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描写爱情的文字有那些

徐志摩的描写爱情的文字有那些,第1张

1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2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3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4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这种叫做爱的情啊···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5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6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麼模糊,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其实什麼都没有,什麼都不是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笑我们这麼傻,我们总在重复著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7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8谁的情感无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谁在夜晚害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先爱吧把这一副肩膀挡掉一点遗憾,先爱吧看似一双翅膀躲啊躲已经黑暗,先爱吧人们不懂这样一旦欲求不满,先爱吧之后感伤之后再算,之后再算···  

  9我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个结果?思念,很无力,那是因为我看不到思念的结果。也许,思念不需结果,它只是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是不是能给思念一份证书,证明曾经它曾存在过? 

 

 10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是啊,我总是一个人,你从来不曾来过,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11似乎习惯了等待,单纯的以为等待就会到来。但却在等待中错过了,那些可以幸福的幸福。在失去时后悔,为什么没有抓住。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错误。明知道等待着一份不知能否到来的幸福···  

  12或许可以爱很多个人,但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笑的最灿烂,哭的最伤心。于我——应该都笑的灿烂,但我不明白给我最灿烂的是谁。但是我不明白伤心,让我最伤心的是谁。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觉着痛了。也记不清楚那些班驳的光影。  

  13在一段时间我喜欢一段音乐,听一段音乐我怀念一段时光。坐在一段时光里怀念另一段时光的掌纹。那时听着那歌会是怎样的心情?那时的我们是否相遇?是相遇还是错过?还是,没有结局的邂逅? 

  14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在无法遇见第二个寂寞的人的寂寞冬天。独自行走独自唱歌独自逛街独自看着一整个世界狂欢。人们手牵手地逛着游乐园。他是她的独一。我是所有人的无二。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15世界曾经颠倒黑白,如今回归绚丽色彩。世界曾经失去声响,如今有你们陪我唱歌。夜里黑暗覆盖着左手,左手覆盖着右手。曾经牵手的手指,夜里独自合十。风吹沙吹成沙漠,你等我,等成十年漫长的打坐。你是天下的传奇,你是世界的独一。你让我花掉一整幅青春,用来寻你。  

  16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幻想之中,他就会把这幻想成模糊的情味,当作真实的酒。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

  17有些女人。会让人觉得,世界上无人舍得对她不好。然而,这个女人。就是得不到她一直盼望着的好。 

  18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19耳。没有喧闹。眼。没有缤纷。嘴。沉默不语。

  

  20他的世界没有她,她的世界只有他。世界就是这样,从来没有公平可言。这是一场没有时限的角力战,谁在乎的越多,就输的越惨。

    21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22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沈默。如果沈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23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24旋转木马是最残忍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有永恒的距离

  25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26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看世界多危险多难。如反复无常的气象。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27他说爱你的时候,是无心之过,别轻易感动。 

  28是时候了。好好地做个女人。穿裙子。扎辫子。不和别人吵架。不翘课。不说脏话。一日三餐一个不能少。11点之前睡觉其实这些,我做不到。  

  29Miss somebody I lost,Forget somebody I miss 

  30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31幸好爱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都不是爱情。 

  32微微瞬间,你在一秒点穴。长永远,我用一生解穴。 

  33别再使用修饰音,唱最清澈的歌给我;别揣测该说什么,用透明的眼神看我;别后退逃避什么,把蜷缩的手指给我;别说你不再爱我,还爱过的记忆给我 

  34原来我只不过是只华丽的木偶,演尽了世间所有的繁华,才发现身后无数的金丝银线,牵动我的---哪怕,一举手,一投足。 

  35谁的眼角触得了谁的眉;谁的笑容抵得了谁的泪;谁的心脏载得住谁的轮回;谁的掌纹赎得回谁的罪。  

  36谁在春日艳阳的午后,轻抚你穿过飘扬秀发的手。谁在无数个黯然的白夜,带走独斟酌饮的酒,把浓烈的温度,狠狠的烧进胸口。谁把一季又一季的绿色原野,揉碎成泥土中潮湿的腐朽。谁捧起花的脸庞,让岁月美的黯然神伤。

  37有人告诉我鱼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它就不记得过去的事情,一切又都变成新的。所以,在那小小的鱼缸里鱼儿,永远不会感到无聊。我宁愿是只鱼,7秒一过就什么都忘记,曾经遇到的人,曾经做过的事都可以烟消云散,可我不是鱼。无法忘记我爱的人,无法忘记牵挂的苦无法忘记相思的痛 

  38最好的时光里,我依然独自一个人走在那条浮华炫丽却不属于我的街。我像一个拾荒者,悄悄收藏起时光的底片,让它变成陈年的私酿,然后在那个夏日的午后,晾晒出任何与你有关的画面。  

  39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的面前,只是个陌生人。是浮华的化妆舞会,散场以后,一个落寞而黯淡的女子,是烟花一样虚空的美丽。喜欢这样的文字,把自己沉在一个最卑微的姿态局里,不需要任何人的理会,独自一个人在角落里笑着哭泣,不需要谁再来打扰属于我的宁静生活。

  

  40夕阳西下,是我最想念的时候,对着你在的那个城市,说了一声:我想你,不知道,你是否听得到

-----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想你想得痛彻心扉 纵然轨迹交汇 却只能深埋心底

伤城!

  

  41有时候,很迷茫的去看前方,明明知道那片海没有你在,却还要固执的踏上火车去追逐那个有你不了解的爱,害怕总是真实的存在,精彩的孤单总是陪伴着我们终究该明白,不能再在原地徘徊,不能再固执的守着不会回来的,不能再挣扎着看着你的不精彩  

  42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的灯火,就忘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挽联

在所有写林徽因有关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这么一副挽联。但可惜的是,这幅明明是林徽因生前的两位挚友金岳霖、邓以蜇联名共同撰写的挽联,但由于种种桃色传闻,人们往往只记得金岳霖,将这幅挽联作为金岳霖痴恋林徽因的''证据'',反而将邓以的名字给遗忘甚至抹去,实在让人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如今世人们往往只记得林徽因的那些所谓的感情纠葛,却不知其本身才华。

她是中国近现代史中最著名的建筑学家跟古建筑保护学者,除开一生致力于奔波保护各地古建筑外,西南联大的校舍、人民英雄纪念碑、甚至包括国徽的设计,都出自她手;而挽联中那一句''万古人间四月天''其实就是取用的林徽因最出名的那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说到林徽因的诗,除开这首脍炙人口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外,她另外还有一首真正最凄美的''情诗'',并且还是送给''初恋男友''徐志摩的,开篇第一句就惊艳了众人,那首诗就是《情愿》。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从诗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这与其说是一首情诗,不如说是一首分手诗,其中的''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你也要更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等句子,都体现出了林徽因对于分别的决绝。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去往欧洲游历,正是在这期间她邂逅了大诗人徐志摩,并被其才华所吸引,二人坠入爱河。但此时徐志摩已有妻子张幼仪,甚至孩子都有了,可惜林徽因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

等林徽因知道了这一切以后,她满心不可置信,但再不相信也没办法,事实就是事实,她挣扎过,也彷徨过,最后身为一个女子的自尊自爱的心理让她无法欺骗自己,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的女人的痛苦之上,于是她选择逃离,选择分手。

在徐志摩对怀上第二个孩子的张幼仪不管不顾,甚至逼着孕中的张幼仪要离婚之时,林徽因写下了了一封长长的信给徐志摩,其中有这么一段。

''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

很明显,林徽因知道因为自己徐志摩跟张幼仪的婚姻出现了变故,她不愿因为自己去伤害张幼仪,她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所以她趁着徐志摩离开之际也赶紧逃回了国,而《情愿》一诗则更是明明白白将拒绝与分离写在众人眼前,这样的行为我委实不明白为何还要挨骂,还要被调侃''周旋''在男人之中。

世人多津津乐道那些感情纠葛,却将一个女子一生的付出抛之脑后,真令人感慨万千。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漫步在街头,突然看到前方有一位身穿黑色西装,戴着礼帽的男士,他的身材高挑,面容俊美,让人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当我走近他时,才发现这位男士竟然是著名文学家徐志摩!

徐志摩的文学成就

徐志摩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他的语言优美、深刻,引人入胜,让人们为之沉醉。

与徐志摩的交流

当我发现眼前的男士竟然是徐志摩时,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我走上前去,向他问好,并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徐志摩微笑着回应了我的问候,我们开始了一场意外的文学邂逅。

在和徐志摩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了他的创作理念和文学成就,他也向我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对未来的展望。我们的谈话中充满了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让我对徐志摩这位文学巨匠更加钦佩。

徐志摩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语言简练、深刻,让人们为之动容,这也是他成为文学巨匠的重要原因之一。

82年前的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他“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把痛惜和追思留在了中国诗坛。他生于浙江,留学于英美,一生看似与天津毫无关系,但从求学的学子到育人的导师,他与天津也曾有着两段不解之缘。朱自清曾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作为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出生于江南望族,表弟是金庸,表外甥女是琼瑶。他少年荣宠,青年得意,与郁达夫同学,师从梁启超,与蒋百里、胡适是莫逆之交。他也活得坦荡热烈,与鲁迅、郭沫若笔战,与泰戈尔、罗素结为知己。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五年,却像烟花一样璀璨。

徐志摩第一次与天津邂逅是在1916年,当时年少的徐志摩放弃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考入以全英文授课著称的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读法律预科,选修的是逻辑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等课程,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年夏天该升正式本科了,但北洋大学却撤销了法科,与北大法科合并了,于是徐志摩自然就转入了北京大学,并加修了法文和日文。也正因为这个机缘巧合,才众所周知地拜了梁启超为师,这段时间的学习使徐志摩的思想境界大为开阔,开启了真正的文学之路。在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的同时,也广交了许多朋友,他的诗文开始关注民生疾苦。不得不说,两个大学法科的合并,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在他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中,看到有一首诗名叫《三月十二日深夜大沽口外》,其中写到“今夜守在大沽口外:绝海里的俘虏,对着忧愁申诉……”正是他对天津的回忆。这首诗写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初春,当时,孙岳的军队守在天津大沽口以拒奉军。徐志摩则乘轮船北上,所以在大沽口被迫等了一个星期,于是徘徊在甲板作了这首诗。此时的徐志摩已经留学归来数年,但文中那种厌恶战乱、渴望自由的现实情怀依旧浓烈,这多多少少也来源于北上生活对他的影响。

如果说徐志摩与天津的第一段缘分是学生的身份,那么这第二段机缘则变身成为了导师的身份。1921年以后,徐志摩开始创作新诗,行文飘逸,语言优美,深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要领。1922年归国后,徐志摩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在国内引起关注。

徐志摩一生执拗痴迷地追求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爱、自由、美”。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幻想的世界里。这种感受也代表了当时一些年轻人的想法,所以当时很多文学青年都是徐志摩的“粉丝”。

说到天津,当时也新崛起一些年轻诗人,尽管诗歌作品不少,但局限于对外界了解不深,在作品上稍显欠缺,更希望与徐志摩进行交流。当时有个叫赵景深的年轻人,和几个文学青年在天津发起组织绿波社,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新文学青年的聚会根据地。如《夜哭》、《他乡》的作者焦菊隐,《晨曦之前》、《魔鬼的舞蹈》、《孤灵》的作者于庚虞等都是学员。这个社团的成员大多热衷新诗的创作,对徐志摩的“西洋体”诗颇感兴趣。因此社团的成员都很希望能听一堂这位大师的讲座。

没想到有些事就这么巧,1923年夏天南开大学开办暑期学校,就是暑假的时候举办系列讲座,果然就把当时刚刚出名的徐志摩邀请来了,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近代英文文学》十讲及一次讲演《未来派的诗》。这大好的机会当然得把握,于是绿波社就决定全体天津总社的会员一起报名听课。讲座持续两个星期,一共十个小时。这两种演讲都被赵景深记录了下来,收录在了1925年出版的《近代文学丛谈》里。

在赵景深写的那篇《志摩师哀辞》一文中,我们可以详细地知道这次讲座的内容以及给这群年轻人带来的深远的影响。徐志摩在讲课当中,曾拿一首英译的歌德的诗要全班听讲的学生翻译,结果赵景深得了第一名,得到第一是有奖励的,奖励的什么呢是一帧大幅的歌德的照片。此后他还得到过徐老师颁发的一张法郎士像的明信片的奖励,并一直珍藏,作为对徐志摩老师的纪念。

讲座之余,绿波社的学员常常到徐志摩的宿舍里去拜访。徐志摩还曾询问学员是否看过莎士比亚,他引导学员要看一些莎士比亚的原书,以了解真正的英国文学。

在徐志摩此行讲学结束后,绿波社天津总社的社员还请这位老师喝茶聊天,也为了话别。湖畔草坪,阳光透过绿荫,照射在学员身上,鸟语草醇伴着徐志摩优雅而 的谈吐,使学员感受一次次灵魂的洗礼,最后大家还一起合了影。期间徐志摩问赵景深:“你是否以文学为业呢”赵景深说:“我是这样的想。”徐志摩就摇了摇头说:“大难,大难!文学是只好作为副业的。”对于希望了解外国文学流派与发展历史的年轻人,徐志摩还开出了有代表性的书单。

这位赵景深在徐志摩走后依然和他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友谊。赵景深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逐渐成长为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教育学家、作家。同样在徐志摩讲学时倾耳聆听的焦菊隐,在日后也成为享誉全国的戏剧大家。可以说,虽然徐志摩此行只在天津停留了短短的十五天左右,但却为天津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演讲时,徐志摩正是随行的翻译,二人亦师亦友、感情深厚。徐志摩这一生就宛如泰戈尔诗中所写——“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只是这片秋叶,未免也凋零得太匆忙了,没能留给这世间更多斑斓的色彩。82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会记得,徐志摩曾为中国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天津新文学带来了一缕春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09093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