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游清溪记》两文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小石潭记》《游清溪记》两文表达情感有何不同,第1张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在被贬的情况下写下了永洲八记从《小石潭记》的字里行间可以念得出作者当时的心境并不开心,并且对自己的满腔热血无法施展而感到难过;而《右溪记》的作者元洁是在一种向上级诉说民间的情况,他的心情可以用同情人民的生活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回答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抑郁忧伤之情右溪记抒发了作者无人赏爱,怀才不遇的感情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人物简介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

 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

  人物生平

 袁中道,字小修,隆庆四年五月七日(1570年6月10日)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中道成年时,两个哥哥都先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模拟,主张创新而称誉文坛。他随着两个哥哥,广交提倡革新的名流学者。

 万历十六年(1588年),他来到京城,交游更广,诗文益进。经李贽的推荐,大同巡抚梅国桢慕名数次函邀他去做客,他回信说:“明公厩马万匹,不以一骑逆予,而欲坐召国士,胡倨也!”于是梅国桢派专人,备好马,再次迎接,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漫游塞上,梅待为上宾。陪同打猎、游览,他每作一诗,梅赞扬说:“真才子也!”离开塞上后,继游齐、鲁登泰山,观日出。这年9月,到吴县,又遍游吴越名胜。不久,他的诗集刊行于世。宏道在序言中说:“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这部诗集,一时成为“公安派”作品的样板。“凡吴中名流、高衲、歌儿、老妪,无不口小修为名士,而公亦到处题咏不辍”。 到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34岁时,才在顺天乡试考中举人。考进士又多次名落孙山,如是更加纵情山水,学禅悟道,以诗酒自娱。万历三十六年(1608)秋,从北京回到公安家乡,又先后游湖南澧州、德山、桃源等名胜。次年,在沙市买木船一只,取名“帆凫”,装上干粮、书籍、字画,顺长江而下,观石首绣林,怀华容古道,登洞庭君山,吊赤壁古战场,上黄鹤楼,步晴川阁,访六朝故都金陵,宿镇江甘露寺。再转船北上,饱览运河风光,又游到北京。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9月,宏道病逝,他悲恸过度,害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这年冬天,他遂隐居玉泉山,读书学佛,修身养性,还建造一座柴紫庵作为居所,再不想远游了,但昔日处世之志仍然不移。他从玉泉山给他的儿子祈年信中说:“大丈夫既不能为名世硕人,洗荡乾坤,即当居高山之顶,目视云汉,手扪星晨,必不随群逐队,自取羞耻也”。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袁中道考中进士,年已47岁了,朋友们都为他高兴,争相传告。第二年朝廷授他徽州府教授,后升国子监博士。在此期间,他系统地整理、校对、出版了他两个哥哥及自己的著作,写序言另以评价,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风发扬光大。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天启六年八月三十日(1626年10月19日)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

  贡献

 袁中道“ 性灵说” 的提出是明代中后期文坛上的一股新潮流, 给近代文艺史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 性灵” 把文学的主体性—人的情感提高到了超过形式的高度, 也把文学的抒情功能重新赋予文学而“ 性灵” 对于人的各个层次的情感欲望的肯定也为近代美学最终突破古典美学着了先鞭当然,。由于其一味强调“ 性灵” “ 不拘格套” ,使文章免不了最终流于街口巷语,过于鄙但,这是后话。

  文学思想

  尊重个性

 袁中道是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针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字摹句拟,制造赝鼎伪觚的风气,他大声疾呼: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小修诗序》)他把死学古人的做法斥之为“粪里嚼渣”“顺口接屁”“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得”(《与张幼宇书》)。他强调文学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从“假人假言”,也就是从“文以载道”的封建文学观中解放出来。这种尊重个性、要求解放,反对传统的文学主张,使他的创作充满着由儒、道、禅混合的自由放纵思想。 袁宏道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游记,在他笔下,秀色可餐的吴越山水,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风清气爽的真州,春色宜人的京兆,皆着笔不多而宛然如画。这些山水游记信笔直抒,不择笔墨。写景独具慧眼,物我交融,怡情悦性。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

  反对部分

 他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强调作家要有思想修养,文章要有思想内容,而绝不是在形式上模秦仿汉。他说“心中本无可喜之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之事而欲强哭,气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论文》),就是说,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实践理论

 他的诗文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率真自然,不事模拟。游记散文如《戒坛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简牍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等,真切感人。他的散文缺点是社会意义不大。诗歌创作上,少有佳作。著有《白苏斋类集》。他于万历十七年(1589)归里,钻研学术,以禅宗思想研究儒学,著《海蠡篇》(今佚)。九年后复入京,官右庶子,任东宫讲席。袁宗道钦慕白居易、苏轼,书斋取名为“白苏斋"。明万历年间,王世贞、李攀龙为代表的拟古文风仍有较大影响,袁宗道极力反对,与其弟宏道、中道志同道合,人称公安派。他认为文章要旨在于辞达。古文遗达,学古应学其达,"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

  文学成就

 中道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世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中郎先生全集序》)。他较两兄晚殁,后来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已有“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同前)的流弊,所以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提出“不效七子诗,亦不效袁氏少年未定诗,而宛然复传盛唐诗之神则善矣”(《蔡不瑕诗序》)。这是他与两兄稍异之处。袁中道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如[1]  《游石首绣林山记》、《游鸣凤山记》、《金粟园记》、《玉泉涧游记》等,情景交融,描摹入微,尺牍文如《寄蕴璞上人》、《答潘景升》、《与曾太史长石》等,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游居柿录》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受李贽、徐渭等影响极深,对复古主义给予猛烈抨击,认为时有变化,文有古今,文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极力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充分表现了作者个性。创作以小品文成就最为突出,自由抒写,清新活泼。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中道生前曾多次去谒见过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求教问学,写过不少赞颂李的诗文。李被朝廷加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后,他冒着风险为李立传(《李温陵传》)。对传主的人品学问,革新精神,倍加尊崇。

 袁中道的著作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即《袁小修日记》)20卷。

  诗作

  夜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游青溪记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

 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

 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三、古诗文阅读    (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

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

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008年河南中考)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置廪丘①之邑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君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2008年河南中考B卷)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1分)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二)驽骥①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②,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③重车,取夷路④,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⑤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⑥。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①驽骥:劣马和良马。  ②刍:喂马的草。  ③引:拉。   ④夷路:平坦的道路。   ⑤辽乎:远远地。  ⑥骐骥与驽骀别矣:良马与劣马就区别开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2)执策而临之        临: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8韩愈用“千里马”比喻            ,用“食马者”比喻                  ,表达                 的思想感情。(3分)

19怎样才能让“食马者”“知马”?请把文段(二)中王安石讲的办法,用简洁的语言告诉“食马者”。(2分)

 2009年河南中考)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二)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

声。④志:记述。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  名:

(2)欧阳修谪滁州 谪: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8.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19.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20-21题。(共4分

)2010年河南中考)

三、古诗文阅读(共l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11分)

(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  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9.文段(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0):,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二)中2011年河南中考)

三、古诗文阅读(共l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11分)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技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伦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丸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潭中直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9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

 

20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语段(一):

 

语段(二

201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四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俱,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秦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   ②辟:开垦。   ③鄄(juàn):古地名。   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   ⑤:饰诈:掩饰,欺诈。

1解释下面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   

(2)王之蔽甚矣   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3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

    答: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

    答: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6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分)

    答:                                                  

   6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答:                                                   

   

 

201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

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1)涩:不通畅。(2)曳:拖,拉。(3)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4)陇:通“垄”。(5)牧竖:牧童》(6)髹(xiu):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异: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

B、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

 

只有这么多了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 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作者感情由"乐"而"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找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贬谪生活寂寞凄苦的心境。

 先乐后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因改革失败后无故被贬,心中愤满难平,因而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而寄情与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苦环境(小石潭幽静的特点)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192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