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31。稚子弄冰。村晚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其31。稚子弄冰。村晚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还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

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 一呈现,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童年生活让无数人留恋,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虽然古诗描述的内容和我们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但古诗体现出来的童趣也能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这三首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其中有对儿童天真烂漫的生活的赞美,有对天真可爱的牧童的描写。

读过之后,我们也会想起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也会感受到在岁月流逝中,诗人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童年的快乐无处不在,无论现代还是古代。现代的孩子的玩具琳琅满目,古代的孩子也有很多玩具,而且很有创造性,因为他们会把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变成玩具。你看,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孩子多会玩。

清晨,几个小孩子穿着大棉袄,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大冰块脱下,这里的“脱”就是从盆中取出来。嘿!造型还挺好看的,像什么呢?圆圆的,像一面锣!一面冰锣。

几个小孩都争着去摸一摸,哇!好凉啊!要是能穿个空,用彩线穿过去,提着它,一定更好玩。不一会儿,这面冰锣做好了。这几个小孩兴高采烈地,争着拿着小木棍敲着玩。“铛当当,铛当当……”那冰块发出的声音如玉磐一般美妙穿林而过,伴着孩子的欢乐的笑声,好听极了。

“哗啦——”不好!冰块忽然掉到地上,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响摔得粉碎。哎,给孩子们带了冬日里快乐的玩具没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沮丧地散开了。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起因、经过、结果写得很清楚。诗写得清新明快,孩子子的欢乐乐与失望,跃然纸上。稚子金盆脱晓冰,这一“脱”有形,彩丝穿取当银钲,这一“穿”有趣。敲成玉磬穿林响,这一“敲”有声,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一“碎”有戏。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诗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颗未泯灭的童心。儿童的快乐,他看得津津有味,也乐在其中了。

冰落地而碎时的那一刻,他的心情也一定和儿童是一样的,有些沮丧,但很快过去,玩乐继续。

在儿童的眼中,这世界如冰一般晶亮,欢喜也是晶亮的。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作稚子弄冰古诗意思翻译。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诗文如下: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意: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稚子弄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纯真的真诚尊重稚子弄冰古诗意思翻译,通过对孩子的冰,穿冰,敲冰等的描述,表现出对孩子的调皮可爱和对孩子的爱。

《稚子弄冰》是宋代杨万里的诗,全诗译文如下: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稚子弄冰》原诗: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弄冰》作者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稚子弄冰》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查看全部33个回答

游戏盒子大全_iOS版全网BT手游_全新公益服游戏

游戏盒子大全,千款福利游戏盒子大全,上线就送满V,钻石元宝99999!充值高达1:3000,更有惊喜礼包免费领

上海奇晋网络科技有广告 

新苹果手机-京东手机,世界在手,精彩掌控

新苹果手机,「京东手机」高清质感大屏,无限视界。内存大充电快,超长待机享乐不停!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稚子弄冰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冰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

937 浏览26822020-02-10

稚子弄冰的诗意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28字,有人有物,有形有状,有声有色,且处处突出一个“稚”字,把小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声形毕肖,淋一漓尽致,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原诗: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银铮 一作: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释义: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鞭牛是一种极热闹的场面,照例是首席长官用装饰华阳的“春鞭”先抽第一鞭,然后依排位大小,依次鞭打。最终是将一头土牛打得稀巴烂后,围观者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据说扔进自己田里,就是丰收吉兆。 此外,亦有纸扎春牛的,并预先在“牛肚子”里装满五谷,俟“牛”被鞭打破后,五谷流出,亦是丰收的象征。清朝后期,封建政府已不冉把农事放在重要位次,迎春鞭牛的仪式归于废弛,农民们便自己组织这些活动,更加热闹,增添了抬着句芒神和春牛游行、唱迎春歌等许多内容。 春牛都享受披红挂彩、招摇过路的待遇,虽然最终不免被你一鞭、我一鞭打得稀烂。这种风俗,直流传到民国。 ——稚子弄冰

3435 浏览503992019-03-01

稚子弄冰的诗意?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全诗的意思: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分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6 浏览1032020-02-06

稚子弄冰古诗诗意?

《稚子弄冰》,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写的是早晨起来小孩儿把冻在铜盆里的冰块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铮,然后提着银锣一样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块碎落,那声音宛如美玉落地摔碎一样。这首诗通过对稚子弄冰的细节描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稚气天真的尊重与喜爱。

91 浏览3002020-01-29

稚子弄冰的古诗意思?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1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2钲(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3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4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5 磬 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翻译: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赏析: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冰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原来写的是铮,有人指错,特查了一下,网上就是有两个版本的,康熙字典中铮有“又钲”的注解,现在铮一般指金属击打声,钲的解释是一种乐器,有两种形制,一种像有柄的小钟(一般是指这种),一种指的是南方的像锣的乐器(地域性的),所以这里用钲更恰当些)

328 浏览18612020-02-11

125评论

大贵路燚98

XSL谢71

嗯!不错

XSL谢68

不好

查看全部125条评论

评论两句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作者通过描写稚子做冰锣,玩冰锣时高兴的心情以及冰锣破碎后失望的表情,刻画出了稚子天真,活泼,快乐,内心情感丰富的形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www.hunlipic.com/qinggan/802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