尊为刘义。“永福”是他转战越南时改用。

1841年,叔父刘以定结婚成家,兄弟分居,刘以来携妻儿迁北鸡村(今防城扶隆乡北基村)谋生。

1842年,刘永福5岁时,他就能自制钓鱼杆,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钓鱼,为自家的饭桌增添一些“美味”。

1845年,刘永福8岁时,因家庭破产,永福随父母从小峰迁居广西上思州新圩八甲村(现上思县平福),以种地为活。

1850年,刘永福13岁就开始在船上当水手。做工之余,他仔细观察,非常熟悉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哪里行船安全,哪里行船危险。

1852年,刘永福15岁时,他成了一名熟练的水手,被船主雇为“滩师”(引航师傅)。同时,他还拜一些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1854年,刘永福17岁那年,由于贫病交加,父母亲和叔父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故。埋葬完几位老人,刘永福已经一无所有,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只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他白天出去做工,换口饭吃,夜里回到茅屋栖身,日子过得极为穷困。据说,刘永福有一天上山砍柴,累了就躺在山间的石板上午睡。睡梦中,忽然走来一位长髯老人对他说,自己是虎将,应该反清,自己是陈近南之后。

1857年,咸丰七年时年20岁的刘永福加入天地会,投身于农民起义的行列,走上反抗压迫剥削的道路。最初,刘永福在天地会首领吴凌云的部属郑三手下任先锋。他率部打垮巫必灵为首的地主武装,队伍迅速扩大。后来,清朝政府大举清剿农民起义军,天地会首领吴凌云壮烈牺牲。

1863年,刘永福已27岁,时吴凌云已牺牲,余部由刘永福和张三率领,转移至广西靖西、那坡一带活动,约一年后刘永福投入黄泽宏部。 1866年,刘永福带领余部200多人同另支起义军首领吴鲲汇合,经过扩充整编,组建一个旗,刘永福被任为旗头。由于刘永福“胆艺过人,重信爱士”,深得部下爱戴和拥护,不久便成为吴鲲农民军中坐第三把交椅的“三哥头”。刘永福着手操使士兵,整肃纪律,选择人才,统一军令。当时他扎营于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庙,看见北帝庙神像旁边的周公像手执着一面绘有“北斗七星”图案,镶有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为自己队伍的旗帜。从此以后,这支队伍就举黑旗作战,称为黑旗军

1867年秋,清政府派广西提督冯子材调集兵力重点进剿桂西南农民军,拉网扫荡,农民军伤亡惨重,军需银晌难以为继,加上农民军首领在艰难时期意见不一,只得分道扬镳,各自率领所部转移到越南。刘永福举义之日,正值越南多难之秋,内忧外患,国无宁日。1867年法国侵略者强行侵占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后,疯狂地发动越南北部进攻,梦想灭亡越南,进而从西南入侵中国,建立一个所谓“伟大的法兰西东方帝国”。 1873年11月20日,法国当局派安邺带兵180名和两艘炮舰突然轰击河内。刘永福见义勇为,挺身抗暴,亲自率军2000人,翻越宣光大岭,日夜兼程,南下抗法。12月21日黑旗军在河内郊外罗池与法军开战,击毙了法国主将安邺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其部属百余人也成了黑旗军刀下鬼,取得了“诱斩安邺,覆其全军”的罗池大捷。法军被迫退出河内。这是刘永福捍卫国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战功。越王擢升刘永福为三宣副督,又赐印信一颗,文曰:“山西、兴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将军印”。以彰表功绩,并命刘永福扼守红河两岸。

1874年 8月,在兴化等地助剿黄崇英有功,获授正领兵官。越南王正式允许黑旗军在保胜设关收税,以补军用。同年10月,越南政府进剿黄崇英,命刘永福权充三宣副提督,督率四路大军。

1882年4月,法国又进攻越北,直窥我国云南。刘永福率黑旗军三千人。两军相遇于河内西面的纸桥,刘永福见敌人在武器上占优势,决定采用伏击战,取得纸桥大捷。越南国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农历三月初八,唐景嵩同志作为天朝派来的“联络员”进驻黑旗军,成了刘永福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可以说:这是黑旗军从流寇成为正规军的第一步的开始——而且让刘永福欢欣鼓舞的是:唐景嵩给他带来了可以恢复他和他的部队大清国国籍的确定回答——“天朝宽大为怀,凡我华夏子孙,但能御外侮,卫国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8月,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以后,收编了黑旗军,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1883年法国国会任命李威利为总司令,率领法军2000人先后攻占河内和南定。接着又分兵进犯越南国都顺化及北宁、山西。刘永福满怀“为越南平寇,为祖国屏边”的宏愿,于5月6日率领黑旗军3000人挺进河内,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诱敌深入,使法兵腹背受敌,陷入重围。这一仗打死李威利及以下军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夺得军械弹药无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越王为了表彰刘永福纸桥大捷的军功,晋升他为三定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的爵号。

1883年取得纸桥大捷。中法战争爆发后黑旗军在越南的山西等地抗法,翌年,刘永福接受清政府给的“记名提督”头衔,成为清朝的官员。

1885年,清政府为了逼刘永福率部回国,一个月内就连下九次上谕,采取胁迫利诱,恩威兼施的手法,赐予刘永福“依博德恩巴图鲁”和“三代一品封典”的荣誉。

1885年8月,刘永福被迫率领黑旗军三个人从越南保胜启程入云南省文山县南溪,于同年10月,刘永福率3000黑旗军入关回国,清政府下令将黑旗军裁减大半,只留1200人。

1885年正月,黑旗军在左育与法军援师血战,予敌重大杀伤后败溃。同年刘永福回广西博白祭祖,慈禧太后赐“福”字大匾挂于华尖岭刘家祠堂。

1886年4月,任刘永福为南澳镇总兵。此后,黑旗兵又被历年裁撤,最后只剩300余人。

1886年春清政府委任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

1887年 5月,调署碣石镇总兵。8月任职。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日本。为了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从冲绳出发,分兵两路进攻台湾。其中一路日军从貂角强行登陆,攻占基隆。接着,又进犯台北。巡抚唐景崧等人畏日如虎,纷纷逃回大陆。6月7日台北被日军攻陷。这时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斗争。刘永福坚持不受,仍以帮办之职,统率防军与台湾义军抗敌保台。

1895年8月中旬,战争转入台中。为了保卫彰化,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大甲溪一带同日军展开激战,取得全胜,缴获日军枪械甚多。后来,日军不甘失败收买奸细带路,偷袭黑旗军后路,大甲溪遂为日军占据。大甲溪失守后,日军步步进逼,攻占台中等地。刘永福被迫率军退守彰化。

1895年8月28日,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打死少将山根信成。在这场悲壮的血战中,义军首领吴汤兴中炮牺牲,刘永福部将吴彭年英勇战死。刘永福黑旗军的精锐七星队三百余人也壮烈殉难,彰化失守。尔后,云林、苗栗亦相继沦陷,接着嘉义告急,刘永福命令黑旗军统领王德标迅速率领所部七星队北上增援,又派部将杨泗洪率黑旗军各营及各地义军密切配合,并亲赴嘉义前线坐镇指挥。由于黑旗军与义军的英勇善战,在刘永福的指挥下,各路义军协力作战,此役获大胜,杀敌近千人。并相继克复云林、苗粟、反攻彰化。但黑旗军和义军在连续苦战之后,断晌缺械,刘永福派人回大陆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烈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刘永福痛心疾首,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

1895年9月11日,日本又派第二师团增援台湾。嘉义一战,日酋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重伤毙命。10月15日,日军进攻台南东南的打狗港。刘永福的养子刘成良率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后来守卫炮台的兵士饥饿不能战,刘成良率部退守台南。这时,据守曾文溪的黑旗军和义军将士,与进攻的日军展开白刃格壮举,孤军不敌,台南最后一道防线失守。

1895年10月18日,刘永福召集部将会议,商讨战守之计,未得结果,次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亲手点燃大炮,轰击敌舰。当晚,日军攻城益急,城内弹尽粮绝,在艰苦的恶战中,士兵筋疲力尽,至不能举枪挥刀。当时城内大乱,刘永福欲冲回城内,部属极力劝阻。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捶胸,呼号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当天深夜,刘永福带领养子刘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后搭上英国商船“迪利斯”号内渡厦门。21日台南陷落,台湾全境被日军占据。 1897年春回钦州闲居。刘永福对腐败无能的清廷投降卖国行径早已心怀不满,遂萌发了革命念头。次年,粤督谭钟麟电催回穗任军械局职,委辞不干。

1899年回南宁招募营勇,重建黑旗福军四营。回穗后几次奉令出兵镇压农民械斗而不行,力陈“并无作乱之事”真情,采取说服教育调解,使百姓免遭祸殃,深得众人称颂。

1899年冬,义和团革命斗争席卷北京。刘永福奉调入京镇守而迟迟不行,后经多次催促方始起程。但队伍抵衡州时,又奉电调回广东惠州、潮州弹压农民革命军。刘永福率军转回韶关后静观形势,直至事态平息始返广州。广东巡抚德寿又命令刘永福前往办理善后,永福以不熟悉情况而拒绝接受任务。刘永福同情农民,支持革命之心绪已在实际行动中显现出来。

1902年,粤督陶璜调永福署琼州镇,永福以情况不熟,地僻山荒难以适应,请改调碣石镇,获准。陶璜对刘永福德高望重,兵多将强早就畏惧三分,千方百计削弱刘永福兵力。

1903年,下令将刘部张来营调回省城。刘永福手下仅剩两营,已无足轻重,于是禀请销差。经两广总总督岑春煊批准,遣散为农,自己变成空名镇守。

1904年,刘永福干脆以风湿病发作三请辞职,粤督李鸿章批曰:“声望素孚,威扬中外,纵有微恙,卧治也可,”不予批准。只好回广州沙河刘家祠休养治病。广州是孙中山革命党人宣传活动的中心之一,刘永福接受革命思想越来越多,认识越来越深,思想起了深刻变化,于是,从同情支持革命到积极参与革命,成为民主革命先躯者。

1905年9月,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与王族阮述来至广州沙河刘家祠拜访刘永福,邀请刘大将军出任策划越南革命的军事行动,刘永福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且答应越南革命军组成后,派黑旗军原部将吴凤典组织钦廉和左江一带壮汉族子弟兵编为别动队,与越南人民并肩作战。阮述留在广州,经常与刘永福联系策划。潘佩珠与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知交,孙中山对他影响很大。他在越南组织领导民主革命运动与中山先生互为呼应。越南革命党人经常来往于刘家祠堂,对刘永福的民主革命思想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刘永福对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也逐步有所认识和了解。时年虽已古稀,仍祈望能参加民主革命营伍,为创建民国“贡献余力”。

1907年,刘永福的晚年,仍关心国事,体恤民瘼。钦州三那(那思、那丽、那彭)群众在刘思裕的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捐运动,刘永福对此予以同情和支持。

1908年,孙中山派遣黄兴、王和顺领导钦州三那(那思、那彭、那丽)农民抗捐斗争失利,刘永福把王和顺藏于堂内,清军统领郭仁璋带领清军前来搜捕,刘永福亲自出面坐在堂中,怒斥郭仁璋为“小人”,不许轻举妄动。郭仁璋无可奈何,只好领兵退走,王和顺免于遭难。当晚深夜,令兵丁带上二千光洋,护送王和顺经十万大山转往越南河内,并秘信通知其妻黄美兰在云南河口的内弟黄茂兰送两挑光洋至河内支援孙中山先生革命,积极筹划河口起义。孙中山任命黄明堂为总指挥,王和顺、关仁甫为副总指挥,指挥部就设在黄茂兰家。黄茂兰是刘永福内弟、黑旗军部下,清政府缩编黑旗军时回云南河口老家任清军管带,革命党人通过刘永福的关系取得了他的信任,同意在他家设立起义总指挥部。刘永福对河口起义作出了应的努力。

1911年7月,在王和顺等介绍下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刘永福不顾年迈体弱,与留粤的革命党人联络活动,积极响应革命,10月30日赴港。11月9日广东宣告独立,11月14日返穗,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请,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节制广州十数万民军。刘永福就任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整理营伍,发布通告,分兵巡守,维护社会秩序,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越两月,全省革命秩序大体安定后,永福即请辞去民团总长职务,告老返乡,住在钦州三宣堂。

1915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大总统”的地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惜牺牲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图复辟帝制,刘永福闻讯后,义愤填膺,即拍电上京,请缨抗日,反对复辟,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1917年元月9日,刘永福走完了一生的历史途程,在钦州老家溘然长逝,终年80岁 ,葬于惠州城内西湖畔。 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无论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图报称。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上邀国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计,任选贤将,练兵筹饷,振起纲维,各省督军不知和衷共济,竭力为国,以救危亡,因循坐误,内乱交作,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儿曹均已成立,各宜发奋为雄,抱定强种主义,投军报效,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若不能见用于时,亦宜将于之遗嘱,遍告当轴名公,求其人告大总统,务以尊贤任能为急务。远小人,贱货色,严边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如是,则国基巩固,国势富强,吾虽死,九泉之下,亦将额首而颂太和。

当轴的引证解释是:⒈喻官居要职;掌握大权。引《晋书·孝怀帝孝愍帝纪论》:“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而执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新唐书·李石传》:“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无如当轴诸公,安常习故,以艺学为末务。”⒉指当权者。参见“当轴处中”。引宋岳珂《_史·郭倪自比诸葛亮》:“倪位殿_,宾客日盛,相与怂_,直以为卧龙_出。遂逢当轴意,以兴六月之师。”清昭_《啸亭杂录·成将军》:“当轴_以养贼自重,真不解其何心。”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即在今日,吾人对於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

当轴的引证解释是:⒈喻官居要职;掌握大权。引《晋书·孝怀帝孝愍帝纪论》:“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而执钧当轴之士,身兼官以十数。”《新唐书·李石传》:“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无如当轴诸公,安常习故,以艺学为末务。”⒉指当权者。参见“当轴处中”。引宋岳珂《_史·郭倪自比诸葛亮》:“倪位殿_,宾客日盛,相与怂_,直以为卧龙_出。遂逢当轴意,以兴六月之师。”清昭_《啸亭杂录·成将军》:“当轴_以养贼自重,真不解其何心。”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即在今日,吾人对於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结构是:当(上下结构)轴(左右结构)。拼音是:dāngzhóu。注音是:ㄉㄤㄓㄡ_。

当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当轴dāngzhóu。(1)要员。后喻官居要职。

二、国语词典

处于核心地位。比喻官居要职。

三、网络解释

当轴当轴,读作:dāngzhóu。该词语主要是指要员或喻官居要职。

关于当轴的诗句

当轴龙为友不知当轴燮理人亭亭玉柱贯当轴

关于当轴的成语

自出机轴秉钧持轴牙签玉轴丛轻折轴秉钧当轴居轴处中插架万轴当轴处中_轻折轴牙签锦轴

关于当轴的词语

秉钧持轴名书锦轴自出机轴当轴处中秉轴持钧秉政当轴秉钧当轴压轴戏居轴处中插架万轴

关于当轴的造句

1、当轴的时机已打开,使任一港口排队的缸港口,摄入量阀开放和压缩空气流入各自的气瓶。

2、当轴系的截面质心和剪切中心不一致时,将会产生弯扭耦合振动。

3、当轴旋转的时候就把油溅入轴承。

4、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公当轴处中,率下以义,式遏寇仇,清除苛慝,是用锡公虎贲之士三百人。

5、但痛定思痛两天后,昀雪感觉不能把老公放在自己和婆婆中间当轴心磨来磨去的,自己和婆婆的关系还得自己处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当轴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6307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