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第1张

1、平衡理论解释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练拳时要求意念体会“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领顶劲”意味着气向上领,而“气沉丹田”则意味着气向下沉,这两者明显的体现着“平衡”,练习者如果做到了这两点,则练习者的脊柱被拉长;

在此基础上进行旋转、折叠等运动,日久天长则脊柱四周的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的功能得到加强,自然可以预防颈椎病和腰椎病。另外,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无不体现着“平衡”,它要求上下呼应,虚实分明,左右兼顾,全面发展。

2、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

因为练太极拳时,经过户外冷空气和日光的照射及严寒的磨练,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对外部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增强了新陈代谢的能力,体温调节的功能随之增强,因此感冒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常练太极拳可以改善肺呼吸机能,使肋间肌等呼吸肌纤维变粗,肌肉强壮有力,肺廓活动度好,肋软骨骨化率低,肺活量变大,从而使肺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太极拳强调丹田内转,实质是锻炼腹式呼吸与肺呼吸相结合。

腹式呼吸的生理意义是:横膈肌较大幅度的升降运动,对于胸腹腔的脏器,如肺、心、脾、肝、肾及胃、小肠、大肠等,都可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这些腑脏循环旺盛,生机活跃。另外,腹式呼吸所形成的腹压升降,大大有利于血液的循环,这样就使躯体和内脏获得更充足的血液营养。

3、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因此它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使痉挛的小血管得以松弛,这样既加强了血液循环,又降低了外周阻力,从而使血压自然下降。

太极拳的运动量不大,肌肉进行有氧代谢,不存在氧债问题,也就不会加重心肌缺氧。久练太极拳,可以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次数减少,增大了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了心肌储备力。

一个人全身的毛细血管平时只有 20% 左右开放,而久练太极拳,能促使毛细血管开放,并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练太极拳还能通过骨骼肌的收缩、舒张使静脉血流加速,并通过膈肌的活动对腹压的改变,使血液尽快经下腔流尽心脏,同时可以减少肝、胃、肠的淤血水肿。

4、调节运动系统的功能

练习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太极拳是一种内外结合,一动无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因此,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锻炼。太极拳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它的运动量通过架势的高低可以调整,能满足各种人群所需的运动量。

通过练习太极拳大腿肌肉增厚,肌肉群的伸展收缩本身起了一种对心脏血液收放泵力作用的辅助功能,就像在下肢增加了好多个小泵。因此,练太极拳对运动系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打太极拳要求身法中正,从百会穴到会阴穴,整个脊柱要尽量正直,并强调用意,使它对拉拔长。脊

柱以及两侧,是中医讲的督脉、阳经,是西医讲的中枢神经系统,都通过脊柱的两侧伸展到全身的各个部位,现在很多人患腰椎间盘突出、颈椎、腰椎骨质增生,都是平时立不正、坐不直,弯腰弓背造成的,而经常练太极拳的人,一般腰椎都很有力量,脊柱一般不出问题。

因为经常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会阴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对拉拔长,对整个运动系统就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5、太极拳既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促进心理健康。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引导动作,要求“意到身随”,“内外相合”,“身心皆修”,使人进入无忧无虑、无我无他的怡闲境界。使人消除心理疲劳,情绪开朗,乐观向上。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动作均匀缓慢,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相济,处处充满哲理。

故常练之可使急躁、易怒、焦虑、多疑小气的人改变成稳健、豁达、沉静、随和、乐观的人。因而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拳术,而且还具有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太极精神,它既能提高人的修养,又能健全人格,陶冶情操。

剑术为使用剑的技术。剑法乃使用剑的技法也。

古代剑术把《击》、《刺》、《格》、《洗》四类剑法称为“四母剑”。

1 《击》----指用剑刃前端一至三寸处(称三锋),短促抖腕发力如敲击钟磬。可上下点击,类似现代点剑、崩剑。可左右斜击或平击。其中剑尖向小指一侧方向击出称“正击”,如向下、向左击头、击腕等动作;剑端向拇指一侧方向击出为“反击”,如击耳、扣腕等。

2 《刺》----通过臂的屈伸,用剑尖部位沿剑身方向直取对方身体任何部位。剑身呈水平面为平刺,剑身成竖直面叫立刺。结合刺剑的方向和步法、身法,则又有进刺、退刺、独立刺、跳步刺、腾空刺、换手刺、转身刺、连环刺等。

3 《格》----阻碍、拦击的意思。用剑尖或剑刃前端挑开对手进攻的兵器。现代多称为挑剑、挂剑。左挂为顺格,右挂为逆格。上挑为冲天格。左挑为左格,右挑为右格或反格。

4 《洗》----“洗”为古代剑法,现在已很少用。包括平洗、斜洗、上洗、下洗。在现代剑法中“洗”法已为撩、带、抽、截、斩、扫等剑法所取代。

在太极剑的剑法中归纳为十三势,即: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此乃太极剑的核心剑法。

现代剑术基本剑法:纵观现代剑术不同派别的剑法,根据自己学习剑术和多年业余剑术教学的体会,将现代流行的各种剑法归纳为28种基本剑法,汇编成如下口诀,供喜欢剑术的朋友参考。它几乎包括了少林类、武当类、太极类等剑术的大多数剑法。

劈、刺、点、崩、击、提、挑;

斩、截、托、按、挂、削、撩:

挽、穿、压、云、抹、架、扫:

带、抽、拦、捧、推、搓、绞。

现将每种用法作简单的介绍:

1 劈----如同用斧子砍木头,其势以刃口由上而下或斜下将物劈开。剑身成立或侧剑,摆幅大、速度快,力点在剑刃前部或中部。剑身可与地面平行(螺把)或剑尖翘起为“砍”(满把)。如“初级剑”的“回身后劈”、“歇步下劈”;“甲组剑”的“提膝劈剑”、“翻身弓步反劈”。

2 刺----同“四母剑法”中的刺。定位的瞬间为“螺把”。如“初级剑”的“弓步直刺”;“甲组剑”的“转身弓步探刺”和“左右抹剑提膝上刺”;“六段剑”的“换跳步刺剑”。

3 点----立剑用剑尖向下点啄,力达剑刃前端。其势如蜻蜓点水,小鸡啄米。注意挥臂持剑由上而下,先沉臂再突然提腕,发力短促刚劲。最后定势为螺把持剑。用法:点击对方手腕。如“初级剑”的“提膝点剑”;“乙组剑”的“丁步挂点剑”

4 崩----崩为突然爆发的样子。持剑手突然屈腕上翘,立剑;剑尖由下而上,挑锋上击为崩。有正崩(剑尖向拇指方向)和反崩(剑尖向小指方向)之分。用法:崩击敌腕部。如“武当太极剑”的“弓步平崩”;“甲组剑”的“纵身崩剑”、“摆步平崩剑”;“乙组剑”的“弓步反崩剑”。

5 击----平剑向左或右敲击,力达剑刃前端。向右击剑又称平崩剑。如“32式太极剑”的“撤步反击”。

6 提----由下向上,屈腕提拉剑把,剑尖朝下。“甲组剑”的“提膝提剑”、“上步丁步提剑”和“撤步转身虚步提剑”。

7 挑----由虎口向上持剑,将臂伸直,与剑成一条直线,立剑用剑尖部分,右下往上如针之挑剔刺状,袭击敌腕部或肘部。力点集中剑之前部及中部。如“初级剑”中的“弓步上挑”。

8, 斩----平剑,向右横出,高在头和肩之间,力达剑身。如“初级剑”的“提膝平斩”;“武当太极剑”的“叉步平斩”;“乙组剑”的“弓步斜上斩剑”、“穿剑跳跃歇步斩剑”。

9 截----剑身斜向上或斜向下为截,劲达剑身前部。上截剑斜向上;下截剑斜向下。如“初级剑”中的“提膝下截”;“六段剑”的“盘腿平衡截剑”。

10 托----立剑,剑身由下向上横行为托。手心向里,腕与头平,劲贯剑身中部,如“42式太极剑”的“丁步托剑”;“32式太极剑”中的“独立平托”。

11 按----剑刃与地面平行,由上向下切按。力点在剑刃中部或后部,满把握剑。如“武当太极剑”的“盖步按剑”。

12 挂----立剑,剑尖由前向下向同侧或异侧贴身挂出,劲贯剑身前部,其目的是挂开敌兵器,如“武当小花剑”的“紫燕抄水”、“甲组剑”的“转身盖步抡挂剑”;“六段剑”的“翻身抡挂剑”

13, 削----平剑,自异侧下方经胸前向同侧上方斜出为削。手心斜向上剑尖略高于头。如“初级剑”中的“弓步斜削”

14 撩----立剑,由后向前上方或由前向后上方撩出,力达剑刃前部。按撩击方向分为前撩、后撩、正撩和反撩四法。撩剑多用螺把,力发于腰臂,力达间的前中刃。如“初级剑”中的“坐盘反撩”、“回身后撩”;“武当太极剑”的“叉步反撩”、“行步撩剑”、“仰身撩剑”;“六段剑”的“跳提膝撩剑”和“望月式平衡撩剑”。

15 挽----“挽花”又称“腕花”。剑身绕腕部绕环,有“剪腕花”和“撩腕花”之分。“剪腕花”为以持剑手腕为轴,使剑贴身由前向下,向后回环。可以在身前(前剪腕)或身后(后剪腕)。而“撩腕花”与前者同但运动轨迹相反,使剑由后向下再向前划立圆。在身前可叫“前撩腕”,在身后可叫“后撩腕”。其基本要求均是“活把”握剑并尽量使剑身作贴身的立圆运动。如“武当小花剑”中的“鸾舞蛇惊”和“金蛇狂舞”(三面花)。

“挽花”的变化:

“横8字剪腕”即右手持剑先后快速作“前剪腕”和“后剪腕”,剑尖的轨迹为横写并折叠的“8”形。用法:以剑前端的“上三锋”袭击敌腕部或其他部位。

“横8字撩腕” 即右手持剑先后快速作“前撩腕”和“后撩腕”,剑尖的轨迹为横写折叠“8”形。用法:以剑前端的“下三锋”袭击敌腕部或其他部位。

“挽花”动作的变种:“两面花”、“三面花”、“双手两面花”、“双手剪腕花”、“双手撩腕花”等。

16 穿----立剑,剑贴身向下弧形运动,劲达剑尖,如“武当太极剑”的“行步穿剑”;“甲组剑”的“撤步穿剑”、“扑步反穿剑”。

17 压----平剑,手心向上或向下按压剑,剑尖向前。如“武当太极剑”的“歇步压剑”(手心向下);“初级剑”的“扑步下压”(手心向上)。

18 云----平剑,在头前或上方平圆绕环为云,如“武当小花剑”中的“雪花盖顶”;“甲组剑”的“穿剑转身云剑”。

19 抹----平剑,剑从一侧经体前弧形向另一侧抽带为抹,高与胸平,剑尖向异侧前方,劲达剑身,如“初级剑”的“弓步平抹”;“武当太极剑”的“扣剑平抹”。

20 架----立剑,手心向外,由下向右上方为架,剑高过头,剑身横直,劲贯剑身。如“武当太极剑”的“独立托架”。

21 扫----平剑,向左或右平摆,摆幅大于90度,剑高不过腰,劲贯剑刃,如“32式太极剑”中的“扑步横扫”;“武当太极剑”的“仰身架扫”;“甲组剑”的“行步云剑转身坐盘下扫”。持剑右手心向上,向虎口方向扫剑称“反扫剑”如“甲组剑”的“歇步反扫剑”;“六段剑”的“翻腰扫剑”。

22 带----平剑,由前向侧后方抽回,力点沿剑刃滑动,如“32式太极剑”中的“左右平带”和“六段剑”的“行步带剑”。

23 抽----立剑,由前向后抽回,臂由伸而屈,力点沿剑刃滑动,如“武当太极剑”的“转身回抽”。

24 拦----立剑,向前上方迎架,力点在剑刃中,后部。如“32式太极剑”的“弓步拦剑”。

25 捧----同“抱剑”。平剑或立剑,两手在体前相合捧抱。如“32式太极剑”的“提膝捧剑”;“武当太极剑”的“马步云抱”。

26 推----剑身竖直或横平,由内向外推出,里达剑刃后部。如“42式太极剑”的“马步推剑”。

27 搓----同旧剑法中的“锉”,剑身猛向前向下斜行,用力短促似锯来回拉动。由于动作系守御势,一般不如“截”之敏捷,现代技击中已不多用。如在“三合对剑”中的“回身搓腕”。

28 绞----同“搅”,平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立圆绕环,力达剑刃前部。持剑手以肩、肘、腕等关节为轴心,以剑身1/2处为圆心点,使剑身成立圆锥形搅动之势。前进绞剑则为顺时针,而后退绞剑则为反时针。如“42式太极剑”的“进步绞剑”(顺时针);“武当小花剑”的“乌龙绞柱”(反时针);“六段剑”的“退步绞剑”(反时针)。

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接下来我为你带来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陈式太极拳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太极拳种类之一,可以分为陈式老架、陈式新架两大类,下面的陈式太极拳6组56式就是其中的概况。虽然陈式太极拳有56式,但是其中的动作的动作是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

  陈式太极拳第一组:

 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陈式太极拳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掌) 16斩手(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陈式太极拳第三组:

 22右云手(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拳 2开步推掌 3擦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侧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侧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侧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臂(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陈式太极拳第四组:

 28指裆捶(1转身缠摆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收拳 3弓步发拳) 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 2转腰右缠 3提膝上冲拳) 30双推掌(1落脚收掌 2虚步双推档)

 31中盘(1换掌前推 2换掌前推 3换掌前推 4穿掌绕臂分手 5踏脚合臂擦脚 6马步拢手上提)

 32前招(1转腰悬腕 2虚步摆掌) 33后招(1转腰活步 2虚步摆掌)

 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 2提脚绕臂 3马步穿靠) 35左野马分鬃(1转腰提脚绕臂 2马步穿靠) 36摆莲跌叉(1转身旋掌 2折叠下按掌 3收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震脚握拳 6跌叉步穿拳)

  第五组:

 37左右金鸡独立(1弓步举拳 2独立上穿掌 3踏步按掌 4擦脚摆掌 5收脚收掌 6独立穿掌)

 38倒卷肱(1退步右推掌 2退步左推掌 3退步右推掌) 39退步压肘(1转腰左摆掌 2转腰右摆掌 3退步压肘) 40擦脚(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分脚拍脚) 41蹬一根(1转身叠拳 2换手叠拳 3撩拳侧踹) 42海底翻花(1收脚合拳 2提膝翻抖)

 43击地捶(1落脚摆拳、跳步绕拳 2擦步绕拳 3弓步栽拳)

 44翻身二起脚(1转身提拳 2转身虚步举拳 3上步摆拳 4腾空拍脚) 45双震脚(1分掌后跳 2虚步按掌 3双震脚按掌)

  第六组:

 46蹬脚(1收脚收掌 2蹬脚架推)

 47玉女穿梭(1落脚穿掌 2跳擦步架推) 48顺莺肘(1转身合臂擦脚 2马步顶肘)

 49裹鞭炮(1翻身跳转绕臂、交合 2马步分砸拳) 50雀地龙(1转腰合臂 2仆步穿掌)

 51上步七星(1弓腿举拳 2虚步架拳 3翻腕撑掌 4翻腕架拳) 52退步跨虎(1退步转身分掌 2丁步合掌)

 53转身摆莲(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手 3落脚摆掌 4摆莲拍脚) 54当头炮(1落脚后推掌 2坐腿收拳 3马步棚打)

 55左金刚捣碓(1旋掌左捋 2弓步前棚 3虚步撩掌 4震脚砸拳) 56收势

篇二:陈式40太极拳分解教学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和浩特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和浩特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

 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中国古代医学家认为,心为神之居,主掌血脉运行,对人体各个脏腑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人身上最重要的脏器,位于五官之首。

 五脏主藏精气论中以心藏脉,肺藏魄,肝藏魂,肾藏志。人体全身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推动作用才可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因此,陈王庭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状术与中医的导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演练太极拳可使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心主血脉的一切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否则,会使演练者气血不足,引起推动血液运行循环的力量减弱,脉道堵塞,产生病变,不利于演练者的身体健康。

 吐纳,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所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和浩特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及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

 肺脏主掌呼吸之气,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人体在一生之中,需要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消耗掉大量的清新之气(即氧气),产生出大量的浊气(即二氧化碳)。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全靠肺的呼吸、吐纳功能。

 太极拳把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与吐故纳新相结合,首先保证形体运动不能妨碍人体的肺脏呼和浩特吸运动,以保障肺脏机能正常发挥,新陈代谢自然进行。其次,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内部宗气的形成。所谓宗气,与叫大气,是相对于先天元气而论的后天之气,是人之生命根本。宗气的功能就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在脉管内的运动。宗气主要是由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而成,集聚于胸中,称作上气海,是全身之气运动流行的本始。第三,通过拳术着势的形体运动来促进人体宗气的分布,在心脏、肺脏的协同下,将上气海中之宗气通过血脉分别送入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全身表里上下,肌肤内脏,发挥其滋润营养之作用。

 太极拳把拳术的形体运动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使形体运动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和技击功能的发挥。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相结合

 中国古代中医经络学说主要是论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经络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国古代知学理论袋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肺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组织的总称,是人体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其中,经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纵行干z线;络,有网络之意,是人体脉络的大小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别络、孙络、浮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几个部分,起着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大作用,但是决不可不通。

 经络系统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组织官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窍、皮肉筋内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五庭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

 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

  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

 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状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和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

 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提难防。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庭创造太极拳时,从菽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

藏族舞蹈体态基本特征如下:

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者连绵柔韧的屈伸,并且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主动。

如:踢踏舞中的第一基本步和踢踏步、弦子舞中的平步、靠步和拖步。

基本舞步

1、踢踏舞:身体动律重拍向下,双膝始终要保持松驰状态,随步法每拍自然颤动二次。

(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抬

踢步(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

2、弦子舞基本舞:身体动律是重拍向上,膝关节的屈伸应有韧性。

(1)平步(2)靠步(3)单撩步(4)拖步

臂基本动作

撩袖2、摆袖3、掏甩袖组合训练踢踏组合2、弦子组合

达标要求

通过藏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藏族舞的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蹈造型、动律特点等。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能力和鉴赏能

1不说话的时候。沉默但目光专注地看你说话的男人,一定内心丰富,这一刻的男人,因为他身上似乎有一种至命的磁场,让你觉得他酷极了。

2含着半口饮料微笑。为了回应你,他哪怕嘴里含着咖啡或者美酒,也不急着咽下,先反馈给你一个积极友好的笑容,这样的绅士举止,当然会让你心头顿生暖意与好感。

3果决而内疚地摁灭烟火头。只是因为你的出现,正在抽烟的他,立即用这一动作欢迎你,无声,但那动作非常男性化,这比为你脱外套拉椅子,更贴心也更有说服力

4“我干, 你随意”。酒桌上说这话的男人,豪爽,但不乏柔情,非常善解人意,仿佛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但背影一点也不冰冷。

5“不要在风口接电话”。他在街头用手机给远方的女友打电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风吹着他的脸,他眯着的眼,很迷人吧!

6一下子强有力地把你拽到怀里。一切不容置疑,男人的霸气通过一种温暖的手段淋淳尽臻地表现出来,你绝对拒绝不了。

7镜子前拉一下领带。这时的男人很认真,而且有种片刻的孩子气,这很会激发温存欲望。

跳藏族舞蹈首先要先掌握基本动律

屈伸和颤

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体态。步伐上,1平步要全脚踏地

抬起幅度不要过高

至脚踝处就好。2撩步要注意在颤动律基础上,先将腿吸起再向前或旁撩出,撩是由弯曲到伸直的过程

所以要膝盖带,经抛物线出去。3靠步分位单靠和长靠

是踏步加点地的组合,单靠脚下一步一点(脚跟点地)长靠通常为三步一点。4刨步

要先向前小踢腿

然后

脚带动小腿踏地向后吸起,注意踏地时要用前脚掌

不是全脚。5滑步是前腿向前或旁上步后腿紧随贴住

注意后腿要紧贴地面

托滑吸至脚踝。

手臂动作:甩水袖时注意大臂发力

将水袖完全甩至空中再缓缓落下

要让水袖在空中滞留一会

看了这个视频,要注意的是身体的前倾幅度要再大些

颤的再松弛些

以及送胯幅度要大

对于非专业

动作简单整齐就能出效果

反复训练

多看

多想

多动

。希望能帮到你。

1溺水自救方法有哪些

1、保持镇静。

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这样只能使体力过早耗尽、身体更快地下沉。正确的自救作法是: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等待浮出水面,因为肺脏就象一个大气囊,屏气后人的比重比水轻,所以人体在不中经过一段下落后会自动上浮。

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应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你的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

2、维持口鼻呼吸。

维持口鼻略浮出水面能进行呼吸和呼救就可以了,以平静的心态等待救援者到来。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将头伸出水面是不可能的,这种必然失败的作法将使落水者更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整个自救功亏一篑。

3、防止手足抽筋。

改用仰泳 ,先用单手抓住患侧的大拇指趾向背屈方向牵拉,然后按捏患侧腿肚子,即可缓解。若手腕部肌肉痉挛,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另一只手辅以按捏即可。经过长时间游泳自觉体力不支时,可改为仰泳,用手足轻轻划水即可使口鼻轻松浮于水面之上,调整呼吸、全身放松,稍作休息后游向岸边或浮于水面等待救援。

扩展资料:

溺水急救:

1、水中营救与出水后处理

强壮的游泳者从水中营救患者,其他人立即寻找漂浮物,在离水前应将患者放到漂浮的木板上,清除口、鼻中的水及污物,并打开气道。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注意不能使颈部屈曲,维持头颈脊柱在一条轴线上,以免加重可能发生的脊髓损伤。

2、离水后急救

登岸后及时倒出患者呼吸道及胃中的水,主要倒水动作有:①患者俯卧,腹部垫高,头下垂,手压患者背部;②抱住患者双腿,将其腹部放到救治者的肩上,快步走动,将积水倒出。

3、心跳呼吸停止的急救

对有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包括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内异物如泥沙、水草等、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注意心跳、呼吸恢复后可能重新停止。在现场抢救同时应组织后送。

4、供氧

近乎溺水(有脉搏)和完全溺水(无脉搏)患者,肺中不一定有水,从肺排水不能耽误给氧。好的游泳者在踩水同时可开始作口对口呼吸,在浅水中也可把患者头及胸放在膝盖上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患者离水后才能行胸外心脏按压,定时清除咽部。

即使肺部仅吸入少量水也要尽早给100%氧及行气管内IPPV(间歇正压通气给氧)。

人民网——溺水自救自护小常识

——溺水急救

2防溺水的小知识

防溺水常识 暑假期间,青少年儿童溺水身亡事故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作为学校家长,如何预防青少年溺水已显得尤为重要。了解一些预防溺水常识,就很有必要了。

一、游泳安全要点: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肢体抽筋;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一标记,留意自己是否被冲出太远,及时调整方向,确保安全。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法: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四、溺水急救:溺水后急救方法有: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 。

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五、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六、夏天游泳注意事项:1饭后、饮酒不宜游泳;2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3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水温太低、太凉不宜游泳;4游泳时禁止与同伴过分开玩笑,不要随兴下水,特别是野外;5风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游泳,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浅、人多不可跳水;6要在有救生员及合格场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运动,下水的装备要带全,一定要带泳镜;7水中切忌慌、乱,如遇抽筋,请保持冷静,改用仰漂,平日有机会就参加心肺复苏术训练及水中自救训练,如遇人溺水,没有把握不应下水救人,可一面大声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树枝、绳索、衣服或漂浮物抢救;8露营、钓鱼、野外活动如靠近水边时,应严防小孩意外落水,海边或户外游泳要防止晒伤及脚底刺伤。七、如何防溺水: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

3防溺水自救知识摘抄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

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四、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

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 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五、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

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 ;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4关于溺水的急救知识

溺水是由于人体淹没在水中,呼吸道被水堵塞或喉痉挛引起的窒息性疾病。溺水时可有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经口、鼻灌入肺内,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缺氧和昏迷直至死亡。

②溺水后常见病人全身浮肿,紫绀,双眼充血,口鼻充满血性泡沫、泥沙或藻类,手足掌皮肤皱缩苍白,四肢冰冷,昏迷,瞳孔散大,双肺有罗音,呼吸困难,心音低且不规则,血压下降,胃充水扩张。恢复期则可能出现肺炎、肺脓肿。溺水整个过程十分迅速,常常在4~5分钟或5~6分钟内即死亡。

③对溺水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不习水性而落水者,不必惊慌,迅速采取自救: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肌肉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办法。溺水救护者要镇静,尽量脱去外衣、鞋、靴等,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看准位置,用左手从其左臂或身体中间握其右手,或拖头部,然后仰游拖向岸边。如救护者不习水性,可带救生圈、救生衣或塑料泡沫板、木板等,注意不要被溺水者紧抱缠身,以免累及自身。溺水者被救起后应立即清除口鼻中泥沙污物,将舌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尚有心跳、呼吸,可将溺水者俯卧,头低,腹垫高,压其背部排出肺、胃内积水。其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后压其背部,使胃及肺内水倒出。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如口对口呼吸、气管插管、吸氧等。经过上述抢救后必须立即送医院继续进行复苏后的治疗。

5溺水自救安全知识大全

一、如何防溺水: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有句俗语:有事无事江边走,难免有打湿脚的时候。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3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4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要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5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 6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8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憋气,容易7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地呼救;憋气死亡; 9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10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当然,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

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二、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人士,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 、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二、预防溺水的措施: 1小学生应在成年人的带领下游泳; 2小学生不能独自在水塘边、小河边等玩耍;特别要注意的是那种没有人去的水塘要避免去。

还有水草较多的地方; 3不能去竖有禁止游泳牌子的地方游泳,特别是在暑假,不能在没有成年人的看护下邀请好友去水塘边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能去水较深的区域,谨防溺水事件发生。不会游泳者,身边要有成年人,游泳圈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来说是没用的; 5在游泳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在水里时抽筋。

6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

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正确的自救做法是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然后放松肢体,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你的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以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经过长时间游泳自觉体力不支时,可改为仰泳,用手足轻轻划水即可使口鼻轻松浮于水面之上,现场急救

(一)不会游泳者的自救

(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2)冷静地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3)呼吸要浅,吸气宜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4)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

(二)会游泳者的自救

(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 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 和热敷患处。(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三)互救

(1)救护者应镇静,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去鞋靴,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2)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救护者可从头部接近。(3)对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护者应从背后接近,用一只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4)如救护者游泳技术不熟练,则最好携带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进行救护,或投下绳索、竹竿等,使溺水者握住再拖带上岸。(5)救援时要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而双双发生危险。如被抱住,不要相互拖拉,应放手自沉,使溺水者手松开,再进行救护。

(四)医疗或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

(1)第一目击者在发现溺水者后立即拨打120或附件医院急诊电话请求医疗急救;(2)第一目击者或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将溺水者救上岸;(3)立即清除溺水者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并打开气道,给予吸氧。(4)进行控水处理(倒水),即迅速将患者放在救护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随即按压背部,迫使吸入呼吸道和胄内的水流出,时间不宜过长(1分钟即够)。(5)现场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搬上急救车,迅速向附近医院转送。作为救护者一定要记住:对所有溺水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调整呼吸,全身放松,稍作休息后游向岸边或浮于水面等待救援。

7关于防溺水知识有哪些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 、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希望你满意

8溺水时应该怎样自救

这样做:(1) 如果老人出现溺水,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动拼命挣扎,可 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

只要不胡乱挣扎,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人体在水 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身体就不会下沉得很快。 (2) 除呼救外,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当你感觉开 始上浮时,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 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

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3) 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对于 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将头伸出水面是不可能的,这种必然失败的做法将使落水者 更加紧张和被动,从而使整个自救者功亏一篑。

(4) 当救助者出现时,落水者绝不可惊慌失措去抓抱救助者的手、腿、腰等 部位,一定要听从救助者的指挥,让他带着你游上岸。否则不仅自己不能获救, 反而连累救助者的性命。

9防溺水自救知识摘抄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

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 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 ;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480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