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里收藏着不少与雪应景的文物,古人是如何纪念下雪天的?

四川博物院里收藏着不少与雪应景的文物,古人是如何纪念下雪天的?,第1张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正如王维所说,雪飘洒在空中,是那么寂静,让人安心。自古以来,雪天一直是古人作诗不可缺少的题材,也正是雪成就了不少诗人,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作。在古代,古人没有像相机一样的东西可以记录美丽的雪天,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纪念雪天,吟诗作对,把酒言欢,好不快乐。他们站在城楼上,披着蓑衣,静静看着雪花飘落,别有一番韵味。

       除了吟诗,古人还会作画来纪念下雪天。除了用文字表达雪的浪漫,图画更能显示出雪天的意境。古人的画作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绝。四川博物院收藏着不少与雪应景的文物,例如清代的黄鼎蜀山积雪图轴,它是绢本,属于水墨山水画。蜀山位于江苏省宜兴东南部,此画作为苏轼所作,因其觉得下雪天的风景与蜀山的风景特别像,所以题名为“黄鼎蜀山积雪图轴”。图中山峰重峦叠嶂,山中树木稀稀落落,树叶凋落,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像盖了一层白色的毛毯。小桥流水人家在山林中若隐若现,一派清冷景象。此图用墨清秀,笔法自然,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雪景图。

      除此之外,古人还会在扇面上作画,例如收藏在四川博物院里的湖天雪意图扇面,该画作于明代,出自李流芳之笔。该扇页描绘的是连绵不绝的远山,近处描绘的是山坡落石,树木以及房舍,笼罩在白色的雪天里,浪漫极了。               

      下雪天往往在冬季,大多是寒冷的季节,古人发明了便于携带的暖手宝,古人称之为暖砚。珍藏于四川博物院的清代镂空暖砚为古人在寒冷的冬天赏雪提供了温暖,古人抱着暖砚,望着天空,凝视雪花飘落,不失为一件雅事。

甘肃省。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1]  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军事长官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网传中国十大最浪漫城市:

  第一名:凤凰古城

  在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的眼中,坐落在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她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其“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谭盾的琴里,在罗洗河的棋里,在宋祖英的歌里”的宣传语,浪漫得让人心跳,大艺术家谭盾享誉国际的《水乐》,其灵感便源自凤凰古城的母亲河——沱江,“沱江泛舟”是著名的“凤凰九景”之一,两岸吊脚楼无边美景尽收眼底,驴友中有“没有沱江泛舟,就没有到过凤凰”之美谈。

  湘西凤凰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 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 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 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

  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凤凰古城以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凤凰 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原名卧虹桥,历史悠久。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 坚固的屏障。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 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第二名:江苏扬州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作为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墨客骚人们最中意的去处,她的风流,她的美丽,她的富足,她的高雅,都足以让我们想要去窥视,去欣赏,扬州,这个“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城市,她一直书写着中国人自己独特的浪漫。

  扬州:天然氧吧

  扬州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地处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京杭运河穿城而过,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地。扬州人极其讲究吃喝之道,名列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正是扬州千百年来饮食文化的精髓。2006年,扬州成为第7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中国城市,全市共有6处天然氧吧,空气质量十分宜人。 历史上,扬州以“州界多水,水扬波”而闻名;而如今的扬州人也喜欢临水而居。在扬州,不管是洋房别墅,还是青砖旧屋,只要一开窗户,就是扑面而来的清新水气;一出大门,便是温柔婉约的江南水乡。“早上无碳健身,晚上悠闲逛街,出门不堵车,街上风景好,逛到哪里都能买到好吃的”,是扬州一天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这一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尤其是上海人、浙江人在扬州买房置业,作为自己的度假之地、养老之所。

  第三名:海南三亚

  “我愿陪你到天涯海角”,这一句浪漫的承诺,不知被多少的情侣在多少花前月下耳鬓厮磨海誓山盟时说过,那么,位于现实生活中海南之南真实的天涯海角,又怎么可以轻易错过呢?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去三亚吧,准没错儿。

  三亚:瞄准国际旅游市场,争创国际旅游城市。三亚滨海风光优美独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亚太中国经济起飞,休闲旅游市场扩大。中央“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的高定位,为三亚经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第四名:香港

  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其地位近年来虽渐已受到上海的挑战,但只有美丽的“东方之珠”,才配拥有传说中的维多利亚港;也只有香港人的浪漫情怀,才与浪漫的西方人气质最为接近。

  现在大家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香港的发展速度已超过了美国的纽约,繁忙程度也是伦敦所无法比的,而魅力亦是巴黎所不及的。然而,对于男人们来说,香港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此,它最有诱惑力的地方还在于这儿是各国模特放松自我的所在,当然也不乏来自中国内地颇具东方情调的美人儿。

  香港美女们从小大都接受着两种文明,即传统中国文化和英国殖民地文化。年纪大的人还严格遵循着古老中国的那一套生活方式,但前卫的年轻人早已是将两种文化融合在血液里,交织产生了一种复杂的香港文化,可以称为是一种“中英混血文化”,这样一种文化使香港人仿佛生出了两只不一样的翅膀,一边是一只纯色传统文化的儒雅之羽,另一边就是一只飞机银光锃亮的铁翼。

  不管是大事小事,香港人做事表面的背后就有这两只羽翼并托出来的最后方案和心理争斗。这种混血文化同样也流入了香港美女们的身心,影响着她们的一生,这两只搭乘最古老和最新式文明的翅膀,将带着她们飞向竞争激烈的社会,可能是美妙纯净的天堂,也可能就是纷繁扰攘的人间。

  第五名:浙江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为了爱情,白素贞心甘情愿压在雷峰塔下20年,杭州西湖倾诉了这段脍炙人口的浪漫爱情传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中国人的心中,江南,就代表着浪漫。

  杭州市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西湖周围有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古时就有“佛国”之称。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杭州东北部属浙北平原,河渠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当地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75℃,生物种类繁多,全市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城镇登记失业率3%。随着浙江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浙江省省会,杭州的城市地位也与日攀升。

  第六名:黑龙江哈尔滨

  “冰雪之都”哈尔滨有着众多的欧式建筑,她还被称作“东方莫斯科”和“天鹅顶上的珍珠”,毫无疑问,哈尔滨是中国北方最美丽的城市,她用冰雪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浪漫的童话,譬如冬奥会冠军申雪和赵宏博吧。

  哈尔滨地处富庶的松辽平原,松花江沿岸,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同时也是一座风光旖旎、独具特色、充满欧陆风情的国际旅游城市,尤其以冰雪旅游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宾客。

  以冰雪大世界为龙头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成为哈尔滨和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名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著名滑雪胜地。以“哈洽会”为标志的商贸会展旅游,以“哈夏音乐会”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以改造后的太阳岛、巴兰河漂流为代表的避暑旅游,以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为主要代表的欧陆风情游,以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萧红故居、坐井观天园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抗联露营、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四野指挥部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以东北虎林园、北方森林动物园和“巴木通森林”小火车为代表的生态游,初步形成了哈尔滨多元的旅游产品体系。

  第七名:上海

  上海的入选曾有过不少的争议,其实上海并不就仅仅代表着刻板、精明、快节奏、没人情味,被称作“东方巴黎”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她是中国内地唯一一个和世界完全接轨的城市,她的魅力东方人知道,西方人也知道,红人马诺会说:有钱,才最浪漫。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留下了无数革命者的足迹和不少革命遗址。作为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宇,它们象征着上海的繁华发达。而在现代化的背后,上海也由枫泾古镇等古迹展现了其自身独特的江南古典风情的韵味。外滩和田子坊的石库门里弄则是最具上海风情的中西合璧。浦西的外滩并列着一幢幢具有西欧古典风格的大楼,由于它们气派雄伟,庄重坚实,装饰豪华,错落有致,形成一派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景线,被誉为“凝固的音乐”,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上海是中国近代与现代的最好见证,无数驰骋中国的历史伟人在这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那些历经岁月流年的建筑,向人们静静述说着这一百多年来的沧桑巨变。

  第八名:澳门

  蒙特卡罗和拉斯维加斯之外的世界第三大赌城,对于中国来说,澳门的浪漫是绝无仅有的,而豪赌时的壮志豪情,那怎不叫一个浪漫呢?

  尽管景气不好,谈情说爱可不能免。想要为感情加温,现在有个近又划算的选择―――澳门,酒店选择奢简随喜,中西美食俯拾即是,过去葡萄牙人留下的殖民风格建筑与气派奢华娱乐酒店让澳门的城市面貌冲突多元,许多角落都是孵爱耍浪漫的好地方。

  旅游博彩业是澳门主要的经济动力之一,其中包括作为澳门最大直接税来源的博彩业,及其它如酒店、饮食、零售等行业,对推动澳门经济的发展相当重要。

  第九名:江苏苏州

  江南最具特色的城市之一,她被称之为“东方威尼斯”,苏州的美丽没有人能够抗拒,一代文豪沈从文和苏州名媛张兆和,便曾在这里写下了你侬我侬的浪漫爱情传奇。

  如果,你有相爱的人了,一起去苏州,那里会成为你们幸福的回忆.

  如果,你现在是一个人,去苏州,在那里,你可以放松你的心情,享受生活.

  抛开所有的不快乐,与心爱的人一起去苏州.享受你只有她,她只有你的时光.

  将来无论发生什么时,回忆这一段美好,仍是甜蜜......

  第十名:湖南张家界

  张家界得名于一个浪漫的传说,据传我国古代“谋圣”张良大功告成后曾退隐于此,较之于曾经名头震天响的桂林山水,张家界赫然有后来居上的迹象。在这个流连忘返的5A级旅游城市,不但可看到“天门狐仙”演绎“刘海砍樵”式的浪漫爱情故事,还可以去黄龙洞感染“定海神针”的浪漫文化气息。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达37万件,以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而享有盛誉。199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进行评鉴、定级,共有762件(组)文物评定为一级文物。 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战国鸟盖瓠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馆内收藏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 历代陶俑。

已注册的有2000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

由于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古代陶俑种类多、数量大、等级高,而且产生演变的序列完整,在中国博物馆极为少见,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汉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为著名。 历代陶瓷器。

已注册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汉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历代建材。

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 金银玉器。

包括湮金望银的铜器。已注册的有2000多件。其中如西周玉制礼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鸟、西汉皇后玉玺、金银竹节铜熏炉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八棱乐伎金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赤金走龙等,均属举世罕见的精品。 历代货币。

已注册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册(即不包括在总藏品数之内)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种类繁多,有西周贝币、战国刀币、秦半两、西汉金、王五株、王莽时的各种货币、唐金银币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币。 除上述八大类外,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收藏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等文物。 199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进行评鉴、定级,共有762件(组)文物评定为一级文物,其中十八件(组)被评定为国宝级,居中国博物馆前列。这批国宝文物涵盖了古代壁画、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等各大类别,并以其珍贵而独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斐声海内外。 镶金兽首玛瑙杯,国之重宝,海内孤品。

唐代酒器,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更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旟鼎,国宝级文物。

西周早期的文物,铸于西周康王时期,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

旟鼎通高77厘米,口径565厘米。立耳,深腹,平沿方唇,三柱足。口沿下饰浮雕状饕餮纹,地衬细雷纹。三足根部饰大饕餮面。双耳外侧各饰一条曲体上缘的夔龙。腹外壁及底部厚积烟迹,显系长期使用所致。腹内壁铸有铭文28字。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十分精美,所刻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加之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标准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时期的国宝。 五祀卫鼎,国宝级文物。

西周文物,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1975年岐山县董家村出土。

双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倾垂,鼎外底积结着厚厚的一层烟炱,口沿下饰以细雷纹填地的变形兽体纹腹内壁铸铭文19行207字,记录了一场卫和邦君厉之间因为土地补偿而引起的违约案件。对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情况有重要作用。鼎内的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上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仍需通过王朝众臣,说明贵族对土地的处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认。它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多友鼎,国宝级文物。

西周晚期文物,1980年陕西长安县下泉村出土。通高515厘米,耳高10厘米、宽116厘米、厚3厘米,腹径50厘米、深31厘米,口沿外折2厘米,重35千克,蹄形足高20厘米,径7厘米。

多友鼎铸于西周厉王时期。腹内壁铸铭文二十二行,二百七十九字,记载了西周历王时期反击猃狁侵犯的一场战争。其铭文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铭文结构凝练,字迹秀丽,又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 皇后之玺,国宝级文物。

西汉早期文物,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以和田羊脂白玉雕成。1968年陕西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

玉色纯净无瑕,晶莹润泽。玉质坚硬致密,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为正方形,钮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眼球圆而凸出,隆鼻方唇,张口露齿,双耳后耸,尾部藏于云纹之中,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6颗上齿也以阴线雕琢。螭虎腹下钻以透孔,以便穿绶系带。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并琢出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4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每个云纹均以双阴竖线与边框相连。阴线槽内残留有部分朱砂。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4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笔画粗细均匀,深度一致。《汉旧仪》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此印形制与印文正与汉制相合。因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吕皇后合葬的长陵约1公里,推测为吕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鎏金银竹节熏炉,国宝级文物。

西汉文物,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1号陪葬墓出土。

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圈足底盘透雕两蟠龙,均以头承托盘腹,盘腹下部有十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炉口外侧刻铭文一周135字。汉武帝时称“阳信”者惟其姊阳信长公主。阳信家当为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家,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阳信家。中国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最为精美,而此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国宝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唐代文物,高143厘米。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明皇杂录》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亦有诗描写舞马完成表演后的神态:“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阙楼仪仗图,国宝级文物。

唐代文物。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阙楼图共两幅,内容相同,分别绘于唐懿德太子墓墓道东壁和西壁,位于仪卫图之前东壁阙楼图高304厘米,宽296厘米;西壁楼图高305厘米,宽298厘米。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遭谗言被武则天杖杀,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 宫女图,国宝级文物。

唐代文物,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1960年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绘于墓前室东壁南侧。

此画为国宝级文物。画中共9人。为首一人头梳单刀半翻髻,目视前方,双臂交又于腹前,挺胸起步前行,姿容华贵高雅。其后一人头梳螺髻,回头似在向其他人吩咐事情。其余7位宫女头梳半翻髻、螺髻或双螺髻,手中分别持有独台、团扇、如意、方盒、高足杯、拂尘、包袱等物,侧身缓行。其中除2位着男式袍衫外,其它7位皆着窄袖袒胸短襦,肩披丝帛,下穿红、黄、绿等色曳地长裙,脚着如意云头履,画面形象生动,似是侍寝的图景。 马球图,国宝级文物。

唐代文物,高229,宽68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图绘于墓道西壁。

有20余骑马人物,均着深浅两色窄袖长袍,戴幞头,穿黑靴。壁画突出五个持偃月球杖的骑者驱马抢球。前一骑作反身击球状,其余纵马迎击。后10余骑人马,行者骑枣红马,或山间奔行,或驰骋腾空。止者着绿色长袍,红翻领,伫目凝神,无球杖。背景衬起伏山峦,五颗孤零零的古树点缀在空旷的画面上,与墓道东壁的“出行图”中的古树遥相对应。此图是有关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 狩猎出行图,国宝级文物。

唐代文物,高100—200厘米,全长890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李贤墓出土。

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人物排列有序,最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最后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

画中行走在大队人马最前列的是一位身着紫袍、雍容端庄的官员,他身无佩箭及箭囊,坐骑是一匹白色“走马”。这种走马只有极少数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由此分析,骑此白马的人应是章怀太子李贤。 鸳鸯莲瓣纹金碗,国宝级文物。

唐代文物,通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碗由锤击成型。侈口,圆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满饰珍珠地纹,腹部捶出双层仰莲瓣,上层莲瓣中分别錾鸳鸯、鹦鹉、鸿雁、鹳翎、鹿、狐、獐、兔、鸭等珍禽异兽;下层莲瓣内刻忍冬花草。碗内底刻宝相花。圈足饰方胜纹一周,内刻鼓翼云端的飞鸟一只及流云数朵,底沿以小联珠缀成。碗内壁有墨书重量“九两三”(实际称重,为九两半)。制作精妙绝伦,富丽堂皇。这两件金碗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而将多层次高密度的纹饰这样繁而有序、清淅准确地錾刻在小小的空间内,更是唐代金银细工高超技艺的杰出表现。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国宝级文物。

唐代文物,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重达1789克。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银罐外观大口短头,罐腹圆鼓,喇叭形圈足,可活动提梁插入焊接在罐肩部的两个葫芦形附耳内,底部为圈足,足与罐体的连接处加焊一圈圆箍,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花纹平錾,鱼子纹地,纹饰鎏金。提梁上饰有菱形图案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组成两组均衡式圆形图案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装饰在提梁罐两面,其余空白处以单株折枝点缀。银罐上錾刻的鹦鹉振翅欲飞,鲜活而丰满,恰好与圆浑的外型,饱满的团花相配,给人以富贵喜庆的感觉。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透过这种银罐不仅可以领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同时它那圆浑饱满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题材,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 三彩载乐驼,国宝级文物。

唐代文物。通高58厘米,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

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这组俑以狭小的驼背作舞台,却承载阵容庞大的乐队来表现当时流行的新舞乐,大胆运用了艺术夸张,充满想象与浪漫。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传神,使人仿佛耳闻悠扬的乐曲。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国宝级文物。

五代文物。1968年出土于陕西彬县。

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泽莹润。壶身呈圆球形,虚设的壶盖与壶浑然一体,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

这件提梁倒灌壶是著名的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铜川市黄堡镇)产品。耀州窑是唐宋时中国北方名窑,时人推崇耀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黑釉油滴碗,国宝级文物。

北宋文物。出土于陕西渭南。高9厘米、口径302厘米、足径118厘米。

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

迄今所见的油滴釉器多出自建窑,胎体较厚,器型较小,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黑釉“油滴”瓷碗,胎体厚重,釉面漆黑。如此之大和如此之美的油滴碗,具有典型的北方窑口的工艺特征,特别是环布碗底的油滴斑点,晶莹透亮,增添迷人的色彩,堪称瓷中珍品。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442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