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是哪个省 详细介绍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嘉峪关是哪个省 详细介绍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第1张

嘉峪关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酒泉市下辖一个县级市。它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之一。

嘉峪关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嘉峪关长城是中国古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防御工事的杰出代表。嘉峪关长城的建造始于明朝,历经了多个朝代的修建,直到清朝时期才基本完成。嘉峪关长城的全长达7339米,是中国古代长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另外,嘉峪关还有著名的嘉峪关文庙、嘉峪关博物馆等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嘉峪关的历史和文化。

嘉峪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它东接甘肃省敦煌市,南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

总之,嘉峪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使得它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嘉峪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它东接甘肃省敦煌市,南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的西北端,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

嘉峪关的历史悠久,早在商代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汉代时期,嘉峪关已经成为了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通道。明代时期,嘉峪关被加强了防御,成为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屏障。清代时期,嘉峪关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保卫战——嘉峪关战役,这次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嘉峪关古老的地面叫鹅卵石街。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鹅卵石街得名于铺设这条街道的材料鹅卵石,鹅卵石是一种天然的圆石,形状类似鹅蛋,因此得名,在古代,鹅卵石是一种常用的路面材料,因其坚固耐用,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重压,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中。

嘉峪关文物景区的历史文化

嘉峪关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绵亘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山对峙,雄居河西。

嘉峪关的神气之处就在于一个“关”字。

整个关城分为外城、瓮城和内称三层,结构巧妙,可以说固若金汤了。

关城外面还在继续建造新的长城,这些人造景观多了,让后人也无从分辨谁真谁假,不知道是福是祸。

而一旁的长城博物馆值得一看,里面很多文物和介绍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关城保留得非常完好,关城建筑非常雄浑。

嘉峪关市区有两条较繁华的美食街,一条是振兴市场,一条是镜铁市场,各色面食居多。

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著名。

嘉峪关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

她南依祁连山,北望马鬃山,长城连接两山,使嘉峪关雄居东西咽喉要道,成为天下雄关。

嘉峪关周围古迹众多,名胜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悬壁长城、七一冰川、魏晋墓等驰名中外,加之当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驼绒等土特工艺产品,使嘉峪关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嘉峪关地区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600米以上,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能保持在8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十几倍,对军民的驻屯和生存形成了极大威胁。

然而,相对于西北高原的大环境,嘉峪关又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雪峰和冰川。

祁连融水以地表径流和河谷潜流的形式汇聚于低处,嘉峪关就成了一个水源较为集中的地方。

嘉峪关下有水,号称九眼泉。

九是数目中的极限,在这里不代表数目,而是说有很多的泉眼。

当冯胜的大军在这块土地上驻扎下来的时候,最先吸引他们的正是嘉峪山下的这处泉水,而嘉峪关地区几千年以来的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长流不断的清水。

《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

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

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

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

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

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

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

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

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西宁九眼泉海拔多少米

西宁九眼泉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600米以上,九眼泉公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城东开发区,这里据说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南凉国康王古墓所在地,也是青海境内的帝王墓。有九眼泉水来自山涧自然流出,坊间传说是块风水宝地。

九眼泉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九眼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好心人天相助。

在嘉峪关城下,有一湖水,清澈见底,常年不竭,这便是嘉峪关的十景之一,著名的九眼泉。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位叫武向辉的将军,驻守在嘉峪关外二十里的双井堡。有一日探子回报说匈奴王率兵三万,已旋风般地卷来,再有一个时辰就到了。武向辉听罢,当即披挂整齐,准备出城迎战。

师爷说:“将军,匈奴这次来攻城,所带兵将个个骁勇善战。将军虽然武艺高强,怎奈我守城兵将,最多不过八百,如何敌得过三万精兵,还望大人深思。”武向辉问师爷该怎么办。

师爷说:“依我之见,可退到嘉峪山,那里北面临山,南面临河,是个镇守之地,只要居高临下扼守山头,匈奴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攻破。”武将军觉得师爷讲得有理,便依计而行,当时便拔锅起灶退到了嘉峪山上。

匈奴王率兵追到嘉峪山下,虽几次进攻,不仅攻不上去,反损失了不少兵将。这时有个副将献计说:“嘉峪山地势虽好,但滴水不见,据我知道他们所剩粮草也不多,只要我们把山围住,断了他的粮草和水源,不出十日便会不攻自破。”匈奴王依计而行,转眼过了七天,正如匈奴副将所料,武向辉带的粮食虽然还有,可水却连一滴也没有了。

这时正值酷暑季节,天热得像蒸笼,地干得裂开了缝儿,将士们个个渴得唇干舌燥,有的在拼命挖草根,有的已奄奄一息。武向辉望着天长叹一声,泪如雨下:“天呀,向辉为国而死,死而无怨,只是这八百弟兄无辜困死在这里,叫我死不瞑目呀!”说着他大哭不止,就在这时,只见乌云翻滚,雷鸣电闪,接着天上出现了九条龙,欢腾跳跃,忽上忽下。

众将士正看得出神,只见那几条龙一齐飞下,钻入地中不见了。众将士跑过去一看,只见那里出现了九股泉水,霎时变成了个海子。那泉水清澈见底,众将士一见喜不自禁。有了泉水,武向辉又带领兵开土地,种上了庄稼,从此,兵强马壮,一直坚守了三年,匈奴王久攻不下,只好撤兵。

从此,这股泉便起名九眼泉。

九眼泉介绍

九眼泉即九泓泉,位于燕子山北麓小幽园内,建国后经三次翻修扩建,九眼泉池成一字排列,每个泉口都安装有五角形柜架围栏,泉水清澈见底,泉涌如沸,微波涟漪,远望如九星列队,赏心悦目,泉水清澈纯净,水量丰富,水质好已开发为饮用矿泉水,九眼泉与燕子山相互依傍,山清水秀,草林繁茂,既能游水又可登山,为夏季避署胜地,被开发为九眼泉公园。

嘉峪关游记

2021年10月6-7日,游览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文化旅游区。

2014年10月3日,我们一行9人自驾游览额济纳胡杨林的时候,曾经来到嘉峪关景区门口,但因大部分人对游览嘉峪关没有兴趣,大家在景区门口拍照留影后便离开了。但对于欲游遍全国5A景区的我来说,没有进入游览则不能算作打卡,因此计划在本年度利用周末时间乘火车从银川到嘉峪关完成游览。但这次新疆游增加了哈密的行程后,发现哈密与嘉峪关之间有高铁相连,而且只有三个多小时的路程。除此之外,嘉峪关还有直飞银川到航班,既然如此,这次把嘉峪关纳入行程,既完成了游遍甘肃的愿望,也完成了游遍西北的愿望。

10月6日下午5:57,D2712列车到达嘉峪关,酒店有接站服务,直接将我们接到酒店。安排好住宿,我们来到酒店旁的关城里景区浏览,这里又称嘉峪关-白鹿仓峪泉古街,是一处集文化、旅游、景观、购物、休闲、餐饮和住宿一体的仿古人文景区。或者是因为假期已经临近结束,或者是疫情原因,景区游客门可罗雀,寥寥没有几人。转了一圈之后,我们到嘉峪关雄关区的“小党嘉峪关烧烤”品尝号称“烧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烤肉,店里此时已经人满为患,大堂过道中坐满了等位的客人。我们取了等位号码,足足等了50分钟,才获得与别人拼桌就餐的机会。我们点了非遗椒盐烤肉、肉皮烤肉、炒饼子、牛奶鸡蛋醪糟等。烤肉的确不错,就餐环境也对得起网红称呼,但就烤肉的标准来说,相比新疆的红柳烤肉、馕坑肉来说,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7日早晨8:30,我们来到嘉峪关关城景区购票游览,景区距我们住宿的酒店大约一公里,我们步行前往。嘉峪关文化旅游区以嘉峪关关城做为核心旅游区,另包括长城第一墩景区和悬壁长城景区等景点,套票110元。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明朝初年,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而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当时的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为了防御西域部落的侵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筑关隘。嘉峪关建成后,便成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走廊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进入景区,树荫尽头、关城之下是一湖蔚蓝的湖水,这里是九眼泉湖。九是数字的极限,这里的九是数目极多之意,意为有很多的泉眼,泉水来自四周祁连雪山的冰川融水。在西北高原干旱少雨的荒原大漠之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处泉水,才能保证在此戍边和生活的军民的生存。可以说先有水,后有关,没有九眼泉,也就没有嘉峪关。九眼泉湖畔矗立着冯/胜将军横刀立马的雕像,他是嘉峪关建设的肇始者。

嘉峪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我们从远处可以看到的三座城楼分别为光化楼、柔远楼和嘉峪关楼。我们跟随一个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从东闸门进入关城,东闸门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闸门上悬挂着“天下雄关”的匾额,此匾为清代肃州总兵李/廷/臣所书。从东闸门穿过外城墙,顺着外城墙向里走,高大雄伟的关城城楼便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蓝天白云之下,城楼巍峨挺拔,气度非凡,“天下第一雄关”六个硕大金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导游介绍,现在的“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是原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书,最初的匾额则是清代名将左/宗/棠的墨宝。我们进入内城,顺着马道爬上城墙。登高望远,万里戈壁,满目黄沙,残留的古长城迤逦延伸到遥远的天际,绵延不绝的祁连山雪峰与古老的城楼交相辉映。关城中央的通道两侧生长着胡杨树,少部分的树木叶子已经变黄,大部分还是一种透着一些苍白的绿色。关城四周目光所及之处,均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和戈壁,也许只有在这关城之内,这些树木才有生存下来的机会。导游带领我们在内城墙上游览一周,给我们介绍了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建筑。之后我们再下到内城参观,依次参观了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和东门外的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景点。游击将军府是嘉峪关的核心中枢,也称游击衙门,位于关城内北侧,座北朝南,初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游击将军府为两院三厅建筑,前院有门厅3间,东西厢房各5间,为衙门府。后院呈四合院,有房间11间,建筑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两院内设有陈列室,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内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公务场景。

参观柔远楼外的瓮城时,导游指着西瓮城城门后檐上放着的一块孤零零的青砖给我们讲述了定城神砖的故事:传说在明朝重修嘉峪关时,一名参与修筑工程名为易开占的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的建筑只要经过他的计算,就能够做到用工用料的最大精准和节省。监督修建嘉峪关的监事官要易开占计算重新修建城楼的砖数,易/开/占计算后得出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的结果。但是在城楼竣工后,却剩下了一块砖,监事官准备惩罚易开占。但是易开占的陈述让所有人无话可讲:“剩下的这一块砖是天神放置的定城神砖,是嘉峪关城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撤掉这块定城砖,整个城楼必垮无疑。”既然如此,监事官就不再追究此事。于是,这块砖就一直放在这里,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我们参观了嘉峪关的外城、内城及城楼,最后参观罗城,罗城的关楼就是嘉峪关楼。罗城是内城西侧瓮城外的又一道城防,取“天罗地网”之意。关楼正门石牌上刻有“嘉峪关”三个大字,城楼上方也悬挂了“嘉峪关”的匾额。门洞为错层拱券式结构,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钉,黑漆双扇。嘉峪关外,大漠孤烟,荒原万里,雄关依旧,物是人非。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700多年,嘉峪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象征。

参观了嘉峪关关城景区,我们乘坐景交车返回,路上又参观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之后去往9公里外的长城第一墩景区。景区之间虽然有互通的公交车,但是我们不知道时刻,干脆租了一辆出租车,和师傅谈好,游览第一墩、悬壁长城后去酒店取行李,然后再送机场,包车120元。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所建,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最西端起点,也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

乘坐景区12元的区间车,我们先来到地下谷景点。这里是一座建设在河谷边缘地下的博物馆,名为“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体验馆用遗址留存、实物和图文等方式介绍了长城的历史变迁。体验馆外便是讨赖河地下峡谷景区,荒凉的戈壁滩上,一条幽深的地下河谷蜿蜒穿过,河谷崖壁与河谷呈90度夹角,直上直下,如同刀砍斧削,湖蓝色的河水在谷底迤逦流过,在远处又分成了几处支流,形成交织的河曲。从地下谷出来,我们去参观不远处的第一墩。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第一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伟岸英姿,如同一座巨大的土堆,饱含历史的沧桑感。第一墩一侧,景区竖立了一块碑石,上面镌刻了“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的字样。景区还有一处影视基地的景点,我们感觉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于是就乘坐区间车出景区入口,乘坐我们的包车去往15公里外的悬壁长城景区。

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与长城第一墩相同,悬壁长城同样是肃州兵备道李/涵所建,明嘉靖十八年(1540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李/涵命工匠从石关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修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城墙。原城墙现在只剩下一段,现存的悬壁长城有750米,1987年进行了重修,其中有231米城墙修筑于高150米,倾斜度为45度的山脊上,从山下看仿佛悬挂于山脊崖壁之上,悬壁长城因此得名。我们曾在北京爬过八达岭和慕田峪长城,与那里的长城都是用青砖建筑不同,这里的长城第一没有那么宽大,第二这里的长城是砖土结构。悬壁长城宽度不足两米,左侧是比较高大的有垛口的夯土城墙,右侧是比较矮的夯土墙,步道由青砖铺设。悬壁长城虽然只有750米长,但在山脊部分却非常陡峭,而且这里的城墙也都变成了青砖修砌。之前看过攻略,悬壁长城共有406级台阶,尽管台阶很陡,但是我们用了不到20分钟,就登到了第一个烽火台。这里的烽火台同样比较矮小,烽火台内只有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弯曲通道,穿过第一个烽火台,再向上攀登一百来级台阶,便来到了顶峰的烽火台。站在顶峰眺望,悬壁长城如同一条巨龙飞舞在黑山的山岭之上,土**的城墙与黑色的山脊形成非常大的颜色反差,用“山舞银蛇”来形容这里应该比较贴切。欣赏了山上的风景,我们沿着长城一侧的路下山,沿途浏览了景区里的丝绸古道、丝路驼铃等景点。

时间已是13:30,我们用了大约5小时的时间游览了嘉峪关文化旅游区的三处景观,也打卡了甘肃所有的5A景区。下午15:50乘坐东航航班返回银川,2021年国庆新疆-甘肃游顺利结束。

难忘嘉峪关

对于不喜欢 历史 的人而言,西北就是苦寒之地,风沙荒漠之地;

对于喜欢 历史 的人而言,眼看着那些抽象的地名变成一道道关隘和一座座城市的时候感觉非常充实和奇妙。

嘉峪关就是这样这样一座关隘。

想象中的长城都是巨大的青砖砌成的明长城的模样,到了嘉峪关才知道,夯土铸就的长城才是最原始的模样。土**的城墙和城楼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在嘉峪关中游览,里面的长城博物馆做得相当好,不仅介绍了历代长城的修建,还有各种模型的展示。

再辅助一些武器,基本上就可以还原出当时的战争场景。

有负责白天冒烟的,有负责夜晚点火的。一个敌人用多少烟和火,十个敌人用多少烟和火,一百个,一千个用多少,用明确的规定。以前总以为用狼粪来作为白天报警用的,后来一想,哪里会有那么多时间去收集那么多狼粪呢?!所以只能就地取材才行。

这张图中,上面的是大炮,比想象中要小很多,因为当时的 科技 实力和铸造工艺还达不到。下面的签子是用在陷阱中的,看看就有点发憷,真要是掉进陷阱中,连人带马必定会被扎成筛子。

这是当时的弓箭、刀剑和长矛,都没有那么精雕细琢的漂亮,但肯定很实用。尤其是长矛,这家伙来一下,无论戳到哪里,都得让人毙命。

古代西北关隘的选择,除了选择地理上的战略要地之外,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事情-----水源。或者应该反过来说,先有泉水,后有关隘。因为这一带无法依靠降水而生存,要依靠地下水才行。

在嘉峪关周围就有一个九眼泉,九眼泉来源于祁连山的雪山融水,在嘉峪关盆地地形内汇聚成泉水。

因为有水,花草树木得以茂盛,虫鸟得以歌唱,关隘得以产生,士兵得以保障。

嘉峪关得地利之便,成为天下雄关。

然而一路开车过去,发现有更多的古代长城,有的已经坍塌,断壁残垣在西北的风沙中依然静静地屹立在那里。

不知道有多少将士曾经在那里巡逻、杀敌。

西北天空上的朵朵白云是无数将士的英灵,他们一直飘荡在大西北的上空,留恋着这块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

1、中国地图的山海关和嘉峪谷各在哪个省的什么位置2、嘉峪关在哪个省市3、嘉峪关在哪里?4、从中国地图里找一找山海关和嘉峪关的位置中国地图的山海关和嘉峪谷各在哪个省的什么位置

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北倚燕山余脉,东南临渤海湾,当山海之会,因以为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在此筑长城并置关,以防蒙古势力的侵扰。当时又将西面的汉古渝关移此,故后来亦称渝关、临渝关,还有榆关之称(古渝关。这关为万里长城东部最大的关隘,号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城,城高14米,厚7米,长4公里余,矗立于山海之间的狭长地带上,依山面海,形势雄要。其规模之大,为长城沿线各关口所没有,只有西端的嘉峪关可与之相比。

嘉峪关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现代的嘉峪关市是依附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发展起来的,一座独具美丽的、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嘉峪关在哪个省市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65年以关名建市。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玉门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酒泉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内蒙额济纳旗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是甘肃省唯一不设区也不下辖县市的地级单位,是我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嘉峪关在哪里?

嘉峪关属于甘肃省(中国地图上靠西北角像骨头形状的那个省中段,东经9814,北纬3948

。位于骨头省省会兰州以西700公里,距离酒泉30公里。

从中国地图里找一找山海关和嘉峪关的位置

1、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在中国地图的西北方向。

山海关位于明长城东端,为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向北为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冀辽在此分界。

2、嘉峪关

嘉峪关在中国地图的东北方向,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

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

扩展资料

嘉峪关历史沿革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满速儿汗入寇肃州,游击将军芮宁阵亡,全军陷没,嘉峪关失守。

-山海关

-嘉峪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9666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