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闭幕式与08年奥运会“梦幻联动”,现场出现了哪些高科技?

冬奥会闭幕式与08年奥运会“梦幻联动”,现场出现了哪些高科技?,第1张

这次的冬奥会,在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眼里是“浪漫空灵、现代科技”的象征。在开幕短片《倒计时:立春》中,从镜头的第一次切入,到第一滴“雨水”伴着诗意落下,再到最后流转至“立春”——既象征着开幕式当天,又象征着严寒的结束与春日的开始。而这样的“中国式浪漫”,还将在闭幕式中继续上演。 控制“梦幻五环”缓慢上升的,是一款无线遥控设备,相比于2008年使用的设备,抗干扰能力更强,安全等级更高。之所以能用上如此“高精尖”的设备,是因为在遴选供应商时,长征天民公司充分发挥了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模式的优点,在全国范围内优中选优,成功让“梦幻五环”用上了航天设备。长征天民公司舞台业务部总经理高军说,这个管理模式还实现了“降本增效”,在冬奥会开闭幕式从创意到现实的整个过程中,长征天民公司团队配合张艺谋主创团队,完成了20多轮创意方案的持续性调整及优化,节约成本近千万元。

相信有很多的小伙伴都观看了北京冬奥会上的表演,看完冬奥会的开幕式之后,越有很多的小伙伴对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十分的喜欢的,一直都有在津津乐道。说这一次的开幕式,充满了中国式的浪漫,不仅向国人展示了中国,更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力量与爱,也迎来了很多外国友人的喜爱,对中国冬奥会的相关内容也是好评如潮。

第24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双奥运城市。从24节气倒计时开始,蒲公英的约定,初春燃放烟花,群众代表一种传递国旗的精神,五环破冰,雪花极光,中国代表团入场向人民致敬,五环烟花汇演,雪花主火炬,同时雪花也讲述了所有的故事。

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力量。很多人都在谈论开幕式的细节,所以我就不谈了。在冬奥会的开幕式上有这样的一幕,是冬奥会开幕式上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时刻,但它让我非常感动。起初我想到了解放军脸上的汗水。我不认为这是一滴眼泪。这显然是爱,仅限中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进行毕竟冬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时候,还是非常用心的,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是基尼心尽力。在科技感和无限创造力的背后,我看到了信任。正如张艺谋所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再像以前那样谈论我们,聊自己家的家底了。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我们不再需要向别人展示我们5000年的家族。中国人和每个人一样,那么真诚,那么善良,那么美丽,那么浪漫。我们的开幕式不再只是我的表演,而是你们的表演和每个人的表演。也许最让我感动的是从我到我们的巨大转变。

如果你还记得08年北京奥运会的点火时刻,你就会发现,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与其外形非常相似。可以说完成了对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延续和传承。

在细节方面,“飞扬”的设计更是直接拉满。比如火炬身上的纹样,以祥云“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寓意吉祥。

文章3

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火炬最下方一圈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全称的盲文。

文章4

最绝的是,当两支火炬交接时,其顶端可以完美结合!

中国式浪漫之二:冬奥火种灯

文章5

没错,这设计就是来源于咱老祖宗的宝贝——“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所谓“长信”便是永恒的信念,寓意着我们对光明和希望的追求。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于火种灯顶部,与火炬“飞扬”视觉形象统一,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

造型上的方圆嵌套则象征着天圆地方,银色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

中国式浪漫之三:火种台

文章6

火种台的设计灵感,则是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配合尊的曲线造型,沉稳又大气!

中国式浪漫之四:会徽及体育图标

文章7

北京冬奥会会徽名为“冬梦”。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则是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用充满韵律的舞动线条连接合而为一,形成汉字“冬” 。在会徽下方的“BEIJING 2022”印鉴,则是汲取了中国剪纸的特点。

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加上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共同造就本届冬奥会会徽。

文章8

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上,则是延续了08年奥运使用的篆刻艺术形式。不同的是,这次的图标更偏重“汉印”风格。人物线条所蕴含的书法笔意加之中国传统印泥颜色“霞光红”,精美绝伦!

中国式浪漫之五:奥运会场

文章9

冬奥会的场馆更是令人震撼,光听名字就很中国!“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飞天”(首钢滑雪大跳台)、“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冰丝带”(国家速滑馆)

“游龙”、“敦煌飞天”、“如意”、“丝带”等元素都体现了咱大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结合现代建筑的科技与工艺,酷到没朋友!

奔向星辰大海,脚步永不停歇。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召开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会上,展示了2021年中国航天的最新成就,并披露了2022年中国航天事业的“任务清单”,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新计划催人奋进。

“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2021年,中国航天在太空写下“中国式浪漫”,全年发射首次突破50次,长征运载火箭实现400次发射新跨越。在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2022年,中国航天接力开启“超级模式”,全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6次发射任务、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全面建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开展首飞……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镌刻中国航天发展新的时代标高。

航天发射活动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多个重大航天工程进展顺利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刷新纪录。全年共执行55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发射115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到19119吨,同比增长855%。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8次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发射次数居世界宇航企业第一。

年度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现连续75次成功发射,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和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可靠性、成功率迈入世界前列。

运载火箭的推力有多大,太空探索的舞台就有多大。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填补了中国高轨运载能力55吨至7吨的空白,具备零倾角轨道卫星、探月、探火和小行星探测等任务的发射能力。

此外,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也取得全面突破: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全工况半系统试车成功,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首台工程样机研制成功,上面级25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首台推力室挤压试验圆满完成……这些研制中的各型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可满足重大航天任务的动力需求。

上天入地,各显神通。助推器、整流罩带伞降落技术得到成功验证,攻破了整流罩再入大气层过程结构解体难题,首次实现中国运载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为后续达成整流罩落区精确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幅提升了落区安全性。

在航天器研制活动方面,全年研制发射航天器数量居世界第二。在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基本完成。年度内5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其中,天和核心舱于去年4月底成功发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开展。空间站首批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个月在轨进驻并安全返回。目前,第二批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开展为期6个月的长期驻留。

——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绕、着、巡”。中国的这一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实现三星组网。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与在轨的天通一号01星、02星组网,构建起中国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对亚太区域的覆盖。

——天链一号05星成功发射。该星与在轨的天链卫星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第一代数据中继系列卫星圆满收官。天链卫星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为载人航天系统、中低轨航天器、运载火箭等提供了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

——风云三号E星、风云四号B星成功发射。风云三号E星的发射运行,填补了全球晨昏时段大气探测信息的空白,实现了全球观测资料的100%覆盖,有效提高和改进了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及时效。成功发射的风云四号B星,可见光分辨率达到250米,居全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分辨率首位,是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颗业务星。

——海洋二号D星成功发射。该星与海洋二号B星、C星在轨组网运行,标志着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建成,形成了全天候、全天时、高频次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体系。

——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羲和号的应用,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空白,提高了人类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此外,羲和号首次在轨应用磁浮技术,开展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平台首次在轨飞行试验。

——广目地球科学卫星成功发射。该星成为全国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能在人为活动强烈区域开展能源消耗、人居格局、近海海岸环境的精细探测,为表征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上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2021年中国商业卫星研制机构数量继续增长,商业航天基本形成主要产业链布局。航天东方红、深圳东方红、中科院微小卫星、长光卫星、天仪研究院、埃依斯航天、时空道宇等公司共研制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其应用领域不断延伸,已覆盖通信、遥感、技术试验、空间科学等各个方面。

构建起较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让航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生,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建设

通信广播服务方面:中星9B卫星针对4K、8K高清、超高清视频节目传输设计了高功率合成专用转发器,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或体育赛事提供了高质量直播、转播和传输服务。同时,中国通信卫星还为海内外用户提供了安全、高效、跨地域的通信连接服务。中国首次低轨宽带卫星与5G专网融合试验的相关技术,能够应用于极地科考、深海远海、远洋勘测探测等场景,提供宽带无线通信保障。

国土资源服务方面:中国遥感卫星技术深度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应用范围、规模、深度持续扩展,实现对中国陆地国土2米级分辨率季度、亚米级分辨率年度约90%的有效覆盖,并具备1∶1万航天立体测绘和高光谱探测能力,已成为测绘地理信息、空间规划、地质勘探、监督执法等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常规信息保障。卫星数据共享共用形成规模,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海洋资源服务方面:中国发展了海洋水色、海洋动力、海洋监测卫星系列,海洋观测卫星组网业务化运行能力基本形成。海洋遥感数据应用不断丰富,在海洋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环境监测与保护、渔业捕捞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气象观测服务方面:中国气象卫星经过50余年发展,先后成功发射19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有8颗气象卫星在轨工作,形成了极轨、静止两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星座,具备对大气及地球多圈层系统精细化综合探测能力。

交通运输服务方面:在公路运输领域,北斗系统助力提升智慧交通,超70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安装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在水路运输领域,粤港澳大湾区、天津、日照等地综合运用北斗系统、5G通信等技术手段,建成自动化码头,实现厘米级精度操作,促进了港口智慧化转型。在民航领域,中国机队接入高速互联网,为推动民航客机联网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在智能交通方面,应用“北斗+5G+”技术,使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突破。北京冬奥会首钢园智能车联自动驾驶综合运用北斗、5G、AI等技术,可满足车辆01米级的连续高精度定位需求,实现首钢园的自动小巴车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并实现无人接驳摆渡、无人零售、无人配送等10大业务场景的示范运营。

应急管理服务方面:中国航天在自然灾害和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陆地观测卫星针对国内外141起自然灾害及重大应急事件,安排遥感卫星应急成像3677次,共享应急数据38571景。中国已建成北斗综合减灾救灾应用系统,实现全国应急救援一张图有效动态远程监控,按“部、省、市(县)”三级平台部署,已在全国10多个省开展规模化建设应用,推广北斗终端超过45万台。

另外,中国航天在生态环境服务、农业生产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电力行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2022年,空间站重大任务有序推进、运载火箭将创造多个“首次”,中国航天将续写新的辉煌

2022年,中国宇航发射和研制工作继续开启“超级模式”、在高位运行。全年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呈现出3大特点:

——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持续保持高位。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140余个航天器。

——重大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影响巨大。建造空间站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是全年宇航任务重中之重。全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6次发射任务,全面建成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将实现首次6个航天器组合飞行,首次航天员驻留达6个月,首次2个乘组航天员同时在轨。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以及多型商业运载火箭将开展首飞。

此外,还将发射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科研卫星和业务卫星,满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草原、应急救灾、气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用户的应用需求,全年发射计划中还包括北京三号B星、钟子号卫星星座03组卫星等多次商业发射任务。

——研制任务持续保持高强度、技术攻关难度大。2022年,重点开展以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测器等为代表的多个型号研制工作,推动卫星应用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打造“航天+信息化+”产业形态,加快建设高轨卫星互联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民商一体的卫星遥感综合运营服务体系,北斗应用向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延伸。

面对艰巨繁重的研制任务和科技攻关,中国航天人将进一步弘扬航天精神,增强历史自信,勇担历史重任,开启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发展的新征程,推动中国人探索太空行稳致远,续写新篇章。

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是如何展现中国式浪漫的?各国运动员们欢聚一堂,这个环节最让我感动。我喜欢看到一个团结友爱的世界。各国运动员们入场时有奖牌的都在展示自己的奖牌,没奖牌的也都很兴奋,自拍、打招呼、聊天,像一大家子似的。俄罗斯运动员还转起来了,俄罗斯转完法国转。大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就觉得和平真好啊,各国运动员那么多人在同一个舞台上,大家都那么开心,那么激动,每一个镜头拍到的运动员们都是那么可爱。

闭幕式更像一个愉悦欢快的party!温暖、快乐、感动,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伟大,胸怀的宽广。闭幕式的欢快,给全世界疫情结束提前一个信号!闭幕式的快乐,给全世界某些有战争的地区的人民一丝丝光明!中国以最简单的方式向全世界传递最伟大的能量!2022年,中国这片古老而神秘大地上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不需要再陈述我是谁,我更关注于向世界讲述未来的故事。什么数字技术实验室、人工智能、UI设计、5G网络全覆盖,这些空灵浪漫的现代科技无不陷在世界宣布十几年的风云变幻,中国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高速腾达后的中国是一个无比自信荣耀的民族。

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被誉为21世纪标志性体育事件之一,在2022年,熊熊燃烧的鸟巢主火炬再度点亮这座古都,也同时点亮了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我们中国正在告诉全世界,我们以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践行者,而未来将是推动者、引领者。世界在期待中国,而我们也早已做好再创历史的准备,作为中国人,我骄傲的看到了这次北京冬奥会的圆满成功。我们再次征服了世界,大场面,太到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angman/3291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