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对你影响力最大的十本书是什么?

迄今为止,对你影响力最大的十本书是什么?,第1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人生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10本书分别是:

第一本,《活着》作者:余华

这是一本非常现实的书,讲述了福贵艰苦的一生,人为了什么而活着,总是在你满怀希望时当头棒喝,但终究要为了活着而活着。

第二本,《平凡的世界》三部曲 作者:路遥

这是一本读完后,会让人感悟良多的作品,里面刻画的人物都是非常真实的,让读者看到了中国社会非常现实的一面。

第三本,《边城》 作者:沈从文

这是一篇字数不多的书籍,但里面的很多事情都讲得特别真实,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全都很快,但现在的爱情还是爱情吗?

第四本,《追风筝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读完整本书后,久久无法平静,里面的故事很简单,但读来却让人无奈,需要学会正确认知自己,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第五本,《云边有个小卖部》 作者:张嘉佳

张嘉佳的文笔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情感上,这本书就是情感细腻的代表作:

希望和悲伤,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缕光;

那么热的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伤烫出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

第六本,《天堂旅行团》 作者:张嘉佳

这是一本自我救赎的小说,希望每个人在孤独绝望的时候,都能有一束月光温暖:

以后天黑心伤,就问那天借一点月光;遇见你,就像跋山涉水遇见一轮月亮。

第七本,《人性的弱点》 作者戴尔·卡耐基

这是一本非常强大的书籍,主要是从人性本质的角度出发,一步步指引人们去挖掘出潜藏在身上的弱点,先是充分认知然后对其不断改变,最终形成全新的人生。

第八本,《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这是一本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以白鹿村为缩影的农村纷争小说,通过农村里的人物纷争,呈现出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变化。

第九本,《茶馆》 作者:老舍

用一座小小的茶馆,引进各种形形色色人物的出场,暗示了那个时代的腐败和人民群众的困难生活。

第十本,《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罗伯特·清崎

让人们了解富人和穷人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只会为了钱而工作,而富人则是让钱为自己工作。

总的来说,要想改变迷茫的人生,无知的思想,那就要学会多读书,尤其是那些能够让你感悟良多的书。

文/张小木

前言:

对这个世界绝望是轻而易举的,对这个世界挚爱是举步维艰的。你要学会前进,人群川流不息,在身边像晃动的景片,你怀揣着自己的颜色,往一心想要到的地方。沿途换了夜晚,换了城市,换了路标。你跌跌撞撞,做挚爱这个世界的人。——张嘉佳

前面的那段话,是在小北姐姐的一路向北的栏目听过的。其实,在听小北姐姐的节目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张嘉佳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关注他的微博,也没有完整地看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书。知道张嘉佳是因为《非诚勿扰》这档相亲节目,记得他是御聘的情感嘉宾,大叔的长相,飘逸的稍微比普通男生长一点的头发。不像是波叔那种让我想要嫁的那种大叔类型。后来小北姐姐陆陆续续分享了一些张嘉佳写的睡前故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系列,讲了惠子的故事,管春的故事,……有些故事,我反反复复听了好多次,现在也依旧在听。后来,张嘉佳写的故事还是透过小北姐姐的声音在我耳朵里徘徊,陪我度过无数个开心或者忧伤的时间段和很多个数不清的夜晚,从来没有刻意去百度张嘉佳这个人,包括关注他的微博也是看完他的**之后才去关注的。

是的,我去看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好久以前都听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要被改编成**,兴许是最近几年各种网络红小说和各种鸡汤被陆续搬上大银幕,只有零星的几部没有被太多人诟病,其余的都烂成了渣,分分钟让原著党切腹自尽的节奏。我这次没有抱着多大的期待去看这部**,因为是上映第二天去看的,所以看了一些影评,褒贬不一的都有,有说哭的稀里哗啦的,有说just so so的。在**开始放映之前,我告诉我自己,我应该不会哭的,就算想哭,也要忍住(突然觉得自己像是有病,想哭就哭呗。)

于是,开场觉得**平淡无奇,依旧是搞笑的邓超。但是,当邓超很用心的在电台录音房里认真的录节目的时候,我心底对他的赞许多了几分。那样的声线必定是经过刻苦训练一番才会有的。因为他自带的逗逼属性有点让我难以融入剧情,包括小岳岳,也是出演喜剧的不二人选,还有就是杨洋,他扮演的茅十八,从衣着来看是宅男的标配,但是丝毫感受不到那种“死宅”的气质,可能是他之前给我的映象就是一板一眼,有洁癖,注重姿态的“傲娇霸道总裁形象”。在**里也能明显看出来,就是他跟荔枝在一起后,荔枝叫他起床的时候,完全就跟“肖奈”是一个版型(还请杨洋的粉丝原谅我的较真)。

我之前不是说了吗,我告诉自己我可能不会哭,就算哭,也要忍住的吗。但后来,不知道是最近受的打击太多,泪点变低的缘故还是因为真的被戳中心灵柔软的地方,总之,我哭了,而且,哭了两次,都是因为那个像极了“肖奈”的“茅十八”。对了,还有一次,心里很感动,就是邓超哼唱“蓝莲花”的时候。的确,不得不承认,张嘉佳的文字不仅温暖而且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当许巍的那首《蓝莲花》蓦然响起,陈末毅然开着自己的新车撞向小容被扣的车子,准备抵押房子赔给她钱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发觉,邓超不止能够搞笑,还能煽情,我想这就是演技。而有一种感动,是笑着笑着就哭了。

洋洋死的那一刻,我的眼泪还是不可抑制的流了下来,我告诉自己不许哭,要坚强,但我还是听见**院里也都有细细碎碎的哭声,虽然人不多。**结束以后,开灯的那一刹那,我发现,领座的一对情侣,那男的也红了眼眶。

第二次还是洋洋让我湿了眼眶。就是陈末开着车,又到了稻城,导航仪里茅十八给荔枝留下的那段话“荔枝,你又来稻城了吗?这里定位是冲古寺,我向你求婚的地方,抵达这个目的地呢,我就会对你说:‘因为是最蓝的天!所以,你是天使,荔枝,我在想,等你听到这段话的时候,是我们的结婚一周年呢?还是带着小宝宝自驾游呢?我站在那一天的天空下,和今天的自己一起告诉你那个秘密吧,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荔枝,我爱你……’”接着所有的电器都亮了,发出“荔枝我爱你,我永远爱你”的表白。茅十八真的把自己一辈子的智商都用在了谈恋爱上。

**的最后,镜头转到稻城那个雪山脚下的场景,有陈末的背影,还是那一段话“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田野到书房,一切都没有关系,只要最后是你,就好。”幺鸡在这段话结束以后,不负众望的出现在了荧幕的一角,陈末说“一个人,终将拥有另一个人,对你点点头,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然后陈末和幺鸡相视而笑,一切相遇相知相爱尽在不言中。

**里还有一个莫名戳中我的地方就是当荔枝追到茅十八之后,一本正经的问他问题。

荔枝:第一个问题,高考的时候为什么受处分?

茅十八:作弊。

荔枝:那,为什么不想工作啊?

茅十八:我有我哥,我哥收留我,我可以混吃混喝。我要开发自己的软件。

荔枝:下一个问题,你谈过几次恋爱啊?

茅十八:如果拉手算谈恋爱的话,我有三次;如果做爱才算谈恋爱的话,我只有一次。你呢,几次啊?

荔枝:一次,差点就结婚了。我们约好在民政局门口见面,结果那天我从早晨等到下班,他都没来。

然后镜头就切换到荔枝在民政局门口等了一天的场景,我突然间想起小北姐姐讲的《总有一个人会爱你》里面,末等生惠子的故事,我觉得,荔枝那个时候就是惠子,但故事里,惠子最终等来了韩牛;**里,最后很爱很爱荔枝的茅十八却牺牲了。这让我觉得遗憾,但生活就是这样,明明心怀遗憾,却要让自己装得别来无恙。

这部**除了这些,第一次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美丽,是那样妙不可言。两江交汇出的金碧辉煌,江水倒影出的五彩霓虹,还有万家灯火衬托出来的灯红酒绿,以及那如行云流水般穿梭在城市深处的轻轨地铁汇成的绝美的山城,我想那所有散落在那迷人夜景下的每一盏灯火都有属于它自己美丽温暖又动人的故事。重庆,真的,非去不可。

后记: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这世界是你的遗嘱,而我是唯一的遗物。 ——张嘉佳

张嘉佳写的 从你全世界路过 里面的故事是真的吗?还是自己编的?

小说大都是虚构的吧,自传才是自己的真实故事。

张嘉佳摆渡人的故事是真实存在吗

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书里的一个片段

张嘉佳写的书管春和毛毛是真实故事吗

只是原型,取材与什么的,故事内容吗大部分需构。也就是两人分手,然后吗也就没有然后了。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姐姐的故事 求解释

好像看懂了

张嘉佳的人物经历

1980年,张嘉佳出生于江苏南通。1999年,张嘉佳考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上大一时,他就身兼四大学生社团的创始人,并自导自演了多场学生话剧,发表了近百万字的文章。从大二开始,他就在南京、上海、北京的一些电视栏目里做 工作,担任过杂志主笔、电视编导、专栏作家等等,并在《超级震撼》节目组工作过 。2003年大学毕业后,张嘉佳作为电视编导,参与了南京电视台《震撼星登场》、江苏电视台《欢乐伊甸园》等多档节目的制作。2005年,张嘉佳出版个人第一部长篇小说《几乎成了英雄》,这部作品是张嘉佳以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蓝本创作的一部跨越时限与空间的奇幻小说,首印销量达到10万册 。2007年,张嘉佳在网络上发表小说《小夫妻天天恶战》,用实录的手法描写了一对夫妻的吵架情景,《小夫妻天天恶战》 在BBS连载后,第一天点击3万,第二天20万,第三天50万,第四天78万,第五天94万,第六天108万。全网点击破8000万。2010年,出版小说《情人书》 。2011年,张嘉佳首次担任**编剧,凭借《刀见笑》获得第48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2013年年7月起,张嘉佳在微博上发表33篇睡前小故事,这个系列的微博被转发超200万次,超4亿人次阅读;同年11月,这些故事结集成书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出版;在书中张嘉佳讲述了33个平凡人的生活情感故事,书籍上市后连续两周位居当当网、亚马逊网和京东网的图书总榜冠军位置,上架6个月销售就超过200万册 ,至今总销量超400万册。全国巡回16城19场签售,签出16万余本图书 。 2014年3月,张嘉佳的作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入选“第五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类十大好书” ;6月,在北京举办“《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畅销200万册庆功酒会” ;7月21日,张嘉佳的作品《让我留在你身边》正式预售,预售当天在亚马逊图书榜单上排名第一位,该书以金毛狗子梅茜的口吻,讲述狗子眼中的人间,收录了37个从梅茜角度创作的故事 ;12月11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获得亚马逊年度图书总榜第一、kindle年度电子书收费榜第一,京东年度青春小说榜第一,张嘉佳获得亚马逊年度畅销书黑马作家排行榜第一。 12月21日,张嘉佳荣登第九届作家榜榜首。 2015年1月,张嘉佳出席**《摆渡人》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这部根据张嘉佳小说改编的**由王家卫监制、梁朝伟主演,张嘉佳担任该片的编剧和导演 。同时,光线传媒发布消息,由张嘉佳编剧监制、张一白导演的同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提上日程,预计2015年年底上映 ;同月7日张嘉佳获得2014中国书业年度畅销书&年度作者 ;1月10日在深圳获得金蔷薇奖“年度最佳作家“ ;1月28日,因新晋导演身份,获得网易年度“跨界创作奖” ;3月11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繁体版上市,在台湾各大图书榜单位列第一 ;4月3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获得2014年度中国好书 ;4月11日,《让我留在你身边》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 。

张嘉佳有没有姐姐。。。。。。。。。。

居访谈所说,他是没有亲姐姐的,不过他写的那篇关于姐姐的文章确是有其原型。我也很喜欢张嘉佳。现在他的狗都写书了,可以去看下。梅茜,留在你身边。

张嘉佳睡前故事好看么

1999年张嘉佳刚刚踏进南大校园,就已是风云人物——他身兼四大学生社团的创始人,自导自演了好多场学生话剧,发表了近百万字的文章。他的小说、剧本和他主演的话剧带给浦口校区强大的文学气息,浦园几乎达到一个“文艺复兴”的小 ,也使张嘉佳有着“南大第一才子”之称。从大二开始,张嘉佳就一直在南京、上海、北京的各个电视栏目晃荡著,曾任杂志主笔、电视编导、专栏作家,在红极一时的《超级震撼》工作过。

毕业后,张嘉佳又作为电视编导 ,参与了南京电视台《震撼星登场》、江苏电视台《欢乐伊甸园》等多档节目的制作。

张嘉佳曾被评为西祠胡同“十大人气写手”之一,2005年出版个人第一部长篇小说《几乎成了英雄》,首印便达到10万册。[1-2]

张嘉佳于2013年开始在微博上发“睡前故事”,故事里有痴情的管春、痴情的骆驼、痴情的毛毛、痴情的胡言、痴情的么鸡,“睡前故事”系列微博一度被转发六位数次,广受追捧。在”睡前故事“系列完结后,据张嘉佳本人透露:“准备开始写一个‘深夜食堂’的系列,主要讲美食和人的故事”。[3]

自2014年3月2日,做客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当嘉宾。

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挺好看的

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篇故事中,段落中的文字是不是经常重复

对的,每一篇中他都喜欢把故事的后期的一些内容提到前面,让读者产生一些疑问和好奇。

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个姐姐你真 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关于男女的问题,很小的时候,我问过姐姐。

我:“姐姐,什么叫 ”

姐姐:“……热情奔放,活泼开朗。“

我:”姐姐你真 。“

”啪“我的左脸被抽肿。

我:”姐姐,什么叫 “

姐姐:“……就是谦恭有礼,勤劳节约。”

我:“姐姐你真 。”

“啪”我的右脸被抽肿。

我:“姐姐,什么叫爱情”

姐姐:“……爱情就是 加 。”

我:“姐姐你一点儿也不爱情。”

过了半天,姐姐“嗯”了一声。

过了十年,我才明白,为什么泪水突然在她的眼框里打转。

----------------------------------------------------------------------------

我估摸著应该是说姐姐太矜持了,太好女孩了,所以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

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那本书里的故事是真的假的 5分

看完了就忘了,读的时候感觉还行,但读的时候感觉有些地方不合理,编造的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由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爱情片,由张一白执导,邓超领衔主演,白百何特约出演,杨洋、张天爱、岳云鹏、杜鹃、柳岩领衔主演。

该片改编自张嘉佳同名小说,讲述了DJ陈末和一群朋友的都市情感故事。该片于2016年9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剧情简介:

陈末(邓超饰)被称为全城最贱,每天和王牌DJ小容(杜鹃饰)针锋相对,谁也不知道他们的仇恨从何而来。陈末的两个兄弟,分别是全城最傻的猪头(岳云鹏饰),全城最纯的茅十八(杨洋饰),三人每天横冲直撞,以为可以自在生活,结果都面临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陈末相遇了最神秘的幺鸡(张天爱饰),猪头打造了最惨烈的婚礼,茅十八经历了最悲伤的别离,这群人的生活一点点崩塌,往事一点点揭开。梦想,爱情,友情都离陈末远去。一个失去所有的人,已经弄丢自己的路,直到听到来自全世界的一段语音。

文/宝木笑

十年冇回家,

天天都想家家,

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

哪一天能回家。

铫子煨的藕汤,

总是留给我一大碗,

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

等她的外孙伢。

——冯翔•《汉阳门花园》

2016年已经52岁的民谣歌手冯翔写下了一首武汉话的民谣《汉阳门花园》,在没有什么念想的年纪,“翔叔”抱着他的老吉他唱哭了无数人,音乐再次跨越了年龄和文化,直指人心。“家家”在武汉话中的意思是“外婆”,在我们日新月异的土地上,很多事情变起来就像翻书一样快,但很多人仍然是奶奶和外婆一手带大的,更多人最初的成长都铭刻着这两位老人的印记,她们是我们童年永恒的记忆。这记忆以她们为标签,含带着我们那时的一切,故乡的云、儿时的伴、少时的梦、成年的情……有人说越长大越孤单,但明明我们的朋友圈里闪烁着无数红点,有人说越成熟越坚强,但偏偏独自一人时我们连听首歌都会潸然泪下,“翔叔”婉转低回的吉他声里,多少人怅然失神到了云边。

有个叫做云边的小镇,有位叫做王莺莺的阿婆,阿婆带着一个叫做刘十三的男孩儿独自生活,刘十三的母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跑了,刘十三的父亲跑掉的时间更早,外婆和外孙守着一个小卖部相依为命,庭前花开花落,天边云卷云舒,一转眼就是一年,一回身就是一生……这就是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给我们讲述的故事,与其说是故事,倒不如说是一种近乎半自述一般的情怀。在“天青色等烟雨”的江南小镇里,直呼外婆“王莺莺”的刘十三在拼命成长,他的小本子里写着自己的“远大理想”,他要考清华北大,他要到大城市闯一闯,在祖孙两个每天的斗智斗勇中,一个渐渐老去,一个渐渐远去。是的,诚如张嘉佳所说,这本书说到底是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陪伴我们的人,写给我们在故乡生活的外婆。

正因此,外婆王莺莺的人物形象塑造无疑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因为在这位老人身上张嘉佳不仅倾注了自己的个人情感经历,更是以这位老人作为某种符号,指代着我们祖辈一代留给我们心中的那一块柔软之地。而外婆王莺莺的形象又是充满着颠覆性的,开篇外婆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当刘十三颇有些文青范儿地大发感慨:“感觉有人在想我们”的时候,外婆一句:“想有什么用,不给钱就是王八蛋”恰似一桶冰水向东流。这就是王莺莺的性格,相当直接、相当现实、相当犀利、也相当强悍。这对儿外婆和外孙的设定不像一般亲情小说那样充满着化不开的温和,张嘉佳反其道而行之,王莺莺和刘十三一边相依为命,一边却仿似一对儿亲密冤家,无时无刻不在斗嘴斗法,让人忍俊不禁。

从小没见到过父母的刘十三早熟敏感,造就自己一身小布尔乔亚气息,而一个人撑起一个家的王莺莺则坚强干练,打造了一身梁山好汉的彪悍气质。在那个叫做云边的江南小镇,这位满身北方豪迈的外婆,一边拿着笤帚追着外孙满街鼠窜,一边内心里满是温柔地细细关注着外孙的一切。外婆有着年轻时候的伤心往事,有着中年时代的不堪回首,粗粝的生活偏偏孕养在烟雨蒙蒙的江南,她的爱总是埋在心里。

王莺莺和刘十三之间的那些日子,很有些古龙《欢乐英雄》的味道,貌似调侃和混不正经之间却藏着化不开的深情。四年级的刘十三躲到树上,逃避抄起菜刀追赶的外婆,“义正辞严”地说:“王莺莺我告诉你,你必须尊重我的梦想”,发誓要以“离开王莺莺为人生目标”。但谁又能想到,一毛不拔的刘十三真的考上一个三流大学,要离开小镇的时候,他会一边用小刀在小卖部门板上刻“王莺莺小气鬼”,一边偷偷在晚上在外婆枕头底下放下五百块钱,“刚跨出院门的第一步,鼻子一酸,心想王莺莺要活一万年”。而一向对外孙没有啥好脸色、动辄追杀外孙一条街的彪悍老太会彻夜未眠,待到外孙已经出门,“老太太抽着卷烟,看淡青色的天光逐渐明亮,发了很久的呆,擦擦眼泪,开始做一个人的午饭”。

也许,这才是我们现实中的亲情。那不是偶像剧里的你侬我侬,也不是琼瑶剧中的声嘶力竭,一家人只是在无数个平常的日子里鸡毛蒜皮,马勺锅沿,磕磕碰碰,互不对眼,只是内心中最重要和柔软的地方,早已被对方无声地占据。这种风格也延续到了刘十三的爱情上,如果故乡和外婆是一个符号,仿佛《汉阳门花园》指代着我们“十八岁出门远行”前的一切,那么这其中自然也涵盖着我们的情窦初开和初恋苦涩。《云边有个小卖部》有着江南水乡的灵韵,但从人设和故事上讲,却很有些京味小说顽主的味道,那是一种幽默中渗出的浪漫写意,更是一种荒诞中透出的现实冷峻。

在这里,张嘉佳用两个女性人物完成了一种“致青春”般的爱情映射。程霜是重点叙事和正面描写的那一个,而牡丹则更多地被象征化和符号化了。张嘉佳确实善于写青春,他写小学生刘十三青春懵懂,遭遇了暑假来学校“体验生活”的程霜,程霜用姨妈罗老师的话说就是:“我外甥女,重点小学三好学生,吓死你们”。于是,大城市来的程霜进入了刘十三的生命,张嘉佳在江南小镇云边用王朔式的笔调开启了我们共同的心动回忆:

程霜走进教室,“笑吟吟地望着一群土鳖同学”,“大家好,我叫程霜”,她的声音“像冰果的西瓜咔嚓碎了,脆凉脆凉,自大家耳边淌过”,“刘十三稚嫩的心揪了揪,人生第一次感到紧张”,同桌牛大田擦擦口水,大声叫道:“赵……赵雅芝……你快看,她像不像程淮秀”,继而泪花四溅:“你说我还念什么书!娶了她我就是乾隆!”

是啊,当我们第一次意识到男女之别,第一次意识到对方的美丽或英俊,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成为我们第一次暗恋的对象,那是我们将用一生回味的情窦初开。然而,程霜和刘十三的故事更像是张嘉佳对于爱情理想的一种解读,程霜是有绝症的漂亮女孩,假小子性格的她最终征服了刘十三,却无法逆天改命。当骑着自行车载着程霜行走在小镇土路上的刘十三得知了真相,《云边有个小卖部》最为浪漫的文字跃然纸上,不是成年人的滚滚红尘,而是两个小学生第一次在讨论生死:

刘十三没有回应,因为背上一阵湿答答。那么热的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伤烫出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无数个季节的风穿越这条通道,有一只萤火虫在风里飞舞,忽明忽暗。

刘十三停车,嚎啕不止。

程霜也哭着说:“你为什么要哭?”

刘十三说:“我很怕死!”

程霜哭着说:“我也很怕!”

刘十三抽抽搭搭:“我一定请你吃顿特别好的!”

程霜擦擦眼泪:“你人不错,如果我能活下来,就做你女朋友。”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最让我们失神的心跳,其实早已掩埋在了成长的黄土里,之后的人生遇到的只剩下男女关系。这一点在刘十三和牡丹的爱情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准确地说这是刘十三的初恋,但却不一定是爱情,张嘉佳在这段故事中更多是将刘十三置于了一种现实的残酷之中。在大学里刘十三和牡丹算是一对恋人,刘十三对牡丹体贴备至,但牡丹对他却总是敷衍冷漠,最终牡丹一个人转校去了南京。谈到初恋,很多人总爱说初恋的甜蜜和苦涩,也会说到初恋时根本不懂爱情,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初恋时才开始渐渐明白人心的复杂。刘十三和牡丹在车站分开的桥段,应该说是一个标准的备胎被弃用的桥段,让人不由唏嘘不已:

刘十三缩回手,抱着背包:“那你到南京安顿下来,发我地址,我给你寄过去。”

牡丹说:“再说吧。”

刘十三还不甘心:“那个,话费我给你充好了,充了三百,你不要担心流量,尽管跟我视频……”

“我到南京,肯定是要换新号码的。”

“微信号又不用换。”

“捆绑的,换掉比较方便。其实手机卡……已经有朋友帮我买好了,号码我写给你。”

故事的后来,当阅尽千帆的刘十三焦灼半天,第一次去拨那个让他日思夜想的号码,发现那竟然是个空号……而故事的顺接比故事的后来更加残酷,当再次来找刘十三的程霜和刘十三唯一的朋友智哥陪着他连夜打车一百六十公里来到牡丹的学校,在那个雨中的清晨,刘十三看到对自己一直“高冷”的牡丹小鸟依人般地伴着一个早已参加工作的小平头回宿舍……在对峙中,小平头狂妄地嘲笑刘十三:“你开玩笑吧,你算哪门子男朋友,她大一我就认识,每晚都和我睡在一起,你算个什么东西?”

其实,跳出刘十三和牡丹的故事本身,我们会发现《云边有个小卖部》正是从这场所谓初恋开始将情节引向了现实的纵深。外婆王莺莺的云边镇在全书的中部开始被刻意模糊,而刘十三从小向往的水泥森林开始渐露狰狞——人不可能永远活在童年,人总要长大,总要遭遇现实的落差和伤害。而这种落差和伤害又何止爱情,妈妈走了,给刘十三留言要他好好学习,考清华北大,去大城市过幸福生活。刘十三从小就将目标一一列在自己的小本子里,虽然顽皮,但学习特别刻苦,但现实却是“牛大田逃学辍学不学,荒废无度,结果没考上重点高中,刘十三预习补习复习,刻苦顽强,同样没考上高中”。后来,“高考分数下来,刘十三收获了他人生最重要的道理:原来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你有计划、有毅力就能做到的”。

在去高校报道的路上,刘十三翻开泛黄的笔记本,其实他早已渐渐感觉到从初中开始,本子上的计划就逐渐艰难,代表完成的钩钩慢慢不再出现。刘十三在大学里除了照顾牡丹,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读书,却最终只能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反复的补考才勉强拿到学位证。当刘十三在毕业前最后补考的考卷上用正楷横平竖直地写下:“加油!我会顺利通过考试!我会找到工作!拥有未来!”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会鼻子一酸,不由想起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面对大海高喊“努力!奋斗!”的桥段。很多人也许更会自伤身世,想到每天如沙丁鱼罐头般挤在公交地铁里,为了生活不停奔波的自己。

《云边有个小卖部》由此彻底摆脱了青春文的绵软和青脆,并进一步越过职场文的虚浮和矫揉。按照无数鸡汤和干货的理论逻辑,刘十三之所以失败,无非就是两方面的原因,要么是努力得还不够,要么就是方向不对头。刘十三也是一直坚守着这样的逻辑,甚至在被准“古惑仔”们围攻的关键时刻,想到的还是“问问自己,尽力了吗?尽力就没有遗憾。”这样的一个“上进青年”刘十三,毕业后找工作一路碰壁,最终好不容易挤到一家保险公司卖保险,结果遭遇到无穷无尽的苦难,业务上不断失败,同事肆意排挤和捉弄,从大一就开始和牡丹每晚一起睡的小平头,竟然还成了公司的经理……张嘉佳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应该从来就没想过要让他出彩,要让他励志,《云边有个小卖部》需要的不是百分之一的逆袭,张嘉佳想给我们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现实。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显得有些冒险。这本书写故乡、写亲人、写最初的玩伴、写后来的友人、写两小无猜的懵懂、写初恋失败的苦涩、写儿时梦想的高远、写成年现实的无奈……如果我们硬着心肠用文学批评的角度观照文本,我们会发现这类文本创作成败的关键就在“真”和“情”二字上。写好了就像《汉阳门花园》,于无声处听惊雷,直指人心,一个不慎则会流于俗套,整个小说的人物和主题都被情节轰毁。然而,我们看到阔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五年的张嘉佳回来了,那个经历了很多争议和波折的青年作家,在迈向不惑之年的时候,终于选择了回归百分之九十九的那部分生活。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样“丧”的刘十三难道就能代表“百分之九十九的现实”了么?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但至少从我们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来看,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不是做几个加班励志的蒙太奇镜头,就可以实现令人热泪盈眶地大圆满的,那句话说的很好:“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二十岁刚出头就能身家上亿的青年才俊有没有?肯定有,而且不止一个。但更多的人在哪里?他们就在我们的四周,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在格子间里因为客户的无理要求焦头烂额,因为同事的钩心斗角心力憔悴,因为领导的盛气凌人满腹委屈,却只能为了老婆、孩子和老人生活得稍微好一点而忍受一切……这些人当中,更包括你和我。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目下看来,也许这只能是日本和韩国职场男的专利,普普通通的我们能够准点下班就已经谢天谢地,赶紧去挤公交地铁才是王道,家里还有一堆的活儿等着咱们干呢。但当我们独自一人在阳台发呆,或者在楼下的小石墩傻坐,我们却开始逐渐习惯了神游万里,思绪万千。刘十三并不是失败者,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就像镜中的我们。我们善良但也懦弱,我们上进但也青涩,我们从小不见得是尖子生,但一定是个乖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家长的话,邻居总夸我们有礼貌,朋友也说我们很靠谱,但我们偏偏就像刘十三一样,“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其实就是刘十三,就是智哥在酒吧里弹唱的《刘十三》:

我有个朋友叫刘十三,

他的日子很平淡。

刘十三成绩不好,

爱情被埋葬。

刘十三拼命工作,

吃嘛嘛嘛不香。

……

最终让《云边有个小卖部》征服我们的不是张嘉佳过人的文字天赋,甚至不是他对现实爱情和职场的写实,而是最后刘十三的回归故乡。失业失恋双重打击下的刘十三被外婆王莺莺找到,故乡的米酒灌醉了刘十三,古稀之年的外婆拖着身患绝症还有半年时间的身子,更拖着在城市里满身伤痕的外孙,硬是开着那辆小卖部运货的破拖拉机走了整整一夜……还是那个熟悉的小镇,还是众人眼里“没有什么出息”的故乡,那里没有大城市的繁花似锦,没有创新创业的激情澎湃,没有风情万种的时尚前卫,但那里有我们最温馨的回忆,那里有疼我们的外婆……

友情是什么?是即使混成了“小镇牛浩南”的牛大田即使张牙舞爪,但内心最深处仍然带着与刘十三童年的点点滴滴,即使中间有过波折和过节,最终还是能够一起吹牛打屁,却和“相逢一笑”没半毛钱关系。是即使身在水泥森林的酒吧里的智哥,纵然梦想依旧遥远,生活仍然艰难,但还是惦念着远方的刘十三,为兄弟写歌,为兄弟歌唱。

爱情是什么?是即使明知自己来日无多,却仍然从新加坡偷偷跑来小镇的程霜,她和外婆打成一片,让阅人无数的外婆打心眼里疼爱。是有一天有人能哭着对你说:“可是我走了,你怎么办,谁给你送饭?谁帮你找资料?你这么没用,废物一样,你发誓,你给我发誓,你好好吃饭……对,你很差劲,土了巴叽,一无是处,他妈的,我怎么会喜欢你,可我就是喜欢你,从小时候开始就喜欢你。”

亲情是什么?是那个刀子嘴豆腐心的王莺莺,彪悍的老人家总是掀开被子,拖着刘十三去吃早饭,动不动就举着扫帚满镇子追杀外孙。是那个一边擦着汗,一边在云边的小卖部搬着箱子,等自己的外孙回家,一等就是一年的老人家。更是那个深夜开着破拖拉机来到陌生城市里的阿婆,她抱着喝醉哭泣的外孙泪流满面,像小时候一样哄着:“不哭不哭,外婆来了。”

“不哭不哭,外婆来了。”

这样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甚至没有任何修辞,却让早已湮没在信息海洋中的我们一下子泪眼模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汉阳门花园,那是我们渐渐远去的故乡和亲人,那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云边小卖部。我们学了很多让自己坚强的方法,做了很多掩饰自己的面具,身上的铠甲穿得久了,就渐渐忘记了自己也有权利去哭泣。其实,这更是因为世上那个最疼我们的人已经走了,我们长大了,毕业了,工作了,为人父母了,再也没有人能够在我们劳累委屈的时候,摸着我们的头说:“不哭不哭,外婆来了。”

十年冇回家,

天天都想家家,

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

哪一天能回家。

铫子煨的藕汤,

总是留给我一大碗,

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

等她的外孙伢。

——冯翔•《汉阳门花园》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325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