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ina在巅峰遭受命运爆击,她归来后却错嫁爱情,你怎么看?

Selina在巅峰遭受命运爆击,她归来后却错嫁爱情,你怎么看?,第1张

01

之前张承中曾以“戏剧顾问”身份出席七十六号原子的《违反校规的跳投》拍摄,面对媒体,他对篮球经验侃侃而谈,可在被问到“S**”时,他选择躲避跳转话题,不去回答任何相关的问题。

这段报道一出,关于他们过往的事情似片片浪花翻涌而来,如《山月不知心底事》中所写的“人事已非,记忆却还会为患”。

有些事情过去了,但却无法彻底抹去它残留的影子,有些人忘记了,可在心底封存处还是会有那段关于他的记忆。

翻开回忆的相册,“S**”Selina曾与张承中有过一段惹人羡慕的爱情。

张承中比她大9岁,两人的相遇不是街头转角的浪漫邂逅,也不是青梅竹马的陪伴,而是亲友牵线搭桥的介绍。

初见时,Selina因相差较大的年龄,对张承中保持着一种距离感,那时候根本就没想过与他发展成为恋人,顶多做个一面之缘的朋友。

可自那之后,她的一颦一笑已经印入了男孩的脑海里,人一旦动心,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要去靠近,于是张承中对Selina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主动了才会有故事,在慢慢的接触中,她渐渐发现了他的见多识广,看到了他的成熟稳重,也体会到了他的细腻温柔。

日久生情,她最终被张承中的真诚所打动,但那时Selina已通过SHE女团走红歌坛界,作为公众人物的她,只能悄悄的与阿中谈起了私下的恋爱。

两人走在路上会刻意拉远距离,吃饭也会错开时间的进入餐厅,坐车会选在私密的地下停车场……

他们很珍惜与彼此相处的时间,每一分一秒都值得回味纪念,在零零碎碎的时间缝隙里,开满了爱的花,芬芳四溢,朵朵都是幸福里的甘之如饴。

02

爱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不断的生长,那份情融进了彼此的躯体,每一个细胞都跳动着粉色,两颗心也越走越近,慢慢向婚姻的殿堂靠去。

台北小巨蛋SHE演唱会上,准备许久的张承中打算给Selina一场惊喜,他拿着话筒站在台下,在成千上万的粉丝面前,大声的对着心中的女孩说了一句“老婆,我爱你!”

舞台上“毫无防备”的Selina激动的捂住了脸,眼里是不停打转的泪花,在她看来,这是万人见证下的一场“求婚”,是对于爱的递进,此时此刻的她感觉到了无比的幸运。

那一年的9月,两人私下拜见了对方的父母,并订下了婚约,计划着婚礼上的点点滴滴。

他们不再如往日般悄悄的约会恋爱,阳光下,她挽着阿中的手臂,不用故意拉远距离,也不用害怕媒体偷拍,两人相对而笑,那笑容里有着星辰大海。

曾经Selina就说过,希望自己能在30岁之前为心爱的人穿上婚纱,成为最美的新娘,29岁订婚的她已经靠近了期盼的梦,她开心的说:“我是全世界最幸福、最幸运的女人。”

后来SHE决定单飞不解散,因此Selina想在结婚前给自己的人生多加一点色彩,在导演的邀请下,她接了第一部戏《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可终究难以篡改命运的安排,在某场戏中,她和俞灏明遭遇爆炸事故,那时候她的唯一感觉就是头发被瞬间烧焦。

这就像上天给她开的一次太过的玩笑,Selina哭着喊到:“为什么在我人生最幸运的顶端的时候,你要让我跌进地狱。”

03

火光无情的吞噬着周围的一切,转瞬间,所有的东西都化作了灰烬,风吹过,漫天扬起的余烬,成了Selina心中死寂般的忧伤。

她曾是最爱美的公主,当火从身后袭来,造成了全身54%的大面积烧伤,其中41%被定性为三度烧伤,其中双腿占据了36%(腿被全毁),医生给出的存活率只有46%。

那时候,她就像一个被燃尽了羽翼的天使,只剩下层层缠绕的纱布和纱布包裹着的疼痛,为了拯救自己,医生从她的头皮取下一块块新皮肤,移植在各处损伤严重的地方。

面对不好看的大腿,她撇着嘴嫌弃着它们,张承中温柔的告诉她,不能嫌弃它们丑,它们都是你的皮肤,只不过先来后到而已,腿上的皮肤相对来的比较晚,但是也要一视同仁的对待,因为新皮肤让你活了下来。

“生命的奇迹就是在一点一点的努力与进步里”,在家人、未婚夫、朋友还有粉丝的陪伴下,Selina每天都积极配合着医生,做着各种有利于康复的训练。

从开始的忧郁,不敢摸自己的伤疤,到后来的开朗,慢慢释怀,这是一种敢于坦然面对的勇气,经历这场爆炸事故,她学会面对、接受与放下。

不要去想失去了什么,而是要想得到了什么,若是永远沉寂在失去的过往里,“痛苦过后,便是那几乎重生的蜕变,只不过,蜕变的过程需要痛苦的考验来酝酿。”

涅槃重生的她站上了《开讲啦》的舞台,面对着观众,淡淡说道:“给外界的其实可以是有别于对美的追求,是一种愿意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且与现实温和共处的自在。”

发自内在的气质与自信,有时候比好看的皮囊更美。

04

重生意味着重新开始,抛下琐碎的累赘,抛下过去的伤痛,在摔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迎着阳光,乘风而起。

如《大地之灯》里所写的,“将这些获得一一铭记,并且将剩下的忘却,或者原谅。最终在这样的过程中去成长,并且感恩。我在这样的蜕变中永远显得迟钝并且力不从心,但是我始终都再为此努力。”

拨开了人生低谷的阴霾,Selina带上发冠,为阿中穿上洁白婚纱(遮挡住了受伤的部位),婚礼上她浅浅的笑意里酿着幸福的甘甜,哪怕曾经折了羽翼,可当她再展翅时,依旧耀眼夺人。

两人携手并进,在众人祝福的目光里书写了幸福,可这美中不足的是,当被司仪叫到的时候,张承中松开了Selina的手,开心的用股掌回应着周围热烈的气氛,却完全忽视了自己的新娘。

Selina眼神里闪过了些许尴尬无奈,慢慢扶着轮椅艰难的想要站起来,好在一旁的姐妹Ella、Hebe看见,连忙走上前将她扶起,才没让她显得那么无助。

或许这是一种情感细微中的呈现,最终这段路只走了短短的5年,2016年以离婚告终,成为了许多人眼里的惋惜与遗憾。

两人走过了最艰难的陪伴,却没跨过时间的考验,经历的风雨的飘零,到彩虹出现时却已成惘然,就像一同在亭子里躲雨的人,雨停了就会告别,成为分道扬镳的陌路人。

Selina曾在《安静了》中写到,“爱不是1加1,努力就有结果”,在她的心里,张承中虽已不再是那个度余生的男孩,而是在时间里,他成了一个舒服自在,而充满美好的存在,是过往中无法替代的回忆。

如今,她感叹自己终于满足地迈向38,她说:“谢谢我生命中的一切,每一件事都是生命中的宝藏,每一秒的任家萱都是最棒的任家萱。”

释怀了就不会再掀起心里的波澜,走出来了就不会再去惦记曾经的酸和甜,过去的终会沉淀,将来的才是我们要好好着手对待的期盼,余生“愿你温柔得坚强,妩媚得够倔强”。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威廉·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Brabant(布拉班特省)的小村庄 --Zundert(尊得特)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

更多的信息请参见《凡高家族》

就在凡高出生一年之前,有一个和他同名的哥哥出生但夭折了,这件事成为凡高心理上的一个阴影,但究竟对凡高有多大的影响似乎已不得而知。

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凡高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于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

马蒂斯先就学于学院派画家布格罗门(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下,因个人兴趣与老师所循的传统规律相左1892年转入象征主义画第一次在“国家美术联盟沙龙”公开展出,获得成功。两年后、初露头角的马蒂斯成家立业,妻子是个温顺而贤慧的女性,画家夙愿得偿,且在绘画间隙尝试雕塑的创作。

1896至1904年间是艺术家寻找新方向时期。马蒂斯内心萌动了革新意念,开始注视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欲从各种风格汲取营养。一段时间,他跑到街头、咖啡馆等地画了无数的画;毕沙罗、高更、凡·高、西涅克等画家的表现手法,使他进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进他研究新的技法。1899年,马蒂斯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已与昔日大相径庭,形体之简洁。色彩之鲜亮,让老师莫罗甚感惊讶。20世纪初,他好像被强烈色彩的表现力所唤醒。开始用夸张的色彩和奔放的笔触塑造形体,至1903年,带有明显”野兽派”特征的作品,便提前出现在他的笔下。这类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实上,在 “乱涂”之中显示出画家的敏锐性和丰富的创造力:直接从颜料管挤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现客观物象的视觉真实,它变成作画人追求内在情感及自我表现的手段,并在形式上探索一种新的受色彩运动制约的绘画空间。野兽派最终否定了西方各种传统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审美习惯,实现了色彩的解放,能动地驱使造型艺术抽象化。马蒂斯也在对形式进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子。

遗憾的是野兽派仅盛行了3年。这期间反对者的咒骂声此起彼伏,马蒂斯也遭到强烈攻击,幸好有几个收藏家独具慧眼,大量购买他的作品,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

1906年后,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也借机旅行欧洲、北非,巡礼各地艺术寻求新的灵感源泉。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1914年起,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过冬,在一间用静的画室里完成了许多作品,室内的女人及静物是他最喜欢画的题材。画家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着各种色调之间的关系,寻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艳丽却不浮华,笔触大胆但不狂野,野兽派时代的强烈原色画面,逐渐变成静谧和谐的画面,既蕴含睿智与诗意,又赏心悦目。马蒂斯由此获得“颜色与线条游戏家”的美誉。

20年代后,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他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方面的造诣同样展示出过人的才赋。30年代,他的艺术达到巅峰,他被同行推为本世纪最负盛名的美术巨匠。

为人谦虚、儒雅的马蒂斯,对人生的荣华富贵和画坛的名利都毫无野心,性格也与同时期画坛另一巨人毕加索迥然不同。二战期间,他俩都参加了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加入法国***,在政治上参加过进步活动,但马蒂斯在其艺术中并未有任何体现,没有把绘画作为一种武器。他笃信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美是赐给人快感”的理论,并在自传中这样阐述个人的毕生追求:“我所企望的艺术是一种平衡、纯粹与宁静的艺术,我避免触及令人苦恼或窒息的题材,艺术作品要像安乐椅一样,使人的心情获得安宁与慰藉。”

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剪纸艺术的创作,或卧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专心致志地从预先涂好颜色的纸张中剪出各种形象,作品依然充满大胆、完美和开朗乐观的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野兽派时代他对形式美的热恋与执著。1907年野兽派经历了一场危机,面对伙伴们一个个背弃野兽派宗旨而去,马蒂斯反而坚定信念,并在尔后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恪守不渝,成为唯一终生保持野兽派画风的人。

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逝世于长年居住的尼斯,享年85岁。

1奥古斯特·罗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简介

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生平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艺术术论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罗丹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恶是枯干。 ——罗丹

《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将二百余幅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这里只对该书作简要介绍,阿文建议你去买一本,因为可以放在床头慢慢的看,还可以闻到书香。里面有很多精美,书页的纸质也很好。另外,为了不损坏原书,阿文舍不得扫描,因为扫描的时候要把书压平,很容易把书弄坏……

《罗丹艺术论》法国·葛塞尔著 傅雷译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及各种变异风格,都能在其作品中展现并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毕加索最终成为立体主义画派的开拓者。

生平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艺术活动年表

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

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东主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前愉快,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一子。这段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在大奥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工作。

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绘画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儿子克洛德于1947年出生,1949年再诞下女儿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示这种简单家庭生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而的西班牙人》。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1950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女人》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大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9年之前他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对于许多80后来说,香港**除了是时代的烙印之外,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下面,本主编将为您总结出那些戳中泪点或笑点、影响80后的**,相信总有一部让你回忆过去的种种

10《开心鬼》

风云人物:黄百鸣

叱咤点评:善良友好,搞笑幽默,开心鬼当道。

说起鬼片,大家一定会想到很多恐怖阴森的**情节,而说起让人看了愉快又开心的喜剧鬼片,众多80后一定会想起《开心鬼》系列了。《开心鬼》系列是金牌制作人黄百鸣的当家之作,据说《开心鬼》的创作灵感源于黄百鸣有一次看中学生演出的话剧《朱秀才》,这让他印象尤其深刻,于是便买下了版权,改编成了本片。而他走入自己编写的故事中当上了银屏前的主角,主演了自己编剧的《开心鬼》系列,并且获得了票房佳绩,倒似乎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了。

黄百鸣主演的可爱僵尸鬼有了招牌效应,他亲自操刀的压轴剧本也有了品牌保证,全片洋溢着青春校园气息,喜剧笑料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此一来《开心鬼放暑假》、《开心鬼撞鬼》、《开心鬼上错身》等续集自然是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开心鬼》系列也成为了经久不衰的80年代香港**经典系列喜剧了。

9《警察故事》

风云人物:成龙

叱咤点评:搏命打斗,血性警察,彰显正义本色。

成龙大哥的招牌作品《警察故事》系列当然也榜上有名,虽然影片续集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对香港影坛,成龙本人以及广大80后来说,影响力最大、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警察故事》第一部了。

作为成龙风格的集中体现,《警察故事1》融合了武打、枪战、喜剧、证据等多种元素,可以说是成龙成功夫小子向影坛大哥过度的里程碑作品。当然,林青霞、张曼玉等大牌明星的加盟也同样让我们印象深刻,虽然几位美女在片中的作用类似于007**的邦女郎,但有了鲜花的衬托,影片也有了更多的看点。

武打**重在场面,总是让人联想到剧情上的欠缺,而《警察故事》系列却拥有严谨的结构以及较强的戏剧性,激情四射又张弛有度,让我们大呼过瘾。此外,除了在紧张刺激的动作戏中大胆的加入了幽默元素,成龙大哥的搏命演出也是吸引人眼球的一大亮点。在《警察故事1》的拍摄期间,他亲力亲为甚至受重伤差点瘫痪,都说“爱拼才会赢”,相信也正是这股拼劲儿才让陈家驹这个角色以及整个系列**都焕发出了更耀眼的光彩吧。

8 《赌神》、《赌侠》、《赌圣》

风云人物: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

叱咤点评:身怀绝技,绝世高手,赌场唯我独尊。

都说赌是人类的天性,而作为涉赌极深的导演王晶,他的赌片系列一直被我们奉为经典,从《赌神》、《赌圣》到《赌侠》,再加上其他篇章的一顿乱赌,荧屏上的赌片市场被其占去了大半,而《赌神》则正是这一风潮的开山之作。

可以说,从《赌神》开始,“赌”被戏剧性的做了神化处理,人们常说的赌徒在影片中被赋予了英雄般的形象,就连赌局中的作弊、出千都变成了潇洒优雅的炫目绝技。周润发饰演的赌神散发着强大的王者气场,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势,和失业后稚气童真对比更不失为影片的精彩之处。而到了周星驰挑大梁的《赌圣》,喜剧氛围明显加重,虽然没有延续发哥的霸气,但期间的无厘头搞笑桥段也为影片添加了另类色彩,打出了星爷独具一格的赌圣路数,依然让影片笑傲票房。

随后,刘德华饰演的《赌侠》以及其他赌场好汉们也纷纷献于银屏,剧情上免不了曲曲折折、跌跌撞撞,但最后总能叱咤风云、笑傲赌场,有美女相陪,有金钱相伴,只是影片在为我们缔造一个个赌场神话的同时,也让赌片系列的经典难以再续了。

7《东邪西毒》、《东成西就》

风云人物:众多影帝影后

叱咤点评:正剧未兴,喜剧保底,豪华阵容无可匹敌。

《东邪西毒》被冠以另类武侠经典之作而获得了艺术上的肯定,还有不少人将其评为王家卫的巅峰之作。孤寂的侠客、荒凉的大漠、古朴的色调、晃动的影像,或许它的情节有些云里雾里,但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深究和揣测,或许它的台词有些晦涩难懂,但却给了我们更深刻的顿悟与感触。

再看影片的演员阵容,三个金像影帝、一个金像、金马双料男配、一个金马影后和一个金像、金马双料影后,绝对是无法逾越的豪华阵容了。

而如果说《东邪西毒》是个经典,那么由原班人马打造的《东成西就》就是巅峰经典的经典了,荒诞的造型、荒诞的场景按照荒诞的剧本进行荒诞的演绎,无论是香肠嘴还是螃蟹舞亦或是名曲双飞燕或者“I Love You”,那些颠覆常理的角色、那些耳熟能详的台词、那些广为流传的歌曲,在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挑战着我们的狂笑神经。

正如片头的旁白所述,这是他们年轻时候的一些荒诞事迹,现在看来,这不仅仅是剧中人物的荒唐事,更像是这群大腕们年轻时候的荒唐事,不知我们重温这部**时是否也会想起自己当年的什么疯狂事迹呢?

6《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风云人物:林青霞

叱咤点评:嗜血枭雄,温柔红颜,化作沧海一声笑。

一个人成就了一部系列经典,毫无疑问,提起徐克的《笑傲江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青霞姐姐塑造的东方不败。虽然影片中不乏李连杰、关之琳、李嘉欣之辈的抢眼明星,不少竹林武斗、黑木崖大战之类的叫座武戏,但不得不承认,你的目光定会无时不刻的追随着那个一身红衫的绝美之人。

嗜血枭雄的魔性,温柔红颜的人性,她的自信自负,她的自怜自爱都让这个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我们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同时也让同一年上映的续篇《东方不败之东山再起》有了票房保证。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鸿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这首《江湖行》似乎涵盖了整部**的基调,让人心生惆怅,而到了影片结尾,东方不败坠崖的那一刻,随着那一抹醉人的轻笑消失在黑木崖下,我们的心怕是要永远的记住这部经典之作了。

5《大话西游》

风云人物:周星驰

叱咤点评:颠覆角色,另类对白,一度掀起“大话”现象。

80后的回忆中,怎能少了星爷的戏份,而说起最让我们深刻的作品还要数《大话西游》了。说来也算传奇,当年《大话西游》的票房甚至可以说是不尽人意,然而在**惨淡收场后,在各大高校传播之际,它开始戏剧化的大热了,而掀起这一热潮的主力军自然是被称为“新兴人类”的80后了。

或许当时有很多人不接受这种看似癫狂的闹剧,但无论是《月光宝盒》还是《大圣娶亲》,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令人惊喜的亮点,这里有唠唠叨叨的贫嘴唐僧,有惊为天人的紫霞仙子,有让人抓狂的名曲《Only you》,还有无数段被广为追捧的经典台词。另类的思维、怪异的对白,还有永不过时的对爱情的追求以及对固有规则的反抗,这些都充分迎合了我们渴望新事物的心理。

或许当时我们更看重它的诙谐搞笑,但随着成长再去回顾,我们似乎能在谈笑间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比如感情、比如命运。看完影片之后,曾经的我们笑的开怀尽兴,而多年后的我们,可能脸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了泪水,或许是成长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感触,抑或是在祭奠那些已经逝去的种种美好吧。

4《倩女幽魂》

风云人物:张国荣、王祖贤

叱咤点评:重情女鬼,痴情书生,阴阳相隔终不悔。

**世界不乏人鬼恋的题材,而王祖贤和张国荣版本的《倩女幽魂》以及续篇《倩女幽魂之人间道》无疑是笑傲同类影片的佼佼者。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虽然是耳熟能详的聊斋故事,但徐克却让影片呈现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当然震撼人心不仅是凄美的剧情、不仅是鬼魅的基调氛围和紧张的鬼神武斗,那一人一鬼之间刻骨铭心的羁绊更是让我们百感交集。

王祖贤,那张淡出银幕却又不曾被我们遗忘的容颜,肤如凝脂、妩媚惊艳;张国荣,那个离开人世却依然时常让我们想念的身影,善良钟情、俊秀绝代;在你未定神的霎那,两人早已夺走了你的魂魄,在《倩女幽魂3道道道》中,万人迷梁朝伟挑起了大梁,虽然无论是演技还是种种都无可挑剔,但或许是受了先入为主的影响,遗憾其没能延续第一部和第二部的辉煌。

忘不了,纱帐低垂的水榭楼台,琴声悠扬,重情女鬼,痴情书生,人鬼邂逅,不予风流。虽然有情人终没能成眷属,这结局免不了让我们惆怅叹息,但也恰恰因为这份残缺的完美使得小倩那白衣飘飞的空灵形象和宁采臣那一往情深的专注眼眸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永远定格的画面。

3《古惑仔》

风云人物:郑伊健、陈小春

叱咤点评:血雨腥风,风起云涌,江湖义气自难忘。

《古惑仔》恐怕是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疼的系列影片了,几乎所有的80后们都接受过它的洗礼,而它对于80后尤其是对于当时正值热血年华的男生来说可绝不仅是黑帮**这么简单,或许《古惑仔》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以血肉之躯厮杀于现代街市,以平凡人的故事来寄托黑帮少年成长史的传奇。而郑伊健和陈小春两位主演,他们强硬的气势和拿捏到位的痞气,让“浩南”和“山鸡”这两个角色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燃烧的江湖情义,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果敢,虽然影片中弥漫着现实的血腥味,但同时也散发着青涩年少的无畏气息。从开篇的《人在江湖》到完结篇《胜者为王》,在加上情节并不相连的各种番外篇,《古惑仔》系列壮大到十三部,也足以见证它的风靡程度。

褪去黑道背景的外壳,我们看到是主人公白手起家,从小人物成长为巨人的奋斗历程,相信也正因为影片中充斥着这种激励年轻人的力量才会受到众多80后的追捧吧。

2《英雄本色》

风云人物:周润发

叱咤点评:墨镜风衣,玩世不恭,疯狂只为小马哥。

如果说《古惑仔》系列描述的黑帮江湖免不了青涩无畏的标签,那么《英雄本色》所塑造的则是成熟男人世界里的黑道传说了。1986年的这部《英雄本色》不仅以近3500万的票房打破了香港票房记录,为续集热映奠定了基础,并且还开创了英雄片的热潮,让一个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酷哥成为了我们崇拜的偶像,没错,他就是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的小马哥!

黑墨镜、黑风衣,手中握着双枪散发着冰冷肃杀的凉意,可谓是风靡万千懵懂少女、威慑千万热血少年,不仅是外形上的冲击力,发哥演绎出的英雄豪气更是让我们心动不已。即使虎落平阳、浑沌不济,小马哥却依然是那个英气逼人、永不言弃的小马哥。“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当他对狄龙饰演的大哥子豪吼出这句呐喊时,我似乎看到了小马哥内心最深处的动容。

不得不说,狄龙和张国荣在影片中虽然位居主角前两位,演技更是可圈可点,当风头却被小马哥抢去了大半。一直被模范,从未被超越,英雄迟暮虽令人感慨,但我们心中的英雄梦却不会褪色,小马哥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小马哥!

1《黄飞鸿》

风云人物:李连杰

叱咤点评:功夫在身,正气凛然,铁血男儿当自强。

黄飞鸿,这个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代武学宗师,一直是**界乐于挑战的热门人物,虽然先后有数人塑造过这个角色,但毫无疑问还是李连杰版本的《黄飞鸿》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纵观《黄飞鸿》系列**,还要数《壮志凌云》、《男儿当自强》和《狮王争霸》这三部最受好评了,李连杰演绎的黄飞鸿孑然正气而略带天真,厚重沉稳却又时而羞涩,一招一式中彰显着潇洒英气,举手投足间流露着王者风范,很有智者不语、勇者无畏的风采。

搭配美女关之琳饰演的十三姨,中西色彩的烂漫碰撞为影片添加了动人的感情色彩。既然主角是武学奇葩,那么片中精彩的打斗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在鬼才导演徐克的镜头下影片不负众望的给了我们关于侠士最直接、最炽烈也是最纯粹的记忆。

“傲气面对万层浪,热血像那红日光”,高歌一曲《男儿当自强》向我们曾经的热血成长史聊表回忆,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让海天为我聚能量,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男儿当自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lianai/11791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6
下一篇2023-12-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