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上有哪些专业术语?

建筑上有哪些专业术语?,第1张

建筑专业术语

建筑面积

  住宅的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外围所围成空间的水平面积,如果计算多、高层住宅的建筑面积,则是各层建筑面积之和。建筑面积包含了房屋居住的可用面积、墙体柱体占地面积、楼梯走道面积、其他公摊面积等。

使用面积

  住宅的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计算住宅使用面积,可以比较直观地反应住宅的使用状况,但在住宅买卖中一般不采用使用面积来计算价格。

  计算使用面积时有一些特殊规定:跃层式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内墙面装修厚度计入使用面积。计算住宅租金,都是按使用面积计算。

公用面积

  住宅的公用面积是指住宅楼内为住户出入方便、正常交往、保障生活所设置的公共走廊、楼梯、电梯间、水箱间等所占面积的总和。开发商在出售商品房时计算的建筑面积存在公共面积的分摊问题。 

实用面积

  它是“建筑面积”扣除公共分摊面积后的余额。

居住面积

  住宅的居住面积是指住宅建筑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居室净面积之和。所谓净面积就是要除去墙、柱等建筑构件所占有的水平面积(即结构面积),一般作为衡量居住水平的面积指标。

计租面积

  作为计算房租的面积。在住房制度改革中,作出统一规定,住宅用房按使用面积计算,包括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过道,楼梯,阳台(闭合式按一半计算),壁橱等。非住宅用房按建筑面积计算

积率

  容积率是建筑总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之比。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有4000平方米的建筑总面积,其容积率为0。4

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套(单元)建筑面积之比。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套(单元)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队面积 +分摊得公用建筑队面积。

开间

  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0米——39米,砖混结构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 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

   开间5米以上,进深7米以上的大开间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便于灵活隔断、装修改造。

进深

  在建筑学上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皮到后墙壁之间的实际长度。进深大的住宅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但为了保证建成的住宅可以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住宅的进深在设计上有一定的要求,不宜过大。目前我国大量城镇住宅房间的进深一般要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

套内面积

  俗称“地砖面积”。它是在实用面积的基础上扣除了柱体、墙体等占用空间的建筑物后的一个内容空间的概念。 动既有章可循,也有利可图,吸引居民和机构投资住房租赁市场。

公摊面积,

  商品房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室、公共门厅和过道等功能上为整楼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

2.各单元与楼宇公共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50%。

面积

  竣工面积是指竣工的各幢房屋建筑面积之和。房屋建筑的竣工应是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完工,经验收合格的建筑。 辅助面积

  辅助面积是指住宅建筑各层中不直接供住户生活的室内净面积。包括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起居室、贮藏室等。

共有建筑面积

  房屋系指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整幢建筑物的共有建筑面积与整幢建筑物的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的比值,即为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销售面积是指商品房按“套”或“单元”出售,其销售面积为购房者所购买的套内或单元内建筑面积( 以下简称套内建筑面积)与应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之和。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在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绿化率

  绿化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对购房者而言,绿化率高为好。

绿地率

  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层高

  层高是指住宅高度以“层”为单位计量,每一层的高度国家在设计上有要求,这个高度就叫层高。它通常包括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板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

  净高是指层高减去楼板厚度的净剩值。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将建筑物整栋的公用建筑面积除以整栋楼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得到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即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实用率

  实用率是套内建筑面积和住宅面积之比,大于使用率。即实用率=套内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共用建筑面积

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阳台

  阳台是指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平台

  平台是指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走廊

 走廊是指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地下室

  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

半地下室;

  半地下室是指房间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

居住区用地

  居住区用地是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住宅用地

  住宅用地是指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其他用地

  其他用地是指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I道路用地

  道是指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M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建筑线,

  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公用建筑面积

  公用建筑面积不包括任何作为独立使用空间租、售的地下室、车棚等面积,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一般公用建筑面积按以下方法计算:整栋建筑物的面积扣除整栋建筑物各套(单元)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已作为独立使用空间销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车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积,为整栋建筑的公用建筑面积.

玄关

  玄关就是登堂入室第一步所在的位置,它是一个缓冲过渡的地段。居室是家庭的“领地”,讲究一定的私密性,大门一开,有玄关阻隔,外人对室内就不能一览无余。玄关一般与厅相连,由于功能不同,需调度装饰手段加以分割就是自己人回家,也要有一块放雨伞、挂雨衣、换鞋、搁包的地方。平时,玄关也是接受邮件、简单会客的场所。

隔断

  隔断是指专门作为分隔室内空间的不到顶的半截立面。

过道

  过道是指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0.2 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

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0.3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

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0.4 无障碍设施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或有视力障碍者使用的安全设施。

2.0.5 停车空间 parking space

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室内、外空间。

2.0.6 建筑地基 construction site

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2.0.7 道路红线 boundary line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2.0.8 用地红线 boundary line of land;property line

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2.0.9 建筑控制线 building line

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2.0.10 建筑密度 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2.0.11 容积率 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2.0.12 绿地率 greening rate

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2.0.13 日照标准 insolation standards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2.0.14 层高 storey height

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2,0.15 室内净高 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或楼盖、屋盖底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

2.0.16 地下室 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

2.0.17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

2.0.18 设备层 mechanical floor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配变电等的设备和管道且供人员进入操作用的空间层。

2.0.19 避难层 refuge storey

建筑高度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2.0.20 架空层 open floor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2.0.21 台阶 step

在室外或室内的地坪或楼层不同标高处设置的供人行走的阶梯。

2.0.22 坡道 ramp

连接不同标高的楼面、地面,供人行或车行的斜坡式交通道。

2.0.23 栏杆 railing

高度在人体胸部至腹部之间,用以保障人身安全或分隔空间用的防护分隔构件。

2.0.24 楼梯 stair

由连续行走的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的栏杆(或栏板)、扶手以及相应的支托结构组成的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用的建筑部件。

2.0.25 变形缝 deformation joint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2.0.26 建筑幕墙 building curtain wall

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的,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2.0.27 吊顶 suspended ceiling

悬吊在房屋屋顶或楼板结构下的顶棚。

2.0.28 管道井 pipe shaft

建筑物中用于布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

2.0.29 烟道 smoke uptake;smoke flue

排除各种烟气的管道。

2.0.30 通风道 air relief shaft

排除室内蒸汽、潮气或污浊空气以及输送新鲜空气的管道。

2.0.31 装修 decoration;finishing

以建筑物主体结构为依托,对建筑内、外空间进行的细部加工和艺术处理。

2.0.32 采光 daylighting

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光环境,使建筑物内部使用空间取得的天然光照度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美观等要求的技术。

2.0.33 采光系数 daylight factor

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2.0.34 采光系数标准值 standard value of daylight factor

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2.0.35 通风 ventilation

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空气环境,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建筑物内部使用空间进行换气,使空气质量满足卫生、安全、舒适等要求的技术。

2.0.36 噪声 noise

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的外界干扰声。

女儿墙是什么墙

女儿墙(又名:孙女墙)是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它的主要作用除了维护安全外,还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依国家建筑规范规定,上人屋面女儿墙高度一般不得低于11m,不得大于15m。

女儿墙作用:

女儿墙是一个建筑专业术语,又名压檐墙是屋面与外墙衔接处理的一种,作为屋顶上的栏杆或房屋外形处理的一种措施,可防止人员掉落,也可起到屋面防水的作用。

女儿墙的作用是保护人员的安全,并对建筑立面起装饰作用。不上人的女儿墙的作用除立面装饰作用外,还固定油毡或固定防水卷材用。

现在的女儿墙已成为建筑的专用术语,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儿墙的浪漫和诗情画意也不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了,只是国家建筑规范中的90厘米高的砖混结构式的一堵矮墙而已。它回归了建筑的本原,在建筑物上起着它应起的作用。一般在一些单元楼的屋顶上,成为建筑施工工序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封闭性的一部分。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产生的一大物质内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

在不同的时代,建筑文化内涵和风格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也完全不同,例如,中国北方的建筑文化风格就与南方不同。

在不同的半球位置上,也体现各种建筑价值观的区别,例如东方和西方建筑风格就不一样。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建筑文化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具有神秘,浪漫的艺术精神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在艺术上深刻的艺术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完美结合。民主的就是世界的“传统”与“现代”,“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等的有机结合传统文化的开发,继承与发扬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发现,还要我们不断吸收国外的文化,与国内先进文化相结合。这些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建筑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物是建筑文化的载体,它装载着人类、社会、自然与建筑之间相互运动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综合就是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本身是广义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同时建筑也是其它文化的容器,是其它文化的综合反映。文化的多元性、地域性、时代性和层次性不可避免地会对建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建筑文化既是社会总体文化在建筑活动中的体现,同时也是建筑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反馈,两者是相互促动、同时发生的。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文化”是对“文化”这个属概念的限定,是一个比“文化”的外延更窄然而内涵更丰富的一种概念。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的综合反映。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也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地方性等特性。例如,同是住宅,北方平原多是四合院,黄土高原有窑洞,东南有江浙民居,福建有土楼。在同一岷江河谷的羌寨和藏族的民居也有很大的不同。

建筑工程常用专业用语

基础

1、独基: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方行或矩形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一般是指结构柱基,高烟囱,水塔基础等的形式.

  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独立基础的特点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共用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特点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长宽比在3倍以内且底面积在20 m2以内的为独立基础(独立桩承台)。

2、条基:即条形基础。

  是基础长度远远大于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按上部结构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基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10倍基础宽度。

3、筏板: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

筏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4、桩基础:

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特点

  (1)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

  (2)桩基具有很大的竖向单桩刚度(端承桩)或群刚度(摩擦桩),在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

  (3)凭借巨大的单桩侧向刚度(大直径桩)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抵御由于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

(4)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固于基岩,在地震造成浅部土层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且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钻(冲)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桩等,其适用条件和要求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均有规定。

结构

1、暗柱: 暗柱是剪力墙中的柱,一般情况下有两种:一种约束端(暗)柱,一种构造端(暗)柱。

暗柱指布置于剪力墙中柱宽等于剪力墙厚的柱,一般在外观看不出,所以称之为暗柱,如果布置位置在端部,也可以作为端柱分析。

2、暗梁: 建筑结构力学中的梁的概念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承担竖向荷载的受弯构件。单梁,框架梁、连梁等梁类构件都有这样的功能。但有些以梁类命名的构件不完全具备这样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暗梁。

可以从以下属性中认识暗梁:

1、暗梁的位置是完全隐藏在板类构件或者混凝土墙类构件中,这是被称为暗梁的原因。

2、暗梁的钢筋设置方式与单梁和框架梁类构件非常近似。

3、暗梁总是配合板或者墙类构件共同工作。

4、板中的暗梁可以提高板的抗弯能力,因而仍然具备梁的通用受力特征。

5、混凝土墙中的暗梁作用比较复杂,已不属于简单的受弯构件,他一方面强化墙体与顶板的节点构造,另一方面为横向受力的墙体提供边缘约束。强化墙体与顶板的刚性连接。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时,特别是在剪力墙结构中,存在剪力墙身、剪力墙梁等构件,这些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是一直缠绕着部分预算人员的问题。对于要弄清墙身、墙梁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明白墙身、墙梁的概念。

  剪力墙设计与框架柱及梁类构件设计有显著区别。柱、梁构件属于杆类构件,而剪力墙水平截面的长宽比相对杆类构件的高宽比要大得多;柱、梁构件的内力基本上逐层、逐跨呈规律性变化,而剪力墙内力基本上呈整体变化,与层关联的规律性不明显。剪力墙本身特有的内力变化规律与抵抗地震作用时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必须在其边缘部位加强配筋,以及在其楼层位置根据抗震等级要求加强配筋或局部加大截面尺寸。此外,连接两片墙的水平构件功能也与普通梁有显著不同。为了表达简便、清晰,平法将剪力墙分为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分别表达。

  归入剪力墙梁的暗梁不是普通概念的梁,因为暗梁不可能脱离整片剪力墙独立存在,也不可能像普通概念的梁一样独立受弯变形,事实上暗梁根本不属于受弯构件;因为其配筋都是由纵向钢筋和箍筋构成,绑扎方式与梁基本相同,但是暗梁与剪力墙身的混凝土和钢筋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暗梁实质上是剪力墙在楼层位置的水平加强带。此外,归入剪力墙梁中的连梁虽然属于水平构件,但其主要功能是将两边剪力墙连结在一起,当抵抗地震作用时使两片剪力墙连结在一起的剪力墙协同工作。

  暗梁与剪力墙垂直筋、水平筋的位置关系:

  剪力墙垂直钢筋应在暗梁纵筋外侧连续贯通,楼层上下层的垂直分布钢筋不考虑在暗梁内锚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暗梁箍筋外侧连续设置,与暗梁纵筋在同一水平高度的一道水平分布筋可不设;当设计人员对暗梁单独配置了侧面纵筋时,则剪力墙水平钢筋仅布置到暗梁底部位置,暗梁箍筋外侧布置暗梁的侧面纵筋。

  在实际施工时,在同一道墙上即存在暗梁同时也存在剪力墙洞口连梁时,常见的做法如下:

1、将连梁的上部纵筋贯穿暗梁上部,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的内侧后水平弯折15d,替换暗梁的上部纵筋;连梁的下部纵筋伸过洞口边lae,暗梁的下部纵筋一端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内侧后水平弯折水平15d,另一端从连梁纵筋的端头开始,与连梁纵筋搭接llE。暗梁的箍筋距离剪力墙边缘墙柱核心部位1/2箍筋间距开始布置;暗梁与剪力墙连梁相连一端的箍筋设置到门窗洞口的边缘位置,即设置到剪力墙连梁支座边缘。此种做法主要是考虑在洞口两侧便于混凝土的浇注和振捣,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同时会增大钢筋用量从而导致建设方的工程投资成本增加。

2、暗梁的所有纵筋与连梁的纵筋互相搭接通过:连梁的上下部纵筋均伸过洞口边lae;暗梁的上下部纵筋一端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内侧后水平弯折15d;另一端从连梁纵筋的端头开始,与连梁纵筋搭接llE。暗梁的箍筋距离剪力墙边缘墙柱核心部位1/2箍筋间距开始布置;暗梁与剪力墙连梁相连一端的箍筋设置到门窗洞口的边缘位置,即设置到剪力墙连梁支座边缘。

3、当设计在洞口边设置有暗柱时,则连梁的上下部纵筋均伸过洞口边lae;暗梁的上下部纵筋一端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内侧后水平弯折15d;另一端伸至洞口边暗柱内锚固lae。暗梁的箍筋距离剪力墙边缘墙柱核心部位1/2箍筋间距开始布置;暗梁与剪力墙连梁相连一端的箍筋设置到门窗洞口的边缘位置,即设置到剪力墙连梁支座边缘。

4、当暗梁在连梁的腰部位置时,暗梁的所有纵筋与连梁的纵筋互相搭接通过:连梁的上下部纵筋均伸过洞口边lae;暗梁的上下部纵筋一端伸至墙端部暗柱纵筋内侧后水平弯折15d;另一端从连梁纵筋的端头开始,与连梁纵筋搭接llE。暗梁的箍筋距离剪力墙边缘墙柱核心部位1/2箍筋间距开始布置;暗梁与剪力墙连梁相连一端的箍筋设置到门窗洞口的边缘位置,即设置到剪力墙连梁支座边缘。

综上所述,使用软件在处理暗梁和连梁相交构造时,可以在剪力墙计算设置中的第22项里设置,选中该项,可从下拉框中选择具体的相交构造计算方式。

3、预制板:预制板就是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

  因为是在工厂加工成型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

预制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等干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预制板了。预制板在建筑上的用处很多,如公路旁边的水沟上盖住的水泥板;房顶上做隔热层的水泥板都是预制板。

4、预埋铁:主要用于连接结构以外的钢构所用,通常由钢板和锚爪焊接而成,锚爪通常用未冷拉过的Q235钢筋制成(即盘圆钢筋),锚爪埋入混凝土内,钢板通常与现浇结构相平,用以连接外部的钢构。

  施工质量上,通常需要控制预埋铁件的位置及平整度,在大型的钢结构工程中,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了防止预埋铁件生锈,规范中要求,外露铁件还必须做防锈处理。

5、后浇带: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

后浇带

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后浇带平面

作用

1.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分类

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

3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三、建筑

1)构造柱: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2)圈梁: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叫基础圈梁,也叫地圈梁(DQL);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

  因为圈梁是连续围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梁。

  圈梁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按要求圈梁应该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封闭,但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如楼梯间窗口洞)隔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进行搭接补强。附加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高差的两倍,亦不小于1000mm

  圈梁通常设置在基础墙、檐口和楼板处,其数量和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层数、地基状况和地震强度有关。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刚度及墙身的稳定性。圈梁可以减少因基础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及其所引起的墙身开裂。在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就显得更加必要。

  在砌体结构中,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3)过梁: 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

4)飘窗: 飘窗,从名字不难看出,就是飘出的窗子。一般的飘窗可以呈矩形或梯形,从室内向室外凸起。飘窗的三面都装有玻璃,窗台的高度比起一般的窗户较低。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进行大面积的玻璃采光,又保留了宽敞的窗台,使得室内空间在视觉上得以延伸。

  一般的窗户都是做在墙体的垂直平面以内,要是把窗户突出到墙外面,就成了飘窗了。现在流行的飘窗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态,第一种是带台阶的,另一种则是落地的。飘窗不仅可以增加户型的采光和通风等功能,也给商品房的外立面增添了建筑魅力。正是基于此,有关飘窗面积的计算问题,也就成为业主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5)悬挑板:不是每边都有直接支撑物(柱子、实墙)的楼板,部分埋在或者浇筑在建筑结构中,另一部分伸出悬挑出结构外的是悬挑板(如悬挑的阳台、屋盖)。

6)挑檐天沟:与板(包括屋面板、楼板)连接的,以外墙为分界线;与圈过梁(包括其他梁)连接的,以梁外边线为分界线。外墙边线以外或梁外边线以外的为挑檐天沟。

  挑檐作用是避免屋面的雨水向下排放时浇到墙面上。按雨水排放的方式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种。有组织排水方式的挑檐形成天沟,无组织排水的挑檐没有天沟。除了挑檐在屋面的其它部分也有天沟,如女儿墙与屋面交界处、两个不同高度屋面交界处、高低跨交界处等。

  天沟

  屋面排水分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自由排水),有组织排水一般是把雨水集到天沟内再由雨水管排下,集聚雨水的沟就被称为天沟,天沟分内天沟和外天沟,内天沟是指在外墙以内的天沟,一般有女儿墙;外天沟是挑出外墙的天沟,一般没女儿墙。天沟多用白铁皮或石棉水泥制成。

  挑檐:是建筑物屋面处,以防屋面雨水顺外墙面漫流而污染墙面,使屋面雨水有组织进行排水。

  两者是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有组织排水的。

7)腰线: 腰线是建筑装饰的一种作法,一般指建筑墙面上的水平横线,在外墙面上通常是在窗口的上或下沿(也可以在其它部位)将砖挑出60×120mm,作成一条通长的横带,主要起装饰作用。这在一些较早的装饰比较简单的建筑中常可看到。现在的建筑中还有用这种方法的,不过有些是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或不同的颜色来作腰线,在卫生间的墙面上用不同花色的瓷砖(有专门的腰线瓷砖)贴一圈横向的线条,也称为腰线。

  腰线砖多为印花砖,上面多为一些色彩鲜艳可爱精美的图案花纹,为了配合墙砖的规格腰线砖定为6厘米高,20厘米宽的幅面,它的作用就像一根美丽的腰带,环绕在墙面砖中间,为单调的墙面增色,改变空间的气氛。

  目前腰线主要以陶瓷、树脂、金属(不锈钢)等材料为主,其中金属类的腰线主要在大型建筑物装修中使用多,家庭使用的以陶瓷和树脂材料为主。

8)脚手架:  指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建筑界的通用术语,指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主要为了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及高空安装构件等,说白了就是搭架子,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合成材料等。有些工程也用脚手架当模板使用,此外在广告业、市政、交通路桥、矿山等部门也广泛被使用。

  中国在1949年前和50年代初期,施工脚手架都采用竹或木材搭设的方法。60年代起推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80年代起,中国在发展先进的、具有多功能的脚手架系列方面的成就显著,如门式脚手架系列,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系列,年产已达到上万吨的规模,并已有一定数量的出口。

  长期以来,由于架设工具本身及其构造技术和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致使事故的发生率较高。有关统计表面:在中国建筑施工系统每年所发生的伤亡事故中,大约有1/3左右直接或间接地与架设工具及其使用的问题有关。

脚手架

脚手架

9)散水:基本解释

在建筑周围铺的用以防止两水渗入的保护层

散水是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1000mm。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200mm~300mm。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等。

  另外,在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采用明沟排水。明沟是将雨水导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设施。一般在年降雨量为900mm以上的地区采用明沟排除建筑物周边的雨水。明沟宽一般为200mm左右,材料为混凝土、砖等。

  建筑中,为防止房屋沉降后,散水或明沟与勒脚结合处出现裂缝,在此部位应设缝,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的保护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以保护地基

10)悬挑梁:不是两端都有支撑的,一端埋在或者浇筑在支撑物上,另一端伸出挑出支撑物的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11)老虎窗: 老虎窗,又称老虎天窗,上海俗语,指一种开在屋顶上的天窗。也就是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用作房屋顶部的采光和通风。

其他

1)女儿墙:以前因建筑防水材料的限制,房屋的屋面都为坡屋面,大量坡屋面的建筑显的单调,于是把建筑屋顶的外墙伸高,使建筑物的立面造型新颖、别致,向女孩子一样美丽,人们把这部分伸处屋面的外墙称为女儿墙。女儿墙不但丰富了建筑立面造型,也是屋面的外围防护结构,保证了屋面上人、维修时的安全。

常用建筑术语通俗解释

1、平面图:也叫俯视图,是指在某一水平方向的投影,能看得见的轮廓线用实线,看不见的轮廓线用虚线。

2、立面图:也叫正视图,是指在正立面方向的投影,同平面图。

3、剖面图:指用一个平面将物体分割开来,被剖到的实体部分用斜线表示,其他部分按投影方式。

4、节点图:指某一结构交叉点,用视图很难表达出来,在本张图纸上或另一张图纸上将其放大,表现出各结构点之间的关系。

5、详图:用于施工图,在平面图或立面图上很难将一细小部分完全体现出来,将其比例放大,将每一细小部分都表示清楚,包括尺寸。

6、进深:在平面图上,沿着楼房的轴线的垂直方向,房间的尺寸大小。

7、开间:在平面图上,沿着楼房的轴线的平行方向,房间的尺寸大小。

8、轴线:一般情况,以对称形式,在士建上,24墙以上的红砖墙以内12为轴线。24墙以内的任何墙体都是一墙体的中心为轴线。

9、洞口:在没有门窗套等情况,就是洞口。

10、比例尺:是指将某一图形或物体各个方向按照同一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那么这个缩放比例就是比例尺。一般是用图纸尺寸比实际尺寸,将尺寸小的用1表示。

11、建筑面积:是指某一建筑物,相邻两部分用轴线分开,其他部分以外尺寸,求得面积。(包括墙体,公共空间)。

12、)使用面积:是指某一房间以墙体的内尺寸来求得面积。(为净面积)

13、过梁:一般指在某一洞口、门窗口上面的梁,并且梁的上面有墙体,起支撑洞口的作用。

14、简支梁:一般指两边没有约束力,嵌入墙体12CM的梁,其受力最大点在中间。

15、圈梁:为了提高房屋的整体性,沿某一标高绕一圈的梁。

16、悬挑梁:顾名词义,就是梁的一端悬挑出去,没有支撑点,另一端被锚固在混凝土柱、梁或墙体上,靠上面的荷载压着它,来保持稳定。

17、悬挑板:同悬挑梁,例如阳台地面、雨搭等。

18、现浇板:在现场浇筑的板,一般用于卫生间、厨房地面,及框架结构的楼板。

19、预制板:在构件厂生产的楼板,属于成品,用于砖混结构的地面。

20、水泥砂浆:把水、水泥、砂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拦而成。通常所说的1:3水泥砂浆是皀用1份水泥和3份砂配合,实际上忽视了水的成分,一般在06左右比例,即应成为06:1:3。

21、素砼(混凝士符号,念TONG):是指在水泥砂浆的基础上加石子或卵石,按一定配合比例伴和而成,在里面不加入钢筋。

22、砼垫层:是素砼的一种,一般水泥用量较少,标号较低。用于一般性地面初步找平或形成一定坡度。

23、找平层:在砼垫层的上面用水泥砂浆进一步找平,以实行下一步工作精确施工。

24、框架结构:是指整个承载部分都是用梁、柱和剪力板组成,形成一个整体,抗震性非常好,其他间隔墙体用轻体材料(比如空心砖)砌筑而成。

25、砖混结构:指整个承载主要是红砖来承担,一般在24墙以上,为了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在墙体里有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柱或梁。

26、挂斗砖墙:是指将红砖横向立着砌筑,一般情况至少单面挂网抹灰,以提供整体性和强度。主要用于阳台、卫生间等或其他不需承重的间隔墙。

27、12墙:也叫单砖墙,就是沿着砖的长度方向,一层一层错茬砌筑。

28、墙:也叫一砖墙,是承重墙的最小尺寸,是用红砖一层丁,两条跑错茬砌筑而成。(说明:砖的长度方向沿墙的横向摆放叫丁,顺着墙的方向叫跑)

29、墙:也叫一砖半墙,主要用于室外,楼梯间保温墙,及低楼层的承重楼。

30、墙:也叫两砖墙,主要用于外墙,及主承重墙。

31、空心墙:用于框架结构间墙,把空心砖立着砌筑。

32、空心墙:用于框架结构间墙,把空心砖横着砌筑。

33、承重墙:用于承受上部墙体及楼板传递下来的荷载的墙体。

34、间壁墙:用于分隔各房间,而不承受荷载的墙体。

35、咬口:指砖与砖之间的错茬。

36、木龙骨:指某一结构的骨架是用木方支撑和连接的,简称木友骨。用于吊棚、隔墙。

37、轻钢龙骨,指某一结构的骨架是用一种U型轻钢支撑和连接的,简称轻钢龙骨。用于吊棚、隔墙。

38、主骨:相当于柱和梁,用于承受所有荷戴的龙骨。

39、边骨:与边墙接壤,起定位和主要承载的龙骨。

40、吊挂:指用于吊棚等悬吊物,用木方或其他连接件将分隔开的上下两部分连接起来,这个木方或连接件就叫吊挂。

41、门套:是指与洞口和门连接的部分。

42、窗套:是指与洞口和窗连接的部分

43、门框:是指过去那种只用于固定门的木框架部分。

44、@窗套:是指过去那种只用于固定窗的木框架部分。

45、隔断:是指用轻体材料将房间一分为二或几的间隔墙,同间隔墙。

一说中国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专业术语,相关很多建筑人士都很熟悉,建筑人士可以通行相关的建筑工程专业术语了解相关的建筑工程类别、属性和工程性质等相关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建筑术语即指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程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中一些专业语言。

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专业术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术语 (2)砌体工程施工术语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术 语(4)钢结构工程施工术语、符号等建筑工程专业术语:其中以砌体工程施工术语为例。具体内容如下:

建筑工程专业术语(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若干要素对施工技术水平所作的分级。

建筑工程专业术语(配筋砌体)

网状配筋砌体柱、水平配筋砌体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柱(墙)、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以及配筋块砌体剪力墙的统称。

建筑工程专业术语(原位检测)

采用标准的检验方法,在现场砌体中选样进行非破损或微破损检测,以判定砌筑砂浆和砌体实体强度的检测。

建筑工程专业术语(芯柱)

在砌块内部空腔中插入竖向钢筋并浇灌混凝土后形成的砌体内部的钢筋混凝土小柱。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610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