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坦克是什么坦克?

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坦克是什么坦克?,第1张

  俄罗斯最先进的坦克是阿玛塔坦克,俄罗斯阿玛塔坦克性能数据折如下:

  1、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X-12系列A-85-3A引擎,4气缸,水平对置引擎,双涡轮增压,中冷,四冲程,多燃料,柴油。净重1550公斤, 额定输出1500马力(2000转/分钟时), 推比重量10kg/马力,油耗217克/千瓦时。 缸径150毫米,行程160km,339升排量。该引擎在构造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频到1200马力,或者增压到2200马力。

  2、“阿玛塔”主战坦克配备一个遥控无人炮塔,炮塔配备全新的125毫米2A82-1M式滑膛炮。其炮口动能大于世界上被认为最好的火炮——德国“豹”2主战坦克配备的120毫米滑膛炮。2A82-1M式滑膛炮射击精度提高了15%~20%,射击密集度提高了17倍。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阿玛塔”主战坦克也可能配备一款专门开发的152毫米火炮,这将是主战坦克史上安装的最强大的火炮。

  3、坦克的炮塔也将配备一个30毫米次口径火炮打击各种目标,包括低空飞行目标,如攻击机和直升机。炮塔配备的127毫米重型机枪据称能够打击来袭的炮弹,如反坦克导弹,也能打击速度接近3000米/秒的炮弹破片。

  4、坦克乘员位于安全封闭的多层装甲舱中,与弹药舱隔开。该车完全计算机化,只需要两名操作人员。每人还可以部署坦克的武器系统。据报道,坦克的瞄准是通过一个有源相控阵天线和大量的多种传感器完成。

  5、“阿玛塔”主战坦克据称配备了最大功率达882千瓦的柴油机和一款机电变速箱。在“阿玛塔”的规划内,“阿玛塔”装甲车辆有可能改进成自主作战车辆。初步估计,俄罗斯陆军需要2300辆“阿玛塔”主战坦克。

  阿玛塔技术特点如下:

  阿玛塔坦克炮塔后部的尾舱尺寸很小,应该是为平衡主炮重量阿玛塔主战坦克而设计的。它的自动装填机可能与T-72类似,是装在炮塔下方的盘型。值得注意的是,该坦克的车长周视镜和遥控机枪塔合二为一,看起来比较庞大,实际上车长周视镜的尺寸并不大。相比之下,阿玛塔坦克的前身,195工程坦克的无人炮塔上安装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光电转塔。阿玛塔坦克,在炮塔顶端两侧安装了可以360度旋转的烟幕弹发射器,同时还安装了专门向上发射的烟幕弹。坦克乘员的布置方式,是三人都在车体前部的驾驶室内,其中右侧为车长,左侧前方为驾驶员,驾驶员身后是炮长。

俄军T-55坦克现身前线

上个月,俄军从位于远东地区的东部军区第1259武器储备基地解封了一整列列车的T-55/T-54中型坦克,向SMO(特别军事行动)区域运输。

这一新闻迅速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大家普遍认为俄军这是“咩”了,居然连T-55这种老把式都拉出来了,怎么可能打得过乌克兰军队新搞到手的两个营的豹2坦克?

当时大伊万就猜测,这些T-55的作用大概率和赫尔松之战中T-62M型中型坦克的作用差不多,是被当做突击炮甚至直射火炮使用、在防御中打击乌军步兵,在进攻中协助步兵打击乌军工事的。

主要原因是T-55坦克使用的D-10T型100毫米坦克炮可以配备配用ф-412式榴弹、ОФ-412式预制破片榴弹,杀伤力起码不亚于一门120毫米迫击炮。在防御中,打击乌军步兵,照样能把乌军步兵给炸得哇哇叫……

现在果不其然,有俄罗斯记者在扎波罗热前线,再度看到了这批T-55中型坦克。而且在报道中,首次明确了T-55坦克装备的单位——不在坦克营,而是在炮兵营……操纵T-55的乘组除了从坦克营要来了一些坦克驾驶员,战斗室里的车长、炮长和装填手都是从炮兵部队调来的。

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以俄军的观点,这些T-55坦克并不是“坦克”,俄军实际上是把它当做自行火炮使用的。

俄军炮兵营需要T-55坦克这种装备有100毫米火炮的玩意儿吗?其实从编制表上来说不算奇怪,典型的俄军新面貌旅,一般编内有两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和一个反坦克炮兵营。其中炮兵营有些会装备2S1型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反坦克炮兵营会装备一个连的MT-12型反坦克炮。

我们之前说过,以D-10T型坦克炮配用榴弹装药量,你把它当做一门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来用也没有太大问题。

而俄军反坦克炮兵营里的MT-12型100毫米反坦克炮尽管贵为反坦克炮,但从俄乌军事冲突的情况看,俄军更倾向于用它当做加农炮使用。T-55坦克也不例外,你把它当做一门带防护的MT-12加农炮就对了,估计俄军会在自己的一个旅属炮兵营或者反坦克炮兵营里加强一个连或者两个连的T-55。

使用方法和MT-12比较类似,直接支援一线部队交战或者作为旅长手里的预备队,用来和旅里边的9P149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协同堵口就行。至于和坦克甲弹对抗,不是T-55坦克的主要任务,它就是一炮兵不是坦克兵。

总之,从俄军使用T-55坦克的情况看,再度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没有绝对先进或者落后的装备,只有适合不适合战场环境的装备。

T-55坦克作为坦克来用那肯定已经落后了,但是在作为自行火炮来用的情况下,你还真的不好说它是不是真的落后。

除了信息化系统落后以外,T-90在火力和防护水平上也要明显落后于国外现代化的M1A2 SEP、“豹-2A6”、“勒克莱尔”和“挑战者-2”主战坦克,其125毫米火炮已经很久没有实质性的性能改进提升了。

俄罗斯《独立军事观察》日前刊登分析文章指出,俄罗斯陆军目前装备的坦克绝大部分已经过时,总体性能远远落后于北约的同类装备,而且这种局面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改变。同时,俄军现在所实施的坦克现代化改装工作根本无法改变落后于北约的现状。

根据俄罗斯2007-2015年间的国家武器计划,对T-90主战坦克的采购数量将达到1400辆。之所以要如此大量地采购T-90,是因为俄军方领导层认为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坦克。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俄军汽车、装甲车和坦克管理总局前局长弗拉基斯拉夫·波隆斯基将军曾在2007年撰文对俄罗斯与北约现役装甲技术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对比。他当时指出,现代化坦克在俄军坦克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为5%(主要是T-90和T-80U),而在北约国家中,这一比重超过了40%。至于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俄军中的现代化程度只有区区2%(现代化装备主要是BMP-3),而在北约国家中,这一数字却高达80%。

与此同时,俄军坦克的技术性能也要落后发达国家20%-50%。例如,俄制T-90坦克的军事技术水平系数为15,而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系数则有22;俄制BMP-2战车的军事技术水平系数为10,而美国M2A2的系数则有187。

波隆斯基将军本人和其前任在2003和2005年时曾宣称,T-90是一种现代化的坦克。但到了2007年,时任俄陆军总司令的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T-90也已经过时,因为其未装备车载信息管理系统,而当时这种设备已普遍安装在了国外的现代化装甲车辆上。

除了信息化系统落后以外,T-90在火力和防护水平上也要明显落后于国外现代化的M1A2 SEP、“豹-2A6”、“勒克莱尔”和“挑战者-2”主战坦克。俄制T-90、T-80和T-72坦克的顶部和底部均缺乏有效的装甲防护,极易被现代化的反坦克武器击毁。同时,这三种坦克在面对国外先进的高精度武器时也几乎无法完成作战任务--它们在进入自己火炮的射程前便会被摧毁。

系列化。

一、美陆军的M系列的坦克装甲车,俄罗斯的T系列坦克等都是系列化的地面主战装备。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采用全新技术开始研发一种新的主战坦克,以期全面超越以往M-46、M-47、M-48巴顿系列坦克。

M1主战坦克正式推出以来,先后经过多次改进,其中M1A1坦克于1985年开始生产,1986年正式装备,而M1A2坦克于1993年开始装备美军,如今,美军主战坦克拥有M1A1、M1A2、M1A3三个重大型号、十余个次级改进型,综合作战能力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M1系列坦克外形差别不大,M1主战坦克采用常规总体布局,驾驶员在前,炮塔居中,动力和传动系统后置,车长和炮长位于炮塔右侧,装填手在左侧。车长操控顶部127毫米机枪,炮长操控顶部762毫米机枪。

二、俄罗斯拥有原苏军绝大部分的装甲部队,这包括原驻东德、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精锐装甲集团军,还有驻西伯利亚的庞大装甲部队。这些部队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和最强的战斗力。它还继承了原苏联最大的四个坦克生产厂中的三个:基洛夫坦克厂、车里雅宾斯克的坦克城和下塔吉尔的坦克厂。(下塔吉尔集团在二战中的产品有:T-34和T-44坦克,战后是T-54、T-55、T-62、T-72和T-90主战坦克。)

扩展资料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T系列坦克的前世今生:

三十年代,是苏联坦克工业由初创到大发展的重要时期。1929年7月,苏联政府批准了第一个坦克生产计划,确定要以 [1] 

超轻型坦克、轻型坦克、装甲汽车、自行火炮、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等装备苏联军队。

执行这一计划的初期,由于缺少设计和生产坦克的经验,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苏联的坦克设计师和广大劳动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设计出多种型号的新型坦克。其中有T-27超轻型坦克、T-37水陆坦克、T-26轻型坦克以及BT系列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等。

T-27超轻型坦克以英国的“卡登·络伊德”Ⅳ型坦克为原型,改进设计而成,1931年2月定型。其战斗全重为27t,乘员2人,武器是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40hp。这种坦克共生产了4000多辆,在苏军中一直服役到1941年。由于T-27坦克的防护力太弱,苏联政府决定生产一种轻型水陆坦克来取代它。这就是后来研制成功的T-37水陆坦克。

T-37水陆坦克于1933年装备苏军。其战斗全重为32t,乘员2人。装一挺762mm机枪,发动机功率仍为400hp,但装甲比T-27有明显改进,提高了防护性能。

T-37水陆坦克共生产了约1200辆。后来,被T-38水陆坦克所取代。

T-38坦克还是苏军最早能空运的坦克。在研制T-27超轻型坦克的同时,还研制了一种轻型坦克,这就是很有名气的T-26轻型坦克。

T-26于1931年研制成功。1931~1940年期间,共生产了12000余辆T-26系列轻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这种坦克曾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和1939年苏、日军队的哈勒哈河战斗。

  一、 现有数量

  10式坦克已经试作了4辆,其番号如下

  99-0237 试作1号车,就是第一段视频里普通型号的那一辆。在第三段视频里进行射击试验的可能也是这一辆。

  99-0238 试作2号车,第二段视频中在技术研究部作展示的那一辆

  99-0239 试作3号车,第一段视频中带推土铲的那一辆

  99-0240 试作4号车,带排雷滚,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二、 火炮系统

  90式坦克的火炮是由莱因公司引进,日本制钢所许可生产的Rh120 L44,采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可达到1670米/秒。这款火炮可谓是赫赫有名,M1,挑战者1,豹2上装的都是它,我想军迷肯定很熟悉了。

  而10式坦克的火炮则是日本制钢所吸收Rh120 L44技术自行研制的,据说最大的改进就是提高了膛压。这样一来初速应该有所提高。但不管怎样,知道了其出身,对其性能也就能有个大概数了。

  10式坦克依然装备44口径火炮,而不是最新的55口径的,主要原因除了可能造不出来以外,还有不方便运输,和城市战机动性不好等。但是它的结构却是可以对应55口径的。也就是说,如果将来需要,可以再换上55口径的火炮。

  Rh120 L44使用药筒全燃烧式发射方式,据说不能使用空包弹,而10式坦克的火炮则可以使用空包弹。这一点到底是火炮的改进所致,还是弹药改进所致,还需要各位大虾指导。

  

  

  自动装弹机很可能和90式是一样的,那么可以推测其射速也应该为15发/分左右。

  

  三、 火控系统

  10式坦克有可以360度旋转的车长用红外相机。同时其火控系统可以使其在行驶中也能自动跟踪瞄准。当年90式就是凭这种火控技术称雄一时,可以想象10式的坦克的火控系统只会更加先进。

  四、 装甲

  10式坦克使用了碳素纤维和陶瓷等材料复合成的装甲板,使得装甲重量大大下降。

  正面装甲和90式一样为内装式复合装甲。

  炮塔两边的模块式装甲是用螺栓固定的,安装和拆卸都很容易。同时,从照片上看,这种模块式装甲内部很可能是中空的,因此除了当储物箱以外,还有可能在必要时在中间增加装甲板,同时这种中空结构据说也是专为对付RPG而设计的。

  五、 机动性

  日本的近1800座桥梁中,44吨的10式坦克可以通过其中84%,50吨的90式坦克只能通过64%,而60吨以上的坦克就只能通过40%了。

  10式坦克的最小转弯半径据说只有90式坦克的一半。而90式的最小转弯半径为12米。

  90式上取消了的车体左右倾斜功能也再次复活。

  六、 警报探测装置

  10式坦克四周的探测装置是一种复合探测器,并不只有激光探测器,还有采用了微机电技术的红外成像传感器和被动式厘米波极高频雷达探测器。这是现有坦克中也不多见的全周探测报警装置,其目的也是针对步兵反坦克武器为主。

  七、 发动机

  10式坦克的发动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组成:

  1, 四冲程8缸柴油发动机。虽然出力比90式的二冲程10缸发动机略小,但是因为车重减轻,所以并不影响机动能力。而四冲程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好于二冲程发动机,所以在最大行程相同的情况下,油箱从90式的1100升减小到了880升,也相应实现了车体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同时燃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减少发动机的黑烟,提高隐蔽性。

  2, 电子控制式可变喷嘴排气涡轮增压机(VNT)。查了一下,这种涡轮增压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柴油机扭矩储备和瞬态响应性,解决低速冒黑烟的问题。电控VNT算是比较先进的技术。

  3, 电子控制式泵喷嘴系统(unit injector system,UIS)

貌似T95已经被砍了。

俄罗斯《独立军事观察》日前刊登分析文章指出,俄罗斯陆军目前装备的坦克绝大部分已经过时,总体性能远远落后于北约的同类装备,而且这种局面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改变。同时,俄军现在所实施的坦克现代化改装工作根本无法改变落后于北约的现状。 根据俄罗斯2007-2015年间的国家武器计划,对T-90主战坦克的采购数量将达到1400辆。之所以要如此大量地采购T-90,是因为俄军方领导层认为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坦克。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俄军汽车、装甲车和坦克管理总局前局长弗拉基斯拉夫·波隆斯基将军曾在2007年撰文对俄罗斯与北约现役装甲技术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对比。他当时指出,现代化坦克在俄军坦克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为5%(主要是T-90和T-80U),而在北约国家中,这一比重超过了40%。至于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俄军中的现代化程度只有区区2%(现代化装备主要是BMP-3),而在北约国家中,这一数字却高达80%。 与此同时,俄军坦克的技术性能也要落后发达国家20%-50%。例如,俄制T-90坦克的军事技术水平系数为15,而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系数则有22;俄制BMP-2战车的军事技术水平系数为10,而美国M2A2的系数则有187。 波隆斯基将军本人和其前任在2003和2005年时曾宣称,T-90是一种现代化的坦克。但到了2007年,时任俄陆军总司令的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T-90也已经过时,因为其未装备车载信息管理系统,而当时这种设备已普遍安装在了国外的现代化装甲车辆上。 除了信息化系统落后以外,T-90在火力和防护水平上也要明显落后于国外现代化的M1A2 SEP、“豹-2A6”、“勒克莱尔”和“挑战者-2”主战坦克。俄制T-90、T-80和T-72坦克的顶部和底部均缺乏有效的装甲防护,极易被现代化的反坦克武器击毁。同时,这三种坦克在面对国外先进的高精度武器时也几乎无法完成作战任务--它们在进入自己火炮的射程前便会被摧毁。 波隆斯基将军在2005年时曾宣布,将对俄军现役的老式坦克实施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以使它们达到国外最优秀坦克的水平。之所以实施这一方案,主要是为了在新一代坦克装备部队前,使老式坦克能够有效地对抗国外先进坦克。他认为,改装后的坦克在总体作战性能上将达到M1A1、“豹-2”和“挑战者”的水平,而这三种坦克仅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至于由上述三种坦克升级而来的M1A2 SEP、“豹-2A6”和“挑战者-2”的水平,则是改进后的T-90、T-80和T-72所无法企及的。 从传统上看,俄制坦克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其强大的火力上。基于这一点,俄军将坦克现代化改装计划的方向定为为T-90、T-80和T-72安装统一的作战模块,也就是火炮、自动装弹机和稳定系统都将是相同的。 俄军坦克配备的穿甲弹药主要是3BM42、3BM32和3BM48。这几种弹药对老式坦克的击毁效果还不错,但在面对美国M1A2坦克的正面主装甲时却明显威力不足。而要想它们击毁M1A2,只能从侧面实施攻击。 此外,俄军坦克还装备了同样已经过时的9M119M和9M128两种炮射反坦克导弹,它们主要用于对付安装了反应装甲的M1和M1A1坦克。而它们从正面击毁M1A2 SEP、“豹-2A6”和“挑战者-2”的几率不会超过2%。 俄军坦克之所以要配备反坦克导弹,是基于以下考虑:“艾布拉姆斯”和“挑战者”的火炮射程只有2千米,而俄坦克炮射导弹的射程却有5千米,因此装备导弹将能够使防护力相对较弱的俄制坦克在与国外先进坦克过招时能保持较高的生存率。但俄制炮射反坦克导弹的性能却并不高(击穿坦克正面装甲和对付反应装甲的效果均比较差)。与此同时,考虑到西欧的地形特点,允许坦克进行直瞄射击的距离不会超过2-3千米。因此,配备炮射反坦克导弹并不会使俄制坦克占到便宜。 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的先进坦克还开始安装主动防护系统。这种系统的主要作用原理是:借助坦克上安装的告警雷达探测飞向自己的弹药,然后再利用高精度武器将其拦截。事实上,安装了主动防护系统的М1А2 SEP已那个完全消除9M119M和9M128导弹的威胁。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在实施现代化改装的过程中不为T-90、T-80和T-72安装更可靠的防护装甲、更强大的计算机、最新型的情报、通讯和目标指示系统,以及更为有效的弹药,那么坦克将会丧失其作为俄罗斯陆军主要打击手段的地位。 而且,乍看上去俄罗斯好像拥有用于为坦克制造可靠防护装置的技术,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俄军坦克现役的“窗帘”主动防御系统只能对付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而对第三代反坦克导弹则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至于“竞技场”防御系统,这确实一种可靠的防护手段。但需要指出的是,“竞技场”无法拦截穿甲弹。 就俄坦克配备的反应装甲的情况来说,它们总体上仍停留在1985年时的水平上。所有国外反坦克导弹从正面穿透它们的概率都不低于80%。 事实上,俄军方公布的所谓军事技术水平系数很容易掩盖俄制坦克与西方先进坦克的真实差距。根据波隆斯基将军提供的数据,T-90与M1A2在军事技术水平系数上的差距只有07。但这一数字却掩盖了以下事实:当T-90与M1A2在相距2000米的距离上进行直接对抗时,前者击穿后者正面主装甲的概率不超过20%,而后者击穿前者主装甲的概率却不低于80%。 就目前的坦克水平看,北约现役主战坦克不但在防护水平上超过了俄制坦克,而且在25-3千米距离上的射击精度也具有明显优势。此外,凭借着先进的热成像系统,北约坦克在夜间也能够“看得更远”。 坦克炮管的寿命也会对坦克的生存率产生显著影响。衡量坦克炮管寿命的标准是看其弹道特性的下降幅度在超出允许数值前能射击多少次。据测算,M1A2和“豹-2A6”炮管的寿命大约为700次,而T-90的寿命只有400次。令人感到尴尬的是,这一差距已延续了30年之久。 除此之外,俄制坦克内部的容积(俄制坦克的平均为12立方米,而M1A2的则是18立方米)也会对其人机工程特性产生直接影响。正如俄陆军将领指出的,T-80坦克内部可供乘员活动的空间不超过25立方米,而在德国坦克内,这一数值则是5立方米。操作人员在俄制坦克内部待上不到两个小时,就会损失多达80%的体能,但作战行动的持续时间通常都会有好几天。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俄军原来在坦克数量上的优势其实已被性能的巨大劣势所吞噬。如果未来出现与北约坦克直接对抗的情况,俄制坦克很可能会陷入无力还手的不利境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478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6
下一篇2023-07-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