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硬拉,感到很挫折,应该怎么做?

无法硬拉,感到很挫折,应该怎么做?,第1张

动作模式是有问题的,你对动作怎么做,理性上是有点认知的,但是身体认知是远远不够,看得出来你拉的过程中是特意的保持让髋来动而不是腰,但你驱动动作的却还是腰, 简单说,核心肌力量太弱,你开始不能先练大重量的复合动作,你需要练核心肌的应激反应是稳定 ,而不是做功,你至少 要练三周以上的 侧滚,前滚翻,后滚翻,和爬行训练,然后再练练抖菲力士棒之类的东西。如果你对你要做的重量或者组感到胆怯而不是期待,我觉得你可能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计划了,身体是否过训,如果身体状态没问题,看看强度是否设计的过大了,训练是为了获得力量,而不是一味挑战自己的极限。合适的训练强度可以培养自己对重量的信心,个人认为过多的挑战极限不利于力量的长期发展。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激活目标肌肉,这样运动表现会更好。要选择合适的重量和次数,保持动作标准+安全稳定是第一位的。即使用小重量多次慢慢练目标肌肉,也好过用掌控不好的重量来冲刺。你说发力感掌控不好,可能是你现在各部位的肌群不足以支撑你用这一重量完成动作。不知你的动作是否标准,建议找个练的好的人给你现场指导。若你动作一直都不标准,那感觉不对头很正常。其实看你深蹲硬拉一起遇到瓶颈,可以猜测你的大腿后侧和臀部肌群可能存在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传统硬拉大重量启动比较难,后链的力量很关键,其实深蹲也是,后链要足够发达。加强后链的训练试试看,一段时间多做硬拉。

1、在传统和相扑中, 髋关节结构 对力量和舒适度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身高和肢体长度等因素。

2、除了不同个体的优点和弱点的不同, 没有任何因素 使传统的或相扑硬拉变得更难或者更简单。

3、相扑硬拉和传统硬拉的 髋部伸展大致相同 。传统硬拉对股四头肌的要求更低,相扑对的背部力量的要求较小。

4、为了 确定哪种硬举方式最适合你 ,你只需要训练他们两个几个月,然后坚持使用强度最大、在次最大负荷下最舒适的那种。如果这种方式在最大负载下比较弱,那么很容易识别出阻碍你的特定弱点。

我总会收到一些人问我关于身材比例的问题(比如身高,臂长。躯干长度,小腿长度等等),会问我什么样的身材比例应该使用传统硬拉,什么样的人应该使用相扑硬拉。

我的观点是,两种硬拉都努力训练一段时间,然后选择能拉的更重拉的更舒服的硬拉方式。

有些人会觉得我在说废话,因为总有人能给出准确的数据来告诉你最适合什么样的硬拉,但是,我认为,除了训练,没有方法能告诉你哪种硬拉更适合你。 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告诉你的话,也是通过X光拍出的髋关节结构,而不是通过测量手臂身高得出的身体比例。

适合去做更多通过髋关节屈伸完成动作的传统硬拉,还是更多需要髋关节外展的髋关节屈伸的相扑硬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 臀部结构 。

在这里我就不讲解剖术语了,但简而言之:

1、骨盆的形态和大小每个人都不同

2、髋臼可以位于骨盆的前方或后方

3、这些髋臼可以更浅或更深

4、股骨与骨盆的夹角会改变

5、在股骨和骨盆的交汇处旋转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这 五个不同的变量 将决定你的臀部能够承受的运动范围,以及你在不同的臀部位置可以产生的 肌肉张力 。

为了说明其中一个因素,下图显示了股骨颈的角度相对于股骨轴的变化

图1显示了倾斜的“正常”角度。图2为髋内翻,图3为髋外翻。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第二个人需要做传统硬拉(如果他们的 髋臼很深 的话更适合做传统),在做深蹲的时候可能也会选择 很窄的站距 。髋关节外展过多的话,股骨顶部会和骨盆也不允许。

第三个人做劈叉可能没有问题,他们最好还是做相扑。髋关节外展越多,他们的 内收肌(特别是大收肌 )就越紧张,可以增加更多的张力。

有人认为相扑硬拉更简单,甚至认为相扑硬拉属于作弊,因为他的行程更短。

这个观点站得住脚吗

的确,相扑硬拉的行程更短。相扑的硬拉比传统硬拉的行程要短20-25%。然而,行程并没有那么重要。是的,这确实意味着使用 传统硬拉需要多做20-25%的功 才能完成动作。

大多数的极限硬拉需要5秒或更少的时间来完成。即使是最慢的硬拉也会在10秒内锁定。你的肌肉中储存了足够的 ATP和磷酸肌酸 ,以确保在8-10秒内的时间最大输出 不受能量产生的限制 。两种硬拉做功的差值只会在做最大次数挑战时会有体现,但在讨论1rm时往往不会有影响。换句话说,站姿的宽度会影响你在一分钟内完成40次硬拉400磅的能力,但 不会影响只做一次的最大重量 (虽然不同硬拉的最大重量会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要记住,不要觉得你硬拉失败是因为你在硬拉的每一个位置都不够强壮,而是因为你在通过最薄弱的那个点的时候你不够强壮,换句话说, 决定你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是关键点 ,不是行程的多少。

相扑硬举不需要更小的臀部伸展扭矩吗

我还看到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相扑式硬拉要更容易,因为硬拉时所需的髋部伸展力矩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人做了这张图来论证这个观点。

如果你学过力学,看到这张你会觉得,相扑的确会更加容易。伸髋被定义为矢状面(前后)的运动,扭矩等于力臂乘以受力。所以, 在相扑硬拉中,由于髋关节力臂(你的臀部和杠铃之间的水平距离)较短,它需要较少的伸髋力矩来举起重物。

但是 伸髋发生在三维空间 ,而不仅仅是侧面照片看到的这样。当臀部向外旋转时,这意味着臀部的伸展同时发生在矢状面(前向后)和额面(左向右)。不管髋关节外展和旋转了多少,力臂的长度本质上是不受影响的,所以 伸髋的扭矩是相同的。

实际上,当比较传统硬拉和相扑硬拉时,在动作的任何一点上(他观察了杠铃落地的点,杠铃通过膝盖的点,以及杠铃顶部的点)臀部伸展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另一项研究中,臀大肌和腘绳肌的肌电图读数对两种硬拉式都是相同的,验证了这一观点。通过实验比较2D和3D的模拟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2D分析与预期的一样会显著地扭曲了相扑硬拉的结果。

最简单的办法是,两种都练,用两个月的时间,通过训练来判度哪种硬拉能拉的更重。

然后选择感觉最强和最舒适的变式的(大约次大重量(70-80%的1rm)负载进行训练。

同时经过这样的训练你也可以分辨出自己的薄弱点, 如果传统强于相扑,代表你的股四头肌比较弱,如果相扑强于传统,代表你的背较弱。

如果你觉得两钟变式相差不多,长时间训练下去,你也会逐渐发现自己的薄弱点。

一般来说,较轻的举重运动员和女性举重运动员在由于背部和躯干薄弱更多使用相扑硬拉,体型较大、躯干较厚的选手在使用传统拉的时候,通常更容易保持背部伸展 。

如今,相扑特别受欢迎。 而在90年代末,70%的运动员使用是传统硬拉,其中83kg以上的运动员使用传统拉的比例有85%,而83kg以下的运动员使用传统拉的比例有55%。

然而,不要因为你的性别、体重或体型的不同而只选择一种变式。没有任何一种硬拉会比另一种硬拉简单,所以,为了更强壮的自己,两种硬拉都要练习。如果现在你的传统硬拉拉的很重,不如增加相扑硬拉的训练频率,这会让你有新的收获。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点赞转发

对了

以及微信公众号:力量笔记

林锋在此感谢你的支持

对健身者而言,提起三大项都不陌生:卧推,深蹲,硬拉。

这3个动作都是复合性动作,每个动作都能调动起浑身大部分肌肉参与其中,所以不管你是增肌还是减脂,这3个动作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大项也常常被看作是力量的象征,在大力士的比赛当中经常会用到,但对于健身者而言,所采用的训练模式和大力士们则是截然不同的。大力士们追求的是更高的负重能力,次数则没有太高要求,而健身者追求的是轰炸肌肉的耐力和力量,对次数有一定的要求。

那么这3个动作如此强大,该如何提升呢?

1不断冲击更大的重量。

不断冲击大重量绝对是提升力量的不二法则,但请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尤其是当自己想要冲击某个重量时,一定要找好同伴,在同伴的保护下再进行。

那不冲击大重量行吗?

事实证明是很难的,因为肌肉的修复远离我们都知道,是通过训练破坏,然后在营养和休息的作用下修复增长,肌肉的力量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硬拉在这3个动作中危险系数最低,卧推和深蹲冲击重量时,除了需要同伴的保护,还可以用史密斯架来辅助,这样的保护是升级的,在尽量安全的前提下去突破自身极限,更能全力以赴。

但是每次所增加的负重也不能太盲目,一次增加过多的重量又会使挑战直接失败,打击信心,每次最好增加5%左右的重量来挑战,循序渐进才是最好的进阶法则。

2小重量的训练不能丢

上面提到了大重量对提升力量很有效,那是不是代表小重量就可以不做了?

其实不然,小重量对耐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明显的。因为大重量并不是完成动作的唯一通道,也不可能一上来就直接冲击大重量,小重量的热身还是非常必要的。

突破自身的极限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在大重量训练的缝隙里,小重量的训练也是不能中断的。

3辅助肌群的训练

前面也说到了,这3大项每个动作都能调动身体大部分肌群,那么想要提高三大项的能力,辅助肌群也要随之增强才行。因为只有整体力量增强了,大项能力才会增强,这有点像木桶效应,假如你的身体有短板,那么想提高大项负重是很困难的。

举个例子,假如你想要提升卧推力量,但你的肩部肌肉比较弱,那么只提高胸肌力量是不能让你提升很快的,你需要提升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力量,才会使你更快获得卧推的重量提升。

另外在提升力量期间一定要不骄不躁,同时配合合理的休息时间,切勿急功近利,身体不是机器,并不像汽车换台发动机马力就可以立刻增强了,身体这台发动机需要不断折腾才会慢慢变强。

好了,这一期的分享就是这样了,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方法,可以在文末给我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

波普董健身,每日分享健身知识,让你我更有型。

硬拉到底是练背还是练腿,这是一个困扰着不少训练者的问题。严格来说硬拉是一个全身性的动作,尤其是对于大腿后侧,竖脊肌,握力有很好的刺激,动作准确高效的话,对于大腿前侧,背阔肌乃至腹肌都能有着很不错的激活,所以要说的话它又是个练背的动作又是个练下肢的动作。那么在训练计划中该如何安排它才更合理。我个人呢更倾向于安排在下肢的训练当中,任何形式的硬拉都是这样,主要有以下的理由导致我不会把它安排在背部的训练,首先,虽然硬拉可以视为提升背部整体维度跟拉的能力的好动作,但是它更多的还是一个以下肢尤其是伸髋肌群为主导的动作,也就是说你的下肢在硬拉训练当中会得到很大的挑战,那么把硬拉从下肢训练当中分离出来安排到其它的训练日,就很有可能导致腿还没有恢复好就要硬拉,以及硬拉完对腿又有刺激影响下次的下肢训练这样的问题。相较而言不管是拉的能力还是背部的恢复都比下肢要快,因此把它放在下肢日的训练中更不需要担心发生背部在硬拉训练中受到刺激难以恢复影响下次背部训练的情况。还有一点就是硬拉很难,深蹲也很难,我不愿意面对一轮训练计划当中有两天都非常难的情况。所以宁愿安排在同一天,心理上更好接受另外硬拉并不是一个那么需要经常训练以及使用大重量的动作,所以不用担心深蹲完之后拉不了之前那么重这样的情况,更重要的还是技术上的掌握。

如果你练完硬拉,背会酸,这是你的身体给你的警告,你该修正姿势了!

 

隔天或几天后产生的酸痛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

(DOMS)

。会有这样的东西,主要发生在肌肉被拉长的过程中,做离心收缩,且肌肉受到微小破坏。

当你重量加的很重,甚至是挑战

1RM

时;或是你重复做很多下,做到后面开始疲乏时,上背会撑不住开始圆背,此时,上背做离心收缩,一讲到离心收缩,延迟性肌肉酸痛

(DOMS)

就来了!

先把重量降下来再说,练如何维持腰椎的正中位置,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核心力量,学正确的髋关节铰链,加强辅助训练,包含架上硬拉,罗马尼亚硬拉,直腿硬拉,早安式这些主要训练脊椎伸直肌群的动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535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