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俄罗斯军队里还有政委吗?

现在俄罗斯军队里还有政委吗?,第1张

  俄罗斯军队要恢复“政委”

  据俄罗斯媒体近日报道,俄罗斯政府和军队高层决定将要恢复类似苏联时期军队中的政治机关,并配备像苏军政委那样的负责俄军思想教育工作的军官,制定《军官荣誉准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混乱、违法严重

  自1991年俄罗斯军队取消军队政治工作机关以来,俄军官兵政治思想状况日益恶化,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嗜酒、吸毒、挪用公款和盗窃军事设备等事件在今天的俄罗斯军队中屡屡发生。目前,俄军中有人甚至出版了含有导弹和其它武器零件彩色的“盗窃指导手册”,因为这些零件上含有相当数量可出售的贵重金属。最令人担心的是,不少高级军官也卷入了众多“腐败”活动。目前正在对西伯利亚内务部队供给部部长米哈伊洛夫少将进行刑事调查,他涉嫌贪污挥霍100多万卢布。类似的刑事调查案在莫斯科军区也正在进行。据俄总军事检察院的统计表明,1/8的犯罪是集体犯罪,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倒卖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

  此外,俄军中的恶性杀人和自杀案件不断。例如,2002年2月,两名伞兵逃跑并在躲避警方追捕时射杀了9名人质。4月9日,俄罗斯一边防军人酒后行凶射杀4人。与此同时,俄军官兵自杀现象增加,2000年俄军有270多名军人自杀,2001年度,有近300人自杀。据俄罗斯军方媒体透露,去年大约53万名俄军官兵接受了心理治疗。

  制定军官荣誉准则

  俄军目前混乱的思想和法制状况,早已令俄政府和军队高层担忧。经过反复研究,最近,俄国防部新闻局向媒体宣布:俄军总参谋部已指示恢复类似过去苏军中那样的政治机关,俄国防部及其下属的军人教育机关又重新关注过去苏联的光荣军事传统,开始研究和制定“俄罗斯军官荣誉准则”。据透露,该荣誉准则的法定形式计划在2003年3月底召开的俄罗斯全军年轻军官代表大会上宣布,这个会议将标志着该准则的正式生效。准则中的主要条款与过去苏军中10条“共产主义建设道德准则”相类似,其中包括,“忠于誓言和职责”;“荣誉来自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坚持原则、为人诚实、公平公正”。可见,“俄罗斯军官荣誉准则”要求所有俄罗斯军人争做高尚之人,杜绝违法犯罪的事情。“俄罗斯军官荣誉准则”将由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本人签署批准。于是,这一准则将像国防部领导签署的其他文件一样,成为必须要执行的文件,成为俄军的誓词。因此,这一准则的确定对俄军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人欢喜有人忧

  对于目前俄军正着手恢复的政治机关和制定“俄罗斯军官荣誉准则”的工作,在俄罗斯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持赞同观点的人认为,这将是解决俄军目前思想混乱、改善俄军法制环境、维护俄军稳定的重大举措,将产生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人指责俄国防部要为俄军官兵,特别是年轻军官恢复“共产主义建设道德准则”。他们预言其结果将是“胎死腹中”。因为现代军官道德水平低下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缺乏“荣誉准则”。他们称,假如俄罗斯16万军官家庭没有自己的住房,假如青年军官的工资仅能将他们的家庭生活勉强维持在国家贫困线以上,仅是靠一个“道德准则”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

1917年,沙皇倒台,作为职业军人的高尔察克是茫然的,作为崇尚秩序的他,对二月资产阶级革命已经非常反感,当然更不可能接受那十月革命了。影片竭力渲染高尔察克的贵族气质和面对起义夺权的士兵的轻蔑与镇定,这就是一种悲哀,俄罗斯早就分裂为两个不同的世界了。高尔察克不了解国家的问题和中下层人民的处境与苦难。一个爱国的职业军人却不真正理解自己的祖国发生的情况,这样清高的军人从政无论如何都是悲剧。

    

  望着影片中被海军士兵残酷处决的军官们,那让人毛骨悚然的被栓上石头沉入海底的“人柱”,慨叹之间,就像极了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和许多走上断头台的人也许没有当死的罪,他们其实是为先辈几千年的压榨残暴和不公在还债。岁月无法磨灭仇恨,历史经常以残酷的方式还给人民以公道。

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1657年9月17日-1704年7月3日)俄罗斯公主,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女,彼得一世的姐姐,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女摄政,俄罗斯帝国公主。

彼得一世亲政后,她试图夺权不成,被彼得放逐为尼直至死。母为玛丽娅·伊利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皇后,1657年出生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1682年摄政;1689年被送往新圣母修道院并在那里度过余生。她即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索菲娅公主的原型。

索菲娅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与第一个妻子玛利亚·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的三女。1682年其弟新沙皇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夭折,索菲娅为了维持妈妈的家族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地位,借射击军的力量发动火枪手政变,立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为沙皇,自个任摄政。她当上摄政后将当时年仅10岁的异母弟彼得及其母一族放逐到皇村;又由于伊凡五世低能体弱,与瓦西里·戈里津共掌大权。

不久后就在同年,反对派发动叛乱,索菲娅和 被迫从克里姆林宫逃到圣三一圣谢尔盖修道院。为此她名义上被迫让出摄政位子给伊万·霍文斯基,但在射击军的支援下,她仍保有实权。

1689年彼得一世完婚并准备亲政,但索菲娅并不打算还政。射击军首领沙克洛维蒂更是建议她直接称女沙皇。但是由于射击军大多在彼得居住的莫斯科郊外,密谋为彼得知晓。索菲娅自知不保,派使者向彼得求情,要求彼得照顾皇族情分。彼得不为所动,处决了沙克洛维蒂并流放戈里津。索菲娅本人受元老院说服,在不进行正式仪式的情况下进入新圣女修道院。

十年后,射击军密谋乘彼得在国外之机迎索菲娅复权。但彼得非常快赶回平乱。索菲娅因涉嫌其中,被令正式为尼,且除复活节之外连其他修女都不得见,六年后去世。

索菲娅主政时对逃亡农奴的一些让步曾引起地主不满。此外在她当政期间俄国主要发生的大事有:1686年与波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689年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征讨当时还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米亚半岛等。

身世

索菲娅公主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费多尔三世和伊凡五世的亲姐姐。1671年,米洛斯拉夫斯卡娅皇后去世,沙皇娶了纳塔利亚·基里洛夫娜皇后为续弦,次年生下彼得一世。

1676年,阿列科协沙皇去世。费多尔三世继承王位,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掌权。此时索菲亚韬光养晦,退居幕后,1682年费多尔去世,索菲娅才联合母族,准备拥护伊凡五世。但根据一些主教的建议,彼得一世被推上王位。索菲亚唆使射击军叛乱,迫使纳塔利亚交出摄政权,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时成为沙皇,并且由索菲亚摄政。

索菲娅摄政七年,伊凡五世被留在克里姆林宫,彼得一世和皇太后避居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在此期间,她发动了对克里米亚的远征,但无功而返。公主不惜以奖赏莫须有的功劳为手段笼络射击军。在官方的档案中,她的称号是"公主陛下"。

1689年,互相猜忌的沙皇和摄政女皇进行了最后的摊牌,结果以索菲亚的惨败告终。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失势,公主被送往新圣母修道院并在那里度过余生。

索菲娅公主摄政期间并无大的作为,但她的名字却并不令人感到陌生。这主要是因为她的对手是鼎鼎大名的彼得大帝,另外,公主是个聪颖、好弄权势的人,然而她不缺乏野心,缺乏的是政治手腕。

造反

索菲娅公主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的女儿。阿列克谢一世子女众多,奇怪的是,儿子个个体质虚弱,女儿却都体格健壮。他的头5个儿子中,3个早夭,太子费奥多尔患有"坏血症",小皇子伊凡不仅体弱,智力也远逊于他人。所幸的是,续娶的新皇后娜塔利娅给老沙皇生了个健康的儿子,取名彼得,他就是后来俄罗斯帝国的一代名君--彼得大帝。在小说中,索菲娅被描绘成一个肌肤雪白、容貌美丽、精明狡猾、生性放荡的女人,但真实的索菲娅却长得黑粗高大,性格凶狠狡诈。

1682年4月,年仅20岁的沙皇费奥多尔去世,由于没有子嗣,两位皇弟伊凡和彼得成为皇位继承者的候选人。索菲娅支援同母弟弟伊凡,皇后娜塔利娅自然支援亲生儿子彼得。由于俄国传统的"杜马会议"站在了皇后一边,最终10岁的彼得成为沙皇,娜塔利娅也当上了摄政。

野心勃勃的索菲娅岂肯甘居人下?非常快,莫斯科的射击军为她提供了一个夺回决定权的机会。当时,射击军负责守卫京城莫斯科,相当于中国的"御林军",射击军原本享有非常多特权。但是,沙皇费奥多尔在位时,他们的非常多特权被取消,军官们也开始克扣军饷、欺压士兵。这些都引起了射击军的强烈不满。沙皇死后才三天,射击军因粮饷久久未发而进宫 ,结果娜塔利娅事后却把16名射击军军官撤了职,并处以笞刑。索菲娅趁机散布谣言,称射击军的困境是娜塔利娅造成的,还说娜塔利娅杀害了伊凡皇子。射击军听信谣言,把仇恨的矛头对准了娜塔利娅家族,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

早晨,莫斯科城内的警钟发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哀鸣,射击军冲进皇宫,展开大屠杀。他们按索菲娅的命令,疯狂地寻找娜塔利娅的哥哥伊凡·纳雷什金,因为索菲娅说他是加害伊凡皇子的头目。听到射击军暴动的讯息后,纳雷什金吓得躲进壁柜里,藏在堆积如山的被褥下,搜寻的士兵一次次从他躲藏的地方经过,但没有发现他。于是,狂怒的暴乱士兵扬言:"不杀死纳雷什金,就将全部权贵杀死!"莫斯科的贵族朝臣们被吓坏了,他们跪着向娜塔利娅皇后求情。娜塔利娅只好忍痛献出了自个的哥哥。结果,暴乱士兵揪著纳雷什金的头发,把他拖到广场上,先施以酷刑,又用长矛乱戳,最后将还有一口气的纳雷什金大卸八块,他的头、手臂、腿分别被钉在木桩上。 接着,射击军军官要求加冕伊凡为沙皇,与彼得共同执政。否则,他们还将进行更大规模的杀戮。"杜马会议"同意了这个荒谬的要求。于是,俄国历史上出现了彼得一世和伊凡五世两个沙皇同时掌政的怪事。"杜马会议"还决定由25岁的索菲娅担任女摄政。索菲娅终于达到了目的。

摄政

身为摄政,索菲娅自然掌握实权,两位小沙皇只不过是装点一下门面,只能在宗教仪式和外交场合上走走形式。小彼得更是被赶出皇宫,与母后一起迁居城外的皇村。但索菲娅并不满足于这种姐弟三人共主帝国的局面。尤其是七年之后,当彼得长成一个高大英武、才能出众的青年时,她更感到自个的专权已面临威胁。上一次,她抓住机会,成为女摄政;这一次,她要制造机会,夺位当俄国第一位女沙皇。

1689年,彼得完婚。依照皇室传统,沙皇结了婚就应当亲政,摄政必须交权。但索菲娅毫无让位之意,甚至用"公主陛下或大公"的尊号签署官方档案,俨然要做女沙皇。在7月8日举行的一场宗教典礼上,索菲娅决定给彼得一个下马威。她挑衅性地参加了只有男人才可以参加的教徒 ,手捧十字架和圣像,趾高气扬地走在 队伍的前面。彼得看了怒不可遏,当即骑马离开。此后不久,双方再次公开反目。这壹次冲突是由欢迎戈里津从克里米亚远征归来的庆祝典礼引起的。这壹次远征并不成功,但索菲娅却要大张旗鼓地嘉奖戈里津,目的就是要拉拢握有兵权的戈里津。为了表示 ,彼得拒绝参加庆祝活动。索菲娅以为这种行为是对她的直接挑衅,双方的关系已完全破裂,冲突一触即发。

不久后,索菲娅得到密报:彼得已武装了两个军团,准备向莫斯科进攻。索菲娅紧急召见了射击军总监沙克洛维蒂,授意他制定一项政变计划。沙克洛维蒂召开了射击军指挥官参加的秘密会议,宣读了攻打皇村和逮捕彼得及其谋臣、军官等的计划。

然而就在行动前三小时,少数指挥官动摇了。他们将政变计划报告给彼得。彼得立即带几个心腹逃到一座修道院。次日,倒戈的军官带领一些部队赶了过来,彼得的亲信也筹建了一支雇佣兵团前来支援。有了这几支部队,彼得信心大增。他派人给在莫斯科的所有军官发出命令,要他们不得擅自行动,否则一律处死。射击军不愿冒险同支持彼得的军队发生武装冲突,他们开始违抗索菲娅的命令。

彼得还致函哥哥伊凡,说明了自个铲除索菲娅的原因和决心,信中写道:"皇兄陛下,吾兄弟业已长成,你我身侧仍有某 之徒越俎代庖,执掌中国家大权,视吾辈如同等闲,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封信让他获得了伊凡的支援,也让宫廷斗争最终落幕。这样,彼得几乎未费一枪一弹就挫败了索菲娅的宫廷政变。索菲娅则被迫前往莫斯科近郊的新圣母修道院当修女,并在那里走完了自个的后半生。彼得及其亲信掌握实权后,痴呆的伊凡只在名义上履行沙皇的职责,直到1696年逝世。此后,彼得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改革,从而成为一代雄君。

这部**是:《兵临城下》,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该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

故事简介: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裘德·洛饰)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

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约瑟夫·费因斯 饰)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

然而,坦妮娅(雷切尔·薇姿 饰)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

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扩展资料

影片创作背景

《兵临城下》

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纪实小说,故事发生在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主要围绕两位神枪手:一个是苏联牧羊人,还有一位是德国将领之间的决斗展开。

小说与**创作,均来源于真实事件,1942年秋天的斯大林格勒,希特勒正在疯狂进攻苏联。

刚开始的时候德国人轻而易举摧毁苏联人的抵抗,最终在顽强不屈的苏联红军和恶劣的天气以及供给线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之下,希特勒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而逆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

评价

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神枪手与神枪手的较量这个核心故事上,并且不必介意那些混乱的南腔北调或者是那段非常不靠谱的爱情故事副线,再或者是任何的个人关系——那么你会很享受它。

历史原型

瓦西里·格里高叶维奇·扎伊采夫(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1915年3月23日-1991年12月15日)

出生于普里乌拉利耶乌拉尔山脉,经常跟随父亲和哥哥一起进山打猎,12岁时便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瓦西里的名声,使其吸引到德军的注意,德国“措森狙击学校”的校长,埃尔温柯尼格少校被派到斯大林格勒来消灭瓦西里。

经过四天的生死角逐,瓦西里终于成功射杀埃尔温柯尼格少校。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他取得了击毙149名德军的战绩,至二战结束时,他总共消灭了400名德军。

参考资料:

-兵临城下

战火中成长:

  库图佐夫1745年生于圣彼得堡的中将军事工程师家庭。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为准尉,并根据本人请求调往阿斯特拉罕步兵团任连长。任职不到1年,工作很有成绩。1762年起任雷瓦尔总督的副官,同年晋为大尉。1764—1765年在部队服役,库图佐夫在鲁缅采夫和 苏沃洛夫两位统帅指挥下,在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土战争中所积累的作战经验,对他成长为军事长官具有重要意义。1768—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库图佐夫任队列军官和参谋,曾参加在坑凹墓地、拉尔加河及卡古尔河等地的决战,表现英勇刚毅、积极主动。因作战有功晋为少校。任军作战部长(参谋长)时,是军长的得力助手。1771年因在波佩什蒂作战有功晋为中校。

  1772年调到克里木第2团。1774年7月在阿卢什塔以北舒马村(今库图佐夫卡)附近的战斗中,当时任营长的库图佐夫鬓角和右眼受重伤,遂赴国外治疗,先后到过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荷兰。回国后,1776年起于克里木在苏沃洛夫属下工作近6年,苏沃洛夫委之以组织保卫克里木沿岸这一重任。1777年晋为上校,任卢甘斯克长枪团团长,后任马里乌波尔轻骑兵团团长。1782年晋为准将,1784年晋为少将。1785年起任由他组建的布格猎骑兵军军长。他在任该军长和训练猎骑兵期间,为这支部队制定了新的战术方法,并写成专门的指南。

  1787—1791年俄土战争初期,库图佐夫受命保卫沿布格河的俄国西南边境。1788年夏率领猎骑兵军参加了奥恰科夫作战,再次负伤。后指挥不同的兵团在阿克尔曼、考沙内、宾杰里等地作过战。1790年12月指挥第6纵队强攻并占领伊兹梅尔,战功卓著。苏沃洛夫对库图佐夫部队的战斗行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库图佐夫在攻占伊兹梅尔(参见伊兹梅尔之战)后升为中将,并任该要塞司令。在多次击退企图夺取伊兹梅尔的土军后,于1791年6月15日发起出敌不意的突击,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2、3万土军。在默钦交战(1791)中,库图佐夫极其巧妙地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给土军以毁灭性打击(他根据战场地形和土耳其军防御情况,把部队列为五个方阵。将骑兵置于左翼,猛烈的向土军右翼高地进攻。当土军反冲击时,库图佐夫又将五个方阵列为一直线,置于他的左翼,击退了土军的反冲击。战斗将近结束之际,库图佐夫又以骑兵迂回到土军阵营之后,发动突然袭击打得土军大败而逃)。

  库图佐夫由于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到十八世纪末已成为最有名望的俄国军事长官之一。他和苏沃洛夫一样,坚决摒弃那些丝毫不能发挥下级积极性的过时而死板的线式战术方法。非常重视在战斗中坚决、灵活、主动、广泛地利用机动等战术原则。他在军事学术方面素来敢于大胆创新。  库图佐夫是天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1792年被派往土耳其任特命大使。解决了一系列有利于俄国的重要问题,并使两国关系有了很大改善。1794年任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努力改善军官的训练工作:增设战术、军事历史等课程,重视培养未来军官的军人责任感、无畏精神和主动性。1795年起任驻芬兰部队司令和监察员。1798年晋为步兵上将。他还胜利完成了在普鲁士的外交使命。在柏林仅逗留两个月,就把普鲁士争取到俄国一边反对法国。曾任立陶宛督军(1799—1801)和彼得堡督军(1801—1802)。1802年失宠,被免去军职,在自己的庄园闲居。

21806年的失败:

  1804年俄国参加了反对拿破仑一世侵略的同盟(参见拿破仑战争),1805年俄国政府向奥地利派出了两支军队,库图佐夫任其中一支军队的总司令。1805年8月他指挥的5万俄军向奥地利开进,但奥军尚未来得及同俄军会师就在乌尔姆被拿破仑击溃(参见乌尔姆战役)。因而形成库图佐夫军队单独面对具有极大优势兵力敌人的局面。库图佐夫为了保存军队,于1805年10月进行了从布劳瑙到奥尔米茨的著名的退却机动行军,并在阿姆施泰滕战败缪拉,在迪恩施泰因战败莫尔季耶,使俄军脱离了被合围的危险。这次行军作为战略机动的出色典范载入俄国军事学术史册。库图佐夫原拟将军队从奥尔米茨(今奥洛穆茨)撤至俄国边界,以便在俄国援军和来自北意大利的奥军到达后,转入坚决反攻。但盟军不顾库图佐夫的意见,在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催促下,尚未集结完毕,就转入了进攻。12月2日开始了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尼古拉·苏尔特突击布拉赞高地的时候他在中部指挥17万俄军进行防御。虽然法军有奇袭的优势,但人数并不比他多,在2个小时库图佐夫就被打的溃不成军。而苏尔特这一战后被称为欧洲第一战术家。战后亚历山大一世认为他是失败的主因。1806年9月降任基辅督军。1808年3月被派往摩尔达维亚军队任军长。因和总司令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在有关继续作战的问题上发生分歧,1809年6月调任立陶宛督军。

3稳定南方战线:

  第七次俄土战争期间,从1806年到1811年,俄军先后调换了几个总司令都未能取得胜利。此时,拿破仑正在加紧准备侵犯俄国,形势对俄国十分不利,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任命库图佐夫对土作战的总司令官。库图佐夫到任后,俄军又抽调五个师到西部边境防御拿破仑,他手里实际上只有46000人的兵力。当时,俄军战线长达1000公里,因此,库图佐夫认为:“欲使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在每点上都有充分的实力防守,那是不可能的”,决定放弃一条直线全面防守的警备隈形,把俄军集中一地,准备在一点上以优势兵力打击敌人。此时,土军占据着坚固的舒姆拉要塞。库图佐夫了解到要攻克这个要塞“既不可能,亦属无效”,即命令他的部队撤到鲁什丘克地区,背临多瑙河,诱敌出巢。土军见俄军撤退,便离开舒姆拉要塞进行追击。俄军在鲁什丘克以逸待劳,把土军6万之众打败。此时,库图佐夫不但没有让俄军追击,反而将这里的炮台和工事炸毁,继续后退,由多瑙河南岸撤到北岸。这种作法使一些军官不能理解,他解释说:“我们如果追击土军,也许一直追到舒姆拉,但是我们接着又将怎么办呢我们必须回军,和去年的情形相同,比这样好得多的是鼓舞一个我的朋友阿哈买拜(土耳其首相),那么,他便要再落入我们的手中了”果然不出其所料,土耳其首相阿哈买拜在拿破仑录鼓动下,将兵力增加到7万,以5万人渡过多瑙河进攻俄军,还有2万人留在南岸。此时,库图佐夫认为整个局势彻底改变了。他的策略将获得成功,立即组成一支7000人的轻装部队迅速迂回到多瑙河南岸,突袭土军军营,然后从多瑙河南、北两岸包围土军,大获全胜。接着和土耳其签订了有利于俄国的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这项条约保证了俄国西南边界的安全,并使土耳其不能参加拿破仑对俄国的远征。这是军事和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改善了俄国在1812年卫国战争开始前的战略形势。虽然俄军在对土战争中战绩辉煌,但由于亚历山大一世对库图佐夫怀有恶感,再次撤销了他在军队的领导职务。

41812年战争:

  1812年卫国战争初期,库图佐夫于7月先后当选为彼得堡义勇军和莫斯科义勇军司令。俄军放弃斯摩棱斯克后,由于军事局势紧张以及军队和人民的坚决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被迫于8月20日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8月29日库图佐夫重返军队。他的使命就是和拿破仑决战,博罗迪诺战役于9月7日开始。距离亚回部队不到10天。拿破仑企图在这次交战中消灭俄军,打开去莫斯科的通路,迫使俄国投降并接受和约条件,但他未能达到目的。库图佐夫为保存俄军的战斗力,决定放弃博罗季诺阵地,随后又放弃了莫斯科。  放弃莫斯科后,库图佐夫隐蔽地实施了翼侧塔鲁季诺机动(1812年),使军队避开法军突击,集中在塔鲁季诺村地区,切断了拿破仑向俄国南部地区前进的通路,为组织和准备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短期内顺利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数量上形成了对拿破仑军队的优势。俄军得到后备军和义勇军的加强后,便积极行动,在所有的敌占区广泛展开游击活动。拿破仑军队不断被俄军和游击队的小规模战斗所削弱,精疲力竭,离开了基地,缺乏粮食和冬装,士气大为低落。

  库图佐夫在塔鲁季诺的活动是大量而又多方面的:他指挥部队,管理宣布为战时状态的各省,组织后备军补充军队,开展游击运动和统一游击队活动,用正规部队加强游击队。

  拿破仑与俄国订立和约的企图失败后,于10月19日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他原拟挥师南下,取道有粮秣储备的卡卢加地区。但在10月18日的切尔尼什尼亚河战斗和10月24日小雅罗斯拉韦茨的激战中失利,被迫从已被法军毁坏殆尽的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库图佐夫组织俄军转入反攻,使拿破仑军队不断遭受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法军溃不成军,残部在别列津纳河被击溃,向边界逃窜。库图佐夫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了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大军。库图佐夫由于1812年对俄军指挥有方,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18121212)。  俄军于1813年1月越过边界进入西欧。库图佐夫由于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这次远征未能参加到底。1813年4月28日在西里西亚的一个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去世,他的遗体作防腐处理后运回彼得堡,葬于喀山大教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2402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