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饲养管理哺乳期犊牛?

如何饲养管理哺乳期犊牛?,第1张

哺乳期犊牛是指初生到断奶前的犊牛,一般指0~60日龄的犊牛。其饲养管理要点是:(1)接产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黏液,确保呼吸畅通,擦干牛体。在距腹部6~8厘米处断脐,挤出脐内污物,并用5%的碘酒消毒,然后称重、佩戴耳标、照相、登记系谱、填写出生记录、放入犊牛栏。(2)喂初乳、常乳在新生犊牛出生后1~2小时内喂初乳,每次饲喂量为2~25千克,日喂2~3次,温度为38±1℃,连续5天,5天后逐渐过渡到饲喂常乳或犊牛代乳粉。常乳喂量占体重的8%~10%。随着采食精饲料和粗饲料量的增加,适当减少常乳的喂量,6周龄、7周龄、8周龄喂奶量推荐分别为5千克、4千克和3千克。(3)补饲犊牛出生一周后可开始训练其采食固体饲料,自由采食优质粗饲料,促进瘤胃的发育。犊牛哺乳期日增重应不低于650克。(4)去角和副乳头犊牛出生后,在15~30日龄去角、去副乳头。(5)断奶当犊牛生长到40~60日龄,每头每天精饲料采食量连续3天超过1千克时,即可实施断奶。(6)管理犊牛要求生活在清洁、干燥、宽敞、阳光充足、冬暖夏凉的环境中。保证犊牛有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冬季应饮温水。犊牛饲喂必须做到“五定”,即定质、定时、定量、定温、定人,每次喂完奶后给犊牛擦干嘴部,防止犊牛相互舔舐。卫生应做到“四勤”,即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勤消毒。

去势不仅对公牛增重的影响是肯定的,而且公牛去势时间的早晚也影响育肥期内的增重,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操作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据作者对8~10月龄(体重180~200千克)犊牛去势后增重变化的观察,去势前平均日增重900克;去势后第1个10天平均日增重400多克;去势后第2个10天平均日增重700多克;去势后第28天时平均日增重恢复到900克。去势后28天架子牛增重182千克,比去势前少增重7千克,影响程度为278%。

另据对16~18月龄(体重350~380千克)架子牛去势后增重变化的观察,去势前平均日增重1000克;去势后第1个10天平均日增重400多克;去势后第2个10天平均日增重500多克;去势后第3个10天平均日增重800克;去势后第39天平均日增重恢复到1000克。去势后39天架子牛增重28千克,比去势前少增重9千克,影响程度为333%。

上述观察结果说明:犊牛去势后恢复正常增重的时间比16~18月龄架子牛短11天;犊牛去势后增重的影响程度较16~18月龄架子牛小55个百分点。因此育肥牛的去势时间应在8~10月龄。

从牛肉品质、增重速度等考虑,饲养户以饲养早去势(阉割)公牛较好。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牛场犊牛的死亡率很高,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管理的疏忽。

所以在这里,着重说一下肉牛犊牛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的初乳管理

初乳管理是决定小牛健康和生存的最重要的管理因素。

初乳中含有很高的免疫球蛋白,对于犊牛获得被动免疫,抵抗外界疾病至关重要。

犊牛出生后1小时以内应尽快吃到初乳,根据小牛体重和健康状况调整用量。

一般第一次可喂给1~2千克,以后每次饲喂20~25千克,每天喂2~3次。

所喂的初乳的温度应保持在38℃左右,由于直接加温奶易凝固。

因此,为保证奶温一般采用热水浴法来加温。

常乳和犊牛代乳粉的喂养

犊牛出生三天以后由初乳逐步过渡到常乳或犊牛代乳粉,常乳的喂量占体重的8%~10%,奶温保持在35~38℃,随着采食精饲料和粗饲料量的增加,适当减少常乳的喂量。

6周龄、7周龄、8周龄喂奶量一般依次递减,分别为5千克、4千克、3千克。

传统的鲜奶饲养犊牛成本较高,用有抗奶喂犊牛,抗生素的作用又会对瘤胃菌群的建立有一定影响,所以选择优质的犊牛代乳粉喂犊牛已被很多牛场认可。

犊牛的饮水管理

犊牛出生1星期后开始训练饮水,水温37~38℃,经过10~15天改为洁净温水,30天后改为深井水,不要让犊牛饮用冰水或不卫生的水。

犊牛的补饲管理

犊牛出生1星期后开始训练采食精饲料,以补充营养和促进胃肠发育。

开始几天每天喂精料10~20克,以后逐渐增加到80~100克。

另外,可以在牛槽中放少量胡萝卜、南瓜、优质的青干草供其自由采食。

出生2个月后让其自由采食优质粗饲料,粗饲料以每天17千克左右为宜。

犊牛哺乳期日增重一般保持在650克左右。

犊牛的保健护理

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观察牛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体温和行为有无异常,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犊牛栏内要勤打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干燥。

犊牛的早期断乳

发育健康的犊牛可在60~70日龄进行早期断乳。

具体方法是断奶前一个月逐渐增加精料和粗料,减少牛奶或犊牛代乳粉的喂量。

临断奶时由每天喂奶2次改为1次,然后停喂,也可采用牛奶掺水的办法,逐渐减少奶量,最后改为全部供水。

一般认为断奶时喂料量为每天15~20千克左右,以后采用3遍给料和24小时供应水和牧草。

对于瘦弱犊牛,可适当延长哺乳期。

肉牛生长发育的最直接指标就是体重,肉犊牛体重增长的规律可分为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体重增长的平衡性以及补偿增长规律。生产上应根据肉犊牛的体重增长规律来提供充足的营养,使其能够快速的生长发育,以达到良好的饲养效果,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肉犊牛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

肉犊牛体重增长的一般规律可分为出生前的体重和出生后的体重。在犊牛出生前,妊娠期的前四个月胎儿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以后会逐渐的加快,到了妊娠后期,是胎儿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肉犊牛的大部分体重都是在母牛的妊娠后期增长的。犊牛在胎儿时期各阶段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用来维持生命需要的头、内脏、四肢骨骼等重要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而肌肉和脂肪的生长发育速度较慢。因此,一般不将初生的犊牛用来育肥,因为这样饲养不够经济。

胎儿出生后,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体重的增长规律在性成熟时是呈加速增长的,发育成熟后增重的速度会逐渐变慢,所以肉牛在12月龄前生长速度较快,随后会逐渐的减慢,而这一阶段的采食量会逐渐的增大,如果继续饲喂不但不会获得得较高的产肉量,反而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因此,当肉牛在体成熟达到15~2岁时进行销售、屠宰较为经济。

肉犊牛体重增长的不平衡性

肉犊牛的体重增长是不平衡的,这是肉牛体重增长规律的主要特点之一,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犊牛从初生到6月龄的生长发育速度要比6~12月龄的生长发育速度快得多,到了12月龄以后,生长速度开始明显减慢,在接近成熟后的生长速度则更慢。例如,夏洛来牛从出生到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为115~118kg,而到了6~12月龄则下降到05kg。肉牛每天摄入的饲料主要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和基础的代谢需要,剩余的部分则被用来增重,所以体重增长速度快的牛用于维持需要的饲料的养分占总养分的比例相对的要少,饲料的报酬率高。研究表明,平均日增重11kg的犊牛维持需要的饲料量占总饲料量的38%,平均日增重为08kg的犊牛维持需要的饲料量则为47%,所以在肉牛养殖生产中要掌握肉牛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这一特点,在其生长发育快速的阶段给予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肉牛快速增长,提高养殖效率。

肉犊牛体重增长的补偿增长

在肉犊牛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营养不足会导致其生长发育速度下降,当在后期的某一阶段恢复高营养供给后,其生长发育的速度要比其他正常饲养的肉牛要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后体重可恢复正常,肉牛的这种生长特性就叫做补偿增长。这就是育肥架子牛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因为在肉牛的补偿阶段,补偿生长的牛生长速度、采食量以及饲料的利用率等这几项指标都要高于正常生长发育的肉牛。虽然如此,但是由于补偿生长的牛在达到与正常生长的牛相同的体重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虽然饲料的利用率较高,但是在整个饲养周期里饲料的转化率较低,另外,补偿生长的牛即使在饲养周期结束后可以达到体重要求,但是体组织仍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在屠宰后补偿牛的骨成分较高,脂肪成分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肉犊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获得补偿生长。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当营养供给严重不足,会导致增长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使犊牛易形成僵牛。另外,如果犊牛长期处于低营养水平的饲养条件下,则获得补偿生长较为困难,即使可以补偿生长,效果也较差。因此,在肉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想利用肉牛补偿生长这一规律,要注意肉牛生长受阻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并且生长受阻的时间最好不要选择在胚胎期以及出生到3月龄这段时期,否则补偿效果不好。

肉犊牛的饲养

犊牛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这一阶段的营养来源主要是母乳,为了保证犊牛能够正常快速的的生长,尤其是在犊牛出生到3个月这一段时间,要保证犊牛能够吃到充足的乳汁。因初乳中不但含有犊牛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可使犊牛获得被动免疫,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所以在犊牛出生后要尽早的吃上初乳,如果吃不上初乳或者吃的不及时,还会影响后期的发育。对于常乳的饲喂,要注意在2~3星期时,要按照犊牛的体重的1/6或1/7来保持乳汁的摄入量,并且要随着犊牛体重的增长增加奶量。在犊牛吃5~7天初乳后为了保证营养的摄入充足,要考虑给犊牛补饲。补饲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最初的目的是训练犊牛采食饲料,经过5~7天的训练后即可让犊牛自己吃料,这样可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及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发育。

犊牛6月龄后即可断奶,可进入架子牛的饲养期,在架子牛的生长时期,在生理上和营养需求上有了诸多的变化,要根据犊牛生长发育以及增重的规律来提供营养,合理的调整营养的配比,充分利用肉犊牛补偿生长的这一规律,来饲养架子牛,达到育肥架子牛低成本高效率的的生长效果。

  育肥牛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喂饲2~3次,每次饲喂15~2小时。饲喂时按照每头育肥牛应供给的营养所确定的饲料量来饲喂,不可任意增减。一般的饲喂次序为先粗后精,即先喂干草(玉米秸秆),再喂酒糟、精料、饮水。冬季每天在喂饲后各饮水1次,中午再饮1次。夏秋季除按冬季的饮水次数外,增加1次夜间饮水。

  架子牛的育肥管理 购入的架子牛在验收前,要严格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严重疾病的牛应严禁入舍。健康牛入舍前,首先要称重,然后按体重、品种、年龄及营养状况分为若干组,并对每头牛进行编号。架子牛在进场的3~5天内进行驱虫、健胃。

  育肥牛采取短拴系,这样可减少牛的活动。一般缰绳拴系长度为50~60厘米。

  改良育肥牛

  肉牛的最适宜温度为7~27℃,寒冷和暑热均影响牛的生长发育。为提高冬、夏季架子牛的育肥效果,牛舍必须冬暖夏凉,冬季实行舍饲育肥肉牛,舍内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夏季防暑降温,可在舍内安装电风扇或用凉水喷洒地面的方法降温。

  每头牛每天必须刷拭2次,每次至少5分钟。每天要定时清扫牛舍2~3次。牛舍、牛床、牛槽应每周消毒1次。育肥牛出栏后,下批牛入舍前要对牛舍进行彻底清扫、刷洗和消毒。

  育肥牛最好每月称体重1次,以便了解牛的增重情况,根据增重情况分析饲料效果,以便调整日粮,达到最佳育肥效果。

  就一般规律来说,每年买牛的最好时机在农历的10~11月份,夏季在5~6月,卖牛的最好时机是在农历的2~3月。

  

肉牛的增重,一般在12月龄以前生长速度最快,以后明显变慢,近成熟时生长速度很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肌纤维变粗,肌肉的嫩度逐渐下降。

在胴体中骨骼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肌肉所占比例是先增加后下降,脂肪比例则持续增加。同时,在饲料利用效率方面,催肥用壮乐康,效果好。如在犊牛期,用于维持需要的饲料,日增重800克的犊牛为47%;而日增重1100克的犊牛只有38%。

扩展资料:

牛的增重速度除受遗传、饲养管理、年龄等因素影响之外,还与性别有关。公牛增重最快,其次是阉牛,母牛增重最慢。饲料转化率也以公牛最高。

因此,在饲养肉牛时要充分利用其生长发育速度快的时期,使其等到充分生长。在生长发育快的阶段,体组成中蛋白质含量高,水分含量高,脂肪含量少,因此肉牛对饲料的利用率相应提高。另外,饲养生长期的公、母牛应区别对待,给予公牛以较高水平的营养,使其充分发育。

16~8月龄犊牛的特点

①6~8月龄犊牛刚刚断奶离开母牛,生活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处于对环境影响较敏感阶段;②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③处于既长骨架又长肉的阶段。

2.14~24月龄架子牛的特点

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肌肉中脂肪沉积的高峰期(形成大理石花纹的高峰期)。

3.育肥技术特点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育肥牛舍干燥、清洁卫生、安静、幽雅、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宜,牛舍铺垫垫草。

(2)因为犊牛育肥时骨架、肌肉、脂肪一齐长,因此必须把握好犊牛先长骨架、后长肉的重要技术,掌握不好会过早沉积脂肪而无较大骨架,呈“短粗肥胖牛”,“短粗肥胖牛”既影响育肥后期的增重,增重慢、饲料消耗量大、饲料成本高,又影响育肥牛长大个,小体重育肥牛生产不了高价肉块。

(3)高蛋白中能量日粮 日粮中蛋白质占13%~14%(以干物质为基础)、能量中维持净能61~64/千克;增重净能33~35/千克。

(4)中等增重速度 不要追求高增重,以日增重800~900克为宜。

(5)犊牛胃肠的容积小,每日多次采食才能满足增重的营养需求量,因此每日应多次喂料,少喂勤添料。

(6)经常补充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并补足。

(7)饮水充分。

(8)因育肥时间较长,故要及时注射有关防疫疫苗。

犊牛育肥在肉牛育肥中的地位:在高档(高价)、优质牛肉生产,期望获得丰富的大理石花纹,而犊牛育肥过程正是大理石花纹形成的高峰期。因此要获得高档(高价)、优质牛肉必须从犊牛开始,抓住这一时机。

断奶期犊牛,通常是指断奶后到6月龄的犊牛。其饲养管理要点是:

(1)饲养犊牛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精饲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首蓿供接牛自由采食,4月龄前最好不喂青贮等发酵饲料。干物质采食量逐步达到每头每天45千克,其中精料喂量为每头每天15~2千克。犊牛断奶期日增重应不低于600克。(2)管理断奶后犊牛按月龄、体重分群散放饲养,自由采食。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冬季应饮温水。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消毒,预防疾病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meirong/103533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4
下一篇2023-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