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黛玉的多种评价。急!!!!!在线等

对林黛玉的多种评价。急!!!!!在线等,第1张

黛玉与薛宝钗的异同:

a林黛玉的特点:

1黛玉的随和。

林黛玉温厚随和,温柔体贴,行事亦多恕道。第40回中的黛玉,宝玉以及宝钗一起上栊翠庵品茶,黛玉体谅宝玉的性情。另一次,黛玉厚待给她送燕窝的婆子,给她茶吃。62回,黛玉体谅下人。宝玉生日宴会散后,有下人来服侍黛玉。黛玉见她忙就说:''你知道我的病,大夫不许多吃,这半钟尽够了,为难你想的到。''对探春削减各房月钱的改革,黛玉也十分理解。

2 黛玉的心计。

理智,冷静。第45回宝钗建议黛玉服燕窝,黛玉说;''虽然燕窝易得,但我只因身子不好,请大夫熬药,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了。这会子我又哭出新病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丫头们,老婆子好像嫌我的事了。''35回,宝玉挨打,黛玉观望怡红院 ''只不见 凤姐来,''便在心里盘算:她怎么不来看看宝玉呢?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要生打个活胡哨,讨老太太,太太的好才是。今儿不来,必有原故。''相形之下宝玉对凤姐却从未有些许冷静,深刻的剖析。而黛玉做得如此不露痕迹,这又算不算超人的精明,城府,冷静。

b 宝钗的特点:

1 宝钗的柔情。

黛玉身上存着对宝玉的宽厚和体贴,而宝钗心中亦不乏柔情。如34回,宝玉挨打,卧床不起,宝钗手托丸药而至,但那深藏于心中的感情和娇羞怯怯的情态,宝玉心中早觉案出来,大为感动。36回,宝玉穿着银红纱衫睡觉 ,袭人有事出去了,原先与其谈话的宝钗情不自禁地坐在她的座上,拿起袭人为宝玉做得白绫红星的肚兜扎起来,身边还放着驱赶虫,绳帚子。

2 宝钗的敏感。

黛玉与宝玉共读《西厢》时,显然那''落花流水,闲愁万笔中''的戏文,表现出他们的相互爱慕,宝玉表白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倾国倾城的貌。与之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是宝钗的敏感。''

3 宝钗的拒绝。

38回,菊花蟹宴,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作诗咏蟹。宝钗的《螃蟹咏》勇夺桂冠。这是一首文笔老辣,言辞尖刻的讽刺诗。所讽刺的恰是世间的贪婪,鄙信之辈。尤以一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莫''酣畅淋漓把世间俗子的丑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实际上宝钗并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小人,也绝非一心想往上爬的野心家。相反,她的内心仍是一片情节高雅的世界,对着世间的贪婪,有着本能的反感。

c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比较:

1 黛玉理想化,宝钗现实性。

黛玉的理想行为都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年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相反,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关系,所以难免一败。而宝钗是现实的思想行为符合现实观念,为人处事恰到好处,本身又比别人精明能干,这样的惹人你最终博得贾母的青睐,毫不出其。

2 黛玉是诗人,宝钗是政治家。

林黛玉才华横溢,文思敏捷,作诗长居人之上。她心地善良纯洁,对现实的思想有着一种叛逆精神,且她不反对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她真诚平实,喜怒哀乐都放在外面,但她的小心眼也常伤人。宝钗知情达理,宽容随和,识时务,顾大体,关注现实利益。宝钗在贾府中普遍给人的印象是''行为豁达,随份从实''。黛玉对她有些悒郁不愤之意。宝钗却从不放在心上。宝钗对人的观察细致入微,贾母的脾气好恶,姐妹,丫鬟的性情,习惯都记在心中,以致常常能博得人的好感。薛宝钗深明世事人情,是典型的政治家形象。

3 黛玉太过浪漫,宝钗现实理性。

浪漫固然没有错,但太浪漫就成了痴,痴情而被束缚在情中,寻愁觅恨,抑郁寡欢,心胸难以开阔,爱吃醋,生气。当然,像黛玉那样的生气又是可爱的,要不然,宝玉又怎么会如此喜欢她呢?而宝钗的现实和理性在给她带来好口碑的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冷漠;带来了世俗婚姻成功的同时,也给她带来了爱情的失败。相反的,黛玉取得了爱情的成功。虽然她死了,但是她获得了宝玉一辈子的爱,正因为宝玉心中只有黛玉一个人,所以在和宝钗结婚后,宝钗终日如面对一个木偶。可见,宝玉的灵魂已经随他的林妹妹去了。

d、世人眼中的宝、黛

大多数人认为宝钗是“世故”“圆滑”善于拍马讨好人,而黛玉则刚正不阿“想哭便哭,想闹便闹,不讨长辈喜欢”也有人认为黛玉也很精明。如: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宝钗点了贾母喜欢的菜。元春出灯谜,宝钗一见就会,却假装说难猜,故意寻思。这种“世故”“圆滑”或曰“虚伪”“奸巧”在林黛玉身上也同样不缺:贾母赏妖花众人皆以为海棠秋季开花为不祥之兆。独黛玉所讲“田家荆树”死而复荣的故事,且此照这个典故说海棠开是吉兆,引得贾母十分高兴,由此可见黛玉为人也很精明。

e、作者眼中的宝、黛

曹雪芹认为宝黛并无本质区别,他们的行为可以互植,他们的价值观不同于今人。他们都是才貌双全,心中也都深刻挂念着宝玉;他们都懂得孝道,知书达礼,有大家闺秀风范。无论宝钗还是黛玉,他们的行为不可理解为巴结献媚耍阴谋,而应看成家庭内不缓和气氛,增进熔融的善举,是气理的世故。

四 薛、林、贾之间的关系

1)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她的身世,处境,内心品格突出集中的包含了生活环境中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她亲爱的客观和主观的特征,她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略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思想性格的主要支持力和推动力量。这个叛逆的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

2) 林黛玉在贾府孤立无援,他唯一的知己是贾宝玉,对贾宝玉的爱情是他生命之火,一旦失去这爱情,生命也将终结。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掏真心。尤其是林黛玉,他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的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这时的贾宝玉,对纯洁少女有一种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他直率的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所谓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对林黛玉来说,即爱的愈深,哭泣愈痛。愈是宝玉向她表示出真情的时候,她愈是伤心落泪,愈不能平静。

3)薛宝钗对贾宝玉也有爱恨之意,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林黛玉那样痛苦曲折的表达自己感情的勇气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为,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她是相夫教子的典型。薛宝钗并不是真正爱宝玉,他是无所谓爱情的,对爱情的态度:有也不喜、无也不悲。

综上所述,表现了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木石前盟”的矛盾。

五 三人爱情悲剧的原因

1) 贾宝玉和薛宝钗在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上是背离的,这也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宝钗并不是真正的爱宝玉,他是无所谓爱情的,对爱情的态度是:有也不喜、无也不悲。理想的伴侣应该是北静王那样的成功男士,倒也是薛姨妈这些长辈们没看投宝钗的心思呢?干嘛都那么看重宝玉,非要把女儿嫁给宝玉,宝玉也不见得就是那位高权重的人,怎么也没想着给宝钗到外面找上一个呢?比如说北静王还是不错的嘛!但是也许还是由于四大家族联姻,亲上加亲的考虑,所以就阴差阳错的给三人乱点鸳鸯谱,导致了这个悲剧的命运,他们这些统治者掌握着别人生死爱恨的一切权利,所以他们要牺牲别人的利益来符合自己的利益。这是一种爱的霸权。

2) 另外这个悲剧的原因也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也许他们两代人并不真正了解对方的感情。只是猜测,而礼教的束缚又让当事人不敢或羞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想什么不敢说出来,一切听别人的,并自以为这是一种美德,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就成了顺从的传统美德,贻害后世了。

3) 再有就是宝钗、黛玉、宝玉的性格促成了自己的悲剧,像宝钗太过顺从,不敢、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黛玉不是不愿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在那种环境下,那种性格让他不能说出自己的追求,只能通过种种复杂的行为动作来表现发泄自己的不满,并且她的这种性格,让她遇到不如意的残酷现实时难以坚强的活下去,在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不可活的时候过早的了解了自己的性命,也彻底结束放弃了自己曾经追求的爱情。最重要的是狠心的抛下宝玉让人心痛不已。宝玉是性格软弱的人,从来没有真正的长大,自己也没有主张自己的能力,他敢爱谁,但同谁结婚可就有不了他了。他是小事很能作主,大事就没注意,靠惯了靠山,没了靠山就完了,这也是他不如秦可卿、元春、探春和宝钗。他们都丧失了自己的人权。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这场莫大的悲剧呢?最痛苦的人也许是宝钗了,以前她最淡情,现在是到他偿还的时候了,加倍的痛苦。以无情去参加有情的情宴,就像不带礼金去参加婚礼,最终是要受罚的。

4) 长辈们的梦是坏了,算盘是打错了,以为是成全了宝钗,可其实宝钗也被他们害了,三个人的悲剧在他们手中产生,我想他们也许并不想这样,毕竟他们是长辈,都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幸福的,关键就是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三纲五常把他们推到了屠杀人性的刽子手的位置上,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他们的上一辈也是这样教他们的,所以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是麻木不仁的,就像今天神经失常的人干了坏事一样,我们法律也不追究他们的责任了。他们也像战场上的俘虏,像汉奸,被敌人抓过去进行了洗脑,回来就毫无意识的破坏自己的同类和自己的子孙后代了。这就是整个封建社会人类的悲哀,面临着自己制造的敌人——自以为很文明的标志的礼教纲常,失去自我,就好像我们今天制造出自以为代表现代文明的机器又被机器所束缚一样,这难道是一个永远的悖论?吗

封建时代的发明让我们束缚了,做了2000多年的奴隶,今天的机器时代不知要让我们做多少年的奴隶,又从这个时代的奴隶阶级跨越到另外一个奴隶时代去了呢?拭目以待!

读红楼最喜欢的一对情侣就是宝玉和黛玉,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少年时代的梦,他们可以吵吵闹闹,也可以恩恩爱爱,总之青春里的爱情就是他们的样样子。

因为喜欢他们的故事,才会期盼他们在一起,思绪他们爱情的悲剧是牵绊心中多年的遗憾,为什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如果注定他们的结局是一出悲剧,那么就留住他们日常生活的甜蜜。看看他们的18套情侣装,借此回顾他们的故事。

第一,蓝色系的情侣装五套,相似却相同,美得各有特色

这一次展示就通过黛玉的衣服颜色来编排,蓝色系的衣服让黛玉显得格外好看,宝玉作为她的陪衬,这一次黛玉的灵动和翩跹跃然纸上。

蓝白系列的衣服,显得他们很搭

这个情景在剧中并没有出现,因为这是宝玉和黛玉在私下对戏的情景,他们这一段的故事就是“知己论”。宝玉对湘云和袭人说,他会这么喜欢黛玉,因为黛玉是他的知己,黛玉知道他不喜欢读书和仕途经济学问,所以从不会他说起这样的混账话。黛玉也终于知道了宝玉的心,黛玉知道她在宝心中非常的重要。看到他们背对背的靠着,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流露其中。

蓝红系的搭配,正如冰与火的相存,不同凡响

黛玉和宝玉的性格是比较极致的,宝玉喜欢热闹,他就好像一团热情燃烧的“火”;黛玉喜欢安静,正如洁白如雪的“冰”,他们这样的性格正好用蓝色和红色来凸显。

这一张照片是黛玉和宝玉为了一点小误会而吵架,宝玉第一次一个人生闷气,黛玉知道这次是自己错了,于是她主动来看宝玉。看到宝玉有了参禅的想法,黛玉巧妙的化解。她让宝玉与她和宝钗比较参禅的速度,结果宝玉不敌她们二人,自此也就放弃了参禅的想法。后来宝玉出家,如果有黛玉在身边,想必他也不会去了。

这是在《红楼梦》的诸多场景中,最为喜欢的一张。这是宝钗入贾府的时候,宝玉和黛玉一起来迎接宝钗。宝玉微笑着迎接宝钗,可是他心细的发现黛玉在伤感,于是他主动牵起黛玉的手,拉着她一起去见宝钗。宝玉这样做就是当着宝钗的面,告诉众人黛玉是他心上人。

蓝黄系的搭配,他们就是天生一对

黛玉和宝玉相配,不仅仅是性情的相配,他们的服装都会彼此和谐,印证着天生一对。

宝玉和黛玉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他们从小一桌吃饭一起床睡觉的长大,所以他们之间的亲密是别人无法相比的。这一次宝玉穿着**,黛玉穿着蓝色衣裳,他们躺在床上,宝玉给黛玉说“香玉”的故事,这里就是黛玉身上自带香味的一个小典故。

这一张来自贾府的元宵节,这一次黛玉穿着很少见的**衣裳,这是黛玉的宫服,只有在盛大节气的时候才会穿,宝玉这一次恰好就穿着蓝色的衣裳,他们做了完美的混合。黛玉这一次很勇敢,她当着众人给宝玉喂了一口酒,宝玉也很高兴的喝下了这杯酒,他们这是大胆承认爱情。

这一照片是宝玉从梨香院出来,他第一次从龄官对待爱情的态度知道了——每个人都只能得到属于他自己的眼泪,这就是说对待爱情要专一。这个时候宝玉认真思考自己对待爱情的态度,他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的人就是黛玉和袭人,此生愿与二人常相伴。

第二,红色系的情侣装,是否惊艳了你的目光?

红色的情侣装系列,宝玉和黛玉处于爱情的小甜蜜和小争吵之中,他们的故事甜蜜又伤感,但是却一种细水长流的悠长。

宝玉和黛玉双红衣裳,惊艳了岁月

这张是宝玉去看望生病的宝钗,黛玉不久就尾随而至。黛玉就是想要知道宝玉和宝钗之间会发生什么,其实宝钗也是如此,黛玉和宝玉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她很快就会到,这就是爱情的追随。

这是冬日里的一张照片,宝玉和黛玉从薛姨妈家赴宴回来,当时还下着雪,他们一起走路的样子,不禁让人想起了“下雪了,我们牵着手在雪中走,一不小心白了头”,这就是最为浪漫的场景。黛玉看着宝玉写的“绛芸轩”的门匾,黛玉夸宝玉,每个字都写得很好。

粉色和红色的结合,一半是忧伤,一半是欢乐

爱情里有甜蜜就会有吵吵闹闹的时候,宝玉不知道怎么惹恼了黛玉,于是一个劲在道歉。宝玉对黛玉的好就在于这里,不管他们之间有什么对错,宝玉都会主动向黛玉道歉。宝玉就是暖暖的一个男孩子,他作为男友除了花心之外,其他方面都很好。

同样粉红色和红色的搭配,这一次的场景里宝玉和黛玉就是快乐的样子。这一次他们一起看了《西厢记》,然后又一起埋葬了落花,他们对于感情的开悟就从这里开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黛玉不求宝玉任何,只是想要“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藕粉色和浅**的相遇,静谧的时光里只有他们

宝玉和黛玉时常都在一起玩,因为宝玉喜欢和黛玉待在一起,见不到就会想念,待在一起就会心安,如果情侣能够相处到这样的地步就是很完美的样子了。

宝玉对于黛玉的事情每一件都会很留心。黛玉之间和宝钗之间是敌对的状态,可是突然之间就和好,于是宝钗问黛玉“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就是在问她们是什么时候和好的?

第三,白色的情侣装,不羡鸳鸯不羡仙

如果说哪里会有“神仙眷侣”,那么宝玉和黛玉的白色情侣装就是很不错。

这个场景黛玉在笑,宝玉在看着她,这种不说话也很美好的场景,一直都是最想要的状态。不要老是觉得宝玉和黛玉在吵吵闹闹,其实他们他们安安静静在一起的样子就给人一种岁月悠悠的感觉。

黛玉淡绿色加白色的衣裳,宝玉就是白衣,两个人站在柳树下就是一对璧人。不要多余的装饰,就是简简单单的在一起,就是天长地久的浪漫。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一直以来,我都想用一种颜色来描绘黛玉,如果说曹雪芹把杨贵妃式的丰满之美赋予了薛宝钗,宝钗该是牡丹,该是群芳之首,该是娇艳明丽的,那么黛玉身上散发出的就应该是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选择神秘而又高贵的紫色

我总认为黛玉身上有一种浓浓的贵族气质,她清高孤傲却超凡脱俗宛若仙子,她身世凄苦却才情过人诗冠群芳,她敏感多疑正是她高贵而又自尊的表现,她时时刻刻维护着自身的人格尊严,从不向世俗礼法低下高贵的头,她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造就了她清冷孤傲的贵族气质如果宝钗属于朴素高洁黛玉就属于高雅浪漫

但黛玉身上最让我倾慕的就是她的才华,如果要读懂林黛玉,就要读懂她的诗,黛玉可谓是才女中的才女,她的诗风流别致,与宝钗的大相径庭,所以她的身上同时又散发着一种怡人的诗人气质,曹雪芹似乎有意将黛玉与历代的才女相比,“堪怜柳絮才”,“冷月葬花魂”两句就是说的黛玉,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黛玉的才情过人也许远不及宝钗的淑女风范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小气刻薄,可在我看来她性格中的缺陷与她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贾府,她只有竖起自己身上所有的刺去保存她仅存的自尊心,她寄人篱下无家可回同时又使她产生了莫大的自卑,“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不仅是晴雯人生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是黛玉人生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黛玉多疑敏感的性格背后却是坦诚、勇敢、真挚和善良的真情流露,这可以从她对宝钗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看出来,宝钗只是对其略表关心,指出“看多了杂书会移了性情”,黛玉便与之真诚相处,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的“诲人不倦”及香菱不惜舍近求远让黛玉而不是宝钗教其作诗中看出,黛玉也不是一味的清高孤傲,她待人的真诚是真挚而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虚伪且华而不实的有人认为宝钗虚伪圆滑世故,宝钗的确有其圆滑世故的一面,但我认为她也是“真诚”,只是她真诚信奉的是封建礼教,与黛玉的真诚率真是不一样的

在我心中,林黛玉是整部《红楼梦》中最具有魅力的女性,她不仅成为《红楼梦》精神内涵的灵魂人物,同时也是《红楼梦》中最赋有悲剧美的女性,悲剧最动人之处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越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就越能震撼人心黛玉之死的悲剧不光是宝黛爱情被毁灭的悲剧,同时也是人性被毁灭的悲剧这一段感人至深传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古典的哀婉与感伤,似乎也就注定了宝黛爱情的无果而终,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不光在于封建社会大家族的阻挠,还在于黛玉追求的是真爱,而宝玉太过于博爱,没有给黛玉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之间的互不理解使黛玉一开始并无法完全体会自己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

所以林黛玉注定是一个追求真爱,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爱便是她生命的支柱,她对爱情执着、真诚、始终如一,当她确定了宝玉对自己的真爱,打消了对他的怀疑与不放心之后,却得不到社会现实的认可与支持,这时她性格上的缺陷再也掩盖不了她思想中的叛逆,她同贾宝玉一样都具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她向往的是自由恋爱,这与封建礼教形成尖锐的对立,她的恋爱观不仅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而且她又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所以制造悲剧的不光是贾母、元妃、或王熙凤,而是整个封建制度,她娇弱的身体,孤傲的性格及自定终身的越轨行为使她不能成为封建家长心目中宝玉妻子的最佳人选,而稳重大方又真诚信奉封建礼教的薛宝钗则成为了这场爱情战争中的胜利者与牺牲品

一部《红楼梦》赞得都是女子,可未必都是像林黛玉那样至情至性,追求个性独立与自由的女子,她所期望的贾宝玉,不仅仅是男欢女爱,而更是可以相知的知己,

这种心境,是如此的高尚,如此的纯净!曹雪芹将她的理想寄托于黛玉之身,让她作为一种唯美而存在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一部华丽的悲剧,一部唯美的悲剧,因为它的美是用生命换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586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