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釉瓷器都有哪些,精品藏品可送保利嘉德

红釉瓷器都有哪些,精品藏品可送保利嘉德,第1张

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常以红色代表吉祥、富贵,被誉为“千窑一宝”的红釉瓷,也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颗闪耀着夺目光辉的明珠。古代红釉瓷器,有多少种红?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认识下~

矾红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到清康熙时,矾红色泽鲜艳,华丽凝重。

胭脂水

胭脂水也称“金红”,清康熙年间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它始于康熙,精于永正、乾隆之间。

珊瑚红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康熙,盛于雍、乾两朝。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饰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

霁红

霁红创烧于康熙后期。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

钧红

宋代的均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钧红制品中,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

豇豆红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釉中名贵品种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 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 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

抹红

抹红亦属低温红釉,为珊瑚红的一种。它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称“抹红”。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并色泽显得清丽温润。抹红出现于明代,而以清康熙时的成就最为突出。

祭红

据记载,宣德皇帝上任不久,就下令景德镇御窑场烧制红瓷,几个月里景德镇彻夜通明,但烧出来的红瓷都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为此宣德皇帝龙颜大怒,严厉的惩治了当地的督窑官,不少窑工也为此赔上了性命。后来一位窑工的女儿,为救自己的父亲,竟跳入窑中,以身祭窑,终于烧出一种犹如鲜血般的红色瓷器。人们说是窑工女儿的鲜血染红了陶胚,因此就把这种鲜红的釉色叫做“祭红”。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从侧面说明了祭红釉瓷器的珍贵。但也有说霁红就是祭红的,这个我也不清楚。

郞窑红

郞窑红釉是仿制宣德祭红烧制的成功品种,它比祭红更加鲜丽,光泽强烈,由于这种红釉的烧制难度很大,需要严密的工艺技术,成本十分巨大,所以景德镇流传着,若要穷烧郞红的谚语。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宣德青花携酒寻芳图梅瓶,该瓶1972年出自桂林市东郊明代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夫妇合葬墓。

瓶体工整端正,美观秀雅。

胎体厚重,瓷质细腻,釉色匀润白净,极其雅致夺目。

小唇口,圆台状短颈,颈下部外斜,丰肩圆腹,腹以下至足渐收,沙底略上敛。

整器图案共分四层,各层间以弦纹分隔。

颈部绘青花龟背锦地纹。

肩部绘青花波涛海马纹。

其波涛有浊浪排空之感,汹涌澎湃,气势磅礴。

海马则奋蹄疾首,极富力度。

胫部绘青花海波纹,与肩部海波纹遥相对应,笔法夸张洒脱而又不失写实风格,流畅而又豪放,给人以宽阔无边之感。

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山水人物图,取古文人雅土“携酒寻芳”及“携琴访友”之意,颇富情趣。

图中一高士神态怡然,坐骑徐行。

从其衣着服饰着应为朝廷官员。

马前一琴童状琴引路,马后另一仆人肩担酒食随行。

远处群山滴翠,碧水横流。

整图构图精妙,形神兼备。

笔法极为细腻,人物马匹器用景物比例准确,层次分明,线条流畅。

路旁柳枝随风摇曳,人物衣饰亦隐约飘动,生动有趣,犹如一幅精美的中国水墨画。

古代文人画中常有“携酒寻芳”“携琴访友”这类题材。

红色收藏藏品历史背景

  爱国妇人会是由奥村五百子于1901年在日本东京创立的妇人团体,成员多为日本皇族、华族等上流阶层的女性,主要是从事社会事业,后来随着战争爆发改担负后方妇人奉公的任务。 其主要工作有达成军事辅助事业和分担生活辅助、慰问军眷或遗族、筹备军事后援与救济救护的资金。

红色收藏馆藏品

抗战时期爱国妇人会香炉红色收藏馆藏品

老彭说故事

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虽然绝大多数日本妇女并没有作为士兵到前线直接参与军事行动,但她们却在日本国内积极致力于后方服务,从事生产和慰问等工作,可谓是日军的后盾与精神慰藉。在战争时期,日本妇人们都鼓舞自个的老公,孩子上前线一线,不然,她们会被视为耻辱。 还有很多的女性主动充当了“从军看护妇”、“从军慰安妇”、“女子挺身队”队员,这就是变相的慰安妇,,甚至还有一小部分人充当了女间谍。 她们从多角度进行支持战争的工作。变相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实在是可怜又可悲。

爱国妇人会 佐贺县支部 敬供

   我收藏的这个瓷香炉是日本的爱国妇人会佐贺县支部定制的,顶上有“敬供”字样,还有一个爱国妇人会的徽标,图案中间有一个铁锚,上面还有一个红五角星,据分析应该是日本海军军部精心设计的“慰安妇”徽标。 中文汉字款识是非常漂亮的楷书,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看得出这些日本人对中国书法还是很推崇,并且垂涎已久,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可能这也是日本人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原因之一。 造型和中国古代的香炉差不多,只是底足圈足部分加了两个莲瓣,还是能看出有些许不同,也体现了日本人在模仿中国瓷器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证明了日本人或许是除中国人以外最热衷于收藏和研究中国陶瓷器的了。

细节图

  日本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一直到卢沟桥事变,每次日本政府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其全国民众就都打了鸡血,几乎全面陷入狂热状态。 在天皇“圣战”的感召下,日本女性积淀在潜意识底层的尚武精神及圣战情结也成了她们愿意献身的不可抗拒的诱惑。 整个侵略战争期间,成千上万的日本女性被称为“军国之母”、“军国之妻”、“靖国之妻”、“军国少女”等等,虽然她们不能成为真正的军人,但是她们一直致力于效忠天皇。到了1942年, “爱国妇人会”与“国防妇人会”合并为所谓的“大日本妇人会”,发展到最后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万人,从中可见她们与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件爱国妇人会的香炉,它见证了侵华日军犯下的反人类罪恶,它是小日本发动全民战争的罪证,对后世的我们而言,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wu/10827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