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段三四都描写了夏日月夜的景色,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吗

选段三四都描写了夏日月夜的景色,所表达的情感相同吗,第1张

不一样。《宿建德江》是一首描写秋江暮色的诗。作者写“烟雾弥漫的沙洲”“快要落山的太阳”“江边的树”“江上的明月”等景色,透出诗人淡淡的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1描写西湖夜景的诗句有哪些

1、《西湖留别》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2、《杭州回舫》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题磻溪垂钓图》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4、《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唐刘禹锡

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西湖留别》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释义: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对西湖充满了感情,写下了许多关于西湖的诗篇,都是赞美西湖的美景,表达对西湖的留恋之情。

2、

《杭州回舫》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释义:自从告别了钱塘水之后(这里说的钱塘水是指西湖,因为那时候人们还没命名此湖为西湖,是白居易写了这首诗之后,后人才把它命名为西湖的),(我)很少喝酒和吟诗,(我)要把这种情意在小船归去的时候让西湖的风和月知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形容西湖夜景的诗句有哪些

1、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2、暮舣金龟潭,追随今夕凉。波纹挟月影,摇荡舞船窗。

夜久四山高,松桂黯以苍。长烟界岩腹,浮空余剑鋩。

棹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我亦醉梦惊,解缨濯沧浪。——宋范成大《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

3、清歌曲曲酒巡巡,一举金蕉五十分。

山影与天都在水,风光为月不留云。

节回路口千门待,乐过湖心四岸闻。

莫笑闲官奉欢席,自来蒿艾近兰薰。——宋张先《九月望日同君谟侍郎泛西湖夜饮》

4、疏雨洗空翠,来看湖上山。断桥芳柳外,小艇白鸥间。

月在美人远,春忙流水闲。西陵犹唤酒,灯影出花关。——明吴鼎芳《西湖夜泛》

5、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宋陈起《夜过西湖》

3描写西湖夜景诗句

夜泛西湖五绝

苏轼

其一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其二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其三

苍龙已没牛斗横⑵,东方芒角升长。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唯有菰蒲声。

其四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其五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4描写“夜游西湖”的诗句有哪些

1、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宋代 欧阳修

译文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那风清月白的夜晚更是迷人,湖面好似一片白玉铺成的田野,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啊!

2、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 欧阳修

译文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3、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宋代 欧阳修

译文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4、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唐代 白居易

译文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佛经讲解划船回去。因为卢橘饱含雨水,所以其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湖上的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 望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去,倒映在夕阳下。回到对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5、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西湖杂咏·春》元代 薛昂夫

译文远山一片青翠,湖面就如白娟般光洁,每走一步都都如同一幅山水画。去寻访林逋的梅花仙鹤,再去苏堤游玩。把西湖美景都游个遍。明月高高升起天色已晚,回路还远也都不去管它。向前行水和船儿啊不要转头,对着如此美景,酒可不要斟浅了。

5赞美“西湖夜景”的诗句有哪些

夜泛西湖五绝作者:苏轼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夜泛西湖五绝》注释⑴西湖:指杭州西湖。

⑵苍龙: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牛斗:指北方七宿中的牛宿和斗宿(其他五宿为女、虚、危、室、壁)。

⑶长庚:即金星,早晨出现于东方的金星,又叫启明星。《夜泛西湖五绝》赏析这组诗是作者应邀陪同朝廷监察要员携妓夜游同宿湖上时所作。

第一首的隐喻之迹非常明显,“新月”之“未安”,实为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继续“吐艳”?而“半璧”实为“破璧”之隐语,这两个所谓“游人”三更时候还要看“半璧吐艳”,意在何为,不言自明。

第二首诗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充满对人生之谜的怅惘。诗人被“欲落未落”的月景所倾倒,但是,却不能忘怀尘世,想到变幻莫测的“明朝人事”,诗人痴迷怅惘,直至天明。

对社会、人生深沉的思考,哲理性的思辨,尽在不言之中了。诗人以哲人的目光审视大自然,于是,日月星辰、山河草木就无不具有了深刻的哲学内容。

当它们被作为意象摄入诗中,也就含有了永久的哲理:我是谁?世界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第三首写深夜西湖渔人盗鱼。王十朋《分类东坡先生诗集注》引:“苍龙,角、亢之宿,夜半而没。”

因此,“苍龙已没”表明夜已深。曹植《善哉行》说:“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阑干,横斜貌。刘方平《月夜》诗:“更深月色半入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可见“牛斗横”亦写“更深”。长庚星有芒,李渷《酬词》:“长庚冷有芒,文曲淡无气。”

故长庚升指天将明。一二句都是通过星宿的升没来写夜已深,天将晓。

三四句写渔人赶在未晓之前盗鱼。“船过惟有菰蒲声”是以有衬无,一个“唯”字,说明除船穿行于菰蒲之中发出的声响外,已没有任何声音,进一步写出了夜深人静。

苏轼自注说:“湖上禁渔,皆盗钓者也。”苏轼作为杭州通判,地方上的副长官,夜泛西湖,碰上渔人“盗钓”,违反“禁渔”规定,却不予过问,这是因为他本来就反对官府与民争利。

这组诗主要是写夜泛西湖所见之景,但这后两句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渔人”同官府的矛盾。第四首的前两句写船过菰蒲:菰蒲无边,湖水茫茫,荷花夜开,清香扑鼻。

月夜泛舟于这样的荷花丛中,更加令人陶醉。周密《癸辛杂识》载:“西湖四圣观前有一灯浮水上,其色青红,自施食亭南至西冷桥复回。

风雨中光愈盛,月明则稍淡。雷电之时,则与电光争闪烁。”

诗中的“渐见灯明出远寺”即写此,“渐”、“出”二字,正暗示了船在行进中。以上所写都是月下湖光景色。

“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组诗中的后文写月落之后的湖光景色。此诗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内容是极不明的,确诗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这一充满理趣的现象,提供了可供读者深掘的哲理境界。

第五首描写月落之后的湖光,给人以变幻多端、神秘莫测之感,《岭南异物志》说:“海中遇阴晦,波如然火满海,以物击之,迸散如星火,有月即不复见。”这是说海波似火。

江波也有类似景色:“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苏轼《游金山寺》)这几句几乎可作这一首的注脚,说明湖光也是如此。

第一句“非鬼亦非仙”,是总写湖光的奇异;第二句是写“月黑”之后,风平浪静之时,湖光清晰可见;第三句写随着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动,然后跟着进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说船来到寺庙之下,却根本看不见刚才仿佛“两两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组诗中每首之间,作者采用了蝉联格(这种诗格始创于曹植《赠白马王彪》),每首的结尾都是下一首的开头,而又略具变化:二、四首的开头是一、三首结尾的五、六两字;第三首的开头四字是第二首中结句的第三至第六四个字,但变“西没”为“已没”;第五首的开头二字是第四首的结尾二字。

这样,既珠联璧合,又错落有致,读起来轻快跳荡。在风格上,这首一组诗与苏轼其他描写西湖的诗篇如《有美堂暴雨》《望湖楼醉书》很不同。

那些诗以气势磅礴胜,而这一组诗却给人以清新、雅淡、恬静的美感。

6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7描写西湖景色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8苏轼 西湖 夜景诗

苏轼的描写“西湖”的夜景诗有

1《夜泛西湖五绝其一》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2《夜泛西湖五绝其二》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

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3《夜泛西湖五绝其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4《夜泛西湖五绝其四》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

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5《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欢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露松桧香。

抚景方晼晚,怀人重凄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材亦珪璋。

此会不可再,此叹不可忘。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喜欢这个世界,也喜欢对方。

这句话常见于情话或告白中,表达对另一方的喜爱和情感。落日余晖、暮色将至是一种寓意,意味着时间的逝去和珍惜当下。作者表达了对这个世界的喜欢,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同时也喜欢对方,说明他在情感上已经投入了很多感情,希望和对方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如果你也想表达对某人的喜欢,可以试着用类似的句式,表达你对生活和对方的热爱之情。

当你向对方表达情感时,可以采用真诚、直接和简洁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和情感。同时也要注意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不要强迫对方接受你的感情。

总之,这句话是一种浪漫的表达方式,可以传递出作者对生活和对方的喜爱和情感。如果你也想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试着用类似的方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情感和诚意。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听了韩红、谭维维在我歌上的几首民族歌曲,更喜欢谭的演绎,并且由路人转粉。

  乌兰巴托之夜。藏歌手法唱蒙歌,乐队的呼麦和长调,再加上马头琴,民族味儿十足又有点宗教意味的空灵和神圣。

  要煽情,民族元素的加入让意境更加悠远;正如楼上所说的穿过风穿过云穿过一切回来的这种感觉;

  唱民族,对父亲的怀念又有了情感的升华。

  总体而言,就是意境+感情。所以虽然谭维维也跟以前一样飙高音了,而且后面的编曲也加了摇滚,但却让人感到沉静,能够把心沉静下来地去感受。

  最后综合的感觉就是:共鸣。很强烈的共鸣。

  往日时光。这首歌的感情不会像乌兰巴托这样让人沉浸得很深,因为“往日时光”这个命题往往是有过一定岁月的人所能感悟到的,而这种感悟不会有太深的情感,反而就像这首歌的旋律这样平淡但又有点回首的苍凉。感觉适合静静地听不大适合现场表演演唱。

  但谭维维加入了苏联音乐的改编和美声唱法。美声歌唱是一种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刚柔兼备但以柔为主。这首平淡的往日时光加入美声显得很有歌剧感觉,而且使得高潮部分跌宕磅礴但还是很柔美。给我的感觉是,回忆起往日时光就像在看歌剧。

  韩红的莫尼山。韩大大的唱功确实很厉害,但是这首歌听下来,只有高亢的感觉,而少了悠远和沉静。

  这首歌原唱是额尔古纳乐队,可以去听一下,原作更加悠远,好像能看到蒙古草原和高山的苍凉。

  这支乐队也唱了很有名的《鸿雁》,也很好听。

  最后想了下,为啥觉得谭维维的几次表演很赞。

  去年从内蒙古旅游回来,听了一些内蒙乐队的歌曲。但是虽然歌手演唱的时候感情饱满,但还是难以与我们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们很难理解到他们对家乡的土地、高山、草原的情感。

  情感共鸣,我觉得前提是“情感交集”。大多数人的情感是小气的,基于个体的。情情爱爱的大众情歌很多人愿意传颂;透着一些人生哲理的歌曲也一般容易被喜好;再深远一些的民族本土文化、或者含着一些晦涩难懂的哲学意味、或者空灵又神圣的信仰,不要说很难流传,就连安静地聆听产生共鸣也许都很难。

  谭维维在我歌上的几次改编(实际上在她的专辑里已经有了),技术上各类音乐类型的融合,把民族歌曲唱出新味道;而情感上,以民族乐表达个体情感(比如往日时光所表达的怀念、乌兰巴托表达的对已逝父亲的感情),更易于大众产生情感上的交集与共鸣。

  更重要的是,几种改编效果的尝试,都体现了她音乐知识的涵养、以及对音乐的思考和态度。The One唱的情歌,虽然技巧和感情上都很赞,但我想他是大众情歌的舞台竞技版,大家同样将记得听海张惠妹版,听海张学友版,都给出很高的评价。可是康定情歌摇滚版、往日时光苏联美声版、乌兰巴托藏歌演绎,在音乐竞技舞台上,把民族音乐唱出强烈情感共鸣的,却是谭维维。

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有说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对此有一段非常准确的评价说:“《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这段话指出了《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 

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涉江采芙蓉》《去者日以疏》;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凛凛岁云暮》、《客从远方来》和《迢迢牵牛星》;  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回车驾言迈》《明月皎夜光》。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因而,这些诗歌能够永久地感动人,千古常新。同时,它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士子的社会境遇、精神生活与人格气质,并由此透视出汉末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有相当重要的认识意义。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们有感而发,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中就这样概括《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意味无穷。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 2、质朴自然。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3、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4、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此外,《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在中国诗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超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不是

西川(1963-),原名刘军,1963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知识分子写作诗群代表诗人之一。

西川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曾在新华社工作多年,现在中央美院任教。出版的诗集有《隐秘的汇合》(1997)、《虚构的家谱》(1997)、《西川诗选》(1997)、《大意如此》(1997)等。曾译介庞德、叶芝、博尔赫斯等人的著述。曾获《十月》文学奖(1988)、《上海文学》奖(1992)、《人民文学》奖(1994)、现代汉诗奖(1994)等,被录入英国剑桥《杰出成就名人录》。

所做诗为:夕光中的蝙蝠 寻找海洋 十二只天鹅

暮色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上帝的村庄

把羊群赶下大海 月光十四行 秋天十四行

大雪十四行 风(之一) 云(之一)

光 往世书 黑暗

黎明 母亲时代的洪水 虚构的家谱

停电 重读博尔赫斯诗歌 我的手迎着风

炼金术士之歌 杜甫 午夜的钢琴曲

一个人老了 她跟着我无意识的脚步低语 生活的另一面

广场上的落日 眺望 黑

体验 起风 挽歌

厄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81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