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传书的作者是谁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谁,第1张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李朝威。

李朝威是唐代著名传奇作家,陇西人。生平事迹无考。其创作活动大约在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至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20年)。

他的作品仅存《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其中《柳毅传》是他的代表作,被鲁迅先生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他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后人只有借助这两篇佳作,才得以窥知其思想境界及突出的文学成就。常言道:文如其人。故特以文评代传,以彰示其卓越。

文章赏析

此篇是写一个爱情的神话故事。在唐代仪凤年间,有个落第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阳,遇见龙女在荒野牧羊。龙女向他诉说了受丈夫泾川君次子和公婆虐待的情形,托柳毅带信给她父亲洞庭君。柳毅激于义愤,替她投书。

洞庭君之弟钱塘君闻知此事,大怒,飞向泾阳,把侄婿杀掉并吞下,救回了龙女。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就要把龙女嫁给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词拒绝。其后柳毅续娶范阳卢氏,实际是龙女化身。他俩终于成了幸福夫妇。

这篇传奇描写了爱情婚姻问题,但并不是以爱情婚姻作为主题,而主要是通过柳毅和龙女的爱情婚姻关系,肯定和歌颂了柳毅和相关人物的侠义行为和崇高的品德。作者是从道德的角度来反映和评价生活,而不是从包办婚姻一类社会问题的角度来反映和评价生活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篇道德问题小说,而非一篇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

1为什么写都江堰的诗句会涉及“柳毅传书

上诗为清何盛新的《伏龙观》

都江堰伏龙观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离堆北端。创建年代不详。传说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后人依此立祠祭祀;北宋初改名伏龙观,始以道士掌管香火。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

柳毅传书确实是在泾阳,本诗中写到柳毅和龙女应该是和地理位置没有关系,我想只是联系到龙和都江堰的水,自然想到了浪漫的爱情故事《柳毅传书》。

2请帮我找一下粤剧柳毅传书的歌词,谢谢

南京越剧团《柳毅传书》选段之湖滨惜别 柳 毅:承蒙厚赐,愧不敢当,大王美意,柳毅心领。

洞庭君:秀才何必太谦。柳 毅:大王,想柳毅非为奇珍异宝而来,我是断断不受的。

钱塘君:秀才真君子也。洞庭君:秀才。

(唱)小女是蒙君相救脱祸灾, 再生之德难忘怀,待寡人命她奉敬酒一盅,合 唱 (唱)情浓于酒君莫归。柳 毅:盛情难却,柳毅永记在心,就此告辞。

夫 人:女儿,你相送秀才一程。三 娘:是。

柳 毅:啊呀,这是万万不敢当的。钱塘君:嗳!我侄女蒙受大恩,无以为报,今日相送,无非聊表谢意。

柳 毅:如此,有劳公主了。夫 人:紫绡,你陪伴公主,分水引路。

合 唱:(唱)洞庭湖水深千尺, 不及三娘送别情。柳 毅:公主留步。

紫 绡:先生,才出龙宫,你就左一声留步,右一声留步,岂不负了公主一片深情。柳 毅:这……如此,公主请。

三 娘:君子请。柳 毅:(唱)她默默无言黯然走,似含幽怨在眉头。

莫非她伤心因我拒婚配,三 娘:(唱)君情深浅探无由。 情长但恨路途短,欲吐衷肠鲠在喉。

君子…… 柳 毅:啊?合 唱:(唱)公主她一声君子百般羞,紫 绡:公主。(唱)你看那比目鱼儿对对游。

三 娘:君子。(唱)君不见戏水翩翩一对鱼,它那里兼兼鲽鲽共来去。

愿君子人间早得知心侣,比目同心永相聚。柳 毅:这…… (唱)她那里强颜祝我得佳侣,分明是心怨柳毅把媒拒。

倒叫我踌躇不安意自疚,欲慰多情……却无语。唉!紫 绡:先生,你说呀!柳 毅:哦…… (唱)我本落拓一寒儒, 只知芸窗勤读书。

紫 绡:先生。(唱)勤读书, 勤读书,先生倒象书蠹鱼。

三 娘:紫绡……君子。柳 毅:这水府风光,令人难忘啊。

三 娘:(唱)她神色犹豫似解语,却为何真心话儿不肯叙?合 唱:(唱)含愁凝睇暗思索,紫 绡:公主,来到织绡池了。三 娘:(唱)又只见鲛人珠泪纷纷落。

柳 毅:(唱)那鲛人,织就了如花似雾好鲛绡,但不知缘何盈盈泪满目?三 娘:(唱)鲛人都是女儿身, 但为天下女儿哭。女儿心意比天高, 女儿命比秋云薄。

泪滴湖心化明珠, 可怜珠泪长相续。柳 毅:喔!如此说来,此泪应唤女儿泪,此珠应唤女儿珠了。

三 娘:女儿泪,女儿珠…… 柳 毅:(念)赠我一颗女儿珠?三 娘:(唱)愿借明珠表心曲。当初泾河受奇辱, 而今深宫守寂寞。

未知何年花重开, 未知何日草重绿。柳 毅:(唱)公主你原如明珠光夺目,受辱都缘夫家恶。

公主啊,多情自有多情福,重配佳婿可预卜。三 娘:唉!(唱)只恐弱质无从托?柳 毅:(唱)淑女岂能无归宿。

我愿将明珠永佩带,三 娘:先生。(唱)想必是先生愿谱求凰曲?柳 毅:这…… (唱)我佩带明珠返人间,为公主朝朝暮暮对天祝。

三 娘:(唱)东边日出西边雨,他有情无情难捉摸。柳 毅:(唱)你看那芳草萋萋碧如丝,紫 绡:(唱)此草原名长相思。

柳 毅:喔?三 娘:(唱)长相思,长相思,相思的滋味君可知?柳 毅:(唱)长相思,长相思…… 紫 绡:(唱)良缘错过也太痴。三 娘:(唱)问君子半晌沉吟何所思?柳 毅:(唱)我留连芳草已神驰。

三 娘:(唱)君子既爱长相思,何不亲手采一枝?柳 毅:(唱)俯身欲采相思草,柳 毅:不,不可啊!(唱)因情忘义实可耻,守义负情人笑痴。大义私情难兼顾,忍将慧剑斩情丝。

三 娘:啊,君子,你欲采又止,却是为何?柳 毅:啊,这……公主!(唱)芳草应寄知心侣,我无人可赠长相思。辞别公主返人间,三 娘:君子!柳 毅:(唱)请君留步慢向前。

行来已到洞庭边,还望临别有赠言。柳 毅:这…… (唱)她那里情意缠绵,我这里去志已坚。

纵有言语千万句,话到唇边……不必言。(白)公主请留步,柳毅告辞。

三 娘:待我再送一程。柳 毅:恭敬不如从命,如此公主请。

三 娘:君子请。合 唱:(唱)仙凡分别在俄顷,秋水长天也伤情。

柳 毅:唉!三 娘:啊,君子。你我分别在即,敬备水酒一杯,与君饯行。

柳 毅:这……适才宫中饮宴已足。紫 绡:先生,这也是公主一片深情。

柳 毅:如此说来…… 紫 绡:恭敬不如从命。柳 毅:呃……嘿嘿嘿。

三 娘:紫绡,取酒来。紫 绡:是。

合 唱:(唱)湖上钟声动客心,声声都是别离情。三 娘:君子!(唱)想当初泾河岸上哭声哀,蒙君子千里传书解困危。

我父母为报深恩许婚配,谁知你凛然大义拒冰媒。你立身坦荡志不移,我爱慕更深情难改。

羞颜腼腆送君归,为探君心宛转随。只道至诚金石开,又谁知一片痴情付流水。

柳 毅:(唱)她如怨如慕我心有愧,不由人…… 借花献佛敬一杯,公主啊,请容我倾尽肺腑表衷怀。你本是冰肌玉骨神仙态,我岂能顽同木石不生爱。

一路上你含情脉脉意绻绻,我岂是装聋作哑故痴呆。何况你受尽折磨才脱灾,我岂忍负情再使芳心碎。

公主啊,施恩图报非君子,大义当前不可违。都只为此情此境难安排,并非我,柳毅无情不知爱。

三 娘:(唱)满腹愁云一扫开,果然他对我三娘有情爱。君子!(念)听君殷殷语,顿教妾心舒。

肝胆共相照,何事更忧虞。柳 毅:公主!合 唱:(唱)夕阳西下晚霞红, 骊歌声声催归鸿。

三 娘:(唱)劝君子,临行更尽酒一盅,愿与你,再向人间陌路逢。重叙离衷,重叙离衷。

柳 毅:。

3柳毅传书结连理,大楼皆是鸳鸯楼,塞鸿何因又南飞,平原门下客三

大楼皆是鸳鸯楼(打《滕王阁序》一句)。 洪都新府

山外青山楼外楼(打《滕王阁序》一句)。 层峦耸翠

塞鸿何因又南飞(打《滕王阁序》一句)。 雁阵惊寒

飞将军自重霄入(打《滕王阁序》一句)。 李广难封

平原门下客三千(打《滕王阁序》一句)。 胜友如云

坚决煞住吃喝风(打《滕王阁序》一句)。 盛筵难再

身为王储哪得穷(打《滕王阁序》一句)。 君子安贫

柳毅传书结连理(打《滕王阁序》一句)。 喜托龙门

香凝最解稚儿心(打《滕王阁序》一句)。 童子何知

帝子乘风下翠微(打《滕王阁序》一句)。 上出重霄

洪湖歌声融暮色(打《滕王阁序》一句)。 渔舟唱晚

4评说>

本篇是写一个爱情的神话故事。在唐代仪凤年间,有个落第书生柳毅,在回乡途中路过泾阳,遇见龙女在荒野牧羊。龙女向他诉说了受丈夫泾川君次子知公婆虐待的情形,柳毅带信给他父亲洞庭君。柳毅激于义愤,替她投书。洞庭君之弟钱塘君闻知此事,大怒,飞向泾阳,把侄婿杀掉,救回了龙女。钱塘君深感柳毅为人高义,就要龙女嫁给他,但因言语傲慢,遭到柳毅的严词拒绝。其后柳毅续娶范阳卢氏,实际是龙女化身。他俩终于成了幸福夫妇。

本篇虽以神话作题材,但从整篇看,既富于浪漫气氛,同时表现出的现实意义又极为深刻。它所概括出的问题,如家庭矛盾,妇女和封建社会的矛盾,以及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其他具体矛盾,处处都和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分不开,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一篇作品。

篇中人物形象,以柳毅和钱塘君最为突出,塑造得很鲜明、生动。作者赋予柳毅的优良品质,既体现了一种见义勇为、忧人之忧、施不望报的侠义思想,同时又体现了威武不屈的坚强性格。作者笔下的钱塘君是刚肠激发、叱咤风云的人物,象征着钱塘江怒潮的汹涌澎湃。龙女的形象则是一个中国封建社会里善良多情的少女化身,她不受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坚决追求自由幸福。从她的身上反映出当时现实生活中妇女为争取自身美好前途的热望和精神。作者对不合理的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作了严正的批判,对婚姻自主则大加宣扬。

本篇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不仅想象优美,结构谨严,而且语言精炼、朴素。如人物的对话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龙女回宫一节,钱塘君和洞庭君的问答,一个是焦愁得了不得,一个是快人快口。又如对堂皇富丽的宫殿、各种不同的生活场面的描写,恰恰构成各具色彩的鲜明的生活图景。在描写钱塘君作为赤龙出现时的形象,更用了夸张手法。又如把柳毅的形象和钱塘君的形象对比,以洞庭君和泾川君作对比,以钱塘破阵乐和贵主还宫乐两个场面作对比之类,更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量。此外在细节方面,写笑语,写香气,写衣饰,更是绘声绘色,仿佛如见。

本篇对后代戏剧的影响很大。远在唐末,已有根据本篇而作的《灵应传》,到金人更摭取来作杂剧,董解元《弦索西厢》里已经有“也不是柳毅传书”的话语,元代尚仲贤更演为《柳毅传书》的剧本,又翻案而成《张生煮海》,明代黄说仲又有《龙箫记》,许自昌有《橘浦记》,清代李渔有《蜃中楼》,都从本篇取材或翻案而编成的。在诗歌里把这一故事作为典故用的也不少,如何仲默即有“旧井潮深柳毅词,封书谁识洞庭君”之句。影响所及,后人也有不少仿制的龙女和世人的人神爱情故事的产生,如著名的《聊斋志异》里就有好几篇类似的作品。直到现代,评剧里有《张羽煮海》,越剧和京剧里也有《龙女牧羊》。这一动人的人神恋爱的故事,已经成为不同剧种中传统剧目之一了。

5柳毅传书是怎么一回事

柳毅传书」这四个字,已经成为一个典故,意指不畏艰难困苦,救人于危难之中。

柳毅是唐朝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里的男主角,这部传奇说,柳毅是湖南人,他在赴京的考试中落第,归途行经泾阳时,遇到一个牧羊女子,自称是洞庭湖龙王的女儿,嫁出后受到虐待,要柳毅为她传书给洞庭湖龙王,打救她的灾难。柳毅做到了,龙王为了答谢他,愿意把龙女许配给他。他当时婉拒了,说「始以义行之志,岂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不过,后来他在两度丧妻之后,最后还是娶了龙女,并且成为水神。

到了元朝,尚仲贤便以此为题材,写成了《柳毅传书》的杂剧。清朝的孔尚任在《桃花扇·修礼》中说:「舌战群雄,让俺不才;柳毅传书,何妨下海。」柳毅传书的传法,是怎么传的?真的下海吗?李朝威的传奇小说里,是拿著书信到了洞庭湖畔,按龙女的方法找到一棵大橘树,并且「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便有人出现在水波间,指引了水路让他前往龙宫。而元杂剧则说:「俺那洞庭湖口上,有一座庙宇,香案边有一株金橙树,里人称为社橘。你可将这一根金钗儿击响其树,俺那里自有人出来。」

两个版本里都只有一棵「社橘树」,敲响了树便有人出来引路。但是,在现今的洞庭湖的君山之上,却有一棵大橘树,这棵树旁,却有一口井,当地人说这就是柳毅井,又叫做橘井,就是柳毅传书的井,柳毅当年传书,就是透过这口井而进入龙宫的。厉害吧?湖南人用一口井,加上想象的创造力,把柳毅的故事联系起来,成为有文化历史价值的观光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jiehun/1001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