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当中朗读节奏怎么区分

古诗当中朗读节奏怎么区分,第1张

有的是四三式的。三四式的很少见。七言除了上节通论所讲的那种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个五言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成为独立的节奏,从而形成二五的句式。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庸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但划分节奏,不可以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的表达,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两句诵读的节奏就应该是"二一二,二一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的节奏则是"一二二二" 垓下歌(1)项羽、音节组成节奏的形式 力拔|山兮|气盖世,七音节三节奏二二三时不|利兮|骓不逝。(2)、、同上 骓不|逝兮|可奈何?(3)、、同上 虞兮|虞兮|奈若何?(4)、、同上 书江西造口壁(宋词,菩萨蛮)(1)、、、、、辛弃疾、、音节组成节奏的形式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七音节二节奏四三(2)中间|多少|行人泪!、七音节三节奏二二三(3)西北|望长安,(4)、五音节二节奏二三可怜|无数山。(5)、、、、同上 青山|遮不住,、、、、、 、同上毕竟|东流去。(6)、、、、同上江晚|正愁余,、、、、、 、同上山深|闻鹧鸪。(7)、、、、

现实主义

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新浪漫主义

意象主义

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具体主义

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方法:

1、一是按音节划分,划分诗词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2、二是按意义单位(相当于句子成分),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扩展资料

七古要求与七言律诗(包括七律、七排)划清界限。七言古诗则有句脚多用三平调、句中不避孤平之类的讲究,这些都是对格律诗的反动。

至于七言歌行,虽然初期部分作品在体式格调上颇与七古相似,然而在其演化过程中律化的现象却愈来愈严重。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的统计,白居易《琵琶行》88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共计53句,而《长恨歌》120句中律句与似律句占到百句之多。这种律化趋势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歌行体诗要求适宜歌唱而着意追求声韵和谐的结果。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442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9
下一篇2023-06-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