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民如何适应新农业发展?现在的新农业是如何发展的?

传统农民如何适应新农业发展?现在的新农业是如何发展的?,第1张

农业的发展是越来越多的,使用技巧啊规模化,降低人力使用的成本,某种程度上像粗放式农业发展。因为想要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发展农业,就必然要牺牲一些东西,就比如说小农经济所对应的精耕细作。

小型机械化是现在适用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个方向,因为南方可能有很多的平原地区,盆地地区这些适合去发展那些大型机械化设备。但是北方很多都是丘陵地区,每个农户家里有的土地量也是有限的,大型机械设备投入很多,而且受到地形限制,真正应用的空间并不大。所以现在北方大部分农户家里都会有一些小型的机械化,设备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投入成本不高,使用的时候也能降低工作的负担。

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是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土地去进入城市务工,这样有好处就是释放了更多劳动力,但有坏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有了越来越多的闲置土地。所以需要一些人作为一个承包经营大户,只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去运转这些土地,单纯种一亩地,10亩地可能收益有限,但一个人种100亩地呢?单靠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做不到啊,但是靠那些大型的机械化设备,这就可以达到啊。

另外一个坏的方向就是土地的精耕细作程度会下降,也就是向粗放式农业那个方向去发展,使用了机械化设备,机械和人工相比它有优点,效率更高了,但也有缺点,不够细致,包括播种用机械化可能需要更多的种子成本,包括喷洒农药,使用无人机,那也需要更大的成本,除草之类都是这样,他做的更快了,但是更粗糙了。粮食产出肯定会略受影响,不像是以前精耕细作的时候了,但总体来说这仍然是合适的。

耕作制度与现代农业的融合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传统耕作制度、推广可持续耕作制度、加强管理和培训。

1、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传统耕作制度:例如利用无人机、遥感、GPS等技术对土地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更加精确地掌握土壤信息和农作物情况,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好的耕作建议。

2、推广可持续耕作制度:可持续耕作是指一种不破坏土壤环境、节水节肥、保护生态环境的耕作方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通过推广可持续耕作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管理和培训:现代农业需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因此,在融合传统耕作制度与现代农业时,需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与引导,使其了解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并掌握相关技能。

耕作制度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意义

传统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的耦合发展,有助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传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生产中农业生产者对农业生产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应汲取传统农耕文化精髓,深入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促进农耕文化精髓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

耕作制度是指一种特定的农业生产方式,而现代农业则是指利用最新的科技和管理方法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耕作制度

     一、服务型农业新业态

 经过工业链的横向拓展,发生了休闲农业、会议农业、景象农业、构思农业、阳台农业等服务型农业新业态。

  1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象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开展观光、休闲、旅行的一种新式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休闲农业全体进入成长期,市场竞赛逐步加剧,面临转型晋级。现在,休闲农业在我国已呈全面开展态势,产品日渐丰厚,规划不断扩大,利润加快增加。但市场远未饱和,未来开展空间仍然很大,预计全国休闲旅行市场将超越80亿人次,远高于现阶段年接待22亿人次的规划。

 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休闲农业的竞赛将逐步加剧,一些起步早、开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周边区域,休闲农业开展转型晋级已显急迫。

2会议农业

 农业会议便是有关农业的展览和会议。展览是指各种农业博览会、买卖会、订货会、展览会,会议则包含各种农业论坛、洽谈会、交流会等。

 会议农业增速放缓,市场趋向老练,总体进入竞赛整合阶段。从增加潜力看,未来新开发的农业展会和农业节庆活动数量增速将放缓,全体进入竞赛整合阶段,今后开展更多的将是打造会议品牌,增强展会、节庆衍生产品开发以及探索市场化运作形式等。

  3构思农业

 构思农业处于萌芽期,现在多以构思元素的形式融入休闲旅行产品开发中,市场份额小。构思农业包含产品构思、服务构思、环境构思和活动构思等,现在主要以产品构思和活动构思为主。

 在产品构思方面,主要是经过将产品功能与造型移风易俗或赋予文明新意,使一般农产品变成纪念品,甚至艺术品,从而身价倍增。在活动构思方面,主要是指经过定时或非定时举行构思活动,提高顾客体会价值。

 构思农业现在没有具备较大规划的市场份额,由打造构思到构成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阳台农业

 阳台农业从字面了解便是在阳台空间上搞农业生产,它具有与地面土壤空间所具的一切作用,但从技能角度说,阳台农业所涉技能更趋高新性,培养形式更趋无土性,生产产品趋观赏识性与自给性。

 阳台农业开始走进城市,实行培养无土化、设备智能化、空间集约化,一些大城市开展较为迅速,部分区域的市场上已出现矮化的西红柿、苹果、桃子以及盆栽青菜等,展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新形态,满足了市民对夸姣环境和休闲日子的需求,正逐步成为市民的一种日子方法。

 阳台农业现在还处于初期推广阶段,要构成工业,需要处理阳台小气候限制以及适应性设备和技能开发等关键问题。

  二、创新式农业新业态

 以现代生物技能、信息技能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向农业浸透,衍生出生物农业、才智农业、农业大数据使用等创新式农业新业态。

  1生物农业

 生物农业是指运用先进的生物技能和生产工艺培养各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方法。其间包含种植业、林业、微生物发酵工程工业、畜牧业等生产项目。

 生物农业全体上进入大规划工业化的开始阶段,开展前景广阔。现代生物技能在农业领域推广使用,由此构成了包括生物育种、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疫苗和制剂等领域在内的生物农业。

2才智农业

 才智农业便是将物联网技能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经过移动渠道或者电脑渠道对农业生产进行操控,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才智”。

 除了精准感知、操控与决策办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才智农业还包含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物流运输、农业休闲旅行、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处于由萌芽期向成长期迈进阶段,大多归于试点示范,大规划商业化使用还需要时间。从生产性、商品性、营利性和安排性方面看,因为技能装备成本高、市场不老练、规划化和标准化程度低一级原因,才智农业没有真正完结工业化。

  3农业大数据

 农业大数据是融合了农业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等自身特征后发生的来历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具有潜在价值,并难以使用通常方法处理和剖析的数据集合。

 农业大数据资源还未找到有用的开发使用形式,全体处于萌芽期。

  4农产品电子商务

 农产品电子商务简称农产品电商,是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农产品及生鲜产品,如五谷杂粮、新鲜果蔬、有机食品、地方特产、生鲜肉类等,农产品电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开展,将有用推动农业工业化的脚步,促进农业经济开展,最终完结地球村,改动农产品买卖方法。

 农产品电子商务已进入到成长期的快速推进阶段,一起各种瓶颈正在显现,在渠道运营、农产品标准化、仓储物流等方面还有待突破。农产品电子商务近年来快速开展,但电商买卖企业的盈利水平普遍不高,多数企业在烧钱铺市场。

  三、社会化农业新业态

 社会分工细化以及社会安排方法变革衍生出农业众筹、订单农业、社区支撑农业、农村养老服务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私家定制等社会化农业新业态。

  1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式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户依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村庄安排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安排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形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现在订单农业新表现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流转、餐饮类服务型企业向前延伸工业链建立原材料直供基地;另一类是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建立合作形式,将基地作为公司员工购买农产品和休闲体会场所,为公司员工提供内部福利。

  2社区支撑农业

 社区支撑农业也称市民菜园,顾客提前支付预定款,农场按需求向其供应农产品,是生产者和顾客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城乡合作新形式。

 社区支撑农业在农民和顾客之间创立了直接联络的纽带,也为顾客获取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提供了一条牢靠途径,有一定商机,需要继续探索完善。

  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结或帮忙完结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

 现在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经过开展农机服务、农技服务、土地保管、动植物疫病统防统治等,引导农户完结“服务外包”,为处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提供了出路。

 农业众筹、农产品私家定制等处于萌芽期。这几类新业态主要服务于特定消费集体,收益率较高,是农业多样化开展的一种新趋势。

  农业新业态开展还呈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一是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显着。新业态的开展与经济开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兴旺的区域,农业新业态发育越充分。比如,东部区域休闲农业的全体开展水平显着要高于中西部区域。

 二是城市化成为重要推动力。大中城市周边既有城市的功能,又有村庄的功能,是农业新业态发育比较充分的区域。特别是城市密集的人口和多样的消费需求以及休闲的便当条件为新业态提供了市场支撑。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区域,农业新业态类型越多样,业态开展越老练。

 三是开展空间呈层级结构特征。农业新业态在空间上,从近郊向中、远郊区开展,构成层级结构不同,其主要表现是:在业态类型上,越接近城市,越接近城市休闲;越远离城市,越贴近生态休闲。

互联网界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和农业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概念型“食品企业”是哪家?“土豆网”;创造了“互联网思维”的创新型“食品企业”是哪家?“小米”;当然还有一家世界级牛哄哄的高科技“食品企业”叫“苹果”,各位创业者一定要找一个响亮的农产品做代言,比如红高粱、二锅头等。

以上当然是个玩笑。

今天谈的主题是“互联网如何改造传统农业”,我分别从其中的三个词谈起,依次是:互联网、改造、传统。

第一个词:互联网

最近大家顶礼膜拜“互联网思维”,于是众多“高大上”各抒情怀,好吧,我也凑个热闹班个门弄个斧。

各位观众应该可以从脑海里想象出“猿人钻木取火“的那张,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互联网就被这位古猿人拿在手里。

古猿人学会使用先进工具,学会了钻木取火,于是可以吃到烤乳猪了,可以抱团取暖了,可以用来打狗了,因此成了动物界最高级的那位,变成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时代……

“互联网“和这根钻木取火的“棍子”何其相似。

中学历史课本强调我们“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水平”,有什么样的工具可以创造什么样的时代,这根“棍子”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如同互联网针对当下的传统农业,数千年来的传统农业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先进的”生产要素“,它为传统农业的裂变新生注入了无限能量。

我便理解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过是“求生思维”罢了,它不但可以让你吃到烤乳猪,还可以让猪飞起来。

第二个词:改造

有朋友建议说“改变”比较好,我说不够彻底,“改造”有“改变和创造”的意思,我认为互联网可以解构、重组传统农业的生产关系,从而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

今年互联网界最热的词语之一莫过于“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电商之所热,是因为大家看到了未来。去年咱们的GDP是52万亿,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产值是11万亿(包含农产品的生产和实体流通等),但农产品的网购渗透率仅仅2%左右,相比服装、3C数码、化妆品等都快20了,各位观众可以展开你的想象。

这里谈的“改造”是基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传统关系,互联网可以从中创造出更多价值,从而让传统农业更加性感饱满。

足不出户网购生鲜食品,不仅仅给你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让你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变近了,生产信息更加透明了,你吃得更加放心了。规模农业为现代IT技术的运用奠定了基础条件,可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互联网尤其是电子商务给各类经营者创造了更多营销和销售机会,这些都是互联网存在的价值。

第三个词:传统

我发现一个有趣儿的现象,我们这些“高大上”的互联网人都很鄙视“传统”两个字,如果不把“传统“踩在脚下,就显示不出我们所谓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于是,终于有位姐姐(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忍不住了,站出来豪赌10个亿为“传统”正名,大意是“再牛叉的营销,没有传统产业的沉淀,没有科技和服务上的支撑,其他都是浮云……”。

我还是挺赞同这位姐姐的观点,传统依然是我们的根子,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么,传统农业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

我国南北纵跨5500公里,跨越了50个维度,你见过的没见过的农产品,咱大中国都能生产,只是很多时候生产出来卖不掉从而烂在地里,因此微博上经常出现一个词叫“滞销”,与“滞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里人花高价钱却买不到好东西。

美帝的现状是2%(600万人)的农民养活了本国3亿人口,人家更牛的是所产粮食还吃不完,还有富余的可以出口赚钞票,而我们14亿人口,背后是9亿农民的辛勤耕耘,虽然9亿当中的大多数都已成了农民工,但他们依然带着农民这顶帽子。我们大中国的不少粮食要仰仗老美,比如80%的大豆需要从老美这里进口,而且是转基因的,你爱吃不吃。

我们和老美的ROI(投入产出比)相比实在是不堪入目,差老美100年毫不夸张。

传统农业的生产水平很初级、信息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很低级,生产方式很粗放,决定了传统农业中有很多看不懂的困境。

传统农业的一个怪象和三个困局

有一个怪现象:越是偏远的地方,环境越好,产品质量越有保障,但恰恰越便宜,农民因此越穷;而,越是在大城市,环境越糟糕,产品越贵,但恰恰没有很好的质量保障。

通俗总结农产品在流通上存在三个困局:

其一,你不知道;

其二,你知道,但吃不到;

其三,你知道,能吃到,但不敢吃;

由这三点,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互联网在流通领域改造传统农业的价值:

第一,创造新的流通方式

这里强调的是“流通方式“,源于我认为农产品借助互联网整合流通的方式主要有两个:

其一,农产品商务流通电子化

当今,通过网络卖农产品的多数是小规模经营者,多数也是在淘宝开个C店。开淘宝C店的卖家多数是通过熟人圈推销产品,场景一般如下:

“听朋友说你的产品不错,推荐我来买些尝尝……”

“朋友真给力,谢谢亲支持,请到淘宝支付哦……”

“支付好了,请快点发货啊……”

“放心吧,亲!另外,收到货后别忘了给个好评呀,啵……”

另外一种经营者连C店都没有,通过微信和微博进行叫卖,通过微信和微博私信进行售前沟通,成交后直接银行转账支付,支付后用快递发货,交易完毕。

这类经营者和”电子商务“没有太多关系,他们都是个人或夫妻店,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没有营销三板斧,他们借助互联网和消费者产生关系,然后把现实中的推销和交易环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是线下商务部分环节的电子化,主要靠的还是传统手段。

但并不影响他们的成功,在微博里一个月卖1万枚鸡蛋,在微信里一个月卖5万块酒,结合微博和微信卖几十万块的苹果,我身边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对于他们最大的投入成本就是“时间“。

以上便是我理解的“农产品商务流通的电子化”。

其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化流通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各大平台电商、B2C企业、专业TP商等,这类企业通常高举高打,以跑销量抢市场为主要目的。

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部门齐全、分工明细,有专业的运营团队,专业的采购部门,专业的营销部门等,企业背后通常会有一位强大的爹爹坐庄,比如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沱沱工社等。

最近,微信也推出了微商城服务,互联网本身在不断变化,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等为新农人们不断创造更多的售卖机会,为农产品的流通创造了更多想象空间。

第二,创造新的营销入口

今年有三个果子被人传颂:褚橙、柳桃、潘果。

各位观众从哪里知道这仨果子的?毫无疑问是网上(微博为主)。

我姑且把以上现象叫“果子现象”,这里先从两个方面思考国内农产品的现状:

其一,农产品缺少品牌化

各位观众,你现在能马上反应出五个国内的农产品品牌吗?阳澄湖大闸蟹不是,赣南脐橙不是,新疆大枣不是,因为都是地域特征的品牌,不是独立的企业品牌。

我们前面还在吹嘘“地大物博、物产丰富”,遗憾的是我们的农产品还处在售卖原材料的阶段,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分级,能跑量但卖不出价,生产者不懂品牌,就是懂也办不到。

其二,农产品附加值低

各种观众,有没有见过谁家的大米在央视打广告?哪个品牌的香蕉在央视砸广告?没有,原因是没钱烧。

白酒、保健品、化妆品等是我们见到最多的广告,白酒毛利80%以上,卖100赚80,一件ZARA的衣服动辄千元,成本不过一两百,一个爱马仕包包10万块,成本不过两千块,这些产品有足够的溢价能力,才可能赚得衣钵满满去烧广告。

哪天市场上的大米卖20块一斤,估计你要骂娘了,香蕉10块钱一根,苹果10块钱一个,你吃的起吗?农产品有天然的价格上限,没有足够的溢价能力,决定了其盈利能力不够强。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果子现象,再看我们身边农人们为何善用各类社会化媒体及电子商务渠道,主要源于两个特性:

其一,营销成本低

各类社会化媒体及通讯工具为农人们提供便利的营销入口,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费的资源,他们多花点时间、多用些心思、多搭配些手段,就可以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以此推销产品便得心应手。

其二,农产品的故事性强

几乎每种农产品都有独特的地理条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同样孕育一方特色农产品,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城市文化、产品知识、历史典故等都可以把农产品包装的独一无二,结合社会化媒体的SNS特性,很容易在圈子内形成病毒传播。

农产品的品牌化是必经之路,而品牌营销更离不开各种新媒体,“褚橙、柳桃、潘果”无不都是借助微博、微信形成病毒传播的成功案例,可以预见今后会有更多人为家乡或特色农产品代言,社会化媒体成立农产品营销的新战场。

“果子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农产品营销不一定投入很多资本,可以巧借社会化媒体资源,从营销手段上另辟蹊径,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创造透明供应链体系

今天网上或超市购买的生鲜食品,有不少外包装上贴有二维码,手机扫描后可以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保质日期甚至成分等一应俱全。

“二维码”也就在这两年被大众使用,这是在食品领域延伸出来的“追溯系统“,目的是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誉问题,咱们的消费者已经被“食物投毒”吓怕了,因此我们需要重塑消费者对生产者的信心,追溯系统便是实现信息透明的重要手段,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方式。

但,它还不足以支撑起“透明供应链体系”,也不能消除消费者的担忧,比如“谁能告诉消费者,扫描出来的信息是100%真的?”

企业是信息的生产和和传播者,虽然我们不能把企业想的太坏,但没有第三方的监督、约束,并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最怕的后果就是大家滥用这个技术,又形成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到时有追溯系统又何用?!

因此,在“透明供应链体系”中,追溯系统只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我们还需要产业环境,还需要多方协同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透明信誉体系。

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追溯、认证机构、质检机构等多方数据资源,给“透明供应链”创造了想象空间。

以上三个方面分别代表了新农业中的“新流通+新营销+新信誉”,也是传统农业遇到互联网后可预见的未来,谁能解决便是下一家伟大的企业。

我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新农业可以诞生无数个上市公司,也许下一家就是你创造的,去当新农人吧。

点击上方关注本号,更多行业内容推送

马云曾表示从零开始建一个新公司,可能会选择农业领域。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高呼:未来二十年,最赚钱的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农民。那么,未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农业模式?

农业从原始 社会 发展至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土地、农民、粮食作物的代名词,农民的种植方式、经营方式,也不再是坐井观天式的盲目耕种。

社会 在发展,时代在变迁。

新农业模式,有望替代原有的传统模式,在未来改变中国农业。

定制农业

马云曾对农业做过一个构想:未来的农业是数据农业,是定制化的农业,是智能化的农业。

那么,什么是“定制农业”?

“定制农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载体,用会员制拓展用户,是一项顺应新需求的农业模式。它的卖点并不只有农产品,还可吸引城里人前来体验、观光、消费,与 旅游 、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其核心点包括:

1、城市消费者成为中小农业企业会员;

2、中小农业企业按照约定生产并按时配送农副产品;

3、农旅结合的一种,会员可以定期来到农场体验农耕生活,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定制农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其实,定制农业在国外非常火爆,德国、法国、以色列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比如佼佼者以色列Ofir Elasar公司和超过30个国家做生意,他们的商业法宝就是定制蔬果。公司根据消费者喜好和习惯推出不同的西瓜产品。大西瓜、小西瓜、做沙拉用的颜色好看的西瓜、皮薄肉厚的西瓜、保鲜期长的西瓜、甚至橙色瓜皮的西瓜……通过定制农业模式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定制农业导向是 科技 ,然而中国的定制农业导向是营销。所以,不同的导向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

认养农业

认养农业是订单农业的一种,与定制农业的概念有重合。说的简单点,就是农民出地,认养人出钱,来种认养人想要的产品。

举个例子,“黄牛之乡”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以科尔沁草原独特的牧业资源为依托开展认养农业。消费者通过电商认购黄牛,由电商及农户代养,由电商提供交易平台及售后保障服务。

电商平台对农户养殖的过程进行监督,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实时监督查看所有养牛的成长状况,黄牛出栏后,电商负责提供屠宰检验、检疫、分割、包装、配送等服务。消费者可以实时查看认购黄牛饲养情况,还可以随时去农户家探视,体验亲自饲养的乐趣。

“认养模式”为农业带来了积极变化:

一是种植透明化,保障食品安全。 认养人可全程监控监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追踪无公害、营养丰富的绿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过程,解决了传统农业不透明的行业痛点。

二是农产品不愁卖、直接连接消费者。 “认养农业”让消费者和农民直接取得联系,双方签定合同,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滞销卖难的风险被大大降低,同时,消灭了中间环节,农民的盈利也显著提升。

三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在农民种地之前,消费者需要预先支付定金,农民按需生产,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呈现了自然风险导致减产绝收,定金并不退还。在这种合作形式下,农民吃下了先拿钱、再生产的定心丸。

四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收入来源。 “认养农业”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客户,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特色农产品、 旅游 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认养农业”在我国尚处在稚嫩期,一方面以乳品企业“认养一头牛”为代表的企业风生水起,一方面也存在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蔬菜瓜果无人采摘浪费严重等问题。

共享农业

我国的共享农业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2018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陆续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其中,作为试点省份之一的海南,提出的就是——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

“共享农业”有6种常见的模式:

共享农业机械。 农机经营者把机械出租给农友获得一定的财富,不仅为农户解决了从种植、管理到收割运输的问题,还能给农机经营者创造价值,让闲置的农机也能被充分利用,一举两得。

共享农业技术。 将懂得技术的农友召集在一起,教那些不懂技术的农友实施,实现互利共赢。

共享劳动力。 根据农业农忙和农闲的季节规律,可以实现忙时务农,闲时进城务工的格局。此外,种粮大户与留守妇女相互合作,既避免了种粮大户农忙时节请不到人的现象,也让留守妇女多了一份收入。

共享农庄。 在不改变农友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 养生 、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通过互联网与城市租赁住房需求对接,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

共享农村仓储。 通过共享模式,激活农村仓储,提供仓储利用率,帮助农友解决农产品存储及农产品安全等问题。

共享模式主要通过卖产品、租赁、资本运作、农旅来盈利。 其中资本运作类似共享单车模式,把平台打造成资金池来聚焦钱和资源,之后再通过资本运作,保证现金流。

比如,一家养殖大户养了5000头猪。如果采用领养的方式,一头猪以1000元被领养,那么就有500万元的现金。养殖大户可以用这500万投资其他项目,从而实现财富的增长。

创意农业

近年来,不断有政策暖风吹向创意农业。2016-2018连续三年,创意农业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提及。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要求,“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 旅游 、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此外,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在《 社会 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中提及“鼓励 社会 资本发展休闲农业、乡村 旅游 、餐饮民宿、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产业”。

创意农业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兴起。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对创意农业的 探索 实践表明,运用 科技 、文化、艺术等创意手段发展创意农业,能够有效提升传统农业及其衍生农产品附加值,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并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除农产品创意类型外,国外主要有以下3种创意农业类型:

1、农田景观

农田景观创意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国外的这种创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花卉打造壮丽的花田景观,一种是在农田打造艺术图案。

花田景观的代表是荷兰的春季花海和法国的薰衣草花海。农田艺术图案的代表有3种。一是英国的麦田怪圈,二是日本的稻田艺术,三是美国的玉米迷宫。

2、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通过对特定农业主题的整体设计,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 旅游 场所结合在一起,对农业主题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展示,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使游客获得一气呵成的游览经历,兼有休闲 娱乐 和教育普及的双重功能。国外农业主题公园创意最成功的当数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

3、农业节庆

农业节庆是依托当地的主导产业,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融入传统节日或主题庆典中而开发的节庆,通过农业节庆活动推动 旅游 、会展、贸易及文化等行业发展,是"农业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意。

农业节庆是体验式和消费式相结合的农业创意类型,常常兼具吃、玩、赏、教等多项功能,其中吃、玩等休闲 娱乐 功能尤为显著。代表有荷兰郁金香节、法国薰衣草节、美国草莓节、日本农业时装秀等。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新的农业模式,必将是农业新的发展之路,让农业充满无限可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河北中绿林木种植有限公司 是订单农业的先行者。公司的订单农业项目中绿竹柳,发展迅速,中绿林木创新“订单农业” 城乡对接,合作共赢 。

诚信对于订单农业合同很重要,口头的协议,纸面上的合同,都是不能真正的订单,结果不尽人意。我们不管是农户还是企业,最重要的是心里的协议与承诺,那就是诚信。在订单农业实施过程中,由于利益的驱动,企业、农户都有违约现象。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一些农户违约,谁出的价高,便把产品卖给谁,有的甚至掺杂使假,以次充优,获取不正当之利。而当产品滞销时,一些企业违约,压价收购或是拖欠款项。订单合同的头,一边是千家万户的广大农户,一边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任何一方的违约,都有可能使另一方遭受惨重的损失,有时甚至是两败俱伤。对此,规范农户和企业的履约行为,已成为促进订单农业良性发展的当务急。因为以前出现过违约的事情,所以在签合同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担忧的,而接下来的成败就要看签约的双方了,农户尽心尽力按企业的要求生产。企业最后因为农户的好产品欣然回收。这就是做好的结果。

从农民一步步走到这的,所以目的都一样,就是带领农户致富。帮助附近的农户致富千万人。河北中绿林木中有限公司(简称中绿林木)订单农业模式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功案例。

截止到2005年底米河镇有农业人口46000人,12001户,耕地面积25755亩,有效灌溉面积5700亩。全镇粮食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种植品种,向着“优质专用提高单产”方向发展。2003年,农业实现产值2600万元,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下,仍获得总产837万公斤的好收成。在抓好传统农业的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米河镇以“科技兴镇、强工补农”为重点,大力发展商品农业。全镇2600亩苹果、梨、冬桃、石榴等林果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500亩核桃基地和300亩杏李基地苗木长势喜人;150亩大棚蔬菜已经形成;2个千头养猪场,2个万只养鸡场了带动全镇养殖户60余家,达到10万余只。鹅、鸭、长毛兔等养殖业成为米河商品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截止到2003年底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个,建立农产品营销组织3个,引进灵芝、美国杏李等种植新品种12个,新增种养植(殖)户60个。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推广优质专用玉米8000亩,优质专用小麦5000亩,种子包衣22000亩,完成退耕还林3800亩,发展林地药材400亩,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种植效益。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需要转变观念和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突破农业内部纯粹种植养殖业限制,向加工和市场延伸。目前传统农业所占经济比重在下降,而深厚的小农思想和旧的生产方式以及捆绑在农业上的人口和劳动力还大量存在。虽然农业依然难于抵御自然灾害,但汪洋大海的小农经济,以自产自销为主,总体上还是风平浪静的。传统农业在市场经济的社会里不可能成为世外桃园,在其转变的过程中,除了自然风险还要经受市场风险,虽然面临的是惊涛骇浪的未来,却是农业新的革命和进步。一、认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三个阶段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需要一个自然的又是自觉的发展过程。既要考虑广大农民的适应性,不能人为的激进。应看到农民的种养习惯,特别是世世代代形成的农业经营理念,都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相距甚远,当然也不能迎合以往的传统。必须在打持久战的同时,战术上争取积极主动,正确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从“三农”现状及其发展规律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可否划为三个阶段。1、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为辅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现代农业处于萌芽和弱势,但其中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等要素是新生事物,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孕育着向更大范围的推进。尽管大量农民和土地,甚至不少基层干部的精力还在传统农业上,但只要我们认识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趋势,积极采取措施,就能从传统农业中突破重围,走出自己的路子。因此在传统农业的汪洋大海中,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无所作为。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局,一点一点的推进现代农业的要素转变。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要抓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推进现代化,就在群众和干部尚未提高认识前盲目地把农民拉过来,把土地调过来,要从基础工作抓起,逐步地实现此消彼长,在共处中走向新的彼岸。首先,教育农民。积极向农民宣传现代农业优势,让农民认识到依靠传统农业摆脱不了贫穷,让市场经济和竞争意识在农民那儿入脑入心。其次,提高干部。要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武装干部,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组织、引导和服务“三农”,增强干部指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第三,办点示范。把农民的自觉性与政府的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发挥两个积极性。通过在很少的面积上,由少量人发展现代农业,迅速富裕起来,使农民看到现代农业带来的好处,让农民教育农民、农民说服农民、农民动员农民,认识到现代农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慢慢地接受现代农业的全新理念,把广大农民逐步引导到现代农业上来。我市通过示范发展早熟梨,让农民看到早熟梨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经济效益高,农民很快在荒山坡地种了20万亩早熟梨,并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组织,举办早梨节,扩大市场,引深加工,还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在增加,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持阶段。这个阶段是在动员农民、教育农民,使农民对现代农业认识有所提高的基础上,现代农业星火燎原,形成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旗鼓相当的格局。由于农业与自然紧密相连,农业生产力低下,基本靠天吃饭,这注定了调整结构,促进现代农业转变还有一个漫长过程,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更不会象工厂生产一样不受季节限制。可喜的是,现代农业的要素在这个阶段有了非比寻常的发展。一是现代农业的份量在增大。二是现代农业的机制在形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转向规模化,加工和市场的链条在延伸,合作经济组织在壮大。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示范效应越来越突出,农民自愿选择现代农业的意向在增加。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旧事物的消亡是个痛苦的过程,不会自动退出舞台,新的事物要突破旧事物质的束缚必然会有猛烈的暴风雨,因此在战略相持阶段现代农业发展要完成量的积累,逐步走向质的飞跃,还须采取比以往更强的措施来支持现代农业,用正确的发展思路指导现代农业。既要立足于改造传统产业,不简单的否定传统,又要发展现代特色种养业,把现代农业的优越性一分一厘地发挥出来。传统产业改造一分,现代农业就增加一分,一增一减,现代农业就越发厚重,农业发展的天平就逐渐向现代农业倾斜。3、现代农业为主、传统农业为辅的现代化阶段。相持阶段是两种农业的较量,在量的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事物质变的条件具备了。第三阶段就是在量上现代农业占绝对优势后的飞跃。这时现代农业的理念、机制基本形成。无论是结构调整的规模,还是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平,都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特别是农民的经营理念,大多已转变为现代农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同时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农业人口和劳动力在减少,素质在提高,人地比例下降使农业规模趋于扩大,资本供给越来越充裕而劳动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用机械替代体力劳动成为现实。现代农业完全取代传统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过程中,有不少地方已进入第二阶段,正确认识所处阶段,对于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二、走农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市场化的路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应将农业的生产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要完成生产目标的转换,必须调整农业结构,由单纯的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产量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需要的方向调整。1、按照土地和粮食政策与农民作为市场主体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调整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在结构调整中既要贯彻中央政策,保证粮食、棉花的种植面积,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由农民选择符合当地实际、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东西来种养和经营。这就会在同样多的面积上增加效益。2、把适宜种养、有市场的东西调大,实行规模经营。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把一家一户选择出的经济效益高的种养品种进一步扩大,形成同类产品的专业乡或专业县或专业区域,进行大规模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农民在自己不大的面积上也可以获得规模效益。我市都昌县在发展有核珍珠养殖中,通过示范引导,充分利用本地水面,并冲破县域界限,把珍珠养殖发展到周边地区,形成了千家万户的规模化养殖。目前,养殖面积已发展到8万亩,有核珍珠产量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被授予“中国淡水珍珠之乡”。规模化生产吸引各地客商纷至踏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养殖获取了大规模生产的平均效益。3、把上了规模的品种调优,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使结构优化。食品紧缺时期,农产品生产追求量的最大化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在数量上有了保障后,人们越来越重视质的提高和食品安全。目前,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市场消费时尚,越是优质农产品价值越高。同时,国际市场有严格的绿色壁垒,国内农产品市场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因此农产品要经受市场竞争,必须坚持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促进结构调整的优质化,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保障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生产,从源头到终端实行全程优质化。改变了过去优的不多,多的不优的状况。4、做好两个“流转”工作,为结构调整开辟广阔道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山林、水面流转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和农村资源从农业解放出来,为结构调整开辟广阔空间。一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其它产业,使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减少,有利于形成少数人种多数人的地,扩大人均生产面积,为结构调整创造有利条件,使规模化经营成为现实。二是把土地、水面、山林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渐转移到少数人手里,使农村劳动力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就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扫清了生产关系的束缚,可以冲破一家一户的壁垒,使农业机械奔驰在广袤的土地上,且能广泛运用科技。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结构调整提供扎实基础。在一家一户小规模耕作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受到限制。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山林、水面向少数人流转,种养规模扩大,会涌现出许多大农场、大庄园,使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受一家一户的限制,有条件在更大规模上推进。大机器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了产业化与结构调整,二者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同时在大农场、大庄园内,大量聘用大中专毕业生、精简的机关干部、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来工作,园区内实行现代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这也是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题中应有之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改进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环境,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水平就会大大提高。三、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路子现代农业就是要把农业从内部的一产向二、三产延伸,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模式,能较好地把种养殖、加工、流通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特别是在县乡搞农产品加工,能把部分农民转成职工,由于他们能认识到作为工业原料生产的种养业的投入和辛苦,会以特殊的情感和理解,把现代技术条件下农产品加工的效益,部分地转移到一产,使农民也可以得到二、三产业中的一些利润,打破工农产品剪刀差。特别是产业化经营对二、三产业发展的促进,有利于实现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农村的城镇化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二、三产上有突破,在产业化经营上加大力度。1、建好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通过调整结构形成工业原料的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使农产品进入鲜活产品市场获取规模效益,同时规模化的生产也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原料基地,解决了集中加工与零星资源的矛盾。建好原料基地,首先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对区内特色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实行跨区生产,建设地区性规模基地。其次要以企业为依托。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资金、品牌、信息、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以现代工商理念和方式把资源基地扩建到全国有同类资源的地方。第三要突破地域界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求最佳资源组合。按照国家九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对同类产品生产加强跨区域合作,增大区域内资源规模,为加工业提供广阔的原料生产基地,使加工业立于不败之地。2、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要尽量办在县城或建在资源集中地。在发展中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冲破乡亲观念束缚,尽可能减少家族式的企业管理。用工业化生产理念来办加工企业,用股份合作制来改造企业。用先进的工业管理机制、标准化的生产要求,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把土生土长的企业经营者培育成懂经营,善管理,视野广,胸怀大志,善于在市场经济中驾驭企业、扬帆远航的企业家,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二是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农产品加工业资金密集、生产周期长,同时,存在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这就决定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有比工业生产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通过优化环境,把最好的资源做成最好的项目,吸引区域外资本,民营经济和农村种养大户来发展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资金补贴等财政杠杆形式,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放到农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三是用集群化的模式来壮大企业。目前大多数农产品加工厂仍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水平,精深加工不多,带动能力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从实践看必须形成强大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才能在竞争压力中不被各个击破。因此,在当前要搞好企业整合,鼓励并扶持现有的工、农和企、企加强联合,用现代企业制度把散、小、弱企业整合发展成为龙头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经营。例如我市纺织业情况,有充足的原料,历史上棉花产量达到240万担,与湖北、安徽等棉花主产区紧密相连,还有大量的苎麻、蚕桑、化纤等原料。有较好的纺织工业基础,有大量的纺织机器、纺织技术人员、专门熟练工人,当地群众有接受发展纺织产业的观念。现在,零散纺织加起来也有近100万纱锭的规模,近年各县区引进了大量服装加工企业。问题是这些资源和企业零散,在市场上内部恶性竞争,互不联系,产业上纺多、服装加工多,中间的织布和印染少,形不成链条。急需要在横向上形成产业聚集,合理分工,市场上共同对外;在纵向上,形成种植—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完整的产业链条,减少成本和风险。这是保持产业强劲发展的必由之路。3、开拓市场搞活流通。要在立足资源基地、扩大加工基础上开拓市场,既卖鲜活产品又经营加工产品,让农民成为商人、经纪人。一个县一个地区原料基地扩大之后,其规模效益,必须通过扩大市场来实现,这就要求县域经济走出县外、省外、国外,让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在鲜活市场和加工产品市场两个日益成熟的市场内,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从产品质量控制,打造市场品牌,提高营销手段等多层次着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用先进的商业理念武装企业职工和农民,提高他们的经营决策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分析了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内外市场状况,包括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影响供求变化的多种因素,避免企业和农民生产的盲目性,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获取高效益。四、创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的农业组织形式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是一种经济社会行为,越是社会化的经济发展,越需要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对农业组织形式变革要求越来越迫切。只有正确把握组织形式变革的方向,才能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组织形式,首先是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单位的集体经营向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家庭经营转变。由此也拉开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序幕。过去的农民集体生产虽然有利于规模生产,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但这种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是虚假的,追求“一大二公”,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抑制了农民的创造力,所以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农产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进入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充分证明变革了的这种组织形式,把农民从对生产队、公社的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发挥了农民个体力量,满足了生产力发展多层次需要,是一种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符合这个时期我国国情。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分散化、个体化生产经营的农民,越来越经受着市场、自然和技术三重风险,在重重压力下,广大农民发扬首创精神,不断调整经济组织结构,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在一家一户生产的不平衡发展中,有一部分大户或企业脱颖而出,但这仅仅是少数。大多数小户生产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实践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联合起来,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如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这样原来一家一户的组织形式悄然演变成四种要素同时并存的形式,即一家一户生产经营、代表众多小户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大户、企业。其中的合作组织是小户发展壮大前的一种缓冲组织形式。这些要素在实践中相互组合,形成了:公司+农户、农户+大户、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公司。目前的农村组织多是这四种要素的不同组合。如我市都昌县周溪镇把珍珠养殖和加工发展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养殖和加工者,建立了若干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共同体,有的通过合作组织共同对外,有的是合作组织加公司,形成了统一加工,统一生产、统一价格,大大提高了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养殖户、加工户获得了规模养殖和加工的利润。随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农业组织呈小户做成大户、大户做成企业的趋势,这种发展和变化,还需在量上积累,在质上飞跃,产生大户和企业的条件正在显现。一是随着两个流转的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越来越少,剩下的农户逐渐占有规模的农业资源,有条件向农业大户、企业家转变。二是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目前的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局面,将在不平衡发展中促使许多小户变成大户,大户转变为企业。三是农业现代化都要求农业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竞争促使农业主体从种养殖向加工和流通发展,要求农业企业的现代管理和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将使农业企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可以设想,以后的农业组织形式虽然还是一家一户经营,但与从前的一家一户家庭经营有了本质的区别,这时一家一户变成了大户或企业。在量上大户或企业占有的土地、山林、水面多了,聘用农村劳动力多了,拥有的农业机械等现代化工具多了。质上的飞跃就是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参与农业劳动和管理的的有农民、大中专毕业生、技术人员,专业管理者,精简了的机关干部。产业链条拉长了,尽管有的可能是单纯的种养基地,但多数会从种养发展到加工、流通;经营方式不是原来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而是企业化经营,讲求效率,真正用工业理念、企业制度和管理来经营农业。这种新的组织形式的转变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推进这种转变,必须解放思想,在放活组织管理,破除陈旧观念上下功夫,不断改革管得太宽、统得太死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组织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群体的创造活力,让一切有利于农业组织形式转变的要素活动竞相迸发,让新型农业组织形式的活力充分涌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0202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