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匪事电视剧哪一集喜凤上了土匪山

关东匪事电视剧哪一集喜凤上了土匪山,第1张

《关东匪事》电视剧第17集喜凤上了土匪山。

具体剧情:许家害怕败坏了门风,意杀喜凤。可许望龙和许成龙双双不敢下手,他们命郑二下手,可平时喜凤对郑二很好,郑二私下放走了喜凤。深陷绝境的喜凤横下一条心,朝着匪巢兔儿岭走去。刚上山,土匪们看见喜风便一轰而上。

刘十三不相信喜风会自愿上山当压寨夫人。喜风便从头到尾说了她的遭遇。刘十三越发喜欢喜凤了。但喜凤却不准刘十三与她亲热,原因是她已怀上了许家的娃。她要给刘十三怀个土匪的种,可吞吃各种药可就是打不下来娃,最后她央求刘十三跺掉她肚中的孩子。

刘十三害怕了。最终喜凤冒死打下了娃。喜凤憎恨许望龙,原因是他不去杀罗玉璋,反而还想杀她。她叫刘十三下山割了许望龙的阳物。刘十三为了报答喜风,带着土匪直扑许家。许家人找不到喜风,许云卿心存不详的预感,叫许望龙赶紧回西安。

扩展资料

《关东匪事》主要人物:

1、喜凤

本来与墩子结下娃娃亲。时事变迁,喜凤却嫁给了大户人家的许望龙。正当喜凤准备从一而终,却惨遭保安团长罗玉璋的蹂躏,被婆家要求沉井。喜凤逃出了婆家,成了土匪刘十三的压寨夫人,并要求刘为她报仇。

2、墩子

本和喜凤订了娃娃亲,俩人也情投意合,因一场祸事墩子失去了父母,远走他乡数年,学艺而成归来,终报父母之仇。

3、罗玉璋

外号罗蛮蛮,保安团长,坏事做绝,先杀了墩子全家,后强奸许家大儿媳妇喜凤,最终被墩子杀死。

说起张廷芝这个人,我想知道此人的不多,但在革命史上,此人却是为数不多恶贯满盈,手上沾着无数***人鲜血的屠夫。

土匪

张廷芝是地主出身,张家在清朝一共出了八位举人,不断地聚敛财富,清朝灭亡后,张家已是吴起县当地有名的地主家庭,家财万贯,良田千亩。张廷芝从小就锦衣玉食,不愁吃喝,张廷芝的父亲名叫张鸿儒,名字不赖,但为人极为残暴,他与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是结拜兄弟。有了这层关系,张鸿儒养了私兵,给他们配备了枪支,有了部队,张鸿儒便在吴起县搞起了“封建统治”,成了这里的土皇帝。

张廷芝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其性格可想而知,残暴、乖张,在当地作威作福,稍有不满就要把人枪毙。当地老百姓就遭殃了,不仅要高价租种张家的土地,还要遭受张家的迫害,一九二五年,张廷芝枪了一个大老婆,但他却不满足,认为“男人就要三妻四妾”,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用正当途径,这无可厚非,可是,张廷芝的手段就有些无耻了。张廷芝是见谁漂亮,就要娶谁,根本不问对方的意思,很快便霸占了六名民女。

强抢民女

一九二九年,张家的私兵被井岳秀收编,张廷芝被任命为陕西警备骑兵旅二团团长,有了合法的政府身份,张廷芝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六年间,张廷芝又投靠了高桂滋,期间参与了陕北剿共,大肆屠杀***人,且为非作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令人深恶痛绝。抗战爆发后,张廷芝又投靠了马鸿逵,马任命他为定边自卫总队副队长,从此成为了三边一带的“土皇帝”,作威作福,让当地人民承受了深重的灾难。

张廷芝的部队

一九四九年,解放军打到了定边,张廷芝眼见大军压境,不敢硬撼,遂仓皇逃窜,率领两千骑兵逃回了宁夏宁武,在解放军的部队面前,张廷芝不堪一击,损失惨重,后他选择了投诚。解放军接受了张廷芝的部队,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张廷芝又叛逃。一九五零年,张廷芝逃到了外蒙,但当时外蒙人烟罕至、了无生意,他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寂寞,张廷芝决定混进傅作义的部队,后到了十月份,张廷芝的部队再次被收编。

张廷芝土匪出生,在正规部队哪里能够呆得住,况且每天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张廷芝听得头大,不久后,张廷芝第二次叛逃。张廷芝率队逃到了内蒙古大青山一带,解放军收到消息后,当即决定对他实施抓捕,十一月,解放军找到了张廷芝的藏身窝点,后将他抓获。张廷芝以为这一次,解放军还会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他一定可以逃出牢笼,然而,张廷芝一直被关押在武川县公安局长达一年之久。

行刑准备

一九五三年三月,归绥(呼和浩特)政府终于接到了中央的指示:鉴于张廷芝曾大肆屠杀***人,为害百姓,屡教不改,决定对他执行死刑,立即执行!不久后,张廷芝被枪决。

三国大时代4

新手自立为王全攻略:大神原来是这么玩的

  先把自己和甘宁升到满级。自己先把体力和智力点满。剩下的点留着用来穿装备用。副将都满体力和力量。剩下点同样穿装备用。下面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这样加点。

  主将满智力是因为缺蓝,前期全靠主将和副将输出。开局直接全军冲锋,跑到人堆开大招。所以必满智力。因为你在人堆里必须站的住所以满体力。副将基本不扔什么技能所以堆力量和体力。前期全靠主将副将输出,靠军队没用

  主将天赋主点智将回蓝加法伤,剩下的点自己用的武器。副将主点自己的武器,剩下点统帅。给小兵的加成不错。技能多用电闪雷鸣清兵神技。主将副将前期输出就说到这

  出门直接去建业,如图

  建业有酒店,住店900满血满蓝,旅游能传送几个地方。基本就是东南西北四个地方比较方便。

  从建业传成都去云南找文子接自立任务做三个。进入云南向右走就是文子。

  第一个人物找老朵,在峨眉山。去之前最好准备好蓝和血。各100瓶子左右,保障起见

  峨眉山地点成都左斜角。自己碰把,主要是隐藏地图

  第二个任务救人,名字我忘了在泰山监狱濮阳附近。酒店传洛阳捷径。

  第三个任务找龙眼珠,泰山监狱右侧有个小通道进入是洞穴,洞穴最深处开宝箱就是龙眼珠。做这三个任务必须代购足够的血和蓝。前期义军好坑有木有

  接下来就是攻城略地了,别着急攻城,先收集武将吧。不然你后面发现攻下城开没人任命太守,不任命太守无法发展城池。所以武将越多越好

  有些武将你打败他也不好招募比如说关羽张飞,楼主99魅力招募不了。多打几次不知道行不行。楼主还没试过。没听说过的武将尽情招募吧

  发展军事不容易被别人攻下城池。治安不好自己的武将会叛变哦

  上面收武将没补充完整,如果你得罪太多的势力,对面也会攻你城池。你就会焦头烂额了。所以一个势力收完在一个势力。无人的城池不着急打

  别人攻你城池打败你的武将是不是就卡在战败画面了把自己一方武将头像向上滑一下有个城池的图标,在点下战。如果都输了,那么你的势力就没了。

  适当的培养下守城的太守,不容易被别人攻下。属性天赋同主将点。主智将。

  关于马,随机会碰到伯乐,他那里卖马。绝影,赤兔之类的。

  搜刮所有城市,锻造图纸,阵型,宝物,也可显示城市名称方便行走

  宝物

  1梵甲 衣服 自回蓝+2 汉中正下方山洞

  2夜明珠 佩戴 自回红+2 苍梧左边迷宫

  3丹霞鹿 坐骑 速度+15 和左慈交换

  4乐斧 武器 吸血+5 天山宝箱

  5塔盾 盾牌 自回怒+2 华山宝箱

  6和氏璧 佩戴 自回蓝+1 上庸城里副本

  7龙眼珠 佩戴 自回怒+3 泰山屋子副本

  8乾坤圈 佩戴 红+500 朔方小屋

  9霹雳佩 佩戴 蓝+200 建安左边

  10黄金令 佩戴 体制+10 普陀山副本

  11黑龙圈 佩戴 力量+10 苍梧左边

  12招魂幡 佩戴 智力+10 南越左边

  13玉玺 佩戴 魅力+10 云南城副本

  14青囊书 佩戴 体制+5 华佗交换

  15春秋左传 佩戴 力量+5 玉雪龙山

  16孙子兵法 佩戴 智力+5 洛阳城副本

  17论语 佩戴 魅力+5 蓬莱于吉交换

  十个阵型获得

  1武当村的男子 4队土匪

  2西凉老头 10个木材

  3北平老头 10个树藤

  4安定老头 10个甘草

  5平原老头 10只螃蟹

  6濮阳老头 10个金块

  7梓潼老头 5个玄铁

  8新野老头 5个海马

  9江夏老头 5个仙草

  10本身自带一个方形阵法

  锻造图纸

  几乎每个城都有只写各部位极品

  头盔:至冠—弘农

  护肩:玄护肩—晋阳

  鞋子:腾云靴—汉中

  衣服:绿皂甲—建邺

  收集美女8人

  当仓库用,把多余宝物都给她们穿上,背包一定留一个垃圾佩戴,需要什么宝物就把谁归队换下解散!

  总共十女将

  卞姬 陈留200年前

  大乔 建邺196年

  小乔 建邺195年

  甄姫 洛阳205年

  黄月英 新野206年

  孙尚香 建邺200年前

  吕玲琦 南皮207年

  王昭仪 襄阳194年

  祝融 好像得不到

  蔡琰 好像要加曹操阵营

  1不灭他国势力,

  2不毁他国首都城池,

  各势力女将都会出现

  武器:青红剑—襄阳

  盾牌:玄铁盾—庐江

乔日成一生跌宕起伏,最后毁在两个叫中正的人手中。

蒋中正给乔日成弄了个有名无实的少将军衔,害的他最后身败名裂。而另一个岳中正,则直接要了乔日成的命。

1942年春天,刚满32岁的乔日成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匪军少将司令”。

但乔日成是山西人,蒋介石和阎锡山相互提防,根本不会重用乔日成。年纪轻轻的乔少将在重庆做了半年多“寓公”,始终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得灰溜溜的回到绥远来求阎锡山。

阎锡山嘴上不说,心里却埋怨乔日成先去投靠蒋介石,看不到希望了才想起自己来。于是阎锡山委任乔日成做了“第二战区雁北挺进纵队中将司令”。

虽然“中将司令”的名头挺唬人,可归根结底,还是个有职无权的窝囊角色。

乔日成曾经和日军血战数次,其卓越的指挥才能有目共睹,如果蒋介石或者阎锡山能再大度包容一些,让乔日成带一支队伍去打鬼子,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乔日成十有八九会战死沙场,却效果总比那些“倒戈将军”“逃跑将军”要好的多。

如果乔日成在抗日战场上牺牲了,宽厚的人们马上就会忘却他以前做土匪时的恶行,只会记得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马革裹尸的壮举。

然而 历史 不能假设,阎锡山不会也不可能让乔日成带兵,于是32岁的乔中将又开始了他的“寓公”生涯,他在重庆待了半年,而在绥远,乔日成却整整赋闲了三年多。

直到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担心乔日成会被蒋介石挖走,于是给了乔日成300多士兵去雁北相机发展。

闲了三年多的乔日成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手下的人不多,可并不影响乔日成的野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给蒋介石和阎锡山看看。

1945年8月17日,乔日成带着手下这300多人,开进雁北,直奔日军重兵盘踞着大同,并通知城里的日军马上向他投降。

此时大同城内尚有日军高桥、坂本两个步兵联队,以及一个战车联队(编有 65 辆坦克),总兵力将近一万人,指挥官是中原少将。

日军虽然已是穷途末路,可实力在那摆着,不可能向城外300多散兵游勇投降。于是大同城内的鬼子拒绝向乔日成缴枪投降。

乔日成骑在马上,对日军派出的联络员说:“回去告诉中原,就说乔日成来了,限你们三个小时之内开城投降,否则我打开大同城,杀你们个鸡犬不留”。

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乔日成当年在战场上威风凛凛,虽败犹荣,被日军视为眼中钉。可他这三年多没露面,日军早就忘记了乔日成是何许人也。

乔日成恐吓无效,日军不但拒绝投降,后来连谈判也免了。

乔日成很生气,但后果并不是很严重,他是个聪明人,深知凭他手下这300多号人,如果日军不投降,是无论如何也打不下大同来的。

不过日军不向乔日成投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几天后,大同日军最高指挥官中原少将官升一级,还换了个中文名字钟源,成为阎锡山手下的一名中将。

这个有着日本血统的中将,可比有名无实的乔中将牛气多了,手下七、八、九三个保安大队,全都是被改编的日军。

这些被改变的鬼子除了换了身行头,其他一切照旧。

阎锡山从来不吝啬封官许愿,所有日军留用军官都一律在原来基础上加封一级,少将一次就任命了5个,日军士兵加开双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乔日成又在大同城下坚持了一天一夜。

八月的雁北晚上已经挺冷了,乔日成没有等到日军回心转意来投降,反而他手下这300多人衣衫单薄,因为天冷有不少人得了重感冒, 一病不起的就有四五十个,如果假以时日,全部病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城头上的鬼子也总是探头探脑,他们也在等待奇迹的出现,好有机会收容这300多名不知天高地厚的重病号。

乔日成没有给鬼子创造救死扶伤的机会,当天下午临近黄昏时分,乔日成偃旗息鼓,抬着那些重病号,无比狼狈的离开了大同城。

这些人一路蹒跚的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发现身后扬起一片尘土。

有人说是驻大同的鬼子追过来了,乔日成觉得这是个复仇的好机会,正好一雪大同城下被冷落之耻。

于是乔日成命令手下占领险要位置,紧急构筑了简易防御工事,然后以逸待劳,准备给不知天高地厚的追兵个颜色看看。

等到追兵进了伏击圈,乔日成才发现追兵的首领是他的老相识张朴。

乔日成当汉奸春风得意时,张朴就是他手下的大队长。后来乔日成和鬼子闹翻,鬼子集结了一万多兵力来围剿他。张朴见事不妙,投靠了日本人,来到大同飞机场伪任警备大队大队长。

日本投降后,张朴也惶惶不可终日,阎锡山会重用日军,但是对投靠日军的汉奸,恐怕就不会那么客气了。

正当张朴彷徨无计之时,天上掉下来个乔日成,带着300大军打大同。

张朴就像将要饿死的乞丐看见肉包子,带着手下五六百人连夜追上乔日成。

乔日成和张朴兵合一处,两天后他们回到应县,张朴已经荣升为乔日成麾下第一团团长了。

乔日成招降纳叛,极力扩充自己的势力,这并不符合阎锡山的利益。乔日成桀骜不驯,一旦羽翼丰满,根本不会甘心臣服于阎锡山。

为了不使乔日成做大,阎锡山对乔日成报上来的所辖兵力不予承认,依旧按照300多人的编制给乔日成发放粮饷。

这点儿粮饷根本满足不了乔日成的胃口,于是他就打着阎锡山的旗号,到应县周围去强征粮饷。

可应县周围抗战期间都是八路军的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各地农村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进行土地改革。

面对乔日成的横征暴敛,当地农民为了保护胜利果实,不可避免的与乔日成匪帮产生剧烈冲突。

在这期间,乔日成匪帮杀害了不少地方干部和无辜群众,犯下滔天罪行。当地百姓请求解放军尽早解放应县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

1946年7月20日,冀察冀军区命令解放军第四纵队第10旅旅长邱慰,政委傅崇碧指挥全旅三个团,另外还有雁北军分区一部配合作战,攻取应县县城。

攻城部队迅速拔除了应县外围工事,并一举攻占了东关和西关。把乔日成匪帮团团包围在应县城中。

攻城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焦灼状态,解放军连续发动三次强大攻势,终因乔日成匪帮防御工事坚固,抵抗激烈而功亏一篑,解放军攻城部队伤亡很大。

由于缺乏攻城良策,解放军首长下令暂缓攻击,召开前线诸葛亮会议,请大家集思广益,寻找攻取应县县城的良策。

可就在这个时候,城里传出消息,乔日成遭部下枪击,身负重伤,生命垂危。

乔日成是被他手下一个名叫岳中正的连长打伤的,在解放军进行第3次攻城战斗中,在城头督战的乔日成躲在垛口后面,用机枪疯狂的向攻城部队射击。

事先毫无征兆,就在乔日成身边不远处的岳中正突然掉转枪口,用手枪近距离开火,一粒子弹正中乔日成的腹部,乔日成应声倒地。

就在乔日成行将昏迷之际,还特意嘱咐冲上来的卫队,不要为难岳中正。他们之间的恩怨,就是因为一笔风流债。

乔日成的私生活十分糜乱,16岁就已经娶妻生子。乔日成常年奔波在外,经历的风流韵事不计其数。

乔日成21岁时结识雁北名妓张玉玲,就一见钟情,乔日成起初包养了张玉玲,后来又干脆替她赎了身。

两个人在绥远过了两年花天酒地的生活。后来乔日成囊中羞涩,张玉玲就拿出积蓄,卖掉首饰来维持两个人的开支。

最终乔日成负心出走,上演了一场雁北版的《杜十娘》,张玉玲也从此不知所踪。

乔日成28岁时,又看中了应县名医之子田俊的妻子次淑贞。

当时乔日成给日本人当差,而次淑贞的丈夫在南方参加了抗日队伍。乔日成以此相要挟,与次淑贞成为露水夫妻。

当时次淑贞只有十七岁,乔日成对她动了真情,不顾她丈夫尚在人世,强纳次淑贞做妾。

后来乔日成和日本人闹翻,把日军驻大同联络官大羽羁押做人质。而日军就捉了次淑贞,用她来交换大羽。

很多人认为乔日成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能活埋,肯定不会为一个女人和日本人做交易。没想到乔日成竟然走马换将,用日本联络官换回了自己的妾室。由此可见乔日成对次淑贞用情至深。

1940年春季,30岁的乔日成到下属防区去视察,看到军官家属区内有个女子生的十分标致。

乔日成上前搭讪,知道了这女子19岁,姓章,丈夫岳中正,是乔日成手下的一个排长。

乔日成回到指挥部就设法把岳中正调走,随后把章氏接到身边,成为乔日成明铺暗盖的地下情人。两个人秘密交往了半年多,岳中正一直敢怒不敢言。

1940年夏天日军对乔日成大动干戈,岳中正跟随大队长张朴投靠了日本人。

后来乔日成败走水磨村,章氏也重新回到丈夫身边。岳中正嫌她伤风败俗,败坏门风,逼着章氏自尽了。

本来乔日成和章氏的这段露水姻缘也就到此为止,可偏偏一年前岳中正又跟着张朴重回乔日成手下当差。

而千不该万不该乔日成看到岳中正后,竟然打算和鸳梦重温,进而向岳中正打听章氏的下落。

岳中正知道乔日成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因此不敢当面对他讲明实情,只能含糊其辞,推说说不久后把章氏接来与乔日成团聚。

乔日成大喜,当即提拔岳中正做了连长。

事后岳中正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怕,明明是乔日成仗势欺人,反倒是自己唯唯诺诺,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儿。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个强烈的念头从岳中正心中开始萌芽,找机会干掉乔日成,洗刷掉他强加给自己的耻辱。

岳中正终于找到机会,在乔日成和攻城的解放军激战正酣时,岳中正用颤抖的手举起枪,对准乔日成扣动了扳机。

子弹贯穿了乔日成的内脏,形成大面积的内出血,重伤昏迷的乔日成,刚刚苏醒过来,就嘱咐贴身卫士要严守秘密,不要把他受伤的消息传扬出去,以免影响匪徒们的士气。

进攻应县城的解放军,得到乔日成受伤的消息后,认为这是这个狡猾的匪徒使得苦肉计,并没有马上发动进攻。

乔日成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了两天以后,终于一命呜呼!结束了他充满罪恶传奇的一生。

乔日成一死,守卫应县的匪徒顿时土崩瓦解。解放军攻城部队几乎并不血刃,迅速的解放了应县城。

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虽然她只活了38年,但她用高深的艺术造诣和独具风格的甜美唱腔成为了黄梅戏第一位“皇后”。

正是由于严凤英的大力推广和传唱,使得黄梅戏能够进入群众中间,被大家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天仙配》、《女驸马》,所有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都是由严凤英开始的演绎而广为熟知和传唱的,严凤英在推广黄梅戏上的贡献无疑是最突出的。

几乎所有人都爱听黄梅戏,即使是从未学过戏曲的人,说起黄梅戏时也都能哼上几句。

严凤英是土生土长的安徽人,黄梅戏的发源地出生的她被人誉为“为黄梅戏而生的人”。据认识她的人说,这孩子天生就是会唱戏的人,是靠老天爷赏饭吃的。

严凤英的童年生活其实并不快乐,她出生后的第四年,父母由于性格不合离婚了。她的母亲将她留在了严家,自己独自一人离开了,严凤英成了没娘管的孩子。

好在她的祖父祖母都是善良明理之人,他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聪明漂亮的小孙女,总是尽力去照顾她、疼爱她,让她不会因为自小缺少妈妈的爱而伤心难过。

严凤英的父亲是最早发现严凤英会唱的人,可以说是她的第一个“伯乐”。她的父亲没有固定的工作,所以在发现了自己女儿身上的无限潜力之后,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教严凤英唱各种各样的民歌。

在父亲的启蒙教育下,严凤英学会了很多好听的民歌。在她十岁的时候,她碰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老师——严云高。

严云高是正经的科班出身,学的就是黄梅戏,这让热爱戏曲的严凤英如获至宝,每天都偷偷地跑去严云高那里学习黄梅戏。

天生就流淌着戏曲血液的严凤英,凭借着过人的资质和自身的勤奋努力,很快就学会了很多传统的黄梅戏曲目。不到五年时间,严凤英就可以登台演出了。

严凤英演出的第一个黄梅戏曲目叫《二龙山》,在戏中她虽然扮演的是一个小丫环的角色,但仍然得到了很多叫好喝彩。

严凤英对自己的处女秀非常满意,然而,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族里的长辈在知道此事之后坚决反对,并想严惩严凤英将她“浸猪笼”。走投无路的严凤英只能收拾行囊,远走他乡。

严凤英的祖父不放心还未成年的孙女孤身一人离开,于是也收拾利落与她一同上了路。严凤英一路从桐城唱到了安庆,途径秋浦的时候,她和祖父待了好几个月,家乡的人都以为她消失了,其实她是躲在秋浦继续唱着黄梅戏,把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系数呈现给当地的父老乡亲。

在这期间,严凤英因戏结缘,与许多当时有名的老艺人同台表演,她既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又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拜师取经的前辈。

于是,严凤英有戏就演,没戏就学,一分钟都不舍得浪费。几年后当严凤英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她非常感慨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得到那么多优秀的前辈的帮助和指点,她的戏曲艺术水平也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严凤英天生柔美动人的唱腔,加上她非常专业的姿态身段,很快她就在演出中担起了挑大梁的角色。加上她性格开朗活泼,处事又得体大方,很快就融入到了当地的群众中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小严”,凡是她在的场也都是座无虚席,严凤英在黄梅戏的圈子里也开始崭露头角。

虽遇人不淑,但终得幸福

严凤英天生就长得美,再加上她天天研究身段和唱法,所以练就了一身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在逃路的过程中,她先是被自卫队队长看重,硬是要拉来做他的小妾。

好不容易逃了出去,刚出龙潭又入虎穴,严凤英又被土匪赖皮盯上了,要拉去做他的夫人。严凤英凭着自己的聪明机灵,两次都没有落入坏人的盘算中。

在严凤英十七岁的时候,她遇到了她第一个喜欢的人,这个人叫王兆乾。王兆乾是安庆军区的业务精英,他跟他的伯父伯母住在一起,据说在当时是非常有钱的一家人。

王兆乾本人风度翩翩,而且特别有才华。他致力于黄梅戏的理论研究和资料收集,还曾出过一本关于黄梅戏的书籍。

王兆乾在业务上对严凤英是非常有帮助的,严凤英学到了一些平时表演时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她将理论与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表演的时候更加的流畅自如,赏心悦目。

虽然王兆乾对严凤英照顾有加,但他是一个心眼极小的人。他见不得严凤英与除了他以外的异性朋友有什么接触,还因此在公开场合打了严凤英一个耳光。性格刚烈的严凤英自是不会屈服,她没有做错事,却受到了这样的侮辱,于是严凤英坚决的跟王兆乾一刀两断。

此时的严凤英已经怀了王兆乾的孩子,王兆乾在得知此事之后只是写信期望母子平安,但并没有去看望过他们,也没有担负起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

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可以说是完全不被理解和接受的事情,作为一个戏子,严凤英经常会遭受冷言冷语,背负着沉重的舆论压力。严凤英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她为了赚钱养孩子去了南京的一家舞厅当舞女。

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甘家三少甘律之一直陪伴左右,即使生了别人的孩子也不离不弃。严凤英非常感激甘律之对她和孩子的辛苦付出,于是在她二十四岁的时候,她同意了甘律之的求婚。

甘律之的家庭是昆曲世家,跟梅兰芳等京剧名家往来密切,他本人也精通各种唱腔,尤其拉得一手好京胡。据当时的人说,甘律之为人谦和,彬彬有礼,见人总是微笑鞠躬,对严凤英和孩子更是呵护备至。正当所有人都为严凤英找到了一个好归宿而感到欣慰的时候。

甘律之由于生意场上的失意,加之当时的严凤英因演出了《天仙配》而名声大噪,这样的悬殊现状让甘律之很是苦闷。加之甘律之的家庭是非常传统的,他们不能接受甘律之娶了一个未婚还带着孩子的女人进门,于是这桩婚姻很快就草草结束。

老天眷顾,之后严凤英因工作原因遇到了王冠亚,一个到生命的最后也爱着她的善良男人。严凤英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王冠亚也将严凤英的儿子视如己出,大家都说,那几年是严凤英最幸福的时光。

遭人迫害,黄梅皇后香消玉殒

严凤英注重细节,她经常研究如何能把戏中的文字唱的更好听,更自然,如何把戏不仅仅只是唱出来,更要演得精彩。

博采众长的严凤英在黄梅戏的演绎中也融入了京剧、昆曲等唱腔,使传统黄梅戏融入了新的元素,在观众听来更新鲜、有韵味,也更好听。严凤英自创的“严派”唱法受到了广大戏迷的喜爱,田汉称她为黄梅戏界的梅兰芳。

正当严凤英大放异彩的时候,她被冤枉屡遭批斗,不堪忍受凌辱的她最终选择了服药自杀,结束了她仅仅三十八岁的生命。去世后,发现她的肚子里有100粒安眠药。

三十八岁,芳华逝去,一代宗师,黄梅戏界的皇后,严凤英用她一生的时间贡献给了黄梅戏表演事业。她的音容笑貌,唱法身段至今仍然影响着一代代的黄梅戏曲演员去传承和延续。

知道黄梅戏、了解黄梅戏的人,都把严凤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她创作的作品至今仍然以各种形式活跃在荧幕前。

严凤英留下的宝贵的戏曲财富,带给我们最高级的艺术享受,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黄梅戏成为了男女老少皆可吟唱的戏曲形式。

她对弘扬中华戏曲,传播曲艺文化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严凤英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无法被复制,她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中华戏曲的浩渺天空中熠熠生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9579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