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史书上到底结婚没有

纪晓岚史书上到底结婚没有,第1张

纪晓岚17岁成婚,之后除极少数的日子里(如被发配乌鲁木齐),可以说是每夜都夜不虚度。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不善鳏睡,否则双目红肿”。

纪晓岚的一生,身边有许多女人,每一个女人都有着一段故事,都有着一段令纪晓岚刻骨铭心情。纪晓岚风流,但他不薄幸,我相信,纪晓岚身边的妻妾一辈子都不会后悔,他们爱过纪晓岚。

1、纪晓岚的初恋。

纪晓岚的初恋可以追溯到他11岁,当然那个时候他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他知道,他喜欢和那个小姑娘在一起。

那个小姑娘叫文鸾,是纪晓岚的四叔买回来的丫鬟。纪晓岚在看到她第一眼时,便对她产生了好感。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欢欢喜喜地玩耍、做游戏,过着两小无猜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转瞬即逝,就在纪晓岚12岁那年,他和母亲及兄弟姐妹被父亲接到了京城,临行前,他将一串自己心爱的玛瑙扇坠送给了文鸾。这串扇坠自然不能算是定情信物,但足以看出文鸾在纪晓岚小小的心中却占有一席之地。

当纪晓岚再次见到文鸾的时候,已经是5年后的事了。纪晓岚以由天真顽童变成了偏偏少年,文鸾也由活泼女孩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纪晓岚参加回乡探亲的日子里,文鸾几乎刻刻伴随左右,两个人朝夕相处、耳鬓厮磨。

一天夜里,纪晓岚要文鸾对对子,于是出了“海棠”两字,文鸾对了句“山药”。纪晓岚又加了个字“嫩海棠”,文鸾对了“老山药”,纪晓岚又加字,成了“带叶嫩海棠”,文鸾也加字道“连毛老山药”,纪晓岚接着加,变成“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回道“半截连毛老山药”,纪晓岚还不罢休,又加道“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一笑,道:“腰上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终于,纪晓岚加上了他最想说的三个字“我爱你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说着将文鸾搂在怀里,文鸾开始不知所措,随后将纪晓岚推开,轻声说道:“我怕你腰上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

文鸾的怕是有道理的,丫鬟出身的她是不能成为纪晓岚的正室的,她对纪晓岚说道:“昀少爷,如果你真心喜欢我,将来就纳我作妾吧,我将来一定好好服侍你。”文鸾的话对纪晓岚是个激励,纪晓岚也知道,文鸾永远不能成为他的正室,能纳她为妾,也是心满意足了。

就这样,纪晓岚娶了东光马家的**马月芳。纪晓岚回京的时候,曾想将文鸾一同带回京,但纪晓岚的四婶李氏怕耽误纪晓岚的前程,加上纪晓岚新婚不久,便叫纪晓岚等过个一年半载在接她过去。孰料纪晓岚在乡试落地,接文鸾的事只得放在一边,换来的是三年的寒窗苦读。终于黄天不负苦心人,在乾隆十二年丁卯科的乡试中,纪晓岚一举夺魁,中了解元,这才想起要接文鸾,但不幸的是,文鸾已于三年前他乡试未过之后去逝了。

话要说回到三年前,纪晓岚名落孙山,便没有去接文鸾,文鸾的卖身期限已经到期,但她仍愿意留在纪府,而李氏也有意成全,便再没将文鸾当作丫鬟看待,反而给她准备金银首饰,打算将她送去京成。岂料此时文鸾的父亲来到纪家,竟索要一千两银子的身价,李氏气愤不过,索性让他将文鸾接回去,就这样,文鸾在回到家后便一病不起,不久就含恨而去。

文鸾的死对纪晓岚的打击很大,文鸾的一颦一笑总是出现在纪晓岚的脑海中,即使是到了纪晓岚晚年时候,还常常想起当年与文鸾在一起的事。他还特意在阅微草堂的寝室前种了两株海棠,来纪念文鸾。

纪晓岚和文鸾是那种青梅竹马的爱意,纪晓岚初涉情场,但却是以一个悲剧收尾,这样的痛,是让他一生都难以忘却的,我相信,纪晓岚爱了文鸾一生,虽然人鬼殊途,天各一方,但那种年轻时的感觉,时时都会出现在纪晓岚的梦中,毕竟这也是纪晓岚的初恋。

2、相濡以沫之人

纪晓岚17岁再次回到故乡。17岁,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在崔尔庄内的卢、马、牛、陈、唐、高六大家族中,有才无貌者,或是有貌无才者居多,唯缺才貌双全之人。纪晓岚四叔告诉纪晓岚,东光马旭亭家有女才貌双全,但求婚者必需答上马家**所出的题方可。纪晓岚在少时,便是河间府内有名的神童,一听要应试,更加跃跃欲试。

终于,在纪晓岚通过童生试,取得秀才出身之后,纪晓岚的父亲同意纪晓岚去提亲的想法。

东光马家的祖上便是马致远,世代书香门第。马家向来重才,到马府求亲必得过了马家**的试题才可。

马旭亭很早就听说过河间神童纪晓岚,见他来提亲,又是仪表不凡,很是高兴,心下便已有几丝同意,无奈其女马月芳非要出题选郎君,便只好让这河间神童一试身手。不多久,马月芳的试题呈了上来,一副对联写道:“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这对联表面说说数字,但数字衬在八卦当中,又以乾坤暗指婚姻,实为难对。纪晓岚略加思索,提笔写道:“鸾九声,风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也是说数字,用鸾凤和鸣道出提亲必成。马月芳见到下联后,心想纪晓岚果然名不虚传,但终身大事不可草草而定,便又出了一题,她写下一首诗叫纪晓岚来句读。纪晓岚见到诗后,只见之上写着:

“月中秋会佳期下弹琴诵古诗中不闻钟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归古庙中宰相运心机时修得桃源洞与仙人下盘棋”四十八个字。此诗若是七言律诗,应是五十六个字,现下正好少了八个,纪晓岚皱了皱眉头,思索了一会,恍然大悟,道:“断出来了。”于是便将诗念了出来。这首诗是首藏头诗,每句诗的第一句,作了前一句的一部分,如此推测,正确的读法应为:“八月中秋会佳期,月下弹琴诵古诗。寺中不闻钟鼓便,更深方知星斗移。多少神仙归古庙,朝中宰相运心机。几时修得桃源洞,同与仙人下盘棋。”

当纪晓岚念完诗后,只听马月芳的丫鬟回道:“**同意婚事了。”

不久纪晓岚便和马月芳成了亲之后的几十年来,马月芳一直是纪晓岚的贤内助,尤其是在纪晓岚发配乌鲁木齐的那段日子,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入不敷出,全靠其勤俭持家,方能维持家用。但也因劳成疾,此后身体大不如从前,时常大病。

最终在纪晓岚72岁那年,马月芳一病不起,与世长辞。纪晓岚改用了《兰亭序》的一段话,悼亡马月芳。

“如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即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虽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一段文字,将几十年的夫妻之情尽写其中,如果说纪晓岚于文鸾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爱,那么纪晓岚与马月芳的爱是相伴几十年,相濡以沫的爱。

3、侍姬郭彩符

郭彩符13岁便成为了纪晓岚岁的侍妾,十分的贤惠。纪晓岚生性滑稽,常常喜欢开些玩笑,但往往有时有些玩笑开得并不得体,郭彩符便常常叮嘱纪晓岚少说些玩笑话。郭彩符曾经给纪晓岚生过几个儿子,但都夭折了。只留下一个女儿纪韵华。纪韵华后来嫁给了当年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发生,追查到了卢见曾的头上,郭彩符苦求纪晓岚设法帮卢见曾一把,于是纪晓岚将一撮盐、一撮茶叶装进一个空信封,封好令人送到卢府,其意暗示,盐案亏空查(茶)封。

卢见曾便即使将欠款补上,并将财产转移,等到查抄的人来时,贵重物品早已转移他处。后来此时为乾隆所知,若换作常人,早就可定位欺君之罪而灭九族,但乾隆还是法外开恩,将纪晓岚发配乌鲁木齐。

之后纪府便几乎陷入瘫痪,全仗马夫人持家有道,方度过难关。后来马夫人因劳成疾,郭彩符便悉心照料,纪府的担子又落在了她的肩上。

纪晓岚被召回京后,马夫人的病逐渐好转,但郭彩符又一病不起。后来有一位郎中来给她诊病,不料庸医害人,郭彩符的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之后己经求医都不见好转,她死的时候只有37岁。

纪晓岚痛恨庸医害人,便写了一个匾和一副对联给了那郎中。匾上写道“明远堂”三字,据纪晓岚之意说:“不行焉,可谓明也矣;不行焉,可谓远也矣。”此二句本为《论语》中的话,不行之意是行不通,不能得逞的意思。纪晓岚的话意在叫那郎中不再行医害人,便是“明远”。而对联则用了杜甫《兵车行》与李商隐《马嵬》的句子,道:“新鬼含冤旧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嘲骂庸医害人。

4、再一次打击

郭彩符死后,纪晓岚身边缺少人照顾,于是他的四婶李氏、三嫂陈氏在河间买到一个沈姓穷苦人家的女儿,将他送到京城。纪晓岚见了十分喜欢,给她取名明玕。纪晓岚看明玕,总有一种看文鸾的感觉,对纪晓岚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纪晓岚常在圆明园当值,离家太远,索性在海淀买了房子,称之为槐西老屋。在收拾屋子时,重新糊窗户,用的是夏布,明快解释又透气凉爽,明玕忽然间想到一个对子,便说于纪晓岚听,那对子是:“夏布糊窗,个个空明诸葛(格)亮。”纪晓岚一时没有对上,后来一再思索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下联。一时间,这个对子变成了绝对。知道两百余年后,人们才用梅兰芳的名字对出了下联。“幽香满院,郁郁畹华梅兰芳。”其中畹华是梅兰芳的字。

从此纪晓岚对明玕越发的疼爱。天意弄人,在纪晓岚68岁的时候,明玕大病,偏巧此时纪晓岚当值圆明园,不能回家,心里十分惦记明玕。就在明玕病危的那夜里,纪晓岚梦见她。

他梦见自己带着明玕在圆明园,他和明玕坐在秋千上,秋千来回地荡着,明玕开心地笑着,笑声十分灿烂。突然间,绳子断了,两人一齐跌落在地上,纪晓岚惊醒,发现有只铜瓶掉在了地上。

第二天傍晚,纪晓岚终于得以回到阅微草堂,得知明玕昨夜病危昏厥,后来忽然醒来,对其母沈氏说,她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去了海淀的槐西老屋,和纪晓岚在一起,可是忽然听到打雷的声音,之后便醒了。

纪晓岚听后,忙问是什么时候,沈氏说明玕醒来的时间,正是他梦到和明玕荡秋千、被惊醒的时间一样。

明玕见纪晓岚回来,十分高兴,取出自己的一张画像交给了女儿梅媛,眼睛里含着泪花,对纪晓岚说道:“晓岚,我想了一首诗,你帮我写下来吧。”

纪晓岚忙叫人取来笔砚,只听明玕念道:

“三十年来梦一场,遗容手付女收藏。他时话我生平事,认取姑苏沈五娘。”之后最后一滴泪水低落枕上,但嘴角挂着微笑,悄悄地走了。这年明玕只有30岁。

明玕的死,对纪晓岚来说,是继文鸾与长子纪汝佶死后最大的悲痛。那段日子里,无论在朝还是在家,再也听不到纪晓岚爽朗的笑声。他心里,总是想着明玕在世时的快乐时光。好多天,他都对着明玕的遗像发呆,甚至涔涔泪下。

纪晓岚身边还有几位侍妾,像马月芳的陪嫁丫鬟倩梅,像他的侍妾玉台,还有乾隆皇帝赏给他的宫女蔼云、卉倩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1 沈景为河间王相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政傲慢暴戾,不守法度。

顺帝因为侍御史吴郡沈景有能力强的称誉,所以提升他为河间相。沈景到河间国后拜谒国王,国王的服饰不端正,傲慢地蹲坐在殿上。

侍郎们称拜,沈景却立而不行礼。他问王在哪里,虎贲说:“那不就是王吗?”沈景说:“国王 戴国王的服饰,与一般人有什么区别!如今我作为相来拜谒国王,怎能是拜谒无礼之人呢!”国王感到惭愧而去改换了服饰,沈景这才下拜。

沈景出住宫门之外,请来王傅责备说:“以前从京师出发,陛下下诏。因王不恭敬,所以派相检查监督。

你们空受爵禄,却没有尽到训导的义务。”因此便上奏要治他们的罪。

朝廷下诏批评刘政并责备傅。沈景接着便逮捕那些好人并上报他们的罪行,处决数十名十分可恶的,释放了一百多被冤枉的人。

2 沈景为河间王相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政傲慢暴戾,不守法度。

顺帝因为侍御史吴郡沈景有能力强的称誉,所以提升他为河间相。沈景到河间国后拜谒国王,国王的服饰不端正,傲慢地蹲坐在殿上。

侍郎们称拜,沈景却立而不行礼。他问王在哪里,虎贲说:“那不就是王吗?”沈景说:“国王 戴国王的服饰,与一般人有什么区别!如今我作为相来拜谒国王,怎能是拜谒无礼之人呢!”国王感到惭愧而去改换了服饰,沈景这才下拜。

沈景出住宫门之外,请来王傅责备说:“以前从京师出发,陛下下诏。因王不恭敬,所以派相检查监督。

你们空受爵禄,却没有尽到训导的义务。”因此便上奏要治他们的罪。

朝廷下诏批评刘政并责备傅。沈景接着便逮捕那些好人并上报他们的罪行,处决数十名十分可恶的,释放了一百多被冤枉的人。

3 彭景直,瀛洲河间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彭景直,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为太常博士。时献、昭、乾三陵皆日祭,景直上言:在礼,陵不日祭,宗庙有月祭,故王者设庙、祧、坛、墠,为亲疏多少之差。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皆月祭远庙为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有祷祭之无祷乃止谯周曰:“天子始祖、高祖、曾祖、祖、考之庙,皆朔加荐,以象生时朔食,号月祭,二祧庙不月祭。”则古无日祭者。今诸陵朔、望进食,近古之殷事;诸节进食,近古之荐新。郑玄曰:“殷事,月之朔、半,荐新奠也。”于《仪礼》,朔、半日,犹常日朝夕也,既大祥,即四时焉,此其祭皆在庙云。寻经质礼,无日祭于陵之文。汉时,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日祭诸寝,月祭诸便殿。贡禹以礼节烦数,白元帝愿罢郡、国庙。丞相韦玄成等后因议七庙外寝园皆无复修。议者亦以祭不欲数,宜复古四时祭于庙。魏、晋以降,不祭墓。唐家择古作法,臣谓宜罢诸陵日祭,如礼便。帝不从,因下诏:“有司言诸陵不当日进食。夫礼以人情为之沿革,何专古而泥所闻?乾陵宜朝晡进奠,昭、献陵日一进,或所司乏于费,可减朕常膳为之。”帝崩,葬定陵,有司议以和思皇后祔葬,后为武后所杀,不得其丧所,将以招魂合诸梓宫,景直曰:“招魂古无传,不可。请如桥山藏衣冠故事,纳后祎衣,复寝宫,举衣魂辂,告以太牢,内之方中,奉帝梓棺右,覆以夷衾。”众当其言,制曰:“可。”景直后历礼部郎中,卒。

翻译

彭景直,是瀛州河间人。中宗景龙末年,任太常博士。当时献、昭、乾三陵都是每天祭祀,彭景直上疏说,按照礼法,陵墓不是每天祭祀,宗庙一月祭祀一次,因此君王设置庙、祧、坛、墠,有亲疏多少之差。建立七庙、一坛、一墠。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都是一月祭祀一次。远祖之庙叫祧,四季各祭祀一次就可以了。不建祧庙的是坛,不建坛的是墠,有祷告时祭祀,没有祷告就停止祭祀。谯周说:“天子的始祖、高祖、曾祖、祖、父之庙,都是每月初一祭祀,以此象征生前初一享受丰盛的膳食,称为月祭。”可知古代没有日祭的。现在各个皇陵在初一、十五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盛大祭祀;在各个节令进献食品,是近古举行的以时鲜的食品祭献。郑玄说:“大祭,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在《仪礼》上,初一、十五,就像平常日子的朝一样,大祥期满以后,就按四季祭祀,这些祭祀都在宗庙中进行。贡禹以礼节烦多,建议元帝希望罢除郡庙、国庙。丞相韦玄成等人后来因为建议七庙外寝园都不再修建。议论者也认为祭祀不要过多,应该恢复古代四季在宗庙祭祀的旧制。从魏、晋以下,不在陵墓祭祀。唐家选择古制制定礼法,臣认为应停止在各个皇陵进行日祭,按照礼法灵活处理。中宗没有听从,因而下诏说:“有关部门说诸陵不应每天进献食品。礼法因人情发展变革,为什么只拘泥于古代的传闻呢?乾陵应于早晚致祭,昭陵、献陵每天一次致祭,如果有关部门费用缺乏,可以削减朕的日常膳食来解决。”中宗去世后埋在定陵,有关部门建议和思皇后祔葬,和思皇后被武后所杀,已找不到埋葬的地方,想通过招魂来合葬,景直说:“招魂自古没有记载,不可以采用。请像桥山藏衣冠旧例一样,取出皇后的祭衣,把皇后的灵魂招入寝宫,建衣魂车,以太牢之礼相祭,然后放入墓穴中,置于中宗梓棺右边,盖上夷衾。”众当认为他的建议很恰当,皇帝下制曰:“可。”彭景直后来历礼部郎中,去世。

4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3633361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

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

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

’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

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丧失道德。

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

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

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

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失道。

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5 文言文《薛世雄》翻译

薛世雄,字世英,原本是黄河以东汾阴人,他的祖先后来迁移到了关内。父亲叫薛回,字道弘,在后周做官,后来做到泾州刺史。开皇初年,封为舞阴郡公,槽渠的监管,因为年老回乡。世雄年幼时候,和孩子们玩耍,就在地上画城池,号令其他孩子们相互攻守,有不听话的,就抽他,孩子们都怕他,没有不规规矩矩的。他父亲看到了感到十分惊讶,对别人讲:这个孩子一定会让我们家兴旺。

十七岁的时候,跟随后周武王讨伐北齐,凭战功封为帅都督。开皇时期,屡次立有战功,升迁为仪同三司·右亲卫车骑将军。隋炀帝即位,夷和獠多次联合起来叛乱,派世雄讨伐。又升为右监门郎将。世雄为官清廉谨慎,每当行军到击败敌人的地方,绝不骚扰百姓,皇帝因此嘉奖他。皇帝曾跟大臣们说:“我打算推荐一个人,不知道大家认识他吗?”大家都回答说:“我们怎么能够揣测得到皇上的心思。”皇帝说:“我要举荐的人就是薛世雄。”大家都觉得不错。皇帝又说:“世雄廉洁正气,有古人的优良作风。”

年末,用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和突厥启民可汗联兵攻打伊吾。军队到达玉门后,启民可汗违背了盟约,不派兵,世雄孤军奋战。伊吾开始时听说隋军不能来,都不防备,等到世雄的军队抵达后,十分害怕,请求投降,来到军前送上牛和酒。世雄于是就在汉朝的老伊吾城的东边修建城池,称为新伊吾,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数千人守城,便回去了。皇上十分高兴,升为正议大夫,赏赐给他两千段。辽东之战,让世雄做沃沮道军将,和宇文述都在平壤打了败仗。撤军到白石山,被敌人层层包围,四面箭如雨下。世雄用得胜的军队作为先锋,挑选精锐骑兵200人率先进攻,敌人稍微胆怯,于是派兵追击,得胜归来。损失了很多兵马,免于责罚。第二年,皇帝又攻打辽东,被封为右侯卫将军,进攻塌顿道。军队到达乌骨城,恰逢杨玄感作乱,就撤军了。

皇帝达到柳城,让世雄作为东北道大使,燕郡太守,驻守怀远。那时候突厥多有强盗,周围的郡县百姓多受其害,下令让世雄率领十二郡的军队,巡逻边塞。开皇十年,再一次跟随皇帝到辽东,升为左御卫大将军,仍旧在涿郡留守。没过几年,李密兵进逼东都,中原混乱,下令世雄率领幽 蓟的精兵来抵挡。军队行军到河间,在城南驻扎,河间等地方一起聚集,依靠世雄的大军,想要讨伐窦建德。窦建德的家将走露了风声,亲自挑选数百精锐,夜晚前来偷袭。先进攻河间的军队,被打散后撤到世雄的驻地。正赶上天下大雾,不能分辨彼此,军队溃不成军,都各自逃命,于是打败。世雄和周围数十个骑兵逃进河间城,不久便生病了,回到了涿郡,不久就死了,死时63岁。有儿子:子万述、万淑、万钧、万彻,都因骁勇善战而闻名。

一字一句纯手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6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

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

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

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

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参考译文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

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

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

’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

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丧失道德。

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繇(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

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修礼乐,被(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旨)明。

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

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知曰献’,宜谥曰献王。”子共王不害嗣。”

参考译文 河间献王刘德(字道君,栗姬子)在景帝前元二年(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三月甲寅廿六)封王(都乐城(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于今河北东南部献县、交河、东光、阜成、武强一带),研习学业喜好古事,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从民间得到好书,一定要很好地抄录副本给书主,而留下书的正本,又加赐金帛以广泛招求好书。

这样四方有道德学术的人不远千里而来(史记集解汉名臣奏:“杜业奏曰‘河闲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觽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

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

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有的有祖先旧藏的书,大多也进献给献王,所以得到的书很多,与汉王朝相等。

这时,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他所招来的书多半是没实用的。献王所得的书都是秦以前的古文旧书(指秦小篆以前的文字。

先秦:言秦之先),如《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等书,都是经传说记,孔子的七十弟子所著论的书。献王学习举用六经,设立了《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

修习礼乐,亲自感受儒家的学术,所向所学必定以儒术为准。山东诸儒多随从而游。

武帝时期,献王来朝见,奉献雅乐,答对三雍宫(谓辟雍、明堂、灵台)以及诏令策问三十多件事。就他所谈的道德学术(指儒术),正合事理之中,文辞简约明晰。

献王在位二十六年薨(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正月)。中尉常丽上奏朝廷,说(曰:李慈铭云,“曰”字上当有“制”字):“王自身端正且行为清明,温和仁慈恭敬俭朴,真诚敬爱下级,明知深察,恩惠及于鳏寡。”

大行令上奏:“谧法说‘聪明睿智曰献’,。

7 戚景通传 译文

《戚景通传》参考译文

戚将军景通,字世显,定远人。世代继承登州卫指挥佥事,凭借军功掌管军政的印章。派往他管辖地的使者推举孝廉,他被提升为江南运粮把总。他上任后就废除积弊,除去羡余,到了要把粮食输送到太仓。以前有虚报数目谋取私利的弊端,他的门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他。他生气地说:“我从成年后侍奉君主,(做任何事情)一概不欺骗。我宁愿受上级的责问,也不会做自欺欺人的事。”等到把粮食输送到太仓后,实际的数目与帐簿上的数目不符合,他受到度支官的审问,判罪官职降级。他管辖地的张千户悄悄地送来三百赢金。他笑着说:“我因不欺骗而承受罪过,反而收受余利的银子做欺骗的事吗?”他的事情查明后恢复了官职。戚勋凭借总督备倭的身份到他那里,邀请他改为同一姓氏。他说:“祖先以前姓倪,记载在勋府,就是自己想附属,我如何处理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最后他拒绝了戚勋。他被授予总督备倭,提升为山东都司佥书,又提升为大宁都司掌印。河间地方治理河道,好久都没有什么功绩。邀请他做植(古代军中督办工事的将领),不超过一个月就大功告成。大宁佥书职位缺少一个人,皇上要安排匈奴内附(少数民族、藩国归顺中央政权)的人,他说“安荣可以担任佥书”。安荣捧着百金来送给他。他用严厉的目光看着安荣说:“我推举贤能的人,所以我推举你。如果你要把这些东西送给我,那么我就不推举你了。” 安荣惭愧地回去了。……他头发花白了才有了儿子,儿子叫戚继光。继光穿着绣花鞋经过厅堂,他大骂继光说:“小孩子怎么能够这样穿着!你现在穿绣花鞋必定追求锦衣,追求锦衣以后必定追求肉食。你父亲为人清正廉洁,一定不会满足你。你日后就会贪占军队的钱财来满足自己!” 知道绣花鞋是外祖父家送的以后,最终还是扯下花饰扔在一边不许穿。他的住宅将近二百年的历史,才请人修缮。要求做四扇窗,放在厅堂前的柱子中间。工匠请求把窗户增加到十二扇。他说:“如果我不冒犯我的祖先,仍然可在这里居住,四扇窗足够了。如果不这样做,这个地方就不能保留下来。”他晚年时策划防御外国人,策划的内容累计起来有几百张文稿。

8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河间王刘德文言文翻译:

冬季,十月,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胡三省注:应劭曰:辟雍、明堂、灵台也。雍,和也;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余谓对三雍宫者,对三雍之制度,非召对于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他的回答,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但平常很少演奏。

春季,正月,河间王刘德去世,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良仁义,恭敬俭朴,敬上爱下,聪明智慧,洞察隐微,恩惠及于鳏夫寡妇。”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称之为献。’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赞曰: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深宫中出生,在妇人抚育下长大,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未体验过什么是恐惧。”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胡三省注:师古曰:左氏传:管敬仲曰:“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汉朝建国,直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横荒*丧失道德。为什么这样呢?沉溺在放纵恣肆的环境中,他们所处的地位导致他们如此。即使是常人都要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学识渊博,出类拔萃”,河间献王刘德可说近似这样的人。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汉纪十•汉武帝五年》:

“冬,十月,河间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天子下太乐官常存肄河间王所献雅声,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也。

春,正月,河间王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聪明睿知曰献’。谥曰献王。”

班固赞曰:昔鲁哀公有言:“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无德而 富贵谓之不幸。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失道。何则?沈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自凡人犹系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9 刘东堂言的翻译及启示

刘东堂说:有一个狂妄的晚辈书生,品性荒谬狂妄,对今人古人都鄙视谩骂,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身价。如有挑出他作的诗、写的文章中一个字的毛病的人,他便对此恨之入骨,有时甚至殴打别人。

刘东堂言:狂生某者,性悖妄,诋訾今古,高自位置。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或至相殴。

正赶上河间府举行岁考,十几名考生同住在一起,有的相识,有的互不认识,夏天的夜晚大家分散坐在庭院中乘凉。狂妄的晚辈书生随心所欲地高谈阔论。大家惧怕他的尖刻的口舌,全都闭嘴不答理他;只有树后面坐着的一个人直言与他争辩,连续不断地揭出狂生谈论中的谬误。狂生理亏连争辩的言词都没有了,发怒问道:“你是谁?”黑暗中只听到回答说:“我是焦王相呀。”(焦王相是河间府一带有名的老儒生。)狂生惊骇地问:“你不是不久前已经死了吗?”只听黑暗中笑着回答说:“我如果不死,怎敢去冒险摸老虎的胡须呢?”狂生恼怒地跳脚叫喊,围绕着院墙四处寻找,但只听见吃吃的耻笑的声音,忽而在树梢上,忽而在房檐上罢了。

10 文言文 赵仲卿传翻译

赵仲卿传

赵仲卿,天水陇西人也。性粗暴,有膂力,周齐王宪甚礼之。从击齐,攻临秦、统戎、威远、伏龙、张壁等五城,尽平之。又击齐将段孝先于姚襄城,苦战连日,破之。平齐之役,以功迁上仪同,兼赵郡太守。

王谦作乱,仲卿使在利州,即与总管豆卢绩发兵拒守。为谦所攻,仲卿督兵出战,前后一十七阵。及谦平,进位大将军,封长垣县公,邑千户。

高祖受禅,进爵河北郡公。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仲卿别道俱进,无虏而还。复镇平凉,寻拜石州刺史。法令严猛,纤微之失,无所容舍,鞭笞长史,辄至二百。官人战栗,无敢违犯,盗贼屏息,皆称其能。

迁兖州刺史,未之官,拜朔州总管。于时塞北盛兴屯田,仲卿总管统之。微有不理者,仲卿辄召主掌,挞其胸背,或解衣倒曳于荆棘中。时人谓之猛兽。事多克济,由是收获岁广,边戍无馈运之忧。会突厥启民可汗求婚于国,上许之。

十七年,启民窘迫,与隋使长孙晟投通汉镇。仲卿率骑千余驰援之,达头不敢逼。潜遣人诱致启民所部,至者二万余家。其年,从高颎指白道以击达头。仲卿率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虏相遇,交战七日,大破之。突厥悉众而至,仲卿为方阵,四面拒战。经五日,会高颎大兵至,合击之,虏乃败走。追度白道,逾秦山七百余里。时突厥降者万余家,上命仲卿处之恒安。以功进位上柱国,赐物三千段。朝廷虑达头掩袭启民,令仲卿屯兵二万以备之,代州总管韩洪、永康公李药王、蔚州刺史刘隆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虏首千余级。

明年,督役筑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启民。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因劳之曰:“知公清正,为下所恶。”赐物五百段。仲卿益恣,由是免官。

炀帝嗣位,判兵部、工部二曹尚书事。其年,卒,时年六十四。谥曰肃。

翻译,没找到

纪昀,字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清代著名学者 ,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官。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一、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传世。《阅微草堂笔记》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 《如是我闻》四卷, 《槐西杂志》四卷, 《姑妄听之》四卷, 《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纪文达公遗集》 ,是纪晓岚的一部诗文总集,包括诗、文各十六卷,为人作的墓志铭、碑文、祭文、序跋、书后等。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

·书法造诣

清初书法,由于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导,书家大多受赵孟頫、董其昌的影响,他的书法书写流利、圆融,显得雍容华贵,书法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1724年(出生) 雍正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昀出生。属龙

1727年(4岁) 雍正五年;授课于及孺爱先生,这年第一次见到父亲。

1730年(7岁) 雍正八年;参加童子试,以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

1743年(20岁) 乾隆八年;八月参加科试,获第一名;纪昀开始自满起来,次年只考了个四等。

1744年(21岁) 乾隆九年;结婚已近四年,长子汝佶也已咿呀学语。

1747年(24岁) 乾隆十二年;参加正科乡试,获第一即解元。

1748年(25岁) 乾隆十三年;春天,参加会试,由于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1750年(27岁) 乾隆十五年;四月十六日,纪昀母亲去世,纪昀居丧守孝直到乾隆十七年八月。

1751年(28岁) 乾隆十六年;纪昀在家守孝,没能参加这年的会试。

1752年(29岁) 乾隆十七年;朝廷为祝贺皇太后六旬大寿特开恩科,八月举行会试,纪昀孝服刚除没有参加。

1754年(31岁) 乾隆十九年;纪昀等来了正科会试,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考了二甲第四,授翰林院庶吉士。

1756年(33岁) 乾隆二十一年;纪昀伴驾热河。

1758年(35岁) 乾隆二十三年;任英武殿纂修。

1759年(36岁) 乾隆二十四年;任功臣馆总纂。

1760年(37岁) 乾隆二十五年;任国史馆总纂。

1761年(38岁) 乾隆二十六年;任方略馆总纂。

1762年(39岁)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五月,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

1765年(42岁) 乾隆三十年;纪容舒前往福建看望儿子纪昀,八月回到献县崔尔庄后一病不起,不久身亡,享年七十九岁纪昀回家服丧三年。长子汝佶二十二岁,在这年乡试中名列榜首。

1766年(43岁) 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时,纪昀喜得三子汝似。

1767年(44岁) 乾隆三十二年;纪昀服丧期满,携家人上京。这年任三通馆提调兼管纂修。

1768年(45岁)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任贵州都匀知府。四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等于留在皇帝身边。六月二十四日,乾隆下旨,任王脊华为江南乡试正考官,纪昀为副考官。六月二十五日,乾隆下旨查办两淮盐引案,纪昀受牵连,于七月二十七日被定罪戍边。八月动身前往乌鲁木齐。

1769年(46岁)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到达乌鲁木齐。

1770年(47岁) 乾隆三十五年;皇帝因要编修《四库全书》而诏纪昀回京。

1771年(48岁)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正式踏上东归之路,六月到达京城。

1773年(50岁) 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十一月,刘统勋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1774年(51岁)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1775年(52岁)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任《胜朝殉节诸臣录》总纂官。

1776年(53岁)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纪昀被提拔为侍读学士,担任文渊阁直阁事。九月,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1777年(54岁) 乾隆四十二年;戴震去世。

1779年(56岁)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詹事府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780年(57岁)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元宵刚过,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纪昀奉旨和陆锡熊,孙士毅等共同领纂《历代官职表》至乾隆五十四年完成。

1781年(58岁) 乾隆四十六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1782年(59岁) 乾隆四十七年;纪昀,陆锡熊奉旨总纂《河源纪略》于乾隆四十九年完成。同年《四库全书》完成。

1785年(62岁)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乾隆在乾清宫摆千叟宴,纪昀参加。

1790年(67岁)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

1791年(68岁) 乾隆五十六年;任《八旗通志》馆总裁。

1792年(69岁) 乾隆五十七年;纪昀伴驾第六次南巡。

1795年(72岁) 乾隆六十年;纪昀夫人马氏去世。

1799年(76岁) 嘉庆四年;正月三日卯时,乾隆在乾清宫去世。次日,和珅被削掉军机大臣,九门提督官衔。

1803年(80岁) 嘉庆八年;六月十五日纪昀八十寿辰。

1804年(81岁) 嘉庆九年;次子汝传提升为滇南知府,孙子树馨也升任刑部陕西司郎中。

1805年(82岁) 嘉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命纪昀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

二月十四日,酉时,去世。 妙语讨球

少年时期,纪晓岚就聪颖过人。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街上玩球。恰好府官乘轿经过。一不小心,球被掷进轿内。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纪晓岚壮起胆子上前讨球。

府官戏弄地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让纪晓岚对下联。对得出,就还球给他。

纪晓岚一寻思,“太守二千石,独公……”“怎么不说完?”府官问。“你要是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府官一楞,只得把球还给了纪晓岚。小伙伴们都从心里佩服这个机敏聪慧的孩子。

个个草包

清朝时,大臣和珅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

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珅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和珅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嘛!”

老太监

一老太监在冬天看见纪晓岚穿着皮衣,手执一把扇子(文人的习惯),感到十分好笑,遂说:“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

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纪昀喜欢抽旱烟,手里整天端一个大烟袋,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圣上。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只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还有一次,编书编到最后,纪昀给皇上写“书表”总结时,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总管事妒忌纪昀的才能,又另找了两个人编写“书表”,意图排挤纪昀。后来因为他们编写的实在不堪入目,只好把纪昀的拿来,署上他们的名字,呈给皇帝。乾隆还没看完,就问:“这是姓纪的写的吧?”原来乾隆早就了解纪昀的文风笔韵了。 乾隆四十一年春,在一片锣鼓欢腾、炮竹连天的喜庆之中,“福联升”的鞋铺开张了。店老板刘福娃欢喜万分。提起“福联升”由来,这里还有纪晓岚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因嫡亲卢家案子受牵连,被乾隆贬到乌鲁木齐充军。当时,刘福娃是京城里一小鞋匠,曾受恩于纪大学士。心怀感激的刘福娃听说此事后,冒死前去给纪晓岚送行。临别时无以为报,刘福娃送上一双亲自缝制的布靴,祝纪大学士一路走好。 光阴荏苒,纪晓岚在大漠快两年了。一日夜,皓月当空,纪晓岚闲翻《李太白诗集》,吟至“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时,京华旧事涌上心头,情不自禁之下,翻起了旧时物品。这里有皇上御赐的马褂朝靴,还有共事官僚赠送的稀物珍品。突然,纪晓岚的目光停留在一双崭新的黑布朝靴上。一时眼生,纪晓岚细细看去,鞋做的线密底厚,鞋腰,内侧用红线绣着一个小小的“福”字,

顿时想起了当日刘福娃送行的一幕,感慨到:“百姓情真啊”于是,纪晓岚脱下旧靴,穿上了刘福娃做的新靴。不成想,福娃的鞋真的给纪晓岚带来了福音。数日之后,乾隆帝一纸诏书命纪晓岚即日回京,官复原职并提升为正一品大学士。纪晓岚穿着这双送来福音的布靴连日赶路回到京城。从此以后,纪晓岚官场得意,一路顺风。这真是:福娃生福福不浅,学士升官官运通。 后来,纪晓岚派人找到了还是鞋匠的刘福娃。纪晓岚问刘福娃有什么心愿。刘福娃说:“俺就是想着,有一天能有个自己的鞋铺。”听后,纪晓岚笑着说:“好,刘福娃,有福啊,你的铺就叫‘福联升’吧!” 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

高祖纪坤(1570—1642),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

曾祖父纪钰(1632—1716),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

祖父纪天申(1665—1732),监生,做过县丞。

父亲纪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

据史书记载,纪晓岚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纪晓岚的夫人姓马,马夫人直到纪晓岚七十二岁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为文鸾,是他从小青梅竹马的朋友。郭彩符是纪的侍姬之一,沈明玕是纪的另一侍姬。

纪晓岚对联精选

牛头喜得生龙角

狗嘴何曾长象牙

(上联为老和尚所出,当时纪晓岚头上梳着_髻)

小童子暗藏春色

老宗师明察秋毫

(纪晓岚参加童生试前被担任主考的教谕大人看见他拿着一根树枝玩耍,便把树枝藏在衣袖里向教谕问好)

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

(纪晓岚当时十岁,考官在朝中任职三年)

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

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

(考官看着门神出上联)

盲人看牡丹,心中富贵

哑巴念左传,腹内春秋

(纪晓岚的启蒙老师得了眼疾,近乎眼盲)

五月五日,五弟篮中提五粽

三更三点,三嫂床上抱三哥

(纪晓岚在家中排行第五,按照习俗,五月初五这天拿粽子给三嫂)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老师施先生把纪晓岚养的小鸟压死了,纪晓岚对上下联以报复)

水月寺鱼游兔走

山海关虎跃龙飞

(水中有鱼,月中有兔,山中有虎,海中有龙,对得自然贴切,天衣无缝)

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

腰间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

(上联为纪晓岚赞美女友文鸾,下联为文鸾所对,山药即红薯。无意中引起一场搞笑,甚是滑稽)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纪晓岚向马家求婚时,**马月芳出上联考验他)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二九佳人逢佳期

痴色痴声痴情痴梦,一个痴人说痴语

(新婚之夜,轮到纪晓岚出上联,马月芳对下联,对完后,一男一女就钻进被子里为所欲为,大干特干)

二猿伐树,看小猴子如何下锯

一马犁田,瞧老畜生怎样出蹄

(纪晓岚两个族侄玩耍爬树,折断不少树枝,被老和尚看到,出了上联,纪晓岚对下联解围)

中秋八月中

半夜二更半

(族侄的老师出上联当中秋节作业)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纪晓岚为铁匠写的春联)

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

炉寒火尽,须把意马牢拴

(纪晓岚为庙宇题的一副楹联。上下斟酌,上联藏一个“秃”字,下联藏一个“驴”字,加起来是“秃驴”,说得和尚没错)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南方的太监来到北京,出上联取笑纪晓岚,含春夏秋冬四字。纪晓岚用东南西北回敬)

榜上三元解、会、状

人间四季夏、冬、秋

(上联为太监所出,纪晓岚对之,因此四季中没有春,以讽刺太监)

吃西瓜皮向东抛

看左传书朝右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327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5
下一篇2023-07-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