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由来

馒头的由来,第1张

诸葛亮在平定孟获班师的途中发现当地人要用人头来祭奠死去的冤魂。于是,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

诸葛亮在平定孟获班师的途中发现当地人要用人头来祭奠死去的冤魂。

于是,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

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可以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渐渐的开始以馒头为食品。如今,馒头遍布中国各地,还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其中包含着的诸葛亮的爱民精神,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1、话说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国以后,南方的少数民族孟获不服蜀国的管理,因此发动了暴乱。诸葛亮清醒的看出来南方不平就不能安心北伐,于是亲率大军南征。在打败孟获准备渡泸水的时候,突然水势湍急,不能过河。孟获说需要用人头来祭奠江中的冤魂才能平安过江。

2、诸葛亮自然不会拿人头去祭奠,可是如果不这样做又不能过河。于是聪明的他就决定用面粉捏成人头形状来祭奠江水中的冤魂,最后终于平安过河。从此美食——馒首,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也被人们称之为馒头。

就是人家结婚,来庆贺的人把饭送到洞房里面

我们农村老家,六七十年代最热闹的场面莫过于娶媳妇了。对于孩子们来说,最翘首期盼、最开心的不是当天娶媳妇的热闹场面,而是第二天的送小饭。

送小饭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当时在我们农村盛行一时,却是尽人皆知的。娶过媳妇后的第二天,一早新人要先去祭祖,回来后还要挨门挨户磕头(俗称上拜)。剩下的时间,就端坐在洞房里单等本族的人家送小饭了。

说是小饭,其实是大餐,是孩子们平时难得一见的盛宴。家家户户倾其所有,把预先准备好的菜加工一番,有的炒,有的煎,有的炖……但大多数菜还是以煎为主,俗称煎馅食,主料一般是萝卜、胡萝卜、藕、茄子等,条件好的还煎上豆腐、羊血之类的。面食一般以烙饼为主,因为当时没有馒头坊,各家也很少有蒸馒头的,遇到这样的大场合,只能烙饼了。但水饺是不可以送的,因为当地有“滚蛋饺子喜面汤”的风俗,送水饺被认为是不吉利。做好后逐户端着送到新人洞房里让新人品尝,这就叫送小饭。

小饭一送到,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也就到了。因为按当地风俗,吃小饭时须新人与本族孩子们一同坐在一起吃,孩子们越多,办婚事的人家越高兴;谁家送的小饭被吃得越多,送小饭的主人也就越高兴。于是乎,孩子们也就忘了拘束,在打闹、嬉戏中放开肚皮猛吃。因为小饭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食品,比如煎馅食,只有在清明、七月十五等传统节日时,家家户户才煎上一点,且主要作上坟用,孩子们只能品尝一点点,如今可以尽情地吃了,而且是吃了一家换另一家,那真比过年还高兴,只吃到实在咽不下去,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以后连续几天,都沉浸在这种欢乐之中,连做梦都想着娶媳妇。时间一长,便会情不自禁地问妈妈:“咱们家啥时再娶媳妇?”可见吃小饭对孩子们具有多大的诱惑力啊!

现在,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吃小饭的风俗已淡出了生活舞台。再说即使再送小饭,孩子们也不见得想吃、能吃了,毕竟时代变了。不过,我还是挺怀念送小饭风俗的,除了可以尽情地吃,还有就是那种氛围,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14027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