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加固的几种常用方法???

地基加固的几种常用方法???,第1张

1、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

2、树根桩法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3、锚杆静压桩法

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4、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对于经复核承载力相差不大的地基基础,可采用增大基础底面面积方法提高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土体应力,达到加固基础的目的。

5、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现场含有较多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其它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来判断其适用程度,对地下水流过大及已经涌水的工程,应谨慎使用。

扩展资料:

对于地基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2、改善压缩特性

地基的高压缩性表现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

3、改善透水特性

地基的透水性表现在堤坝、房屋等基础产生的地基渗漏;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流沙和管涌。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或减少其水压力的措施。

4、改善动力特性

地基的动力特性表现在地震时粉、砂土将会产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载或打桩等原因,使邻近地基产生振动下沉。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措施。

——加固地基

1、条形基础工程量包括:

(1)、素土垫层工程量(2)、灰土垫层工程量(3)、砼垫层工程量(4)、砼垫层模板(5)、条形基础工程量: 砖基; 砼条基(6)、砼条基模板(7)、地圈梁工程量(8)、地圈梁模板(9)、基础墙工程量(10)基槽的土方体积(11)支挡土板工程量(11)槽底钎探工程量 2、条形基础计算方法 (1)素土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素土工程量=外墙素土中心线的长度×素土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素土工程量=内墙素土净长线的长度×素土的截面积 (2)灰土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灰土工程量=外墙灰土中心线的长度×灰土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灰土工程量=内墙灰土净长线的长度×灰土的截面积 (3)砼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4)条形基础工程量 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①砖条形基础按内墙净长线计算 ②砼条形基础按分层净长线计算 有些地区(天津)计算规则规定,条形基础以地圈梁顶为分界线,这就造成了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加上+-0000以下的高度;而且一个工程条形基础同时出现不同标高的圈梁时候,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区分出墙的底标高,对手工造成了麻烦。 (5)、砼垫层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砼垫层模板按砼垫层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垫层模板=砼垫层的侧面净长×砼垫层高度 (6)、砼条基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砼条基模板按砼条基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条基模板=砼条基侧面净长×砼条基高度 (7)、地圈梁工程量 外墙地圈梁的工程量=外墙地圈梁中心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内墙地圈梁的工程梁=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8)、地圈梁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地圈梁模板按地圈梁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地圈梁模板=地圈梁侧面净长×地圈梁高度 (9)基础墙工程量 外墙基础墙的工程量=外墙基础墙中心线的长度×基础墙的截面积 内墙基础墙的工程梁=内墙基础墙净长线的长度×基础墙的截面积 (10)基槽的土方体积 基槽的土方体积=基槽的截面面积×基槽的净长度 外墙地槽长度按外墙槽底中心线计算,内墙地槽长度按内墙槽底净长计算,槽宽按图示尺寸加工作面的宽度计算,槽深按自然地坪至槽底计算。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11)支挡土板工程量 支挡土板工程量,以槽的垂直面积计算,支挡土板后,不得再计算放坡。 (12)槽底钎探工程量 槽底钎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积计算。

1、结施图没有1层,两层的房屋共四张平面图:基础平面、二层平面、屋面平面、圈梁平面;

2、现在是讨论梁,怎么不见梁号,却把板的配筋画出,喧宾夺主。应该给出圈梁及梁的平面图;

3、屋面平面上D线②-③的梁起什么作用?

4、没有建施图参考,不明白为何要这么奇异的转折空间?

5、“3/DC轴处的梁上有堵墙”,3/DC轴处有梁吗?是③/B-C吧!

6、只要10个构造柱足够,一切不用处理,一共三道圈梁(地圈梁、屋面圈梁、楼面圈梁);

7、按楼主设的梁与圈梁相接。

  地基基础加固是指在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种种使用不当或其他的原因导致增加荷载、纠倾、移位、改建、古建筑保护,遭受邻近新建建筑深基坑开挖,新建地下工程或自然灾害的影响等需对地基和基础进行加固。

  基础加固的方式有:

  1、基础注浆补强

  适用于基础因受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基础裂损时的加固。浆液主要采用水泥浆,水灰比可采用05~06, 或采用环氧树脂等。

  2、增大基础底面积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底面积。

  3、锚杆静压桩

  是通过静力压桩机以压桩机自重及桩架上的配重作反力将预制桩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工艺。

  通常适用于高压缩性粘土层或砂性较轻的软粘土层,当桩须贯穿有一定厚度的砂性土夹层时,须根据桩机的压桩力与终压力及土层的形状、厚度、密度、上下土层的力学指标、桩型、桩的构造、强度、桩截面规格大小与布桩形式、地下水位高低以及终压前的稳压时间与稳压次数等综合考虑其适用性。

  

如果是四层砖混结构的话,一般设计都得用混凝土条基,混凝土条基形状为梯形,高度一般采用300+150mm高,混凝土上部砖墙第一步外墙宽610mm高120mm,第二步宽490mm标高至正负零下60mm有一层防潮层。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灰土挤密桩法属于一种柔性桩复合地基,它是通过夯实的桩身和挤密的桩间土达到提高地基土强度和消除地基土湿陷性的目的,同时该方法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质量易控制、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灰土挤密桩是由素土、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拌合,采取沉管、冲击、爆扩等方法在地基中形成一定直径的桩孔,然后向孔内分层夯填灰土。由于成孔成桩过程中,桩孔径向外扩张,使桩孔周围的土体产生径向压密,桩周一定范围内的桩间土层得到挤密,从而形成桩体和桩周挤密土共同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由灰土桩和挤密土构成的复合地基,其地基特性介于灰土桩和挤密土之间。灰土挤密桩通过在地基中的挤土效应、灰土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而提高了地基土的承载力。由于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质量易控制、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已成为普遍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

2 灰土挤密桩适用范围及设计原则 1)适用范围

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处理土层深度可达5m~15m,桩径宜为30Cm~450cm,土的含水量在14%~23%之间,饱和度小于065的土层。

2)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灰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的标准值和变形模量主要通过原位测试或现场经验来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或条件时,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可按2倍的天然地基标准值来确定。

3)桩孔内填料

采用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以消除湿陷性为目的时压实系数λ取>095,以提高承载力位目的取λ>097。 3 灰土挤密桩加固机理

通过对石灰土的加固机理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和工作实例观察,从混合物反应强度来区分,一般可归纳为四种: 1)生石灰消化放热反应

生石灰消化产生大量的热,使石灰土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并随之产生对土的膨胀挤密作用。 2)碳酸化作用

消化后的石灰与空气或土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生成具有微结晶体性能的CaCO3和MgCO3,从而加强了土粒连接。 3)离子交换与凝聚作用

石灰中的钙离子与吸附在土粒周围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改变了土的带电状态,而且交换的结果使得土颗粒迅速靠拢,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并相互胶合,从而提高了抗剪强度。

4)火山灰的化学反应

当石灰加入土中后,产生的Ca(OH)2胶体覆盖在土颗粒表面,并反应生成胶体CHS,同Ca(OH)2一起将土颗粒胶结成团聚体,但这种连接不能抵抗较大的外力,随着时间的增长,Ca(OH)2与土进一步反应,土颗粒的胶结加强,同时反映生成物CSH(gel)从膜中晶体出来,形成针状或片状晶体,而膜本身 也缓慢结晶,土颗粒之间的柔性连接变为刚性连接,由于土粒表面变粗糙和晶体增长使得土体趋于密实,由此强度随时间而增长。

从大样图看,设计的是C15素混凝土基础200厚,素混凝土基础下面再设混凝土垫层就没有意义,基坑底不平时,也是用砂石混合料做垫层的。

答副题,若下面增设100厚C10垫层时,基坑底标高就是-145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4531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